CN113472507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2507A
CN113472507A CN202110723090.7A CN202110723090A CN113472507A CN 113472507 A CN113472507 A CN 113472507A CN 202110723090 A CN202110723090 A CN 202110723090A CN 113472507 A CN113472507 A CN 113472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aggregation
aggregation combination
carrier
combination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30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230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25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2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50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9356 priority patent/WO2023273916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在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其中,目标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为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通过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确定可以组成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的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之后将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确定为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并通过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在保证终端设备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省终端设备的电量。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的大量普及应用,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应用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终端设备向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目标对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用品。
当前随着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以及5G NR频段逐步增多,各类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组合也非常多,经常出现一个终端设备支持几十个甚至更多载波聚合组合。当终端设备工作在载波聚合时,可能会导致终端设备的电量消耗较多。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以克服终端设备的电量消耗较多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
在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其中,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为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
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可用载波,其中,所述可用载波为未被占用的载波;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可用载波,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可用载波,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包括:
确定各所述可用载波各自的载波带宽;
根据各所述可用载波各自的载波带宽,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其中,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可用载波,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所包括的各所述可用载波的载波带宽之和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在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包括:
针对任一个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获取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
根据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以及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确定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功耗;
将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确定为目标载波聚合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以及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确定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功耗,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中获取预设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数据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频段下、各个带宽下、各个功率下、各个载波聚合组合下的功耗;
根据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以及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在所述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
若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是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则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若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载波聚合组合不是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则将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下,并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预设时长为周期,重复执行所述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在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并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其中,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为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至少一个可用载波,其中,所述可用载波为未被占用的载波;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可用载波,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各所述可用载波各自的载波带宽;
根据各所述可用载波各自的载波带宽,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其中,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可用载波,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所包括的各所述可用载波的载波带宽之和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任一个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获取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
根据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以及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确定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功耗;
将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确定为目标载波聚合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中获取预设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数据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频段下、各个带宽下、各个功率下、各个载波聚合组合下的功耗;
根据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以及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在所述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
若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是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则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若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载波聚合组合不是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则将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下,并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以预设时长为周期,重复执行所述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在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并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在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其中,目标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为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通过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确定可以组成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的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之后将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确定为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并通过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在保证终端设备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省终端设备的电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载波聚合的可能的带宽实现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段内连续载波聚合的实现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段内不连续载波聚合的实现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段间载波聚合的实现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的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实现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所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随着终端设备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的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制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支持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等等。
以及,在不同的制式下,终端设备可以有不同的工作带宽,例如4G有5兆(M)、10M、15M、20M带宽等等,以及例如5G有10M、15M、20M、40M、50M、60M、80M、90M、100M带宽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在不同制式、不同带宽下的工作电流不同,由于终端设备的电池容量是固定的,那么如果想要延长终端设备的使用时间,就需要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如下技术构思:目前的终端设备可以支持载波聚合,当终端设备工作在载波聚合时,可能会导致终端设备消耗较多的电量,但是终端设备所支持的载波聚合的组合非常多,那么让终端设备选择功耗较低的载波聚合组合进行工作,从而可以有效节省终端设备的电量。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可穿戴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
在上述介绍内容的基础上,下面对载波聚合的相关实现和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
为了满足单用户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提升的要求,一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系统传输带宽,在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dvanced)系统引入一项增加传输带宽的技术,也就是载波聚合。
顾名思义,载波聚合是指将多个载波进行聚合之后实现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有效增加系统传输带宽,其中,载波是一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单位Hz,是一种在频率、幅度或相位方面被调制以传输语言、音频、图象或其它信号的电磁波。
在通信技术上,载波(carrier)是由振荡器产生并在通讯信道上传输的电波,被调制后用来传送语音或其它信息。载波频率通常比输入信号的频率高,属于高频信号,输入信号调制到一个高频载波上,就好像搭乘了一列高铁或一架飞机一样,然后再被发射和接收。载波是传送信息(话音和数据)的物理基础和承载工具。
例如可以以LTE-A系统为例,结合图1对载波聚合进行介绍,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在图1所示的LTE-A系统中,包括4G基站以及终端设备,其中,单个LTE载波的带宽为20M,例如可以采用5个载波进行聚合,在经过载波聚合数据管道之后,带宽最大可以达到100M,从而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系统传输带宽的扩展,以提高上下行传输速率。
其中,参与载波聚合的每一个载波,又都叫做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图1所示的5载波聚合也可称之为5CC。
例如还可以结合图2了解载波聚合的带宽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载波聚合的可能的带宽实现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初始的LTE中,是仅支持单载波的,此时系统传输的最大带宽为20MHz。
从LTE-A中引入载波聚合之后,最初可以支持5载波聚合,总带宽100MHz,再到后面的LTE-A Pro中的32载波聚合,总带宽可达640MHz。
以及随着5G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提供更大的数据传输速率,提升用户体验,5GNR(next generation Radio,下一代无线)在4G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系统带宽。在5G NR中,对于6GHz以下频段,单载波支持的最大带宽为100MHz;对于6GHz以上频段,单载波支持的最大带宽为400MHz。
因此在NR中,尽管可聚合的载波数量为16个,但是最大带宽可以达到6.4GHz。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因为频谱资源是稀缺的,每个频段实际上就只是一小段,因为载波聚合需要支持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可以以两载波聚合为例,结合图3至图5对载波聚合的几种实现方式分别进行介绍,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段内连续载波聚合的实现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段内不连续载波聚合的实现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段间载波聚合的实现示意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两个载波的频段相同,还相互紧挨着,频谱连续,就称作频段内连续的载波聚合。如图3所示,载波1和载波2都属于频段A,并且频谱是连续的,因此图3所示的情况就可以称为频段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两个载波的频段相同,但频谱不连续,中间隔了一段,就称作频段内不连续的载波聚合。如图4所示,载波3和载波4都数据频段A,但是频谱并不连续,因此图4所示的情况就可以称为频段内不连续的载波聚合。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两个载波的频段不同,则称作频段间的载波聚合。如图5所示,载波5属于频段A,载波6属于频段B,那么图5所示的情况就可以称为频段间的载波聚合。
因此在实际实现过程中,针对同一带宽的载波聚合组合,可以有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另外,目前5G在非独立组网(Non-Stand Alone,NSA)架构下引入了双连接(DualConnection,DC)技术,在双连接技术中,终端设备可以同时连接到4G基站和5G基站,例如还可以称为4G和5G双连接(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ENDC)。
在双连接的基础上,4G部分和5G部分还都可以在其内部各自进行载波聚合,这就相当于把4G的带宽也加进来,可进一步增强下行传输速率。
例如可以结合图6理解双连接,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6所示,4G基站和5G基站可以接入核心网,在图6所示的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同时连接到4G基站和5G基站,也就是上述介绍的双连接技术。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5G基站实现载波聚合,以及还可以基于4G基站实现载波聚合,5G基站下的载波聚合和4G基站下的载波聚合进一步聚合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的实现对带宽的扩展,从而增强传输速率。
因此基于上述介绍可以确定的是,终端设备可以支持很多的载波聚合组合,以及在同一个带宽下,载波聚合组合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说20M带宽,可以由两个10M带宽聚合得到,再比如说20M带宽还可以由5M带宽和10M带宽聚合得到,因此可以确定各个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从而从载波聚合的角度出发,有效实现对终端设备的电量的节省,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701、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其中,在每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都包括多个载波,各个载波的带宽之和,即为当前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比如说当前存在待选载波聚合组合1,在待选载波聚合组合1中包括载波2、载波3和载波4,其中,载波2的带宽为5M,载波3的带宽为10M,载波4的大带宽为5M,那么待选载波聚合组合1的聚合带宽就是5M+10M+5M,具体为20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各个载波之间可以存在一些固定搭配,比如说当前存在载波1~载波6,例如其中只有载波2、载波3和载波5可以进行搭配,组成载波聚合组合,其中,具体的载波聚合组合的搭配方式例如可以为协议中规定的,因此本实施例中在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时,例如可以按照协议中规定的固定搭配,以及终端设备当前可用的载波资源,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的数量,以及各个待选载波集合组合中所包括的载波的数量等,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S702、在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其中,目标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为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
在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之后,因为本实施例中需要节省终端设备的电量消耗,因此可以确定各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之后将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确定为目标载波聚合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各个频段、各个带宽、不同功率下、不同载波聚合下的功耗可以是已知的,例如可以在研发阶段测试之后,存储在终端设备中,因此可以直接获取各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各自对应的功耗。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对各个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功耗进行实时的计算或者测量,从而确定各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各自对应的功耗,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扩展。
无论是采用何种方式确定各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只要将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确定为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即可。
S703、通过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在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之后,终端设备就可以通过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了,其中,目标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是各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最小的,因此通过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在保证终端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省终端设备的电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在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其中,目标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为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通过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之后将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确定为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并通过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在保证终端设备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省终端设备的电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图8至图9对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二,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实现示意图。
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S801、获取至少一个可用载波,其中,可用载波为未被占用的载波。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组合时,为了保证确定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是可用的,需要保证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的各个载波是未被占用的,比如说载波1如果被终端设备1占用的话,那么终端设备2在进行载波聚合组合的时候就不能再使用载波1了,否则会造成冲突。
因此可以首先获取至少一个可用载波,其中,可用载波为未被占用的载波。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当前可获取到的各个载波中,确定各个载波的使用状态,之后将未被占用的载波确定为可用载波。
S802、确定各可用载波各自的载波带宽。
在确定至少一个可用载波之后,可以理解的是,每个载波都对应各自的带宽,因此可以确定各个可用载波各自的载波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前确定的至少一个可用载波以及各个载波带宽的实现方式可以如图9所示,参见图9,假设当前确定了至少9个可用载波,分别为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5、载波6、载波7、载波8、载波9。
如图9所示,其中载波1的带宽为10M,载波2的带宽为5M,载波3的带宽为20M,载波4的带宽为10M,载波5的带宽为20M,载波6的带宽为5M,载波7的带宽为5M,载波8的带宽为5M,载波9的带宽为40M。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确定的可用载波的数量,以及各个可用载波的载波带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S803、根据各可用载波各自的载波带宽,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其中,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可用载波,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所包括的各可用载波的载波带宽之和为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当前的带宽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当前的工作带宽例如可以是取决于终端设备的能力的,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例如可以为终端当前的最优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例如可以和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相同,因此在确定各个载波各自的载波带宽之和,就可以选择至少一个可用载波组成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了,在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可用载波,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实际上就是组合中的各个可用载波的载波带宽之和,因此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所包括的各个可用载波的载波带宽之和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
例如可以结合图9理解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实现方式。
如图9所示,当前确定了至少9个可用载波,各个可用载波的的载波带宽也如图9所示,假设当前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为50M,则需要确定可以组成50M的可用带宽。
例如参见图9,可以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组合1,在待选载波聚合组合1中包括载波1、载波3和载波5,其各自对应的载波带宽分别为10M、20M和20M,因此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就为50M。
或者,参见图9,还例如可以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组合2,在待选载波聚合组合2中包括载波1、载波5、载波6、载波7,其各自对应的载波带宽分别为10M、20M、5M、5M,因此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就为50M。
或者,参见图9,还例如可以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组合3,在待选载波聚合组合3中包括载波1、载波9,其各自对应的载波带宽分别为10M、40M,因此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就为50M。
或者,参见图9,还例如可以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组合4,在待选载波聚合组合2中包括载波4、载波9,其各自对应的载波带宽分别为10M、40M,因此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就为50M。
以及图9中还可以确定出其余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比如说载波2、载波3、载波4、载波6、载波7、载波8,其组成的载波聚合组合的带宽同样为50M,图9中对其余可能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不再进行详细列举。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9中介绍的载波聚合组合中所包括的载波仅为示例性的介绍,在实际实现过程中,需要保证各个载波聚合组合中的载波搭配是协议支持的搭配。
因此在实际实现过程中,确定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数量,以及各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所包括的各个可用载波的数量、各个可用载波的载波带宽等等,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上述介绍的是确定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等于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组合时,还可以对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不做限制,也就是说不限制其等于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聚合带宽可以为任意可能的带宽,只要待选载波聚合组合是终端设备可用的、并且协议支持的载波聚合组合即可。
此外还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确定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可以仅包括4G中的载波聚合组合,也可以仅包括5G中的载波聚合组合,也可以同时包括4G和5G中的载波聚合组合,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S804、针对任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获取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
在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之后,就需要确定的该各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各自对应的功耗了,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功耗的时候,需要根据频段进行确定,因此需要获取各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各自对应的频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可以对应一个频段,或者,也可以对应多个频段,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S805、在终端设备中获取预设数据,其中,预设数据中包括终端设备在各个频段下、各个带宽下、各个功率下、各个载波聚合组合下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终端设备在各个频段下、各个带宽下、不同功率下、不同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是已知的,这个数据会在研发阶段进行测试,测试后的数据会存储在终端设备的移动终端软件中。
值得说明的是,在固定地点和固定时刻,各频段小区的信号强度是确定的,所以终端工作时的功率也是确定的。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在终端设备中存储有预设数据,在预设数据中包括终端设备在各个频段下、各个带宽下、各个功率下、各个载波聚合组合下各自的功耗。
S806、根据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终端设备的功率以及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在预设数据中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功耗。
因为在预设数据中存储有终端设备在各个频段下、各个带宽下、各个功率下、各个载波聚合组合下各自的功耗,因此根据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终端设备的功率以及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就可以在预设数据中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功耗。
针对各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均按照当前介绍的方式确定功耗,从而可以确定各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各自对应的功耗。
S807、将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确定为目标载波聚合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当载波聚合的总带宽一定时,需要保证终端设备工作在功耗最小的载波聚合组合下,因此可以在确定各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各自对应的功耗之后,可以将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确定为目标载波聚合组合。
S808、获取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
S809、判断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是否为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若是,则执行S810,若否,则执行S811。
下面对S808和S809一起进行介绍,在确定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时候,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所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进而确定是否需要对终端设备的载波聚合组合进行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判断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是否为目标载波聚合组合。
S810、通过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确定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是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则表示终端设备正是工作在最低功耗模式下,则无需进行载波聚合组合的切换,直接通过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即可。
S811、将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载波聚合组合下,并通过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确定终端设备当前的载波聚合组合不是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则表示终端设备当前不是最小功耗模式,则需要将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载波聚合组合下,并通过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例如可以以预设时长为周期,重复的执行上述介绍的各项步骤,也就是说重复的执行上述介绍的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在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并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比如说预设时长可以为1秒,则在1秒的预设时长到期的时候,就重复执行上述步骤,从而保证终端设备可以始终工作在功耗最小的载波聚合组合下,以有效节省终端设备的能耗和电量,在终端设备工作的时候,上述重复过程会持续进行。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预设时长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通过确定至少一个可用载波,之后根据各个可用载波的载波带宽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从而可以保证确定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可用性,同时,在确定各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的时候,根据终端设备中预先存储的预设数据进行确定,从而可以有效提升确定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的速度和效率,本实施例中保证终端设备在工作中,尽可能切换到功耗较低的载波聚合组合下进行工作,从而达到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和电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因为不同制式、不同带宽下的工作电流不同,相关技术中并未考虑不同载波聚合组合或者不同ENDC组合下的功耗差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让终端设备工作在载波聚合时,工作在相对低的功耗的载波聚合组合下,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达到省电的目的,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工作更长时间。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100包括:确定模块1001、传输模块1002。
确定模块1001,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
所述确定模块1001,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其中,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为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
传输模块1002,用于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1001具体用于:
获取至少一个可用载波,其中,所述可用载波为未被占用的载波;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可用载波,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1001具体用于:
确定各所述可用载波各自的载波带宽;
根据各所述可用载波各自的载波带宽,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其中,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可用载波,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所包括的各所述可用载波的载波带宽之和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1001具体用于:
针对任一个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获取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
根据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以及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确定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功耗;
将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确定为目标载波聚合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1001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中获取预设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数据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频段下、各个带宽下、各个功率下、各个载波聚合组合下的功耗;
根据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以及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在所述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传输模块1002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
若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是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则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若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载波聚合组合不是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则将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下,并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模块1001还用于:
以预设时长为周期,重复执行所述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在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并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10包括:处理器1101以及存储器1102;其中
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通信方法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11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1101集成在一起。
当存储器1102独立设置时,该通信设备还包括总线110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1102和处理器1101。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通信设备所执行的通信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还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
在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其中,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为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
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可用载波,其中,所述可用载波为未被占用的载波;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可用载波,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可用载波,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包括:
确定各所述可用载波各自的载波带宽;
根据各所述可用载波各自的载波带宽,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其中,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包括至少一个可用载波,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所包括的各所述可用载波的载波带宽之和为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包括:
针对任一个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获取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
根据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以及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确定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功耗;
将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确定为目标载波聚合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以及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确定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功耗,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中获取预设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数据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频段下、各个带宽下、各个功率下、各个载波聚合组合下的功耗;
根据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频段、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的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以及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在所述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对应的功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
若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载波聚合组合是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则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若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载波聚合组合不是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则将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下,并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预设时长为周期,重复执行所述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在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并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确定目标载波聚合组合,其中,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的功耗为所述至少一个待选载波聚合组合中功耗最小的;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载波聚合组合进行数据传输。
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723090.7A 2021-06-28 2021-06-28 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4725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3090.7A CN113472507A (zh) 2021-06-28 2021-06-28 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099356 WO2023273916A1 (zh) 2021-06-28 2022-06-17 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3090.7A CN113472507A (zh) 2021-06-28 2021-06-28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507A true CN113472507A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73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3090.7A Pending CN113472507A (zh) 2021-06-28 2021-06-28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2507A (zh)
WO (1) WO202327391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3916A1 (zh) * 2021-06-28 2023-01-05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777A (zh) * 2009-04-27 201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5430727A (zh) * 2015-11-28 2016-03-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的载波聚合模式设定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5491649A (zh) * 2015-11-28 2016-04-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的载波聚合模式设定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5517123A (zh) * 2015-11-28 2016-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的载波聚合模式设定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6211287A (zh) * 2016-06-29 2016-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聚合载波功能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534963A (zh) * 2015-04-10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载波选择、切换和测量的通信
US20200045581A1 (en) * 2018-08-06 2020-02-06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Carrier aggregation management for dual-connectivity wireless access
CN110876184A (zh) * 2018-09-04 2020-03-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的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6197B (zh) * 2018-09-04 2023-0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的更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472507A (zh) * 2021-06-28 2021-10-01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777A (zh) * 2009-04-27 201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7534963A (zh) * 2015-04-10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载波选择、切换和测量的通信
CN105430727A (zh) * 2015-11-28 2016-03-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的载波聚合模式设定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5491649A (zh) * 2015-11-28 2016-04-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的载波聚合模式设定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5517123A (zh) * 2015-11-28 2016-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的载波聚合模式设定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6211287A (zh) * 2016-06-29 2016-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聚合载波功能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200045581A1 (en) * 2018-08-06 2020-02-06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Carrier aggregation management for dual-connectivity wireless access
CN110876184A (zh) * 2018-09-04 2020-03-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的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3916A1 (zh) * 2021-06-28 2023-01-05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73916A1 (zh)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5294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57404B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通信终端
CN108207031B (zh) 使用锚载波和灵活数据载波的无线通信
CN113261230B (zh) Ue能力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988775B (zh)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6343B (zh)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RU2759393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и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US20230171706A1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2123487B (zh) 一种载波激活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20232570A1 (en) Carri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05453623A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CN113709298A (zh) 多终端任务分配方法
CN113709864A (zh) 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3273916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923750A (zh) 接入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31051B (zh) 一种视频解码的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2695191A (zh) 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990171A (zh) 一种移动终端通信方法、移动终端、介质和设备
CN114270946B (zh)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867018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695125A (zh) 通信处理方法和通信处理装置
CN115669092A (zh) 无线保真WiFi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731617A (zh) 通信方法、无线接入网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14402669A (zh) 通信方法、无线接入网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3686950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