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2502A - 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2502A
CN113472502A CN202110687485.6A CN202110687485A CN113472502A CN 113472502 A CN113472502 A CN 113472502A CN 202110687485 A CN202110687485 A CN 202110687485A CN 113472502 A CN113472502 A CN 113472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downlink
resourc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74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莉莉
李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72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5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65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structure of frame, bur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灵活地对上、下行传输方向进行配置。具体方案为: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该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资源粒子为根据资源粒度划分所得的资源,资源粒度包括时域粒度,时域粒度包括小于一个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迷你时隙、时隙、迷你子帧、子帧、无线帧或超帧,资源粒子的类型包括上行资源粒子、下行资源粒子以及下行资源粒子和上行资源粒子之间的转换资源粒子,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进行信息传输。本申请实施例用于配置传输方向。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3月1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158113.8、申请名称为“一种网络资源配置方法和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是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一种时分复用通信技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TS36.211中规定了如图1所示的7种配置模式,每种配置模式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10个子帧中,对于每个子帧来说,其传输方向是上行或者下行,还是该子帧为特殊子帧。
在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中,小区基站根据长期统计的业务需求等因素,从上述7种配置模式中选择其中一种,以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给终端或其它基站,以使得终端可以根据该配置模式中规定的上、下行传输方向与该基站进行信息传输,使得其它基站可以根据该配置模式进行干扰处理、调度控制或其它配置操作。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小区半径越来越小,且连接到每个基站的终端的数量较少,小区的业务波动较大,需要更加灵活地配置资源的传输方向以进行信息传输,从而适应更加动态的业务变化。而现有技术通常仅限于从上述有限的几种配置模式中选择一种来配置资源的传输方向,因而不能满足动态变化的业务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能够灵活地进行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该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该资源粒子为根据资源粒度划分所得的资源,资源粒度包括时域粒度,时域粒度包括小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迷你时隙、时隙、迷你子帧、子帧、无线帧或超帧。该资源粒子的类型包括上行资源粒子、下行资源粒子以及下行资源粒子和上行资源粒子之间的转换资源粒子,上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上行,下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下行。而后,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进行信息传输。
这样,可以使得资源粒子的划分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仅局限于子帧这一形式,而可以将资源单元划分得更小或更大,从而使得资源划分更为灵活。当基于这些形式多样、大小不同的资源粒子进行上、下行传输方向配置时,可以使得资源传输方向的配置更为灵活。并且,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不受限制,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种类可以更多,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资源粒子对应的分布方式也更多,即配置模式或结构也更为多样,从而使得资源粒子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更为灵活。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媒体介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第二设备发送周期。这样,第一设备可以将配置的周期值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给第二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周期包括:第一设备通过系统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周期。这样,第一设备可以通过重要的系统信息将周期通知给第二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时域粒度为子帧时,上行资源粒子包括第一上行子帧和第二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一种,下行资源粒子包括第一下行子帧和第二下行子帧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第一上行子帧为常规上行子帧,第一下行子帧为常规下行子帧,第二上行子帧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上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第二下行子帧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
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置模式中,周期内的资源粒子可以有多种形式,并且当周期内的资源粒子为子帧时,这里的子帧除了可以包括常规下行子帧、常规上行子帧以及特殊子帧外,还可以包括自包含上行子帧和自包含下行子帧,并且这些子帧在不同的配置中可以对应不同的分布情况或结构情况,从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得到更多的配置模式,使得资源传输方向的配置更为灵活。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时域粒度为时隙时,上行资源粒子包括第一上行时隙和第二上行时隙中的至少一种,下行资源粒子包括第一下行时隙和第二下行时隙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第一上行时隙为常规上行时隙,第一下行时隙为常规下行时隙,第二上行时隙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上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第二下行时隙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
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置模式中,周期内的资源粒子可以有多种形式,并且当周期内的资源粒子为时隙时,这里的时隙除了可以包括常规下行时隙、常规上行时隙以及特殊时隙外,还可以包括自包含上行时隙和自包含下行时隙,并且这些时隙在不同的配置中可以对应不同的分布情况或结构情况,从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得到更多的配置模式,使得资源传输方向的配置更为灵活。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资源粒度还包括频域粒度,频域粒度包括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子带或频带。这样资源粒子可以在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两个维度上进行更为灵活、细致的划分,从而使得基于资源粒子进行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也更为灵活。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包括:该配置用于描述当前周期或当前周期之后的第k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k为正整数。
这样,第一设备可以在相关业务发生变化时,实时地向第二设备指示当前周期或当前周期之后的某一个周期内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以使得在当前周期或当前周期之后的某一个周期即可以根据新配置的上、下行传输方向进行信息传输,从而及时响应动态变化的业务需求。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直接指示一个周期内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这样,可以使得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更为直接。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标识信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在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初始配置信息或通过运维中心(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预先设置初始配置信息,初始配置信息包括标识信息与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的对应关系。
这样,第一设备可以事先设置初始配置信息并通知给第二设备,而在进行上、下行配置时,仅需要发送信息量较少的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媒体介入控制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以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发送给第二设备;或者,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任意一种,以动态配置的方向发送给第二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配置有第一参数。当第一参数为第一预设值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当第一参数为第二预设值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设备通过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参数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的转换,在上、下行传输方向的半静态配置方式和动态配置方式之间进行转换或激活/去激活动态配置方式。当小区内业务波动较大时,第一设备可以激活动态配置方式,以实时响应动态业务;当小区内业务波动较小时,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半静态配置方式进行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去激活动态配置方式,减少第二设备检测控制信道的成本,以降低设备功耗。并且,当采用动态配置方式时,通过使用物理层信令或MAC层信令,可以降低处理时延,且无需预测业务特性,使得第一设备能够高效地调节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以适应业务特性。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设备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参数。这样,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将第一参数发送给第二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参数包括:第一设备通过系统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参数。这样,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系统信息将第一参数通知给第二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二参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间段,时间段包括N个周期,N为正整数。该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包括:该配置用于描述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包括的N个上述周期中,每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
这样,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一个时间窗口内包括的多个周期中,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并且各周期中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三参数,第三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刻,该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包括:该配置用于描述第三参数表示的时刻之后的时间域内,每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
这样,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某一个起始时刻之后,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并且各周期中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间段,第三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刻,该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包括:该配置用于描述以第三参数表示的时刻为起始时刻,在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中,每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
这样,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以某个时刻开始的一个时间窗口内,包括的多个周期中,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并且各周期中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还配置有第二参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间段。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二参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中,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
这样,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一个时间窗口内包括的多个周期中,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并且各周期中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均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还配置有第三参数,第三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刻。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三参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三参数表示的时刻之后的时间域内,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
这样,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在某个时刻之后,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并且各周期中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均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还配置有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间段,第三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刻。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第三参数表示的时刻为起始时刻,在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中,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
这样,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以某个时刻开始的一个时间窗口内,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并且各周期中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均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通过物理层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设备通过预留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一设备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资源中预留的CCE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一设备通过新增的PDCCH资源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新增的PDCCH资源需要被第一设备通知给第二设备或者通过OAM进行预配置,第一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给第二设备。新的PDCCH可以为组PDCCH(group PDCCH)、共同的PDCCH(common PDCCH)或组共同的PDCCH(group common PDCCH)中的至少一项。新的PDCCH为针对一组UE,或一组时域资源,或一组频域资源定义的特定的PDCCH,引入新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这样,第一设备通过在预留的资源中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使得第二设备侧的盲检测不增加,并且通过重复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PHICH或DCI的编码机制,可以使得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实现复杂度较低。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配置有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第一资源集合中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固定,第二资源集合中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可变。
这样,通过将第一资源集合划分出来,可以直接通过预留的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传输重要的控制信息,从而提高系统性能。例如,可以使得第二设备直接检测预留的第一资源集合中,特定资源粒子中的信令,从而快速接入网络。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二资源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源转变为第一资源集合。
这样,当需要传输的重要控制信息的数据量较大时,可以将第二资源集合中的预留的部分资源或全部资源划分为第一资源集合,来传输重要控制信息,从而可以使得资源配置更加灵活。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一资源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源转变为第二资源集合。
这样,当需要传输的重要控制信息的数据量较小时,可以将已经从第二资源集合中划分至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重新划分至第二资源集合中,从而可以使得资源配置更加灵活。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和/或第二通知消息包括:第一设备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任意一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和/或第二通知消息。
这样,第一设备可以以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方式将第一通知消息和/或第二通知消息通知给第二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初始配置信息包括:第一设备通过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向第二设备发送初始配置信息。
由于初始配置信息的信息量较大,且属于重要的系统信息,因而初始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进行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设备通过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中的至少一种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都可以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并且,当通过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时,由于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固定,因而不仅可以保证满足性能,还可以减少干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包括: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资源粒子为根据资源粒度划分所得的资源,资源粒度包括时域粒度,时域粒度包括小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迷你时隙、时隙、迷你子帧、子帧、无线帧或超帧,资源粒子的类型包括上行资源粒子、下行资源粒子以及下行资源粒子和上行资源粒子之间的转换资源粒子,上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上行,下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下行。而后,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进行信息传输或配置操作。
这样,可以使得资源粒子的划分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仅局限于子帧这一形式,而可以将资源单元划分得更小或更大,从而使得资源划分更为灵活。当基于这些形式多样、大小不同的资源粒子进行上、下行传输方向配置时,可以使得资源传输方向的配置更为灵活。并且,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不受限制,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种类可以更多,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资源粒子对应的分布方式也更多,即配置模式也更为多样,从而使得资源粒子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更为灵活。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标识信息,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在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初始配置信息或通过运维中心OAM预先设置初始配置信息,初始配置信息包括标识信息与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的对应关系。
这样,第二设备可以结合初始配置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中的标识信息,获知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二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媒体介入控制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半静态配置的方式,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动态配置的方式,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参数为第一预设值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当第一参数为第二预设值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设备通过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参数的不同取值,通过半静态或动态两种不同的配置方式来接收第一指示信息,从而配置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资源粒子为根据资源粒度划分所得的资源,资源粒度包括时域粒度,时域粒度包括小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迷你时隙、时隙、迷你子帧、子帧、无线帧或超帧,资源粒子的类型包括上行资源粒子、下行资源粒子以及下行资源粒子和上行资源粒子之间的转换资源粒子,上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上行,下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下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进行信息传输。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资源粒子为根据资源粒度划分所得的资源,资源粒度包括时域粒度,时域粒度包括小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迷你时隙、时隙、迷你子帧、子帧、无线帧或超帧,资源粒子的类型包括上行资源粒子、下行资源粒子以及下行资源粒子和上行资源粒子之间的转换资源粒子,上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上行,下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下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进行信息传输或配置操作。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通信接口。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第一设备运行时,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第一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配置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通信接口。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第二设备运行时,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第二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配置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一方面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当其在第一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第一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的配置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二方面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当其在第二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第二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的配置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第一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设备中任意一项的配置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第二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第二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的配置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中的第一设备以及上述任一项中的第二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模式;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上行子帧/新型上行时隙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下行子帧/新型下行时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理资源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指示信息的位置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指示信息的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下行传输方向配置示意图;
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下行传输方向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为了便于理解,示例的给出了部分与本申请相关概念的说明以供参考。如下所示:
特殊子帧:位于下行子帧与上行子帧之间的转换子帧。
静态配置:通常通过预配置或通过网络规划的方法进行配置。
动态配置:实时或频率较高的配置方式。
半静态配置:介于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之间的配置,改变频率较低,配置持续的周期较长的配置方式或配置持续的时间较长的配置方式,通常通过高层信令进行配置。
资源粒子:根据资源粒度进行划分得到的资源单元。
新型子帧:又称自包含子帧,新radio子帧,双向子帧或混合子帧。新型子帧可以包括新型下行子帧和新型上行子帧。其中,如图2a所示,新型上行子帧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上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新型下行子帧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新型上行子帧也可以称之为上行主宰的子帧或上行中心的子帧;新型下行子帧也可以称之为下行主宰的子帧或下行中心的子帧。在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新型上行子帧为第二上行子帧;新型下行子帧为第二下行子帧。在第二上行子帧中,下行控制信道占据一个子帧的前几个OFDM符号(如前两个或前三个OFDM符号),上行控制信道占据一个子帧的最后几个OFDM符号(如最后两个或最后三个OFDM符号),上行数据信道占据下行控制信道与上行控制信道之间的OFDM符号,下行控制信道与上行数据信道之间有转换间隔或保护间隔。在第二下行子帧中,下行控制信道占据一个子帧的前几个OFDM符号(如前两个或前三个OFDM符号),上行控制信道占据一个子帧的最后几个OFDM符号(如最后两个或最后三个OFDM符号),下行数据信道占据下行控制信道与上行控制信道之间的OFDM符号,下行数据信道与上行控制信道之间有转换间隔或保护间隔。
新型时隙:又称自包含时隙,新radio时隙,双向时隙或混合时隙。新型时隙可以包括新型下行时隙和新型上行时隙。其中,如图2a所示,新型上行时隙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上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新型下行时隙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在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新型上行时隙为第二上行时隙;新型下行时隙为第二下行时隙。在第二上行时隙中,下行控制信道占据一个子帧的前几个OFDM符号(如前两个或前三个OFDM符号),上行控制信道占据一个子帧的最后几个OFDM符号(如最后两个或最后三个OFDM符号),上行数据信道占据下行控制信道与上行控制信道之间的OFDM符号,下行控制信道与上行数据信道之间有转换间隔或保护间隔。在第二下行时隙中,下行控制信道占据一个子帧的前几个OFDM符号(如前两个或前三个OFDM符号),上行控制信道占据一个子帧的最后几个OFDM符号(如最后两个或最后三个OFDM符号),下行数据信道占据下行控制信道与上行控制信道之间的OFDM符号,下行数据信道与上行控制信道之间有转换间隔或保护间隔。
迷你子帧:包括更少数量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子帧。
迷你时隙:包括更少数量的OFDM符号的时隙。
物理资源块:如图3所示的物理资源块共有12行7列,每一列表示一个OFDM符号,每一行代表一个子载波。PRB在频率上对应连续12个子载波,时域上对应一个时隙。
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频率上对应一个子载波,时域上对应一个OFDM符号。
子带:由若干个子载波组成。
频带:整个载波频带。
时隙:7个OFDM符号对应一个时隙。
子帧:一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
无线帧: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
超帧:一个超帧包括51个复帧,一个复帧包括26个子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例如当前3GPP,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4G)通信系统,以及未来演进网络,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3GPP相关的蜂窝系统等,以及其他此类通信系统。尤其地,可以应用于5G超密集组网(Ultra Dense Network,UDN)系统中。需要说明的是,5G标准中可以包括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D2M、宏微通信、增强型移动互联网(EnhanceMobile Broadband,eMBB)、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Low LatencyCommunication,uRLLC)以及海量物联网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等场景,这些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场景,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场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场景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于5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或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等场景中。
其中,针对基站与终端通信场景,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的方向为下行方向;基站从终端接收数据的方向为上行方向。针对基站1与基站2通信的场景,对于基站1来说,基站1向基站2发送数据的方向为下行方向;基站1从基站2接收数据的方向为上行方向。针对终端1与终端2通信的场景,对于终端1来说,终端1向终端2发送数据的方向为下行方向;终端1从终端2接收数据的方向为上行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如图4所示的系统架构中,该系统架构中可以包括小区1和小区2,小区1中包括基站100、以及与基站100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终端200,小区2中包括基站300等。基站100与终端200根据配置的资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进行信息传输,基站100与基站300可以互相通知配置的资源的传输方向,从而根据对方配置的资源的传输方向进行操作配置(例如资源调度等)。这里的资源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码域资源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基站100可以是能和终端200和基站300通信的设备。基站100或基站300可以是中继站或接入点等。基站100或基站300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网络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NB(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B)。基站100或基站300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基站100还可以是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等。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新型无线电基站(new radioNodeB),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或者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
终端200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UE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终端等。
在一个示例中,基站100或基站300可以通过如图5所示的基站的结构实现。如图5所示,基站可以包括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band Unit,BBU)和远端射频模块(Remote Radio Unit,RRU),RRU和天馈系统(即天线)连接,BBU和RRU可以根据需要拆开使用。应注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基站100还可以采用其他通用硬件架构,而并非仅仅局限于图4所示的通用硬件架构。
以终端200为手机为例,对手机的通用硬件架构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手机可以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其他输入设备130、显示屏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I/O子系统170、处理器180、以及电源1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所示的手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者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显示屏140属于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显示屏14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41和触摸面板142。且手机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者更少的部件。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功能模块或器件,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处理器180分别与RF电路110、存储器120、音频电路160、I/O子系统170、以及电源190均连接。I/O子系统170分别与其他输入设备130、显示屏140、传感器150均连接。其中,RF电路1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80处理。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其他输入设备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显示屏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还可以接受用户输入。传感器150可以为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或者其他传感器。音频电路160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I/O子系统170用来控制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可以包括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显示控制器。处理器180是手机3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3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电源190(比如电池)用于给上述各个部件供电,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
在如图4所示架构中,现有技术中的基站100可以基于长期统计的业务需求等因素从图1所示的7种配置模式中选择一种,来配置资源的传输方向,并通过高层信令,以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通知给终端200和基站300。由于图1所示的配置模式数量较少,且可配置传输方向的资源单元仅限于子帧这一形式,从而使得资源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不够灵活,从而难以适应动态变化的业务需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配置根据不同资源粒度划分的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例如,可配置传输方向的资源粒子可以为小于一个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时隙、迷你时隙、子帧、迷你子帧、无线帧或超帧等,相应的配置模式也更为多样,从而可以更为灵活地配置资源的传输方向,适应动态变化的业务需求。
以下将结合图7,以第一设备为图4所示架构中的基站100,第二设备为图4所示架构中的终端200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该方法可以包括:
101、基站100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该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资源粒子为根据资源粒度划分所得的资源,资源粒度包括时域粒度,时域粒度包括小于一个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迷你时隙、时隙、迷你子帧、子帧、无线帧或超帧,资源粒子的类型包括上行资源粒子、下行资源粒子以及下行资源粒子和上行资源粒子之间的转换资源粒子,上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上行,下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下行。
其中,上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上行是指,该上行资源粒子中可以进行终端至基站对应的上行方向的信息传输。下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下行是指,该下行资源粒子中可以进行基站至终端对应的下行方向的信息传输。转换资源粒子位于下行资源粒子和上行资源粒子之间,用于下行资源粒子和上行资源粒子之间进行转换,即目前系统中通用的保护间隔或gap。这里的分布是指不同资源粒子在一个周期内的排列情况。
这里的资源粒子可以为根据资源粒度划分得到的资源单元,其中的资源粒度可以包括时域粒度。时域粒度可以是时域上的资源划分单元,例如,时域粒度可以包括小于一个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时隙、迷你时隙、子帧、迷你子帧、无线帧或超帧等,划分得到的资源粒子在时域上也相应地呈现为小于一个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时隙、迷你时隙、子帧、迷你子帧、无线帧或超帧等。与现有技术中一个周期内的资源粒子仅包括子帧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周期内的资源粒子可以是根据时域粒度划分得到的小于一个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时隙、迷你时隙、子帧、迷你子帧、无线帧或超帧等。
这样,可以使得资源粒子的划分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仅局限于子帧这一形式,而可以将资源单元划分得更小或更大,从而使得资源划分更为灵活。当基于这些形式多样、大小不同的资源粒子进行上、下行传输方向配置时,可以使得资源传输方向的配置更为灵活。
并且,与现有技术的配置模式中,一个周期内包括10个子帧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不受限制,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种类可以更多,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资源粒子对应的分布方式也更多,即配置模式也更为多样,从而使得资源粒子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更为灵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一个周期内上、下行传输方向的不同配置,可以称为不同的配置模式。
示例的,假设配置周期内资源粒子的形式为时隙,每个周期为5ms,包括10个时隙,可能的配置模式可以参考如下表1。在表1中,U表示上行时隙,D表示下行时隙,S表示特殊时隙,特殊时隙用于下行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之间的转换。
表1
Figure BDA0003125281970000121
再示例的,假设配置周期内资源粒子的形式包括时隙和子帧,每个周期为5ms,包括2个子帧和6个时隙,可能的配置模式可以参考如下表2。在表2中,U表示上行子帧,D表示下行子帧,u表示上行时隙,d表示下行时隙,S表示特殊子帧,s表示特殊时隙,特殊子帧和特殊时隙用于下行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之间的转换。
表2
Figure BDA000312528197000012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周期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例如可以是2ms、5ms、10ms等。基站100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媒体介入控制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任意一种,将配置的周期通知给终端200。并且,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可以为小于一个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迷你时隙、时隙、迷你子帧、子帧、无线帧或超帧等形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且具体数量和分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结合,而并不局限于上述表1或表2所示例的情况,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102、终端200接收基站100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终端200接收基站100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获知配置的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
103、基站100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进行信息传输。
在基站1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后,基站100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与小区1中的终端200进行信息传输。
104、终端200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进行信息传输。
终端200在接收到基站100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与基站100进行信息传输。
另外,当上述步骤102中的第二设备为基站300时,在步骤104中,基站300在接收到基站100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进行配置操作,例如可以进行更新或重配小区2的配置模式,进行调度限制等,以降低与小区1间的干扰。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方法中,基站100可以根据不同资源粒度将资源划分为多种形式的资源粒子,从而可以基于不同形式、不同数量、不同分布的资源粒子进行上、下行传输方向配置,可以使得配置方式更为灵活,从而更能适应动态变化的业务需求。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100可以事先配置上述周期的具体数值。在步骤101之前,该配置方法还可以包括: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200发送上述周期。
其中,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200发送周期具体可以包括:基站100通过系统信息向终端200发送上述周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基站100可以配置具体的周期值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因而基站100可以控制与终端200之间的链路性能可控。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时域粒度为子帧时,上行资源粒子包括第一上行子帧和第二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一种,下行资源粒子包括第一下行子帧和第二下行子帧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第一上行子帧为常规上行子帧,第一下行子帧为常规下行子帧,第二上行子帧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上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第二下行子帧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
其中,第一上行子帧为常规上行子帧,第一下行子帧为常规下行子帧,第二上行子帧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上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第二下行子帧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第一上行子帧和第一下行子帧为目前通常意义下的常规子帧,具体可以见实施例开头关于子帧的说明。第二上行子帧和第二下行子帧可以是新型上行子帧和新型下行子帧,可以称为自包含上行子帧和自包含下行子帧,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关于图2a和图2b的相关描述。也可以称之为混合上行子帧和混合下行子帧。另外,当时域粒度为子帧时,周期内的子帧还可以包括新型特殊子帧,具体可以参见图2a和图2b中竖线填充部分,可以用于下行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之间的转换,即新型特殊子帧用于新型下行子帧和新型上行子帧之间的转换。第二上行子帧和第二下行子帧内可以包含上下行转换间隔,也叫保护间隔。
当时域粒度为时隙时,上行资源粒子包括第一上行时隙和第二上行时隙中的至少一种,下行资源粒子包括第一下行时隙和第二下行时隙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第一上行时隙为常规上行时隙,第一下行时隙为常规下行时隙,第二上行时隙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上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第二下行时隙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
其中,第一上行时隙为常规上行时隙,第一下行时隙为常规下行时隙,第二上行时隙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上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第二下行时隙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第一上行时隙和第一下行时隙为目前通常意义下的常规时隙,具体可以见实施例开头关于时隙的说明。第二上行时隙和第二下行时隙可以是新型上行时隙和新型下行时隙,可以称为自包含上行时隙和自包含下行时隙,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关于图2a和图2b的相关描述。也可以称之为混合上行时隙和混合下行时隙。另外,当时域粒度为时隙时,周期内的时隙还可以包括新型特殊时隙,具体可以参见图2a和图2b中竖线填充部分,可以用于下行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之间的转换,即新型特殊时隙用于新型下行时隙和新型上行时隙之间的转换。第二上行时隙和第二下行时隙内可以包含上下行转换间隔,也叫保护间隔。
这样,与现有技术中,配置模式描述的周期内的子帧包括常规下行子帧、常规上行子帧和特殊子帧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置模式中,周期内的资源粒子可以有多种形式,并且当周期内的资源粒子为子帧或时隙时,这里的子帧或时隙除了可以包括常规下行子帧或时隙、常规上行子帧或时隙以及特殊子帧或时隙外,还可以包括自包含上行子帧或时隙和自包含下行子帧或时隙,并且这些子帧或时隙在不同的配置中可以对应不同的分布情况或结构情况,从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得到更多的配置模式,使得资源传输方向的配置更为灵活。
示例性的,假设配置周期内的资源粒子的形式为子帧,每个周期包括10ms,共10个子帧,可能的配置模式可以参考如下表3。在表3中,U表示常规上行子帧,D表示常规下行子帧,NU表示新型上行子帧,ND表示新型下行子帧,S表示新型特殊子帧,用于下行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之间的转换。
表3
Figure BDA0003125281970000141
示例的,假设配置周期内的资源粒子的形式为时隙,每个周期包括5ms,共10个时隙,可能的配置模式可以参考如下表4。在表4中,nu表示新型上行时隙,nd表示新型下行时隙,ns表示新型特殊时隙,新型特殊时隙用于下行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之间的转换。
表4
Figure BDA0003125281970000151
再示例的,假设配置周期内资源粒子的形式包括时隙和子帧,每个周期为5ms,包括2个子帧和6个时隙,可能的配置模式可以参考如下表5。在表5中,U表示常规上行子帧,D表示常规下行子帧,u表示常规上行时隙,d表示常规下行时隙,S表示特殊子帧,s表示特殊时隙,特殊子帧和特殊时隙用于下行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之间的转换。NU表示新型上行子帧,ND表示新型下行子帧,NS表示新型特殊子帧,nu表示新型上行时隙,nd表示新型下行时隙,ns表示新型特殊时隙,新型特殊子帧和新型特殊时隙用于新型下行传输方向与新型上行传输方向之间的转换。
表5
Figure BDA0003125281970000152
此外,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al,FDD)系统中,UL载波或下行载波也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转变为整个载波band或部分子带上进行时域资源上的上向传输方向和下行传输方向的变化,而不是保持持续的上行载波或持续的下行载波。因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资源粒度除了可以包括时域粒度以外,还可以包括频域粒度。即,资源粒子可以在时域粒度和频域粒度两个维度上进行更为灵活、细致的划分,从而使得基于资源粒子进行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也更为灵活。
其中,频域粒度可以是频域上的资源划分单元,例如可以包括物理资源块PRB、控制信道元素CCE、子带或频带等,根据频域粒度划分得到的资源在频域上也分别呈现为PRB、CCE、子带或频带。其中,这里的频带可以为载波频带。示例性的,当时域粒度为时隙,频域粒度为PRB时,划分得到的资源粒子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资源单元。
其中,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101中的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包括:该配置用于描述当前周期或当前周期之后的第k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k为正整数。即基站100可以配置当前或下一周期对应的配置模式。
示例性的,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如图8a所示,第N个周期内位于第3个下行子帧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N+1个周期对应的配置模式;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中,如图8b所示,第N个周期内位于第1个下行子帧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当前第N个周期对应的配置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周期对应的配置模式,还是下一个周期对应的配置模式,还是接下来第几个周期对应的配置模式,可以与第一指示信息在当前周期中的位置有关,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事先进行通知,这里不作具体限定。其中,D表示下行子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100可以配置当前或下一周期对应的配置模式,从而可以在相关业务发生变化时,实时地向终端200指示当前周期、下一个周期内或接下来第几个周期对应的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以使得在当前周期或下一个周期即可以根据新配置的上、下行传输方向进行信息传输,从而及时响应动态变化的业务需求。而在现有技术中,基站100基于长期统计的业务需求等因素选择配置模式,通常情况下,选择哪一种配置模式是长期稳定的,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更不能实时地变化,因而当网络中的业务需求波动较大时,现有技术中的配置方式无法满足实时变化的业务需求。
并且,当资源粒子包括新型子帧或新型时隙时,由于新型子帧或新型时隙中包括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因而小区间的干扰问题更需要予以考虑。例如,当基站100中当前处理的子帧是一个常规下行子帧,而基站300当前处理的子帧是新型上行子帧时,不仅需要考虑数据信息部分是否有不同链路方向的链路干扰或交叉链路干扰(Cross linkinterference,CLI),也要考虑控制信息部分的干扰,如基站300的上行控制信息部分遭受基站100的下行数据传输导致的干扰,因而需要考虑基站300对上、下行传输方向的动态分配的增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方法,可以实时地、灵活地进行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从而降低小区间的相互干扰。而现有技术中的配置方法,则无法应对不同链路方向的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直接指示一个周期内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示例性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表1中的内容,以此来指示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或者,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包括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当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标识信息时,可以预先设置有初始配置信息,初始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与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该初始配置信息也可以称之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的对应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指示信息具体采用哪种表示形式不作限定。其中,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标识信息可以为索引。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配置模式为例作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的一种表现形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步骤101中,参见图9,基站100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可以包括:
1010、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媒体介入控制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也就是说,不论第一指示信息为直接指示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信息,还是为包括标识信息的信息,都可以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终端200。
具体的,参见图10,当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标识信息时,在上述步骤101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105、基站100向终端200发送初始配置信息或通过运维中心OAM预先设置初始配置信息,初始配置信息包括标识信息与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的对应关系。
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基站100可以事先将包含第一指示信息与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也即配置模式的对应关系的初始配置信息通知给终端200,或者事先通过OAM设置初始配置信息。从而,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终端200根据事先得到的第一指示信息与配置模式的对应关系,即可获知基站100当前配置的配置模式。
另外,与第一指示信息相比,初始配置信息的信息量较大,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包括一些其它信息以解释第一指示信息的含义,使得终端200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能够清楚地获知基站100指示的配置模式。初始配置信息可以通过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发送给终端20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半静态配置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进行通知,例如该高层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者该高层信令通过广播信息发送。具体的,基站100可以通过基站间的接口将该初始配置信息通知给基站300,也可以通过空口信令将该初始配置通知给终端200。
为使描述更为清楚,以下将通过举例进行说明。
假设现有技术中配置的周期为10ms。遵循LTE的设计,默认的配置模式为子帧DSUUU DSUUU。通过默认配置,终端将根据系统信息,认为当前为如图1所示的#0配置模式。其中,D为常规下行子帧,S为特殊子帧,U为常规上行子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支持更为灵活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一种处理方式可以为,将每个5ms中的前3个子帧处理为固定子帧,后2个子帧处理为灵活子帧,即子帧为DSUFF DSUFF。示例性的,该种情况下,可以通过4个比特来指示这些灵活子帧的类型,具体可以参见如下表6。在表6中,U表示常规上行子帧,D表示常规下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NU表示新型上行子帧,ND表示新型下行子帧。
表6
Figure BDA0003125281970000171
在上述表6的每一行中,4个指示比特可以对应一种配置模式。在该示例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标识信息,具体可以为表6中所示的4个指示比特,初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上述表6的内容。当基站100将上述4个指示比特作为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200之后,终端200可以根据4个指示比特以及上述表6的内容确定配置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表6中,灵活子帧还可能是自包含上行子帧NU或自包含下行子帧ND。终端200可以在灵活子帧中测量信道并反馈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或信道状态指示(Channel State Indicator,CSI),这有助于基站100根据反馈的CQI或CSI进行调度。并且,终端200在检测灵活子帧之前,已预先获知该灵活子帧的传输方向,从而可以使得终端200在被设置为上行子帧的灵活子帧中停止PDCCH检测,从而降低终端200的功耗。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方法还有利于降低终端200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时延。当采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的4#配置模式时,若终端200从如图11a所示的第N个周期的4#子帧上接收到基站100发送的数据,则终端200仅能在第N+1个周期中的2#上行子帧中发送HARQ反馈。而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方法中,终端200可以在如图11b所示的第N个周期或第N个周期的前一个周期,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预先获知第N个周期对应的配置模式。从而,当第N个周期内的4#上行子帧之后还有上行子帧A时,终端200可以在上行子帧A中发送HARQ反馈,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在第N+1个周期内的2#上行子帧中发送HARQ反馈,从而可以降低HARQ反馈时延。
进一步地,参见图12,基站100中可以配置有第一参数。当第一参数为第一预设值时,步骤101具体可以包括:
1011、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在该种方式中,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以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当第一参数为第二预设值时,步骤101具体可以包括:
1012、基站100通过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在该种方式中,基站100可以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参数。这样,基站100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以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将第一参数发送给终端200,或者通过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以动态配置的方式将第一参数发送给终端200。其中,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200发送第一参数可以包括:基站100通过系统信息向终端200发送第一参数。这样,基站100可以通过系统信息将第一参数通知给终端200。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参数可以为周期。即当周期被设置为第二预设值时,可以激活动态配置,终端200需要检测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来获知传输方向的配置;反之,当周期被设置为第一预设值时,可以去激活动态配置,终端200需要检测高层信令来获知传输方向的配置。举例说明,如果用1比特表示该第一参数,第一预设值为0,第二预设值为1。当第一参数为0时,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当第一参数为1时,基站100通过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又举例说明,如果用2比特表示该第一参数,第一预设值可以为01,10,11中的任何一个,其中01,10,11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周期值,例如01表示5ms,10表示10ms,11表示20ms,第二预设值为00。当第一参数为10时,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200以周期为10ms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当第一参数为00时,基站100通过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当使用动态配置时,对应的周期值可以为1ms,2ms,3ms......;当使用半静态配置时,对应的周期值可以为5ms,10ms,20ms,50ms,100ms......。该周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项进行配置。当通过高层信令进行配置时,该周期可以通过系统信息进行通知。
根据步骤1011和步骤1012可知,基站100可以通过将第一参数设置为第一预设值或第二预设值,来确定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来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配置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并可以通过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的转换,来实现半静态配置方式和动态配置方式之间的灵活转换,或实现激活/去激活动态配置方式,从而使得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更为灵活。
在现有技术中,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上、下行传输方向的指示信息。与使用高层信令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物理层信令或MAC层信令,可以降低处理时延,且无需预测业务特性,使得基站100能够高效地调节资源粒子的上、下行传输方向,以适应业务特性。
这样,当小区内业务波动较大时,基站100可以激活动态配置方式,以实时响应动态业务;当小区内业务波动较小时,基站100可以通过半静态配置方式进行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去激活动态配置方式,减少终端200检测控制信道的成本,以降低设备功耗。
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基站100以半静态配置的方式,通过高层信令将信息量较大的初始配置信息事先通知给终端200,或通过OAM进行事先配置,并以动态配置的方式,通过物理层信令或MAC层信令将信息量较少的、简单的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200时,可以降低链路承载的负荷,降低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时延,提高基站100的配置效率,增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动态分配,降低小区间的相互干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有第二参数,第二参数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时间段,该时间段可以包括M个上述周期,M为正整数,该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可以包括:该配置可以用于描述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包括的M个上述周期中,每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
其中,第二参数与上述周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周期。举例来说,当周期为5ms,第二参数表示20ms时,第二参数表示的20ms包括4个周期,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在这4个周期中,每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也就是说,这4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有第三参数,第三参数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时刻。该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可以包括:该配置用于描述第三参数表示的时刻之后的时间域内,每一个上述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
其中,第三参数可以为起始的小于一个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时隙、迷你时隙、子帧、迷你子帧、无线帧或超帧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联合表示。
举例来说,当周期为5ms,第三参数表示时刻1时,时刻1之后可以包括多个上述周期,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在时刻1之后,每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也就是说,在时刻1之后的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有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间段,第三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刻。该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可以包括:该配置用于描述以第三参数表示的时刻为起始时刻,在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中,每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
举例来说,当周期为5ms,第二参数表示20ms,第三参数表示时刻1时,第二参数表示的20ms包括4个周期,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在时刻1之后的4个周期中,每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也就是说,在时刻1之后的20ms这一窗口内,包括的4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站100还可以配置有第二参数,该第二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间段,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106、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200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二参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中,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
在该种方式中,基站100可以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向终端200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在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包括的每个周期内,其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当终端200接收到携带有第二参数的第二指示信息时,可以获知在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包括的每个周期内,其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其中,第二参数与上述周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举例来说,当第二参数为20ms,周期为5ms时,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20ms包括的4个周期中,每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均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站100中可以配置有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107、当第一参数为第一预设值时,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200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二参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中,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
该种情况下,基站100可以通过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108、当第一参数为第二预设值时,基站100通过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200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二参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中,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
该种情况下,基站100可以通过动态配置的方式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可以配置有第三参数,该第三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刻,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109、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终端200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三参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三参数表示的时刻之后的时间域内,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可以配置有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1100、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第三参数表示的时刻为起始时刻,在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中,每一个周期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配置。
在该种方式中,基站100可以通过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的方式向终端200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三参数可以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任意一种通知给终端200。也就是说,基站100可以配置某个起始时刻开始的窗口内的上、下行传输方向。
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中还可以携带有第一参数;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站100中可以配置有第一参数和第三参数,第三指示信息中携带有第三参数;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站100配置有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第四指示信息中携带有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以及其它可能的情况,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任一种发送给终端200。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中的任意一个,可以承载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或第四指示信息中,也可以承载于其它信令中,并且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任一种发送给终端20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100通过物理层信令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将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方法1:基站100通过预留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资源,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在该方法中,基站100可以预留一些PHICH资源用于在进行上、下行传输方向配置时发送第一指示信息,预留的PHICH资源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进行通知。第一指示信息中的指示比特可以被处理为PHICH比特,即被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调制、重复、并被正交序列复用和加扰,该正交序列与预留的资源之间有预定义的匹配关系。基站100也可以为第一指示信息中的每个指示比特配置多于一个PHICH资源,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多个PHICH资源可以进行分组,通过
Figure BDA0003125281970000211
指示使用的PHICH是哪个分组里的第几个资源,以及该资源使用的序列。这里的分组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进行通知。此时,基站100可以提供灵活性来平衡指示比特性能和控制信令开销。在该方法中,基站100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控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资源分配,或解调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的循环偏移等,以避免第一指示信息中的比特与正常PHICH比特发生冲突。
方法2:基站100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资源中预留的控制信道元素CCE资源,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在该方法中,基站100可以预留PDCCH资源中的一些CCE资源,用于在进行上、下行传输方向配置时发送第一指示信息,预留的CCE资源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进行通知。第一指示信息中的指示比特的编码和调制可以与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采用相同的方式,然后被映射到预留的CCE资源的RE中。其中,将预留的CCE资源映射到实际物理资源的方式将遵循现有的PDCCH定义。第一指示信息中的指示比特也可以作为短的新的下行控制信息DCI,该新的DCI的处理方式与其他常规DCI相同,附加的CRC可以通过基站100配置的新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加扰,该RNTI可以与一个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类似。
方法3:基站100通过新增的PDCCH资源,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在该方法中,基站100可以重新划分一些CCE资源,用于在进行上、下行传输方向配置时发送第一指示信息,重新划分的CCE资源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进行通知。第一指示信息中的指示比特的编码和调制可以与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采用相同的方式,然后被映射到预留的CCE资源的RE中。其中,将重新划分的CCE资源映射到实际物理资源的方式将遵循现有的PDCCH定义。第一指示信息中的指示比特也可以作为新的下行控制信息DCI,该新的DCI的处理方式与其他常规DCI相同,附加的CRC可以通过基站100配置的新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该RNTI是针对一组UE,和/或一组时域资源,和/或一组频域资源寻址的。即一组UE,和/或一组时域资源,和/或一组频域资源解扰时需要使用该RNTI。该RNTI可以与一个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类似。
上述新增的PDCCH资源需要被第一设备通知给第二设备或者通过OAM进行预配置,第一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给第二设备。新的PDCCH可以为组PDCCH(group PDCCH),共同的PDCCH(common PDCCH),组共同的PDCCH(group common PDCCH)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新的PDCCH为针对一组UE,或一组时域资源,或一组频域资源定义的特定的PDCCH,引入新的DCI。
在上述方法中,基站100通过在预留的资源中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使得终端200侧的盲检测不增加,并且通过重复使用现有技术中的PCFICH、PHICH或DCI的编码机制,可以使得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实现复杂度较低。
进一步地,基站100可以配置有两个资源集合,即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其中,第一资源集合中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固定,第二资源集合中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可变。当然,这里的资源集合也可称之为资源组、资源系列或资源子集等。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时域粒度以及频域粒度划分资源,因而第一资源集合中传输方向固定的资源粒子和第二资源集合中传输方向可变的资源粒子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大颗粒的,也可以是小颗粒的,资源划分方式比较灵活,从而使得基于划分得到的资源粒子进行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也更为灵活。
其中,第一资源集合中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固定是指,在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上,配置模式所规定的传输方向为固定方向。尤其地,该固定方向可以为下行方向,用于传输重要的控制信息,例如同步信息、广播信息等基本公用控制信息。通过将第一资源集合划分出来,可以直接通过预留的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传输重要的控制信息,从而提高系统性能。例如,可以使得终端200直接检测预留的第一资源集合中,特定资源粒子中的信令,从而快速接入网络。可选地,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可以通过半静态或动态配置的方式进行通知。具体的,可以通过基站间的接口进行交互,也可以通过空口信令通知给终端。其中,通过基站间的接口进行交互或通过空口传输的信令可以是高层信令,MAC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任意一种。通过空口信令通知给终端包括基站通过空口信令通知终端,以及基站通过基站间的接口通知第二网络设备,并且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空口信令通知终端。此外,该固定方向也可以为上行方向,用于传输调度需求、缓存状态报告(bufferstatus report,BSR)或随机接入请求(以及消息3)等重要的上行信息。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1101、基站100向终端200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二资源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源转变为第一资源集合。
1102、基站100向终端200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一资源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源转变为第二资源集合。
其中,基站100向终端200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和/或第二通知消息可以包括:基站100通过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任意一种,向终端200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和/或第二通知消息。
这样,基站100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以半静态配置的方式,或者通过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以动态配置的方式,将第一通知消息和/或第二通知消息通知给向终端20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资源集合中转变为第一资源集合的资源,可以为预先保留的时域、频域资源或码资源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当需要传输的重要控制信息的数据量较大时,可以将第二资源集合中的预留的部分资源或全部资源划分为第一资源集合,来传输重要控制信息;当需要传输的重要控制信息的数据量较小时,可以将之前已经从第二资源集合划分至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重新划分至第二资源集合中,从而可以使得资源配置更加灵活。
此外,在上述步骤105中,基站100向终端200发送初始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基站100通过第一资源集合的资源粒子,向终端200发送初始配置信息。
由于初始配置信息的信息量较大,且属于重要的系统信息,因而初始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进行传输。
在上述步骤101中,基站100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
基站100通过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中的至少一种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向终端2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或者通过第二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或者通过第一资源集合和第二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发送至终端200。其中,当通过第一资源集合中的资源粒子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时,由于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固定,因而不仅可以保证满足性能,还可以减少干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方法对终端来说是透明的,因而可以以向后兼容的方式引入到网络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半静态配置若不做特别解释,通常为通过高层信令进行通知,例如通过RRC信令进行通知,动态配置若不做特别解释,通常为通过物理层信令或MAC层信令进行通知。
本申请实施例是以第一设备为基站100为例进行说明的,当第一设备为基站100时,第二设备不受限于终端200,第二设备也可以替换为别的基站,例如基站300。此外,第一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该种情况下的第二设备也可以为其它终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受限于低频系统,也可以是高频毫米波系统,因此上述涉及的各指示信息以及资源分配等都可以基于波束赋形(beamforming)或对应某一个波束标识,即所有相关的指示信息以及资源集合或子集都可以进一步携带波束标识。该波束标识可以是波束索引或者波束上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或参考信号的标识。同步信号的标识或参考信号的标识可以是与同步信号或参考信号相关的时间标识,例如同步信号块时间索引。
本发明所述分布也可以称之为结构。第一参数可以为周期,也可以为不同于周期的另外一个参数。该第一参数可以被高层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项配置。当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时,具体的,可以通过系统信息进行通知。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上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比如,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3示出了一种第一设备1300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设备1300可以包括发送单元1301和处理单元1302。其中,发送单元1301可以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所述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所述资源粒子为根据资源粒度划分所得的资源,所述资源粒度包括时域粒度,所述时域粒度包括小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迷你时隙、时隙、迷你子帧、子帧、无线帧或超帧,所述资源粒子的类型包括上行资源粒子、下行资源粒子以及下行资源粒子和上行资源粒子之间的转换资源粒子,所述上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上行,所述下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下行。处理单元130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进行信息传输。此外,发送单元1301还可以用于执行图9所示的步骤1010,图10所示的步骤105,以及图12所示的步骤1011和1012,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4示出了一种第二设备1400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设备14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401和处理单元1402。其中,接收单元1401可以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所述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所述资源粒子为根据资源粒度划分所得的资源,所述资源粒度包括时域粒度,所述时域粒度包括小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迷你时隙、时隙、迷你子帧、子帧、无线帧或超帧,所述资源粒子的类型包括上行资源粒子、下行资源粒子以及下行资源粒子和上行资源粒子之间的转换资源粒子,所述上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上行,所述下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下行。处理单元140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进行信息传输或配置操作。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用于执行上述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将,第一设备1300和第二设备1400中的任一个,可以通过如图15所示的结构实现。
如图15所示,装置15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501,通信总线1502,存储器15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504。
处理器15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总线15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15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15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15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5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存储器15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配置方法。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5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5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装置15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5中的处理器1501和处理器15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1505和输入设备1506。输出设备1505和处理器15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15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1506和处理器15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15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一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配置方法。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二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配置方法。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第一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第一设备可以执行上述配置方法。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第二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第二设备可以执行上述配置方法。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第一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配置方法。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第二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第二设备可以执行上述配置方法。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执行上述配置方法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示例性的,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参见上述图4,其中,基站100可以是第一设备,终端200可以是第二设备,或者基站300也可以是第二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8)

1.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息包括一个时间段和一个时刻,其中,所述时间段大于一个周期;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所述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用于描述从所述时刻之后的所述时间段中每一所述周期内包括的OFDM符号的类型和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初始配置信息,初始配置信息包括标识信息与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的对应关系。
3.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息包括一个时间段和一个时刻,其中,所述时间段大于一个周期,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所述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用于描述从所述时刻之后的所述时间段中每一所述周期内包括的OFDM符号的类型和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初始配置信息,初始配置信息包括标识信息与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初始配置信息所包括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配置信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OFDM符号的类型还包括灵活的OFDM符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方向配置的配置中每个具体指示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符号的一套传输方向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方向配置的配置用于描述当前周期或当前周期之后的第k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k为正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长度大于等于1个周期。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还配置有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间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DCCH为组共同的PDCCH。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周期为检测周期。
16.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初始配置信息,其中,所所述初始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索引值和传输方向配置的列表中的至少一个传输方向配置的对应关系,所述传输方向配置用于描述OFDM符号的类型和分布;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索引值中的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初始配置信息用于确定传输方向的配置。
17.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初始配置信息,其中,所所述初始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索引值和传输方向配置的列表中的至少一个传输方向配置的对应关系,所述传输方向配置用于描述OFDM符号的类型和分布;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索引值中的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初始配置信息用于确定传输方向的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配置信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从一个时间点开始的一个时间长度中每个周期中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类型和分布,其中,所述时间长度包括至少一个周期,所述OFDM符号的类型包括上行的OFDM符号或下行的OFDM符号。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周期。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OFDM符号的类型还包括灵活的OFDM符号。
23.根据权利要求16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方向配置列表中每个具体指示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符号的一套传输方向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6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包括:
所述配置用于描述当前周期或当前周期之后的第k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k为正整数。
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16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长度大于等于1个周期。
26.根据权利要求16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还配置有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间段。
27.根据权利要求16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DCCH为组共同的PDCCH。
28.根据权利要求16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周期为检测周期。
29.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所述配置用于描述至少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所述资源粒子为根据资源粒度划分所得的资源,所述资源粒度包括时域粒度,所述时域粒度包括小于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资源单元、OFDM符号、迷你时隙、时隙、迷你子帧、子帧、无线帧或超帧,所述资源粒子的类型包括上行资源粒子、下行资源粒子以及下行资源粒子和上行资源粒子之间的转换资源粒子,所述上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上行,所述下行资源粒子的传输方向为下行;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进行信息。
30.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所述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所述资源粒子为根据资源粒度划分所得的资源,所述资源粒度包括时域粒度,所述时域粒度包括OFDM符号,所述资源粒子的类型包括上行的OFDM符号、下行的OFDM符号以及下行和上行之间的灵活转换的OFDM符号。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粒度包括OFDM符号,所述资源粒子的类型包括上行的OFDM符号、下行的OFDM符号以及下行和上行之间的灵活转换的OFDM符号。
32.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时域粒度为子帧时,所述上行资源粒子包括第一上行子帧和第二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下行资源粒子包括第一下行子帧和第二下行子帧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上行子帧为常规上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为常规下行子帧,所述第二上行子帧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上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
33.根据权利要求29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时域粒度为时隙时,所述上行资源粒子包括第一上行时隙和第二上行时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下行资源粒子包括第一下行时隙和第二下行时隙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时隙为常规上行时隙,所述第一下行时隙为常规下行时隙,所述第二上行时隙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上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所述第二下行时隙包括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
34.根据权利要求29-3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粒度还包括频域粒度,所述频域粒度包括物理资源块PRB、控制信道元素CCE、子带或频带。
35.根据权利要求29-3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包括:
所述配置用于描述当前周期或当前周期之后的第k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其中,k为正整数。
36.根据权利要求29-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周期为通过高层信令、媒体介入控制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周期包括:
所述周期通过系统信息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周期。
38.根据权利要求30-3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在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初始配置信息或通过运维中心OAM预先设置初始配置信息,所述初始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上、下行传输方向的配置的对应关系。
39.根据权利要求30-3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媒体介入控制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一参数,当所述第一参数为第一预设值时,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一参数为第二预设值时,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媒体介入控制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参数。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媒体介入控制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系统信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参数。
43.根据权利要求30-4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间段,所述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包括:
所述配置用于描述所述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中,每一个所述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
44.根据权利要求30-4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三参数,所述第三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刻,所述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包括:
所述配置用于描述所述第三参数表示的时刻之后的时间域内,每一个所述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
45.根据权利要求30-4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有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间段,所述第三参数用于表示一个时刻,所述配置用于描述一个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包括:
所述配置用于描述以所述第三参数表示的时刻为起始时刻,在所述第二参数表示的时间段中,每一个所述周期内包括的资源粒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
46.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组PDCCH、共同的PDCCH或组共同的PDCCH中的至少一项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4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2、5-16、18-29、31-4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置方法。
4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以使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3-15、17-28、30-42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置方法。
CN202110687485.6A 2017-03-16 2017-04-28 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134725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581138 2017-03-16
CN201710158113 2017-03-16
CN201780033520.4A CN109196934B (zh) 2017-03-16 2017-04-28 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3520.4A Division CN109196934B (zh) 2017-03-16 2017-04-28 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502A true CN113472502A (zh) 2021-10-01

Family

ID=6352274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7292.0A Active CN113472501B (zh) 2017-03-16 2017-04-28 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202110687485.6A Pending CN113472502A (zh) 2017-03-16 2017-04-28 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201780033520.4A Active CN109196934B (zh) 2017-03-16 2017-04-28 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7292.0A Active CN113472501B (zh) 2017-03-16 2017-04-28 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3520.4A Active CN109196934B (zh) 2017-03-16 2017-04-28 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3) US10834730B2 (zh)
EP (3) EP3595375B1 (zh)
JP (1) JP7074764B2 (zh)
KR (2) KR102342599B1 (zh)
CN (3) CN113472501B (zh)
AU (1) AU2017403690B2 (zh)
BR (1) BR112019019000A2 (zh)
CA (1) CA3056689C (zh)
ES (2) ES2886588T3 (zh)
NZ (1) NZ758247A (zh)
WO (1) WO201816604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8662A (zh) * 2023-03-13 2023-04-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反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22085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WO2024093917A1 (zh) * 2022-11-04 2024-05-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域信息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Z759178A (en) * 2017-04-21 2022-09-30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direction of time-frequency resource, and apparatus
US20220104214A1 (en) * 2019-01-23 2022-03-31 Apple Inc. Data channel mapping type and dm-rs configuration to enable l1 cli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CN113645699B (zh) * 2020-05-11 2024-05-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域资源配置方法及终端
WO2022021167A1 (zh) * 2020-07-29 2022-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5150951A (zh) * 2021-03-31 2022-10-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方向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1295B (zh) * 2007-08-09 2013-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行资源指示的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US8204025B2 (en) * 2007-11-09 2012-06-19 Zte (Usa) Inc. Flexible OFDM/OFDMA frame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238732A (zh) * 2010-04-28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无线资源分配、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2761966A (zh) * 2011-03-25 2012-10-31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与设备
CN104868975B (zh) * 2011-03-31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子帧配置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8964678B2 (en) * 2011-12-23 2015-02-2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n eNodeB base station
CN103517422A (zh) * 2012-06-20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d上下行配置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3687007B (zh) * 2012-09-18 2017-10-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时隙分配信息的通知、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87019B (zh) * 2012-09-25 2017-07-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时分双工上下行配置的更新方法和设备
CN104105203B (zh) * 2013-04-03 2019-06-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下行资源配置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5013862A1 (en) * 2013-07-29 2015-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indication of time division (tdd) duplex uplink/downlink subframe configurations
US10382184B2 (en) * 2013-08-09 2019-08-1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110363B2 (en) * 2015-01-29 2018-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latency in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US10349438B2 (en) * 2015-03-17 2019-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enhancements for contention-based sha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10693602B2 (en) * 2015-05-29 2020-06-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long-term evolution (LTE)-compatible subframe structure for wideband LTE
CN106341891A (zh) * 2015-07-10 2017-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设备及服务端设备
CN106255215B (zh) * 2016-08-05 2019-12-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AU2017366081B2 (en) 2016-11-25 2021-03-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broadcast channel for N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2085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WO2024093917A1 (zh) * 2022-11-04 2024-05-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域信息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5988662A (zh) * 2023-03-13 2023-04-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反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20454B1 (en) 2023-04-05
US11985688B2 (en) 2024-05-14
KR102342599B1 (ko) 2021-12-22
KR102439670B1 (ko) 2022-09-01
EP3595375B1 (en) 2021-06-09
CN113472501B (zh) 2022-10-11
EP3595375A4 (en) 2020-03-25
CA3056689C (en) 2023-12-19
EP3920454A1 (en) 2021-12-08
JP7074764B2 (ja) 2022-05-24
EP4221046A1 (en) 2023-08-02
KR20190126129A (ko) 2019-11-08
US11523395B2 (en) 2022-12-06
WO2018166048A1 (zh) 2018-09-20
CN109196934A (zh) 2019-01-11
ES2886588T3 (es) 2021-12-20
ES2949091T3 (es) 2023-09-25
EP3595375A1 (en) 2020-01-15
US20200008187A1 (en) 2020-01-02
JP2020515147A (ja) 2020-05-21
BR112019019000A2 (pt) 2020-04-14
NZ758247A (en) 2022-04-29
US20210092730A1 (en) 2021-03-25
AU2017403690B2 (en) 2021-01-28
US20230068321A1 (en) 2023-03-02
CN109196934B (zh) 2021-06-22
US10834730B2 (en) 2020-11-10
KR20210156882A (ko) 2021-12-27
CN113472501A (zh) 2021-10-01
AU2017403690A1 (en) 2019-11-07
CA3056689A1 (en) 2018-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6934B (zh) 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805498B2 (en) Flexible multiplexing of users with difference requirements in a 5G frame structure
EP380977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cheduling resource
US115286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395863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22501904A (ja) 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における方法、及び統合アクセスバックホールノードにおける方法
WO2020031583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865536B (zh) 搜索空间的监测、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699063B (zh) 一种抢占指示信令的处理和发送方法、终端和基站
EP384050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d configuring scheduling request resour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2005351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543324B (zh) 一种目标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EP4354997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208564A1 (en) User equipment, scheduling node,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node
WO2024033000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scheduling device
CN113543324A (zh) 一种目标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