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9422B - 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9422B
CN113459422B CN202110738622.4A CN202110738622A CN113459422B CN 113459422 B CN113459422 B CN 113459422B CN 202110738622 A CN202110738622 A CN 202110738622A CN 113459422 B CN113459422 B CN 113459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opening
rocker shaft
main body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86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9422A (zh
Inventor
刘伟
李鲲
杨丹
陶骏
马华跃
徐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386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94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9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9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9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9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29C45/2701Details not specific to hot or cold runner channels
    • B29C45/2708G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05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fibre reinforc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53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a final operation, e.g. sha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及其制造方法,其中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包括:隔套主体和若干凸台,所述隔套主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一开口,所述隔套主体上还设有一用于供摇臂轴沿着所述隔套主体的径向进入所述隔套主体的第二开口,所述凸台设在所述隔套主体上,所述凸台靠近第二开口边缘,本发明向凸台所对应的浇注口浇筑原料,形成初品;取出初品,并对所述初品依次进行热处理、冷却和端面处理,得到成品,本发明通过在隔套主体上加设凸台,进行轴向结构增稳,通过将注塑浇注口设于凸台上,将熔融状原材料的流动方向设定为径向流动,确保隔套主体径向方向获得在冷热状态下较好的尺寸,提高隔套内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商用车柴油发动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商用车柴油发动机进排气整体式摇臂轴轴上套隔套,隔套与摇臂轴座形成转动摩擦副,并起到对进排气摇臂轴的定位、防止轴向窜动的作用。由于关系到进排气门的开闭动作,隔套轴向长度和内径尺寸精度高,热胀冷缩时轴向长度变化小。
在一些相关的技术方案中,发动机摇臂轴塑料隔套采用的是圆管结构,塑料隔套由玻纤增强的热塑性材料PA6T经注塑成型、热处理和机加工等工序制造而成,经该发明方法所制成的塑料隔套在发动机冷热工况下,其轴向长度和内径尺寸精度的稳定性很好,可完全替代钢制隔套,且相比传统钢制隔套具有价格低、重量小、刚度好的优势。
但还存在如下缺点:
(1)装配过程中必须操作轻缓,避免开口隔套胀裂。工厂装配反馈在手工扣装过程中,由于隔套数量多,装配节奏快,操作轻缓实施有困难,发动机装配过程中开口隔套时有扣装开裂的问题出现。
(2)开口隔套侧壁上设置有轴向贯穿的开口,且隔套的截面为“C”形,容易导致轴套轴向刚度和强度降低,以至于隔套两端被施压时,隔套从侧壁上的贯穿开口处提前被压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隔套在承压时过早被压溃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其包括:
隔套主体,所述隔套主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一开口,所述隔套主体上还设有一用于供摇臂轴沿着所述隔套主体的径向进入所述隔套主体的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被配置为:使所述隔套主体的横截面呈C型;
若干凸台,所述凸台设在所述隔套主体上,且第二开口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凸台,所述凸台靠近第二开口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隔套主体两端分别设有侧挡边,所述侧挡边设于第一开口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长度沿着所述隔套主体的轴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长度与所述隔套主体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角度为60°~90°。
进一步地,所述隔套主体的材质包括PA6I/X+PA66和PA10T中的至少一种,且玻纤含量为35%~55%。
进一步地,所述隔套主体的拉伸强度≥200Mpa,且拉伸断裂延伸率≥2.5%。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还公开了上述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与所述开口隔套相适配的模具,且所述模具的浇注口开设于所述模具对应于所述凸台的位置处,并将所述浇注口朝上布置;
向所述浇注口浇筑原料,形成初品;
取出初品,并对所述初品依次进行热处理、冷却和端面处理,得到成品。
进一步地,将所述初品置于150℃~190℃的空气中静置2小时~8小时。
进一步地,当原料为PA6I/X+PA66时,热处理的温度为180℃±5℃,且静置时间为3±0.5小时;当原料为原材料为PA10T时,热处理的温度为160℃±5℃,且持续时间为5±0.5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在隔套主体上加设凸台,且凸台在第二开口两侧的轴向边沿上,凸台具有隔套主体的轴向结构增稳作用,提高开口隔套轴向刚度和强度,防止隔套过早压溃。
(2)通过将注塑浇注口设于凸台上,将熔融状原材料的流动方向从轴向流动改为径向流动,确保隔套主体径向方向获得在冷热状态下较好的尺寸,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套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开口处剖视图。
图中:1、隔套主体;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2、凸台;3、侧挡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发明,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发明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其包括:
隔套主体1,所述隔套主体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一开口11,当所述隔套主体1套装在发动机的摇臂轴上时,发动机的摇臂轴同时贯穿两个第一开口11,并使其隔套主体1套设在发动机摇臂轴上,此时,隔套主体1的轴线与摇臂轴轴线相平行,且所述隔套主体1可沿着摇臂轴轴线方向,相对于摇臂轴进行上下移动。
所述隔套主体1上还设有一用于供摇臂轴沿着所述隔套主体1的径向进入所述隔套主体1的第二开口12,且所述第二开口12被配置为:使所述隔套主体1的横截面呈C型,发动机的摇臂轴两端都设有功能性的连接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摇臂轴两端部件拆卸过程也相对困难,而隔套主体1上设有的第二开口12以使所述隔套主体1的横截面呈C型,避免摇臂轴从一个第一开口11进入隔套主体1内,再从另一个第一开口11穿出,而采用,所述隔套主体1以其第二开口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摇臂轴的轴向方向,并将隔套主体1以摇臂轴径向朝着摇臂轴轴线施压,直至第二开口12在挤压摇臂轴的过程中张开,并使摇臂轴穿过第二开口12后被卡嵌到所述隔套主体1内部后,所述第二开口12恢复初始状态,保持所述隔套主体1的横截面呈C型扣合在摇臂轴的侧面。
若干凸台2,所述凸台2设在所述隔套主体1上,且第二开口12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凸台2,所述凸台2靠近第二开口12边缘。
所述隔套主体1设于摇臂轴上时,所述隔套主体1的两端受到沿摇臂轴轴向的压力时,或者说隔套主体1套设在摇臂轴上起到分隔作用时,所述隔套主体1两端面就受到沿轴向相向的作用力,此时,由于隔套主体1的横截面呈C型,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隔套主体1就极易出现过早崩溃的情况,而且该崩溃的起始点就处于所述第二开口12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取两个所述隔套主体1作为对照组,且两个所述隔套主体1的内壁直径为30.65~30.75mm,隔套宽度为39.75~39.85mm,壁厚2~2.2mm,且第二开口12张开的大小相同,均保持在78~82°,此时,测得:设有凸台2的隔套主体1,其轴向破坏力为22.8kN,轴向刚度23.6kN/mm;未设有凸台2的隔套主体1,其轴向破坏力为17.7kN,轴向刚度17.5kN/mm。
通过在所述隔套主体1上加设凸台2,且凸台2在第二开口12两侧的轴向边沿上,凸台2具有隔套主体1的轴向结构增稳作用,提高开口隔套轴向刚度和强度,防止隔套过早压溃。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隔套主体1两端分别设有侧挡边3,所述侧挡边3设于第一开口11外侧壁上。
所述侧挡边3与所述隔套主体1固定连接,通过侧挡边3在所述第一开口11的外侧壁上且,该侧挡边3处于所述隔套主体1的外侧,由于隔套主体1在扣合到摇臂轴上时,所述隔套主体1以其第二开口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摇臂轴的轴向方向,并将隔套主体1以摇臂轴径向朝着摇臂轴轴线施压,直至第二开口12在挤压摇臂轴的过程中张开,直至隔套主体1扣合到摇臂轴上,没有加设侧挡边3的隔套主体1容易在第二开口12张开的过程中,隔套主体1上沿轴向出现超过恢复量的形变或者断裂,对隔套主体1造成损坏,影响隔套主体1的性能。
通过在隔套主体1两端分别设有侧挡边3,且所述侧挡边3设于第一开口11外侧壁上,利用所述侧挡边3提供所述第二开口12展开时,所述隔套主体1发生形变时的支撑力。
进一步地,在上述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凸台2的长度沿着所述隔套主体1的轴向延伸。
所述凸台2的作用是,当所述隔套主体1设于摇臂轴上时,所述隔套主体1的两端受到沿摇臂轴轴向的压力时,或者说隔套主体1套设在摇臂轴上起到分隔作用时,所述隔套主体1两端面就受到沿轴向相向的作用力,此时,由于隔套主体1的横截面呈C型,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隔套主体1就极易出现过早崩溃的情况,而且该崩溃的起始点就处于所述第二开口12的两侧,所述凸台2加入到所述第二开口12两侧的边沿上,当所述隔套主体1承载的作用力达到原本没有加设凸台2的状态时即将被压溃的状态时,对隔套主体1的作用力的持续施加时,由于所述凸台2与所述隔套主体1的固定连接,且所述凸台2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厚度,此时,所述凸台2即与所述隔套主体1形成一个完整的主体机构,在所述凸台2的作用下,原本即将出现的被压溃的变形点就会朝向所述隔套主体1的轴线方向移动,也就是延后所述隔套主体1的变形时间,提高隔套主体1受压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公开的实施例基础上,所述凸台2的长度与所述隔套主体1长度相同,其中若干凸台2,所述凸台2设在所述隔套主体1上,且第二开口12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凸台2,所述凸台2靠近第二开口12边缘。
当所述隔套主体1扣设在发动机摇臂轴上时,随着对隔套主体1的作用力的持续施加时,由于所述凸台2与所述隔套主体1的固定连接,且所述凸台2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使,在所述凸台2的作用下,原本即将出现的被压溃的变形点就会朝向所述隔套主体1的轴线方向移动,但被压溃点的出现只是产生的时间相较变缓慢了,但还是很容易被压溃。
其中,当所述凸台2的长度与所述隔套主体1长度不相同时,也就是所述凸台2的两端与所述隔套主体1轴线方向的边沿处还存在一定距离,伴随对隔套主体1的作用力的持续施加时,所述隔套主体1被压溃时,其压溃变形点处于所述凸台2的两端的第二开口12处。
另外,当所述凸台2的长度与所述隔套主体1长度相同时,也就是所述凸台2的两端与所述隔套主体1轴线方向的边沿处不存在距离,伴随对隔套主体1的作用力的持续施加时,所述隔套主体1被压溃时,由于所述凸台2的长度与所述隔套主体1相同,当所述隔套主体1被压溃,也就只能凸台2也被压溃,由于所述第二开口12两端的凸台2,提高了所述隔套主体1在使用过程中的轴向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开口12的开口角度为60°~90°。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开口12的开口角度,其中,“开口角度”指的是所述第二卡扣在所述隔套主体1的横截面上所对应的圆心角,所述圆心角为∠α,该∠α设为60°~90°。
其中,如果∠α小于60°时,将隔套主体1以摇臂轴径向朝着摇臂轴轴线施压,直至第二开口12在挤压摇臂轴的过程中张开,但由于所述第二开口12的开口角度小于60°,即所述第二开口12不能张开到直至摇臂轴穿过第二开口12的大小,强行对所述隔套主体1继续施加外力,容易使所述隔套主体1出现损坏。
另外,如果∠α大于90°时,将隔套主体1以摇臂轴径向朝着摇臂轴轴线施压,直至第二开口12在挤压摇臂轴的过程中张开,直至第二开口12在挤压摇臂轴的过程中张开,并使摇臂轴穿过第二开口12后被卡嵌到所述隔套主体1内部后,所述第二开口12恢复初始状态,保持所述隔套主体1的横截面呈C型扣合在摇臂轴的侧面,但由于所述第二开口12的开口角度大于60°,此时所述隔套主体1虽然卡套于摇臂轴上,当隔套主体1两端受压时,所述隔套主体1上的第二开口12边沿出现轻微变形,由于第二开口12的角度过大,所述隔套主体1容易在还没有出现被压溃的情况,就已经从该摇臂轴上脱落下。
且在反复的测试对比后,∠α的最佳角度为80°±2°,该角度下,所述隔套主体1在不开裂的状态下保持较好的摇臂轴抱轴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隔套主体1的材质包括PA6I/X+PA66和PA10T中的至少一种,且玻纤含量为35%~55%。
其中,PA6I/X+PA66是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PA66)又称为聚酰胺66或尼龙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而成,PA66塑胶原料为半透明或不透明乳白色结晶形聚合物,具有可塑性;(PA6I/X)是一种无定型聚酰胺树脂,通过己二胺与间苯二甲酸缩聚制得,作为半芳香无定型尼龙,同时PA6I具有高刚性、坚韧、高透明、耐冲击、耐化学溶剂、抗低温脆性、吸水率小、对于温度和湿度变化的稳定性好等优点,与PA66共聚或共混后,可改善玻璃纤维的包覆性,抑制表面浮纤。
且,PA10T是以对苯二甲酸和癸二胺为单体,经缩聚聚合而成,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Tm=316℃),耐化学腐蚀性能,吸水率低,尺寸稳定性好,玻纤增强改性后耐无铅焊锡温度超过280℃,PA10T具有较长的二胺柔性长链,使得大分子具有一定的柔顺性,从而具有较高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适用于快速成型,制作一些小型的电子元器件,又由于其分子主链中的苯环结构所带来的刚性和耐腐蚀性等优异性能,PA10T的改性产品也可以应用到一些化学试剂和/或耐热的环境中。
进一步地,所述隔套主体1的拉伸强度≥200Mpa,且拉伸断裂延伸率≥2.5%,通过优化了隔套主体1采用的材料,选取了材料拉伸强度≥200Mpa,拉伸断裂延伸率≥2.5%的增强增韧的PA10T、PA6I/X+PA66材料,而不是材料线性膨胀系数流动方向1.3×10ˉ5、垂直流动方向4.2×10ˉ5的玻纤增强的热塑性树脂,此类热塑性树脂材料的拉伸断裂延伸率通常只有1.6%左右,以确保隔套在获得足够的轴向刚强度的同时,反复扣装30次无开裂。
本发明公开了上述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与所述开口隔套相适配的模具,且所述模具的浇注口开设于所述模具对应于所述凸台2的位置处,并将所述浇注口朝上布置;
向所述浇注口浇筑原料,形成初品;
取出初品,并对所述初品依次进行热处理、冷却和端面处理,得到成品。
所述模具依所述隔套主体1设计,且,将浇注口设于与所述凸台2相对应的位置,熔融状态下的原材料从加注口加入到模具中,通过熔融状态的原材料在模具内部流动,直至填满模具的内部注塑空腔。
通过将注塑浇注口设于凸台2上,将熔融状原材料的流动方向保持为沿着所述隔套主体1的径向流动,确保隔套主体1径向方向获得在冷热状态下较好的尺寸,且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如果该注塑的浇注口处于所述隔套主体1的断面上时,熔融状原材料的流动方向就是沿着所述隔套主体1的轴向流动,由于所述隔套主体1具有一定的长度,所述熔融状原材料在沿着轴向流动的过程中,逐渐降温,且由于流动行程的长度影响,导致隔套主体1两端的尺寸不一致,特别是不能保持所述隔套主体1远离浇注口处的尺寸,导致隔套主体1的物理性能下降。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将注塑浇注口设于凸台2上,将熔融状原材料的流动方向保持为沿着所述隔套主体1的径向流动,确保隔套主体1径向方向获得在冷热状态下较好的尺寸,提高稳定性的同时,熔融状原材料的流动过程,还带动熔融状原材料中添加的玻纤流动,熔融状原材料的流动方向带动玻纤以相同的方向一起移动,玻纤长度方向大部分都是与熔融状原材料的流动方向相同,即玻纤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隔套主体1的径向分布在熔融状原材料中,进而使其拉伸强度最高,不容易变形,也就是当所述隔套主体1以摇臂轴径向朝着摇臂轴轴线施压,直至第二开口12在挤压摇臂轴的过程中张开的过程中,通过径向分布在隔套主体1内的玻纤提高所述隔套主体1该状态下发生形变时的稳定性,避免开裂,提高拉伸强度。
当注塑浇注口设于所述隔套主体1的端面上时,熔融状原材料的流动方向保持为沿着所述隔套主体1的轴向流动,易导致隔套主体1两端的尺寸不一致的同时,还由于熔融状原材料的流动过程,带动熔融状原材料中添加的玻纤流动,熔融状原材料的流动方向带动玻纤以相同的方向一起移动,玻纤长度方向大部分都是与熔融状原材料的流动方向相同,即玻纤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隔套主体1的轴向分布在熔融状原材料中,当所述隔套主体1以摇臂轴径向朝着摇臂轴轴线施压,直至第二开口12在挤压摇臂轴的过程中张开的过程中,轴向分布在隔套主体1内的玻纤没有起到作用,所述隔套主体1在该状态下发生形变时,容易开裂破损。
进一步地,将所述初品置于150℃~190℃的空气中静置2小时~8小时,使材料晶形稳定,并消除初品内部残余应力。
进一步地,当原料为PA6I/X+PA66时,热处理的温度为180℃±5℃,且静置时间为3±0.5小时;当原料为原材料为PA10T时,热处理的温度为160℃±5℃,且持续时间为5±0.5小时。
进一步地,采用密度1.49g/cm3,材料干态拉伸强度242Mpa,拉伸断裂延伸率2.9%、含40%短玻纤填充的PA10T材料。
并将其从与所述开口隔套相适配的模具的对应浇注口浇筑,形成初品,注塑成型后置于160℃(±5℃)的热处理温度下,持续5(±0.5)小时,之后自然冷却,使材料晶形稳定,并消除制品内部残余应力;再对隔套的两侧端面进行微量的车、磨削机加修整,使其达到对应的公差和平行度要求。
将按上述方法制造的开口隔套与现有PA6T隔套按相关实验标准进行性能检测,其结果见下表1。
其中采用的实验标准参照:试验标准DFCVCM5824-2020《发动机塑料隔套零件试验方法》。
表1-按上述方法制造的PA10T开口隔套与现有PA6T隔套性能参数对比
Figure GDA0003700004420000101
Figure GDA0003700004420000111
由上表1可知,替换了原材料且加入凸台2后的开口隔套,拥有较高的物理性能,在轴向刚度、反复扣装以及负载状态下都拥有更高的优势。
为对比说明热处理对PA10T材料的开口隔套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以进气摇臂轴轴开口隔套1007211-E9502为例,第1组按注塑成型后工艺方式生产,第2组按注塑成型后再进行160℃(±5℃)×5(±0.5)小时热处理的工艺方式进行生产,两组零件在冷热循环交变后尺寸稳定性对比如下表2。
表2-PA10T开口隔套热处理前后的尺寸稳定性检测结果
Figure GDA0003700004420000112
Figure GDA0003700004420000121
从表2中可知,经过热处理后的PA10T开口隔套,尺寸稳定性更好,在工作环境中,不可避免的经过冷热循环的工作状态,经过预先热处理的开口隔套,变化量更小。
另外,采用密度1.59g/cm3,材料干态拉伸强度290Mpa,拉伸断裂延伸率2.5%、含50%长玻纤填充的PA6I/X+PA66材料。
并将其从与所述开口隔套相适配的模具的对应浇注口浇筑,形成初品,注塑成型后置于180℃(±5℃)的热处理温度下,持续3(±0.5)小时,之后自然冷却,使材料晶形稳定,并消除制品内部残余应力;再对隔套的两侧端面进行微量的车、磨削机加修整,使其达到对应的公差和平行度要求。
将按上述方法制造的开口隔套按相关实验标准进行性能检测,其结果见下表3。
其中采用的实验标准参照:试验标准DFCVCM5824-2020《发动机塑料隔套零件试验方法》。
表3-PA6I/X+PA66开口隔套检测结果
Figure GDA0003700004420000131
从表3中可知,PA6I/X+PA66材料制得的开口隔套与表1中PA6T隔套(70°开口型,无凸台2,低膨胀系数优化PA6T材料,210℃*3小时热处理)的检测结果相比,依然拥有较高的物理性能,在轴向刚度、反复扣装以及负载状态下都拥有更高的优势。
为对比说明热处理对PA6I/X+PA66材料的开口隔套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以进气摇臂轴轴开口隔套为例,第1组按注塑成型后工艺方式生产,第2组按注塑成型后再经过热处理温度为180℃(±5℃),静置3(±0.5)小时热处理的工艺方式进行生产,两组零件在冷热循环交变后尺寸稳定性对比如下表4。
表4-PA6I/X+PA66开口隔套热处理前后的尺寸稳定性检测结果对照表
Figure GDA0003700004420000132
Figure GDA0003700004420000141
从表4中可知,经过热处理后的PA6I/X+PA66开口隔套,尺寸稳定性更好,在工作环境中,不可避免的经过冷热循环的工作状态,经过预先热处理的开口隔套,变化量更小。
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公开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隔套主体(1),所述隔套主体(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一开口(11),所述隔套主体(1)上还设有一用于供摇臂轴沿着所述隔套主体(1)的径向进入所述隔套主体(1)的第二开口(12),且所述第二开口(12)被配置为:使所述隔套主体(1)的横截面呈C型,所述第二开口(12)的开口角度为78°~82°;
若干凸台(2),所述凸台(2)设在所述隔套主体(1)上,且第二开口(12)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凸台(2),所述凸台(2)靠近第二开口(12)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主体(1)两端分别设有侧挡边(3),所述侧挡边(3)设于第一开口(11)外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的长度沿着所述隔套主体(1)的轴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的长度与所述隔套主体(1)长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主体(1)的材质包括PA6I/X+PA66和PA10T中的至少一种,且玻纤含量为35%~5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主体(1)的拉伸强度≥200Mpa,且拉伸断裂延伸率≥2.5%。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与所述开口隔套相适配的模具,且所述模具的浇注口开设于所述模具对应于所述凸台(2)的位置处,并将所述浇注口朝上布置;
向所述浇注口浇筑原料,形成初品;
取出初品,并对所述初品依次进行热处理、冷却和端面处理,得到成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包括:将所述初品置于150℃~190℃的空气中静置2小时~8小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原料为PA6I/X+PA66时,热处理的温度为180℃±5℃,且静置时间为3±0.5小时;
当原料为原材料为PA10T时,热处理的温度为160℃±5℃,且静置时间为5±0.5小时。
CN202110738622.4A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459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8622.4A CN113459422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8622.4A CN113459422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9422A CN113459422A (zh) 2021-10-01
CN113459422B true CN113459422B (zh) 2022-08-12

Family

ID=77878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8622.4A Active CN113459422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942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9214A (zh) * 2019-08-16 2019-12-03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摇臂轴向限位结构
CN110700913A (zh) * 2019-09-24 2020-01-17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发动机摇臂轴塑料隔套及其制造方法
CN111730800A (zh) * 2020-08-10 2020-10-02 浙江大学 一种自增强自传感电熔管件不圆度改善方法与注塑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4329A (en) * 1992-10-02 1993-08-10 Vandenberg Leo A Angle pin assembly
US5396785A (en) * 1993-10-13 1995-03-14 Chen; Han T. Combination padlock with an improved rocker assembly as locking control device
JP4111850B2 (ja) * 2003-03-17 2008-07-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カーアームの位置決め構造
CN104175831B (zh) * 2014-09-18 2017-12-05 山东理工大学 悬架稳定杆橡胶衬套的内圆套筒厚度的设计方法
JP2019094869A (ja) * 2017-11-27 2019-06-20 大豊工業株式会社 潤滑油供給機構
CN208778493U (zh) * 2018-07-25 2019-04-23 得理乐器(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踩槌、脚踏用弹性轴套
CN211542149U (zh) * 2019-11-05 2020-09-22 台州市黄岩图灵塑模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9214A (zh) * 2019-08-16 2019-12-03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摇臂轴向限位结构
CN110700913A (zh) * 2019-09-24 2020-01-17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发动机摇臂轴塑料隔套及其制造方法
CN111730800A (zh) * 2020-08-10 2020-10-02 浙江大学 一种自增强自传感电熔管件不圆度改善方法与注塑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9422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ing et al. Effects of nozzle temperature and building orienta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EEK and PEI printed by 3D-FDM
Ravichandran et al. Influence of fibers on fresh and hardened properties of 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A review
CN111300693B (zh) 合金模具制造工艺及其制得的模具
Deshmukh et al. Evaluation of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Poly (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wollastonite
CN113459422B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摇臂轴的开口隔套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082275A (ja) 長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製外装成形体
JP5234689B2 (ja) 成型同時転写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11378248A (zh) 金属基高分子材料制备方法、复材制备方法及制得的模具
EP4043518A1 (en) Glass-fiber-reinforced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glass-fiber-reinforced resin article
US7465481B2 (en) Exterior molding body comprising a long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resin
JP2007112877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自動車部品成形体
JP2004524473A (ja) 熱可塑性樹脂スロットルボディ
CN206145409U (zh) 一种轻质高强的纤维复材
Kominar Thermo-mechanical regulation of residual stresses in polymers and polymer composites
Eriksson et al. Durability of in‐plant recycled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amide 66
US20030153670A1 (en) Reinforced polyamide with improved thermal ageing properties
CN111777855A (zh) 耐高温高强度的碳纤维改性尼龙
US20040010094A1 (en) Injection moldable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poly carbo-di-imide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CN106632996B (zh) 纤维增强汽车零部件快速成型用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制备方法以及回收方法
CN116715957B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可激光焊接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29443A (zh) 热稳定的聚甲醛组合物
KR101304475B1 (ko) 얇고 긴 모양의 중공성형체용 공중합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CN220517052U (zh) 一种冲头
CN214294252U (zh) 减少纤维增强型聚邻苯二甲酰胺制品表面缺陷的塑料模具
Kılınç Process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based composi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