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3375B -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3375B
CN113453375B CN202010224802.6A CN202010224802A CN113453375B CN 113453375 B CN113453375 B CN 113453375B CN 202010224802 A CN202010224802 A CN 202010224802A CN 113453375 B CN113453375 B CN 1134533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terminal
access parameter
type
e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48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3375A (zh
Inventor
李娇娇
张向东
余政
常俊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248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33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3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3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第二类型终端可以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或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一类型终端,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二类型终端,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之后,第二类型终端还可以根据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其中,该目标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的。通过本申请的方案,不同类型/能力的终端可以连接到相同的网络设备。

Description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终端通常需要与网络设备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完成与网络设备的上行时间同步并与网络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以便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基于该RRC连接交互业务数据。其中,如果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即终端未能在相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接收到来自网络设备的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或者发生竞争解决失败,该终端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向其提供的随机接入参数重新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随着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终端的类型趋于多样化,不同类型的终端可能具有不同的能力。比如,可以划分降低能力(reduced capability,REDCAP)终端(比如工业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等)和传统终端(比如手机、个人计算机等)两种类型,REDCAP终端相对于传统终端的能力有所降低。示例性的,REDCAP终端的带宽能力可能小于传统终端的带宽能力,REDCAP终端的天线数目可能小于传统终端的天线数目,REDCAP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可能小于传统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
希望有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使得不同类型/能力的终端可以连接到相同的网络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不同类型/能力的终端可以连接到相同的网络设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也可以由部署在终端内的模块、芯片或片上系统执行。该方法包括:第二类型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或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一类型终端,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二类型终端,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以及,第二类型终端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其自身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并根据该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如此,实现在第一类型终端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以连接到该网络设备的情况下,第二类型终端也可以连接到该网络设备。即不同类型/能力的终端可以连接到相同的网络设备。
比如,第一类型终端是传统终端,第二类型终端是REDCAP终端,REDCAP终端相对于传统终端的能力有所降低。在传统终端可以根据网络设备为其配置的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以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情况下,REDCAP终端可以接收到来自该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网络设备为REDCAP终端配置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和/或该网络设备为传统终端配置的第一随机接入参数。之后,REDCAP终端可以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并根据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以连接到该网络设备。如此,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均可连接到相同的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类型终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两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不同:带宽能力、应用场景以及峰值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其中,第四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波束失败恢复(beam failure recovery,BFR)事件和切换(hand over,HO)事件。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的描述。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部署在网络设备内的模块、芯片或片上系统执行。该方法包括:生成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或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一类型终端,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二类型终端,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以便该终端根据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其中,该终端包括第二类型终端,目标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类型终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两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不同:带宽能力、应用场景以及峰值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带能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看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其中,第四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种第一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BFR事件和HO事件。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中的描述。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或者部署在终端内的模块、芯片或片上系统。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或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一类型终端,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二类型终端,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其中,目标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类型终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两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不同:带宽能力、应用场景以及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其中,第四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BFR事件和HO事件。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的描述。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部署在网络设备中的模块、芯片或片上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生成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或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一类型终端,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二类型终端,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以便该终端根据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其中,该终端包括第二类型终端,目标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类型终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两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不同:带宽能力、应用场景以及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带能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看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其中,第四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种第一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BFR事件和HO事件。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可执行代码,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可执行代码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可执行代码,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可执行代码时,实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芯片的电子设备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可执行代码,当指令/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可执行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电子设备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或通信装置,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或通信装置,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第四方面中所述的通信装置。或者,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五方面中所述的终端和第六方面中所述的网络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3为RAR对应的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是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其中,终端可以部署在陆地上,比如部署在指定的室内空间或者行驶于地面的车辆上;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比如部署在轮船内;还可以部署在空中,比如部署在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终端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UE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计算设备。示例性的,UE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计算机。终端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用于支持终端实现其功能的其它装置,比如部署在终端中的模块、芯片或片上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终端实现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代码/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该可执行代码/指令时,实现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可执行代码/指令,在该可执行代码/指令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可执行代码/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该电子设备实现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包括基站(base station,BS)。其中,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的并且能够和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基站可能有多种形式,比如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和接入点等。示例性的,基站可以是5G网络中的基站或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网络中的基站;其中,5G网络中的基站还可以称为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gNB。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其功能的其它装置,比如部署在网络设备中的模块、芯片或片上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网络设备实现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代码/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该可执行代码/指令时,实现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可执行代码/指令,在该可执行代码/指令/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可执行代码/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该电子设备实现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机器与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系统和蜂窝通信系统等多种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采用与5G网络的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相同或相似的系统架构。
图1为示例性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01和至少两个终端103,任意两个终端103可能具有不同的能力。终端103可以与网络设备101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完成与网络设备的上行时间同步,并且与网络设备101建立RRC连接。当终端103与网络设备101建立RRC连接之后,终端103与网络设备101之间即可传输业务数据。
可以理解,在终端103与网络设备101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之前,终端103还可以根据来自网络设备101的下行同步信号,完成与网络设备101的下行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其中,下行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以及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
以无线通信系统100采用NR系统架构为例,终端103与网络设备101可以进行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CBRA)过程,或者进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CFRA)过程。
下面结合图2,示例性描述终端103与网络设备101进行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首先,终端103可以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即终端103向网络设备101发送包括preamble的信息1(Message1)。
接着,终端103在发送Message1之后启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监听网络设备103发送的RAR,即终端103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接收来自网络设备101的信息2(Message2),Message2中包括网络设备101向终端103发送的RAR。
接着,如果终端103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监听到网络设备101向其发送的RAR,则终端103根据RAR的指示,向网网络设备101发送信息3(Message3)。其中,Message3主要用于向网络设备101发送RRC连接请求,Message3中可以包括终端103的UE标识(identification,ID)。
之后,终端103可以监听网络设备101对Message3的反馈(Feedback),即监听网络设备向终端103发送的信息4(Message4),Message4中可以包括竞争解决消息及针对该终端103的空口参数配置。
可以理解,如果终端103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监听到网络设备101向其发送的Message4,则终端103随机接入成功,可以向网络设备101发送信息5(Message5),Message5可以用于向网络设备101发送RRC建立完成命令。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终端103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没有监听到网络设备101向其发送的RAR,则终端103随机接入失败,可以根据网络设备101提供的功率爬坡步长和/或退避指示,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直至达到相应的最大随机接入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终端103没有监听到网络设备101向其发送的Message4,则终端103随机接入失败,可以按照网络设备101提供的功率爬坡步长和/或退避指示(backoffindicator,BI),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直至达到相应的最大随机接入次数。具体而言,对于终端103从网络设备接收的Message4,如果Message4中包括的UE标识与终端103的UE标识并不相同,则说明终端103没有监听到网络设备101向其发送的Message4,终端103发生竞争解决失败,可以根据网络设备101提供的功率爬坡步长和/或退避指示,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103可以从网络设备101发送的RAR中获取退避指示,该退避指示用于指示该终端103对应的退避时间。
请参考图3,网络设备101发送的RAR所对应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协议数据单元可以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头、有效载荷(payload)和可选填充(padding)等三部分。媒体接入控制头可以包括多个媒体接入控制子头,第一个媒体接入控制子头可以包括扩展域(extension field)、类型域(type field)、两个保留位(reservedbit)和退避指示等五部分,其它媒体接入控制子头可以包括扩展域、类型域和前导码标识(preamble identifier)。其中,退避指示占用4个bit位,其取值范围是0~15。
假设网络设备101为终端103配置如下表1所示的退避参数,退避指示则可以对应到如下表1所示index字段下的字段值。
表1
index backoff parameter value(ms)
1 5
2 10
3 20
4 30
5 40
6 60
7 80
8 120
9 160
10 240
11 320
12 480
13 960
14 1920
15 Reserved
相应的,当终端103发生随机接入失败时,即终端103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没有监听到网络设备101向其发送的RAR,或者终端103发生竞争解决失败时,终端可以根据其上一次接收的RAR中包括的退避指示,查询上述表1以得到该退避指示。然后在上述表1所示backoffparameter value字段下查询到该退避指示对应的退避参数值。之后,终端103可以随机选择一个不大于BI缩放因子与该退避参数值之间的乘积的退避时间,在该退避时间之后重新向网络设备101发送前导码;其中,BI缩放因子由网络设备101提供给终端103。
可以理解,上述表1仅用于辅助描述本申请实施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实际业务场景中还可以配置其它退避参数。当RAR中的退避指示为15时,其对应的退避参数值可以为1920ms。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103可以通过读取网络设备101广播的系统信息,比如读取系统信息块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1,SIB1),获得用于终端103与网络设备101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随机接入参数。其中,随机接入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前导码集合、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大小、初始功率、功率爬坡步长以及退避参数的配置。
前导码集合,指示了一个或多个可用的preamble。
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指示了可以用于该终端103向网络设备101发送preamble的一个或多个PRACH各自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资源,RACH资源主要包括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
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大小,指示了终端连续监测网络设备101向其发送的RAR的时间。
初始功率,指示了终端103在某一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时,终端103向网络设备101首次发送preamble的功率。其中,触发终端设备103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事件中的一种或多种:RRC空闲(idle)态的终端103的初始接入事件、RRC连接重建事件、切换(hand over,HO)事件和波束失败恢复(beam failurerecovery,BFR)事件。
功率爬坡步长,指示了终端103在某一事件的触发下与网络设备101进行随机接入过程时,终端103下一次向网络设备101发送preamble的功率与该终端103上一次向网络设备101发送preamble的功率之间的差值。示例性的,触发终端103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包括HO事件,即终端103在接收到来自网络设备101的HO指令时,终端101可以首先在该指令的触发下以相应的初始功率向网络设备101发送preamble;当终端103在相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没有监听到网络设备101向其发送的RAR,或者终端103发生竞争解决失败时,终端103可以重新向网络设备101发送preamble,此次发送preamble的功率为初始功率与功率爬坡步长的总和。
退避参数的配置可以参考上述表1,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可以理解,终端103发送preamble的功率越高,preamble被终端成功发送到网络设备的可能性越高。因此,终端103发生随机接入失败时,网络设备为终端103配置的功率爬坡步长越大,则终端103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时,向网络设备发送preamble的功率越大,有利于终端103更为快速的连接到网络设备。
可以理解,终端103发生随机接入失败时,随机选择的退避时间越小,越有利于终端103更为快速的连接到网络设备。因此,终端103发生随机接入失败时,网络设备为终端103配置的BI缩放因子越小,则BI缩放因子与相应的退避指示所对应的退避参数值的乘积越小,随机选择到数值更小的退避时间的概率越大,有利于终端103更为快速的连接到网络设备。
换而言之,影响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的随机接入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BI缩放因子和/或功率爬坡步长。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可以根据终端的能力,划分第一类型终端和第二类型终端,第一类型终端和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终端的带宽能力、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以及天线数目中的一项或多项,划分第一类型终端和第二类型终端。其中,第一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和/或,第一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和/或,第一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的带宽能力是指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用于承载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用于承载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的一个载波所能够使用的最大带宽。比如,一个终端最大可以支持在一个载波上使用带宽为100MHz的频率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该终端的上行带宽能力为100MHz;该终端最大可以支持在一个载波上使用带宽为100MHz的频率资源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该终端的下行带宽能力为100MHz。又如,一个终端最大可以支持在一个载波上使用带宽为20MHz的频率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则该终端的上行带宽能力为20MHz;该终端最大可以支持在一个载波上使用带宽为20MHz的频率资源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则该终端的下行带宽能力为20MHz。通常的,终端的上行带宽能力和下行带宽能力相同,因此可以将终端的上行带宽能力或下行带宽能力确定为终端的带宽能力。
示例性的,第一类型终端可以是手机、个人计算机等传统终端,传统终端也被称为legacy终端。第二类型终端可以是工业无线传感器(industrial wireless sensors,IWSN)、可穿戴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REDCAP终端。如前所述,传统终端的带宽能力通常大于或等于REDCAP终端的带宽能力,传统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通常大于或等于REDCAP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传统终端的天线数目通常大于或等于REDCAP终端的天线数目。
针对属于同一类型的不同终端,其各自的带宽能力、应用场景以及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等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可能有所不同。相应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属于同一类型的终端,还可以根据其带宽能力、应用场景以及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等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划分一种或多种子类型终端。
示例性的,第一类型终端是传统终端,第二类型终端是REDCAP终端。REDCAP终端的带宽能力可能为20MHz、10MHz或5MHz。可以将带宽能力为20MHz的REDCAP终端划分为一种子类型终端,该子类型终端也可称为降低能力类型1(reduced capabilitytype1)终端。可以将带宽能力为10MHz或5MHz的REDCAP终端划分为另一种子类型终端,该子类型终端也可称为降低能力类型2(reduced capabilitytype2)终端。也就是说,REDCAP终端可以包括reduced capability type1终端和reduced capability type2终端两种子类型终端。
示例性的,第一类型终端是传统终端,第二类型终端是REDCAP终端。REDCAP终端可以包括用于在工业生产场景中实现压力测量、温度测量、接近测量等业务的终端,比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等;还可以包括用于实现视频图像采集的终端,比如摄像头;还可以包括穿戴在用户身上并且用于实现特定业务目的的终端,比如VR终端、AR终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相应的,可以根据REDCAP终端的应用场景,将应用于工业生产场景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等划分为一种子类型终端,该子类型终端可以称为工业传感器;可以将用于实现视频图像采集的终端划分为另一种子类型终端,该子类型终端可以称为视频监控设备;可以将可穿戴在用户身上并且用于实现特定业务目的的终端划分为另一种子类型终端,该子类型终端也被称为可穿戴设备。也就是说,REDCAP终端可以包括工业传感器、视频监控器以及可穿戴设备等三种子类型终端。
可以理解,还可以按照其它方式划分其中一种类型终端所包括的一种或多种子类型终端。比如,同时结合REDCAP终端的带宽能力、应用场景以及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等信息,划分REDCAP终端所包括的一种或多种子类型终端。
总而言之,如何划分第一类型终端和第二类型终端,是否划分以及如何划分第一类型终端/第二类型终端所包括的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可以结合具体业务场景的业务需求对网络设备进行灵活配置。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41,第二类型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
其中,该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或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一类型终端,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二类型终端,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
其中,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第一类型终端提供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如果第一类型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第一类型终端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从而连接到网络设备。
在步骤43,第二类型终端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目标随机接入参数。
在步骤45,第二类型终端根据该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其中,第二类型终端可以在发生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下,执行步骤45。
如此,对于类型/能力不同的第一类型终端和第二类型终端,第一类型终端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以连接到网络设备。第二类型终端也可以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以连接到网络设备。即不同类型/能力的终端可以连接到相同的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可以是传统终端,第二类型终端是REDCAP终端,REDCAP终端的能力小于传统终端的能力。传统终端可以根据网络设备为其配置的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以连接到网络设备。REDCAP终端可以接收到来自该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为REDCAP终端配置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和/或该网络设备为传统终端配置的第一随机接入参数;之后,如果REDCAP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REDCAP终端可以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其自身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目标随机接入参数,根据该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送preamble,从而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以连接到该网络设备。如此,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均可连接到相同的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结合实际业务场景的业务需求,向网络设备输入相应的需求信息,使得网络设备生成相应的配置信息。示例性的,REDCAP终端包括第一子类型REDCAP终端和第二子类型REDCAP终端,该两种子类型REDCAP终端的带宽能力不同。在一种可能的业务场景中,可能期望第一子类型REDCAP终端相对于第二子类型终端能够更快的连接到网络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输入相应的需求信息,使得网络设备生成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子类型REDCAP终端和第二子类型REDCAP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进而实现为第一子类型REDCAP终端和第二子类型REDCAP终端配置不同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例如为第一子类型REDCAP终端配置BI缩放因子1.25、功率爬坡步长2dB,为第二子类型REDCAP终端配置BI缩放因子1.5、功率爬坡步长2dB。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中的任一随机接入参数,包括但不限于BI缩放因子和功率爬坡步长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
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网络设备对终端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可能有不同的需求,接下来,主要以第一类型终端是传统终端,第二类型终端是REDCAP终端为例,示例性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在各种业务场景中的应用。
在部分业务场景中,可能期望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是相同的。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
首先,REDCAP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该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传统终端。例如,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包括BI缩放因子1、功率爬坡步长4dB。
之后,如果REDCAP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REDCAP终端可以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送preamble,从而发起随机接入接入过程。
如此,如果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可以各自根据相同的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例如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都根据BI缩放因子为1、功率爬坡步长为4dB的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从而使得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相同。
在部分业务场景中,可能期望传统终端相对于REDCAP终端能够更快或更慢的连接到网络设备。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
首先,REDCAP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该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传统终端,该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REDCAP终端,即网络设备为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分别配置了不同的随机接入参数,增加了随机接入过程的灵活性。
之后,如果REDCAP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REDCAP终端可以根据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送preamble,从而发起随机接入接入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传统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传统终端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送preamble,从而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如此,如果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可以各自根据不同的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从而使得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不同。
其中,在一些业务场景中,可能希望REDCAP终端的接入过程不会影响传统终端的接入过程,优先保证传统终端的接入机会,需要使传统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相对于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更大。在这些业务场景中,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可以满足如下条件: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大于或等于1,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为1。示例性的,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可以包括BI缩放因子1、功率爬坡步长4dB,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可以包括BI缩放因子1.25、功率爬坡步长2dB;如果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则传统终端可以根据BI缩放因子为1、功率爬坡步长为4dB的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REDCAP终端根据BI缩放因子为1.25、功率爬坡步长为2dB的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其中,如需使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相对于传统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更大,即如果期望REDCAP终端相对于传统终端能够更快的连接到网络设备,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可以满足如下条件: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小于或等于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小于或等于1,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为1。示例性的,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可以包括BI缩放因子1、功率爬坡步长4dB,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可以包括BI缩放因子0.75、功率爬坡步长6dB;如果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则传统终端可以根据BI缩放因子为1、功率爬坡步长为4dB的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REDCAP终端根据BI缩放因子为0.75、功率爬坡步长为6dB的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在部分业务场景中,可能期望在某些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REDCAP终端,相对于在其它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有所差异。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
首先,REDCAP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传统终端,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其中,至少一种第一事件包括但不限于BFR事件和HO事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BFR事件和HO事件在随机接入过程的触发事件中优先级相对较高,因此网络设备可以为优先级相对较高的触发事件配置相应的优先级参数,例如为BFR事件或者HO事件配置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接着,如果REDCAP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REDCAP终端可以确定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否为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
之后,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则REDCAP终端可以根据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送preamble,从而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则REDCAP终端可以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送preamble,从而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传统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并且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传统终端根据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果传统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并且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传统终端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如此,在任意一种第一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相对于在除了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以外的其它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有所差异。
其中,如果期望在任意一种第一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相对于在除了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以外的其它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更大,即如果期望在任意一种第一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相对于在除了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以外的其它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可以更快的连接到网络设备,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可以满足如下条件: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第三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小于或等于1,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为1。示例性的,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可以包括的BI缩放因子1、功率爬坡步长4dB,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可以包括BI缩放因子0.75、功率爬坡步长6dB。
其中,如果期望在除了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以外的其它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相对于在任意一种第一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更大,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可以满足如下条件: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大于或等于第三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第三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大于或等于1,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为1。示例性的,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可以包括BI缩放因子1、功率爬坡步长4dB,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可以包括BI缩放因子1.25、功率爬坡步长2dB。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即使REDCAP终端接收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在REDCAP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时,REDCAP也可以无需判断触发其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否为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而是直接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在部分业务场景中,可能期望传统终端相对于REDCAP终端能够更快或更慢的连接到网络设备,并且期望在某些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REDCAP终端,相对于在其它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有所差异。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
首先,REDCAP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传统终端,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REDCAP终端,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的至少一种第一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向传统终端/REDCAP终端发送的SIB1中,可以包括第一类型终端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类型终端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以及包括至少一种第一事件对应的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接着,如果REDCAP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REDCAP终端可以确定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否为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
之后,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则REDCAP终端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起preamble,从而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则REDCAP终端可以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中的一种向网络设备发起preamble,从而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其中,第四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REDCAP终端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确定的。
示例性的,第四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为,第三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与REDCAP终端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的乘积。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传统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并且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传统终端可以根据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果传统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并且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传统终端可以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以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为1,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大于1,第三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小于1,并且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小于或等于第三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为例,示例性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更具体地说,下面将主要以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为1,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为1.25,第三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BI缩放因子为0.75,并且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为4dB,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为2dB,第三随机接入参数所包括的功率爬坡步长为6dB为例,示例性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
当REDCAP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并且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时,REDCAP终端根据其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例如根据BI缩放因子为1.25、功率爬坡步长为2dB的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相对于传统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更小,有利于传统终端更快的连接到网络设备。
当REDCAP终端随机接入失败,并且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时,REDCAP终端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例如根据BI缩放因子为1、功率爬坡步长为4dB的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在任意一种第一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REDCAP终端,相对于在任意一种第一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更小;相对于在除了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以外的其它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相同;相对于在除了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以外的其它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更大。
当REDCAP终端随机接入失败,并且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时,REDCAP终端根据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例如根据BI缩放因子为0.75、功率爬坡步长为6dB的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在任意一种第一事件中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REDCAP终端,相对于在任意一种第一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相同;相对于在除了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以外的其它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更大。
当REDCAP终端随机接入失败,并且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时,REDCAP终端根据第四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例如根据BI缩放因子为0.9375、功率爬坡步长为2dB的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在任意一种第一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REDCAP终端,相对于在任意一种第一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更小;相对于在除了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以外的其它事件的触发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成功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更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即使REDCAP终端接收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在REDCAP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时,REDCAP也可以无需判断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否为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而是直接根据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可以理解,在部分业务场景中,还可能期望REDCAP终端所包括的其中一种子类型终端相对于另一种子类型终端能够更快或更慢的连接到网络设备。在部分业务场景中,还可能期望REDCAP终端所包括的其中一种子类型终端,相对于传统终端能够更快或更慢的连接到网络。总而言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调控配置信息是否包括相应的随机接入参数,以及调控各个随机接入参数分别包括的BI缩放因子和/或功率爬坡步长,配合REDCAP终端实现在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发生随机接入失败时,调控传统终端和REDCAP终端重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以连接到网络设备的机会。
需要说明的是,当配置信息中包括REDCAP终端所包括的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时,对于执行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的REDCAP终端,REDCAP终端通常需要根据其自身所属的子类型,从配置信息中确定出该子类型对应的第二类型终端,以便根据该子类型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或者根据第三随机接入参数以及根据该子类型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确定第四随机接入参数。
可选的,REDCAP终端使用的接入参数选择也可以交给终端实现,即REDCAP终端根据其自身所属的子类型以及当前进行的业务选择合适的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基于相同的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500。该通信装置500可以是终端或者部署在终端内的模块、芯片或片上系统。如图5所示,该通信装置5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501,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或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一类型终端,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二类型终端,所述第一类型终端与所述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处理单元503,用于根据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其中,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类型终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两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不同:带宽能力、应用场景以及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其中,第四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BFR事件和HO事件。
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基于相同的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600。该通信装置600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部署在网络设备中的模块、芯片或片上系统。如图6所示,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601,用于生成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或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一类型终端,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二类型终端,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收发单元603,用于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以便该终端根据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其中,该终端包括第二类型终端,目标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类型终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两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不同:带宽能力、应用场景以及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带能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第一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看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不包括第二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其中,第四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第一随机接入参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种第一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BFR事件和HO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当通信装置500为终端,通信装置600为网络设备时,收发单元501、收发单元6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器可以为射频电路。当通信装置500包括存储器时,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单元501与存储器通信连接,处理单元503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使通信装置500执行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方法。当通信装置600包括存储器时,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单元601与存储器通信连接,处理单元601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使通信装置600执行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其中,处理单元503、处理单元601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
需要说明的是,当通信装置500为部署在终端中的芯片,通信装置600为部署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收发单元501、收发单元603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当通信装置500包括存储器时,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单元503与存储器通信连接,处理单元503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使得该终端中的芯片执行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方法。当通信装置600包括存储器时,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单元601与存储器通信连接,处理单元601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使得该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可选地,存储器为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存储器还可以是网络设备/终端内的位于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比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装置500,以及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装置60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通信装置500、通信装置600,或者部署了上述通信装置500的终端、部署了上述通信装置600的网络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未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前述各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提供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3)

1.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一类型终端,所述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二类型终端,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波束失败恢复BFR事件和切换HO事件;
根据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其中,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型终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任意两种所述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不同:带宽能力、应用场景以及峰值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型终端与所述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
和/或,
所述第一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
和/或,
所述第一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不包括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其中,所述第四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和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所述第四随机接入参数。
9.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一类型终端,所述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二类型终端,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波束失败恢复BFR事件和切换HO事件;
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以便所述终端根据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其中,所述终端包括第二类型终端,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型终端包括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种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任意两种所述子类型终端各自对应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不同:带宽能力、应用场景以及峰值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型终端与所述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类型终端的带宽能力;
和/或,
所述第一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类型终端传输数据的峰值速率;
和/或,
所述第一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类型终端的天线数目。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述配置信息不包括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或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随机接入参数;
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第四随机接入参数;其中,所述第四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和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确定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是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
如果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是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事件中的一种,所述目标随机接入参数为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参数、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和所述第四随机接入参数。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一类型终端,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二类型终端,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波束失败恢复BFR事件和切换HO事件;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其中,目标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的。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和第三随机接入参数,第一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一类型终端,第一类型终端与第二类型终端的能力不同,第二随机接入参数对应第二类型终端,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参数对应至少一种第一事件,所述至少一种第一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波束失败恢复BFR事件和切换HO事件;
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以便该终端根据目标随机接入参数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其中,该终端包括第二类型终端,目标随机接入参数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的。
19.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可执行代码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可执行代码时,实现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可执行代码,当所述指令/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通信装置。
CN202010224802.6A 2020-03-26 2020-03-26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34533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4802.6A CN113453375B (zh) 2020-03-26 2020-03-26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4802.6A CN113453375B (zh) 2020-03-26 2020-03-26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375A CN113453375A (zh) 2021-09-28
CN113453375B true CN113453375B (zh) 2023-08-22

Family

ID=77807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4802.6A Active CN113453375B (zh) 2020-03-26 2020-03-26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33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6251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资源配置方法、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979454A (zh) * 2022-10-18 2024-05-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499A (zh) * 2014-08-15 2017-08-1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在lte系统中支持用于能力缩减的wtru的随机接入和寻呼过程
CN110602731A (zh) * 2019-09-20 2019-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0041125A1 (en) * 2018-08-20 2020-02-27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e capability indication for cell identification delay requirements
CN113271683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e能力进行通信的方法和ue及网络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499A (zh) * 2014-08-15 2017-08-1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在lte系统中支持用于能力缩减的wtru的随机接入和寻呼过程
WO2020041125A1 (en) * 2018-08-20 2020-02-27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e capability indication for cell identification delay requirements
CN110602731A (zh) * 2019-09-20 2019-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271683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e能力进行通信的方法和ue及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375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659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220007426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CN108347789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6321507B (zh)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210063393A (ko) 무선 단말, 무선 액세스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이들의 방법
JP7182002B2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CN111758294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介质
CN113453375B (zh)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12204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selected transport block size
US2023004455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3068273A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458251A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20053558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584544B (zh) 随机接入过程
EP413542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2825584B (zh) 一种空闲态终端设备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8077245A (zh) 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757537B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6982391A (zh) 资源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171636A (zh) 随机接入响应的处理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0206658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669186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329478A (zh)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方法及装置
EP4373200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2022543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