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3310B -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3310B
CN113453310B CN202010232300.8A CN202010232300A CN113453310B CN 113453310 B CN113453310 B CN 113453310B CN 202010232300 A CN202010232300 A CN 202010232300A CN 113453310 B CN113453310 B CN 1134533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formation
identifier
access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23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3310A (zh
Inventor
刘云
徐海博
王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621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5910A/zh
Priority to CN202010232300.8A priority patent/CN11345331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9155 priority patent/WO2021190272A1/zh
Priority to EP21776442.2A priority patent/EP4117344A4/en
Priority to US17/914,668 priority patent/US20230156574A1/en
Priority to JP2022558545A priority patent/JP2023519922A/ja
Publication of CN113453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3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4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user query or user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4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e.g. D2D or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中,第一终端在侧行链路上广播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与业务相关的标识的第一信息,第二终端在侧行链路上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信息,并且在第一信息指示的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和第二终端所需的业务一致的情况下,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从而可以防止第二终端向无法为该第二终端提供所需业务的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保证第二终端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提高第二终端的接入效率,降低信令开销和终端功耗。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设备到设备(device todevice,D2D)场景中,为了使得两个终端之间通信,需要在两个终端之间建立连接。具体的,两个终端可以通过两种接入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建立连接,两种接入方式分别称为模式1(Model)A和Model B,以下对这两种接入方式分别进行介绍。
Model A:参见图1,终端1广播公告(announcement)消息,告知周围终端(即终端2和终端3)“我在这里”(即“I am here”),终端2和终端3侦听公告消息,并解析公告消息得到高层的终端1的标识(Identity,ID)等信息,从而获知终端1的存在并与终端1建立连接。
Model B:参见图2,终端1广播询问(solicitation)消息,询问周围终端(即终端2和终端3)“谁在那里”(即“Who is there”),终端2和终端3侦听到询问消息后,解析询问消息得到高层的终端1的标识等信息,并向终端1发送回复消息,即告知终端1“我在这里”(即“I am here”),终端1解析回复消息得到高层的终端2和终端3的标识等信息,从而获知终端2和终端3的存在并与终端2和终端3建立连接。
在D2D通信中,一个终端需要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时,才可以获取到所需的数据,而上述方法无法保证该终端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于在D2D通信中,保证终端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在侧行链路上广播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与业务相关的标识的第一信息,并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从第二终端接收接入消息。其中,第一终端用于提供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业务。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终端可以在侧行链路上广播与业务相关的标识,从而告知其他终端自己能够提供的业务,以便其他终端根据第一终端所能够提供的业务确定是否接入第一终端,从而可以防止其他终端向无法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保证其他终端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提高终端的接入效率,降低信令开销和终端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携带在SSB中;或者,第一信息携带在SIB中,用于指示SIB的资源位置的信息携带在SSB中。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两种携带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与业务相关的标识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SB中还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和/或,接入消息中还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SSB中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能够使得其他终端识别出第一终端。通过在接入消息中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可以使得第一终端识别出接入消息是否为发送给自己的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为第二终端配置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第一终端在传输资源上与第二终端传输数据。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通过为第二终端配置传输资源,从而使得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消息中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接入消息中携带第二终端的标识,可以使得第一终端识别出第二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为第二终端配置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第二终端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携带第二终端的标识,可以使得第二终端确定出传输资源是否为分配给自己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消息中包括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为DMRS序列的标识,DMRS序列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或者,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为DMRS序列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DMRS序列根据第二终端的第二部分标识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由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和第二部分标识组成。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接入消息中携带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可以使得第一终端识别出第二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为第二终端配置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包括:第一终端向DMRS序列的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携带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可以使得第二终端确定出传输资源是否为分配给自己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携带在SCI中。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承载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终端在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应用开启时,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第一信息;第一终端在传输资源上与第二终端传输数据,包括:第一终端从第二终端接收画面更新信息,第一终端根据画面更新信息将更新后的画面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适用的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广播的与业务相关的标识从第一终端的高层协议层传递来。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物理层广播的与业务相关的标识的获取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业务包括虚拟现实VR游戏、VR视频、增强现实AR游戏、AR视频中的一种或多种。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几种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适用的业务。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第二终端在侧行链路上从第一终端接收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与业务相关的标识的第一信息,并在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业务与第二终端所需的业务一致的情况下,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其中,第一终端用于提供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业务。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二终端可以根据与业务相关的标识确定第一终端是否为可以为自己提供所需业务的第一终端,若是,则采用第一终端广播的接入资源接入第一终端,从而可以防止第二终端向无法为该第二终端提供所需业务的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保证第二终端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提高第二终端的接入效率,降低信令开销和终端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携带在SSB中;或者,第一信息携带在SIB中,用于指示SIB的资源位置的信息携带在SSB中。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两种携带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与业务相关的标识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SB中还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和/或,接入消息中还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SSB中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能够使得其他终端识别出第一终端。通过在接入消息中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可以使得第一终端识别出接入消息是否为发送给自己的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配置的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第二终端在传输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通过为第二终端配置传输资源,从而使得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消息中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接入消息中携带第二终端的标识,可以使得第一终端识别出第二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配置的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包括: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第二终端的标识;第二终端在传输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包括:在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的标识一致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在传输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携带第二终端的标识,可以使得第二终端确定出传输资源是否为分配给自己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消息中包括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为DMRS序列的标识,DMRS序列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或者,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为DMRS序列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DMRS序列根据第二终端的第二部分标识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由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和第二部分标识组成。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接入消息中携带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可以使得第一终端识别出第二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配置的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包括: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终端在传输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包括:在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与第二终端对应的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在传输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携带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可以使得第二终端确定出传输资源是否为分配给自己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携带在SCI中。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承载传输资源配置信息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在侧行链路上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终端在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应用开启时,在侧行链路上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信息;第二终端在传输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包括: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画面更新信息,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更新后的画面信息,并根据更新后的画面信息更新画面。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适用的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终端未接收到接入消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分配消息的情况下,第二终端重新选择接入资源,并采用重新选择的接入资源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未获取到传输资源分配消息时,第二终端的处理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业务包括虚拟现实VR游戏、VR视频、增强现实AR游戏、AR视频中的一种或多种。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几种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适用的业务。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从第二终端接收序列,所述序列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终端。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不同的第二终端可以采用不同的序列在第一终端广播的接入资源上接入第一终端,从而使得第一终端可以基于该序列识别第二终端。在不同的第二终端采用了相同的接入资源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仍然可以识别第二终端,因此,可以减少终端之间建立连接的时间,如果第一终端不是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终端,第二终端也可以及时的与其他第一终端建立连接,进而保证第二终端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SSB中;或者,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SIB中,用于指示所述SIB的资源位置的信息携带在SSB中。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两种携带第二信息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SB中还包括与业务相关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可以在侧行链路上广播与业务相关的标识,从而告知其他终端自己能够提供的业务,以便其他终端根据第一终端所能够提供的业务确定是否接入第一终端,从而可以防止其他终端向无法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保证其他终端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提高终端的接入效率,降低信令开销和终端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包括虚拟现实VR游戏、VR视频、增强现实AR游戏、AR视频中的一种或多种。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几种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适用的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SB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SSB中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能够使得其他终端识别出第一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从第二终端接收序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广播序列信息,所述序列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的标识,或,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的标识的范围。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得第二终端确定选择序列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终端判断所述序列是否为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为前导序列;或者,所述序列为DMRS序列,且所述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所述DMRS序列携带在接入消息中。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两种可能的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序列的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资源的信息,以及所述序列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资源配置信息中携带序列的标识,可以使得第二终端确定出传输资源是否为分配给自己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资源为接入资源或传输资源,所述接入资源用于传输所述接入消息,所述传输资源用于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为DMRS序列,所述DMRS序列携带在接入消息中,所述接入消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部分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由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和第二部分标识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DMRS序列的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资源的信息,所述序列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资源配置信息中携带序列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可以使得第二终端确定出传输资源是否为分配给自己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资源配置信息携带在SCI中。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承载资源配置信息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消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接入消息中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可以使得第一终端识别出接入消息是否为发送给自己的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序列的标识识别所述第二终端;或者,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序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序列时所采用的接入资源的标识识别所述第二终端。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两种识别第二终端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序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识别所述第二终端。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又一种识别第二终端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第二终端在侧行链路上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序列,所述序列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终端。第四方面提供的方法,不同的第二终端可以采用不同的序列在第一终端广播的接入资源上接入第一终端,从而使得第一终端可以基于该序列识别第二终端。在不同的第二终端采用了相同的接入资源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仍然可以识别第二终端,因此,可以减少终端之间建立连接的时间,如果第一终端不是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终端,第二终端也可以及时的与其他第一终端建立连接,进而保证第二终端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SSB中;或者,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SIB中,用于指示所述SIB的资源位置的信息携带在SSB中。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两种携带第二信息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SB中还包括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序列,包括:在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指示的业务与所述第二终端所需的业务一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序列。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可以在侧行链路上广播与业务相关的标识,从而告知其他终端自己能够提供的业务,以便其他终端根据第一终端所能够提供的业务确定是否接入第一终端,从而可以防止其他终端向无法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保证其他终端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提高终端的接入效率,降低信令开销和终端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包括虚拟现实VR游戏、VR视频、增强现实AR游戏、AR视频中的一种或多种。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几种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适用的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SB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SSB中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能够使得其他终端识别出第一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序列信息,所述序列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中选择一个序列作为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序列。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得第二终端确定选择序列的范围,并在序列范围内选择发送的序列,以便第一终端确定第二终端是否要接入自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为前导序列;或者,所述序列为DMRS序列,且所述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所述DMRS序列携带在接入消息中。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两种可能的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序列为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资源的信息,以及所述序列的标识;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序列的标识一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终端在配置的所述资源上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或所述接入消息。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资源配置信息中携带序列的标识,可以使得第二终端确定出传输资源是否为分配给自己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资源为接入资源或传输资源,所述接入资源用于传输所述接入消息,所述传输资源用于传输所述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为DMRS序列,所述DMRS序列携带在接入消息中,所述接入消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部分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由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和第二部分标识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资源的信息,所述序列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所述DMRS序列的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接入消息时采用的DMRS序列的标识一致、且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中的第一部分标识一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终端在配置的所述资源上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资源配置信息中携带序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可以使得第二终端确定出传输资源是否为分配给自己的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资源配置信息携带在SCI中。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承载资源配置信息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消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接入消息中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可以使得第一终端识别出接入消息是否为发送给自己的消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所述装置用于提供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业务;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从第二终端接收接入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携带在SSB中;或者,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携带在SIB中,用于指示所述SIB的资源位置的信息携带在SSB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SB中还包括所述装置的标识;和/或,所述接入消息中还包括所述装置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向所述装置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传输资源上与所述第二终端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为DMRS序列的标识,所述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为所述DMRS序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所述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部分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由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和第二部分标识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DMRS序列的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携带在SCI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应用开启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侧行链路上广播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画面更新信息,根据所述画面更新信息将更新后的画面信息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广播的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从所述装置的高层协议层传递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包括虚拟现实VR游戏、VR视频、增强现实AR游戏、AR视频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侧行链路上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提供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业务;在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业务与所述装置所需的业务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携带在SSB中;或者,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携带在SIB中,用于指示所述SIB的资源位置的信息携带在SSB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SB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和/或,所述接入消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配置的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传输资源上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消息中包括所述装置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所述装置的标识;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所述装置的标识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传输资源上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消息中包括所述装置的识别信息;所述装置的识别信息为DMRS序列的标识,所述DMRS序列根据所述装置的标识确定;或者,所述装置的识别信息为所述DMRS序列的标识和所述装置的第一部分标识,所述DMRS序列根据所述装置的第二部分标识确定,所述装置的标识由所述装置的第一部分标识和第二部分标识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所述装置的识别信息;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所述装置的识别信息与所述装置对应的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传输资源上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携带在SCI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应用开启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侧行链路上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信息;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画面更新信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更新后的画面信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画面信息更新画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未接收到所述接入消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分配消息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重新选择接入资源,并采用重新选择的接入资源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包括虚拟现实VR游戏、VR视频、增强现实AR游戏、AR视频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从第二终端接收序列,所述序列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SSB中;或者,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SIB中,用于指示所述SIB的资源位置的信息携带在SSB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SB中还包括与业务相关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包括虚拟现实VR游戏、VR视频、增强现实AR游戏、AR视频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SB中还包括所述装置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广播序列信息,所述序列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支持的序列的标识,或,所述装置支持的序列的标识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的标识用于所述装置判断所述序列是否为所述装置支持的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为前导序列;或者,所述序列为DMRS序列,且所述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所述DMRS序列携带在接入消息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序列的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资源的信息,以及所述序列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资源为接入资源或传输资源,所述接入资源用于传输所述接入消息,所述传输资源用于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为DMRS序列,所述DMRS序列携带在接入消息中,所述接入消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部分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由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和第二部分标识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DMRS序列的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资源的信息,所述序列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资源配置信息携带在SCI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消息中还包括所述装置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序列的标识识别所述第二终端;或者,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序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序列时所采用的接入资源的标识识别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序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识别所述第二终端。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侧行链路上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序列,所述序列用于标识所述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SSB中;或者,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SIB中,用于指示所述SIB的资源位置的信息携带在SSB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SB中还包括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指示的业务与所述装置所需的业务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包括虚拟现实VR游戏、VR视频、增强现实AR游戏、AR视频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SB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序列信息,所述序列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的标识;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中选择一个序列作为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为前导序列;或者,所述序列为DMRS序列,且所述DMRS序列根据所述装置的标识确定,所述DMRS序列携带在接入消息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装置发送的序列为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为所述装置配置的资源的信息,以及所述序列的标识;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所述装置发送的序列的标识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配置的所述资源上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或所述接入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所述装置配置的资源为接入资源或传输资源,所述接入资源用于传输所述接入消息,所述传输资源用于传输所述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为DMRS序列,所述DMRS序列携带在接入消息中,所述接入消息中还包括所述装置的第一部分标识,所述装置对应的DMRS序列根据所述装置的第二部分标识确定,所述装置的标识由所述装置的第一部分标识和第二部分标识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为所述装置配置的资源的信息,所述序列的标识,以及所述装置的第一部分标识;在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所述DMRS序列的标识与所述装置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接入消息时采用的DMRS序列的标识一致、且所述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所述装置的第一部分标识与所述装置中的第一部分标识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在配置的所述资源上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资源配置信息携带在SCI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消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为独立的器件。若为后者,存储器可以位于信号传输装置内,也可以位于信号传输装置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包括逻辑电路,还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收发的动作。通信接口也可以称为收发器。可选的,通信接口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情况下,发送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接收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传输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口与存储器耦合,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被执行。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五方面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和第六方面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或者,第七方面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和第八方面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五方面至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方案不矛盾的前提下,均可以进行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终端之间建立连接的交互流程图;
图2为另一种终端之间建立连接的交互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之间采用波束通信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广播接入资源以及使用接入资源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广播接入资源以及使用接入资源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广播接入资源以及使用接入资源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中的协议层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2和图13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更加的清楚,以下对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概念和部分内容作简单介绍。
1、波束(beam)
高频通信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信号能量随传输距离急剧下降,导致信号传输距离短。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高频通信采用模拟波束技术,通过大规模天线阵列进行加权处理,将信号能量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类似于光束一样的信号(称为模拟波束,简称波束),从而提高传输距离。
波束是一种通信资源。波束可以是宽波束,或者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成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手段。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具体为数字波束成形技术,模拟波束成形技术,混合波束成形技术。不同的波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波束可以发送相同的信息或者不同的信息。可选的,可以将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特征的多个波束视为是一个波束。
波束包括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发射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天线阵列对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进行加强或削弱接收的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波束本身并没有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之分,一个波束在被用于发送信息时则为发送波束,在被用于接收信息时则为接收波束。
虽然模拟波束技术经常被应用于高频通信,但是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低频通信场景下也可以通过模拟波束技术提高通信质量。
2、现有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场景下空口上终端的接入过程。
MIMO场景下空口上,接入网设备周期性的发送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signal block,SSB),每个SSB可采用不同的波束,即每个SSB由某一个波束传输。每个波束都配置对应的接入资源,相应的,每个SSB与发送该SSB的波束对应的接入资源也是对应的。SSB承载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MIB中指示系统信息块(systeminformation block,SIB)的资源位置(例如,SIB的时频位置),SIB指示SSB对应的接入资源的时频位置,从而告知终端,在哪些接入资源上可以在该SSB对应的波束上接入接入网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资源可以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PRACH)资源。
其中,在不同的时刻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发送波束发送SSB,以便不同位置的终端都可以高质量的接收SSB。针对一个SSB,终端可以选择与该SSB对应的发送波束匹配的接收波束接收SSB,从而保证信号接收的质量。例如,参见图3,若接入网设备采用发送波束2发送SSB,则终端采用与发送波束2匹配的接收波束2接收该SSB。在具体实现时,终端可以通过波束扫描确定与发送波束匹配的接收波束。
在终端侦听到SSB之后,若终端需要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信息,终端可以使用接收SSB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参数(例如,接收SSB时天线的角度、相位等)作为该SSB对应的接入资源上使用的发送波束的参数(即终端将接收SSB的接收波束转换为发送波束),接入网设备使用发送SSB的发送波束对应的参数作为该SSB对应的接入资源上使用的接收波束的参数,从而达到波束配对的目的。
3、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ed reference signal,DMRS)序列
DMRS序列是用于进行数据解调的参考信号序列。DMRS序列一般位于承载数据的消息中的前1个或前2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上。DMRS序列包括多个互相正交的DMRS序列。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参见图4,本申请涉及到的网元包括通信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主要涉及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终端与终端之间进行直连通信的通信链路可以称之为侧行链路(sidelink,SL)或者边链路。在侧行链路上,发送终端可以直接发送数据给接收终端,而不需要先把数据发送给接入网设备,再通过核心网的转发,再发给接收终端,可以大大减少数据的传输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LTE系统、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系统以及未来演进系统或者多种通信融合系统。其中,5G系统可以为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的5G系统或独立组网(standalone,SA)的5G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为网络侧的一种用于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实体。接入网设备可以为部署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中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为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基站、各种形式的控制节点(例如,网络控制器、无线控制器(例如,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等。具体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accesspoint,AP)等,也可以为基站的天线面板。所述控制节点可以连接多个基站,并为所述多个基站覆盖下的多个终端配置资源。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LTE系统中可以称为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5G系统或NR系统中可以称为下一代基站节点(next generation node basestation,gNB),本申请对基站的具体名称不作限定。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接入网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实体。终端用于向用户提供语音服务和数据连通性服务中的一种或多种。终端还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可以是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设备,例如,智能汽车(smart car或intelligent car)、数字汽车(digital car)、无人汽车(unmanned car或driverless car或pilotless car或automobile)、自动汽车(self-driving car或autonomous car)、纯电动汽车(pure EV或Battery EV)、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增程式电动汽车(range extended EV,RE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EV,PHEV)、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路边装置(road site unit,RSU)。终端也可以是D2D设备,例如,电表、水表等。终端还可以是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用户单元(subscriberunit)、无人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绳电话、无线数据卡、平板型电脑、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终端还可以为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终端,例如,5G系统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NR系统中的终端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适用但不限于如下领域:D2D、V2X(一种典型的D2D通信)、无人驾驶(unmanned driving)、自动驾驶(automated driving,ADS)、辅助驾驶(driver assistance,ADAS)、智能驾驶(intelligent driving)、网联驾驶(connecteddriving)、智能网联驾驶(intelligent network driving)、汽车共享(car sharing)等。
在D2D场景中,若终端1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例如,RRC连接),其他终端(例如,终端2和终端3)与接入网设备未建立连接,且终端1为终端2和终端3提供服务(即终端1与终端2和终端3建立D2D连接)时,终端2和终端3可以通过终端1与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通信。此时,终端1可以称为头终端(header UE)(或主终端),其他终端可以称为辅终端。示例性的,若一个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该用户的电子手表、智能眼镜、头盔显示器(helmet mounted display,HMD)等未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但是与移动终端建立D2D连接,则移动终端为头终端,电子手表、智能眼镜、HMD等为辅终端。
头终端功率不受限,能接入网络并为辅终端提供服务。头终端具有原有MIMO中接入网设备的部分功能,例如,发送SSB供范围内终端(即侦听这个SSB的终端)同步,并指示范围内终端该SSB对应的接入资源位置,范围内终端通过该SSB与头终端同步,并采用该SSB对应的接入资源接入头终端。辅终端作为被服务的终端,具有原有MIMO中终端的功能,例如,侦听SSB,确定SSB对应的接入资源位置,并在该接入资源位置上发送信号接入头终端。
在上述背景技术中,针对Mode1 A和Model B,终端2和终端3在与终端1建立连接之后,需要通过信令交互获取终端1提供的业务的信息,进而判断终端1是否为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如果不是,会与终端1断开连接,再接入其他的终端,再次进行判断,从而无法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增加了终端的功耗。
另外,针对Model B,终端2和终端3会随机的选择资源向终端1发送回复消息,从而导致终端2和终端3反馈回复消息时可能使用相同的资源,此时,终端1最多只能解码一个终端发送的回复消息,终端2和终端3中至少有一个终端需要重新选择资源接入,会增加终端之间建立连接的时间,进而无法保证该终端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信号传输方法,以下通过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分别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MIMO场景,例如,高频MIMO场景,低频MIMO场景。该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MIMO场景下D2D的接入流程,完成终端发现(discovery)等功能,从而在MIMO场景下使得终端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场景中。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501、第一终端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与业务相关的标识。
其中,第一终端可以为头终端,第一终端用于提供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业务(或者说服务)。第一终端广播的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指示了第一终端当前提供的业务。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业务可以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游戏、VR视频、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游戏、AR视频等业务,还可以为其他D2D业务。
其中,第一终端可以广播一个与业务相关的标识,也可以广播多个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本申请不作限制。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可以为业务标识的部分或全部。示例性的,业务标识可以为高层的业务标识(例如,层2(layer-2)ID)、物理(physical,PHY)层的业务标识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传递的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均为PHY层的,但是PHY层的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可以是从高层传递下来的。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广播的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可以是从第一终端的高层协议层传递来的。其中,第一终端在PHY层广播与业务相关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高层是指高于PHY层的协议层。例如,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层、服务发现应用规范(service discovery application profile,SDAP)层、应用(application,APP)层等。
其中,一个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可以标识一个业务,与业务相关的标识例如为:一组比特串的组合,例如:1010、1100等等。示例性的,参见表1,一种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和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为:0000标识VR游戏,0001标识VR视频,0010标识AR游戏,0100标识AR视频。
表1
与业务相关的标识 业务
0000 VR游戏
0001 VR视频
0010 AR游戏
0100 AR视频
需要说明的是,与业务相关的标识一般与APP对应,一个APP对应一个与业务相关的标识,也可以理解为,一个APP对应一个业务。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开启同一个APP时,认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当前进行的为同一业务。
该情况下,步骤501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第一终端在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APP开启时,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第一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在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APP开启时,在侧行链路上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信息。
用于指示接入资源的信息具体可以为接入资源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等信息。一个接入资源可以由一个时隙和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组成。至少一个接入资源可以组成一个资源池。示例性的,至少一个接入资源可以为8个、6个、4个或3个接入资源。该接入资源的数量和波束有关,一个波束往往对应一个接入资源组。
可选的,第一信息携带在SSB中(例如,携带在SSB中的MIB中);或者,第一信息携带在SIB中,用于指示SIB的资源位置的信息携带在SSB中。其中,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的SSB也可以记为SL-SSB。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的SIB也可以记为SL-SIB。
第一终端可以周期性的广播SSB,例如,在每个周期内依次广播SSB1、SSB2和SSB3。SSB1、SSB2和SSB3各对应一个发送波束,以便不同位置的终端都可以高质量的接收SSB。每个SSB均可以包含第一信息,从而指示该SSB对应的接入资源。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信息可以为任意一个SSB中携带的第一信息。每个SSB对应的接入资源(也就是发送该SSB的波束对应的接入资源)可以为接入网设备分配给第一终端的。
第一终端在广播第一信息之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在侧行链路上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信息。至少一个第二终端为潜在的辅终端,即至少一个第二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有可能成为第一终端的辅终端,由第一终端为其提供服务。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信息携带在SSB中,只有采用与SSB的发送波束匹配的接收波束接收该SSB的第二终端才可以高质量的接收到该SSB。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息也可以仅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而不包括与业务相关的标识。
502、第二终端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
示例性的,参见图6,若第一终端广播了接入资源1至接入资源6共6个接入资源,第二终端可以选择6个接入资源中的一个接入资源(例如,接入资源4)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
其中,接入消息用于请求接入第一终端,接入消息中可以包括服务数据、第二终端的标识、DMRS序列等信息。
其中,服务数据例如为:第二终端的QoS需求(例如,时延需求)、携带的数据量。第二终端的标识可以为临时标识,也可以为永久标识,永久标识可以是MAC层之上的协议层传导到PHY层或MAC层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也可以为PHY层和MAC层的第二终端的标识合并后的标识。示例性的,永久标识可以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identity,IMEI)、移动设备识别码(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MEID)。
可选的,接入消息中还包含业务数据。该情况下,由于接入消息既包含业务数据,又包含第二终端的标识,第一终端可以通过接入消息获取到第二终端的业务数据,较早的接收到业务数据,故而能够减小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延。
步骤502在具体实现时,若第一信息中包括与业务相关的标识,第二终端可以在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指示的业务与第二终端当前所需的业务一致的情况下,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终端广播的一个或多个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指示的业务与多个第二终端所需的业务一致,则多个第二终端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收接入消息。为了方便理解,图5中以第一终端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从2个第二终端(分别记为第二终端1和第二终端2)接收接入消息为例进行绘制。
例如,若第一终端广播的第一信息中包括了表1所示的3个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分别为0000、0001和0010,在第二终端1和第二终端2所需的业务均为VR游戏的情况下,第二终端1和第二终端2在接收到第一信息之后,发现第一终端广播了0000,那么第二终端1和第二终端2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在第二终端1所需的业务为VR游戏,第二终端2所需的业务为VR视频的情况下,第二终端1在接收到第一信息之后,发现第一终端广播了0000,那么第二终端1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第二终端2在接收到第一信息之后,发现第一终端广播了0001,那么第二终端2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在第二终端1所需的业务为AR视频的情况下,第二终端1在接收到第一信息之后,发现第一终端未广播0100,那么第二终端1不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D2D场景中,可能有多个第一终端(即多个头终端),该情况下,多个第一终端各自广播各自的第一信息。一个第二终端可能接收到多个第一终端广播的第一信息,第二终端通过判断第一信息中的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指示的业务与自身所需的业务是否一致判断哪个第一终端为需要接入的第一终端。在确定需要接入的第一终端之后,在该第一终端的接入资源上发送接入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两个第一终端的接入资源有重叠,并且第二终端正好采用重叠的接入资源发送接入消息的情况下,两个第一终端均可以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入消息。因此,为了使得第一终端进一步识别接入消息是否为发送给自己的接入消息,可选的,SSB中还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相应的,接入消息中还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具体的,第二终端在接收到SSB之后,确定发送该SSB的第一终端的标识,若根据与业务相关的标识确定该第一终端为自己需要接入的第一终端,则将第一终端的标识携带在接入消息中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终端接收到接入消息后,若发现接入消息中携带的标识与自己的标识一致,则确定接入消息为发送给自己的接入消息。若发现接入消息中携带的标识与自己的标识不一致,则可以丢弃该接入消息。
为了降低不同的第二终端之间的接入资源冲突的概率,每个第二终端随机的选择接入资源。
当两个第二终端选择了不同的接入资源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时,第一终端可以成功解码这两个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入消息。
当两个第二终端选择的接入资源相同时,若两个第二终端的发射功率相差较大,则第一终端仅可以接收到发射功率较大的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入消息;若两个第二终端的发射功率相差不大,则第一终端可以接收到两个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入消息,但是由于这两个第二终端采用了相同的接入资源,因此,这两个第二终端发送的接入消息第一终端均无法解码。
因此,若第一终端在一个接入资源上接收到了接入消息,并且可以成功解码该接入消息,则第一终端可以确定该接入资源对应一个第二终端,但是该第二终端具体是哪个第二终端是不知道的,需要通过其他信息确定。那么,若第一终端在多个接入资源上接收到了多个接入消息,并且都可以解码,则第一终端可以确定这多个接入资源各自对应一个第二终端,但是每个接入资源具体对应哪个第二终端是不知道的,需要通过其他信息确定。示例性的,参见图6,若第二终端1至第二终端6分别采用接入资源1至接入资源6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则第一终端可以确定6个接入资源各对应一个第二终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可能存在不同的第二终端使用相同的接入资源的情况,因此,发送接入消息的第二终端的个数可能大于第一终端确定的第二终端的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第一终端重叠的接入资源的个数小于某个值(例如,1个、2个)的情况下,由于不同的第二终端使用的接入资源不会冲突或冲突的概率比较小,因此,SSB中可以不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相应的,接入消息中也可以不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其中,为了保证不同的第二终端使用的接入资源不会冲突,接入网设备在为不同的第一终端分配接入资源时就可以分配不同的接入资源。
可选的,在步骤502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503、第一终端为第二终端配置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相应的,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配置的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
其中,第一终端可以在对接入消息解码成功的情况下,为第二终端配置传输资源。
其中,传输资源包括时域、频域和码域资源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指示传输资源的信息可以携带在传输资源分配消息中。
504、第二终端在传输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括服务数据和/或业务数据。例如,若第一终端为第二终端提供的业务为VR视频,则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传输的业务数据为VR视频数据。若第一终端为第二终端提供的业务为VR游戏,则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传输的业务数据为VR游戏数据。
示例性的,步骤504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画面更新信息,第一终端从第二终端接收画面更新信息,并根据画面更新信息将更新后的画面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相应的,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更新后的画面信息,并根据更新后的画面信息更新画面。
其中,画面更新信息是指用于更新画面的信息,例如,用户的头部转动信息,用户的指示画面更新的信息等。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终端未接收到接入消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分配消息的情况下,第二终端重新选择接入资源,并采用重新选择的接入资源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
第二终端未接收到接入消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分配消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场景:1、第二终端未接收到接入消息的响应消息;2、第二终端接收到接入消息的响应消息,但是该响应消息没有包含为该第二终端配置的传输资源的信息。
其中,第一终端可以在未接收到接入消息,或,未解码成功接入消息的情况下,不为第二终端配置传输资源。若第二终端未接收到接入消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分配消息,第二终端可以认为接入失败,需要重新选择接入资源,再次进行接入。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可知,第一终端是周期性的发送SSB的,第二终端重新选择的接入资源可以为前一次接收到的SSB的下一个周期内该SSB对应的接入资源,也可以为其他SSB对应的接入资源。例如,若第二终端前一次接收到的SSB为SSB1,则第二终端重新选择的接入资源可以为下一个周期内SSB1的接入资源,也可以为与前一次接收到的SSB1属于同一个发送周期内的其他SSB(例如,SSB2)的接入资源。
示例性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应用场景为:用户需要采用VR眼镜进行VR视频,此时,用户点击手机(即第一终端)上的APP和VR眼镜(即第二终端)上的APP,在手机开启APP的情况下,手机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第一信息,VR眼镜接收到第一信息之后,判断第一信息中的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是否与自身开启的APP对应的与业务相关的标识一致,若是,则在第一信息中的接入资源中选择一个接入资源向手机发送接入消息。若第一终端对该接入消息解码成功,则为第二终端配置传输资源,后续过程中,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在传输资源上传输数据。若未解码成功或未接收到接入消息,则不为第二终端配置传输资源,第二终端重新选择接入资源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
示例性的,在配置传输资源之后,若用户头部转动,VR眼镜中的运动传感器采集用户的头部转动信息,VR眼镜在传输资源上将该头部转动信息发送给手机,手机接收到该头部转动信息后,对视频画面进行更新,并在传输资源上将更新后的画面的信息发送给VR眼镜,VR眼镜根据更新后的画面的信息更新画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第二终端可以根据与业务相关的标识确定第一终端是否为可以为自己提供所需业务的第一终端,若是,则采用第一终端广播的接入资源接入第一终端,从而可以防止第二终端向无法为该第二终端提供所需业务的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保证第二终端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提高第二终端的接入效率,降低信令开销和终端功耗。
现有技术中,在低频,为了提高吞吐量,D2D通信采用高调制阶数,可靠性较低。在高频上,D2D通信不支持波束对齐,进而带来覆盖范围有限,可靠性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不论在高频还是低频,接入资源可以为波束对应的接入资源,第一终端广播接入资源,第二终端在接入资源上发送接入消息,从而对齐收发两端的波束,提高传输可靠性。
另外,第一终端可以通过方式一或方式二确定第二终端,以便后续为第二终端配置传输资源,以下对方式一和方式二以及各个方式下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技术方案作详细介绍。
方式一、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第二终端。
在方式一中,第二终端的标识可以携带在接入消息中,第一终端接收到接入消息之后,从中解析出第二终端的标识,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第二终端,后续通过第二终端的标识便可直接与第二终端通信。其中,一个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标识一个第二终端。
在方式一下,步骤503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第二终端的标识。相应的,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此时,步骤504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在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的标识一致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在传输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其中,第二终端可以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确定传输资源是否为配置给自己的传输资源。具体的,若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第二终端的标识一致,则可以确定传输资源是第一终端为自己配置的传输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的标识可以为第二终端的部分标识或全部标识。例如,第二终端的标识可以为高层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例如,源层2(source layer-2)ID,目的层2(destination layer-2)ID或者其他层2ID)中的部分或全部。
方式二、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确定第二终端。
在方式二中,接入消息中包括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
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可以有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为DMRS序列的标识,DMRS序列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部分标识或全部标识)确定。
情况二: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为DMRS序列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DMRS序列根据第二终端的第二部分标识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由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和第二部分标识组成。
在情况二下,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为接入消息中的数据的一部分,接入消息中的数据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高层负载、QoS参数、携带的数据量等信息。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对接入消息进行解码获取接入消息中的数据,进而获取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
在情况一和情况二下,第一终端可以对接入消息中的用于承载DMRS序列的时频位置上的信号进行盲检,获取DMRS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中的DMRS序列的标识本身的功能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采用的DMRS序列的,只是在本申请中被用于识别第二终端,因此,方式二中的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可以认为是用于间接识别第二终端的信息。
方式二在具体实现时,可以为各个DMRS序列编号,编号为0的DMRS序列为基序列,每个DMRS序列对应的编号即该DMRS序列的标识。一个DMRS序列对应一个标识。一个第二终端采用的DMRS序列为编号为Y的DMRS序列。Y为该第二终端的标识(部分标识或全部标识)对X取模后得到的数值。其中,X为DMRS序列的个数,示例性的,X可以为32、64等。第一终端接收到接入消息后,可以通过盲检确定第二终端采用的DMRS序列的标识。若两个第二终端采用了不同的DMRS序列(即两个第二终端采用的DMRS序列的标识不同),则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第二终端。第一终端还可以将第二终端采用的DMRS的标识作为第二终端的临时标识。
在方式二下,步骤503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第一终端向DMRS序列的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此时,步骤504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在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与第二终端对应的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在传输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在情况一下,“在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与第二终端对应的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可以替换为“在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时采用的DMRS序列的标识一致的情况下”。
在情况二下,“在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与第二终端对应的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可以替换为“在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DMRS序列的标识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时采用的DMRS序列的标识一致、且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与第二终端中的第一部分标识一致的情况下”。
在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中,可选的,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携带在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中。SCI可以携带在接入消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分配消息中。
除了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之外,也可以将发送接入消息的接入资源的标识作为第二终端的临时标识,从而为第二终端配置传输资源。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
701、第一终端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
其中,第一终端可以为头终端。用于指示接入资源的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见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二信息携带在SSB中(例如,携带在SSB中的MIB中);或者,第二信息携带在SIB中,用于指示SIB的资源位置的信息携带在SSB中。其中,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的SSB也可以记为SL-SSB。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的SIB也可以记为SL-SIB。
可选的,SSB中还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以便接收到SSB的第二终端可以获知发送SSB的第一终端。
第一终端可以周期性的广播SSB,例如,在每个周期内依次广播SSB1、SSB2和SSB3。SSB1、SSB2和SSB3各对应一个发送波束,以便不同位置的终端都可以高质量的接收SSB。每个SSB均可以包含第二信息,从而指示该SSB对应的接入资源。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信息可以为任意一个SSB中携带的第二信息。
第一终端在广播第二信息之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在侧行链路上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二信息。至少一个第二终端为潜在的辅终端,即至少一个第二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有可能成为第一终端的辅终端。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二信息携带在SSB中,只有采用与SSB的发送波束匹配的接收波束接收该SSB的第二终端才可以高质量的接收到该SSB。
702、第二终端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序列(Sequence)。其中,序列用于标识第二终端,或者说,序列用于接入第一终端。相应的,第一终端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从第二终端接收序列。
步骤702中的第二终端可以为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中的任意一个第二终端。可以理解的是,若发送序列的第二终端有多个,那么第一终端从多个第二终端分别接收序列。为了方便理解,图7中以第一终端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从2个第二终端(分别记为第二终端1和第二终端2)接收序列为例进行绘制。
实施例二的应用场景与实施例一类似,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不同的第二终端可以采用不同的序列在第一终端广播的接入资源上接入第一终端,从而使得第一终端可以基于该序列识别第二终端。在不同的第二终端采用了相同的接入资源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仍然可以识别第二终端,因此,可以减少终端之间建立连接的时间,如果第一终端不是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终端,第二终端也可以及时的与其他第一终端建立连接,进而保证第二终端快速的接入为其提供所需业务的终端。
现有技术中,在低频,为了提高吞吐量,D2D通信采用高调制阶数,可靠性较低。在高频上,D2D通信不支持波束对齐,进而带来覆盖范围有限,可靠性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不论在高频还是低频,接入资源可以为波束对应的接入资源,第一终端广播接入资源,第二终端在接入资源上发送接入消息,从而对齐收发两端的波束,提高传输可靠性。
可选的,SSB中还包括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关于该可选的方法的相关描述可参见实施例一,不再赘述。该情况下,步骤702在具体实现时包括:在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指示的业务与第二终端当前所需的业务一致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终端广播的一个或多个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指示的业务与多个第二终端所需的业务一致,则多个第二终端在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序列。具体描述可参见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与步骤501类似的,第一终端也可以在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APP开启时,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第二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也可以在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APP开启时,在侧行链路上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二信息。
其中,序列可以为情况1和情况2所示的序列。
情况1、序列为前导序列(Preamble)。
示例性的,前导序列可以为ZC序列(即zad-off Chu序列)。
在情况1下,示例性的,参见图8,若第一终端广播了接入资源1至接入资源6共6个接入资源,第二终端可以在接入资源4向第一终端发送前导序列。
在情况1下,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盲检确定第二终端发送的前导序列,进而确定前导序列的标识。
在情况1下,由于前导序列的数据量较大,而接入消息中承载数据的容量大小有限,因此,前导序列无法携带在接入消息中,只能直接向第一终端发送序列。并且,由于前导序列的数据量较大,第一终端接收到前导序列之后,进行盲检时需要比较的数据也较多,因此,可以更加准确的区分第二终端。
在情况1下,在步骤702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701A、第一终端广播序列信息。其中,序列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的标识(例如,第一终端支持的每个序列的标识),或,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的标识的范围(例如,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的起始标识和序列的结束标识)。相应的,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序列信息。
701B、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中选择一个序列作为向第一终端发送的序列。
步骤701B在具体实现时,第二终端可以在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中随机选择一个序列作为向第一终端发送的序列。由此可知,不同的第二终端发送的序列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其中,每个序列对应一个标识。序列的标识用于第一终端判断序列是否为第一终端支持的序列。第一终端广播的序列可以是第一终端自己确定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为第一终端配置的。若为后者,示例性的,序列信息可以承载在SSB或SIB中。另外,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序列还可以是协议规定的,本申请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第一终端(即不同的头终端),不同的第一终端可以支持不同的序列。
例如,接入网设备可以将一部分ZC序列划分给第一终端1,另一部分ZC序列划分给第一终端2。例如,参见表2,第一终端1可以支持ZC序列1、ZC序列2和ZC序列3,第一终端2可以支持ZC序列4、ZC序列5、ZC序列6和ZC序列7。
表2
Figure BDA0002429629900000211
在情况1下,第一终端接收到序列之后可以进行盲检,从而确定第二终端发送的是哪个序列,进而确定是否为自己支持的序列。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序列是否为自己支持的序列确定第二终端是否要接入自己。若第一终端接收到的序列为自己支持的序列,则确定第二终端要接入自己。否则,确定第二终端不是要接入自己。
情况2、序列为第二终端对应的DMRS序列。
在情况2下,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DMRS序列携带在接入消息中,DMRS序列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确定的方法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方式二理解)。其中,第二终端的标识可以为第二终端的部分标识或全部标识,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一进行理解,不再赘述。
在情况2下,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DMRS序列携带在接入消息中,接入消息中还包括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第二终端对应的DMRS序列根据第二终端的第二部分标识确定(确定的方法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方式二理解),第二终端的标识由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和第二部分标识组成。
其中,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为接入消息中的数据的一部分,接入消息中的数据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高层负载、QoS参数、携带的数据量等信息。第一终端可以通过解码获取接入消息中的数据。
示例性的,参见图9,若第一终端广播了接入资源1至接入资源6共6个接入资源,第二终端可以在接入资源4向第一终端发送携带DMRS序列的接入消息。
在情况2下,第一终端接收到接入消息后,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对接入消息进行解码获取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对接入消息中的用于承载DMRS序列的时频位置上的信号进行盲检,获取DMRS序列。
在情况2下,为了使得第一终端进一步识别接入消息是否为发送给自己的接入消息,可选的,接入消息中还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具体的,第二终端在接收到SSB之后,确定发送该SSB的第一终端的标识,若根据与业务相关的标识确定该第一终端为自己需要接入的第一终端,则将第一终端的标识携带在接入消息中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终端接收到接入消息后,若发现接入消息中携带的标识与自己的标识一致,则确定接入消息为发送给自己的接入消息。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702之后,第一终端可以识别第二终端,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或方式2实现。
方式1、第一终端根据序列的标识识别第二终端。
方式1适用的场景为:每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序列均不同。不同的第二终端发送序列时采用的接入资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方式1中,若第一终端接收到x(x为大于0的整数)个支持的序列、且x个支持的序列均为不同的序列,则可以确定有x个第二终端请求接入自己,但是这x个第二终端具体为哪些第二终端是不知道的,因此,在后续过程中,第一终端可以将序列的标识作为第二终端的临时标识,以便为第二终端分配资源。
方式1适用的场景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场景1和场景2。
场景1、序列为DMRS序列、且不同的第二终端采用不同的接入资源发送携带DMRS序列的接入消息。
在场景1下,该方法还包括:
11)第一终端向序列的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资源配置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为第二终端配置的资源的信息,以及序列的标识。相应的,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资源配置信息。
12)在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第二终端发送的序列的标识一致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在配置的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在场景1下,若序列为DMRS序列、且不同的第二终端采用不同的接入资源发送携带DMRS序列的接入消息,第一终端能够解码得到接入消息中的数据,则第二终端在资源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在实施例二中,资源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上用于传输数据时,该资源可以认为是传输资源。为了避免占用其他第二终端使用的接入资源,实施例二中的资源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与第一终端广播的接入资源不同。
针对上述情况2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若不同的第二终端采用不同的接入资源发送携带DMRS序列的接入消息,第一终端可以解析得到接入消息中的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该情况下,上述资源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该情况下,上述步骤12)可以替换为:在资源配置信息中的DMRS序列的标识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时采用的DMRS序列的标识一致、且资源配置信息中的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与第二终端中的第一部分标识一致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在配置的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场景2、序列为前导序列;或者,序列为DMRS序列、且不同第二终端采用相同的接入资源发送携带DMRS序列的接入消息。
在场景2下,该方法还包括:
21)第一终端向序列的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资源配置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为第二终端配置的资源的信息,以及序列的标识。相应的,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资源配置信息。
22)在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第二终端发送的序列的标识一致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在配置的资源上向第一终端传输接入消息。
在场景2下,若序列为前导序列,第二终端在资源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接入消息。在实施例二中,资源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上用于传输接入消息时,该资源可以认为是接入资源。第二终端在资源配置信息配置的接入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相应的,第一终端在该接入资源上接收接入消息,并对接入消息进行解码,解码之后,第一终端可以为第二终端分配传输资源,以便第二终端通过传输资源传输数据。
在场景2下,若序列为DMRS序列、且不同第二终端采用相同的接入资源发送携带DMRS序列的接入消息,第一终端无法解码得到接入消息中的数据,则第二终端在配置的资源上传输接入消息,以便第一终端获取接入消息中的数据。
针对第二终端,如何确定资源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上发送数据还是发送接入消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较大,用于传输接入消息的资源较小,该情况下,第二终端可以根据配置的资源的大小确定传输数据还是传输接入消息。
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一终端接收到接入消息后,可以通过对接入消息中的用于承载DMRS序列的时频位置上的信号进行盲检,获取DMRS序列,进而确定DMRS序列的标识,对接入消息中的数据进行解码获取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在配置资源时,若第二终端仅仅获取到DMRS序列的标识,那么将DMRS序列的标识携带在资源配置信息中,若第二终端获取到DMRS序列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则第二终端可以将DMRS序列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携带在资源配置信息中。该情况下,若第二终端接收到了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说明第一终端成功解码了接入消息中的数据,第二终端可以在资源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上传输数据,若第二终端仅接收到了DMRS序列的标识,说明第一终端未成功解码接入消息中的数据,第二终端可以在资源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上传输接入消息。
方式2、第一终端根据序列的标识和第二终端发送序列时所采用的接入资源的标识识别第二终端。
方式2适用的场景为:序列为第二终端对应的DMRS序列且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序列相同,但发送序列时采用的接入资源不同。
在方式2中,若第一终端接收到s个支持的序列,s个支持的序列均相同,且s个支持的序列采用的接入资源均不同,则可以确定有s个第二终端请求接入自己,但是这s个第二终端具体为哪些第二终端是不知道的,并且序列的标识已经无法唯一的标识一个第二终端,因此,第一终端可以将序列的标识和接入资源的标识作为第二终端的临时标识,以便为第二终端分配资源。
在方式2下,若将序列的标识和发送该序列的接入资源的标识记为第一标识,则该方法还包括:
31)第一终端向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资源配置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为第二终端配置的资源的信息,以及第一标识。相应的,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资源配置信息。
32)在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第二终端中的第一标识一致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在配置的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其中,第二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是否与第二终端中的第一标识一致确定资源是否为第一终端为自己配置的资源。若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第二终端中的第一标识一致,则可以确定资源是第一终端为自己配置的资源。否则,确定资源不是第一终端为自己配置的资源。
方式3、第一终端根据序列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识别第二终端。
方式3适用的场景为: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序列相同,但发送序列时采用的接入资源不同,序列为第二终端对应的DMRS序列,并且接入消息中还包括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
在方式3中,若第一终端接收到的q个支持的序列,q个支持的序列均相同,且q个支持的序列采用的接入资源均不同,则可以确定有q个第二终端请求接入自己,但是这q个第二终端具体为哪些第二终端是不知道的。由于不同的第二终端采用不同的接入资源发送携带DMRS序列的接入消息,第一终端可以解析得到接入消息中的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并且序列的标识已经无法唯一的标识一个第二终端,因此,第一终端可以将序列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作为第二终端的临时标识,以便为第二终端分配资源。
在方式3下,将序列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记为第二标识,则该方法还包括:
41)第一终端向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发送资源配置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为第二终端配置的资源的信息,以及第二标识。相应的,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资源配置信息。
42)在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第二终端中的第二标识一致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在配置的资源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其中,第二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是否与第二终端中的第二标识一致确定资源是否为第一终端为自己配置的资源。若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第二终端中的第二标识一致,则可以确定资源是第一终端为自己配置的资源。否则,确定资源不是第一终端为自己配置的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支持的序列中既包括相同的序列,也包括不同的序列,针对相同的序列,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方式2或方式3识别第二终端并进行资源的配置,针对不同的序列,可以根据方式1识别第二终端并进行资源的配置。
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方式1至方式3,对各种情况下,第一终端是否可以识别第二终端、是否能够解码接入消息中的数据,以及后续分配的资源做了总结,具体可参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2429629900000241
Figure BDA0002429629900000251
在方式1至方式3中,可选的,资源配置信息携带在SCI中。SCI可以携带在序列对应的资源分配消息中。资源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可以包括时域、频域和码域资源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序列为前导序列的情况下,若不同的第二终端采用的序列和接入资源均相同,第一终端不为第二终端分配接入资源,该情况下,第二终端可以在下一次接收到的第二信息中指示的接入资源中选择一个接入资源,重新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序列。
在序列为DMRS序列的情况下,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终端未接收到接入消息对应的资源分配消息的情况下,第二终端重新选择接入资源,并采用重新选择的接入资源向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关于该可选的方法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在方式1至方式3中,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括服务数据和/或业务数据。例如,若第一终端为第二终端提供的业务为VR视频,则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传输的业务数据为VR视频数据。若第一终端为第二终端提供的业务为VR游戏,则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传输的业务数据为VR游戏数据。
在方式1至方式3中,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传输业务数据的过程可以包括: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画面更新信息,第一终端从第二终端接收画面更新信息,并根据画面更新信息将更新后的画面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相应的,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更新后的画面信息,并根据更新后的画面信息更新画面。关于该过程的相关描述可参见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具体实现时,参见图10,可以通过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的MAC层和PHY层实现。示例性的,参见图10,上述实施例中的层2ID可以为MAC层的ID。第一终端可以在PHY层发送SSB,相应的,第二终端可以在PHY层接收SSB。SSB中携带的层2ID可以为MAC层递交给PHY层的。
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技术特征,在方案不冲突的情况下,均可以结合使用。例如,实施例一中的与业务相关的标识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实施例二。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信号传输装置(记为信号传输装置11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信号传输装置110包括处理单元1101和通信单元1102,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103。图1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结构。
其中,当图1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101用于对第一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101用于支持第一终端执行图5中的501至504、图7中的701和702,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终端执行的动作中的部分或全部动作。处理单元11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1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5中示出的第二终端通信。存储单元1103用于存储第一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信号传输装置110可以是第一终端,也可以是第一终端内的芯片。
当图1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101用于对第二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101用于支持第二终端执行图5中的501至504、图7中的701和702,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终端执行的动作中的部分或全部动作。处理单元11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1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5中示出的第一终端通信。存储单元1103用于存储第二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信号传输装置110可以是第二终端,也可以是第二终端内的芯片。
其中,当信号传输装置110为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时,处理单元11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1102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机、收发电路、收发装置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1103可以是存储器。当信号传输装置110为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内的芯片时,处理单元11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1102可以是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存储单元1103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其中,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信号传输装置110中的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可以视为信号传输装置110的通信单元1102,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可以视为信号传输装置110的处理单元1101。可选的,通信单元1102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接收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的步骤。例如,第一终端中的接收单元可以用于接收接入消息或序列,第二终端中的接收单元可以用于接收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等。接收单元可以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通信单元1102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发送单元,发送单元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的步骤。例如,第二终端中的发送单元可以用于发送接入消息或序列,第一终端中的发送单元可以用于发送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等。发送单元可以为发送机、发送器、发送电路等。
图11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11中的单元也可以称为模块,例如,处理单元可以称为处理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或图13,该信号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器1201,可选的,还包括与处理器1201连接的存储器1202。
处理器12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处理器1201也可以包括多个CPU,并且处理器1201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1202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存储器1202可以是独立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1201集成在一起。其中,存储器1202中可以包含计算机程序代码。处理器1201用于执行存储器12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2,该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收发器1203。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和收发器1203通过总线相连接。收发器120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可选的,收发器1203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1203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接收机,接收机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的步骤。例如,第一终端中的接收机可以用于接收接入消息或序列,第二终端中的接收机可以用于接收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等。收发器1203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发射机,发射机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的步骤。例如,第二终端中的发射机可以用于发送接入消息或序列,第一终端中的发射机可以用于发送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等。
基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1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的结构。
当图1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1201用于对第一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201用于支持第一终端执行图5中的501至504、图7中的701和702,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终端执行的动作中的部分或全部动作。处理器1201可以通过收发器12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5中示出的第二终端通信。存储器1202用于存储第一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1201用于对第二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201用于支持第二终端执行图5中的501至504、图7中的701和702,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终端执行的动作中的部分或全部动作。处理器1201可以通过收发器12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5中示出的第一终端的通信。存储器1202用于存储第二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201包括逻辑电路,以及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其中,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例如,第二终端中的输出接口可以用于发送接入消息或序列,第一终端中的输出接口可以用于发送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等。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例如,第一终端中的输入接口可以用于接收接入消息或序列,第二终端中的输入接口可以用于接收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等。
基于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3,图1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的结构。
当图1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1201用于对第一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201用于支持第一终端执行图5中的501至504、图7中的701和702,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终端执行的动作中的部分或全部动作。处理器12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5中示出的第二终端通信。存储器1202用于存储第一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1201用于对第二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201用于支持第二终端执行图5中的501至504、图7中的701和702,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终端执行的动作中的部分或全部动作。处理器12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5中示出的第一终端通信。存储器1202用于存储第二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记为终端14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可参见图14。
图14为终端14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14仅示出了终端的主要部件。如图14所示,终端14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
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控制终端执行图5中的501至504(此时,终端140为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图7中的701和702(此时,终端140为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终端执行的动作中的部分或全部动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控制电路(也可以称为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天线发送数据(例如,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或接入消息或序列等)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控制电路中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时,控制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4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14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该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该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在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图14中的关于处理器的其他描述可参见图12和图13中的与处理器相关的描述,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选的,还包括接入网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8)

1.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提供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业务;
在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业务与第二终端所需的业务一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接入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同步信号块SSB中;或者,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系统信息块SIB中,用于指示所述SIB的资源位置的信息携带在SSB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SB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和/或,所述接入消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传输资源上与所述第二终端传输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为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的标识,所述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或者,
所述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为所述DMRS序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所述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部分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由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和第二部分标识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DMRS序列的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携带在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中。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在侧行链路上广播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应用开启时,在所述侧行链路上广播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传输资源上与所述第二终端传输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画面更新信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画面更新信息将更新后的画面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广播的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从所述第一终端的高层协议层传递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包括虚拟现实VR游戏、VR视频、增强现实AR游戏、AR视频中的一种或多种。
13.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在侧行链路上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接入资源的信息和与业务相关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提供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业务;
在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业务与所述第二终端所需的业务一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资源上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同步信号块SSB中;或者,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系统信息块SIB中,用于指示所述SIB的资源位置的信息携带在SSB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SB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和/或,所述接入消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配置的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传输资源上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配置的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传输资源上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包括:在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一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传输资源上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为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的标识,所述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或者,
所述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为所述DMRS序列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所述DMRS序列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部分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由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部分标识和第二部分标识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配置的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资源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传输资源上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包括:在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终端的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传输资源上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资源配置信息携带在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在侧行链路上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与业务相关的标识对应的应用开启时,在所述侧行链路上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传输资源上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画面更新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更新后的画面信息,并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画面信息更新画面。
23.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终端未接收到所述接入消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分配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终端重新选择接入资源,并采用重新选择的接入资源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接入消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包括虚拟现实VR游戏、VR视频、增强现实AR游戏、AR视频中的一种或多种。
25.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26.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3-2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27.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口与存储器耦合,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信号传输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12,13-2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12,13-2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CN202010232300.8A 2020-03-27 2020-03-27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453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2168.9A CN116405910A (zh) 2020-03-27 2020-03-27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2010232300.8A CN113453310B (zh) 2020-03-27 2020-03-27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21/079155 WO2021190272A1 (zh) 2020-03-27 2021-03-04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1776442.2A EP4117344A4 (en) 2020-03-27 2021-03-04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7/914,668 US20230156574A1 (en) 2020-03-27 2021-03-04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22558545A JP2023519922A (ja) 2020-03-27 2021-03-04 信号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2300.8A CN113453310B (zh) 2020-03-27 2020-03-27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62168.9A Division CN116405910A (zh) 2020-03-27 2020-03-27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310A CN113453310A (zh) 2021-09-28
CN113453310B true CN113453310B (zh) 2023-03-03

Family

ID=778082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62168.9A Pending CN116405910A (zh) 2020-03-27 2020-03-27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2010232300.8A Active CN113453310B (zh) 2020-03-27 2020-03-27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62168.9A Pending CN116405910A (zh) 2020-03-27 2020-03-27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56574A1 (zh)
EP (1) EP4117344A4 (zh)
JP (1) JP2023519922A (zh)
CN (2) CN116405910A (zh)
WO (1) WO20211902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5296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8706A1 (fr) * 2006-03-03 2007-09-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permettant de transmettre des données de service et terminal de paquets utilisé dans ce procédé
WO2015188345A1 (zh) * 2014-06-12 2015-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资源管理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42881A4 (en) * 2012-07-13 2016-10-19 Korea Electronics Telecomm DETECTION PROCEDURE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US9480004B2 (en) * 2013-07-08 2016-10-2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is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device-to-device direct communication
WO2016144574A1 (en) * 2015-03-06 2016-09-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link adapt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d2d) unicast communications
KR20180109199A (ko) * 2017-03-27 2018-10-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망을 이용한 방송 관련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7197342B (zh) * 2017-06-16 2019-12-13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599603A (zh) * 2019-09-20 2019-12-20 上海大学 基于增强现实的机械设备可视化交互与设备状态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8706A1 (fr) * 2006-03-03 2007-09-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permettant de transmettre des données de service et terminal de paquets utilisé dans ce procédé
WO2015188345A1 (zh) * 2014-06-12 2015-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资源管理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17344A4 (en) 2023-08-30
CN116405910A (zh) 2023-07-07
WO2021190272A1 (zh) 2021-09-30
US20230156574A1 (en) 2023-05-18
EP4117344A1 (en) 2023-01-11
CN113453310A (zh) 2021-09-28
JP2023519922A (ja) 202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1262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 central node apparatus and a network side apparatus, 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 configuration method
EP3799500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vehicle communication service
US20230254918A1 (en)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pability Signaling Framework
US2022033830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455026A (zh) 接入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453310B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405826B2 (en) Cross cell offloading
US20230116493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412636A (zh) 支持对dn授权的pdu会话进行重新认证并根据dn授权数据的改变管理pdu会话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26450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 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MUSIM) Capability Signaling and Enhanced Features
WO202104747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47359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510265B (zh) 一种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24041157A1 (zh) 注册方法及装置
WO2024073896A1 (en) Opportunistic rx beam alignment for sidelink operation in fr2
EP417534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30095886A1 (en) Method for Broadcast Radio Communication Services
EP4096320A1 (en) Resource ind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2023020933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retrieving and selecting server for terminal authentication and subscriber data transmission
WO2021062675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6456502A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412387A (zh)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CN117394965A (zh) 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中继设备、网络设备
KR20240000205A (ko) 사용자 인증 및 결제를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4503759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