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3233A - 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3233A
CN113453233A CN202110606362.5A CN202110606362A CN113453233A CN 113453233 A CN113453233 A CN 113453233A CN 202110606362 A CN202110606362 A CN 202110606362A CN 113453233 A CN113453233 A CN 113453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arget
connection
network card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63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3233B (zh
Inventor
张凯
郑应强
刘同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63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32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3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3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8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secure binding, e.g. securely binding identity modules to devices,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为目标多链路主机设置一高带宽的物理网卡,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确定连接天线的目标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将目标数量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关对应设置为目标数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通过利用物理网卡配置多个连接网卡然后将连接网卡和天线实现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可以实现利用一条高速网线对多个连接天线进行链路数据传输,减少了目标多链路主机的外围设置接口,节省了制造成本,同时由于外围设置接口的减少可以使得目标多链路主机的体积更加小型化,方便安装和搬移,提高了实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设备数量随之增多,现有大数据中心对提供给服务器的端口密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互联网数据中心使用万台服务器接入网络时,基于可靠性以及增加链路带宽的需求,服务器或者工作站需要多条链路接入到网络设备,而且需要多条链路能够同时使用,于是科研人员在各个通信设备上设置了多个接口来实现对于链路数据的传输,但是现有多链路设备与收发天线进行连接时,采用一对一的关系,即一条链路与一个天线接口相连,最后会形成物理连接线路和设备接口过多、不能小型化不利于安装部署。降低了设备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所显示出来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多链路设备与收发天线进行连接时,采用一对一的关系,即一条链路与一个天线接口相连,最后会形成物理连接线路和设备接口过多、不能小型化不利于安装部署。降低了设备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的问题
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为目标多链路主机设置一高带宽的物理网卡;
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
确定连接天线的目标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
将目标数量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关对应设置为目标数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
优选的,在为目标多链路主机设置一高带宽的物理网卡之后,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目标多链路主机的链路数据的转码任务设置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
将所述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与物理网卡相绑定;
为所述物理网卡中的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分别设置不同的资源调度量;
设置完毕后,为所述物理网卡绑定登录账号。
优选的,在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之后,确定连接天线的目标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段分配信息;
根据每个连接网卡的网段分配信息将所述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与目标多链路主机的多个设备接口进行绑定;
绑定完毕后,获取每个设备接口的地址信息;
将每个设备接口的地址信息配置为该设备接口对应的目标连接网卡的数据传输地址信息。
优选的,所述将目标数量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关对应设置为目标数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包括:
接收每个连接网卡的网关配置启动信号;
根据每个连接网卡的网关配置启动信号开启每个网关的网页配置功能;
将每个连接网卡对应的目标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作为网页服务配置数据设置为该连接网卡的网关参数。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测试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
确定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若是,确认该连接天线与所述物理网卡连接稳定,否则,确认该连接天线与所述物理网卡连接不稳定;
当确认任一连接天线与物理网卡连接不稳定时对该连接天线与物理网卡的连接方式进行优化直到连接天线与物理网卡连接稳定为止。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每个连接天线传输设备的ip地址;
根据每个连接天线传输设备的ip地址生成待传输链路数据的识别码;
在多个连接天线进行对待传输链路数据的数据传输时根据所述识别码获得对应的目标传输设备并开始数据传输。
优选的,所述测试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包括:
对每个连接天线的传输数据流程进行检测,获得该连接天线的传输数据信息统计表;
根据每个连接天线的传输数据信息统计表统计出该连接天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多个中断时间段;
确定每个连接天线的预设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每个连接天线的预设数据传输速率和总传输数据内容计算出该连接天线的期望数据传输时长;
根据所述期望数据传输时长确定总传输数据内容在多个中断时间段内的多个目标传输内容;
解析每个目标传输内容,获得其属性信息;
根据每个目标传输内容的属性信息评估每个中断时间段的数据中断原因;
根据每个连接天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多个中断时间段的数据中断原因评估出该连接天线的第一数据传输稳定性指数;
采集目标多链路主机在数据传输时段内的第一负载变化值表;
获取所述负载变化值表中每个负载值对应的处于数据传输状态的连接天线的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当前数据传输效率;
以所述处于数据传输状态的连接天线的数量每个连接天线的当前数据传输效率为变量,建立目标多链路主机负载变化模型;
根据所述目标多链路主机负载变化模型计算出目标多链路主机在处于数据传输状态的不同数量个连接天线下的标准负载值;
根据所述标准负载值和第一负载变化值表确定目标多链路主机的负载波动损耗系数;
根据所述负载波动损耗系数生成修正因子,利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稳定性指数进行修正,获得第二数据传输稳定性指数;
在预设查找表中查找获得第二数据传输稳定性指数所对应的稳定性评估结果;
根据所述稳定性评估结果确定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为所述物理网卡中的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分别设置不同的资源调度量,包括:
确定每个任务所连接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节点的数量;
获取每个节点在工作时的最大带宽值;
根据每个节点在工作时的最大带宽值计算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的调度优先度:
Figure BDA0003085680430000041
其中,k表示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的调度优先度,N表示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所连接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节点的数量,Si表示为第i个节点的最大带宽值,S′表示为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标准总带宽值,Pi表示为第i个节点的响应频率,q表示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所产生的加权效益值,F表示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对其连接节点的平均内存使用率;
构建初始资源数据采样模型,获取所述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预设资源数据;
将所述预设资源数据进行随机重构,检测重构初始时间和重构总耗时;
将重构后的预设资源数据嵌入到所述初始资源数据采样模型中,设置嵌入维数以获得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资源调度模型:
Q=x(t′+bΔt)-f[∈(t′+bΔt)]+μ
其中,Q表示为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资源调度模型,x表示为重构后的预设资源数据,t′表示为重构初始时间,Δt表示为重构总耗时,∈表示为重构预设资源数据时的最佳时延,f()表示为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资源数据的预设多元数量值函数,b表示为嵌入维数,μ表示为自适应加权系数;
利用所述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资源调度模型根据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的调度优先度为其设置对应的资源调度量。
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为目标多链路主机设置一高带宽的物理网卡;
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连接天线的目标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将目标数量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关对应设置为目标数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方法的另一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方法的又一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设备数量随之增多,现有大数据中心对提供给服务器的端口密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互联网数据中心使用万台服务器接入网络时,基于可靠性以及增加链路带宽的需求,服务器或者工作站需要多条链路接入到网络设备,而且需要多条链路能够同时使用,于是科研人员在各个通信设备上设置了多个接口来实现对于链路数据的传输,但是现有多链路设备与收发天线进行连接时,采用一对一的关系,即一条链路与一个天线接口相连,最后会形成物理连接线路和设备接口过多、不能小型化不利于安装部署。降低了设备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
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为目标多链路主机设置一高带宽的物理网卡;
步骤S102、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
步骤S103、确定连接天线的目标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
步骤S104、将目标数量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关对应设置为目标数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的实现流程为结合Linux系统提供的macvlan虚拟网卡功能,将一条高带宽的物理网卡,虚拟出多条低带宽的连接网卡,上述高宽带的物理网卡为任意型号的物理网卡。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为目标多链路主机设置一高带宽的物理网卡,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确定连接天线的目标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将目标数量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关对应设置为目标数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利用物理网卡配置多个连接网卡然后将连接网卡和天线实现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可以实现利用一条高速网线对多个连接天线进行链路数据传输,减少了目标多链路主机的外围设置接口,节省了制造成本,同时由于外围设置接口的减少可以使得目标多链路主机的体积更加小型化,方便安装和搬移,提高了实用性和可靠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链路设备与收发天线进行连接时,采用一对一的关系,即一条链路与一个天线接口相连,最后会形成物理连接线路和设备接口过多、不能小型化不利于安装部署。降低了设备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为目标多链路主机设置一高带宽的物理网卡之后,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1、对目标多链路主机的链路数据的转码任务设置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
步骤S202、将所述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与物理网卡相绑定;
步骤S203、为所述物理网卡中的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分别设置不同的资源调度量;
步骤S204、设置完毕后,为所述物理网卡绑定登录账号。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物联网卡绑定多个任务可以智能地空中物联网卡对于链路数据的操作过程,提高了控制精度,进一步地,通过为不同的任务设置不同的资源调度量可以保证多个任务共同执行时不会出现相互干扰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为物理网卡绑定登录账号可以有效地对物理网卡内部存储的链路数据进行保密,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之后,确定连接天线的目标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1、获取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段分配信息;
步骤S302、根据每个连接网卡的网段分配信息将所述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与目标多链路主机的多个设备接口进行绑定;
步骤S303、绑定完毕后,获取每个设备接口的地址信息;
步骤S304、将每个设备接口的地址信息配置为该设备接口对应的目标连接网卡的数据传输地址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多个连接网卡和目标多链路主机的多个设备接口进行绑定可以保证每个连接网卡可以第一时间以及全方位地接收到每个设备接口传输的链路数据,避免了数据的丢失,进一步地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进一步地,通过配置每个设备接口的数据传输地址信息可以使得接收设备根据数据传输地址信息即可实现对于每个设备接口的认证工作,无需进行繁琐的密码认证,提高了实用性的同时进一步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目标数量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关对应设置为目标数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包括:
接收每个连接网卡的网关配置启动信号;
根据每个连接网卡的网关配置启动信号开启每个网关的网页配置功能;
将每个连接网卡对应的目标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作为网页服务配置数据设置为该连接网卡的网关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每个连接网卡与其对应的目标连接天线连接可以保证每个连接网卡和其对应的目标连接天线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出现数据传输途中连接断开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测试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
确定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若是,确认该连接天线与所述物理网卡连接稳定,否则,确认该连接天线与所述物理网卡连接不稳定;
当确认任一连接天线与物理网卡连接不稳定时对该连接天线与物理网卡的连接方式进行优化直到连接天线与物理网卡连接稳定为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检测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数据传输稳定性进而对连接天线和物理网卡之间的连接进行优化可以进一步地巩固连接天线和其对应的连接网口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也进一步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每个连接天线传输设备的ip地址;
根据每个连接天线传输设备的ip地址生成待传输链路数据的识别码;
在多个连接天线进行对待传输链路数据的数据传输时根据所述识别码获得对应的目标传输设备并开始数据传输。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生成待传输链路数据的识别码可以使得不同的连接天线对应一个不同的识别码,只有当传输设备验证了识别码以后方可进行数据传输,可以避免数据传输错误情况的发生,保证每个传输设备都可以接收到正确的响应数据,进一步地提高了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包括:
对每个连接天线的传输数据流程进行检测,获得该连接天线的传输数据信息统计表;
根据每个连接天线的传输数据信息统计表统计出该连接天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多个中断时间段;
确定每个连接天线的预设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每个连接天线的预设数据传输速率和总传输数据内容计算出该连接天线的期望数据传输时长;
根据所述期望数据传输时长确定总传输数据内容在多个中断时间段内的多个目标传输内容;
解析每个目标传输内容,获得其属性信息;
根据每个目标传输内容的属性信息评估每个中断时间段的数据中断原因;
根据每个连接天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多个中断时间段的数据中断原因评估出该连接天线的第一数据传输稳定性指数;
采集目标多链路主机在数据传输时段内的第一负载变化值表;
获取所述负载变化值表中每个负载值对应的处于数据传输状态的连接天线的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当前数据传输效率;
以所述处于数据传输状态的连接天线的数量每个连接天线的当前数据传输效率为变量,建立目标多链路主机负载变化模型;
根据所述目标多链路主机负载变化模型计算出目标多链路主机在处于数据传输状态的不同数量个连接天线下的标准负载值;
根据所述标准负载值和第一负载变化值表确定目标多链路主机的负载波动损耗系数;
根据所述负载波动损耗系数生成修正因子,利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稳定性指数进行修正,获得第二数据传输稳定性指数;
在预设查找表中查找获得第二数据传输稳定性指数所对应的稳定性评估结果;
根据所述稳定性评估结果确定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从传输数据的属性和目标多链路主机的自身负载值来评估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可以将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综合客观地评估出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提高了最终评估数据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为所述物理网卡中的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分别设置不同的资源调度量,包括:
确定每个任务所连接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节点的数量;
获取每个节点在工作时的最大带宽值;
根据每个节点在工作时的最大带宽值计算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的调度优先度:
Figure BDA0003085680430000111
其中,k表示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的调度优先度,N表示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所连接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节点的数量,Si表示为第i个节点的最大带宽值,S′表示为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标准总带宽值,Pi表示为第i个节点的响应频率,q表示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所产生的加权效益值,F表示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对其连接节点的平均内存使用率;
构建初始资源数据采样模型,获取所述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预设资源数据;
将所述预设资源数据进行随机重构,检测重构初始时间和重构总耗时;
将重构后的预设资源数据嵌入到所述初始资源数据采样模型中,设置嵌入维数以获得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资源调度模型:
Q=x(t′+bΔt)-f[∈(t′+bΔt)]+μ
其中,Q表示为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资源调度模型,x表示为重构后的预设资源数据,t′表示为重构初始时间,Δt表示为重构总耗时,∈表示为重构预设资源数据时的最佳时延,f()表示为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资源数据的预设多元数量值函数,b表示为嵌入维数,μ表示为自适应加权系数;
利用所述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资源调度模型根据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的调度优先度为其设置对应的资源调度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计算每个任务的调度优先度可以有效地评估出每个任务的资源设置调度比例,进而可以保证每个任务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构建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资源调度模型可以针对每个任务器的调度优先度自动合理地为每个任务分配适应的资源调度量,无需人工手动分配,节省了人力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
结合Linux系统提供的macvlan虚拟网卡功能,将一条高带宽的物理网卡,虚拟出多条低带宽的网卡,虚拟出来的网卡具备所有物理网卡具备的功能,在多链路程序处理上,即形成了逻辑上的多链路,每个虚拟网卡的网关设置为天线对应的接口地址,链路数据传输到天线时,天线再根据对应的地址进行转发。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以上处理,现在多链路设备与收发天线间只需要一条高速网线连接即可,减少了设备外围接口,设备可以更加小型化,同时由于减少了连接线路,提高了可靠性和设备的安装性。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系统,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401,用于为目标多链路主机设置一高带宽的物理网卡;
配置模块402,用于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
确定模块403,用于确定连接天线的目标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
第二设置模块404,用于将目标数量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关对应设置为目标数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方法权利要求中已经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第一、第二指的是不同应用阶段而已。
本领域技术用户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为目标多链路主机设置一高带宽的物理网卡;
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
确定连接天线的目标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
将目标数量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关对应设置为目标数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为目标多链路主机设置一高带宽的物理网卡之后,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目标多链路主机的链路数据的转码任务设置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
将所述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与物理网卡相绑定;
为所述物理网卡中的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分别设置不同的资源调度量;
设置完毕后,为所述物理网卡绑定登录账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之后,确定连接天线的目标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段分配信息;
根据每个连接网卡的网段分配信息将所述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与目标多链路主机的多个设备接口进行绑定;
绑定完毕后,获取每个设备接口的地址信息;
将每个设备接口的地址信息配置为该设备接口对应的目标连接网卡的数据传输地址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目标数量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关对应设置为目标数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包括:
接收每个连接网卡的网关配置启动信号;
根据每个连接网卡的网关配置启动信号开启每个网关的网页配置功能;
将每个连接网卡对应的目标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作为网页服务配置数据设置为该连接网卡的网关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测试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
确定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若是,确认该连接天线与所述物理网卡连接稳定,否则,确认该连接天线与所述物理网卡连接不稳定;
当确认任一连接天线与物理网卡连接不稳定时对该连接天线与物理网卡的连接方式进行优化直到连接天线与物理网卡连接稳定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每个连接天线传输设备的ip地址;
根据每个连接天线传输设备的ip地址生成待传输链路数据的识别码;
在多个连接天线进行对待传输链路数据的数据传输时根据所述识别码获得对应的目标传输设备并开始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包括:
对每个连接天线的传输数据流程进行检测,获得该连接天线的传输数据信息统计表;
根据每个连接天线的传输数据信息统计表统计出该连接天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多个中断时间段;
确定每个连接天线的预设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每个连接天线的预设数据传输速率和总传输数据内容计算出该连接天线的期望数据传输时长;
根据所述期望数据传输时长确定总传输数据内容在多个中断时间段内的多个目标传输内容;
解析每个目标传输内容,获得其属性信息;
根据每个目标传输内容的属性信息评估每个中断时间段的数据中断原因;
根据每个连接天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多个中断时间段的数据中断原因评估出该连接天线的第一数据传输稳定性指数;
采集目标多链路主机在数据传输时段内的第一负载变化值表;
获取所述负载变化值表中每个负载值对应的处于数据传输状态的连接天线的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当前数据传输效率;
以所述处于数据传输状态的连接天线的数量每个连接天线的当前数据传输效率为变量,建立目标多链路主机负载变化模型;
根据所述目标多链路主机负载变化模型计算出目标多链路主机在处于数据传输状态的不同数量个连接天线下的标准负载值;
根据所述标准负载值和第一负载变化值表确定目标多链路主机的负载波动损耗系数;
根据所述负载波动损耗系数生成修正因子,利用所述修正因子对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稳定性指数进行修正,获得第二数据传输稳定性指数;
在预设查找表中查找获得第二数据传输稳定性指数所对应的稳定性评估结果;
根据所述稳定性评估结果确定每个连接天线的数据传输稳定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物理网卡中的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分别设置不同的资源调度量,包括:
确定每个任务所连接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节点的数量;
获取每个节点在工作时的最大带宽值;
根据每个节点在工作时的最大带宽值计算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的调度优先度:
Figure FDA0003085680420000041
其中,k表示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的调度优先度,N表示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所连接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节点的数量,Si表示为第i个节点的最大带宽值,S′表示为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标准总带宽值,Pi表示为第i个节点的响应频率,q表示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所产生的加权效益值,F表示为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对其连接节点的平均内存使用率;
构建初始资源数据采样模型,获取所述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预设资源数据;
将所述预设资源数据进行随机重构,检测重构初始时间和重构总耗时;
将重构后的预设资源数据嵌入到所述初始资源数据采样模型中,设置嵌入维数以获得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资源调度模型:
Q=x(t′+bΔt)-f[∈(t′+bΔt)]+μ
其中,Q表示为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资源调度模型,x表示为重构后的预设资源数据,t′表示为重构初始时间,Δt表示为重构总耗时,∈表示为重构预设资源数据时的最佳时延,f()表示为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资源数据的预设多元数量值函数,b表示为嵌入维数,μ表示为自适应加权系数;
利用所述目标多链路主机服务器的资源调度模型根据数据输入任务/数据输出任务/数据管理任务的调度优先度为其设置对应的资源调度量。
9.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为目标多链路主机设置一高带宽的物理网卡;
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高带宽的物理网卡配置为多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连接天线的目标数量以及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将目标数量个低带宽的连接网卡的网关对应设置为目标数量个连接天线的接口地址。
CN202110606362.5A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4532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6362.5A CN113453233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6362.5A CN113453233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233A true CN113453233A (zh) 2021-09-28
CN113453233B CN113453233B (zh) 2022-02-11

Family

ID=77810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6362.5A Active CN113453233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323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435A (zh) * 2011-03-03 2012-09-05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多天线无线网卡的信号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4468388A (zh) * 2014-11-04 2015-03-25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nux系统网卡负载均衡的测试方法
CN104581892A (zh) * 2014-12-05 2015-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656747A (zh) * 2015-11-11 2016-06-08 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8881008A (zh) * 2017-05-12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435A (zh) * 2011-03-03 2012-09-05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多天线无线网卡的信号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4468388A (zh) * 2014-11-04 2015-03-25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nux系统网卡负载均衡的测试方法
CN104581892A (zh) * 2014-12-05 2015-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656747A (zh) * 2015-11-11 2016-06-08 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8881008A (zh) * 2017-05-12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233B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9445A (zh) 分散式压力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CN103401947A (zh) 多个服务器的任务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4243405A (zh)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143270B (zh)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0708708A (zh) 一种无线资源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551596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智能家居设备
CN109587259A (zh) 移动设备之远程管理方法与系统及使用所述方法的服务器
CN109614228B (zh) 基于动态负载均衡方式的综合监控前置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3163008B (zh) 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装置及其相关设备
CN113453233B (zh) 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CN112866985A (zh) 流量控制方法、资源下载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1277317B (zh) 一种分布式处理系统的数据均衡分发方法
CN114253698A (zh) 资源调度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845042B (zh) 一种应用层多个活动物理接口的带宽聚集系统及方法
CN107341007A (zh) 显示终端及其定时开机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11708A (zh) 资源分配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436982B (zh) 一种网络流量自动混跑测试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301547B (zh) 一种低功耗蓝牙芯片的高效通信方法
CN112202614B (zh) 系统间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328612A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098250A (zh) 资源处理方法、交换设备、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1210505A (zh) 3d模型加载方法、服务器、存储介质、处理器
KR20150022385A (ko) 데이터 전송 완료시간을 단축하기 위한 트래픽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407168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881057B (zh) 回源线路的选择方法和流量分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