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3195A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3195A
CN113453195A CN202010229181.0A CN202010229181A CN113453195A CN 113453195 A CN113453195 A CN 113453195A CN 202010229181 A CN202010229181 A CN 202010229181A CN 113453195 A CN113453195 A CN 113453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under test
receiver
device under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91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福良
王昭诚
曹建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2291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3195A/zh
Priority to US17/912,524 priority patent/US20230164608A1/en
Priority to CN202180022798.8A priority patent/CN11529909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2017 priority patent/WO202119043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3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1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被配置为:生成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所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以及向D2D接收机发送干扰测量配置信息;从D2D接收机接收干扰测量报告,所述干扰测量报告是根据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以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而获得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针对D2D设备复用蜂窝网络资源的情况,能够测量D2D接收机所受到的干扰,由此提供了通过调度或功率控制降低该干扰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在D2D设备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场景中测量D2D接收机受到的干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由于巨大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性能增益被视为5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D2D链路和蜂窝用户链路间的资源复用可以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在相关技术中,一种D2D设备复用蜂窝网络资源的方法是使D2D设备与蜂窝用户设备复用相同的传输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但是,这样的复用可能会引入链路间干扰,从而可能会影响系统性能。因此,希望能够有效地测量链路间的干扰。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公开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但是,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公开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用来确定本公开的关键性部分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用来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关于本公开的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的至少一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使得能够针对D2D设备复用蜂窝网络资源的情况测量D2D接收机所受到的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被配置成:生成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所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向D2D接收机发送干扰测量配置信息;以及从D2D接收机接收干扰测量报告,所述干扰测量报告是根据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以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而获得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被配置成:从基站接收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所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根据所接收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以获得干扰测量报告;以及向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报告。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生成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所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向D2D接收机发送干扰测量配置信息;以及从D2D接收机接收干扰测量报告,所述干扰测量报告是根据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以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而获得的。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所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根据所接收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以获得干扰测量报告;以及向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报告。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可执行指令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或电子设备的各个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其它方面,还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至少一方面,针对D2D设备复用蜂窝网络资源的情况,能够测量D2D接收机所受到的干扰,由此提供了通过调度或功率控制降低D2D接收机所受到的干扰的可能性。
在下面的说明书部分中给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方面,其中,详细说明用于充分地公开本公开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对其施加限定。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只是为了所选实施例的示意的目的而非全部可能的实施,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附图中:
图1示出D2D通信复用上行通信资源的示例场景下的干扰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一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二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电子设备中的配置单元为待测设备预先配置的参考信号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三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了适合应用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示例场景下的干扰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确定单元确定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生成单元所生成的干扰测量配置的信令开销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四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息交互过程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息交互过程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息交互过程的第三示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息交互过程的第四示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息交互过程的第五示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用于无线通信方法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D2D接收机侧的用于无线通信方法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
图19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
图20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21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虽然本公开容易经受各种修改和替换形式,但是其特定实施例已作为例子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此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此对特定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打算将本公开限制到公开的具体形式,而是相反地,本公开目的是要覆盖落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修改、等效和替换。要注意的是,贯穿几个附图,相应的标号指示相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来更加充分地描述本公开的例子。以下描述实质上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
提供了示例实施例,以便本公开将会变得详尽,并且将会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其范围。阐述了众多的特定细节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例子,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尽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会明显的是,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它们都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众所周知的过程、众所周知的结构和众所周知的技术。
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描述:
1.问题的描述;
2.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配置示例;
3.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的配置示例;
4.信息交互过程的示例;
5.方法实施例;
6.应用示例。
<1.问题的描述>
D2D通信复用蜂窝网络资源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地,使D2D设备与蜂窝用户设备复用相同的无线通信资源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然而,这种复用可能会引入链路间干扰,从而可能会影响系统性能。
更具体地,一方面,当D2D通信复用下行通信资源时,D2D发射机会对下行的蜂窝用户设备造成干扰,D2D接收机也会受到基站下行传输的干扰;另一方面,当D2D通信复用上行通信资源时,D2D发射机会在基站处对蜂窝用户的上行传输造成干扰,D2D接收机也会受到上行蜂窝用户的干扰。作为示例,可以参照图1,其示出了D2D通信复用上行通信资源时的干扰情况,其中以带箭头的虚线指示干扰。
因此,为了能够通过调度或功率控制等各种手段降低D2D接收机所受到的干扰,希望能够测量D2D设备复用无线通信资源时D2D接收机所受到的干扰。
本公开针对这样的场景提出了基站侧的电子设备、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使得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能够根据来自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来测量D2D接收机所受到的干扰,由此提供了通过调度或功率控制等降低D2D接收机所受到的干扰的可能性。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基站设备本身,例如可以是eNB(演进型节点B),也可以是gNB。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除了基站设备以外的、网络侧的电子设备,理论上其可以是任何类型的TRP(Transmit and Receive Port,发送和接收端口)。该TRP可以具备发送和接收功能,例如可以从用户设备和基站设备接收信息,也可以向用户设备和基站设备发送信息。在一个示例中,TRP可以为用户设备提供服务,并且受基站设备的控制。也就是说,基站设备通过TRP向用户设备提供服务。在下文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或示例中,直接以基站设备作为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示例进行描述,但本公开不限于此,而是可以适当地适用于上述网络侧的电子设备的情形。
根据本公开的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工作在D2D模式下的各种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设备)。上述用户设备还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用户设备可以为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2.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配置示例>
[2.1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一配置示例]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一配置示例的框图。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生成单元210和通信单元220。
这里,电子设备200的各个单元都可以包括在处理电路中。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200既可以包括一个处理电路,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电路。进一步,处理电路可以包括各种分立的功能单元以执行各种不同的功能和/或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功能单元可以是物理实体或逻辑实体,并且不同称谓的单元可能由同一个物理实体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生成单元210可以生成要向D2D接收机发送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该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这里,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可以是与电子设备200对应的基站的服务范围,例如D2D接收机在地理上可以位于该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或者距离该基站很近等。在电子设备200本身为基站设备的情况下,“与电子设备200对应的基站”即表示电子设备200本身的基站设备。此外,在电子设备200与基站设备通信并且实现基站设备的部分功能的情况下,“与电子设备200对应的基站”即表示该基站设备。
进一步,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可能有多对进行D2D通信的D2D发射机和D2D接收机,因此生成单元210例如以一定的时间顺序,依次为多个D2D接收机发送干扰测量配置信息,以使得各个D2D接收机依次根据所接收到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进行干扰测量。这里以及下文中将主要描述针对其中一个D2D接收机进行的处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过重复执行这样的处理可以实现针对多个D2D接收机的全部处理。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信单元220可以向D2D接收机发送生成单元210所生成的干扰测测量配置信息,并从D2D接收机接收干扰测量报告,该干扰测量报告是根据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以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而获得的。也就是说,D2D接收机能够根据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以将其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从而获得干扰测量报告并将该报告发送给电子设备200。
由此可见,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200,能够为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提供干扰测量配置信息,从而使得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能够根据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来测量D2D接收机所受到的干扰,由此提供了通过调度或功率控制降低D2D接收机所受到的干扰的可能性。
优选地,D2D接收机与待测设备复用的无线通信资源包括上行通信资源。优选对上行通信资源进行复用的益处包括,上行通信资源的利用率低于下行通信资源的利用率,并且D2D设备对上行通信资源进行复用不会对已有的下行蜂窝用户带来干扰。此外,这种复用对基站的干扰可以由基站自行测量和消除。
在D2D通信复用上行通信资源的情况下,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即,可能对D2D接收机造成干扰的设备)可以包括上行蜂窝用户设备。另外,当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存在不止一对D2D设备时,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还可以包括除与当前D2D接收机对应的D2D发射机以外的D2D发射机(下文中也可简称为“其他D2D发射机”)。下文中,当无需特别区分待测设备中的蜂窝用户设备和其他D2D发射机时,这两者将统称为待测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0可以应用于诸如毫米波蜂窝网络的网络侧(如基站)和用户设备侧(如蜂窝用户设备和D2D设备)均使用波束赋形的场景。因此,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D2D接收机和待测设备可以分别使用特定波束(即,方向性波束而非全向波束)进行通信。
[2.2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二配置示例]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二配置示例的框图。图3所示的第三配置示例是图2所示的第一配置示例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改进示例,因此,将在以上对图2所示的第一配置示例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描述。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生成单元310和通信单元320,其分别类似于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200中的生成单元210和通信单元220。此外,电子设备300还另外包括了配置单元310,用于为小区内的每个待测设备预先配置其要发送的参考信号。
作为示例,当待测设备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的蜂窝用户设备时,配置单元310为其预先配置的参考信号可以是蜂窝用户设备本身与基站通信过程中使用的上行参考信号。换言之,蜂窝用户设备要发送以供D2D接收机用于干扰测量的参考信号并非基站侧的电子设备300专门为D2D接收机的干扰测量所单独配置的,而是借用了作为待测设备的蜂窝用户设备在与基站的通信过程中所使用的、预先配置好的上行参考信号。
另一方面,当待测设备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的其他D2D发射机备时,配置单元310为其配置的参考信号可以是与为蜂窝用户设备预先配置的参考信号相同类型的参考信号。
优选地,配置单元310可以将小区内的至少一部分、甚至全部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预先配置为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在本文中,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资源/频率资源例如可以表示所占用的时间资源/频率资源是连续的,或者集中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频率范围内。当使用这样配置的参考信号时,能够在适当场景下降低用于干扰测量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例如,作为一种简化的处理方式,如果仅希望考虑各个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整体干扰,则在为这些待测设备预先配置了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多个参考信号的情况下,电子设备300的生成单元310所生成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可以仅指示全部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并由通信单元320发送这样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就足以供D2D接收机测得上述整体干扰。
作为示例,配置单元310为小区内的各个待测设备预先配置的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参考信号可以包括探测参考信号(SRS)。探测参考信号采用具有恒模特性和良好的自相关特性的ZC(Zadoff-Chu)序列的形式,这样的ZC序列的定义取决于序列长度(通常是素数)、根指数和循环移位。两个具有不同循环移位的ZC序列是准正交的,使得两个配置不同循环移位ZC序列的用户在接收机处是可区分的。
对于可能被用于干扰测量的、例如ZC序列形式的SRS参考信号,其配置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和序列。根据3GPP TS 38.211的规定,时间资源的配置可以包括SRS所占用的时隙序号和OFDM符号序号。周期或非周期的SRS可以自编号为8~13的OFDM符号开始,持续1、2、或4个连续的符号。频率资源的配置包括频域起始位置、决定子载波间隔的齿梳数(comb number)和具体的齿梳偏移量(comb offset)、以及频域所占的资源块数目。序列的配置包括ZC序列的根指数和循环移,其中,短序列支持30个根指数,长序列支持60个根指数,并且根据不同的齿梳数而支持8或12个循环移位。
图4是示出图3的电子设备300中的配置单元310为待测设备预先配置的参考信号的示例的示意图。图4中示出了配置单元330为小区内的多个待测设备1至8预先配置的上述形式的SRS参考信号的示例,更具体地,示出了待测设备1至8的SRS参考信号所占据的一个资源块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在本示例中,将待测设备1和待测设备2视为一组,使这两个待测设备的SRS参考信号占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时域起始位置为编号12的OFDM符号、持续OFDM符号数为1,频域起始位置为编号0的子载波,齿梳数等于2且齿梳偏移量为0。注意,配置单元310将待测设备1和待测设备2各自的SRS参考信号的ZC序列的根指数和循环移位被设置为彼此不同,使得这两个设备的SRS参考信号仍具有不同的序列配置,从而在接收机处是可以分辨的。类似地,待测设备3和待测设备4、待测设备5和待测设备6、待测设备7和待测设备8两两一组,配置单元310将每组内的两个待测设备的SRS参考信号配置为占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但使用不同的ZC序列的配置。
如图4所示,待测设备1至8的SRS参考信号连续或集中地占用了时域起始位置为12、持续OFDM符号数为2、频域起始位置为0、资源块数目为1的时间和频率资源,这些时间和频率资源即为待测设备1至8的参考信号所占用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在这样的配置下,电子设备300的生成单元310所生成的、并且由通信单元320发送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可以仅指示待测设备1至8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上述并集,就足以供D2D接收机测得待测设备1至8的整体干扰。作为示例,待测设备1至8可以全部为蜂窝用户设备,也可以部分为蜂窝用户设备、部分为其他D2D发射机,这取决于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0所处的场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参照图4以SRS参考信号为例,描述了小区内的各个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被预先配置为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理想情况。优选为小区内的全部待测设备进行上述配置。然而,实际应用中存在下述可能:配置单元310只能针对小区内的一部分待测设备(例如全部蜂窝用户设备或部分蜂窝用户设备)预先配置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参考信号,而对于小区内的其他待测设备(例如可能导致干扰的D2D发射机)预先配置占用其他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参考信号。应理解,这种可能情况仍然能够在适当场景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于干扰测量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此外,配置单元310也可以为待测设备配置除了SRS参考信号以外的其他参考信号,这一点在后面的实施例中将给出进一步的细节。
以上描述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二配置示例。如以上描述的,在第二配置示例中,电子设备的配置单元通过尽量将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配置为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而使得生成单元在适当的场景下可以生成仅指示上述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从而能够降低通信单元发送这样的扰测量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
[2.3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三配置示例]
图5示出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三配置示例的框图。图5所示的第三配置示例是图3所示的第二配置示例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改进示例,因此,将在以上对图3所示的第二配置示例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描述。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生成单元510、通信单元520、配置单元530,其分别类似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0的单元310至330。此外,电子设备500进一步包括确定单元540,用于基于D2D接收机的位置信息和小区内的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500特别适用于下述场景:对于处于电子设备的服务范围内的D2D接收机而言,其出于相对的位置关系等因素受到一部分待测设备的干扰较大而受到另一部分待测设备的干扰相对较小。相应地,电子设备500的生成单元510可以根据以此方式确定的预期的高干扰设备,生成如稍后将进一步描述的那样具有适当的详细程度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从而降低通信单元520发送该信息时的降低信令开销。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500适合使用的这种场景的示例包括这些设备工作在毫米波蜂窝网络中的情形。毫米波蜂窝网络中的干扰情况与LTE网络中有很大不同。在LTE网络中,用户设备使用全向天线导致干扰具有随机特性,即任意两条链路间都有可能存在干扰。而在毫米波蜂窝网络中,由于毫米波频段较高的链路损耗,用户设备通常使用多天线来形成特定的方向性波束以提高接收信号功率。因此,干扰具有稀疏特性并仅存在于少数链路之间。
图6是示出了适合应用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500的示例场景下的干扰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毫米波蜂窝网络中的稀疏干扰的示例情形,其中,以扇形表示基站BS、待测设备UE、D2D发射机D2D Tx和D2D接收机D2D Rx等各个设备处的波束,并以带箭头的虚线指示干扰。如图6所示,D2D接收机D2D Rx仅从一个待测设备、即图中右侧所示的UE接收到干扰(即,仅受到图中右侧所示的UE的干扰)。因此,当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应用于这种场景时,对于除了涉及这样的少数链路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对于其他待测设备,D2D接收机可以不需要其具体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来进行针对每个待测设备的干扰测量。注意,尽管以下结合毫米波蜂窝网络描述本优选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的部分内容,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相关实施例的内容在适当时可以同样地应用于复用其他无线通信资源的情形。
作为示例,确定单元540进行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确定时所基于的D2D接收机和待测设备的各自的位置信息可以分别指示其各自的位置,使得确定单元540例如可以根据D2D接收机与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两者的距离。相应地,确定单元540例如可以在D2D接收机与待测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Dth的情况下,将该待测设备确定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下文中也将上述基于距离的确定标准简称为基于距离的第一标准。
作为另一示例,除了D2D接收机和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之外,还可以获得另外的附加信息,以便以另外的方式确定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
例如,在诸如上述的毫米波蜂窝网络的情形中、即D2D接收机和待测设备分别使用特定波束(方向性波束而非全向波束)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确定单元540可以在待测设备的发送波束覆盖D2D接收机的位置和/或D2D接收机的接收波束覆盖待测设备的位置的情况下,将待测设备确定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下文中将上述“待测设备的发送波束覆盖D2D接收机的位置”而预期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标准简称为基于波束覆盖的第二标准,并将“D2D接收机的接收波束覆盖待测设备的位置”而预期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标准简称为基于波束覆盖的第三标准。
接下来,将参照图7描述上述第一至第三标准的具体判断示例。图7是示出了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确定单元确定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示例的示意图。在图7中,示出了D2D接收机和待测设备分别使用特定波束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确定单元540基于上述第一至第三标准来确定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示例场景。更具体,在图7的示例中,示出了基站BS的覆盖范围内的一对D2D设备、即D2D发射机D2D Tx和D2D接收机D2D Rx;为了简明起见,仅示例性地示出了作为待测设备的示例的两个蜂窝用户设备UE1和UE2。注意,尽管这里以两个蜂窝用户设备UE1和UE2作为待测设备的示例,但本示例可以适当地应用于待测设备还包括更多个蜂窝用户设备和/或其他D2D发射机的情形。
确定单元540可以对于图7的示例场景进行基于距离的第一标准的确定。例如,确定单元540可以首先确定UE1和UE2各自与D2D Rx之间的距离,并判断该距离是否小于预定的距离阈值Dth。在本示例中,UE1与D2D Rx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Dth,UE2与D2D Rx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距离阈值Dth,因此确定单元540判断UE1满足第一标准而UE2不满足。
确定单元540还可以进行基于波束覆盖的第二标准的确定,即,判断蜂窝用户设备UE1和UE2的发送波束是否覆盖D2D Rx的位置。作为第二标准的一个具体示例,确定单元540可以计算由D2D Rx的位置、蜂窝用户设备(UE1或UE2)的位置与基站BS的位置构成的以蜂窝用户设备为顶点的第一角度,并在第一角度小于蜂窝用户设备的发送波束的宽度时,确定蜂窝用户设备的发送波束覆盖D2D Rx的位置。上述方式定义的第一角度根据其定义而具有从蜂窝用户设备指向基站BS以及指向D2D Rx的特性;此外,在基站与蜂窝用户设备之间利用波束赋形技术进行通信时,认为蜂窝用户设备的发送波束具有指向基站BS的特性。因此,利用上述第一角度以及蜂窝用户设备的发送波束的这种指向性特性,可以简单地通过确定第一角度是否小于蜂窝用户设备的发送波束的宽度来判断D2D Rx是否被蜂窝用户设备的发送波束所覆盖,无需另外精确地确定蜂窝用户设备的发送波束的方向。
例如,确定单元540可以基于D2D Rx和蜂窝用户设备UE1的位置信息以及基站BS的位置(可从基站BS处获知)来计算由D2D Rx、蜂窝用户设备UE1与基站BS构成的以UE1为顶点的第一角度(即图7中的角度θ),并判断该第一角度小于UE1的发送波束的宽度(发送波束的宽度例如可从基站BS处获知),从而判断UE1的发送波束覆盖D2D Rx的位置。确定单元540可以针对蜂窝用户设备UE2以类似的方式计算以UE2为顶点的第一角度(即,由D2D Rx、UE2与BS构成的角度),并判断该第一角度大于UE2的发送波束的宽度。以此方式,在本示例中,确定单元540确定UE1满足第二标准而UE2不满足。
确定单元540还可以进行基于波束覆盖的第三标准的确定,即,判断D2D Rx的接收波束是否覆盖蜂窝用户设备UE1和UE2的位置。作为第三标准的一个具体示例,确定单元540可以计算由蜂窝用户设备(UE1或UE2)的位置、D2D Rx的位置与D2D Tx的位置构成的以D2DRx为顶点的第二角度,并在第二角度小于D2D Rx的接收波束的宽度时,确定D2D Rx的接收波束覆盖蜂窝用户设备的位置。上述方式定义的第二角度根据其定义而具有从D2D Rx指向蜂窝用户设备以及指向D2D Tx的特性;此外,在D2D Rx与D2D Tx之间使用波束进行通信时,认为D2D Rx的接收波束具有指向D2D Tx的特性。因此,利用上述第二角度以及D2D Rx的接收波束的这种指向性特性,可以简单地通过确定第二角度是否小于D2D Rx的接收波束的宽度来判断蜂窝用户设备是否被D2D Rx的接收波束所覆盖,无需另外精确地确定D2D Rx的接收波束的方向。
作为示例,确定单元540可以基于蜂窝用户设备UE1、D2D Rx与D2D Tx的位置信息,计算由UE1、D2D Rx与D2D Tx构成的以D2D Rx为顶点的第二角度(图中未标记),并判断该第二角度小于D2D Rx的接收波束的宽度(D2D Rx的接收波束的宽度例如可以从基站BS处获知)。类似地,确定单元540可以针对蜂窝用户设备UE2以类似的方式计算以D2D Rx为顶点的第二角度(由UE2、D2D Rx与D2D Tx构成),并确定该第二角度大于D2D Rx的接收波束的宽度。以此方式,在本示例中,确定单元540判断UE1满足第三标准而UE2不满足。
在获得上述第一至第三标准的确定结果后,确定单元540可以将满足其中一个或多个标准的待测设备确定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例如,确定单元540可以采用相对严格的最终标准,也可采用相对宽松的标准。作为相对严格的最终标准的示例,可以认为必需同时满足第一和第二标准、同时满足第一和第三标准、甚至同时满足第一至第三标准的待测设备才是高干扰待测设备。在图7的示例场景中,在这些严格标准下,确定单元540仅将UE1确定为高干扰待测设备。替选地,确定单元540可以采用相对宽松的最终标准。例如,可以将符合第一至第三标准中的任一个标准的待测设备即确定为高干扰待测设备。再例如,确定单元540还可以在基于距离的第一标准中采用更大的距离阈值D’th,使得除了UE1之外,与D2D Tx的距离略大但仍小于该距离阈值D’th的UE2也被确定为高干扰待测设备。
在以上参照图7描述的示例中,确定单元540基于D2D接收机和各个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以及可选的波束信息(波束宽度)和基站的位置信息进行了第一至第三标准的确定。接下来,将简要描述通过估计获得D2D接收机和各个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的示例方式。
仅作为示例,在诸如图7所示的毫米波蜂窝网络的示例情形下,可以基于基站BS进行的三维波束赋形通过估计获得各个设备的估计位置作为位置信息。在基站BS进行三维波束赋形时,配置了均匀矩形阵列(URA)来同时提供方位角和俯仰角两个空间维度的波束赋形。实际中,基站天线往往放置在较高的位置,因此可假设包括D2D设备和蜂窝用户设备在内的各个用户设备的位置可由基站处的下行三维波束赋形来确定。即,可以基于基站所使用的三维波束确定用户设备所处于的该三维波束的覆盖区域,并且例如可以将相应覆盖区域的中心位置作为针对用户设备的估计位置。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以不同灰度的圆形示意性地指示了各个用户设备的估计位置,用以表示每个用户设备处于基站BS的不同三维波束(这些波束在图7中以不同灰度的扇形指示)的覆盖范围。
注意,以上基于基站BS进行的三维波束赋形而获得相关信息的情况仅作为一个示例。确定单元540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获得诸如上述信息的用于进行第一至第三标准的判断的各种信息,本公开在这方面不进行限制。
在电子设备500的确定单元540通过例如上述方式确定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之后,相应地,电子设备500的生成单元510可以根据确定单元540的确定结果,按照不同的详细程度关于各个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生成适当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从而降低通信单元530在后续发送该信息时的信令开销。这里,沿用以上参照图3描述的第二配置示例中的配置单元对各个待测信号的参考信号的优选配置,即,已经预先为至少一部分、甚至全部待测设备(包括蜂窝用户设备和D2D发射机)预先配置了占据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参考信号。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生成单元510生成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全部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可选地,具体配置信息还可以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信息。
现在返回参照图4所示出的SRS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具体配置的示例,并将结合该示例描述本优选实施例中,生成单元510生成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的进一步的细节。对于图4所示的示例中被配置了占据连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SRS参考信号的待测用户1至8,假设通过确定单元540的确定处理,仅待测设备1被确定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相应地,可以对全部待测设备1至8的集合K进行分组,其中,第一组KA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在本示例中KA仅包括待测设备1,第二组KB=K-KA为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待测设备,在本示例中KB具体包括待测设备2至8。
在这种情况下,生成单元510生成的具体配置信息可以指示预期的第一组KA中的每个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并且可选地可以进一步指示每个参考信号的序列信息。在图4的示例的情况下,生成单元510生成的具体配置信息可以指示待测设备1的SRS参考信号的时域起始位置为编号12的OFDM符号、持续OFDM符号数为1,频域起始位置为编号0的子载波、齿梳数等于2且齿梳偏移量为0、所占用的资源块数目为1。可选地,该具体配置信息还可以指示待测设备1的SRS参考信号的ZC序列的根指数和循环移位。
另一方面,生成单元510生成的整体配置信息可以指示全部待测设备K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在图4的示例中,全部待测设备K、即待测设备1至8的SRS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为:时域起始位置为编号12的OFDM符号、持续OFDM符号数为2,频域起始位置为编号0的子载波,资源块数目为1。针对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待测设备的集合KB中的各个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并不单独指示其具体的测量配置信息,而仅利用针对全部待测设备K的上述并集整体涵盖了集合KB中这样的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测量配置。
当通信单元530发送按上述方式生成的、包括具体测量配置信息和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时,能够降低用于发送干扰测量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假设针对所有待测设备均发送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的情况下的全部测量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OH1=M,其中M为待测设备的总数。相较之下,对于本优选实施例所采用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的形式,全部测量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OH2=1+MP,其中P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占总待测设备的比例。因此,两种信令开销的比值为OH2/OH1=1/M+P。可以看出当M较大且P较小时,信令开销能够得到大幅度降低。图8是用于说明电子设备的第三配置示例中的生成单元生成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以上述方式计算的关于本示例场景的两种信令开销的比较,即M=8且P=1/8的情况下,发送全部待测设备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为OH1=8,而以本优选实施例的方式生成包括具体测量配置信息和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将大大降低至
Figure BDA0002428749930000161
如稍后在关于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的配置示例中详细描述的,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在接收到包括具体和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的上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接收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高干扰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并根据所接收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全部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整体干扰,从而确定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的干扰(即,所受到的来自这些其他待测设备的干扰)。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所确定的干扰的情况提供干扰测量报告,并将该干扰测量报告发送给基站侧的电子设备500。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500的通信单元520所接收的干扰测量报告可以至少包括:第一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第二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这里(以及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D2D接收机从一个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的表述意指D2D接收机受到来自该待测设备的干扰。作为示例,通信单元520所接收的干扰测量报告可以为比特序列的形式,其中,第一部分的长度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个数ka(即,KA中全部干扰待测设备的个数),每一位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一个相应的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第二部分长度为1,其指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例如,对于本示例,其接收到的干扰测量报告可以为{1,0},其中第一位的1表示从预期的仅一个高干扰待测设备1接收到干扰,其中第二位的0表示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2至8没有接收到干扰。
可选地,在一个变形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500的通信单元520所接收的干扰测量报告的第二部分指示D2D接收机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了干扰时(例如以上的示例序列为{1,1}时),电子设备500的确定单元540可以进一步确定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这里,相比于首次确定高干扰待测设备时采用的严格标准,确定单元540可以采用更为宽松的标准来确定次高干扰设备。例如,确定单元540在首次确定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时,可以认为必需同时满足以上描述的第一和第二标准、或者同时满足第一和第三标准的待测设备1才是高干扰待测设备;而在确定次高干扰待测设备时,例如可以将除了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符合第一至第三标准中的任一个标准的待测设备如待测设备2也确定为次高干扰待测设备。
针对确定单元540所确定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生成单元510可以向D2D接收机发送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该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指示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具体测量配置。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的细节可以参照以上关于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地,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在接收到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接收的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附加地测量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并结合此前已获得的干扰情况,生成并向基站侧的电子设备500发送附加干扰测量报告。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500的通信单元520可以从D2D接收机接收附加干扰测量报告,其中,附加干扰测量报告包括: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第二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作为示例,通信单元520所接收的附加干扰测量报告可以与干扰测量报告类似地采用比特序列的形式,其中,第一部分的长度为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个数ka2,每一位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一个相应的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第二部分长度为1,其指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根据本变形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理解,如果确定单元540在首次确定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时遗漏了实际造成干扰的待测设备,则需要后续以类似迭代的方式重复进行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确定、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的发送以及附加测量报告的接收。因此,为避免首次确定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时遗漏了实际造成干扰的待测设备,可以在首次确定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时即采用较为宽松的标准,例如可以将符合第一至第三标准中的任一个标准的待测设备即确定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替选地,可以在基于距离的第一标准中使用相对较大的距离阈值。
以上描述了生成单元510生成的测量配置信息包括关于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以及关于全部待测设备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的示例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以上所讨论的,优选为各个待测设备(包括蜂窝用户设备和D2D发射机)预先配置了占据连续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参考信号(例如参照图4描述的SRS参考信号),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测量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
另一方面,如以上描述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下述可能:只能针对小区内的一部分待测设备例如全部蜂窝用户设备预先配置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参考信号,而对于小区内的其他待测设备例如可能导致干扰的D2D发射机预先配置了占用其他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参考信号。
这种情况下,在一个变形实施例中,可选地,确定单元540首先可以确定全部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可以理解,确定单元540可以基于基站侧的电子设备500对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各个蜂窝用户设备和D2D设备的了解来确认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本公开对其具体方式不进行限定。
在该变形实施例中,生成单元510生成的、并由通信单元发送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例如可以包括:D2D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此时,D2D测量配置信息类似于以上描述的针对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区别仅在于其对应于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而非高干扰待测设备。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也类似于以上描述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对应于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而非全部待测设备。在了解这些区别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适当地将以上描述的实施例的各个方面应用于本实施例,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本变形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应用中,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参考信号可以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解调参考信号(DM-RS),待测设备中的蜂窝用户设备的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换言之,配置单元530可以为待测设备当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预先配置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SRS参考信号,而为D2D发射机预先配置其能够采用的CSI-RS或DM-RS作为其采用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在本变形实施例中,同样可以考虑待测蜂窝用户设备中的高干扰待测设备。即,在本变形实施例中,可选地,确定单元540可以进一步确定待测设备当中的、预期的高干扰蜂窝用户设备。相应地,生成单元510所生成的、并由通信单元520发送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预期的高干扰蜂窝用户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该具体测量配置信息与此前描述的优选实施例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的区别仅在于变形实施例中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对应于待测设备中的预期的高干扰蜂窝用户设备、而非预期的全部高干扰待测设备。在了解这些区别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适当地将以上描述的基本实施例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各个方面应用于本变形实施例,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三配置示例。如以上描述的,在第三配置示例中,基于确定单元确定的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生成单元可以生成具有适当的详细程度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从而降低用于发送干扰测量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注意,尽管这里基于确定单元进行的确定来获知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然而,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可以从其他途径(例如从具有确定单元的功能的外部设备接收以任意适当方式获得的关于高干扰待测设备的预测结果)获知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本公开在此方面不进行限制。
2.4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四配置示例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第四配置示例的框图。图9所示的第四配置示例是第一、第二、或第三配置示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因此以下结合第一至第三配置示例的基础上进行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生成单元910、通信单元920、配置单元930、确定单元940,其分别类似于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500中的各个单元510至540。这里希望强调的是,以虚线框示出的配置单元930、确定单元940为可选的单元,并且可从图9的电子设备900的功能架构中省略。电子设备900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950,其被配置为根据从D2D接收机接收的干扰测量报告,针对D2D接收机和/或待测设备进行调度或功率控制,以降低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控制单元950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进行上述调度或功率控制,包括但不限于将造成干扰的待测设备调度为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通信、降低该待测设备的发送功率等。本公开在此方面不进行限制,这里不再进一步展开描述。
以上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配置示例。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能够向D2D接收机提供适当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以供D2D接收机基于所接收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干扰测量,并且能够从D2D接收机获得干扰测量报告。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能够了解D2D接收机所受到的干扰,由此提供了通过调度或功率控制降低D2D接收机所受到的干扰的可能性。
<3.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装置的配置示例>
与上述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配置示例相对应的,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装置的配置示例。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装置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010和干扰测量单元1020。
这里,电子设备1000的各个单元都可以包括在处理电路中。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00既可以包括一个处理电路,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电路。进一步,处理电路可以包括各种分立的功能单元以执行各种不同的功能和/或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功能单元可以是物理实体或逻辑实体,并且不同称谓的单元可能由同一个物理实体实现。此外,电子设备1000例如可以包括D2D接收机本身,或者可以实现为附接至D2D接收机的另外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信单元1010可以从基站接收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所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D2D接收机所在小区例如可以指示基站的服务范围,例如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根据所接收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以获得干扰测量报告。通信单元1010可以向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报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1000可以根据从基站接收的干扰测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以获得干扰测量报告并将其发送至基站。
优选地,D2D接收机与待测设备复用的无线通信资源为上行通信资源。
在D2D通信复用上行通信资源的情况下,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可以包括上行蜂窝用户设备。另外,当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存在不止一对D2D设备时,待测设备还可以包括除与当前D2D接收机对应的D2D发射机以外的其他D2D发射机。下文中,当无需特别区分待测设备中的蜂窝用户设备和其他D2D发射机时,这两者将统称为待测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可以应用于诸如毫米波蜂窝网络的网络侧(如基站)和用户设备侧(如蜂窝用户设备和D2D设备)均使用波束赋形的场景。因此,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D2D接收机和待测设备可以分别使用特定波束(即,方向性波束而非全向波束)进行通信。
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各个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可以包括探测参考信号。
以下将进一步描述电子设备1000的各个优选实施例。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诸如以上参照图5描述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500的配置示例中那样,基站已经预先为各个待测设备(包括蜂窝用户设备和D2D发射机)预先配置了占据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参考信号,并且确定了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而且相应地生成了具有恰当的详细程度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1000的通信单元1010所接收到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全部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可选地,具体配置信息还可以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序列信息。
相应地,电子设备1000的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被配置为:根据所接收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高干扰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以及根据所接收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全部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全部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整体干扰。
举例而言,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根据所接收的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作为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的指标。更具体地,在本优选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根据所接收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每个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作为其对D2D接收机的干扰的指标。另外,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根据所接收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全部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总和,作为全部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的指标。
以下将描述干扰测量单元1020进行的这种测量的具体示例的进一步的细节。在本示例中,以集合K表示全部L个待测设备,其中每个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均采用SRS参考信号的形式。通信单元已接收到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指示集合K当中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即第一组待测设备KA中的每个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并且还附加地指示了每个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序列信息。此外,通信单元已接收到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指示集合K当中全部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通信单元并未接收到针对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待测设备、即第二组KB=K-KA中的每个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具体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信息。
一方面,对于KA中的第i个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下也简称为待测设备i),由于通信单元已接收到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指示了其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优选的序列信息,因此,可以按照以下公式(1)至(2)计算该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作为其第i个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的指标。
Figure BDA0002428749930000221
公式(1)用于将待测设备i的接收信号变化到时域,其中,rf,i表示根据已接收到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中所指示的、该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而从相应的时频位置提取的接收信号,si表示根据具体测量配置信息中所指示的、该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序列信息而得到的该待测设备的长度为Nzc的SRS序列,
Figure BDA0002428749930000231
表示Nzc点的IDFT矩阵,通过该IDFT矩阵将相应的信号变换为时域信号rt,i
Figure BDA0002428749930000232
公式(2)用于基于变换到时域的信号rt,i计算待测设备i的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其中,w表示矩形窗函数,W表示窗长度,考虑到IDFT的功率泄露,实际中可设置w=[1,1,…,1,0,…,0,1]T
Figure BDA0002428749930000233
表示接收机处的总噪声功率,其可由干扰测量单元1020以各种适当的方式测得。以此方式,可以针对KA中的每个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i确定其造成的干扰Ii
作为替选,对于KA中的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i,如果通信单元1010已接收到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仅指示了其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而并未指示其序列信息,则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直接测量从相应的时频位置提取的接收信号rf,i的接收功率I′i,作为待测设备i对D2D接收机的干扰。
另一方面,对于K中的全部待测设备,由于通信单元1010已接收到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指示了其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因此,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直接从与该并集对应的时频位置提取整体的接收信号rf,并测量该接收信号rf的接收功率Isum,作为表示各个参考信号对接收机造成的总干扰的指标。在此,由于无需根据各个待测设备的SRS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而单独计算其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因此简化了处理。
可选地,如果能够通过测量等方式预先获得接收机处的噪声,可以从上述测量的接收功率Isum和I′i中减去相应的噪声而得到更精确的测量结果。此外,优选地,为了降低接收机处的噪声的影响,基站侧可以使各个待测设备使用较长的SRS序列作为参考信号以提高参考信号的功率从而改善测量性能。
以上描述了干扰测量单元1020基于所获得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来测量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作为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的指标的具体示例的一些细节。注意,只要通信单元1010已获得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如上所述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和整体测量配置信息,干扰测量单元1020就能够基于这样的信息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获得每个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以及全部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总接收功率,而不限于以上的具体示例的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基于例如通上述方式所测量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和全部待测设备的整体干扰,确定除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仍以计算接收功率作为干扰的指标的情况作为示例,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按照下述公式(3)计算除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功率Iothers,作为相应的干扰的指标:
Figure BDA0002428749930000241
基于所确定的各种干扰(干扰的指标),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进行下述判断:每个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Ii是否大于第一阈值Ith1以及除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的干扰Iothers是否大于第二阈值Ith2
这里,可选地,在以接收功率作为干扰的指标的情况下,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D2D接收机对于D2D信号的接收功率和D2D接收机处的噪声功率适当地配置相应的功率阈值,例如以上的第一阈值Ith1和第二阈值Ith2。例如,当D2D接收机对于D2D信号的接收功率较大时,可以设置相对较大的第一阈值Ith1和第二阈值Ith2。当D2D接收机处的噪声功率相对较大时,也可以设置相对较大的第一阈值Ith1和第二阈值Ith2
当所测量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Ii大于第一阈值Ith1时,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确定D2D接收机从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并且当所确定的除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的干扰Iothers大于第二阈值Ith2时,干扰测量单元可以确定D2D接收机从除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例如基于这样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判断而生成干扰测量报告,其至少包括:第一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第二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作为示例,干扰测量单元1020生成的干扰测量报告可以为比特序列的形式,其中,第一部分的长度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个数ka,每一位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一个相应的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第二部分长度为1,其指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相较于针对全部待测设备分别指示是否接收到干扰的情形(序列长度为全部待测设备的个数L),干扰测量单元1020所生成的这种干扰测量报告可以降低相应的信令开销。
可选地,在以上描述的优选实施例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中,当干扰测量单元1020生成的干扰测量报告的第二部分指示D2D接收机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了干扰时,电子设备1000的通信单元1010可以进一步从从基站接收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该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指示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所接收的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该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该次高干扰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以及基于所测量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和全部待测设备的整体干扰,确定除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
这里,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按照与以上描述的针对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确定干扰时的类似的方式,确定预期的次干扰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并且相应地确定除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作为示例,干扰测量单元1020获得了每个次高干扰待测设备j的干扰Ij(j∈K′A,K′A为预期的次干扰待测设备的集合)且获得了除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I′others
Figure BDA0002428749930000251
相应地,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基于所确定的各种干扰(干扰的指标)进行下述判断:每个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Ij是否大于第一阈值Ith1以及除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的干扰I′others是否大于第二阈值Ith2
当所测量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大于第一阈值时,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确定D2D接收机从次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并当所确定的除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的干扰大于第二阈值时,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确定D2D接收机从除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相应地,在本变形实施例中,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向基站发送附加干扰测量报告,该附加干扰测量报告包括: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第二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作为示例,干扰测量单元1020生成的附加干扰测量报告同样可以为比特序列的形式,其中,第一部分的长度为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个数ka2,每一位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一个相应的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第二部分长度为1,其指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以上描述了通信单元所接收到的测量配置信息包括关于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以及关于全部待测设备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的示例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以上所讨论的,基站侧已经预先为各个待测设备(包括蜂窝用户设备和D2D发射机)配置了占据连续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参考信号(例如参照图4描述的SRS参考信号的情况),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测量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并且在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1000中可以简化确定干扰的处理和降低运算量。
另一方面,实际应用中存在下述可能:基站侧只能针对小区内的一部分待测设备例如全部蜂窝用户设备预先配置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参考信号,而对于小区内的其他待测设备例如可能导致干扰的D2D发射机预先配置了占用其他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参考信号。
这种情况下,在以上描述的优选实施例的另一变形实施例中,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1000中的通信单元1010所接收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例如可以包括:D2D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
相应地,电子设备1000的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所接收的D2D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参考信号在当前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对当前D2D接收机的干扰;以及根据所接收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的参考信号在当前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对当前D2D接收机的整体干扰。
这里,干扰测量单元针对D2D发射机进行的干扰的确定类似于以上描述的针对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的确定,区别仅在于这里针对的是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而非高干扰待测设备;并且干扰测量单元针对全部蜂窝用户设备的整体干扰的确定类似于以上描述的针对全部待测设备的整体干扰的确定,区别仅在于这里针对的是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而非全部待测设备。在了解这些区别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适当地将以上描述的优选实施例的各个方面应用于本变形实施例,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变形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参考信号可以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解调参考信号(DM-RS),待测设备中的蜂窝用户设备的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换言之,基站侧可以预先为待测设备当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预先配置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SRS参考信号,而为D2D发射机预先配置其能够采用的CSI-RS或DM-RS作为其采用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在本变形实施例中,同样可以考虑待测蜂窝用户设备中的高干扰待测设备。即,在本变形实施例中,可选地,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1000中的通信单元1010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具体测量配置信息,其用于指示预期的高干扰蜂窝用户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并且干扰测量单元1020可以基于该信息确定预期的高干扰蜂窝用户设备的干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适当地将以上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涉及具体测量配置的相关处理应用于本变形实施例,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的优选实施例及变形实施例,其对应于以上参照图2、图3、图5、图7描述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各个配置示例、特别是图5所示的第三配置示例。如以上描述的,这这些优选实施例中,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可以基于通过通信单元接收到的、具有适当的详细程度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干扰测量并生成相应的测量报告,从而降低了干扰测量的处理量以及用于发送干扰测量报告的信令开销。对于这里未描述的各种细节,可以参照以上描述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各个配置示例。
<4.信息交互过程的示例>
[4-1.信息交互过程的第一示例]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息交互过程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该示例可以由以上参照图2描述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200工作为基站BS、并且由以上参照图10描述的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1000工作为D2D接收机(D2D Rx)来实现。
如图11所示,在步骤S1101中,基站BS生成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其指示D2D Rx所在小区内与D2D Rx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之后,基站BS在步骤S1102中将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发送给D2D Rx。接着,在步骤S1103中,D2D Rx根据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 Rx处的接收信号以作为对D2D Rx的干扰,并生成干扰测量报告。随后,步骤S1104中,D2D Rx将干扰测量报告发送至基站BS。
[4-2.信息交互过程的第二示例]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息交互过程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该示例可以由以上参照图3描述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300工作为基站BS、并且由以上参照图10描述的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1000工作为D2D接收机(D2D Rx)来实现。
图12的示例流程与图11的示例流程的区别在于,另外包括了基站侧预先配置待测信号的参考信号的步骤S1201。除此之外,图12的示例流程中的S1202至步骤S1205分别与图11的示例流程中的步骤S1101至S1104类似,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在步骤S1101中,基站BS预先配置待测信号的参考信号。优选地,基站BS可以为小区内的至少一部分待测设备预先配置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参考信号。例如,可以配置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探测参考信号作为所述参考信号。
[4-3.信息交互过程的第三示例]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息交互过程的第三示例的流程图。该示例可以由以上参照图5描述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500工作为基站BS、并且由以上参照图10描述的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1000工作为D2D接收机(D2D Rx)来实现。
图13的示例流程与图12的示例流程的区别在于,另外包括了基站侧确定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步骤S1302。除此之外,图12的示例流程中的S1301、以及步骤S1303至1306分别与图12的示例流程中的步骤S1201至S1105大致类似,以下将仅描述这些步骤的区别。
如图13所示,在步骤S1302中,基站BS确定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接着,在步骤S1303中,基站BS可以基于步骤S1302的确定结果来生成具有适当的详细程度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1304中发送该信息至D2D Rx。这里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全部待测设备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
接着,在步骤S1305中,D2D Rx可以基于所接收的测量配置信息进行测量。具体地,D2D Rx可以基于根据所接收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对D2D Rx的干扰,并根据所接收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全部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整体干扰。D2DRx可以基于其进行测量生成干扰测量报告,并在步骤S1306中将该报告发送至基站BS。这里,作为示例,该测量报告包括:第一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第二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注意,以上示例流程同样适用于下述变形实施例:在S1302至步骤S1306的处理中,分别以“待测设备中的D2D接收机”取代高干扰待测设备、并以“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取代全部待测设备。这样的变形实施例在以上关于装置的配置示例中已经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4-4.信息交互过程的第四示例]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息交互过程的第四示例的流程图。该示例可以由以上参照图5描述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500工作为基站BS、并且由以上参照图10描述的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1000工作为D2D接收机(D2D Rx)来实现。
图14的示例流程中的步骤S1401至S1405与图13的示例流程中的步骤S1301至S1305类似,因此省略这些步骤的描述。
图14的示例流程相较于图13的示例流程的区别之处开始于步骤S1406,其中限定了所发送的干扰测量报告的第二部分指示了肯定结果。换言之,步骤S1406中从D2D Rx发送至基站BS的干扰测量报告指示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了干扰。
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1407中,基站BS确定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并在步骤S1408中向D2D Rx发送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该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指示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具体测量配置。
相应地,在步骤S1409中,D2D Rx基于该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进行附加的干扰测量以生成附加干扰测量报告,并且在步骤S14010中将该附加干扰测量报告发送至基站BS。这里的附加干扰测量报告可以包括: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第二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4-5.信息交互过程的第五示例]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息交互过程的第五示例的流程图。该示例可以由以上参照图9描述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900工作为基站BS、并且由以上参照图10描述的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1000工作为D2D接收机(D2D Rx)来实现。
图15的示例流程中的步骤S1501至S1503分别与图11的示例流程中的步骤S1101至S1103类似,以下将省略这些步骤的描述。图15的第五示例中的流程与图11的示例流程的区别在于,另外包括了基站侧根据干扰测量报告进行控制以降低干扰的步骤S1504。在该步骤中,基站BS根据从D2D接收机接收的干扰测量报告,针对D2D接收机和/或待测设备进行调度或功率控制,以降低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
应指出,图11至图15所示的信息交互过程仅是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原理和实际情况而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并且这样的修改显然应认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5.方法实施例>
与上述装置实施例相对应的,本公开提供了以下方法实施例。
首先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由基站侧的电子设备(即电子设备200、电子设备300、电子设备500或电子设备900)执行的用于无线通信方法。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用于无线通信方法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16所示,在步骤S1601中,生成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所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
接着,在步骤S1602中,向D2D接收机发送干扰测量配置信息。
接着,在步骤S1603中,从D2D接收机接收干扰测量报告,所述干扰测量报告是根据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以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而获得的。
可选地,D2D接收机与待测设备复用的无线通信资源包括上行通信资源。可选地,待测设备可以包括上行蜂窝用户设备,并可选地还包括除与当前D2D接收机对应的D2D发射机以外的D2D发射机。优选地,D2D接收机和待测设备分别使用特定波束进行通信。
可选地,用于无线通信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为小区内的每个待测设备预先配置所述参考信号。优选地,将小区内的至少一部分的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预先配置为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优选地,这样的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
可选地,步骤S1601中所生成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全部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可选地,所述具体配置信息还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信息。
可选地,步骤S1603中所接收的干扰测量报告至少包括:第一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第二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可选地,用于无线通信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所接收的干扰测量报告的第二部分指示D2D接收机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的情况下,向D2D接收机发送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该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指示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具体测量配置。此外,可选地,用于无线通信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从D2D接收机接收附加干扰测量报告,该附加干扰测量报告包括: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第二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可选地,用于无线通信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D2D接收机的位置信息和小区内的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作为示例,可以在D2D接收机与待测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待测设备确定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进一步地,如果D2D接收机和待测设备分别使用特定波束进行通信,则可以在D2D接收机的接收波束覆盖待测设备的位置和/或待测设备的发送波束覆盖D2D接收机的位置的情况下,将待测设备确定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
此外,可选地,步骤S1601中所生成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可以包括:D2D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可选地,在这种情况下,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可以还包括: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预期的高干扰蜂窝用户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作为示例,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所述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或解调参考信号,待测设备中的蜂窝用户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
可选地,用于无线通信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根据从D2D接收机接收的干扰测量报告,针对D2D接收机和/或待测设备进行调度或功率控制,以降低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执行上述方法的主体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200、电子设备300、电子设备500或电子设备900,因此前文中关于电子设备200、电子设备300、电子设备500和电子设备900的全部实施例均适用于此。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由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即电子设备1000)执行的用于无线通信方法。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D2D接收机侧的用于无线通信方法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17所示,在步骤S1701中,从基站接收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所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
接着,在步骤S1702中,根据所接收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以获得干扰测量报告。
接着,在步骤S1703中,向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报告。
可选地,D2D接收机与待测设备复用的无线通信资源包括上行通信资源。可选地,待测设备可以包括上行蜂窝用户设备,并可选地还包括除与当前D2D接收机对应的D2D发射机以外的D2D发射机。优选地,D2D接收机和待测设备分别使用特定波束进行通信。优选地,所述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
可选地,步骤S1701中所接收到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全部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可选地,具体配置信息还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信息。
可选地,在步骤S1702中进行干扰测量可以包括:根据所接收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高干扰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以及根据所接收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全部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全部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整体干扰。可选地,可以基于所测量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和全部待测设备的整体干扰,确定除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
可选地,在步骤S1702中进行干扰测量还可以包括:当所测量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D2D接收机从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当所确定的除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的干扰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D2D接收机从除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相应地,在步骤S1702中所生成的干扰测量报告可以至少包括:第一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第二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可选地,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还包括:在上述干扰测量报告的第二部分指示D2D接收机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的情况下,从基站接收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该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指示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
可选地,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根据所接收的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该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该次高干扰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以及基于所测量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和全部待测设备的整体干扰,确定除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此时,可选地,当所测量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可以确定D2D接收机从次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并且当所确定的除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的干扰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可以确定D2D接收机从除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可选地,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向基站发送附加干扰测量报告,该附加干扰测量报告包括: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第二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此外,可选地,步骤S1701中所接收到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可以包括:D2D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
在这种情况下,可选地,在步骤S1702中进行干扰测量可以包括:根据所接收的D2D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所述参考信号在当前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对当前D2D接收机的干扰;以及根据所接收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在当前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对当前D2D接收机的整体干扰。作为示例,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所述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或解调参考信号,待测设备中的蜂窝用户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
可选地,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可以还包括:根据所接收的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作为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的指标。优选地,当所测量的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功率阈值时,确定D2D接收机从相应的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此外,可选地,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可以还包括:基于D2D接收机对于D2D信号的接收功率和D2D接收机处的噪声功率配置所述功率阈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执行上述方法的主体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因此前文中关于电子设备1000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均适用于此。
<6.应用示例>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产品。
例如,基站侧的电子设备200、300、500和900可以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基站设备,诸如宏eNB和小eNB,还可以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gNB(5G系统中的基站)。小eNB可以为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诸如微微eNB、微eNB和家庭(毫微微)eNB。代替地,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其他类型的基站,诸如NodeB和基站收发台(BTS)。基站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的主体(也称为基站设备);以及设置在与主体不同的地方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头端(RRH)。
另外,基站侧的电子设备200、300、500和900还可以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TRP。该TRP可以具备发送和接收功能,例如可以从用户设备和基站设备接收信息,也可以向用户设备和基站设备发送信息。在典型的示例中,TRP可以为用户设备提供服务,并且受基站设备的控制。进一步,TRP可以具备与的基站设备类似的结构,也可以仅具备基站设备中与发送和接收信息相关的结构。
D2D接收机侧的电子设备1000可以为各种用户设备,其可以被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设备)。用户设备还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用户设备可以为安装在上述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用户设备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关于基站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18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eNB 1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810以及基站设备1820。基站设备1820和每个天线1810可以经由RF线缆彼此连接。
天线181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设备18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8所示,eNB 18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810。例如,多个天线1810可以与eNB 1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8示出其中eNB 1800包括多个天线1810的示例,但是eNB 18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810。
基站设备1820包括控制器1821、存储器1822、网络接口1823以及无线通信接口1825。
控制器1821可以为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1820的较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1821根据由无线通信接口18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来生成数据分组,并经由网络接口1823来传递所生成的分组。控制器1821可以对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进行捆绑以生成捆绑分组,并传递所生成的捆绑分组。控制器1821可以具有执行如下控制的逻辑功能:该控制诸如为无线资源控制、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纳控制和调度。该控制可以结合附近的eNB或核心网节点来执行。存储器18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18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诸如终端列表、传输功率数据以及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1823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820连接至核心网18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18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1823而与核心网节点或另外的eNB进行通信。在此情况下,eNB 1800与核心网节点或其他e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诸如S1接口和X2接口)而彼此连接。网络接口1823还可以为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回程线路的无线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1823为无线通信接口,则与由无线通信接口1825使用的频带相比,网络接口1823可以使用较高频带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182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长期演进(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天线1810来提供到位于eNB 1800的小区中的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182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基带(BB)处理器1826和RF电路1827。BB处理器1826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层(例如L1、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代替控制器1821,BB处理器1826可以具有上述逻辑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BB处理器1826可以为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者为包括被配置为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程序可以使BB处理器1826的功能改变。该模块可以为插入到基站设备1820的槽中的卡或刀片。可替代地,该模块也可以为安装在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1827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81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如图18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82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82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826可以与eNB 1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如图18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825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827。例如,多个RF电路1827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虽然图18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8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826和多个RF电路1827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82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826或单个RF电路1827。
在图18所示的eNB 1800中,此前参照图2、图3、图5、图9描述的电子设备200、300、500、900中的通信单元220、320、520、92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接口1825实现。电子设备200、300、500、900中的生成单元210、310、510、91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可以通过控制器1821实现。例如,控制器1821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1822中存储的指令而执行生成单元210、310、510或910的功能来生成干扰测量配置信息,该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类似地,电子设备300、500中的配置单元330、53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和电子设备500中的确定单元54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以及电子设备900中的控制单元95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也可以通过控制器1821实现,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应用示例)
图19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eNB 19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940、基站设备1950和RRH1960。RRH 1960和每个天线1940可以经由RF线缆而彼此连接。基站设备1950和RRH 1960可以经由诸如光纤线缆的高速线路而彼此连接。
天线194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RRH 196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9所示,eNB 193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940。例如,多个天线1940可以与eNB 193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9示出其中eNB1930包括多个天线1940的示例,但是eNB 193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940。
基站设备1950包括控制器1951、存储器1952、网络接口1953、无线通信接口1955以及连接接口1957。控制器1951、存储器1952和网络接口1953与参照图19描述的控制器1821、存储器1822和网络接口1823相同。
无线通信接口195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RRH1960和天线1940来提供到位于与RRH 1960对应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95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956。除了BB处理器1956经由连接接口1957连接到RRH1960的RF电路1964之外,BB处理器1956与参照图18描述的BB处理器1826相同。如图19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95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95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956可以与eNB 193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9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9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956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95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956。
连接接口1957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950(无线通信接口1955)连接至RRH 1960的接口。连接接口1957还可以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950(无线通信接口1955)连接至RRH 1960的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RRH 1960包括连接接口1961和无线通信接口1963。
连接接口1961为用于将RRH 1960(无线通信接口1963)连接至基站设备1950的接口。连接接口1961还可以为用于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接口1963经由天线19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96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RF电路1964。RF电路196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9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9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963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964。例如,多个RF电路1964可以支持多个天线元件。虽然图19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963包括多个RF电路196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963也可以包括单个RF电路1964。
在图19所示的eNB 1930中,此前参照图2、图3、图5、图9描述的电子设备200、300、500、900中的通信单元220、320、520、92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接口1963实现。电子设备200、300、500、900中的生成单元210、310、510、91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可以通过控制器1951实现。例如,控制器1951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1952中存储的指令而执行生成单元210、310、510或910的功能来生成干扰测量配置信息,该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电子设备300、500中的配置单元330、53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和电子设备500中的确定单元54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以及电子设备900中的控制单元95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也可以通过控制器1951实现,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用户设备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20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智能电话20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2000包括处理器2001、存储器2002、存储装置2003、外部连接接口2004、摄像装置2006、传感器2007、麦克风2008、输入装置2009、显示装置2010、扬声器2011、无线通信接口20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2015、一个或多个天线2016、总线2017、电池2018以及辅助控制器2019。
处理器2001可以为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2000的应用层和另外层的功能。存储器20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2001执行的程序。存储装置20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外部连接接口2004为用于将外部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连接至智能电话2000的接口。
摄像装置2006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生成捕获图像。传感器2007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20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20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200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20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20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20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2011将从智能电话20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2012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2012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2013和RF电路2014。BB处理器20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201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2016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2012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2013和RF电路2014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20所示,无线通信接口20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2013和多个RF电路2014。虽然图20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20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2013和多个RF电路201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2012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2013或单个RF电路20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2012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局域网(LAN)方案。在此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2012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2013和RF电路2014。
天线开关2015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20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2016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2012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20所示,智能电话20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2016。虽然图20示出其中智能电话2000包括多个天线20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20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2016。
此外,智能电话200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2016。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2015可以从智能电话2000的配置中省略。
总线2017将处理器2001、存储器2002、存储装置2003、外部连接接口2004、摄像装置2006、传感器2007、麦克风2008、输入装置2009、显示装置2010、扬声器2011、无线通信接口2012以及辅助控制器2019彼此连接。电池2018经由馈线向图21所示的智能电话200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辅助控制器20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2000的最小必需功能。
在图20所示的智能电话2000中,此前参照图10描述的电子设备1000中的通信单元101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接口2012实现。电子设备1000中的干扰测量单元101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可以由处理器2001或辅助控制器2019实现。例如,处理器2001或辅助控制器2019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2002或存储装置2003中存储的指令而执行干扰测量单元101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例如生成干扰测量报告,该干扰测量报告是以下述方式获得的:根据所接收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而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
(第二应用示例)
图21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21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2120包括处理器2121、存储器21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2124、传感器2125、数据接口2126、内容播放器2127、存储介质接口2128、输入装置2129、显示装置2130、扬声器2131、无线通信接口21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2136、一个或多个天线2137以及电池2138。
处理器2121可以为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2120的导航功能和另外的功能。存储器21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2121执行的程序。
GPS模块21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2120的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2125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数据接口2126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而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2141,并且获取由车辆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2127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该存储介质被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2128中。输入装置212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21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21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再现的内容。扬声器2131输出导航功能的声音或再现的内容。
无线通信接口2133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213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2134和RF电路2135。BB处理器21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2135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2137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2133还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2134和RF电路2135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21所示,无线通信接口21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2134和多个RF电路2135。虽然图21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21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2134和多个RF电路2135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2133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2134或单个RF电路21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2133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LAN方案。在此情况下,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无线通信接口2133可以包括BB处理器2134和RF电路2135。
天线开关2136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2133中的多个电路(诸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21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2137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2133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21所示,汽车导航设备21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2137。虽然图21示出其中汽车导航设备2120包括多个天线21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212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21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212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2137。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2136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2120的配置中省略。
电池2138经由馈线向图21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212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电池2138累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在图21示出的汽车导航设备2120中,此前参照图10描述的电子设备1000中的通信单元101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接口2133实现。电子设备1000中的干扰测量单元101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可以由处理器2121实现。例如,处理器2121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2122中存储的指令而执行干扰测量单元101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例如生成干扰测量报告,该干扰测量报告是以下述方式获得的:根据所接收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而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设备2120、车载网络2141以及车辆模块2142中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2140。车辆模块2142生成车辆数据(诸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至车载网络2141。
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公开当然不限于以上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得到各种变更和修改,并且应理解这些变更和修改自然将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附图所示的功能框图中以虚线框示出的单元均表示该功能单元在相应装置中是可选的,并且各个可选的功能单元可以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以实现所需功能。
例如,在以上实施例中包括在一个单元中的多个功能可以由分开的装置来实现。替选地,在以上实施例中由多个单元实现的多个功能可分别由分开的装置来实现。另外,以上功能之一可由多个单元来实现。无需说,这样的配置包括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在该说明书中,流程图中所描述的步骤不仅包括以所述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地或单独地而不是必须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此外,甚至在按时间序列处理的步骤中,无需说,也可以适当地改变该顺序。
此外,本公开可以具有如下所述的配置。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生成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所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以及
向D2D接收机发送干扰测量配置信息;
从D2D接收机接收干扰测量报告,所述干扰测量报告是根据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以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而获得的。
(2)如以上(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D2D接收机与待测设备复用的无线通信资源包括上行通信资源。
(3)如以上(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待测设备包括上行蜂窝用户设备。
(4)如以上(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待测设备还包括除与当前D2D接收机对应的D2D发射机以外的D2D发射机。
(5)如以上(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D2D接收机和待测设备分别使用特定波束进行通信。
(6)如以上(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为小区内的每个待测设备预先配置所述参考信号。
(7)如以上(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将小区内的至少一部分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预先配置为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
(8)如以上(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
(9)如以上(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
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
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全部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
(10)如以上(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具体配置信息还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信息。
(11)如以上(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接收的干扰测量报告至少包括:
第一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
第二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12)如以上(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
在所接收的干扰测量报告的第二部分指示D2D接收机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的情况下,生成并向D2D接收机发送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该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指示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具体测量配置。
(13)如以上(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从D2D接收机接收附加干扰测量报告,
其中,附加干扰测量报告包括:
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
第二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14)如以上(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D2D接收机的位置信息和小区内的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
(15)如以上(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在D2D接收机与待测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待测设备确定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
(16)如以上(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D2D接收机和待测设备分别使用特定波束进行通信,并且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
在D2D接收机的接收波束覆盖待测设备的位置和/或待测设备的发送波束覆盖D2D接收机的位置的情况下,将待测设备确定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
(17)如以上(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
D2D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
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
(18)如以上(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干扰测量配置信息还包括:
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预期的高干扰蜂窝用户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
(19)如以上(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所述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或解调参考信号,待测设备中的蜂窝用户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
(20)如以上(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
根据从D2D接收机接收的干扰测量报告,针对D2D接收机和/或待测设备进行调度或功率控制,以降低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
(2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从基站接收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所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
根据所接收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以获得干扰测量报告;以及
向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报告。
(22)如以上(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D2D接收机与待测设备复用上行通信资源。
(23)如以上(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待测设备包括上行蜂窝用户设备。
(24)如以上(2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待测设备还包括除与当前D2D接收机对应的D2D发射机以外的D2D发射机。
(25)如以上(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D2D接收机和待测设备分别使用特定波束进行通信。
(26)如以上(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
(27)如以上(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接收到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
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
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全部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
(28)如以上(2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具体配置信息还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信息。
(29)如以上(2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
根据所接收的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高干扰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以及
根据所接收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全部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全部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整体干扰。
(30)如以上(2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
基于所测量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和全部待测设备的整体干扰,确定除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
(31)如以上(3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
当所测量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D2D接收机从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
当所确定的除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的干扰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D2D接收机从除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32)如以上(3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干扰测量报告至少包括:
第一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
第二部分,用于指示D2D接收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33)如以上(3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
在干扰测量报告的第二部分指示D2D接收机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的情况下,从基站接收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该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指示除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
(34)如以上(3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
根据所接收的附加具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该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该次高干扰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以及
基于所测量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和全部待测设备的整体干扰,确定除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
(35)如以上(3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
当所测量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的干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D2D接收机从次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
当所确定的除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的干扰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D2D接收机从除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36)如以上(3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向基站发送附加干扰测量报告,
其中,附加干扰测量报告包括:
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预期的次高干扰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以及
第二部分,用于指示是否从除预期的高干扰和次高干扰待测设备以外的其他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37)如以上(2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接收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
D2D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
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
(38)如以上(3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
根据所接收的D2D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所述参考信号在当前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对当前D2D接收机的干扰;以及
根据所接收的整体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在当前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待测设备中的全部蜂窝用户设备对当前D2D接收机的整体干扰。
(39)如以上(3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待测设备中的D2D发射机的所述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或解调参考信号,待测设备中的蜂窝用户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
(40)如以上(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
根据所接收的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作为待测设备对D2D接收机的干扰的指标。
(41)如以上(4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
当所测量的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功率阈值时,确定D2D接收机从相应的待测设备接收到干扰。
(42)如以上(4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D2D接收机对于D2D信号的接收功率和D2D接收机处的噪声功率配置所述功率阈值。
(4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向D2D接收机发送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所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以及
从D2D接收机接收干扰测量报告,所述干扰测量报告是根据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以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而获得的。
(4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所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
根据所接收的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以获得干扰测量报告;以及
向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报告。
(45)一种存储有程序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以上(43)或(44)所述的方法。
以上虽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当明白,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公开,而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更而没有背离本公开的实质和范围。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含义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生成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所述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指示D2D接收机所在小区内与D2D接收机复用无线通信资源的待测设备要发送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以及
向D2D接收机发送干扰测量配置信息;
从D2D接收机接收干扰测量报告,所述干扰测量报告是根据干扰测量配置信息测量待测设备所发送的参考信号在D2D接收机处的接收信号以作为对D2D接收机的干扰而获得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D2D接收机与待测设备复用的无线通信资源包括上行通信资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待测设备包括上行蜂窝用户设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待测设备还包括除与当前D2D接收机对应的D2D发射机以外的D2D发射机。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D2D接收机和待测设备分别使用特定波束进行通信。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为小区内的每个待测设备预先配置所述参考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将小区内的至少一部分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预先配置为占用连续或集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干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
具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以及
整体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全部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并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具体配置信息还指示预期的高干扰待测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序列信息。
CN202010229181.0A 2020-03-27 2020-03-27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4531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9181.0A CN113453195A (zh) 2020-03-27 2020-03-27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7/912,524 US20230164608A1 (en) 2020-03-27 2021-03-22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202180022798.8A CN115299093A (zh) 2020-03-27 2021-03-22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1/082017 WO2021190435A1 (zh) 2020-03-27 2021-03-22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9181.0A CN113453195A (zh) 2020-03-27 2020-03-27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195A true CN113453195A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080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9181.0A Pending CN113453195A (zh) 2020-03-27 2020-03-27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180022798.8A Pending CN115299093A (zh) 2020-03-27 2021-03-22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2798.8A Pending CN115299093A (zh) 2020-03-27 2021-03-22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4608A1 (zh)
CN (2) CN113453195A (zh)
WO (1) WO20211904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409993A1 (en) * 2020-06-25 2021-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sidelink on resources shared with direct link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5039B2 (en) * 2012-05-31 2016-05-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vice-to-device (D2D) link adaptation
CN103068049B (zh) * 2012-12-11 2015-06-24 北京邮电大学 蜂窝与d2d混合网络中避免蜂窝通信对d2d通信干扰的方法
CN103179669B (zh) * 2013-04-22 2015-08-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d2d通信的资源分配方法
US20160095092A1 (en) * 2014-09-25 2016-03-31 Intel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use for device-to-device assisted positioning in wireless cellular technologies
CN105764061B (zh) * 2016-01-28 2018-12-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无线蜂窝网络中的d2d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CN110896550A (zh) * 2018-09-12 2020-03-20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64608A1 (en) 2023-05-25
WO2021190435A1 (zh) 2021-09-30
CN115299093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0096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装置及方法
US1065191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7086011A1 (ja) 端末装置、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10862564B2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135686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for measuring crosslink interference between devices
USRE49823E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102698A1 (en) Network device,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741571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15186380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565318B (zh) 终端装置,基站,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12787697A (zh) 网络侧设备、终端侧设备、通信方法、通信装置以及介质
CN111183597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62736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268676B2 (ja) 電子装置
WO2018128029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WO2015182292A1 (ja) 装置
US202302390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1068817A1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047444A1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90435A1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998653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674619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956618A (zh)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