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3169B -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3169B
CN113453169B CN202110706274.2A CN202110706274A CN113453169B CN 113453169 B CN113453169 B CN 113453169B CN 202110706274 A CN202110706274 A CN 202110706274A CN 113453169 B CN113453169 B CN 1134531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channel
base station
simulcast
station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62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3169A (zh
Inventor
汤丽
张秉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Hytera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Hytera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Hytera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Hytera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62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31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3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3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1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基于包括同播基站控制器、集群基站控制器和信道机组的集群通信系统架构,使信道机组中的各个信道机能被同播基站控制器或集群基站控制器进行控制,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实现对集群系统或同播系统的模式的转换,不需要重新升级整个集群系统或整个同播系统的软件,可以节省时间和工作量,并且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集群系统与同播系统各具特点,比如,同播系统通过静态绑定多块同频信道机的方式提高了移动性终端的业务稳定性,终端在多个同频信道机重叠覆盖区之间做快速移动时无需与协议栈完成额外的越区切换流程交互,相当于扩大了单块信道机收发范围,节约了频点,可以做到跨站时语音业务完全不受影响,更适合承载语音业务;集群系统采用大区制覆盖,整个系统利用频分复用、空分复用的方式增加系统容量,基站中单个信道机的频点可根据需求灵活调配。
虽然,集群系统与同播系统具备上述优势,但是现有集群系统与同播系统互相转换模式不灵活,比如,同播系统或集群系统转换模式需要重刷软件,耗时费力,而且重刷软件版本还会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达到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信方法,基于集群通信系统架构,所述集群通信系统架构包括:同播基站控制器、集群基站控制器和信道机组,所述信道机组包括多个信道机,各个所述信道机能被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或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控制,该方法包括:
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所述信道机子组由所述信道机组中的全部信道机或部分信道机组成;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信道机为所述同播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为所述集群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可选的,所述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包括:
按照预先设定的配置方案,预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
可选的,所述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包括: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对应的配置方案,将选择的配置方案作为目标配置方案;
按照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业务时,解析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
若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表征所述业务需要以同播方式执行,则将所述业务下发给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基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为所述业务分配同播业务信道;
若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表征所述业务需要以集群方式执行,则将所述业务下发给集群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基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为所述业务分配集群业务信道。
可选的,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和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分别分配有一个色码,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将其分配到的色码分配给其控制的同播模式的信道机,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将其分配到的色码分配给其控制的集群模式的信道机;
其中,各个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分配到的色码相同,各个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分配到的色码具有差异。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网络管理服务器和集群通信系统架构,所述集群通信系统架构包括:同播基站控制器、集群基站控制器和信道机组,所述信道机组包括多个信道机,各个所述信道机能被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或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控制,所述网络管理服务器,用于:
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所述信道机子组由所述信道机组中的全部信道机或部分信道机组成;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信道机为同播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建立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为所述集群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建立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可选的,所述网络管理服务器,具体用于:
按照预先设定的配置方案,预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方式。
可选的,所述网络管理服务器,具体用于: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对应的配置方案,将选择的配置方案作为目标配置方案;
按照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方式。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核心网服务器,用于:
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业务时,解析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
若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表征所述业务需要以同播方式执行,则将所述业务下发给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基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为所述业务分配同播业务信道;
若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表征所述业务需要以集群方式执行,则将所述业务下发给集群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基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为所述业务分配集群业务信道。
可选的,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和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分别分配有一个色码,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将其分配到的色码分配给其控制的同播模式的信道机,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将其分配到的色码分配给其控制的集群模式的信道机;
其中,各个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分配到的色码相同,各个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分配到的色码具有差异。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集,通过执行所述指令集进行以下处理:
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所述信道机子组由所述信道机组中的全部信道机或部分信道机组成;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信道机为所述同播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为所述集群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的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基于包括同播基站控制器、集群基站控制器和信道机组的集群通信系统架构,使信道机组中的各个信道机能被同播基站控制器或集群基站控制器进行控制,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实现对集群系统或同播系统的模式的转换,不需要重新升级整个集群系统或整个同播系统的软件,可以节省时间和工作量,并且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集群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道机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信道机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信道机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实施例4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方法基于集群通信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集群通信系统架构包括:同播基站控制器(可以表示为同播TSC)、集群基站控制器(可以表示为集群TSC)和信道机组,信道机组包括多个信道机,多个信道机分别表示为CHU1、CHU2、CHU3、...CHUn,n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各个信道机能被同播基站控制器或集群基站控制器控制。
同播基站控制器和集群基站控制器可以分别分配有一个色码,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将其分配到的色码分配给其控制的同播模式的信道机,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将其分配到的色码分配给其控制的集群模式的信道机;
其中,各个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分配到的色码相同,各个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分配到的色码具有差异。
接下来对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介绍,如图2所示的,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所述信道机子组由所述信道机组中的全部信道机或部分信道机组成。
本实施例中,可以由网络管理服务器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其中,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可以理解为:
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集群模式,如图3所示,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集群模式,集群基站控制器与集群模式的各个信道机进行交互,同播基站控制器与集群模式的各个信道机之间不存在交互关系;
或,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播模式,如图4所示,在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播模式的情况下,同播基站控制器与同播模式的各个信道机进行交互,集群基站控制器与同播模式的各个信道机之间不存在交互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信道机子组由所述信道机组中的全部信道机组成的情况下,全部信道机均为同播模式或集群模式。
当然,在信道机子组由所述信道机组中的部分信道机组成的情况下,可能会存在多个信道机子组,每个信道机子组中的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不同信道机子组中的信道机配置的模式可以不相同。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同播基站控制器和集群基站控制器所属的基站下的一部分信道机可以为集群模式,另一部分信道机可以为同播模式。
将信道机配置为集群模式时,可以为信道机设置用于表征其为集群模式的标识,用于区分信道机的模式为集群模式。
将信道机配置为同播模式时,可以为信道机设置用于表征其为同播模式的标识,用于区分信道机的模式为同播模式。
步骤S12、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信道机为同播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步骤S13、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为所述集群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可以理解的是,信道机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有可能被配置为同播模式或集群模式,在某一个信道机被配置为同播模式时,该信道机仅能与同播基站控制器进行交互。当然,在某一个信道机被配置为集群模式时,该信道机仅能与集群基站控制器进行交互。
在本申请中,基于包括同播基站控制器、集群基站控制器和信道机组的集群通信系统架构,使信道机组中的各个信道机能被同播基站控制器或集群基站控制器进行控制,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实现对集群系统或同播系统的模式的转换,不需要重新升级整个集群系统或整个同播系统的软件,可以节省时间和工作量,并且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2中,主要是对上述实施例1描述的通信方法的细化方案,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21、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对应的配置方案,将选择的配置方案作为目标配置方案。
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生成多种配置方案。配置方案可以理解为:对信道机子组中的信道机进行模式配置的方案。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对应的配置方案,可以理解为:从预先生成的多种配置方案中,选择满足业务需求的配置方案。
步骤S22、按照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方式。
步骤S21-S22为实施例1中步骤S1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S23、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信道机为同播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步骤S24、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为所述集群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步骤S23-S24与实施例1中步骤S12-S1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对应的配置方案,将选择的配置方案作为目标配置方案,并按照目标配置方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可以提高信道机模式配置的灵活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3中,主要是对上述实施例1描述的通信方法的细化方案,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31、按照预先设定的配置方案,预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方式,所述信道机子组由所述信道机组中的全部信道机或部分信道机组成。
预先设定的配置方案,可以理解为:预先设定的对信道机子组中的信道机的模式进行配置的方案。
按照预先设定的配置方案,预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可以缩短在接收到终端的业务之后,执行业务的时长,提高业务执行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可以但不局限于在网管中按照预先设定的配置方案,预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
步骤S31为实施例1中步骤S1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S32、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信道机为同播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步骤S33、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为所述集群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步骤S32-S33与实施例1中步骤S12-S1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4中,主要是对上述实施例1描述的通信方法的扩展方案,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41、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所述信道机子组由所述信道机组中的全部信道机或部分信道机组成。
步骤S42、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信道机为同播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步骤S43、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为所述集群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步骤S44、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业务时,解析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
本实施例中,可以由核心网服务器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业务时,解析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
步骤S45、若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表征所述业务需要以同播方式执行,则将所述业务下发给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基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为所述业务分配同播业务信道。
本实施例中,若终端的属性及业务的属性表征业务需要以同播方式执行,则可以由核心网服务器将业务下发给同播基站控制器,以使同播基站控制器基于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为业务分配同播业务信道,保证业务执行的可靠性。如,若解析出业务的属性为区域性的语音组呼或快速移动组终端组呼,则分配同播业务信道,避免终端的越区切换以及同频干扰问题。
步骤S46、若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表征所述业务需要以集群方式执行,则将所述业务下发给集群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基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为所述业务分配集群业务信道。
本实施例中,若终端的属性及业务的属性表征业务需要以集群方式执行,则可以由核心网服务器将业务下发给集群基站控制器,以使集群基站控制器基于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为业务分配集群业务信道,保证业务执行的可靠性。如,若终端的属性为全网范围内都可能存在的物联网数据业务终端,则为业务分配集群业务信道,以增加上行信道容量。
接下来对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进行介绍,下文介绍的通信系统与上文介绍的通信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通信系统包括:网络管理服务器和集群通信系统架构,所述集群通信系统架构包括:同播基站控制器、集群基站控制器和信道机组,所述信道机组包括多个信道机,各个所述信道机能被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或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控制,所述网络管理服务器,用于:
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所述信道机子组由所述信道机组中的全部信道机或部分信道机组成;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信道机为同播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建立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为所述集群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建立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管理服务器,具体可以用于:
按照预先设定的配置方案,预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管理服务器,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对应的配置方案,将选择的配置方案作为目标配置方案;
按照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核心网服务器,用于:
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业务时,解析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
若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表征所述业务需要以同播方式执行,则将所述业务下发给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基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为所述业务分配同播业务信道;
若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表征所述业务需要以集群方式执行,则将所述业务下发给集群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基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为所述业务分配集群业务信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和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分别分配有一个色码,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将其分配到的色码分配给其控制的同播模式的信道机,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将其分配到的色码分配给其控制的集群模式的信道机;
其中,各个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分配到的色码相同,各个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分配到的色码具有差异。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集,通过执行所述指令集进行以下处理:
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所述信道机子组由所述信道机组中的全部信道机或部分信道机组成;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信道机为所述同播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为所述集群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所介绍的通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介绍的通信方法的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集群通信系统架构,所述集群通信系统架构包括:同播基站控制器、集群基站控制器和信道机组,所述信道机组包括多个信道机,各个所述信道机能被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或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控制,该方法包括: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对应的配置方案,将选择的配置方案作为目标配置方案;所述目标配置方案为从预先生成的多种配置方案中,选择的满足业务需求的配置方案;
按照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所述信道机子组由所述信道机组中的全部信道机或部分信道机组成;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信道机为所述同播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为所述集群模式的情况下,建立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包括:
按照预先设定的配置方案,预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业务时,解析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
若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表征所述业务需要以同播方式执行,则将所述业务下发给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基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为所述业务分配同播业务信道;
若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表征所述业务需要以集群方式执行,则将所述业务下发给集群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基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为所述业务分配集群业务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和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分别分配有一个色码,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将其分配到的色码分配给其控制的同播模式的信道机,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将其分配到的色码分配给其控制的集群模式的信道机;
其中,各个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分配到的色码相同,各个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分配到的色码具有差异。
5.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管理服务器和集群通信系统架构,所述集群通信系统架构包括:同播基站控制器、集群基站控制器和信道机组,所述信道机组包括多个信道机,各个所述信道机能被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或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控制,所述网络管理服务器,用于: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对应的配置方案,将选择的配置方案作为目标配置方案;所述目标配置方案为从预先生成的多种配置方案中,选择的满足业务需求的配置方案;
按照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所述信道机子组由所述信道机组中的全部信道机或部分信道机组成;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信道机为同播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建立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为所述集群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建立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管理服务器,具体用于:
按照预先设定的配置方案,预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核心网服务器,用于:
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业务时,解析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
若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表征所述业务需要以同播方式执行,则将所述业务下发给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基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为所述业务分配同播业务信道;
若所述终端的属性及所述业务的属性表征所述业务需要以集群方式执行,则将所述业务下发给集群基站控制器,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基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为所述业务分配集群业务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和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分别分配有一个色码,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将其分配到的色码分配给其控制的同播模式的信道机,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将其分配到的色码分配给其控制的集群模式的信道机;
其中,各个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分配到的色码相同,各个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分配到的色码具有差异。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集,通过执行所述指令集进行以下处理: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对应的配置方案,将选择的配置方案作为目标配置方案;所述目标配置方案为从预先生成的多种配置方案中,选择的满足业务需求的配置方案;
按照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分别将信道机子组中的各个信道机均配置为同一个模式,所述同一个模式为集群模式或同播模式,所述信道机子组由信道机组中的全部信道机或部分信道机组成;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信道机为所述同播模式的情况下,建立同播基站控制器与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同播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同播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在所述信道机子组中为所述集群模式的情况下,建立集群基站控制器与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集群基站控制器利用所述集群模式的信道机进行信号收发。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的各步骤。
CN202110706274.2A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531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6274.2A CN113453169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6274.2A CN113453169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169A CN113453169A (zh) 2021-09-28
CN113453169B true CN113453169B (zh) 2022-10-25

Family

ID=77812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6274.2A Active CN113453169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316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3633A (zh) * 2013-10-24 2014-01-22 北京市万格数码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e1链路构建的同播系统的同播方法
CN208590121U (zh) * 2018-07-18 2019-03-08 海南宝通实业公司 一种数字集群同频同播系统
CN110769426A (zh) * 2018-07-27 2020-02-07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融合基站动态分配信道的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2383930A (zh) * 2020-11-12 2021-02-19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同频同播载波分配方法
CN112954745A (zh) * 2019-12-10 2021-06-1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窄双模集群终端及其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11080B (en) * 2004-02-14 2006-06-21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ystem and method
GB2497946B (en) * 2011-12-22 2014-05-14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direct mode gateway with one synthesizer
CN104640077B (zh) * 2013-11-08 2019-10-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通信的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04837188B (zh) * 2015-04-23 2018-07-10 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集群信道机的节电方法
CN106507223B (zh) * 2017-01-11 2019-12-03 深圳森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讲机的常规模式、数字集群和模拟集群自适应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3633A (zh) * 2013-10-24 2014-01-22 北京市万格数码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e1链路构建的同播系统的同播方法
CN208590121U (zh) * 2018-07-18 2019-03-08 海南宝通实业公司 一种数字集群同频同播系统
CN110769426A (zh) * 2018-07-27 2020-02-07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融合基站动态分配信道的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2954745A (zh) * 2019-12-10 2021-06-1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窄双模集群终端及其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2383930A (zh) * 2020-11-12 2021-02-19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同频同播载波分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傅为民 等.同频同播系统在350兆集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警察技术》.2012,全文. *
傅为民 等.同频同播系统在350兆集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警察技术》.2012,第1-3页,图1. *
周华 等.奥运火炬传递安全保卫综合通信指挥调度平台技术—350兆警用无线集群/同播双模结合技术.《警察技术》.2008,说明书第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169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5698C (zh) 用于将新的基站纳入已存在的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相应基站
TW318981B (zh)
US7474895B1 (en) Frequency re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2204331B (zh) 在基站之间的同步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及其基站
CN110061871B (zh) 基站开站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1237670B (zh) 一种分时共享信道模式下的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和基站
US1121271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centric unified system access in virtual radio access network
JP5544362B2 (ja) 動的に通信セルをクラスタに割り当て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1277485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终端装置
CN102256258B (zh) 载频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载频资源的分配装置
CN100547952C (zh) N频点组网方法
CN104754627A (zh) 资源监听方法、用户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CN113453169B (zh)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52453B (zh) 一种结合导频分配和ap选择的联合优化方法
CN110769426B (zh) 一种基于融合基站动态分配信道的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3796322A (zh) 采用时分多址的集群通信系统、装置及信道分配方法
CN106162573B (zh) 一种集群组呼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1212272B (zh) Td-scdma系统中实现广播业务的方法
CN111601261B (zh) 控制信道的负载均衡方法、组呼业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447077A (zh) 一种网元配置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383930B (zh) 同频同播载波分配方法
WO1997001889A2 (en) Minimizing interference in fringe area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2584391B (zh) 小区二载波扩容方法和装置
CN11251127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设备
US2024006482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prach configuration and improved preamble success r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