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49375B - 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49375B CN113449375B CN202110427339.XA CN202110427339A CN113449375B CN 113449375 B CN113449375 B CN 113449375B CN 202110427339 A CN202110427339 A CN 202110427339A CN 113449375 B CN113449375 B CN 1134493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de
- composite material
- formula
- stress
- coordinate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661 fatigue tes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26—Composit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机结构疲劳可靠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定义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坐标系及几何外形;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离散;计算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各离散点的剖面应力;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桨叶疲劳寿命。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通过桨叶结构的参数直接得到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疲劳寿命,且能够保证足够的计算精度,能够满足桨叶疲劳设计的快速迭代需求,实现步骤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较好实际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结构疲劳可靠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旋翼系统是直升机的核心系统,也是直升机区别于固定翼飞机的重要特征,而桨叶又是旋翼系统中的关键结构件。桨叶通过旋转能够为直升机提供气动升力,使得直升机能够垂直起降,从而极大地扩展了直升机的使用场景。桨叶结构所处的工作环境复杂且恶劣,桨叶旋转过程中承受高频次低幅值的疲劳载荷,因此,桨叶结构的高周疲劳问题极为突出。
为了解决桨叶的高周疲劳问题,增加直升机桨叶的服役时间,现代直升机桨叶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大量使用疲劳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因而,复合材料桨叶的疲劳设计问题也是现代直升机桨叶结构设计中的突出难点之一,尤其是在桨叶结构设计的初期,需要有一种疲劳寿命计算方法能够满足结构在迭代设计过程中快速迭代计算的需要,且能够保证一定的计算精度。由于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复杂性,目前采用有限元方法建模分析并得到疲劳寿命结果周期很长,且每次桨叶结构调整迭代都需要重新进行有限元建模,远远不能满足复合材料疲劳设计迭代的要求。
为此,针对复合材料桨叶的疲劳设计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依据复合材料桨叶的载荷及结构特征,将其等效为欧拉-伯努利悬臂梁模型,通过离散化复合材料桨叶结构,得到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的寿命分析结果表达式直接与桨叶结构的关键设计参数有关,利用该方法,能够通过桨叶结构的参数直接得到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疲劳寿命,且能够保证足够的计算精度,能够满足桨叶疲劳设计的快速迭代需求。本发明专利提出的方法已经成功应用到多个型号的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的疲劳强度设计中,具备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对于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疲劳强度设计及疲劳寿命寿命评定具有重要价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定义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坐标系及几何外形
复合材料桨叶的坐标系包括桨叶坐标系和截面坐标系,桨叶坐标系用于定义整个桨叶的尺寸和外形,以桨叶销中心处为坐标原点,沿翼展方向为X轴正方向,Z轴正方向为俯视逆时针旋转方向,Y轴方向根据右手定则得到;截面坐标系可以方便地定义桨叶翼型轮廓,翼型前缘中点为坐标原点,从翼型前缘沿弦线方向为截面坐标系y轴正向,垂直于y轴指向翼型上翼面的方向为截面坐标系的z轴;根据桨叶的坐标定义,桨叶的翼型所在截面坐标系相对于桨叶坐标系存在一预扭角定义为θ;
步骤二、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离散
首先根据复合材料桨叶的内力分布和桨叶结构特性选定需要计算的危险剖面,然后针对选定的剖面将桨叶结构的各个子部件,包括蒙皮、大梁带、小梁、后缘条离散成孤立的点并给定相应的坐标;根据步骤一中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坐标系定义方法,可以得到桨叶坐标系与截面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公式为:
yi=(Yi-dy)cosθ+(Zi-dZ)sinθ (1)
zi=(Zi-dz)cosθ-(Yi-dy)sinθ (2)
式(1)和式(2)中,yi和zi为沿翼展方向第i个剖面在截面坐标系下的坐标,Yi和Zi为沿翼展方向第i个剖面在桨叶坐标系下的坐标,θ为桨叶的预扭角,dy和dz为第i个剖面桨叶坐标系的原点与剖面坐标系的形心之间在Y轴和Z轴下的距离;
步骤三、计算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各离散点的剖面应力
复合材料桨叶结构包括蒙皮2、大梁1、小梁5、泡沫3及后缘条4,其中泡沫仅仅起到维形作用,所承担的载荷可以忽略不计,其它子部件作为复合材料桨叶的主承力结构;根据复合材料经典层合板理论,用于桨叶结构的复合材料遵循的应力-应变关系为:
直升机旋翼系统中的桨叶结构通过桨叶销与桨毂连接,因此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边界条件可简化为悬臂梁结构;工程中的复合材料桨叶结构,其翼型剖面弦长一般远远小于翼展长度,因而桨叶结构可当作细长梁;与此同时,直升机飞行过程中桨叶的扭矩很小且桨叶本身的扭转刚度往往较大,故可以忽略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翘曲和横向剪应变的影响;根据上述外载形式及桨叶结构特点,可将桨叶的力学模型简化为欧拉-伯努利工程梁模型:
εy=0 (4)
γxy=0 (5)
将式(4)和式(5)代入式(3),得到
式(7)中E1、E2和G12分别为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模量、横向拉伸模量和剪切模量,v12和v21为复合材料的泊松比,上述材料力学性能均可通过试验测试得到,β为复合材料的铺层角度;
对于复合材料桨叶结构,其在工作过程对桨叶造成主要疲劳损伤的载荷为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如图2所示,复合材料桨叶截面的应力与主要外载荷的关系可表示为:
式(8)-式(10)中,Fi,c、Mi,y和Mi,z分别为截面坐标系下第i个剖面的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和分别为第i个剖面的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沿翼展方向产生的正应力,S为载荷作用的面积;
由受力分析可知,桨叶截面的正应力由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产生的正应力叠加而成,即
式(11)中σix为沿翼展方向第i个剖面的正应力;
由式(8)-式(11)并结合式(6)可得到每个离散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根据步骤二的离散化结果,可以得到复合材料桨叶结构剖面的刚度的计算公式:
式(13)-式(15)中,yi,k和zj,k分别为第j种复合材料下的第k个点的坐标,yj,k+1和zj,k+1分别为第j种复合材料下的第k+1个点的坐标,m为坐标点的总数量,n为材料种类的总数量;
上述的应力计算公式推导结果都是基于截面坐标系推导得到的,实际中给定的载荷以及几何坐标信息都是基于桨叶坐标系给定的,复合材料桨叶载荷的坐标转化公式为:
将式(1)、式(2)和式(13)-式(18)分别代入式(12)中,可以得到桨叶坐标下的复合材料桨叶应力计算公式:
式(19)中Yij,k和Zij,k分别为桨叶坐标下第i个剖面内第j种材料下的第k个点的坐标,Yij,k+1和Zij,k+1分别为桨叶坐标下第i个剖面内第j种材料下的第k+1个点的坐标;式(19)中的变量均为与结构设计参数、材料力学性和外载荷相关的已知量,通过式(19)建立了结构设计参数与复合材料应力间的关系表达式,若给定了相应的设计参数,可以直接得到应力分析结果。
步骤四、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桨叶疲劳寿命
复合材料桨叶的疲劳载荷可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依据式(19)可以分别得到静载荷与动载荷作用下每种材料的离散点对应的静应力和动应力:
式(20)和式(21)中,σi-st,x和σi-dyn,x分别为第i个剖面所有离散点沿翼展方向的静应力和动应力,和分别为桨叶坐标系下第i个剖面的挥舞静弯矩和摆振静弯矩,和分别为桨叶坐标系下第i个剖面的挥舞动弯矩和摆振动弯矩。
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测试通常会在指定的动静比下进行,而直升机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动静比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将静应力和动应力进行古德曼修正,将疲劳应力修正到指定的动静比下,其应力修正计算公式为:
式(22)中σi-aeq,jx为第i个剖面内的第j种材料的最大等效应力,fj为第j种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khigh为疲劳极限减缩系数,R0为修正的指定动静比,Rm-kq为材料的强度极限。
若直升机飞行的疲劳载荷谱共有q个飞行状态,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有
式(23)中Tij为第i个剖面内的第j种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np为第p个飞行状态下的疲劳载荷作用次数,Nij,p为在第p种飞行状态下的疲劳载荷作用下第i个剖面内的第j种复合材料的疲劳失效次数,q为疲劳载荷谱的总飞行状态数;
其中,
式(24)中α为疲劳S-N曲线的形状参数,可通过疲劳试验测试得到;
将式(24)代入式(23),可得到整个复合材料桨叶的疲劳寿命为
式(25)中,σi-aeqx是第i个剖面沿X轴的等效应力,T为整个复合材料桨叶的疲劳寿命,它是复合材料桨叶各个剖面内的各种复合材料的最低疲劳寿命值。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的寿命分析结果表达式直接与桨叶结构的关键设计参数有关,利用该方法能够通过桨叶结构的参数直接得到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疲劳寿命,且能够保证足够的计算精度,能够满足桨叶疲劳设计的快速迭代需求,实现步骤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较好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复合材料桨叶坐标系和几何外形示意图;图中的X、Y和Z为桨叶坐标系的坐标轴,y和z为截面坐标系的坐标轴,θ为截面坐标系相对于桨叶坐标系的预扭角,和为桨叶坐标系的原点与剖面坐标系的形心之间在Y轴和Z轴下的距离,O和o分别为截面坐标系和桨叶坐标系下的坐标原点,c为截面坐标系下的形心
图2为复合材料桨叶典型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y和z为截面坐标系的坐标轴,c为截面坐标系下的形心;1表示大梁,2表示蒙皮,3表示泡沫,4表示后缘条,5表示小梁,6表示离散的蒙皮铺层点
图3是复合材料桨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中的X、Y和Z为桨叶坐标系的坐标轴,y和z为截面坐标系的坐标轴,和分别为沿翼展方向第i个剖面在桨叶坐标系下的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Fi,c、Mi,y和Mi,z分别为截面坐标系下第i个剖面的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7表示离心力垂直于纸面向外
图4是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分4步,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步骤一、定义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坐标系及几何外形
复合材料桨叶的坐标系如图1所示,包括桨叶坐标系和截面坐标系,桨叶坐标系用于定义整个桨叶的尺寸和外形,以桨叶销中心处为坐标原点,沿翼展方向为X轴正方向,Z轴正方向为俯视逆时针旋转方向,Y轴方向根据右手定则得到;截面坐标系可以方便地定义桨叶翼型轮廓,翼型前缘中点为坐标原点,从翼型前缘沿弦线方向为截面坐标系y轴正向,垂直于y轴指向翼型上翼面的方向为截面坐标系的z轴;根据桨叶的坐标定义,桨叶的翼型所在截面坐标系相对于桨叶坐标系存在一预扭角定义为θ;
步骤二、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离散
首先根据复合材料桨叶的内力分布和桨叶结构特性选定需要计算的危险剖面,然后针对选定的剖面将桨叶结构的各个子部件,包括蒙皮、大梁带、小梁、后缘条等离散成孤立的点并给定相应的坐标,如图2所示;根据步骤一中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坐标系定义方法,可以得到桨叶坐标系与截面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公式为:
yi=(Yi-dy)cosθ+(Zi-dZ)sinθ (1)
zi=(Zi-dz)cosθ-(Yi-dy)sinθ (2)
式(1)和式(2)中,yi和zi为沿翼展方向第i个剖面在截面坐标系下的坐标,Yi和Zi为沿翼展方向第i个剖面在桨叶坐标系下的坐标,θ为桨叶的预扭角,dy和dz为第i个剖面桨叶坐标系的原点与剖面坐标系的形心之间在Y轴和Z轴下的距离;
步骤三、计算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各离散点的剖面应力
由图2可以看出,复合材料桨叶结构包括蒙皮2、大梁1、小梁5、泡沫3及后缘条4,其中泡沫仅仅起到维形作用,所承担的载荷可以忽略不计,其它子部件作为复合材料桨叶的主承力结构;根据复合材料经典层合板理论,用于桨叶结构的复合材料遵循的应力-应变关系为:
直升机旋翼系统中的桨叶结构通过桨叶销与桨毂连接,因此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边界条件可简化为悬臂梁结构;工程中的复合材料桨叶结构,其翼型剖面弦长一般远远小于翼展长度,因而桨叶结构可当作细长梁;与此同时,直升机飞行过程中桨叶的扭矩很小且桨叶本身的扭转刚度往往较大,故可以忽略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翘曲和横向剪应变的影响;根据上述外载形式及桨叶结构特点,可将桨叶的力学模型简化为欧拉-伯努利工程梁模型:
εy=0 (4)
γxy=0 (5)
将式(4)和式(5)代入式(3),得到
式(7)中E1、E2和G12分别为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模量、横向拉伸模量和剪切模量,v12和v21为复合材料的泊松比,上述材料力学性能均可通过试验测试得到,β为复合材料的铺层角度;
对于复合材料桨叶结构,其在工作过程对桨叶造成主要疲劳损伤的载荷为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如图2所示,复合材料桨叶截面的应力与主要外载荷的关系可表示为:
式(8)-式(10)中,Fi,c、Mi,y和Mi,z分别为截面坐标系下第i个剖面的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和分别为第i个剖面的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沿翼展方向产生的正应力,s为载荷作用的面积;
由受力分析可知,桨叶截面的正应力由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产生的正应力叠加而成,即
式(11)中σix为沿翼展方向第i个剖面的正应力;
由式(8)-式(11)并结合式(6)可得到每个离散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根据步骤二的离散化结果,可以得到复合材料桨叶结构剖面的刚度的计算公式:
式(13)-式(15)中,yi,k和zj,k分别为第j种复合材料下的第k个点的坐标,yj,k+1和zj,k+1分别为第j种复合材料下的第k+1个点的坐标,m为坐标点的总数量,n为材料种类的总数量;
上述的应力计算公式推导结果都是基于截面坐标系推导得到的,实际中给定的载荷以及几何坐标信息都是基于桨叶坐标系给定的,复合材料桨叶载荷的坐标转化公式为:
将式(1)、式(2)和式(13)-式(18)分别代入式(12)中,可以得到桨叶坐标下的复合材料桨叶应力计算公式:
式(19)中Yij,k和Zij,k分别为桨叶坐标下第i个剖面内第j种材料下的第k个点的坐标,Yij,k+1和Zij,k+1分别为桨叶坐标下第i个剖面内第j种材料下的第k+1个点的坐标;式(19)中的变量均为与结构设计参数、材料力学性和外载荷相关的已知量,通过式(19)建立了结构设计参数与复合材料应力间的关系表达式,若给定了相应的设计参数,可以直接得到应力分析结果。
步骤四、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桨叶疲劳寿命
复合材料桨叶的疲劳载荷可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依据式(19)可以分别得到静载荷与动载荷作用下每种材料的离散点对应的静应力和动应力:
式(20)和式(21)中,σi-st,x和σi-dyn,x分别为第i个剖面所有离散点沿翼展方向的静应力和动应力,和分别为桨叶坐标系下第i个剖面的挥舞静弯矩和摆振静弯矩,和分别为桨叶坐标系下第i个剖面的挥舞动弯矩和摆振动弯矩。
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测试通常会在指定的动静比下进行,而直升机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动静比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将静应力和动应力进行古德曼修正,将疲劳应力修正到指定的动静比下,其应力修正计算公式为:
式(22)中σi-aeq,jx为第i个剖面内的第j种材料的最大等效应力,fj为第j种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khigh为疲劳极限减缩系数,R0为修正的指定动静比,Rm-kq为材料的强度极限。
若直升机飞行的疲劳载荷谱共有q个飞行状态,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有
式(23)中Tij为第i个剖面内的第j种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np为第p个飞行状态下的疲劳载荷作用次数,Nij,p为在第p种飞行状态下的疲劳载荷作用下第i个剖面内的第j种复合材料的疲劳失效次数,q为疲劳载荷谱的总飞行状态数;
其中,
式(24)中α为疲劳S-N曲线的形状参数,可通过疲劳试验测试得到;
将式(24)代入式(23),可得到整个复合材料桨叶的疲劳寿命为
式(25)中,σi-aeqx是第i个剖面沿X轴的等效应力,T为整个复合材料桨叶的疲劳寿命,它是复合材料桨叶各个剖面内的各种复合材料的最低疲劳寿命值。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3)
1.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定义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坐标系及几何外形;
采用桨叶坐标系定义整个桨叶的尺寸和外形,采用截面坐标系定义桨叶翼型轮廓;所述步骤一中,采用桨叶坐标系定义整个桨叶的尺寸和外形,是指以桨叶销中心处为坐标原点,沿翼展方向为X轴正方向,Z轴正方向为俯视逆时针旋转方向,Y轴方向根据右手定则得到;采用截面坐标系定义桨叶翼型轮廓,是以翼型前缘中点为坐标原点,从翼型前缘沿弦线方向为截面坐标系y轴正向,垂直于y轴指向翼型上翼面的方向为截面坐标系的z轴,根据桨叶的坐标定义,桨叶的翼型所在截面坐标系相对于桨叶坐标系存在一预扭角,定义为θ;
步骤二、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离散;
首先根据复合材料桨叶的内力分布和桨叶结构特性选定需要计算的危险剖面,然后针对选定的剖面将桨叶结构的各个子部件离散成孤立的离散点,并给定离散点在所述桨叶坐标系下相应的坐标;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离散点在所述桨叶坐标系下相应的坐标是根据所述步骤一中得到的截面坐标系与桨叶坐标系转换得到的,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坐标系定义方法,可以得到桨叶坐标系与截面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公式为:
yi=(Yi-dy)cosθ+(Zi-dZ)sinθ (1)
zi=(Zi-dz)cosθ-(Yi-dy)sinθ (2)
式(1)和式(2)中,yi和zi为沿翼展方向第i个剖面在截面坐标系下的坐标,Yi和Zi为沿翼展方向第i个剖面在桨叶坐标系下的坐标,θ为桨叶的预扭角,dy和dz为第i个剖面桨叶坐标系的原点与剖面坐标系的形心之间在Y轴和Z轴下的距离;
步骤三、计算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各离散点的剖面应力;
通过将复合材料桨叶的力学模型简化为欧拉-伯努利工程梁模型,分别计算每一个离散点产生的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将每一个离散点的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叠加得到引起桨叶剖面疲劳损伤的静载荷和动载荷,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每一个离散点的静应力和动应力;所述步骤三中,将复合材料桨叶的力学模型简化为欧拉-伯努利工程梁模型,正应力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式(7)中E1、E2和G12分别为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模量、横向拉伸模量和剪切模量,v12和v21为复合材料的泊松比,以上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均可通过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测试得到,β为复合材料桨叶的复合材料铺层角度;
对于复合材料桨叶结构,其在工作过程中,桨叶疲劳损伤的载荷包括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式(8)-式(10)中,Fi,c、Mi,y和Mi,z分别为截面坐标系下第i个剖面的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和分别为第i个剖面的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沿翼展方向产生的正应力,S为载荷作用的面积;
由受力分析可知,复合材料桨叶截面的正应力由离心力、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产生的正应力叠加而成,即
式(11)中σix为沿翼展方向第i个剖面的正应力;
由式(8)-式(11)并结合式(6)可得到每个离散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式(13)-式(15)中,yj,k和zj,k分别为第j种复合材料下的第k个点的坐标,yj,k+1和zj,k+1分别为第j种复合材料下的第k+1个点的坐标,m为坐标点的总数量,n为复合材料桨叶材料种类的总数量;
上述的应力计算公式推导结果都是基于截面坐标系推导得到的,实际中给定的载荷以及几何坐标信息都是基于桨叶坐标系给定的,复合材料桨叶载荷的坐标转化公式为
将式(1)、式(2)和式(13)-式(18)分别代入式(12)中,可以分别得到动载荷和静载荷下,桨叶坐标下的复合材料桨叶应力计算公式:
式(19)中Yij,k和Zij,k分别为桨叶坐标下第i个剖面内第j种材料下的第k个点的坐标,Yij,k+1和Zij,k+1分别为桨叶坐标下第i个剖面内第j种材料下的第k+1个点的坐标;式(19)中的变量均为与结构设计参数、材料力学性和外载荷相关的已知量,通过式(19)建立了结构设计参数与复合材料应力间的关系表达式,若给定了相应的设计参数,可以直接得到应力分析结果;
步骤四、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桨叶疲劳寿命;
首先将静应力和动应力进行古德曼修正,将疲劳应力修正到指定的动静比下;然后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公式,在指定的疲劳载荷作用次数下,计算得到每一个离散点的疲劳寿命;最后取各离散点的疲劳寿命中的最小值作为桨叶疲劳寿命;
在所述步骤四中,复合材料桨叶的疲劳载荷可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依据式(19)可以分别得到静载荷与动载荷作用下每种材料的离散点对应的静应力和动应力:
式(20)和式(21)中,σi-st,x和σi-dyn,x分别为第i个剖面所有离散点沿翼展方向的静应力和动应力,和分别为桨叶坐标系下第i个剖面的挥舞静弯矩和摆振静弯矩,和分别为桨叶坐标系下第i个剖面的挥舞动弯矩和摆振动弯矩;
在所述步骤四中,将静应力和动应力进行古德曼修正,将疲劳应力修正到指定的动静比R0下,其应力修正计算公式为
式(22)中σi-aeq,jx为第i个剖面内的第j种材料的最大等效应力,fj为第j种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khigh为疲劳极限减缩系数,R0为修正的指定动静比,Rm-kq为材料的强度极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式(19)计算得到的应力分析结果与复合材料桨叶离散程度有关,需要对相邻离散点的应力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直到相邻两次应力计算分析的结果偏差在1%以内,才能保证应力计算的精度并进行下一步的计算;如果不满足偏差要求,则返回所述步骤二,继续增加离散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四中,若直升机飞行的疲劳载荷谱共有q个飞行状态,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式(23)中Tij为第i个剖面内的第j种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np为第p个飞行状态下的疲劳载荷作用次数,Nij,p为在第p种飞行状态下的疲劳载荷作用下第i个剖面内的第j种复合材料的疲劳失效次数,q为疲劳载荷谱的总飞行状态数;
其中,
式(24)中α为通过疲劳试验测试得到的疲劳S-N曲线的形状参数,将式(24)代入式(23),可得到整个复合材料桨叶的疲劳寿命
式(25)中,σi-aeqx是第i个剖面沿X轴的等效应力,T为整个复合材料桨叶的疲劳寿命,它是复合材料桨叶各个剖面内的各种复合材料的最低疲劳寿命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27339.XA CN113449375B (zh) | 2021-04-20 | 2021-04-20 | 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27339.XA CN113449375B (zh) | 2021-04-20 | 2021-04-20 | 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49375A CN113449375A (zh) | 2021-09-28 |
CN113449375B true CN113449375B (zh) | 2023-03-24 |
Family
ID=77809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27339.XA Active CN113449375B (zh) | 2021-04-20 | 2021-04-20 | 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49375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47316A (zh) * | 2015-12-01 | 2016-03-3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预测含初始缺陷复合材料桨叶剩余寿命的渐进损伤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84685B (zh) * | 2019-12-04 | 2022-06-21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直升机桨叶的载荷监控方法 |
CN110884684B (zh) * | 2019-12-04 | 2022-04-12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直升机无轴承尾桨叶弹击后的强度试验设计方法 |
CN111046547B (zh) * | 2019-12-04 | 2022-09-16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直升机矩形复合材料柔性梁高周寿命快速计算方法 |
-
2021
- 2021-04-20 CN CN202110427339.XA patent/CN1134493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47316A (zh) * | 2015-12-01 | 2016-03-3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预测含初始缺陷复合材料桨叶剩余寿命的渐进损伤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49375A (zh) | 2021-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Potsdam et al. |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and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a slowed UH-60A rotor at high advance ratios | |
CN102722606B (zh) | 一种降低直升机旋翼桨毂振动载荷的方法 | |
Passe et al. |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coaxial rotor interactional aerodynamics in steady forward flight | |
Lee et al. | Aeroelastic studies on a folding wing configuration | |
CN111274648B (zh) | 一种民用飞机前缘襟翼的分布式飞行载荷设计方法 | |
Friedmann et al. | Rotary wing aeroelasticity-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
CN110704953B (zh) | 一种大展弦比机翼静气弹性能设计敏度的分析方法 | |
Zakuan et al. | Modelling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al wing | |
Yang et al. | Aeroelastic trim and flight loads analysis of flexible aircraft with large deformations | |
Miller et al. | Evaluation of the hinge moment and normal force aerodynamic loads from a seamless adaptive compliant trailing edge flap in flight | |
CN113449375B (zh) | 一种复合材料桨叶疲劳寿命的半解析计算方法 | |
Gardarein et al. |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overing S-76 helicopter rotor including far-field analysis | |
Park et al. | Comprehensive multibody dynamics analysis for rotor aeromechanics predictions in descending flight | |
Datta et al. | Validation of Structural and Aerodynamic Modeling Using UH‐60A Airloads Program Data | |
Park | Advanced turboprop composite propeller design and analysis using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method | |
Rea et al. | Aeroelast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wind tunnel wing model equipped with a true scale morphing aileron | |
Wang et al. | Rotor vibratory load prediction based on generalized forces | |
Spalart et al. | The role of CFD in aerodynamics, off-design | |
Ahaus et al. | Assessment of CFD/CSD analytical tools for improved rotor loads | |
Voß | Comparison between VLM and CFD maneuver loads calculation at the example of a flying wing configuration | |
van der Wall et al. | New smart twisting active rotor (STAR): pretest predictions | |
Dayhoum et al. | Unsteady aerodynamic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of loads for rotary wings in forward flight | |
Weisshaar et al. | Active aeroelastic tailoring with adaptive continuous control surfaces | |
Melvin et al. | A Jacobi-Ritz Approach for Flutter Analysis of Swept Distributed Propulsion Aircraft Wing | |
CN112464372B (zh) | 一种弹性机翼副翼舵面效率的设计敏度工程数值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