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8058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中继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中继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8058B
CN113438058B CN202110702355.5A CN202110702355A CN113438058B CN 113438058 B CN113438058 B CN 113438058B CN 202110702355 A CN202110702355 A CN 202110702355A CN 113438058 B CN113438058 B CN 113438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network relay
service data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23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8058A (zh
Inventor
周旭
覃毅芳
刘冰
任勇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of CAS filed Critical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107023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8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8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8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8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8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中继设备及系统。其中,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数据发送端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向数据接收端发送业务数据包;数据发送端在确定数据接收端未接收到业务数据包后,数据接收端向数据传输链路上的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发送对应于业务数据包的数据重传请求;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响应于数据重传请求,确定其本地缓存中是否包括业务数据包;当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本地缓存中包括业务数据包时,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向数据接收端发送业务数据包。本发明引入“缓存重传机制”可实现数据的高效缓存、请求和响应等,削弱中继多跳以及移动性带来的负面问题,在多元复杂环境中均能发挥积极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中继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及移动互联网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中继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后,网络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为了使网络能够随时随地提供便捷、高效而稳定的服务,无线网络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无线Mesh网络以其多跳传输和网络接入等能力,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作为无线网络研究中的热点课题,成为了IEEE802.16无线城域网中的标准。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WMN),是一种无线多跳网状拓扑网络,其具有自组织、自管理、自愈能力,且具有与现有无线网络互通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同时多节点的部署可以增加网络覆盖范围和网络吞吐量。目前,WMN网络已得到广泛应用。在美国旧金山、费城等多个城市已经采用该技术建设覆盖整个城市的无线网络,同时提供无线宽带、市政管理和公共安全等功能。Telabria公司建在英国Kent州的无线Mesh网络利用双载波与802.11兼容,实现家庭或办公地点的室内外覆盖。在中国,天津技术开发区也已采用无线Mesh解决方案在全区范围内部署,实现200个监控点,覆盖30平方公里范围的无线视频监控。
但随着WMN与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应用场景对于其移动性和低时延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WMN网络节点的移动会频繁发生网络连接的中断和切换,重新连接会产生额外的时间成本,增加网络时延。同时,相邻WMN路由器之间会发生无线媒体资源的争抢与链路干扰,以及数据中继多跳传输的传输,均会降低带宽、增加时延,严重影响网络的拓展性和稳定性等。因此如何使WMN网络在多元复杂环境中仍能保持高带宽低时延的稳定网络环境是目前业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方法在WMN传输节点上引入缓存,通过资源存储和共享降低数据的查询和访问等成本,减少中继多跳和节点移动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现有方法适用场景较为单一,且对WMN节点移动性的支持不强,仍难以满足多元环境中的网络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数据传输局方法、装置、网络中继设备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数据发送端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向数据接收端发送业务数据包;
所述数据发送端在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接收到所述业务数据包后,所述数据接收端向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上的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发送对应于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数据重传请求;
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确定其本地缓存中是否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
当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本地缓存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是与所述数据接收端直接连接的网络中继设备。
优选地,所述业务数据包中包括流标识、包序号和第一包类型标识;和/或,所述数据重传请求中包括流标识、包序号和第二包类型标识。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情况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向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对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的响应消息。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本地缓存中不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向其上一跳设备转发所述数据重传请求,所述上一跳设备是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中的第二网络中继设备或所述数据发送端;
当所述上一跳设备是第二网络中继设备时,所述第二网络中继设备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当其本地缓存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当所述上一跳设备是所述数据发送端时,所述数据发送端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链路中的第一网络中继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用于传输数据发送端向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包,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数据接收端的数据重传请求,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由所述数据发送端在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接收到所述业务数据包时由数据接收端发送;
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确定其本地缓存中是否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
当本地缓存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本地缓存中不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上一跳设备转发所述数据重传请求,所述上一跳设备是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中的第二网络中继设备或所述数据发送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部署在数据传输链路中的第一网络中继设备上,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用于传输数据发送端向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包,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数据接收端的数据重传请求,所述重传请求由所述数据发送端在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接收到所述业务数据包时由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
缓存管理单元,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确定其本地缓存中是否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
数据发送单元,配置为当本地缓存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前述数据传输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数据发送端,配置为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向数据接收端发送业务数据包;
所述数据接收端,还配置为在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接收到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上的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发送对应于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数据重传请求;
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确定其本地缓存中是否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
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还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本地缓存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还配置为:
当本地缓存中不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上一跳设备转发所述数据重传请求,所述上一跳设备是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中的第二网络中继设备或所述数据发送端。
本发明提出一种在无线Mesh网络中利用缓存重传机制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和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设计了支持多元灵活组网的报文格式,基于UDP协议在WMN网络环境中,引入“缓存重传机制”可实现数据的高效缓存、请求和响应等,削弱中继多跳以及移动性带来的负面问题,在多元复杂环境中均能发挥积极作用。
附图书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较为具体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示意图;
图5为传统WMN网络在静态环境测试结果示意图;
图6为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WMN网络在静态环境测试结果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的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示意图。请参考图1,客户端通过WMN网络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请求,服务器端在收到数据请求后进行响应,将响应数据通过WMN网络返回给客户端。WMN网络可以包括Mesh网关节点(MeshPortalPoint,MPP)、管理点(Management Point,MP)、业务管理点(service management point,SMP)、业务管理接入点(service management access point,SMAP)等。其中,MPP是无线网状网与有线网络的连接点,提供路由和网关功能。MP是传统WMN路由中继节点。SMP是WMN路由中继节点。SMAP是WMN用户接入节点。用户通过SMAP接入到WMN网络,WMN网络通过MPP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由MPP、MP、SMP、SMAP构成网络中继设备,由服务器端,客户端和WMN网络中的一台或多台网络中继设备,构成完整的数据传输链路。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S201:数据发送端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向数据接收端发送业务数据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数据包包括业务数据和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至少可以包括该业务数据所属的数据流的流标识、该业务数据包对应在该数据流中的包序号和该业务数据包的包类型标识。在一个较为具体的示例中,包类型可以包括DT_DATA,用于标识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的类型。
以下过程中,以步骤S201中的以包含流标识为IO_input、包类型为DT_DATA、包序号为Pac_1的业务数据包为例来进行。
S202:所述数据发送端在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接收到所述业务数据包后,由数据接收端向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上的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发送对应于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数据重传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中继设备有缓存功能,在接收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包后,将业务数据包缓存至本地缓存中。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较为具体的数据传输示意图,请参考图3,作为数据发送端的节点3,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向作为数据接收端的节点0发送包类型为DT_DATA的并且包含包序号Pac_1的的业务数据包,。在节点3发送业务数据包后,启动“ReceiverExpireCheck”重传机制,每间隔时间ExpireTime后,对节点0进行丢包检测。间隔时间ExpireTime根据当前系统时间和网络延迟情况(即网络恢复时间)通过自适应算法计算得出。当数据发送端节点1确定未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说明该业务数据包发生丢失,通过节点0可以向数据传输链路上的作为网络中继设备的节点1发送对应于包序号为Pac_1的业务数据包的数据重传请求。
在一个较为具体的示例中,间隔时间ExpireTime可以用当前系统时间TimeNow和网络恢复时间(Recovery Time Object,RTO)来计算,ExpireTime=TimeNow+RTO。其中,TimeNow表征当前系统时间,RTO表征基于TCP中自适应判别的经典算法Jacobson进行改良后得出的时间。
对Jacobson算法的改良包括:
1、根据不同网络环境和质量增加RTO的下限值以限制RTO的最小值,减少重传请求的次数,避免请求报文过多对网络带来不必要的开销。
2、增加趋势判断,只接受连续3次递增或者递减的RTO中的第3次结果为当前RTO值,以增强RTO的可信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是与所述数据接收端直接连接的网络中继设备。例如,前述示例的节点3和节点0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上,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节点2和节点3,其中,节点1是与节点0直接连接的网络中继设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重传请求中包括流标识、包序号和第二包类型标识。例如DT_REQUEST,用于标识接收端发送的数据重传请求的数据包的包类型。
示例性的,节点0在确定未收到发送端节点3发送的业务数据包后,节点0向节点1发送包类型为DT_REQUEST,包序号为Pac_1,流标识为IO_input的重传请求报文。
S203: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确定其本地缓存中是否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
在一个较为具体的示例中,节点1接收到节点0发送的包类型为DT_REQUEST,包序号为Pac_1的请求报文,检查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对应包序号为Pac_1的业务数据包。
S204:当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本地缓存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在一个较为具体的示例中,节点1检测到本地缓存中存在对应包序号为Pac_1的业务数据包,则直接从本地缓存中读取对应的业务数据包,然后将包序号为Pac_1的业务数据包发送给数据接收端。在一个更为具体的示例中,节点1从本地缓存中回复的业务数据包有专门设置的包类型DT_CACHE_NODE1,将业务数据包中原有的包类型替换为DT_CACHE_NODE1。同理,当数据传输链路上n个节点时,DT_CACHE_NODEn用于标识节点n对于重传请求进行的响应。此外,节点1丢弃该包类型为DT_REQUEST,包序号为Pac_1的重传的请求报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情况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对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的响应消息。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示意图。请参考图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中继的本地缓存中不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此时,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步骤S205:当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本地缓存中不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向其上一跳设备转发所述数据重传请求,所述上一跳设备是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中的第二网络中继设备或数据发送端。
在一个较为具体的示例中,第一网络中继设备没有检测到本地缓存中存在对应包序号为Pac_1的业务数据包,将包类型为DT_REQUEST,包序号为Pac_1的请求报文发送给第一网络中继设备所链接的第二网络中继设备或数据发送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上一跳设备是第二网络中继设备,所述第二网络中继设备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当其本地缓存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举例来说,当节点1所链接的是作为第二网络中继设备的节点2时,将包类型为DT_REQUEST,包序号为Pac_1的请求报文发送给节点2,由节点2对该请求报文进行响应。节点2检测到本地缓存中存在对应包序号为Pac_1的业务数据包,则从本地将包序号为Pac_1的业务数据包发送给节点1。进一步地,回复的业务数据包类型为DT_CACHE_NODE2,同时,节点2丢弃该包类型为DT_REQUEST,包序号为Pac_1的请求报文。同理,当数据传输连路上有n个网络中继设备时,在第二网络中继设备的本地缓存中没有对应的业务数据包时,继续向与其连接的下一网络中继设备转发重传请求,直到正确接收到对应的业务数据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一跳设备是所述数据发送端,数据发送端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向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举例来说,当第一网络中继设备所链接的是数据发送端,将包类型为DT_REQUEST,包序号为Pac_1的请求报文发送给数据发送端,由数据发送端对该请求报文进行响应。将响应结果发送给第一网络中继设备。
对于本方法的适用性测试,本申请选择了静态环境与动态环境分别进行测试。
以静态环境测试为例,本申请选择基于NS3仿真平台,以WMN网络环境为基础,选择4个WMN节点进行测试,节点间距1300米并形成一条直线排列,环境配置参数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127433220000091
如表1所示,发送端发送1000个带负载的业务数据包,在接收端处统计业务数据包传输完成时间、时延等信息,控制变量进行对比测试。
图5为传统WMN网络在静态环境测试结果示意图,图6为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WMN网络在静态环境测试结果示意图。请参考图5和图6,测试结果表明,缓存重传机制的引入在当前环境中可使时延下降约51%。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缓存的作用位置、数量需要根据实际环境进行合理调节才能达到网络性能提升的最佳效果。
以动态环境测试为例,本申请选择基于NS3仿真平台,9个节点从同一地点出发,以匀速20m/s的速度在500m X 500m的矩阵区域内随机移动,碰到边界后反弹,环境配置参数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127433220000101
发送端发送带负载的39560个包,在接收端统计传输完成时间,控制变量用以对基于传统TCP协议的WMN和引入缓存重传机制的WMN进行测试。
测试表明,引入缓存重传机制的WMN在发送39560个业务数据包的情况下,完成用时118s,而基于传统TCP协议的WMN在发送39560个业务数据包的情况下,完成用时255s。并且,引入缓存重传机制的WMN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数据传输暂停的情况。也就是说,缓存重传机制的引入在当前环境下,不仅可提升216%的传输效率,而且可以保证数据传输时的稳定性。
传统WMN网络基于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在移动性环境中连接频繁断开重连又需要重新进行三次握手,并且中继多跳传输时链路复杂多变,网络系统难以维持数据的稳定传输。而“缓存重传机制”的引入,会将业务数据包在WMN中继节点上进行缓存-携带-传输,不需要基于稳定链路来维持,在高动态环境中,发送端会把数据发送给其他可以接触到的周围节点,当周围节点接触到接收端后,会将携带的信息进行传输,同时接收到反馈请求后,也可以就近在具有目标业务数据包的WMN节点处直接获取数据。如此,可以在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的同时大幅提高传输效率。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的装置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可以部署在数据传输链路中的第一网络中继设备上,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用于传输数据发送端向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包。如图7所示,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701,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数据发送端的数据重传请求,所述重传请求由所述数据发送端在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接收到所述业务数据包时由数据接收端发送。
缓存管理单元702,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确定其本地缓存中是否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
数据发送单元703,配置为当本地缓存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的系统示意图。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发送端801,配置为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向数据接收端803发送业务数据包;
所述数据接收端803,配置为在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接收到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上的第一网络中继设备802发送对应于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数据重传请求;
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802,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确定其本地缓存中是否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
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802,还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本地缓存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802,还配置为:当本地缓存中不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上一跳设备转发所述数据重传请求,所述上一跳设备是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中的第二网络中继设备或所述数据发送端。
当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上一跳设备是第二网络中继设备时,在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本地缓存中不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第二网络中继设备转发数据重传请求。
当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上一跳设备是数据发送端时,在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本地缓存中不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数据发送端转发数据重传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发送端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向数据接收端发送业务数据包,并在发送业务数据包后,启动重传机制,每间隔时间后,对数据接收端进行丢包检测;间隔时间根据当前系统时间和网络延迟情况通过自适应算法计算得出;当数据接收端确定未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说明该业务数据包发生丢失;所述业务数据包中包括流标识、包序号和第一包类型标识;和/或,数据重传请求中包括流标识、包序号和第二包类型标识;
所述数据发送端在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接收到所述业务数据包后,所述数据接收端向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上的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发送对应于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数据重传请求;
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确定其本地缓存中是否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
当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本地缓存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本地缓存中不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向其上一跳设备转发所述数据重传请求,所述上一跳设备是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中的第二网络中继设备或所述数据发送端;
当所述上一跳设备是第二网络中继设备时,所述第二网络中继设备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当其本地缓存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当所述上一跳设备是所述数据发送端时,所述数据发送端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是与所述数据接收端直接连接的网络中继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情况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向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对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的响应消息。
4.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部署在数据传输链路中的第一网络中继设备上,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用于传输数据发送端向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包,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数据接收端的数据重传请求,所述重传请求由所述数据发送端在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接收到所述业务数据包时由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
缓存管理单元,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确定其本地缓存中是否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
数据发送单元,配置为当本地缓存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数据发送单元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向数据接收端发送业务数据包,并在发送业务数据包后,启动重传机制,每间隔时间后,对数据接收端进行丢包检测;间隔时间根据当前系统时间和网络延迟情况通过自适应算法计算得出;当数据接收端确定未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说明该业务数据包发生丢失;所述业务数据包中包括流标识、包序号和第一包类型标识;和/或,所述数据重传请求中包括流标识、包序号和第二包类型标识。
5.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发送端,配置为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向数据接收端发送业务数据包以及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向数据接收端发送业务数据包,并在发送业务数据包后,启动重传机制,每间隔时间后,对数据接收端进行丢包检测;间隔时间根据当前系统时间和网络延迟情况通过自适应算法计算得出;当数据接收端确定未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说明该业务数据包发生丢失;所述业务数据包中包括流标识、包序号和第一包类型标识;和/或,数据重传请求中包括流标识、包序号和第二包类型标识;
所述数据接收端,还配置为在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未接收到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上的第一网络中继设备发送对应于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数据重传请求;
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数据重传请求,确定其本地缓存中是否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
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还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网络中继设备的本地缓存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包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包。
CN202110702355.5A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中继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13438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2355.5A CN113438058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中继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2355.5A CN113438058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中继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8058A CN113438058A (zh) 2021-09-24
CN113438058B true CN113438058B (zh) 2022-11-25

Family

ID=77753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2355.5A Active CN113438058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中继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805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7088A (zh) * 2015-11-21 2016-02-24 浙江大学 云化架构的互动媒体服务环境下的高效系统网络传输方法
CN109041156A (zh) * 2018-08-29 2018-12-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具有逐跳确认机制的无线路由方法
CN112020080A (zh) * 2019-05-31 2020-12-0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优化无线前传时延的边缘缓存机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631B (zh) * 2010-08-06 2015-08-05 北京乾唐视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流量控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JP6501967B2 (ja) * 2015-08-25 2019-04-1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データ伝送方法、関連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7088A (zh) * 2015-11-21 2016-02-24 浙江大学 云化架构的互动媒体服务环境下的高效系统网络传输方法
CN109041156A (zh) * 2018-08-29 2018-12-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具有逐跳确认机制的无线路由方法
CN112020080A (zh) * 2019-05-31 2020-12-0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优化无线前传时延的边缘缓存机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8058A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38809B2 (ja) 高速初期ネットワークリンクセットアップ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6073344B2 (ja) 高速初期ネットワークリンクセットアップ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arter et al. Manycast: Exploring the space between anycast and multicast in ad hoc networks
JP5976823B2 (ja) 高速初期ネットワークリンクセットアップ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6129862B2 (ja) 高速初期ネットワークリンクセットアップ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6430252B2 (ja) 高速初期ネットワークリンクセットアップ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6239636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のレンジ拡大(rangeextension)のためのシステム、装置、および方法
KR20070081733A (ko) 다중 경로 설정 장치 및 방법
US9380513B2 (en) Reducing broadcast duplication in hybrid wireless mesh protocol routing
US864482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servic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CN113259864B (zh) 窄带通信方法、对讲机、设备、存储介质及自组网系统
CN109068367B (zh) 一种无线令牌传递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487583B (zh) 一种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及局域网系统
CN11359673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551679A (zh) 基于局域网Mesh技术的无线设备通信方法及系统
JP2016541163A (ja) ワイヤレスデバイスのリレー動作を変更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7786441B (zh) 一种通信方法、OpenFlow交换机及通信系统
CN11343805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中继设备及系统
CN113163510A (zh) 一种通信组网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351509A (zh) 一种基于可确定性管理方法的自组织网络协议
CN111542030A (zh) 蓝牙Mesh的最优TTL值计算方法及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356239B2 (ja) 最大離脱期間
CN111542029B (zh) 蓝牙Mesh的节点绑定方法、TTL值优化方法及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2133857A1 (ja) 通信装置、経路探索方法および経路探索プログラム
CN112995043B (zh) 无线网格网络中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