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3079B - 信息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信息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3079B
CN113423079B CN202110677607.3A CN202110677607A CN113423079B CN 113423079 B CN113423079 B CN 113423079B CN 202110677607 A CN202110677607 A CN 202110677607A CN 113423079 B CN113423079 B CN 113423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event
sequence
pieces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76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3079A (zh
Inventor
刘�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1106776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3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3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3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3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3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事件序列,第一事件序列中包括多个事件日志对应的N个第一标识信息,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对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用于使传感器能够及时地将编码序列发送至用户端,提高用户端获取到事件序列的及时性。

Description

信息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场景中。
在相关技术中,WSN中包括多个能够感知和检测外部事件的传感器,在传感器感知和检测外部事件的过程中,产生事件日志,对事件日志进行处理,得到事件序列,并将事件序列发送至与WSN通信的用户端。
在实际应用中,当传感器感知和检测到的外部事件较多时,产生事件日志较多,得到的事件序列较长,导致传感器无法及时地将事件序列发送至用户端,降低用户端获取到事件序列的及时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用于使传感器能够及时地将编码序列发送至用户端,提高用户端获取到事件序列的及时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编码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事件序列,第一事件序列中包括多个事件日志对应的N个第一标识信息,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对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包括:
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二事件序列,第二事件序列中包括N个第一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索引,索引用于表示第一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的顺序;
对第二事件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
根据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二事件序列,包括:
遍历N个第一标识信息,依次判断每个第一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是否首次出现,若存在第二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则将第二标识信息添加到第一集合中,第二标识信息为多个第一标识信息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第一集合中包括的第二标识信息的顺序,为第一集合中的每个第二标识信息建立索引;
针对第一事件序列中的每个第一标识信息,将第一标识信息替换为与第一标识信息相同的第二标识信息的索引,得到第二事件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包括:
判断第i个索引对应的幅值是否大于第i-1个索引对应的幅值、且大于第i+1个索引对应的幅值;若大于,则将第i个索引对应的幅值和第i个索引添加至第二集合;将i加1,并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i为N-1,其中,i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N-1的正整数;
根据第二集合中包括的多个幅值和每个幅值对应的索引,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第二集合中包括的多个幅值和每个幅值对应的索引,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包括:
按照第二集合中包括的多个幅值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前预设数量个目标幅值和目标幅值对应的索引;
确定预设数量个目标幅值中最大的目标幅值所对应的目标索引;
根据目标索引,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目标索引,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包括:
确定目标索引与N的比值;
确定比值的倒数,得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对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包括:
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从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M个第三标识信息,并分别确定M个第三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频度,其中,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根据每个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每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从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M个第三标识信息,包括:
从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周期的最大整数倍的P个第四标识信息,其中,P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在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除P个第四标识信息之外的其他标识信息中,确定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的Q个第五标识信息;
将P个第四标识信息和Q个第五标识信息,确定为M个第三标识信息,其中,P与Q的和为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每个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每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包括:
针对每个第三频度信息,根据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第一事件序列中与第三频度信息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中包括与第三频度信息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的编码值;
从第二编码序列中,确定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除M个第三标识信息之外的第六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编码值;
在第二编码序列中增加第六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编码值,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编码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和编码模块;其中,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事件序列,第一事件序列中包括多个事件日志对应的N个第一标识信息,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编码模块,用于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对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二事件序列,第二事件序列中包括N个第一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索引,索引用于表示第一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的顺序;
对第二事件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
根据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遍历N个第一标识信息,依次判断每个第一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是否首次出现,若存在第二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则将第二标识信息添加到第一集合中,第二标识信息为多个第一标识信息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第一集合中包括的第二标识信息的顺序,为第一集合中的每个第二标识信息建立索引;
针对第一事件序列中的每个第一标识信息,将第一标识信息替换为与第一标识信息相同的第二标识信息的索引,得到第二事件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第i个索引对应的幅值是否大于第i-1个索引对应的幅值、且大于第i+1个索引对应的幅值;若大于,则将第i个索引对应的幅值和第i个索引添加至第二集合;将i加1,并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i为N-1,其中,i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N-1的正整数;
根据第二集合中包括的多个幅值和每个幅值对应的索引,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第二集合中包括的多个幅值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前预设数量个目标幅值和目标幅值对应的索引;
确定预设数量个目标幅值中最大的目标幅值所对应的目标索引;
根据目标索引,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目标索引与N的比值;
确定比值的倒数,得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编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从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M个第三标识信息,并分别确定M个第三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频度,其中,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根据每个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每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编码模块具体用于:
从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周期的最大整数倍的P个第四标识信息,其中,P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在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除P个第四标识信息之外的其他标识信息中,确定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的Q个第五标识信息;
将P个第四标识信息和Q个第五标识信息,确定为M个第三标识信息,其中,P与Q的和为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编码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第三频度信息,根据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第一事件序列中与第三频度信息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中包括与第三频度信息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的编码值;
从第二编码序列中,确定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除M个第三标识信息之外的第六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编码值;
在第二编码序列中增加第六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编码值,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信息编码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信息编码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信息编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事件序列,第一事件序列中包括多个事件日志对应的N个第一标识信息,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对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在上述方法中,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对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可以降低第一事件序列的数据量,使得传感器能够及时地将编码序列发送至用户端,提高用户端获取到事件序列的及时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编码方法的架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事件序列在时域空间和频域空间的波形;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事件序列在时域空间和频域空间的波形;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相关术语进行解释。
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一种分布式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网络包括多个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感知和检查外部事件。
TinyOS,是由伯克利大学针对嵌入式WSN设计开发的开源操作系统。
网络嵌入式系统C(network embedded systems C,nesC),是C语言的扩展语言,用于开发TinyOS,能够支持TinyOS的组件化编程,通过其接口的设计简化了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傅立叶变换,用于将模拟信号从时域空间转换至频域空间的算法。由于相对于在时域空间内对信号进行某些分析和处理,在频域空间内对信号做某些分析和处理远远更便捷,因此傅立叶变换在信号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傅立叶变换能够将时域空间内的原始信号(即一串连续信号)分解为由若干不同频率分量、不同幅值、不同相位的正弦信号的组合,也就是说原始信号可以由多个正弦信号叠加而成。通常对多个正弦信号的幅值和频率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原始信号的周期。一般来说,幅值最大时对应的频率的倒数为原始信号的周期。
随着WSN的硬件和软件平台的普及,WSN能够部署到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指挥交通、公共服务等多种应用场景中。目前,在较多的应用场景中,实验环境和实际部署环境之间通常存在差异,因此传感器中的系统软件的行为和预期行为之间也存在差距。为了确定传感器存在的问题,保障系统软件的行为的稳定性,通常需要记录传感器运行时的行为,对记录的行为进行分析检测,确定传感器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确定的问题对传感器的系统软件进行改进,使得修改后的系统软件的行为趋于稳定。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运行时记录的事件日志能够很好地反映上述行为,因此通常将事件日志对应的事件序列作为调试数据予以回收。
在回收事件序列的过程中,传感器将产生的事件序列实时发送至用户端,或者暂时存储至传感器中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中、等待适当时机将事件序列统一发送至用户端。在传感器的负荷较重(即感知和检测到的事件较多时)时,记录事件日志的速率较快,得到的事件序列较长、数据量较大,导致传感器很难实时地将事件序列发送至用户端,降低用户端获取到事件序列的及时性。
在本申请中,为了能够及时地将事件序列发送至用户端,发明人想到将事件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减小事件序列的数据量,从而及时地将事件序列发送至用户端。在实际应用中,发明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事件序列通常具有重复性,基于该重复性发明人想到确定事件序列的周期,通过周期对事件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序列,进而向用户端发送编码序列,从而减少向用户端发送的数据量,使得传感器能够及时的向用户端发送编码序列,提高用户端获取到事件序列的及时性。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WSN和用户端。WSN中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传感器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互。多个传感器之间进行数据交互过程可以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传感器可以感知和检测例如地震、电磁、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等事件,也可以感知和检测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事件。传感器在感知和检测事件的过程中,产生事件序列;挖掘事件序列的周期;根据周期对事件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序列;通过无线网络向用户端发送编码序列。在上述方法中,挖掘事件序列的周期;根据周期对事件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序列,可以减少事件序列的数据量,从而减少向用户端发送的数据量,使得传感器能够及时地将编码序列发送至用户端,提高用户端获取到事件序列的及时性。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获取第一事件序列,第一事件序列中包括多个事件日志对应的N个第一标识信息,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传感器,也可以为设置在传感器中的信息编码装置。该信息编码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结合来实现。下面以执行主体为传感器为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
在WSN中,传感器的行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始化阶段和功能执行阶段。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这两个阶段中,传感器中的系统软件的行为不同。
在初始化阶段中,传感器的系统软件将根据用户需求对传感器中包括的不同的功能模块(例如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进行初始化配置。在初始化阶段完成之后,若存在某些特定的原因需要进行重启,则传感器重新进入初始化阶段,否则,传感器不会再次进入初始化阶段、并直接进入功能执行阶段。
在功能执行阶段中,传感器的系统软件将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示例性的,在智能交通应用场景中,传感器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检测到车辆经过、车辆为货车、货车重量为5吨。示例性的,在智能家居应用场景中,传感器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检测到强光照、拉动窗帘。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在功能执行阶段开始之后,执行本申请所示的技术方案。
在实际应中,传感器感知和检测到多个事件,记录多个事件各自对应的事件日志,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生成多个第一标识信息,将多个第一标识信息存储至RAM中。一个事件日志通常对应多个第一标识信息,其中,该多个第一标识信息的数量小于N。
在本申请中,从RAM中获取N个第一标识信息,得到第一事件序列。
示例性的,在智能交通应用场景中,传感器检测到有车辆经过的事件,生成该事件的事件日志对应的多个第一标识信息例如可以包括:5(指示检测到车辆经过的事件发生)、4(指示车辆为货车)、6(车辆的重量为5吨)。
示例性的,若多个事件日志包括第一事件日志、第二事件日志和第三事件日志,第一事件日志对应2个第一标识信息,第二事件日志对应3个第一标识信息,第三事件日志对应4个第一标识信息,则N等于9(即2、3与4之和)。
S202、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202包括:
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二事件序列,第二事件序列中包括N个第一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索引,索引用于表示第一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的顺序;
对第二事件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FFT,得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
根据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第二事件序列:
建立初始序列(初始时为空序列);
建立索引(初始时为0);
判断第一事件序列中的第i个第一标识信息是否存在于初始序列;若确定第i个第一标识信息不存在于初始序列,则将第i个第一标识信息和i存储至初始序列;将i加1,重复执行该步骤,直至i等于N。
示例性的,第一事件序列为[3,6,7,5,3,4,7,5];
判断第0个第一标识信息3是否存在于初始序列;确定第0个第一标识信息3不存在于初始序列,将第一标识信息3和0存储至初始序列,得到第一序列{[0,3]};
将0加1,判断第1个第一标识信息6是否存在于第一序列;第1个第一标识信息6不存在于第一序列,将第一标识信息6和1存储至第一序列,得到第二序列{[0,3],[1,6]},以此类推,最终第五序列{[0,3],[1,6],[2,7],[3,5],[4,4]}。
进一步地,用第五序列中(包括五个元素,分别为[3,0]、[6,1]、[7,2]、[5,3]、[4,4])每个元素的索引(例如元素[3,0]的索引为0),代替第一事件序列中的第一标识信息,得到第二事件序列。例如,若第一事件序列为[3,6,7,5,3,4,7,5]、相应的第五序列为{[0,3],[1,6],[2,7],[3,5],[4,4]},则第二事件序列为[0,1,2,3,0,4,2,3]。
在本申请中,第二事件序列在时域空间内将大体呈现出锯齿波的形状,该锯齿波的周期即多个事件日志为(即第一事件序列)的周期。
具体的,通过对第二事件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FFT,得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根据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可以确定该该锯齿波的周期(即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本申请中,标识信息的大小没有实际意义,其仅用于把区别其他事件区别开来。然而这些标识信息的大小却会影响傅立叶变换所产生的结果,因为时域信号的幅值在傅立叶变换中是有实际意义的,它会直接影响傅立叶变换结果(包括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中各频率分量所占比重。为了降低傅立叶变换的结果中将标识信息的大小所引入的干扰,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二事件序列,实现对第一事件序列的预处理,从而降低标识信息的大小在傅立叶变换的结果所引入的干扰,以便能够得到更精确的周期。
S203、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对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203包括:
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从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M个第三标识信息,并分别确定M个第三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频度,其中,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根据每个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每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图2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编码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事件序列,第一事件序列中包括多个事件日志对应的N个第一标识信息,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对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在上述方法中,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对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可以降低第一事件序列的数据量,使得传感器能够及时地将编码序列发送至用户端,提高用户端获取到事件序列的及时性。
进一步地,在现有技术中,当事件序列较长、数据量较大时,若将事件序列直接发送给用户端,则占用传感器较多的通信资源。而在本申请中,对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序列,可以降低第一事件序列的数据量,因此可以减少占用传感器的通信资源。
一旦完成对事件标识的变长编码,本方法在运行时将不会再耗费额外的计算资源,从而能够完成对节点事件的高效记录。通常地,传感器节点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事件序列是稳定的,相应的各事件在事件序列中的频度也是确定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事件进行二次编码,因此不会耗费额外的计算资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图3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编码方法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具体的,请参见图3实施例。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获取第一事件序列,第一事件序列中包括多个事件日志对应的N个第一标识信息,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S302、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二事件序列,第二事件序列中包括N个第一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索引,索引用于表示第一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的顺序。
具体的,可以通过如下方法确定第二事件序列。
遍历N个第一标识信息,依次判断每个第一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是否首次出现,若存在第二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则将第二标识信息添加到第一集合中,第二标识信息为多个第一标识信息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第一集合中包括的第二标识信息的顺序,为第一集合中的每个第二标识信息建立索引;
针对第一事件序列中的每个第一标识信息,将第一标识信息替换为与第一标识信息相同的第二标识信息的索引,得到第二事件序列。
示例性的,若第一事件序列为[3,6,7,5,3,4,7,5],则第一集合(包括多个第二标识)为[3,6,7,5,4]。示例性的,根据第二标识信息的顺序,为第一集合中的每个第二标识信息建立索引之后,得到第二标识信息3的索引为1、第二标识信息6的索引为2、第二标识信息7的索引为3、第二标识信息5的索引为4、第二标识信息4的索引为5。
S303、对第二事件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傅立叶变换算法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算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为一种特殊的离散傅立叶变换算法,是离散傅立叶变换算法的一种快速算法。
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算法或者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对第二事件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FFT,得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
在实际应用中,离散傅立叶变换算法对序列进行变换,所需要的事件复杂度为O(n2),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对序列进行变换,所需要的事件复杂度为O(n*log(n))。快速傅里叶变换要求序列长度为2的整数次方,如果序列长度不足2的整数次方,则所缺部分需要使用空数据(即0)对序列进行补充,使得序列中的数据总量为2的整数次方。
由于传感器中的计算资源及其受限,因此传感器上运行的算法的复杂度应当尽可能的低。所以在本申请中,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算法对第二事件序列进行FFT,得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
可选地,FFT算法可以为Cooley-Tukey算法。
具体的,在对第二事件序列进行FFT之前,判断第二事件序列中的数据总量是否为2的整数次方,若是,则对第二事件序列进行FFT,否则在第二事件序列的结尾处补充空数据,使得补充后的第二事件序列的数据总量为2的整数次方。
S304、根据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304包括:
判断第i个索引对应的幅值是否大于第i-1个索引对应的幅值、且大于第i+1个索引对应的幅值;若大于,则将第i个索引对应的幅值和第i个索引添加至第二集合;将i加1,并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i为N-1,其中,i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N-1的正整数;
根据第二集合中包括的多个幅值和每个幅值对应的索引,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可选地,可以通过如下2种方式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方式1、按照第二集合中包括的多个幅值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前预设数量个目标幅值和目标幅值对应的索引;
确定预设数量个目标幅值中最大的目标幅值所对应的目标索引;
根据目标索引,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方式2、在第二集合中选择最大的预设数量个目标幅值;
确定预设数量个目标幅值中最大的目标幅值所对应的目标索引;
根据目标索引,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上述方式1和方式2中,根据目标索引,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包括:
确定目标索引与N的比值;
确定比值的倒数,得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S305、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从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M个第三标识信息,并分别确定M个第三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频度,其中,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具体的,从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周期的最大整数倍的P个第四标识信息,其中,P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在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除P个第四标识信息之外的其他标识信息中,确定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的Q个第五标识信息;
将P个第四标识信息和Q个第五标识信息,确定为M个第三标识信息,其中,P与Q的和为M。
示例性的,N=10,N个第一标识信息依次分别为:5、2、6、3、5、1、6、3、7、2,若周期为4,则可以确定P=8(为4与2的乘积,4为周期,2为最大整数倍,),因此选择出的P个第四标识信息分别为5、2、6、3、5、1、6、3。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除P个第四标识信息之外的其他标识信息包括7、2。
具体的,可以通过如下2种方法确定Q个第五标识信息:
方式1、判断其他标识信息中的第i个标识信息,判断第i个标识信息是否存在与P个第四标识信息中;若不存在,则将第i个标识信息确定为第五标识信息;将i加1,并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i为Q-1,其中,i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Q-1的正整数。
示例性的,其他标识信息包括7、2;判断第0个标识信息7是否存在与P个第四标识信息([5,2,6,3,5,1,6,3])中;不存在,将第0个标识信息7确定为第五标识信息;
判断第1个标识信息2是否存在与P个第四标识信息中;存在,结束;
得到1个第五标识信息7。
进一步地,将P个第四标识信息([5,2,6,3,5,1,6,3])和Q个第五标识信息([7]),确定为M个第三标识信息([5,2,6,3,5,1,6,3,7])。
可选地,针对每个第三标识信息,将第三标识信息在M个第三标识信息中出现的总次数与M的比值,确定为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
示例性的,M个第三标识信息为[5,2,6,3,5,1,6,3,7],第三标识信息5的频度等于2/9,第三标识信息2的频度等于1/9,第三标识信息6的频度等于2/9,第三标识信息3的频度等于2/9,第三标识信息1的频度等于1/9,第三标识信息7的频度等于1/9。
S306、根据每个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每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306包括:
针对每个第三频度信息,根据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第一事件序列中与第三频度信息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中包括与第三频度信息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的编码值;
从第二编码序列中,确定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除M个第三标识信息之外的第六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编码值;
在第二编码序列中增加第六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编码值,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第一事件序列中与第三频度信息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进行哈夫曼编码,得到第二编码序列。
S307、向用户端发送第一编码序列和编码表,编码表中包括M个第三标识信息中包括的不同的第三标识信息、以及每个不同的第三标识信息对应的编码值。
编码表用于使用户端对第一编码序列进行解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
可选地,从M个第三标识信息中不同的第三标识信息的方法,与根据第一事件序列为确定第一集合的方法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M个第三标识信息依次分别为:5、2、6、3、5、1、6、3、7,M个第三标识信息中包括的不同的第三标识信息分别为5、2、6、3、1、7。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编码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事件序列,第一事件序列中包括多个事件日志对应的N个第一标识信息;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二事件序列,第二事件序列中包括N个第一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索引;对第二事件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根据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从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M个第三标识信息,并分别确定M个第三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频度;根据每个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每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在上述方法中,对第二事件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根据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可以较为准确的挖掘出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此外,本申请将对事件序列进行基于频度的编码。这里值得一提的地方是,本申请不直接采用第一事件序列进行基于频度的编码,这是因为第一事件序列的长度(即N)并不一定刚好等于周期的整数倍,而基于周期的非整数倍的第一事件序列,统计标识信息的频度,将产生错误的频度,导致第一编码序列的编码精度较低,使得对第一事件序列的压缩率较低。而在本申请中,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从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M个第三标识信息,并分别确定M个第三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频度;根据每个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每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可以提高第一编码序列的编码精度较低,使得对第一事件序列的压缩率较高。
进一步地,根据每个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每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可以降低第一事件序列的数据量,使得传感器能够及时地将编码序列发送至用户端,提高用户端获取到事件序列的及时性。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编码方法的架构图。如图4所示,包括:传感器和用户端。
传感器产生第一事件序列。具体的,传感器中包括传感器网络应用(即前述的系统软件),传感器网络应用与传感器中的处理器配合产生第一事件序列。
传感器对第一事件序列进行周期特征挖掘得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并基于周期,对第一事件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第一编码序列和编码表,向用户端发送第一编码序列和编码表。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事件序列在时域空间和频域空间的波形。如图5所示,包括:第一事件序列在时域空间的第一波形、第一事件序列在频域空间的第二波形。
在第一波形中,X轴表示索引,X轴上包括200(N)个标识,Y轴表示第一标识信息,Y轴上包括200个第一标识信息,X轴上的一个标识对应的Y轴上的一个第一标识信息。
对第一事件序列(即第一波形上Y轴包括的200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二波形。
在第二波形中,X轴表示频率分量,X轴上包括200(N)个频率分量,Y轴表示幅值,Y轴上包括200个幅值,X轴上的一个频率分量对应的Y轴上的一个幅值。
从第二波形中可以多个频率分量对应的幅值较为接近,并且第二波形的变化趋势不规律,无法确定出最能够反映该第一事件序列的周期的频率分量,即无法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事件序列在时域空间和频域空间的波形。如图6所示,包括:第二事件序列在时域空间的第一波形、第二事件序列在频域空间的第二波形。
在第一波形中,X轴表示标识,X轴上包括200(N)个标识,Y轴表示索引,Y轴上包括200个索引,X轴上的一个标识对应的Y轴上的一个索引,索引用于表示第一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的顺序。
对第二事件序列(即第一波形上Y轴包括的200个索引)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二波形。
在第二波形中,X轴表示频率分量,X轴上包括200(N)个频率分量,Y轴表示幅值,Y轴上包括200个幅值,X轴上的一个频率分量对应的Y轴上的一个幅值。
从第二波形中可以多个频率分量对应的幅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第二波形的变化趋势比较规律,可以确定出最能够反映第一事件序列的周期的频率分量,即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进一步地,根据图6中第二波形上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执行上述S304,可以确定目标索引为5,目标索引5与200(N)的比值等于0.025(即最能够反映第一事件序列的周期的频率分量为0.025),比值0.025的倒数等于40(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为40)。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信息编码装置10包括:获取模块11、确定模块12和编码模块13;其中,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第一事件序列,第一事件序列中包括多个事件日志对应的N个第一标识信息,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编码模块13,用于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对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编码装置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12具体用于:
根据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二事件序列,第二事件序列中包括N个第一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索引,索引用于表示第一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的顺序;
对第二事件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
根据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12具体用于:
遍历N个第一标识信息,依次判断每个第一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是否首次出现,若存在第二标识信息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则将第二标识信息添加到第一集合中,第二标识信息为多个第一标识信息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第一集合中包括的第二标识信息的顺序,为第一集合中的每个第二标识信息建立索引;
针对第一事件序列中的每个第一标识信息,将第一标识信息替换为与第一标识信息相同的第二标识信息的索引,得到第二事件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12具体用于:
判断第i个索引对应的幅值是否大于第i-1个索引对应的幅值、且大于第i+1个索引对应的幅值;若大于,则将第i个索引对应的幅值和第i个索引添加至第二集合;将i加1,并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i为N-1,其中,i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N-1的正整数;
根据第二集合中包括的多个幅值和每个幅值对应的索引,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12具体用于:
按照第二集合中包括的多个幅值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前预设数量个目标幅值和目标幅值对应的索引;
确定预设数量个目标幅值中最大的目标幅值所对应的目标索引;
根据目标索引,确定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12具体用于:
确定目标索引与N的比值;
确定比值的倒数,得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编码模块13具体用于:
根据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从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M个第三标识信息,并分别确定M个第三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频度,其中,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根据每个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每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编码模块13具体用于:
从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周期的最大整数倍的P个第四标识信息,其中,P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在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除P个第四标识信息之外的其他标识信息中,确定在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的Q个第五标识信息;
将P个第四标识信息和Q个第五标识信息,确定为M个第三标识信息,其中,P与Q的和为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编码模块13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第三频度信息,根据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第一事件序列中与第三频度信息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中包括与第三频度信息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的编码值;
从第二编码序列中,确定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除M个第三标识信息之外的第六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编码值;
在第二编码序列中增加第六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编码值,得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编码装置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传感器20包括:收发器21、存储器22和处理器23。
收发器21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或接收器。该发射器还可称为发送器、发射机、发送端口或发送接口等类似描述,接收器还可称为接收器、接收机、接收端口或接收接口等类似描述。
收发器21用于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数据或者向其他设备发送数据。
示例性地,收发器21、存储器22、处理器23各部分之间通过总线24相互连接。
存储器2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23用于执行该存储器22所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处理器23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信息编码方法。处理器2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磁盘存储器。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的信息编码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信息编码方法。
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取存储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RAM、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magnetic tape)、软盘(floppy disk)、光盘(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及其变形可以指非限制性的包括;术语“或”及其变形可以指“和/或”。本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本申请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Claims (10)

1.一种信息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事件序列,所述第一事件序列中包括多个事件日志对应的N个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根据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根据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对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所述根据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包括:
根据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二事件序列,所述第二事件序列中包括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索引,所述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的顺序;
对所述第二事件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
根据所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确定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所述根据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对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从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M个第三标识信息,并分别确定所述M个第三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频度,其中,所述M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的正整数;
根据所述每个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所述每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二事件序列,包括:
遍历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依次判断所述每个第一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一事件序列中是否首次出现,若存在第二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则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添加到第一集合中,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为所述多个第一标识信息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所述第一集合中包括的第二标识信息的顺序,为所述第一集合中的每个第二标识信息建立索引;
针对第一事件序列中的每个第一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替换为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相同的第二标识信息的索引,得到所述第二事件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确定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包括:
判断第i个索引对应的幅值是否大于第i-1个索引对应的幅值、且大于第i+1个索引对应的幅值;若大于,则将第i个索引对应的幅值和所述第i个索引添加至第二集合;将i加1,并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i为N-1,其中,i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N-1的正整数;
根据所述第二集合中包括的多个幅值和每个幅值对应的索引,确定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集合中包括的多个幅值和每个幅值对应的索引,确定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包括:
按照所述第二集合中包括的多个幅值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前预设数量个目标幅值和所述目标幅值对应的索引;
确定所述预设数量个目标幅值中最大的目标幅值所对应的目标索引;
根据所述目标索引,确定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索引,确定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索引与所述N的比值;
确定所述比值的倒数,得到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从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M个第三标识信息,包括:
从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所述周期的最大整数倍的P个第四标识信息,其中,所述P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的正整数;
在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除所述P个第四标识信息之外的其他标识信息中,确定在所述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的Q个第五标识信息;
将所述P个第四标识信息和所述Q个第五标识信息,确定为所述M个第三标识信息,其中,所述P与所述Q的和为所述M。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所述每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包括:
针对所述每个第三频度信息,根据所述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所述第一事件序列中与所述第三频度信息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序列,所述第二编码序列中包括与所述第三频度信息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的编码值;
从所述第二编码序列中,确定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除所述M个第三标识信息之外的第六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编码值;
在所述第二编码序列中增加第六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编码值,得到所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8.一种信息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和编码模块;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事件序列,所述第一事件序列中包括多个事件日志对应的N个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所述编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对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二事件序列,所述第二事件序列中包括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索引,所述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一事件序列中首次出现的顺序;
对所述第二事件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
根据所述每个索引对应的幅值,确定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
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多个事件日志的周期,从所述N个第一标识信息中选择M个第三标识信息,并分别确定所述M个第三标识信息各自对应的频度,其中,所述M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的正整数;
根据所述每个第三标识信息的频度,对所述每个第一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一事件序列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
9.一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信息编码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信息编码方法。
CN202110677607.3A 2021-06-18 2021-06-18 信息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ctive CN113423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7607.3A CN113423079B (zh) 2021-06-18 2021-06-18 信息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7607.3A CN113423079B (zh) 2021-06-18 2021-06-18 信息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3079A CN113423079A (zh) 2021-09-21
CN113423079B true CN113423079B (zh) 2022-11-01

Family

ID=77789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7607.3A Active CN113423079B (zh) 2021-06-18 2021-06-18 信息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307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9472A (zh) * 2008-09-05 2011-11-09 Arc景象有限责任公司 在支持查询的同时高效地存储日志数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3814A1 (en) * 2000-12-12 2002-08-01 Edouard Duvillier High speed, non-log based database recovery technique
US8204327B2 (en) * 2007-10-01 2012-06-19 Cisco Technology, Inc. Context adaptive hybrid variable length coding
CN109728928B (zh) * 2017-10-30 2021-05-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事件识别方法和终端、模型生成方法和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1294754B2 (en) * 2017-11-28 2022-04-05 Nec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extual event sequence analysis
CN110362547B (zh) * 2018-04-02 2023-10-03 杭州阿里巴巴智融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日志文件的编码、解析、存储方法和装置
US11329829B2 (en) * 2019-06-01 2022-05-10 Guardtime Sa Security for sequentially growing data structures
US11627153B2 (en) * 2019-09-25 2023-04-11 Royal Bank Of Canada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daptively secur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11176015B2 (en) * 2019-11-26 2021-11-16 Optum Technology, Inc. Log message analysis and machine-learning bas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dicting computer software process failures
CN112395159B (zh) * 2020-11-17 202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日志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9472A (zh) * 2008-09-05 2011-11-09 Arc景象有限责任公司 在支持查询的同时高效地存储日志数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数据驱动的双层次软件过程挖掘方法;朱锐等;《软件学报》;20180607(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3079A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6451B (zh) 用于数据交互的异常信息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08985057B (zh) 一种webshell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144839B (zh) 一种项目构建方法、持续集成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5224439A (zh) 终端app的cpu占用率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2609654A (zh) 一种检测恶意flash文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38622B (zh) 供应链代码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41590A (zh) 链路监控方法、告警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132139A (zh) 剧本执行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3423079B (zh) 信息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0580220A (zh) 测量代码段执行时间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825641A (zh) 一种业务报警方法和装置
CN111193631B (zh)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60448A (zh) 一种恶意软件家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4625106B (zh) 车辆诊断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58914A (zh) 用于视觉检测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4168108A (zh) 代码合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2459B (zh) 一种故障信息输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238821A (zh) 数据处理的加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02286A (zh)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文件处理装置及终端设备
US6496975B1 (e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performing conditional program operations
CN111638905A (zh) 版本号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42797B (zh) 基于边车模式的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38089B (zh) 一种基于信息抽取的多端数据监听采集方法
CN110110523A (zh) 一种提升规则代码扫描准确率的方法
CN113656044B (zh) 安卓安装包压缩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