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1540B - 主动降噪方法、主动降噪装置及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主动降噪方法、主动降噪装置及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1540B
CN113421540B CN202110845173.3A CN202110845173A CN113421540B CN 113421540 B CN113421540 B CN 113421540B CN 202110845173 A CN202110845173 A CN 202110845173A CN 113421540 B CN113421540 B CN 1134215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noise reduction
transfer function
determining
ech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51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1540A (zh
Inventor
刘益帆
徐银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nsheng Haol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nsheng Hao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nsheng Haol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nsheng Hao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4517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15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1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1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1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1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5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 G10K11/178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 G10K11/1781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alysis of input or output signals, e.g. frequency range, modes, transfer func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5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 G10K11/178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 G10K11/1781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alysis of input or output signals, e.g. frequency range, modes, transfer functions
    • G10K11/17813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alysis of input or output signals, e.g. frequency range, modes, transfer func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acoustic paths, e.g. estimating, calibrating or testing of transfer functions or cross-term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5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 G10K11/178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 G10K11/1781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alysis of input or output signals, e.g. frequency range, modes, transfer functions
    • G10K11/17813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alysis of input or output signals, e.g. frequency range, modes, transfer func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acoustic paths, e.g. estimating, calibrating or testing of transfer functions or cross-terms
    • G10K11/17817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alysis of input or output signals, e.g. frequency range, modes, transfer func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acoustic paths, e.g. estimating, calibrating or testing of transfer functions or cross-terms between the output signals and the error signals, i.e. secondary path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5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 G10K11/178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 G10K11/1785Methods, e.g. algorithms; Devices
    • G10K11/17853Methods, e.g. algorithms; Devices of the filter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5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 G10K11/178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 G10K11/1787General system configurations
    • G10K11/17879General system configurations using both a reference signal and an error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04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correcting frequency respons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主动降噪方法、主动降噪装置、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及电子设备。该主动降噪方法包括:通过扬声器播放测试信号,测试信号与环境噪声信号不相关;通过误差麦克风采集反馈信号,反馈信号为传递至误差麦克风处的环境噪声信号和测试信号的叠加信号;根据测试信号和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其中,第一回波传递函数为扬声器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至误差麦克风的路径的传递函数;根据第一回波传递函数确定降噪系数;根据降噪系数和参考麦克风采集的前馈信号确定第一降噪信号;通过扬声器播放第一降噪信号。本申请提供的主动降噪方式能够解决半入耳式耳机因佩戴一致性差而导致的降噪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主动降噪方法、主动降噪装置及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声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降噪方法、主动降噪装置、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较于其它类型的耳机,半入耳式耳机具有使用卫生、佩戴舒适、无异物感及无听诊器效应等优点,因而颇受用户喜爱。
然而,半入耳式耳机与耳道之间的封闭性较差,无法有效地阻隔噪声。因此,用户在使用半入耳式耳机时,容易受到外界噪音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主动降噪方法、主动降噪装置、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以使得半入耳式耳机具备优秀的降噪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主动降噪方法。该主动降噪方法包括:通过扬声器播放测试信号,所述测试信号与环境噪声信号不相关;通过误差麦克风采集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为传递至所述误差麦克风处的环境噪声信号和测试信号的叠加信号;根据所述测试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其中,所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为所述扬声器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至所述误差麦克风的路径的传递函数;根据所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确定降噪系数;根据所述降噪系数和参考麦克风采集的前馈信号确定第一降噪信号;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降噪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测试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包括:a.根据所述反馈信号、所述测试信号和第一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一误差信号;b.当所述第一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时,根据所述第一误差信号和所述测试信号,对所述第一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迭代执行步骤a和b,直至所述第一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确定当前的第一预估传递函数为所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主动降噪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前馈信号和所述测试信号,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其中,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为所述扬声器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至所述参考麦克风的路径的传递函数;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和所述测试信号,从所述前馈信号中消除传递至所述参考麦克风处的测试信号,以得到所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其中根据所述降噪系数和参考麦克风采集的前馈信号确定第一降噪信号,包括:根据所述降噪系数和所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确定所述第一降噪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前馈信号和所述测试信号,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包括:a.根据所述前馈信号、所述测试信号以及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二误差信号;b.当所述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误差信号和所述测试信号,对所述第二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迭代执行步骤a和b,直至所述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确定当前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为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主动降噪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前馈信号、所述第一降噪信号以及所述测试信号,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其中,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为所述扬声器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至所述参考麦克风的路径的传递函数;根据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所述第一降噪信号以及所述测试信号,从所述前馈信号中消除传递至所述参考麦克风处的降噪信号和测试信号,以得到所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根据所述降噪系数和所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确定第二降噪信号;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二降噪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前馈信号、所述第一降噪信号以及所述测试信号,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包括:a.根据所述前馈信号、所述第一降噪信号、所述测试信号以及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二误差信号;b.当所述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误差信号、所述第一降噪信号以及所述测试信号,对所述第二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迭代执行步骤a和b,直至所述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确定当前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为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主动降噪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反馈信号的功率是否保持收敛;当确定所述反馈信号的功率由收敛变为发散时,重新确定所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和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主动降噪装置。该主动降噪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扬声器播放的测试信号和误差麦克风采集的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其中,所述测试信号与环境噪声信号不相关,所述反馈信号为传递至所述误差麦克风处的环境噪声信号和测试信号的叠加信号,所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为所述扬声器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至所述误差麦克风的路径的传递函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确定降噪系数;主动降噪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降噪系数和参考麦克风采集的前馈信号确定第一降噪信号,并驱动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降噪信号。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该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主动降噪装置。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主动降噪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降噪方式,通过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并根据第一回波传递函数调整滤波器的降噪系数,消除了耳内回声对降噪效果的影响,解决了半入耳式耳机因佩戴一致性差而导致的降噪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高半入耳式耳机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明确,以下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介绍本申请的实施例。应当理解,附图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除另有说明的情况外,在附图中,相同的符号和编号通常代表相同的步骤或部件。
图1所示为一种示例性的主动降噪系统。
图2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主动降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主动降噪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所示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主动降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主动降噪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所示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主动降噪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所示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主动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相较于入耳式耳机和包耳式耳机,半入耳式耳机在使用时,耳机主体与用户的耳部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密封,存在声学泄露。因此,半入耳式耳机几乎无法实施被动降噪。
作为一种新兴的降噪手段,主动降噪技术在入耳式耳机和包耳式耳机上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成果。然而,经实践研究发现,现有的主动降噪技术无法有效地应用于半入耳式耳机,实际降噪效果极差,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现有的主动降噪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举例说明。
图1所示为一种示例性的主动降噪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主动降噪系统包括:参考麦克风110、滤波器120、扬声器130和误差麦克风140。
虚线用于表示除电路外的声信号的传播路径,例如,参考麦克风110到误差麦克风140之间的空间形成的初级路径,以及扬声器130本身与扬声器130到误差麦克风140之间的空间共同构成的次级路径。
x(z)表示参考麦克风110处的环境噪声信号。P(z)表示初级路径的传递函数。G(z)表示次级路径的传递函数。
在现有的主动降噪技术中,通常采用离线设计的方式,基于初级路径传递函数P(z)和次级路径传递函数G(z)来确定滤波器的降噪系数W(z)。下面结合图1,对其设计理论进行论述。
为实现有效降噪,需要误差麦克风140处的剩余噪声信号趋近于零,因此,需有:
e(z)=x(z)·W(z)·G(z)+x(z)·P(z)→0(1)
由此可得:
其中,z为频率,e(z)表示误差麦克风140处的剩余噪声信号,x(z)表示参考麦克风110采集到的环境噪声信号,P(z)表示初级路径传递函数,G(z)表示次级路径传递函数,W(z)表示滤波器120的降噪系数。
理论上,基于这种方法确定的降噪系数能够实现良好的降噪效果。
具体而言,再次参考图1,环境噪声x(z)经初级路径传递至误差麦克风140所在空间点后,形成噪声信号x(z)·P(z)。与此同时,滤波器120根据参考麦克风110采集的环境噪声x(z)和滤波器系数W(z)计算得到降噪信号x(z)·W(z)。该降噪信号x(z)·W(z)经次级路径传递至误差麦克风140所在空间点,形成降噪信号x(z)·W(z)·G(z)。由于滤波器120的降噪系数为因此,在误差麦克风140所在空间点处,降噪信号x(z)·W(z)·G(z)能够有效地抵消噪声信号x(z)·P(z),从而实现较佳的降噪效果。
然而,这种降噪系数的离线设计方法是针对入耳式耳机设计的,其有效性的前提是扬声器输出的降噪信号能够以直达声的形式全部灌入用户的耳道,即需要耳机与用户的耳部形成有效的封闭。
由于半入耳式耳机封闭性差,扬声器输出的降噪信号并不能全部以直达声的形式进入用户的耳道,其中一部分降噪信号会通过间隙泄露并经用户耳廓反射后到再次进入耳道。这部分经耳廓反射后进入耳道的降噪信号,不仅无法有效地抵消环境噪声信号,而且会被误差麦克风拾取,从而对主动降噪系统的有效运行造成干扰。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不同用户的耳部形状不同、同一用户在不同时刻的佩戴位置不同,降噪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回耳道所经过的路径的声学特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进一步加大了将主动降噪技术应用于半入耳式耳机的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对现有的主动降噪技术进行了改进。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降噪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主动降噪系统除包括参考麦克风210、滤波器220、扬声器230和误差麦克风240外,还包括第一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50、第一加法器260、第一自适应单元270。
虚线用于表示除电路外的声信号的传播路径,例如,参考麦克风210到误差麦克风240之间的空间形成的初级路径,扬声器230本身与扬声器230到误差麦克风240之间的空间共同构成的次级路径,以及扬声器230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至误差麦克风240的路径(下称第一回波路径)。
x(z)表示参考麦克风210处的环境噪声信号。y(z)表示与环境噪声信号不相关的测试信号。P(z)表示初级路径的传递函数。G(z)表示次级路径的传递函数。H1(z)表示第一回波路径的传递函数(下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应当理解,在该主动降噪系统中,滤波器220、第一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50、第一加法器260和第一自适应单元270可以是逻辑单元、物理单元或者逻辑和物理单元二者的组合。这里,物理单元是指由硬件构成的实体单元,逻辑单元是指由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构成的虚拟单元。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降噪方法S100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主动降噪方法S100可以包括步骤S110~S160。主动降噪方法S100例如可以由图2所示的主动降噪系统来实现。
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主动降噪方法S100进行详细描述。
在步骤S110中,通过扬声器播放测试信号。
示例性地,扬声器230可以播放测试信号y(z)。这里,测试信号y(z)是与环境噪声信号不相关的音频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测试信号可以是专门用于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所播放的音频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测试信号也可以是因用户的使用而产生的音频信号,例如,音乐、视频等多媒体音频信号,或者通话语音信号等。
将因用户的使用而产生的音频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可以在降噪系数的调整过程中,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这样,便不需要再加入特殊的测试信号,使得用户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例如打电话或听音乐的过程中,就能实现降噪系数的调整。
在步骤S120中,通过误差麦克风采集反馈信号。
反馈信号是指误差麦克风240采集到的信号,其可以为传递至误差麦克风240处的环境噪声信号和测试信号y(z)的叠加信号。
在步骤S130中,根据测试信号和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示例性地,第一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50可以对第一回波路径进行模拟,得到预估的第一回波传递函数(下称第一预估传递函数)。在某些实施例中,初始时,第一预估传递函数/>可以是随机确定的。
第一自适应单元270可以根据测试信号y(z)和反馈信号来判断第一预估传递函数是否达到最优。若第一预估传递函数/>未达到最优,则对其进行调整,得到新的第一预估传递函数/>并再次根据测试信号y(z)和反馈信号来判断新的第一预估传递函数/>是否达到最优。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第一预估传递函数/>达到最优,并将达到最优时的第一预估传递函数/>确定为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以此方式,便可以实现第一预估传递函数的迭代,使其不断逼近真实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第一回波传递函数H1(z)。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根据测试信号y(z)、反馈信号以及第一预估传递函数来确定第一误差信号e1(z),并根据第一误差信号e1(z)来确定是否满足终止迭代条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这一实现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的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S131中,根据反馈信号、测试信号和第一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一误差信号。
示例性地,第一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50可以基于第一预估传递函数模拟第一回波路径的影响,对测试信号y(z)进行处理,以得到第一估计信号/>加法器260可以将反馈信号和处理后的测试信号/>进行对比,得到二者之间的误差,即第一误差信号e1(z)。
在步骤S132中,判断当前的第一误差信号e1(z)的期望功率是否达到最小值。
示例性地,第一自适应单元270可以确定当前的第一误差信号e1(z)的期望能量(即第一误差信号e1(z)的能量)是否达到最小值。
若当前的第一误差信号e1(z)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则执行步骤S133;若当前的第一误差信号e1(z)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则执行步骤S134。
在步骤S133中,根据第一误差信号和测试信号对第一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并基于调整后的第一预估传递函数,再次执行步骤S131。
示例性地,若第一自适应单元270确定当前的第一误差信号e1(z)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则根据第一误差信号和测试信号对第一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并在调整后,基于调整后的第一预估传递函数/>再次执行步骤S131。
在步骤S134中,将当前的第一预估传递函数确定为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示例性地,若第一自适应单元270确定当前的第一误差信号e1(z)的期望功率已达到最小值,则终止迭代,并将第一误差信号e1(z)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的第一预估传递函数确定为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通过判断第一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是否达到最小值来确定第一预估传递函数是否达到最优,并将第一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的第一预估传递函数确定为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可以使得确定出的第一回波传递函数更加接近真实的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在步骤S140中,根据第一回波传递函数确定降噪系数。
示例性地,在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后,可以根据第一回波传递函数确定滤波器220的降噪系数。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滤波器220可以包括基础滤波器221和校正滤波器222,基础滤波器221的降噪系数可以通过离线设置的方式进行设置,校正滤波器222的系数可以根据得到的第一回波传递函数来确定。
更为具体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基础滤波器221的降噪系数W(z)可以被配置为校正滤波器222的降噪系数可以被配置为/>滤波器220的降噪系数这样,当第一预估传递函数/>达到最优时,便可以根据第一预估传递函数/>得到校正滤波器222的降噪系数,进而得到滤波器220的降噪系数。
在步骤S150中,根据降噪系数和参考麦克风采集的前馈信号确定第一降噪信号。
示例性地,在降噪系数确定后,滤波器220可以基于该降噪系数和前馈信号确定第一降噪信号。
在步骤S160中,通过扬声器播放第一降噪信号。
示例性地,在确定第一降噪信号后,扬声器230可以播放第一降噪信号,以实现降噪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降噪方式,通过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并根据第一回波传递函数调整滤波器的降噪系数,消除耳内回声对降噪效果的影响,解决了半入耳式耳机因佩戴一致性差而导致的降噪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高半入耳式耳机的降噪效果。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降噪方式中,在滤波器的降噪系数确定之后,才开启降噪模式,而不是在降噪模式开启后再调整滤波器的降噪系数。以此方式,可以提升降噪系数的自适应效率并保证降噪效果,使得降噪模式开启的瞬间就能具有最佳的降噪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过反复调整来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的过程,可以采用自适应算法来实现。例如,可以采用LMS(Least Mean Square,最小均方)算法或NLMS(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归一化的最小均方)算法。
半入耳式耳机封闭性差的问题,不会仅导致降噪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后到达误差麦克风,还会导致扬声器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后到达参考麦克风。这种情况下,参考麦克风拾取到的信号将不再仅包含环境噪声信号,这也会影响主动降噪系统的降噪效果。
图5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降噪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主动降噪系统与图2中的主动降噪系统大体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相较于图2中的主动降噪系统,该主动降噪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80、第二加法器290以及第二自适应单元2100。
此外,在图5中,连接在参考麦克风210和扬声器230的输出侧的虚线用于表示扬声器230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后到达参考麦克风210的路径,下称第二回波路径。H2(z)用于表示第二回波路径的传递函数。
应当理解,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80、加法器290和自适应单元2100可以是逻辑单元、物理单元或者逻辑和物理单元二者的组合。这里,物理单元是指由硬件构成的实体单元,逻辑单元是指由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构成的虚拟单元。
图6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降噪方法S200的流程示意图。主动降噪方法S200例如可以由图5所示的主动降噪系统来实现。
下面结合图5和图6,对主动降噪方法S200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6所示,主动降噪方法S200与主动降噪方法S100大体相同。出于简洁的目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这里仅对不同部分进行描述。
在步骤S210中,通过扬声器播放测试信号。
在步骤S220中,通过误差麦克风采集反馈信号。
在步骤S230中,根据测试信号和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在步骤S240中,根据第一回波传递函数确定降噪系数。
在步骤S250中,根据前馈信号和测试信号y(z),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示例性地,第二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80可以对第二回波路径进行模拟,得到预估的第二回波传递函数(下称第二预估传递函数)。在某些实施例中,初始时,第二预估传递函数/>可以是随机确定的。
第二自适应单元2100可以根据前馈信号和测试信号y(z)来判断第二预估传递函数是否达到最优。若第二预估传递函数/>未达到最优,则对其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并再次根据前馈信号和测试信号y(z)来判断调整后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是否达到最优。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第二预估传递函数/>达到最优,并将达到最优时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为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以此方式,便可以实现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的迭代,使其不断逼近真实的第二回波传递函数H2(z)。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前馈信号、测试信号y(z)以及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二误差信号测试信号e2(z),并根据第二误差信号e2(z)来确定是否满足终止迭代条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这一实现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7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的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S251中,根据前馈信号、测试信号y(z)以及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二误差信号。
示例性地,第二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80可以基于第二预估传递函数模拟第二回波路径的影响,对扬声器230播放的测试信号y(z)进行处理,以得到第二估计信号。这里,第二估计信号为模拟的测试信号y(z)经第二回波路径传递至参考麦克风210处的信号。第二加法器290可以将前馈信号和第二估计信号进行对比,得到二者之间的误差,即第二误差信号e2(z)。
在步骤S252中,判断当前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是否达到最小值。
示例性地,第二自适应单元2100可以确定当前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即第二误差信号e2(z)的能量)是否达到最小值。
若当前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则执行步骤S253;若当前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则执行步骤S254。
在步骤S253中,根据第二误差信号和测试信号y(z)对第二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并基于调整后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再次执行步骤S251。
示例性地,若第二自适应单元2100确定当前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则可以根据第二误差信号和测试信号y(z)对第二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80进行调整,以得到更新后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
第二自适应单元2100可以再次确定更新后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是否达到最小值。重复这一过程,直至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
在步骤S254中,将当前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为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示例性地,若第二自适应单元2100确定当前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已达到最小值,则终止迭代,并将当前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为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通过判断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是否达到最小值来确定第二预估传递函数是否达到最优,并将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为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可以使得计算出的第二回波传递函数更加接近真实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在步骤S260中,根据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和测试信号,从前馈信号中消除传递至参考麦克风处的测试信号,以得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
示例性地,当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后,第二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80可以根据得到的第二回波传递函数模拟真实的第二回波路径,对测试信号y(z)进行处理,以计算得到经第二回波路径传递至参考麦克风210处的测试信号y(z)。
第二加法器290可以对比参考麦克风210采集到的前馈信号和经第二回波路径传递至参考麦克风210处的测试信号,以便从前馈信号中消除经第二回波路径传递至参考麦克风210处的测试信号,还原得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
在根据第二误差信号e2(z)来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的实施例中,随着第二预估传递函数不断逼近真实的第二回波传递函数H2(z),第二估计信号不断逼近真实的经第二回波路径传递至参考麦克风210处的测试信号,相应地,第二误差信号e2(z)也不断逼近环境噪声信号。
当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后,第二估计信号与前馈信号中的经第二回波路径传递至参考麦克风210处的测试信号无限接近,因此,前馈信号消除第二估计信号后得到的第二误差信号e2(z)无限接近真实的环境噪声信号x(z)。此时的第二误差信号e2(z)便可以作为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
在步骤S270中,根据降噪系数和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确定第一降噪信号。
示例性地,在得到滤波器的降噪系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后,滤波器220可以将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作为输入,采用得到的降噪系数来确定第一降噪信号。
在步骤S280中,通过扬声器播放第一降噪信号。
以此方式,可以确定出第二回波传递函数,使得在前馈信号中消除传递至参考麦克风处的扬声器的播放信号成为可能,从而可以避免传递至参考麦克风处的播放信号对主动降噪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过反复调整来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的过程,可以采用自适应算法来实现。例如,可以采用LMS(Least Mean Square,最小均方)算法或NLMS(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归一化的最小均方)算法。
应当理解,对于步骤S220~S240和步骤S250~S260的执行顺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也就是说,对于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和第二回波传递函数的先后顺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后,即在降噪系数确定后,再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先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然后,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进而确定降噪系数。在某些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和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可以同时进行。例如,可以在第一预估传递函数的迭代更新的过程中,进行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的迭代更新。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主动降噪系统在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后,才开启降噪模式。但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主动降噪系统也可以在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后就开启降噪模式,并在降噪模式的运行过程中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为了清楚、完整地理解该实现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这种实现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图8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降噪方法S300的流程示意图。主动降噪方法S300例如可以由图5所示的主动降噪系统来实现。
下面结合图5和图8,对主动降噪方法S300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8所示,主动降噪方法S300与主动降噪方法S100大体相同。出于简洁的目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这里仅对不同部分进行描述。
在步骤S310中,通过扬声器播放测试信号。
在步骤S320中,通过误差麦克风采集反馈信号。
在步骤S330中,根据测试信号和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在步骤S340中,根据第一回波传递函数确定降噪系数。
在步骤S350中,根据得到的降噪系数和参考麦克风采集到的前馈信号确定第一降噪信号。
在步骤S360中,通过扬声器播放第一降噪信号。
在步骤S370中,根据前馈信号、第一降噪信号和测试信号,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示例性地,第二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80可以对第二回波路径进行模拟,得到预估的第二回波传递函数(下称第二预估传递函数)。在某些实施例中,初始时,第二预估传递函数/>可以是随机确定的。
第二自适应单元2100可以根据前馈信号、第一降噪信号和测试信号y(z)来判断第二预估传递函数是否达到最优。若第二预估传递函数/>未达到最优,则对其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并再次根据前馈信号、第一降噪信号和测试信号y(z)来判断调整后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是否达到最优。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第二预估传递函数/>达到最优,并将达到最优时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为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以此方式,便可以实现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的迭代,使其不断逼近真实的第二回波传递函数H2(z)。/>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前馈信号、第一降噪信号、测试信号y(z)以及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二误差信号测试信号e2(z),并根据第二误差信号e2(z)来确定是否满足终止迭代条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这一实现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9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的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S371中,根据前馈信号、第一降噪信号、测试信号y(z)以及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二误差信号。
示例性地,第二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80可以基于第二预估传递函数模拟第二回波路径的影响,对扬声器230播放的第一降噪信号和测试信号y(z)进行处理,以得到第二估计信号。这里,第二估计信号为模拟的第一降噪信号和测试信号y(z)经第二回波路径传递至参考麦克风210处的信号。第二加法器290可以将前馈信号和第二估计信号进行对比,得到二者之间的误差,即第二误差信号e2(z)。同时,滤波器220可以将第二误差信号e2(z)作为输入,基于得到的降噪系数确定第一降噪信号。
在步骤S372中,判断当前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是否达到最小值。
示例性地,第二自适应单元2100可以确定当前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即第二误差信号e2(z)的能量)是否达到最小值。
若当前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则执行步骤S373;若当前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则执行步骤S374。
在步骤S373中,根据第二误差信号、第一降噪信号和测试信号(y)对第二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并基于调整后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再次执行步骤S371。
示例性地,若第二自适应单元2100确定当前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则可以根据第二误差信号、第一降噪信号和测试信号(y)对第二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80进行调整,以得到更新后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
第二自适应单元2100可以再次确定更新后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重复这一过程,直至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
在步骤374中,将当前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为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示例性地,若第二自适应单元2100确定当前的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已达到最小值,则终止迭代,并将当前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为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通过判断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是否达到最小值来确定第二预估传递函数是否达到最优,并将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为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可以使得确定出的第二回波传递函数更加接近真实的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在步骤S380中,根据第二回波传递函数、第一降噪信号以及测试信号,从前馈信号中消除传递至参考麦克风处的降噪信号和测试信号,以得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
示例性地,当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后,第二回波路径模拟单元280可以根据得到的第二回波传递函数模拟真实的第二回波路径,对测试信号y(z)和第一降噪信号进行处理,以计算得到经第二回波路径传递至参考麦克风210处的测试信号和第一降噪信号。
第二加法器290可以对比参考麦克风210采集到的前馈信号和经第二回波路径传递至参考麦克风210处的测试信号和第一降噪信号,以便从前馈信号中消除经第二回波路径传递至参考麦克风210处的测试信号和第一降噪信号,从而得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
在根据第二误差信号e2(z)来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的实施例中,随着第二预估传递函数不断逼近真实的第二回波传递函数H2(z),第二估计信号不断逼近真实的经第二回波路径传递至参考麦克风210处的测试信号和第一降噪信号,相应地,第二误差信号e2(z)也不断逼近环境噪声信号。
当第二误差信号e2(z)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后,第二估计信号与前馈信号中的经第二回波路径传递至参考麦克风210处的测试信号和第一降噪信号无限接近,因此,前馈信号消除第二估计信号后得到的第二误差信号e2(z)无限接近真实的环境噪声信号x(z)。此时的第二误差信号e2(z)便可以作为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
在步骤S390中,根据降噪系数和前馈信号中的所述环境噪声信号,确定第二降噪信号。
示例性地,在得到滤波器的降噪系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后,滤波器220可以将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作为输入,采用得到的降噪系数来确定第二降噪信号。
在步骤S390中,扬声器播放第二降噪信号。
以此方式,可以确定出第二回波传递函数,使得从前馈信号中确定出环境噪声信号成为可能,从而可以避免传递至参考麦克风处的播放信号对主动降噪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过反复调整来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的过程,可以采用自适应算法来实现。例如,可以采用LMS(Least Mean Square,最小均方)算法或NLMS(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归一化的最小均方)算法。
当耳机的佩戴位置发生移动时,或者当耳机被另一用户佩戴时,第一回波路径和第二回波路径的传递函数均会发生变化,因此,此前确定的第一回波路径传递函数和第二回波路径传递函数不再适用,从而导致降噪效果难以维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主动降噪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反馈信号的功率是否保持收敛;当确定反馈信号的功率由收敛变为发散时,重新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和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具体来说,在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和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后,可以对误差麦克风采集到的反馈信号的功率进行实时监测,以监测反馈信号的功率是否保持收敛。当监测到反馈信号的功率由收敛变为发散时,或者说不再收敛于最小值时,可以关闭降噪模式(即扬声器停止播放降噪信号),然后再次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以重新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和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对主动降噪系统再一次进行调优。
通过判断反馈信号的功率是否保持收敛,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耳机的佩戴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以此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因耳机的佩戴位置发生变化而造成的降噪效果劣化的问题,显著地提高降噪效果的稳定性。
上文结合图2至图9,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主动降噪方法的方法实施例,下文结合图10,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主动降噪方法的装置实施例。方法实施例和装置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为了简洁,适当省略重复的描述。
图10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该主动降噪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310、第二确定模块320和主动降噪模块330。
主动降噪模块310用于根据扬声器播放的测试信号和误差麦克风采集的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这里,测试信号与环境噪声信号不相关。反馈信号为传递至误差麦克风处的环境噪声信号和测试信号的叠加信号。第一回波传递函数为扬声器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至误差麦克风的路径的传递函数。
第二确定模块320用于根据第一回波传递函数确定降噪系数。
主动降噪模块330,用于根据降噪系数和参考麦克风采集的前馈信号确定第一降噪信号,并驱动扬声器播放第一降噪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降噪装置,通过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并根据第一回波传递函数调整滤波器的降噪系数,消除耳内噪声对降噪效果的影响,解决了半入耳式耳机因佩戴一致性差而导致的降噪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高半入耳式耳机的降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310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a.根据反馈信号、测试信号和第一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一误差信号;
b.当第一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时,根据第一误差信号和测试信号,对第一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
迭代执行步骤a和b,直至第一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确定当前的第一预估传递函数为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0所示的主动降噪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第四确定模块。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前馈信号和测试信号,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这里,第二回波传递函数为扬声器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至参考麦克风的路径的传递函数。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和测试信号,从前馈信号中消除传递至参考麦克风处的测试信号,以得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
主动降噪模块330用于根据降噪系数和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确定第一降噪信号,并驱动扬声器播放第一降噪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a.根据前馈信号、测试信号以及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二误差信号;
b.当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时,根据第二误差信号和测试信号,对第二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
迭代执行步骤a和b,直至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确定当前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为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0所示的主动降噪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确定模块和第四确定模块。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前馈信号、第一降噪信号以及测试信号,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这里,第二回波传递函数为扬声器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至参考麦克风的路径的传递函数。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回波传递函数、第一降噪信号以及测试信号,从前馈信号中消除传递至参考麦克风处的降噪信号和测试信号,以得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
主动降噪模块还用于根据降噪系数和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确定第二降噪信号,并驱动扬声器播放第二降噪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a.根据前馈信号、第一降噪信号、测试信号以及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二误差信号;
b.当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时,根据第二误差信号、第一降噪信号以及测试信号,对第二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
迭代执行步骤a和b,直至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确定当前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为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动降噪装置还可以包括判断模块。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反馈信号的功率是否保持收敛。
主动降噪模块330还用于当判断模块确定反馈信号的功率由收敛变为发散时,关闭主动降噪模式。
第一确定模块310还用于当判断模块确定反馈信号的功率由收敛变为发散时,重新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当判断模块确定反馈信号的功率由收敛变为发散时,重新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图1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与存储器410耦合的处理器420。该处理器420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410中存储的指令,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主动降噪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该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主动降噪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主动降噪方法。
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产品包括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主动降噪方法。
应当理解,本申请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根据”是“至少部分地根据”。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虽然术语“第一”或“第二”等可能在本申请中用来描述各种元素(如第一回波路径模拟单元、第二回波路径模拟单元),但这些元素不被这些术语所限定,这些术语只是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
应当理解,本申请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根据”是“至少部分地根据”。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端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端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端、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半入耳式耳机的主动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扬声器播放测试信号,所述测试信号与环境噪声信号不相关;
通过误差麦克风采集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为传递至所述误差麦克风处的环境噪声信号和测试信号的叠加信号;
根据所述测试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其中,所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为所述扬声器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至所述误差麦克风的路径的传递函数;
根据所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确定降噪系数;
根据所述降噪系数和参考麦克风采集的前馈信号确定第一降噪信号;
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降噪信号,
其中根据所述测试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包括:
a.根据所述反馈信号、所述测试信号和第一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一误差信号;
b.当所述第一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时,根据所述第一误差信号和所述测试信号,对所述第一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
迭代执行步骤a和b,直至所述第一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确定当前的第一预估传递函数为所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前馈信号和所述测试信号,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其中,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为所述扬声器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至所述参考麦克风的路径的传递函数;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和所述测试信号,从所述前馈信号中消除传递至所述参考麦克风处的测试信号,以得到所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其中
根据所述降噪系数和参考麦克风采集的前馈信号确定第一降噪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降噪系数和所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确定所述第一降噪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前馈信号和所述测试信号,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包括:
a.根据所述前馈信号、所述测试信号以及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二误差信号;
b.当所述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误差信号和所述测试信号,对所述第二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
迭代执行步骤a和b,直至所述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确定当前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为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前馈信号、所述第一降噪信号以及所述测试信号,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其中,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为所述扬声器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至所述参考麦克风的路径的传递函数;
根据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所述第一降噪信号以及所述测试信号,从所述前馈信号中消除传递至所述参考麦克风处的降噪信号和测试信号,以得到所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
根据所述降噪系数和所述前馈信号中的环境噪声信号确定第二降噪信号;
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二降噪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前馈信号、所述第一降噪信号以及所述测试信号,确定第二回波传递函数,包括:
a.根据所述前馈信号、所述第一降噪信号、所述测试信号以及第二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二误差信号;
b.当所述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误差信号、所述第一降噪信号以及所述测试信号,对所述第二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
迭代执行步骤a和b,直至所述第二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确定当前的第二预估传递函数为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所述反馈信号的功率是否保持收敛;
当确定所述反馈信号的功率由收敛变为发散时,重新确定所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和所述第二回波传递函数。
7.一种主动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扬声器播放的测试信号和误差麦克风采集的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回波传递函数,其中,所述测试信号与环境噪声信号不相关,所述反馈信号为传递至所述误差麦克风处的环境噪声信号和测试信号的叠加信号,所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为所述扬声器的播放信号经用户的耳廓反射至所述误差麦克风的路径的传递函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确定降噪系数;
主动降噪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降噪系数和参考麦克风采集的前馈信号确定第一降噪信号,并驱动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降噪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a.根据所述反馈信号、所述测试信号和第一预估传递函数,确定第一误差信号;
b.当所述第一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未达到最小值时,根据所述第一误差信号和所述测试信号,对所述第一预估传递函数进行调整;
迭代执行步骤a和b,直至所述第一误差信号的期望功率达到最小值时,确定当前的第一预估传递函数为所述第一回波传递函数。
8.一种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降噪装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降噪方法。
CN202110845173.3A 2021-07-26 2021-07-26 主动降噪方法、主动降噪装置及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Active CN1134215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5173.3A CN113421540B (zh) 2021-07-26 2021-07-26 主动降噪方法、主动降噪装置及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5173.3A CN113421540B (zh) 2021-07-26 2021-07-26 主动降噪方法、主动降噪装置及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1540A CN113421540A (zh) 2021-09-21
CN113421540B true CN113421540B (zh) 2023-10-31

Family

ID=77718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5173.3A Active CN113421540B (zh) 2021-07-26 2021-07-26 主动降噪方法、主动降噪装置及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15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10350A4 (en) 2021-11-19 2023-12-13 Shenzhen Shokz Co., Ltd. OPEN ACOUSTIC DEVICE
CN116156371A (zh) * 2021-11-19 2023-05-23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放式声学装置
CN114937460B (zh) * 2022-07-20 2022-11-18 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降噪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302A (en) * 1992-05-26 1996-03-12 Fujitsu Ten Limited Noise controller
EP1074971A2 (en) * 1995-07-03 2001-02-07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Digital feed-forward active noise control system
US9578432B1 (en) * 2013-04-24 2017-02-21 Cirrus Logic, Inc. Metric and tool to evaluate secondary path design in adaptive 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s
CN110972014A (zh) * 2019-12-11 2020-04-07 歌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降噪耳机的参数调整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10996209A (zh) * 2019-12-13 2020-04-10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降噪方法、系统以及耳机
CN111010646A (zh) * 2020-03-11 2020-04-14 恒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耳机透传的方法、系统以及耳机
CN111091805A (zh) * 2019-11-15 2020-05-01 佳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反馈式降噪方法
CN111836147A (zh) * 2019-04-16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的装置和方法
CN111935589A (zh) * 2020-09-28 2020-11-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降噪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芯片
CN112562627A (zh) * 2020-11-30 2021-03-26 深圳百灵声学有限公司 前馈滤波器设计方法、主动降噪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02468T1 (de) * 2004-03-17 2008-08-15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 Geräuschabstimmungsvorrichtung, verwendung derselben und geräuschabstimmungsverfahren
US20160300563A1 (en) * 2015-04-13 2016-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featuring secondary path estimation
CN105049979B (zh) * 2015-08-11 2018-03-13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反馈型有源降噪耳机降噪量的方法及有源降噪耳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302A (en) * 1992-05-26 1996-03-12 Fujitsu Ten Limited Noise controller
EP1074971A2 (en) * 1995-07-03 2001-02-07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Digital feed-forward active noise control system
US9578432B1 (en) * 2013-04-24 2017-02-21 Cirrus Logic, Inc. Metric and tool to evaluate secondary path design in adaptive 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s
CN111836147A (zh) * 2019-04-16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的装置和方法
CN111091805A (zh) * 2019-11-15 2020-05-01 佳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反馈式降噪方法
CN110972014A (zh) * 2019-12-11 2020-04-07 歌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降噪耳机的参数调整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10996209A (zh) * 2019-12-13 2020-04-10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降噪方法、系统以及耳机
CN111010646A (zh) * 2020-03-11 2020-04-14 恒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耳机透传的方法、系统以及耳机
CN111935589A (zh) * 2020-09-28 2020-11-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降噪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芯片
CN112562627A (zh) * 2020-11-30 2021-03-26 深圳百灵声学有限公司 前馈滤波器设计方法、主动降噪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1540A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21540B (zh) 主动降噪方法、主动降噪装置及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CN113409754B (zh) 主动降噪方法、主动降噪装置及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US947986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performance of audio transducer based on detection of transducer status
CN111800687B (zh) 一种主动降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4767B (zh) 具有多个前馈麦克风和多个控制器的主动降噪(anr)系统
WO2015057317A1 (en) Limiting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output
CN110996203B (zh) 一种耳机降噪方法、装置、系统及无线耳机
WO2020180964A1 (en) Placement of multiple feedforward microphones in an active noise reduction (anr) system
CN113574593B (zh) 调谐方法、制造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调谐系统
CN113409755B (zh) 主动降噪方法、装置及主动降噪耳机
WO2023045130A1 (zh) 降噪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04957A1 (en) 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for an ear-mountable playback device
CN113299261B (zh) 主动降噪方法、装置、耳机、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15157B (zh) 耳机的主动降噪方法及装置、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CN113299262A (zh) 主动降噪方法、装置、耳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299264A (zh) 主动降噪方法、装置、耳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4060458A1 (zh) 主动降噪方法和主动降噪耳机
CN113132847B (zh) 主动降噪耳机的降噪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主动降噪方法
CN111656436A (zh) 噪声消除滤波器结构、噪声消除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13132848A (zh) 滤波器设计方法、装置以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US11825281B1 (en) Adaptive equalization compensation for earbuds
US11790882B2 (en)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filter adaptation with ear cavity frequency response compensation
CN113132846B (zh) 耳机的主动降噪方法及装置、半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CN113299263B (zh) 声学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主动降噪耳机
US20230141100A1 (en) In-ear headphone device with active noise contr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