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9722A - 梯形图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梯形图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9722A
CN113419722A CN202110500751.XA CN202110500751A CN113419722A CN 113419722 A CN113419722 A CN 113419722A CN 202110500751 A CN202110500751 A CN 202110500751A CN 113419722 A CN113419722 A CN 113419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diagram
objects
instruction
sub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07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9722B (zh
Inventor
张磊
贾建梅
陈宏君
李响
文继锋
李海英
陈松林
赵奎
李广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07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97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9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9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9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9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4Graphical or visual program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梯形图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梯形图编辑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在梯形图中的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第一对象;所述对应的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待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拓扑关系;所述第一拓扑关系包括串联或并联;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进行变更,并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

Description

梯形图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梯形图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IEC61131-3编程语言标准已经在工控行业中使用,该标准定义了功能块图、梯形图、顺序功能图、结构化文本语言、指令表共5种语言。相关技术中,在对梯形图进行编辑时,如符号的插入、复制、粘贴等,用户需要对多个符号分别执行调整位置、添加连接线和转接符号的操作,也就是说,需要反复执行多次操作才能完成对梯形图的编辑,梯形图编辑的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梯形图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梯形图编辑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梯形图编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在梯形图中的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第一对象;所述对应的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待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拓扑关系;所述第一拓扑关系包括串联或并联;
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进行变更,并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
其中,上述方案中,在所述接收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三指令和第四指令,确定待添加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指令中的每个第三指令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一个第四对象;所述第四指令表征对确定出的第四对象或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进行复制操作。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确定待添加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时,所述方法包括:
当基于接收到的第三指令确定出至少两个第四对象时,将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中的全部对象确定为待添加的第二对象。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中的全部对象确定为待添加的第二对象,包括:
当确定的至少两个第四对象之间存在至少一条连通支路时,基于所述至少一条连通支路确定第一子网络,并将所述第一子网络对应的全部对象确定为第二对象;
当确定的至少两个第四对象之间不存在连通支路时,将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对象的最小子网络确定为第二子网络,并将所述第二子网络对应的全部对象确定为第二对象。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进行变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第三子网络;
将所述第三子网络中的全部对象确定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对象。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第三子网络,包括:
当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为串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横坐标确定所述第三子网络;
当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为并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纵坐标确定所述第三子网络。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更新所述梯形图中的至少两个对象之间的连接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梯形图编辑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在梯形图中的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第一对象;所述对应的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待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拓扑关系;所述第一拓扑关系包括串联或并联;
变更单元,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进行变更,并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梯形图编辑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梯形图编辑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接收到的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在梯形图中的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第一对象,确定待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与第一对象的第一拓扑关系,根据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第一拓扑关系确定第一区域,变更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并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这样,既可以确保编辑后的梯形图符合梯形图语法,同时也提升了梯形图编辑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梯形图编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梯形图编程符号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梯形图T节点符号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成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成组结果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动成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动成组结果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联操作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联操作结果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并联操作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并联操作结果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梯形图编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联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并联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梯形图编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IEC61131-3编程语言标准已经在工控行业中使用,该标准定义了功能块图、梯形图、顺序功能图、结构化文本语言、指令表共5种语言。在编写复杂的PLC逻辑程序时,可以使用功能块符号和梯形图符号进行编程。相关技术中,在对梯形图进行编辑时,如符号的插入、复制、粘贴等,用户需要对多个符号分别执行调整位置和添加连接线和转接符号的操作,也就是说,需要反复执行多次操作才能完成对梯形图的编辑,梯形图编辑的效率低下。
基于此,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基于接收到的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在梯形图中的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第一对象,确定待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与第一对象的第一拓扑关系,根据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第一拓扑关系确定第一区域,变更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并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这样,既可以确保编辑后的梯形图符合梯形图语法,同时也提升了梯形图编辑的效率。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梯形图编辑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执行主体可以是电子设备如服务器。如图1示出的,梯形图编辑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
所述第一指令用于在梯形图中的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第一对象;所述对应的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待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拓扑关系;所述第一拓扑关系包括串联或并联。
接收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基于接收到的第一指令在梯形图中的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第一对象,基于第一指令对应的第二指令确定待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与第一对象的第一拓扑关系。这里,待添加的第二对象可以是设定的,也可以由用户输入指令确定。待添加的第二对象与第一对象的第一拓扑关系包括串联或并联,梯形图中的对象表征编程符号。这样,根据第一指令确定待添加的第二对象在梯形图中添加的位置,根据对应的第二指令确定待添加的第二对象以何种拓扑关系的方式添加到确定的位置。
步骤102: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进行变更,并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
根据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确定的第一区域,变更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在完成位置变更后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至少一个待添加的第二对象。在添加待添加的第二对象时,根据指令对应地移动梯形图中对应位置的第三对象,用户只需输入指令即可完成对梯形图的编辑,不需要对多个对象反复执行多次操作,提高了梯形图编辑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接收到的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在梯形图中的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第一对象,确定待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与第一对象的第一拓扑关系,根据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第一拓扑关系确定第一区域,变更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并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这样,既可以确保编辑后的梯形图符合梯形图语法,同时也提升了梯形图编辑的效率。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更新所述梯形图中的至少两个对象之间的连接线。
在接收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之前,在设定的视图界面中载入梯形图文件,显示梯形图文件对应的梯形图。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之后,更新梯形图中至少两个对象之间的连接线所对应的指针。这里,梯形图包括编程符号、连接线、T节点符号。梯形图中的每个编程符号在设定的视图界面中显示为一个对象。如图2所示出梯形图编程符号示意图,包括左电源轨线、右电源轨线、线圈、触点等符号。如图3所示出梯形图T节点符号示意图,包括左发散T节点、右汇聚T节点、中层左T节点层、中层右T节点层、左下T节点、右下T节点,入表示输入连接点,出表示输出连接点。每个编程符号有输入点和输出点,符号之间通过连接线从符号A输出点连接到符号B输入点,符号B输入点和符号A输出点之间的连接线内含4个指针关联,分别关联连接启始符号、启始输出点、终止符号、终止输入点,通过指针关联关系,形成了表征了不同对象所表征的符号之间拓扑关系的拓扑网络。在梯形图中,连接线还存储了连接启始符号ID、启始输出点名字、终止符号ID、终止输入点名字,在载入梯形图文件过程中,可建立查找表,实现连接线和连接点、符号之间的实体对象指针关联关系,构建表征多个对象之间拓扑关系的拓扑网络。在编辑过程中,动态刷新指针对应关系,从而实时更新的动态拓扑网络。
实际应用中,定义连接点类名为CNode,连接线类名为CLinkLine,符号基类名为CDrawObj,则
CNode定义1个指针类型成员变量,关联与之连接的连接线:
Class CNode{
CLinkLine*m_pline;
};
CLinkLine定义4个指针类型成员变量,关联启始/终止的符号和连接点。
Class CLinkLine{
CDrawObj*m_pStartObj;//连接的启始符号
CDrawObj*m_pEndObj;//连接的终止符号
CNode*m_pStartNode;//连接的启始连接点
CNode*m_pEndNode;//连接的终止连接点
};
CDrawObj定义2个链表,管理输入连接点和输出连接点:
Class CLinkLine{
List<CNode*>m_inNodeList;//输入连接点
List<CNode*>m_outNodeList;//输出连接点
};
则符号通过输入、输出连接点链表,可以遍历连接点,通过连接点可以获取连接线,通过连接线可以获取启始或终止符号,形成实时动态拓扑网络。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三指令和第四指令,确定待添加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指令中的每个第三指令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一个第四对象;所述第四指令表征对确定出的第四对象或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进行复制操作。
在接收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之前,接收至少一个第三指令和第四指令,基于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三指令中的每个第三指令确定一个第四对象,基于接收到的第四指令确定对第四对象或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进行复制操作,将第四对象或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的对象作为待添加的第二对象。这里,待添加的第二对象可以被展示于列表中,供用户后续选择、使用。
这样,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三指令和第四指令,可以在梯形图中确定待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从而提高了在梯形图中添加编程符号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确定待添加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时,所述方法包括:
当基于接收到的第三指令确定出至少两个第四对象时,将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中的全部对象确定为待添加的第二对象。
接收到至少两条第三指令,确定出至少两个第四对象,基于接收到的至少两条第三指令和第四指令,将确定出的至少两个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作为设定的子网络,将设定子网络中的全部对象确定为待添加的第二对象。这里,设定子网络包括所有确定出的第四对象。用户通过至少两个第三指令确定设定子网络,将设定子网络中的多个对象确定为待添加的第二对象,这样,通过一次复制操作,即可完成在同一子网络中多个连续的编程符号的复制,在确保待添加对象在添加入梯形图后符合梯形图语法的同时,提高了梯形图编辑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中的全部对象确定为待添加的第二对象,包括:
当确定的至少两个第四对象之间存在至少一条连通支路时,基于所述至少一条连通支路确定第一子网络,并将所述第一子网络对应的全部对象确定为第二对象;
当确定的至少两个第四对象之间不存在连通支路时,将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对象的最小子网络确定为第二子网络,并将所述第二子网络对应的全部对象确定为第二对象。
根据至少两个第三指令确定至少两个第四对象,根据确定的至少两个第四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确定出在梯形图中X方向上最左位置的对象和最右边位置的对象,从最左位置的对象表征的符号的输出点开始路由,判断是否存在连通支路以连接最右边的对象表征的符号的输入点,当存在至少一条连通支路时,基于至少一条连通支路确定第一子网络,并将第一子网络对应的全部对象确定为第二对象,当不存在连通支路时,将包括所有第四对象的最小子网络确定为第二子网络,并将第二子网络对应的全部对象确定为第二对象。这样,通过一次复制操作,即可完成在同一子网络中多个对象的复制,在确保待添加对象在添加入梯形图后符合梯形图语法的同时,提高了梯形图编辑的效率。
实际应用中,如图4所示出的一种自动成组示意图,用户通过鼠标左键单击梯形图中的对象,电子设备接收到两个第三指令,将A1和A8这两个对象确定为第四对象。用户再通过鼠标右键弹窗选择复制操作,电子设备接收到第四指令,触发自动成组算法,确定两个第四对象中,在梯形图中X方向上最左位置的对象为A1,最右位置的对象为A8,通过判断确定存在一条A1→A2→A3→A4→A5→A6→A7→A8的连通支路。
以右汇聚T节点A4为启始点,通过Y方向坐标最大的输入点的连接线反向回溯,可形成A4→A3→A2→B1→B2→LA4的支路,其中LA4为左发散T节点,并且和A4在同一水平线上,则LA4→A4之间的所有对象构成子网络1。以左发散T节点A5为启始点,通过Y方向坐标最大的输出点的连接线正向遍历,可形成A5→A6→A7→B3→B4→B5→B6→B7→RA5的支路,其中RA5为右汇聚节点,并且和A5在同一水平线上,则A5→RA5之间的所有对象构成子网络2。如图5所示出的自动成组结果的示意图,子网络1和子网络2以及之间的所有对象和连接线、连接元素自动成组,确定为第一子网络,第一子网络对应的全部对象为第二对象。
图6所示出的另一种自动成组示意图,用户通过鼠标左键单击梯形图中的对象,电子设备接收到两个第三指令,将A1和A5这两个对象确定为第四对象。用户再通过鼠标右键弹窗选择复制操作,电子设备接收到第四指令,触发自动成组算法,从A1的输出点到A5的输入点不存在连通支路,从A5的输出点到A1的输入点也不存在连通支路,表明A1和A5处在同一个子网络内的并联分支上,通过判断确定两个第四对象之间不存在连通支路。
通过A1的输入点连接线可反向回溯到左汇聚节点T1,通过A1的输出点连接线可正向遍历到右汇聚节点RT1,则T1→T2→T3→A5→RT3→RT2→RT1所形成的最小子网络已经满足包括两个第四对象A1、A5的条件,如图7所示出的自动成组结果的示意图,确定为第二子网络,第二子网络对应的全部对象为第二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进行变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第三子网络;
将所述第三子网络中的全部对象确定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对象。
基于第一指令确定出的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第二指令指示的第一拓扑关系,确定需要在梯形图中变更位置的第三子网络,第三子网络中的全部对象作为进行梯形图位置变更的第三对象。基于第一指令和第二指令可以触发对应的一系列操作,确定梯形图中的待调整位置的子网络的对象,这样,用户不需要手动确定待执行位置调整的对象,提升了梯形图编辑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第三子网络,包括:
当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为串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横坐标确定所述第三子网络;
当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为并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纵坐标确定所述第三子网络。
基于第一指令确定出的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在第二指令指示的第一拓扑关系为串联关系时,根据第一对象的左上角坐标(X1,Y1),确定横坐标X方向的判断基准点X0。根据当前梯级内对象的横坐标进行判断,将横坐标X大于X0的对象确定为第三子网络。在第二指令指示的第一拓扑关系为并联关系时,根据第一对象的左上角坐标(X1,Y1),确定纵坐标Y方向的判断基准点Y0。对与第一对象不存在连通支路的对象的纵坐标进行判断,将纵坐标Y大于Y0的对象确定为第三子网络。这里,可以通过第一列表管理确定出的第三对象,将根据第一指令确定出的第一对象也加入至第一列表中,供用户实时管理、查看。基于第一指令和第二指令可以触发对应的一系列操作,确定梯形图中的待调整位置的子网络的对象,这样,用户不需要手动确定待执行位置调整的对象,提升了梯形图编辑的效率。
实际应用中,如图8所示出的串联操作示意图,用户通过鼠标左键单击梯形图中的对象C1,将C1这个对象确定为第一对象。用户再通过鼠标右键弹窗选择串联操作,则在原位置插入NewC1对象,C1所在的相关子网络右移。图9为串联操作结果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出的并联操作示意图,用户通过鼠标左键单击梯形图中的对象C21,将C21这个对象确定为第一对象。用户再通过鼠标右键弹窗选择并联操作,C24与C21之间存在连通支路,不需要调整C24在Y方向的坐标;与C21之间不存在连通支路,且Y方向位置比C21大的对象为C22,关联分支形成的子网络下移,调整Y方向位置。图11为并联操作结果示意图。
下面结合应用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一种梯形图编辑方法,在视图界面载入的梯形图文件,构建动态拓扑网络,获取鼠标、键盘的操作命令类型,识别梯形图中子网络连通支路,获取自动成组的对象列表,计算需要调整的子网络,按照串联、并联、复制、粘贴的类型,完成对象的新建和关联网络的布局,刷新实时动态拓扑网络。
结合图12,对应的梯形图编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视图界面载入梯形图文件,构建动态拓扑网络。
2)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基于指令可以确定至少一个对象和对应的拓扑关系。这里,输入装置可以是鼠标或键盘等。对象表征视图中梯形图的符号。
3)判断是否为复制操作。
若是复制操作,将选中对象进行自动成组处理,扩充选择范围,并再次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
若不是复制操作,根据操作类型确定需要调整位置的对象列表和调整距离,执行调整操作。
4)新建对象,并在预设的位置插入新建对象。
5)刷新视图界面,更新动态拓扑网络。
如图13所示出的串联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串联操作,即在选中对象的左侧或右侧串联插入对象,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当前选中的对象信息和对应的梯级,获取当前选中的对象的输入连接线的坐标。
2)清空管理对象的成员列表,将当前选中对象放入管理对象的成员列表。
3)获取当前选中对象的左上角坐标(X2,Y2),获取X方向判断基准点curx=当前选择对象左上角X坐标+对象宽度。
4)遍历当前梯级内对象列表,若对象的X坐标大于curx,则将该对象放入管理对象的成员列表中。
5)定义X方向偏移量为dx;创建宏动作命令MacroCmd指针,创建GroupMove整体移动的子命令,将管理对象的成员列表中的对象整体右移dx。
6)新建对象和调整连接网络:
a.左上角坐标(X2,Y2)处新建对象,在宏动作命令中增加1条新建对象的动作命令;
b.将原先和选择对象的输入点连接的连接线终止端点、终止符号指针调整为新建对象的输入点名字、新建对象的指针;
c.在宏动作命令中增加1条连接调整终止点的动作命令;新建一条连接线,连接线起点为新建对象的输出点,连接线终止点为原选中对象的输入点,宏动作命令增加1条新建连接线的动作命令。
7)将宏动作命令加入到undo-redo管理列表中,执行宏动作命令,实现对象插入、连接关系调整、位置移动的批量自动化操作。
如图14所示出的并联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串联操作,即在选中对象的下侧并联分支,插入对象。识别当前对象的下侧对象;将下侧对象组成连通子网络;对子网络之间判断是否有关联的路由,;仅调整和当前对象关联的子网络的对象的Y方向位置;根据插入对象是中间还是末尾决定左右两侧连接元素类型。当前梯级的后续梯级统一下移。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当前选中的对象信息和对应的梯级,获取当前选中的对象的输入连接线的坐标。
2)清空管理对象的成员列表,将当前选中对象放入管理对象的成员列表。
3)获取当前选中对象的左上角坐标(X3,Y3),获取Y方向判断基准点cury=当前选择对象左上角Y坐标+对象高度。
4)通过判断对象的Y坐标是否大于cury,识别当前对象的下侧对象(Y坐标大于cury),将下侧对象组成连通子网络。
5)判断子网络是否当前对象垂直关联(X坐标在设定范围内)。
若是,则将该子网络对象放入管理对象的成员列表中,定义Y方向偏移量为dy;创建宏动作命令MacroCmd指针,创建GroupMove整体移动的子命令,将管理对象的成员列表整体下移dy。
6)新建对象和调整连接网络:
在cury+dy/2处新建对象、左右侧连接元素、垂直和水平连接线,调整原选中对象最近下侧的连接线启始和终止点、在宏动作命令中增加新建对象、连接元素、连接线的动作命令;在宏动作命令中增加调整连接线的动作命令;
7)将宏动作命令加入到undo-redo管理列表中,执行宏动作命令,实现对象插入、连接关系调整、位置移动的批量自动化操作。
这里,串联操作、并联操作可以是针对一个对象的操作,也可以是针对多个对象的操作,也就是说,串联操作、并联操作中,插入的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多个对象。粘贴操作的数据来源,可以是复制操作后被展示于列表中的第二对象,在创建时形成一个子网络,按照串联和/或并联的操作方法插入待添加的子网络,刷新动态拓扑网络。
这样,实现了梯形图编辑操作过程中,通过指令对应触发一系列调整梯级网络内对象的位置和网络包含的对象的操作,既确保编辑后的梯形图符合梯形图语法,又提升了编辑效率和正确性。
在一应用实施例中,当用户通过菜单或键盘发出第二指令,触发复制操作时,需要进行选中对象自动成组,扩充选择范围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从选中的对象中,确定出在梯形图中X方向上最左位置的对象和最右边位置的对象。
2)从最左位置的对象表征的符号的输出点开始路由,判断是否存在连通支路以连接最右边的对象表征的符号的输入点。
若存在至少一条连通支路,跳转到3);
若不存在连通支路,跳转到4)。
3)当存在至少一条连通支路时,将连通支路中的左发散T节点、右汇聚T节点按照X方向升序排序。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确定对应的最大并联子网络:
a.通过右汇聚T节点,反方向寻找各输入支路的公共左发散T节点.
b.通过左发散T节点,遍历各输出连接点关联符号,取各分支公共的右汇聚T节点;
c.取各个子网络符号的并集,形成最大并联子网络。
4)当不存在连通支路时,说明两个对象在同一子网络的并联分支上,则获取包括两个对象所在的并联分支在内的最小子网络T节点内的对象列表。
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梯形图编辑装置,如图15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1501,用于接收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在梯形图中的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第一对象;所述对应的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待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拓扑关系;所述第一拓扑关系包括串联或并联;
变更单元1502,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进行变更,并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三指令和第四指令,确定待添加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指令中的每个第三指令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一个第四对象;所述第四指令表征对确定出的第四对象或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进行复制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
当基于接收到的第三指令确定出至少两个第四对象时,将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中的全部对象确定为待添加的第二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
当确定的至少两个第四对象之间存在至少一条连通支路时,基于所述至少一条连通支路确定第一子网络,并将所述第一子网络对应的全部对象确定为第二对象;
当确定的至少两个第四对象之间不存在连通支路时,将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对象的最小子网络确定为第二子网络,并将所述第二子网络对应的全部对象确定为第二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第三子网络;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子网络中的全部对象确定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当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为串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横坐标确定所述第三子网络;
当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为并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纵坐标确定所述第三子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更新单元,用于更新所述梯形图中的至少两个对象之间的连接线。
实际应用时,所述接收单元1501、变更单元1502、第一确定单元、第二确定单元、第三确定单元、更新单元可由基于梯形图编辑装置中的处理器,比如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或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等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梯形图编辑装置在进行梯形图编辑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梯形图编辑装置与梯形图编辑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梯形图编辑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6所示,该电子设备1600包括:
通信接口1610,能够与其它设备比如网络设备等进行信息交互;
处理器1620,与所述通信接口1610连接,以实现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1630上。
当然,实际应用时,电子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640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640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64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640。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630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电子设备16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160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可以理解,存储器1630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1630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620中,或者由处理器1620实现。处理器162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62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6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1620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630,处理器1620读取存储器1630中的程序,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620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电子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1630,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1620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电子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实例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梯形图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在梯形图中的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第一对象;所述对应的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待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拓扑关系;所述第一拓扑关系包括串联或并联;
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进行变更,并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三指令和第四指令,确定待添加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指令中的每个第三指令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一个第四对象;所述第四指令表征对确定出的第四对象或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进行复制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待添加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时,所述方法包括:
当基于接收到的第三指令确定出至少两个第四对象时,将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中的全部对象确定为待添加的第二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对象所在的子网络中的全部对象确定为待添加的第二对象,包括:
当确定的至少两个第四对象之间存在至少一条连通支路时,基于所述至少一条连通支路确定第一子网络,并将所述第一子网络对应的全部对象确定为第二对象;
当确定的至少两个第四对象之间不存在连通支路时,将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对象的最小子网络确定为第二子网络,并将所述第二子网络对应的全部对象确定为第二对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进行变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第三子网络;
将所述第三子网络中的全部对象确定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第三子网络,包括:
当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为串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横坐标确定所述第三子网络;
当所述第一拓扑关系为并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纵坐标确定所述第三子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梯形图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更新所述梯形图中的至少两个对象之间的连接线。
8.一种梯形图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令和对应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在梯形图中的至少一个对象中确定第一对象;所述对应的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待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对象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拓扑关系;所述第一拓扑关系包括串联或并联;
变更单元,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至少一个第三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进行变更,并在完成位置变更的梯形图的第一区域上添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对象;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在梯形图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拓扑关系确定。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梯形图编辑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梯形图编辑方法的步骤。
CN202110500751.XA 2021-05-08 2021-05-08 梯形图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197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0751.XA CN113419722B (zh) 2021-05-08 2021-05-08 梯形图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0751.XA CN113419722B (zh) 2021-05-08 2021-05-08 梯形图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9722A true CN113419722A (zh) 2021-09-21
CN113419722B CN113419722B (zh) 2022-07-22

Family

ID=77712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0751.XA Active CN113419722B (zh) 2021-05-08 2021-05-08 梯形图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97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1146A (zh) * 2023-11-09 2023-12-12 成都科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梯形图逻辑组态的界面布局系统及布局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3011A (zh) * 2020-10-23 2021-02-0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拓扑图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34494A (zh) * 2020-11-26 2021-03-02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本编辑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3011A (zh) * 2020-10-23 2021-02-0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拓扑图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34494A (zh) * 2020-11-26 2021-03-02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本编辑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1146A (zh) * 2023-11-09 2023-12-12 成都科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梯形图逻辑组态的界面布局系统及布局方法
CN117221146B (zh) * 2023-11-09 2024-01-23 成都科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梯形图逻辑组态的界面布局系统及布局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9722B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58856A (zh) 页面配置方法及装置
KR100917113B1 (ko) 전기 장치를 기술하기 위한 방법들, 시스템들 및 데이터모델들
CN113419722B (zh) 梯形图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70439A (zh) 自动布线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4611447A (zh) 可编程逻辑器件布线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JP7457168B2 (ja) 半導体デバイスのモデリ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CN117315081A (zh) 基于全景电网图数据模型的电气单线图专题图生成方法
CN107369192B (zh) 一种连接关系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126314A (zh) 一种业务流程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259315A (zh) 在线图片分享方法、设备、客户端及电子设备
CN109977602A (zh) 一种铜皮的挖空方法以及设备
JP2022179051A (ja) 開発支援装置、開発支援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13609433A (zh) 一种算式布局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04537A (zh) 智能合约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06622A (zh) 一种vnf模板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2749229A (zh) 数据转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544626B (zh) 子模型抽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7874984B (zh) 基于cim模型的配网拓扑图形生成方法及装置
TW201931178A (zh) 電路佈局圖案之阻抗值計算方法及佈局檢測系統
CN117406982B (zh) 一种存算一体应用生成系统和生成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2748679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520770B (zh) 一种网络设备的拓扑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2008059164A (ja) フローダイアグラム編集装置、フローダイアグラム編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436330A (zh) 面积对象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522432A (zh) 一种基于bim平台的冷凝水系统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