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8493B - 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8493B
CN113418493B CN202110838299.8A CN202110838299A CN113418493B CN 113418493 B CN113418493 B CN 113418493B CN 202110838299 A CN202110838299 A CN 202110838299A CN 113418493 B CN113418493 B CN 1134184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moment
gyroscope
servo motor
enco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82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8493A (zh
Inventor
雷宏发
刘蔓
何仲衡
吴元清
鲁仁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8382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84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8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8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8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8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2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9/00Gyroscopes; Turn-sensitive devices using vibrating masses; Turn-sensitive devices without moving masses; Measuring angular rate using gyroscopic eff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4Testing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包括:获取伺服电机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和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转换为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设置变化率超阈值和差值阈值,计算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的变化率和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的差值,当变化率大于变化率阈值且差值大于差值阈值时,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作为k时刻伺服电机的实际输出角度;否则将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进行卡尔曼角度融合,将融合结果作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本发明提高了测量过程的可靠性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保证伺服电极正常运行的同时实现高精度转速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设备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对伺服电机转速的高精度控制测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伺服电机拥有交流电机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的同时,又具备效率高、调速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一般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通常在电动机转轴上安装光电编码器、磁编码器进行测速,但光电编码器、磁编码器都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光电编码器具有检测分辨率高优点,但在高粉尘环境下分辨率容易受到影响,并且光源灯泡寿命短、使用环境要求高;磁编码器具有灵敏度高、传送无抖动、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磁不敏感区,在高磁环境中会降低电机运行的可靠性。陀螺仪通过测量物体一段时间内旋转的角度,再与测量时间相乘,获得物体的转速。利用陀螺仪测量转速时,虽然噪声小,精度高,但陀螺仪输出角度时由转速累加获得,长时间测量时,由于误差累计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准确性差。
2019年7月23日公开的中国专利CN110043430A提供了一种应用陀螺仪传感器测量风机轮毂转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陀螺仪传感器安装于风机轮毂上;陀螺仪传感器在轮毂旋转的过程中实时检测X,Y,Z三个轴旋转的角速度Axz,Ayz和Axy;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轮毂总的实时角速度;该发明仅利用陀螺仪传感器测量风机轮毂的转速,长时间测量会导致误差累计,使转速出现较大的偏差,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对伺服电机进行测速时,准确性与可靠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通过测量伺服电机的角度实现对伺服电机转速的测量,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测量过程的可靠性,实现了对伺服电机的高精度转速控制,保证了伺服电机的正常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伺服电机开机运行,获取伺服电机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和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
S2: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转换为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
S3:设置伺服电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计算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的变化率;
S4:设置变化率阈值,比较变化率与变化率阈值的大小;若变化率大于变化率阈值,则计算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和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的差值,执行步骤S5;否则执行步骤S6;
S5:设置差值阈值,比较差值与差值阈值的大小;若差值大于差值阈值,则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作为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否则进行步骤S6;
S6:将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进行卡尔曼角度融合,将卡尔曼角度融合结果作为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
本发明在采样周期内获取伺服电机的编码器角度和陀螺仪角速度,并将陀螺仪角速度转化为陀螺仪角度;比较伺服电机k时刻编码器角度和伺服电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的变化率,若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突变,且与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差值很大时,认为编码器角度受外界影响出现错误,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作为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否则对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进行卡尔曼角度融合,将融合结果作为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
优选地,利用伺服电机原有的编码器获取伺服电机的编码器角度。
优选地,所述原有的编码器为光电编码器或磁编码器。
优选地,利用陀螺仪获得伺服电机的陀螺仪角速度,具体方法为:
利用陀螺仪检测伺服电机转轴的旋转,输出检测信号转换值;
根据陀螺仪的灵敏度对应表确认当前陀螺仪的灵敏度;
根据信号转换值和灵敏度计算陀螺仪角速度:陀螺仪角速度=信号转换值/灵敏度。
优选地,设置采样周期,每间隔一个采样周期,获取一次伺服电机的编码器角度和伺服电机的陀螺仪角速度;所述采样周期根据陀螺仪的采样频率确定,具体为:
式中,B表示采样周期,f表示陀螺仪的采样频率。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转换为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的具体方法为:
Uk=uk*B
式中,Uk表示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uk表示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B表示采样周期。
优选地,所述S3中,计算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的变化率的具体方法为:
式中,αk表示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1时刻偏伺服电机的实际输出角的变化率,zk表示k时刻的原编码器角度,表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S6中,卡尔曼角度融合的具体步骤为;
S6.1:预测伺服电机k时刻的输出角度:
其中,A表示状态转移矩阵,B表示采样周期,表示k时刻的预测输出角度,表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uk表示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
S6.2:预测伺服电机k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
Pk|k-1=APk-1AT+Q
其中,Pk|k-1表示k时刻的预测误差协方差矩阵,Pk-1表示k-1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T表示求转置操作,Q表示陀螺仪角速度的噪声协方差矩阵;
S6.3:根据k时刻的预测误差协方差矩阵计算卡尔曼增益:
其中,Kk表示卡尔曼增益,H表示转换矩阵,R表示编码器的噪声协方差矩阵;
S6.4:根据k时刻的预测输出角度和卡尔曼增益计算k时刻的最优预测输出角度:
其中,时刻的最优预测输出角度,zk表示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
S6.5:将k时刻的最优预测输出角度作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
优选地,卡尔曼角度融合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S6.6:更新k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
Pk=(I-KkH)Pk|k-1
其中,Pk表示k时刻的最优预测输出角度下的误差协方差矩阵,I表示单位矩阵;
S6.7:更新时刻,将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作为下一次卡尔曼角度融合时的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将k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作为下一次的卡尔曼角度融合时的k-1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重复步骤S6.1-S6.6,实现连续的卡尔曼角度融合。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S7:将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返回步骤S3作为下一次计算时的伺服电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重复步骤S1-S6,实现对伺服电机实际输出角度的实时连续测量,直至伺服电机关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采样周期内获取伺服电机的编码器角度和陀螺仪角速度,并将陀螺仪角速度转化为陀螺仪角度;比较伺服电机k时刻编码器角度和伺服电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的变化率,若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突变,且与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差值很大时,认为编码器角度受外界影响出现错误,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作为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保证了测量过程的可靠性和伺服电机的正常运行;否则将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进行卡尔曼角度融合,将融合结果作为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消除了长时间测量时陀螺仪角度的累积误差,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实现了对伺服电机的高精度转速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伺服电机开机运行,获取伺服电机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和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
S2: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转换为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
S3:设置伺服电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计算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的变化率;
S4:设置变化率阈值,比较变化率与变化率阈值的大小;若变化率大于变化率阈值,则计算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和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的差值,执行步骤S5;否则执行步骤S6;
S5:设置差值阈值,比较差值与差值阈值的大小;若差值大于差值阈值,则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作为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否则进行步骤S6;
S6:将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进行卡尔曼角度融合,将卡尔曼角度融合结果作为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
S7:将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返回步骤S3作为下一次计算时的伺服电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重复步骤S1-S6,实现对伺服电机实际输出角度的实时连续测量,直至伺服电机关机。
利用伺服电机原有的编码器获取伺服电机的编码器角度,所述原有的编码器为光电编码器或磁编码器。
利用陀螺仪获得伺服电机的陀螺仪角速度,具体方法为:
利用陀螺仪检测伺服电机转轴的旋转,获得检测信号转换值;
根据陀螺仪的灵敏度对应表确认当前陀螺仪的灵敏度;
根据信号转换值和灵敏度计算陀螺仪角速度:陀螺仪角速度=信号转换值/灵敏度。
下表为陀螺仪的灵敏度对应表,表中第三行第四列为陀螺仪的量程,四五行第四列为陀螺仪的灵敏度,最后一列为量程和灵敏度的单位;以陀螺仪量程±250°/s为例,对应FS-SEL=0的情况;FS-SEL=0时,陀螺仪的灵敏度为131LSB/(°/s)。假设当量程为±1000°/s时,陀螺仪检测伺服电机转轴,获得的信号转换值(ADC值)为200,从下表中可知,陀螺仪的灵敏度为32.8LSB/(°/s),此时陀螺仪的角速度=200/32.8=6.09756°/s,信号转换值(ADC值)可以为负值,出现负值时,说明设备从现有的方向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设置采样周期,每间隔一个采样周期,获取一次伺服电机的编码器角度和伺服电机的陀螺仪角速度;所述采样周期根据陀螺仪的采样频率确定,具体为:
式中,B表示采样周期,f表示陀螺仪的采样频率。
所述步骤S2中,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转换为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的具体方法为:
Uk=uk*B
式中,Uk表示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uk表示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B表示采样周期。
所述S3中,计算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的变化率的具体方法为:
式中,αk表示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1时刻偏伺服电机的实际输出角的变化率,zk表示k时刻的原编码器角度,表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
所述步骤S6中,卡尔曼角度融合的具体步骤为;
S6.1:预测伺服电机k时刻的输出角度:
其中,A表示状态转移矩阵,B表示采样周期,表示k时刻的预测输出角度,表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uk表示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
S6.2:预测伺服电机k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
Pk|k-1=APk-1AT+Q
其中,Pk|k-1表示k时刻的预测误差协方差矩阵,Pk-1表示k-1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T表示求转置操作,Q表示陀螺仪角速度的噪声协方差矩阵;
S6.3:根据k时刻的预测误差协方差矩阵计算卡尔曼增益:
其中,Kk表示卡尔曼增益,H表示转换矩阵,R表示编码器的噪声协方差矩阵;
S6.4:根据k时刻的预测输出角度和卡尔曼增益计算k时刻的最优预测输出角度:
其中,时刻的最优预测输出角度,zk表示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
S6.5:将k时刻的最优预测输出角度作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
S6.6:更新k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
Pk=(I-KkH)Pk|k-1
其中,Pk表示k时刻的最优预测输出角度下的误差协方差矩阵,I表示单位矩阵;
S6.7:更新时刻,将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作为下一次卡尔曼角度融合时的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将k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作为下一次的卡尔曼角度融合时的k-1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重复步骤S6.1-S6.6,实现连续的卡尔曼角度融合。
在具体实过程中,在采样周期内获取伺服电机的编码器角度和陀螺仪角速度,并将陀螺仪角速度转化为陀螺仪角度;比较k时刻编码器角度和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的变化率,k时刻编码器角度突变,且与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差值很大时,认为编码器角度受外界影响出现错误,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作为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保证了测量过程的可靠性;否则将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进行卡尔曼滤波,作为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消除了长时间测量时陀螺仪角度的累积误差,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将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作为下一次计算时的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重复以上步骤,实现对伺服电机实际输出角度的实时连续测量。本实施例可在高尘、高磁等恶劣环境下获取伺服电机准确的实际输出角度,保证伺服电机正常运行,实现了对伺服电机高精度的转速控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伺服电机开机运行,获取伺服电机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和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
S2: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转换为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
S3:设置伺服电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计算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的变化率;
S4:设置变化率阈值,比较变化率与变化率阈值的大小;若变化率大于变化率阈值,则计算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和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的差值,执行步骤S5;否则执行步骤S6;
S5:设置差值阈值,比较差值与差值阈值的大小;若差值大于差值阈值,则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作为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否则进行步骤S6;
S6:将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进行卡尔曼角度融合,将卡尔曼角度融合结果作为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所述卡尔曼角度融合的具体步骤为;
S6.1:预测伺服电机k时刻的输出角度:
其中,表示状态转移矩阵,B表示采样周期,/>表示k时刻的预测输出角度,/>表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表示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
S6.2:预测伺服电机k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
其中,表示k时刻的预测误差协方差矩阵,/>表示k-1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表示求转置操作,/>表示陀螺仪角速度的噪声协方差矩阵;
S6.3:根据k时刻的预测误差协方差矩阵计算卡尔曼增益:
其中,表示卡尔曼增益,/>表示转换矩阵,/>表示编码器的噪声协方差矩阵;
S6.4:根据k时刻的预测输出角度和卡尔曼增益计算k时刻的最优预测输出角度:
其中,表示k时刻的最优预测输出角度,/>表示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
S6.5:将k时刻的最优预测输出角度作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伺服电机原有的编码器获取伺服电机的编码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原有的编码器为光电编码器或磁编码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陀螺仪获得伺服电机的陀螺仪角速度,具体方法为:
利用陀螺仪检测伺服电机转轴的旋转,输出检测信号转换值;
根据陀螺仪的灵敏度对应表确认当前陀螺仪的灵敏度;
根据信号转换值和灵敏度计算陀螺仪角速度:陀螺仪角速度=信号转换值/灵敏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采样周期,每间隔一个采样周期,获取一次伺服电机的编码器角度和伺服电机的陀螺仪角速度;所述采样周期根据陀螺仪的采样频率确定,具体为:
式中,表示采样周期,/>表示陀螺仪的采样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将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转换为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的具体方法为:
式中,表示k时刻的陀螺仪角度,/>表示k时刻的陀螺仪角速度,/>表示采样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计算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的变化率的具体方法为:
式中,表示k时刻的编码器角度与k-1时刻偏伺服电机的实际输出角的变化率,/>表示k时刻的原编码器角度,/>表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卡尔曼角度融合还包括以下步骤:
S6.6:更新k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
其中,表示k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表示单位矩阵;
S6.7:更新时刻,将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作为下一次卡尔曼角度融合时的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将k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作为下一次的卡尔曼角度融合时的k-1时刻的误差协方差矩阵,重复步骤S6.1-S6.6,实现连续的卡尔曼角度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S7:将伺服电机k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返回步骤S3作为下一次计算时的伺服电机k-1时刻的实际输出角度,重复步骤S1-S6,实现对伺服电机实际输出角度的实时连续测量,直至伺服电机关机。
CN202110838299.8A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 Active CN1134184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8299.8A CN113418493B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8299.8A CN113418493B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8493A CN113418493A (zh) 2021-09-21
CN113418493B true CN113418493B (zh) 2024-02-27

Family

ID=77718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8299.8A Active CN113418493B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84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99283B (zh) * 2021-11-19 2023-10-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合页角度的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931036B (zh) * 2023-03-09 2023-06-27 深圳市好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编码器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22953A (ko) * 2009-08-28 2011-03-08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로봇의 각속도 오차 보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07356938A (zh) * 2017-09-07 2017-11-17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无人船二维激光雷达自稳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56606A (zh) * 2018-11-28 2019-04-02 吉林大学 基于模糊补偿和卡尔曼滤波的传感器角度测量优化方法
CN110231030A (zh) * 2019-06-28 2019-09-13 苏州瑞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陀螺仪的扫地机器人角度最优估算方法
WO2021082790A1 (zh) * 2019-10-29 2021-05-0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IMU的uwb定位异常值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22953A (ko) * 2009-08-28 2011-03-08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로봇의 각속도 오차 보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07356938A (zh) * 2017-09-07 2017-11-17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无人船二维激光雷达自稳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56606A (zh) * 2018-11-28 2019-04-02 吉林大学 基于模糊补偿和卡尔曼滤波的传感器角度测量优化方法
CN110231030A (zh) * 2019-06-28 2019-09-13 苏州瑞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陀螺仪的扫地机器人角度最优估算方法
WO2021082790A1 (zh) * 2019-10-29 2021-05-0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IMU的uwb定位异常值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8493A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8493B (zh) 一种基于陀螺仪辅助测量伺服电机角度的方法
KR100772915B1 (ko) 이동 로봇에 장착된 자이로의 바이어스를 보정하는 장치 및방법
CN107607037B (zh) 一种基于反正切跨区间制表法的磁电编码器标定方法
CN108195404B (zh) 一种陀螺仪零点漂移的校准方法
CN113311411B (zh) 一种用于移动机器人的激光雷达点云运动畸变校正方法
JP2007086076A (ja) ジャイロセンサの補正方法及び補正装置
US20100114487A1 (e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 determination
CN110108299B (zh) 一种硅微机械陀螺仪标度因数在线自校准系统
KR101115012B1 (ko) 로봇의 각속도 오차 보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10207692B (zh) 一种地图辅助的惯性预积分行人导航方法
CN110231027B (zh)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CN110926447B (zh) 一种具有自主导航功能的单轴光纤陀螺寻北方法及航姿导航方法
CN109856640B (zh) 一种基于反光柱或反光板的单线激光雷达二维定位方法
CN110595434B (zh) 基于mems传感器的四元数融合姿态估计方法
CN102829714A (zh) 一种基于圆感应同步器实现绝对式测角的方法
CN109677508B (zh) 一种车辆运动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95967A (zh) 一种旋转角度传感器
CN116972875B (zh) 一种基于陀螺仪的物体运动轨迹监测方法
JP2001510890A (ja) 自律的移動ユニットの回転状態の検出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自律的移動ユニット
CN112902955A (zh) 风机叶片转速传感器和风机叶片姿态测量方法
CN110986782A (zh) 适用于机械手的标定方法
CN114111681B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底盘的轴距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12665531B (zh) 一种多对级旋变坐标变换解角方法
JP2007155365A (ja) 方位センサの補正係数演算装置及び演算プログラム
CN111076718B (zh) 一种地铁列车的自主导航定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