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8319B - 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8319B
CN113418319B CN202110640046.XA CN202110640046A CN113418319B CN 113418319 B CN113418319 B CN 113418319B CN 202110640046 A CN202110640046 A CN 202110640046A CN 113418319 B CN113418319 B CN 1134183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valve
node
communicated
valv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400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8319A (zh
Inventor
李国斌
李一杰
耿坤
黄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run United High Tech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run United High Tech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run United High Tech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run United High Tech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400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83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8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8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8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8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包括冷媒循环模块、整流模块、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引射增焓模块、经济器模块、水力模块和冷热源模块。本机组将传统水冷制冷主机与冷却塔高度集成为一体,以风冷热泵模块机组为模板在水冷机组中增设风冷换热器,创造了一种集风冷热泵机组与水冷机组合二为一的全新机型——风水一体化热泵模块机组,同时本机组采用喷气增焓与引射复合技术极大提升热泵机械效率,使设备本身更节能;可实现太阳能、地热能、工业余热利用,使风冷热泵制热效率大幅提高。本发明可真正实现大型机组小型化、冷冻冷却集成化、风冷水冷一体化、冷源热源多元化、制冷制热高效化、安装运维便利化。

Description

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中央空调风冷冷(热)水(热泵)机组和水冷冷水机组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
1、风冷热泵利用室外环境空气为冷、热源:优势为夏季制冷、冬季制热采暖,一机两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施工、维护,屋面安装不占用室内空间;多机并联互为备用系统稳定性强;缺点为制冷时冷凝温度高,制冷效率低下,能耗高于水冷(包括蒸发冷却)式30%以上;制热时蒸发温度低,低环境温度时制热能力衰减严重,至制热效率低。
2、水冷(包括蒸发冷却)机组利用“低温”水为冷源:优势为单机功率大、制冷能力强,可满足大面积场景中制冷需求;冷凝温度低,故制冷效率高;缺点为体积大、重量高,不便于运输、安装、维护,需要室内机房造成室内空间浪费;制冷主机与冷却塔分离至冷却管网过长,施工量、施工难度增大,施工成本高,冷却循环能耗增加、冷却水浪费严重;备用机组少,系统稳定性差;部分负荷时能耗高;因安装场地受限无法使用等。
基于上述机组的技术局限性,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集风冷冷(热)水(热泵)机组与水冷冷水机组合二为一的新机型——集空气与水为冷、热源的一体化热泵模块机组,即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热泵领域机组功能单一、能耗高、使用环境受限;水冷冷水机组体积大、安装场地受限、无法使用及制热功能缺失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包括冷媒循环模块、整流模块、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引射增焓模块、经济器模块、水力模块。
冷媒循环模块,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有喷汽口、回气口和增焓吸气口;
所述喷汽口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分别连通至冷热源换热器模块的节点A、连通至水力模块的节点B;所述节点A和节点B之间设有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C;
所述回气口通过管路形成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D;
所述增焓吸气口通过管路形成连通至经济器模块的节点E;
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一四通阀,所述喷汽口、节点A、节点B、节点C分别通过管路与其四个阀口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并联设置的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所述喷汽口、节点A、节点B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节点C、节点A、节点B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二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相串联的第一两通阀、第二两通阀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三两通阀、第四两通阀,所述喷汽口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一两通阀、第二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C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三两通阀、第四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A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一两通阀、第三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B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二两通阀、第四两通阀之间。
整流模块,包括通过多通阀组及管路形成的连通至冷热源换热器模块的节点F、连通至水力模块的节点G、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H和节点I;
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二四通阀,所述节点F、节点G、节点H和节点I分别通过管路与其四个阀口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并联设置的第三三通阀、第四三通阀,所述节点F、节点H、节点I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三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节点G、节点H、节点I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四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相串联的第五两通阀、第六两通阀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七两通阀、第八两通阀,所述节点F连通至第五两通阀、第六两通阀之间,所述G连通至第七两通阀、第八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H连通至第六两通阀、第八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I连通至第五两通阀、第七两通阀之间;
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相串联的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
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包括水源换热器和空气源换热器,以及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的分别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A'、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F';
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三四通阀、第四四通阀,所述水源换热器、空气源换热器、节点A'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三四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水源换热器、空气源换热器、节点F'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四四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第四四通阀的剩余一个阀口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五三通阀、第六三通阀、第九两通阀和第十两通阀,所述水源换热器、空气源换热器、节点A'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五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水源换热器、空气源换热器、节点F'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六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五三通阀与水源换热器相连通的阀口、所述第六三通阀与空气源换热器相连通的阀口之间通过管路及第九两通阀相连通,所述第五三通阀与空气源换热器相连通的阀口、所述第六三通阀与水源换热器相连通的阀口之间通过管路及第十两通阀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九两通阀、第十两通阀、第十一两通阀、第十二两通阀、第十三两通阀和第十四两通阀,所述第十一两通阀连通于水源换热器和节点A'之间,所述第十二两通阀连通于空气源换热器和节点A'之间,所述第十三两通阀连通于水源换热器和节点F'之间,所述第十四两通阀连通于空气源换热器和节点F'之间,所述第九两通阀连通于第十一两通阀和第十四两通阀之间,所述第十两通阀连通于第十二两通阀和第十三两通阀之间。
引射增焓模块,包括引射器、气液分离器,以及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的分别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H'和节点I'、连通至经济器模块的节点J'和节点K';
所述引射器设有进气口、吸气口和喷射口;
所述气液分离器设有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和冷媒第二出口;
所述吸气口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C',所述冷媒第一出口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D',所述喷射口与冷媒第一入口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五四通阀、第六四通阀,所述进气口、节点I'、节点J'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五四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冷媒第二出口、节点H'、节点K'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六四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五四通阀、第六四通阀的剩余一个阀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七三通阀、第八三通阀、第十五两通阀和第十六两通阀,所述进气口、节点I'、节点J'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七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冷媒第二出口、节点H'、节点K'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八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进气口通过第十六两通阀与节点K'相连通,所述冷媒第二出口通过第十五两通阀与节点J'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十五两通阀、第十六两通阀、第十七两通阀、第十八两通阀、第十九两通阀和第二十两通阀,所述第十五两通阀连通于冷媒第二出口与节点J'之间,所述第十六两通阀连通于进气口与节点K'之间,所述第十七两通阀连通于进气口与节点I'之间,所述第十八两通阀连通于节点I'与节点J'之间,所述第十九两通阀连通于节点K'与节点H'之间,所述第二十两通阀连通于冷媒第二出口与节点H'之间。
经济器模块,包括经济器、增焓电磁阀、增焓膨胀阀;
所述经济器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E'、一个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J、一个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K;
可选的,所述经济器为板式换热器;
可选的,所述经济器为闪蒸器。
水力模块,包括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冷冻水入口和冷冻水出口;
所述水源换热器串联于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之间;
所述冷冻水入口、冷冻水出口之间串联有室内侧换热器;
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B'、一个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G'。
所述冷却水入口的管路上设有过滤器、冷却水泵、止回阀和水源换热器控制阀;
所述冷冻水入口的管路上设有过滤器、冷冻水泵、止回阀和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
所述冷却水入口与冷冻水出口、冷却水出口与冷冻水入口之间通过自然源支路、自然源电动阀连通;
所述冷却水出口与冷冻水出口之间通过补水支路、稳压罐连通,所述补水支路通过止回阀、补水电动阀连通有补水口。
上述的节点A与节点A'、节点B与节点B'、节点C与节点C'、节点D与节点D'、节点E与节点E'、节点F与节点F'、节点G与节点G'、节点H与节点H'、节点I与节点I'、节点J与节点J'、节点K与节点K'之间对应连接。
上述各节点出于描述方便目的,并不暗指本申请各实施方式必须设置与之位置、数量等完全一致的连接节点。
上述的多通阀组并不单指某一具体型号的阀体或阀体组,其还包括多种为实现特定管路结构和功能而由不同数量/型号阀体所组成的阀体及其组合。如,在冷媒循环模块中,多通阀组可以是由两通阀、三通阀、四通阀经矩阵组合所形成的管路全覆盖式设计。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多源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和与其相连通的冷热源模块;
所述冷热源模块包括并联设置于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上的废(热)水源换热器和废(热)水源控制阀、太阳能集热换热器和太阳能控制阀、地源(水源)换热器和地源(水源)控制阀、冷却塔和冷却塔控制阀。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多联机组,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冷媒循环模块、整流模块、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引射增焓模块、经济器模块、水力模块;
所述水力模块的冷冻水入口、冷冻水出口之间并联设置有多组室内侧换热器。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本机组将传统水冷制冷主机与冷却塔高度集成为一体,将传统水冷冷水机组制冷主机小型化、匹配小功率的螺杆压缩机或涡旋压缩机,以风冷热泵模块机组为模板在水冷机组中增设风冷换热器,创造了一种集风冷热泵机组与水冷机组合二为一的全新机型——风水一体化热泵模块机组,不仅实现传统冷水机组小型模块化,同时扩展水冷机组风冷热泵制热功能。
本机组改变了传统风冷冷(热)水(热泵)机组冷却方式,将空气冷却式改为水冷冷却式:1、降低了冷凝温度,提高了制冷效率;2、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可外接多种热源,实现太阳能、地热能、工业余(废)热利用,从而提高了风冷热泵制热效率;
本机组在传统水冷冷水机组中增设风冷换热器并采用热泵管路设计:1、利用空气为热源,增加了风冷热泵制热功能,弥补了传统冷水机组不能制热的功能性缺陷;2、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可外接多种冷、热源,实现太阳能、地冷(热)能、工业余(废)热(冷)等冷、热多源互补优势利用,从而提高了水冷机组制冷、制热效率;3、规避了传统水冷机组运输、安装、维护的不变性及占用空间、系统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本机组采用喷气增焓与引射复合技术极大提升热泵机械效率,使设备本身更节能;增加的水源换热器不仅使风冷热泵实现水冷机组制冷功能,提高了风冷热泵机组制冷效率,同时实现太阳能、地热能、工业余热利用,使风冷热泵制热效率大幅提高,冷热源模块集冷却与冷冻于一体,在不启动热泵机组的前提下,采用相同载冷剂可实现自然冷热源与太阳能、工业余热等的直接利用,且冷冻系统与冷却系统共用一套补水装置,有利于在自然冷热源供能时实现整个压力的平衡,系统运行更稳定。
本发明可真正实现大型机组小型化、冷冻冷却集成化、风冷水冷一体化、冷源热源多元化、制冷制热高效化、安装运维便利化。
本发明突破现有风冷热泵与水冷机组的技术局限性,融合风冷与水冷技术优势于一身,打造合二为一的高效新机型,推动空调技术领域新变革,可完全替代现有产品,改变现有“风冷热泵机组”及“水冷冷水机组”两强格局,缔造世界空调领域品类第三极,开创中央空调发展新纪元,可对现有空调完全替代,颠覆传统空调认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冷媒循环模块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图5~8为整流模块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图9~11为冷热源换热器模块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图12~14为引射增焓模块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图15~16为经济器模块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图17为水力模块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图18为冷热源模块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图19为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多联机组的使用侧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20~29依次为实施例1~10所对应工作模式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包括冷媒循环模块、整流模块、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引射增焓模块、经济器模块、水力模块。
所述冷媒循环模块包括压缩机11,压缩机11设有喷汽口、回气口和增焓吸气口;
喷汽口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分别连通至冷热源换热器模块的节点A、连通至水力模块的节点B;节点A和节点B之间设有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C;
回气口通过管路形成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D;
增焓吸气口通过管路形成连通至经济器模块的节点E。
图2示出了冷媒循环模块中多通阀组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为第一四通阀Q1,所述喷汽口、节点A、节点B、节点C分别通过管路与其四个阀口相连通。
图3~4示出了冷媒循环模块中多通阀组的其它实施方式,其可以为并联设置的第一三通阀T1、第二三通阀T2,或相串联的第一两通阀L1、第二两通阀L2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三两通阀L3、第四两通阀L4。
所述整流模块包括通过多通阀组及管路形成的连通至冷热源换热器模块的节点F、连通至水力模块的节点G、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H和节点I。
图5示出了整流模块中多通阀组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为第二四通阀Q2,所述节点F、节点G、节点H和节点I分别通过管路与其四个阀口相连通。
图6~8示出了整流模块中多通阀组的其它实施方式,其可以为并联设置的第三三通阀T3、第四三通阀T4,或相串联的第五两通阀L5、第六两通阀L6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七两通阀L7、第八两通阀L8,或相串联的第一单向阀S1、第二单向阀S2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三单向阀S3、第四单向阀S4。
所述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包括水源换热器21和空气源换热器22,以及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的分别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A'、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F'。
图9示出了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中多通阀组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为第三四通阀Q3、第四四通阀Q4,水源换热器21、空气源换热器22、节点A'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三四通阀Q3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水源换热器21、空气源换热器22、节点F'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四四通阀Q4的三个阀口相连通,第三四通阀Q3、第四四通阀Q4的剩余一个阀口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
图10~11示出了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中多通阀组的其它实施方式,其可以为第五三通阀T5、第六三通阀T6、第九两通阀L9和第十两通阀L10,或第九两通阀L9、第十两通阀L10、第十一两通阀L11、第十二两通阀L12、第十三两通阀L13和第十四两通阀L14。
所述引射增焓模块包括引射器31、气液分离器32,以及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的分别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H'和节点I'、连通至经济器模块的节点J'和节点K';
引射器31设有进气口、吸气口和喷射口;
气液分离器32设有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和冷媒第二出口;
吸气口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C',所述冷媒第一出口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D',喷射口与冷媒第一入口相连通。
图12示出了引射增焓模块中多通阀组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为第五四通阀Q5、第六四通阀Q6,所述进气口、节点I'、节点J'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五四通阀Q5的三个阀口相连通,冷媒第二出口、节点H'、节点K'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六四通阀Q6的三个阀口相连通,第五四通阀Q5、第六四通阀Q6的剩余一个阀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
图13~14示出了引射增焓模块中多通阀组的其它实施方式,其可以为第七三通阀T7、第八三通阀T8、第十五两通阀L15和第十六两通阀L16,或第十五两通阀L15、第十六两通阀L16、第十七两通阀L17、第十八两通阀L18、第十九两通阀L19和第二十两通阀L20。
所述经济器模块包括经济器41、增焓电磁阀42、增焓膨胀阀43;
参照图15,经济器41为板式换热器,其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E'、一个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J、一个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K。图16示出了经济器模块中经济器41为闪蒸器的情形。
所述水力模块包括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冷冻水入口和冷冻水出口;
水源换热器21串联于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之间;
冷冻水入口、冷冻水出口之间串联有室内侧换热器51;
室内侧换热器51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B'、一个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G'。
参照图17,冷却水入口的管路上设有过滤器、冷却水泵、止回阀和水源换热器控制阀;
冷冻水入口的管路上设有过滤器、冷冻水泵、止回阀和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
冷却水入口与冷冻水出口、冷却水出口与冷冻水入口之间通过自然源支路、自然源电动阀1、2连通;
冷却水出口与冷冻水出口之间通过补水支路、稳压罐连通,补水支路通过止回阀、补水电动阀连通有补水口,构成定压补水系统。
上述的节点A与节点A'、节点B与节点B'、节点C与节点C'、节点D与节点D'、节点E与节点E'、节点F与节点F'、节点G与节点G'、节点H与节点H'、节点I与节点I'、节点J与节点J'、节点K与节点K'之间对应连接。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多源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和与其相连通的冷热源模块;
参照图18,所述冷热源模块包括并联设置于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上的废(热)水源换热器和废(热)水源控制阀、太阳能集热换热器和太阳能控制阀、地源(水源)换热器和地源(水源)控制阀、冷却塔和冷却塔控制阀。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多联机组,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冷媒循环模块、整流模块、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引射增焓模块、经济器模块、水力模块。
参照图19,其水力模块的冷冻水入口、冷冻水出口之间并联设置有多组室内侧换热器51。
下文将结合附图及本机组工作模式对本申请的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20,风冷常规制冷模式:
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oa端、b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oa端、bi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b端、a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oa端、bi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b端、a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ib端、ao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关闭。
冷媒循环路径:制冷剂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三四通阀Q3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空气源换热器22、第四四通阀Q4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经济器41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六四通阀Q6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室内侧换热器51、第一四通阀Q1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吸气口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水循环系统:
1)冷却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太阳能控制阀关闭、地源(水源)控制阀关闭、废(热)水源控制阀关闭;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关闭、冷却塔控制阀关闭、冷却水泵关闭;风机启动,空气源换热器22工作。
2)冷冻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冷冻水泵启动;来自室内的较高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冻水泵、止回阀、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降温后经室内侧换热器51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冷,液态冷媒吸热升温汽化后,继续下一流程;低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升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继续换热,完成一个供冷循环。
定压补水系统于某一压力点时补水电动阀打开,高于某一压力点时关闭。
冷却系统与冷冻系统载冷剂为同一介质,如水、乙二醇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等。
实施例2
参照图21,水冷引射制冷模式:
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oa端、b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oa端、bi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a端、b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ia端、bo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ai端、ob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ia端、bo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关闭。
冷媒循环之高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三四通阀Q3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水源换热器21、第四四通阀Q4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器31进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
冷媒循环之低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二出口、第六四通阀Q6的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室内侧换热器51、第一四通阀Q1的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和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
高压制冷循环中的高压高速两相流冷媒作为工作流体自引射器31进气口进引射器31混合室卷吸来自吸气口的低压低速引射流体冷媒蒸汽,两股流冷媒在引射器31混合室内进行动量、质量交换、混合压力升高,经扩散室降速后压力进一步增高,于引射器31喷射口排出。增设引射器31的制冷循环可有效吸收因压缩机11做功、膨胀阀减压、管路摩擦等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不增加压缩机11功率的情况下提升制冷循环整体效能。
水循环系统:
1)冷却系统:水力模块的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太阳能控制阀关闭、地源(水源)控制阀关闭、废(热)水源控制阀关闭。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冷却塔控制阀开启、冷却循环泵启动;
来自闭式冷却塔的较低温度冷却水在冷却水泵作用下经冷却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却水泵、止回阀、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入水源换热器21,与流经换热器内部的冷媒蒸汽换热升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却水出口、冷却塔换热器控制阀入闭式冷却塔,较高温度的冷却水(二次冷媒)经冷却塔降温后回流至水源换热器21继续换热,完成一个冷却循环。冷媒被冷却液化降温后入整流模块。风机关闭,空气源换热器22终止工作。
2)冷冻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冷源电动阀1和2关闭、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冷冻水泵启动。来自室内的较高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冻水泵、止回阀、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降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冷,液态冷媒汽化吸热升温后,继续下一流程;低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升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继续换热,完成一个供冷循环。
定压补水系统于某一压力点时补水电动阀打开,高于某一压力点时关闭。
冷却系统与冷冻系统载冷剂为同一介质,如水、乙二醇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等。
实施例3
参照图22,风预冷水冷增焓供冷模式:
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ao端、b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oa端、bi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b端、a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ia端、bo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b端、a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ib端、ao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开启。
冷媒循环主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三四通阀Q3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空气源换热器22、第四四通阀Q4之第四阀口b和第一阀口o、第一连接管、第三四通阀Q3之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水源换热器21、第四四通阀Q4之第三阀口a、第二阀口i、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分为两个流路:
主回路通过经济器41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六四通阀Q6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室内侧换热器51、第一四通阀Q1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辅助EVI回路经第五四通阀Q5第四阀口b、增焓电磁阀42、增焓膨胀阀43、经济器41之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压缩机11增焓吸气口完成制冷循环。
经增焓膨胀阀43节流减压后的冷媒与分流后压力高的冷媒同时进入经济器41进行换热,低压侧冷媒吸收高压侧冷媒热量汽化,高压侧冷媒放热进一步冷凝液化过冷。冷媒蒸汽经增焓吸气口回流压缩机11,热能充分回收,改善压缩机11工作环境,降低压缩比,提升工作效率。
水循环系统:
1)冷却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太阳能控制阀关闭、地源(水源)控制阀关闭、废(热)水源控制阀关闭。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冷却塔控制阀开启、冷却循环泵启动。风机启动,空气源换热器22工作。
室外空气在风机作用下与空气源换热器22换热,冷媒放热液化降温后进入水源换热器21,空气升温后排出机组。来自闭式冷却塔的较低温度冷却水在冷却水泵作用下经冷却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却水泵、止回阀、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入水源换热器21,与流经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换热升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却水出口、冷却塔控制阀入闭式冷却塔,较高温度的冷却水(二次冷媒)经冷却塔降温后回流至水源换热器21继续换热,完成一个冷却循环。冷媒经空气源换热器22初步冷凝、水源换热器21二次冷凝充分液化降温后入整流模块。
2)冷冻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冷源电动阀1和2关闭、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冷冻水泵启动。来自室内的较高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冻水泵、止回阀、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降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冷,液态冷媒汽化吸热升温后,继续下一流程;低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升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继续换热,完成一个供冷循环。
定压补水系统于某一压力点时补水电动阀打开,高于某一压力点时关闭。
冷却系统与冷冻系统载冷剂为同一介质,如水、乙二醇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等。
实施例4
参照图23,水(地)源引射增焓制冷模式:
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ao端、b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oa端、bi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a端、b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ia端、bo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a端、b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oa端、bi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打开。
引射部分:
高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三四通阀Q3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水源换热器21、第四四通阀Q4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器31进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
低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二出口、第六四通阀Q6的第三阀口a和第一阀口o、第五四通阀Q5之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增焓模块,此循环又分为两路:
1)主回路,通过经济器41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六四通阀Q6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室内侧换热器51、第一四通阀Q1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2)辅助EVI回路,经增焓电磁阀42、经济器41之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压缩机11增焓吸气口完成制冷循环。
经增焓膨胀阀43节流减压后的冷媒与分流后压力高的冷媒同时进入经济器41进行换热,低压侧冷媒吸收高压侧冷媒热量冷媒汽化,高压侧冷媒放热进一步冷凝液化过冷。冷媒蒸汽经增焓吸气口回流压缩机11,热能充分回收,改善压缩机11工作环境,降低压缩比,提升工作效率。
高压制冷循环中的高压高速两相流冷媒作为工作流体自引射器31进气口进引射器31混合室卷吸来自吸气口的低压低速引射流体冷媒蒸汽,两股流冷媒在引射器31混合室内进行动量、质量交换、混合压力升高,经扩散室降速后压力进一步增高,于引射器31喷射口排出。增设引射器31的制冷循环可有效吸收因压缩机11做功、膨胀阀减压、管路摩擦等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不增加压缩机11功率的情况下提升制冷循环整体效能。
水循环系统:
1)冷却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太阳能控制阀关闭、废(热)水源控制阀关闭、冷却塔控制阀关闭。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地源(水源)控制阀开启、冷却水泵启动。风机关闭,空气源换热器22终止工作。
来自地下的较低温度冷却水在冷却循环泵推作用下经冷却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却水泵、止回阀、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入水源换热器21,与流经换热器内部的冷媒蒸汽换热升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却水出口、地源(水源)控制阀入地源(水源)换热器,较高温度的冷却水(载冷剂)经地源(水源)换热器降温后回流至水源换热器21,完成一个冷却循环。冷媒被冷却液化后入整流模块。
2)冷冻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冷冻水泵启动。来自室内的较高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冻水泵、止回阀、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降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冷,液态冷媒汽化吸热升温后,继续下一流程;低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升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继续换热,完成一个供冷循环。
定压补水系统于某一压力点时补水电动阀打开,高于某一压力点时关闭。
冷却系统与冷冻系统载冷剂为同一介质,如水、乙二醇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等。
实施例5
参照图24,热回收引射制冷模式:
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ao端、b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oa端、bi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a端、b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ia端、bo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ob端、ai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ia端、bo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关闭。
冷媒循环之高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三四通阀Q3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水源换热器21、第四四通阀Q4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器31进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
冷媒循环之低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二出口、第六四通阀Q6的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室内侧换热器51、第一四通阀Q1的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和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
高压制冷循环中的高压高速两相流冷媒作为工作流体自引射器31进气口进引射器31混合室卷吸来自吸气口的低压低速引射流体冷媒蒸汽,两股流冷媒在引射器31混合室内进行动量、质量交换、混合压力升高,经扩散室降速后压力进一步增高,于引射器31喷射口排出。增设引射器31的制冷循环可有效吸收因压缩机11做功、膨胀阀减压、管路摩擦等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不增加压缩机11功率的情况下提升制冷循环整体效能。
水循环系统:
1)冷却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地源(水源)控制阀关闭、废(热)水源控制阀关闭、冷却塔控制阀关闭。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太阳能控制阀开启、冷却水泵启动。风机关闭,空气源换热器22终止工作。
来自太阳能换热器的较低温度冷却水在冷却水泵作用下经冷却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却水泵、止回阀、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入水源换热器21,与流经换热器内部的冷媒蒸汽换热升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却水出口、地源(水源)控制阀入地源(水源)换热器,较高温度的冷却水(载冷剂)经地源(水源)换热器降温后回流至水源换热器21,完成一个冷却循环。冷媒被冷却液化后入整流模块。
2)冷冻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冷冻水泵启动。来自室内的较高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冻水泵、止回阀、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降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冷,液态冷媒汽化吸热升温后,继续下一流程;低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升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继续换热,完成一个供冷循环。
定压补水系统于某一压力点时补水电动阀打开,高于某一压力点时关闭。
冷却系统与冷冻系统载冷剂为同一介质,如水、乙二醇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等。
实施例6
参照图25,自然冷源供冷模式:
此模式下,第一四通阀Q1、第二四通阀Q2、第三四通阀Q3、第四四通阀Q4、第五四通阀Q5、第六四通阀Q6、增焓电磁阀42断电归位;压缩机11断电终止工作;风机停止工作,空气源换热器22停机状态,冷媒终止循环。
冷却水系统与冷冻水系统相通。
水力模块之地源(水源)控制阀关闭、太阳能控制阀关闭、废(热)水源控制阀关闭、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关闭。冷却水泵开启、冷却塔换热器控制阀开启、自然源电动阀1和2开启、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冷冻水泵启动。
此模式下,来自冷却塔换热器较低温度的冷却水在冷却水泵推动作用下经冷却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却水泵、自然源电动阀1、经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与室内换热升温后经冷冻水进口、过滤器、冷冻水泵、止回阀、自然源电动阀2、冷却水出口、冷却塔换热器控制阀、回流至冷却塔,经冷却塔降温后进行下一个供冷循环。
定压补水系统于某一压力点时补水电动阀打开,高于某一压力点时关闭。
冷却系统与冷冻系统载冷剂为同一介质,如水、乙二醇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等。
实施例7
参照图26,空气源热泵引射增焓制热模式:
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ob端、a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ia端、bo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b端、a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ao端、ib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a端、b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oa端、bi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打开。
冷媒循环,具体为:
高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室内侧换热器51、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器31进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
低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二出口、第六四通阀Q6的第三阀口a和第一阀口o、第五四通阀Q5之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增焓模块。此循环又分为两路:
1)主回路,通过经济器41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六四通阀Q6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一阀口o、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四四通阀Q4的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空气源换热器22、第三四通阀Q3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第一四通阀Q1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低压蒸汽分离后经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2)辅助EVI回路,经增焓电磁阀42、经济器41之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压缩机11增焓吸气口完成制冷循环。
经增焓膨胀阀43节流减压后的冷媒与分流后压力高的冷媒同时进入经济器41进行换热,低压侧冷媒吸收高压侧冷媒热量冷媒汽化,高压侧冷媒放热进一步冷凝液化过冷。冷媒蒸汽经增焓吸气口回流压缩机11,热能充分回收,改善压缩机11工作环境,降低压缩比,提升工作效率。
高压制冷循环中的高压高速两相流冷媒作为工作流体自引射器31进气口进引射器31混合室卷吸来自吸气口的低压低速引射流体冷媒蒸汽,两股流冷媒在引射器31混合室内进行动量、质量交换、混合压力升高,经扩散室降速后压力进一步增高,于引射器31喷射口排出。增设引射器31的制冷循环可有效吸收因压缩机11做功、膨胀阀减压、管路摩擦等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不增加压缩机11功率的情况下提升制冷循环整体效能。引射器31与经济器41并联,做到动能与热能的双重回收,最大限度提高热力循环效能,降低压缩比、降低排气温度、提高焓值、改善压缩机11工作环境,使空调更节能。
水循环系统:
1)冷却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太阳能控制阀关闭、废(热)水源控制阀关闭、冷却塔控制阀关闭。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关闭、地源(水源)控制阀关闭、冷却水泵关闭。风机启动,空气源换热器22工作。室外空气在风机作用下与空气源换热器22换热,冷媒吸热汽化升温后进行下一循环。空气降温后排出机组。
2)冷冻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冷冻水泵启动。
来自室内的较低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冻水泵、止回阀、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升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热,汽态冷媒液化放热降温后,继续下一流程;高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降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继续吸热,完成一个供热循环。
定压补水系统于某一压力点时补水电磁打开,高于某一压力点时关闭。
冷却系统与冷冻系统载冷剂为同一介质,如水、乙二醇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等。
实施例8
参照图27,水(地)源热泵增焓制热模式:
此时,第一四通阀Q1ob端、a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ia端、bo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a端、b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ai端、ob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b端、a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oa端、bi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打开。
冷媒循环系统:
主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室内侧换热器51、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分为两个流路:
主回路通过经济器41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六四通阀Q6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一阀口o、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四四通阀Q4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水源换热器21、第三四通阀Q3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第一四通阀Q1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辅助EVI回路中,经第五四通阀Q5第四阀口b、增焓电磁阀42、经济器41之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压缩机11增焓口完成制冷循环。
经增焓膨胀阀43节流减压后的冷媒与分流后压力高的冷媒同时进入经济器41进行换热,低压侧冷媒吸收高压侧冷媒热量冷媒汽化,高压侧冷媒放热进一步冷凝液化过冷。冷媒蒸汽经增焓吸气口回流压缩机11,热能充分回收,改善压缩机11工作环境,降低压缩比,提升工作效率。
水循环系统:
1)冷却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太阳能控制阀关闭、废(热)水源控制阀关闭关闭、冷却塔控制阀关闭。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地源(水源)控制阀开启、冷却循环泵开启。风机关闭,空气源换热器22终止工作。
来自水(地)源换热器的较高温度冷却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却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却水泵、止回阀、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入水源换热器21,与流经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换热降温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却水出口、地源(水源)控制阀入水(地)源换热器,较低温度的冷却水(载冷剂)经水(地)源换热器升温后回流至水源换热器21,完成一个供热循环。冷媒升温汽化回流压缩机11。
2)冷冻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冷冻水泵启动。
来自室内的较低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冻泵、止回阀、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升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入室内供热,汽态冷媒液化放热降温后,继续下一流程;高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降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继续吸热,完成一个供热循环。
定压补水系统于某一压力点时补水电动阀打开,高于某一压力点时关闭。
冷却系统与冷冻系统载冷剂为同一介质,如水、乙二醇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等。
实施例9
参照图28,太阳能热泵引射制热模式:
此时,第一四通阀Q1ob端、a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ia端、bo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a端、b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ai端、ob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a端、b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ai端、ob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关闭。
冷媒循环系统:
高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室内侧换热器51、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器31进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汽口、压缩机11回气口。
低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二出口、第六四通阀Q6的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一阀口o、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四四通阀Q4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水源换热器21、第三四通阀Q3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第一四通阀Q1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循环。
高压制冷循环中的高压高速两相流冷媒作为工作流体自引射器31进气口进引射器31混合室卷吸来自吸气口的低压低速引射流体冷媒蒸汽,两股流冷媒在引射器31混合室内进行动量、质量交换、混合压力升高,经扩散室降速后压力进一步增高,于引射器31喷射口排出。增设引射器31的制冷循环可有效吸收因压缩机11做功、膨胀阀减压、管路摩擦等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不增加压缩机11功率的情况下提升制冷循环整体效能。
水循环系统:
1)冷却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废(热)水源控制阀关闭、冷却塔控制阀关闭、地源(水源)控制阀关闭。冷却水泵开启、太阳能控制阀开启、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开启。风机关闭,空气源换热器22终止工作。
来自太阳能换热器的较高温度冷却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却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却水泵、止回阀、水源换热器控制阀、水源换热器21,与流经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换热降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却水出口、太阳能控制阀入太阳能换热器,较低温度的冷却水(载冷剂)经太阳能换热器升温后回流至水源换热器21,完成一个供热循环。冷媒升温汽化回流压缩机11。
2)冷冻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冷冻水泵启动。
来自室内的较低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冻水泵、止回阀、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升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入室内供热,汽态冷媒液化放热降温后,继续下一流程;高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降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继续吸热,完成一个供热循环。
定压补水系统于某一压力点时补水电动阀打开,高于某一压力点时关闭。
冷却系统与冷冻系统载冷剂为同一介质,如水、乙二醇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等。
实施例10
参照图29,太阳能引射增焓制热自然化霜模式:
此时,第一四通阀Q1ob端、a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ia端、bo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b端、a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bo端、ia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b端、a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ao端、ib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开启。
此模式下冷媒循环:
高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排气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室内侧换热器51、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器31进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
低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二出口、第六四通阀Q6的第三阀口a和第一阀口o、第五四通阀Q5之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之后,分为两路:
主回路:经经济器41第一入口、经济器41第一出口、第六四通阀Q6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一阀口o、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四四通阀Q4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水源换热器21、第三四通阀Q3之第三阀口a和第一阀口o、第四四通阀Q4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空气源换热器22、第三四通阀Q3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第一四通阀Q1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循环。增焓回路,经增焓电磁阀42、增焓膨胀阀43、冷媒经经济器41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压缩机11增焓吸气口、完成一个冷媒循环。
经增焓膨胀阀43节流减压后的冷媒与分流后压力高的冷媒同时进入经济器41进行换热,低压侧冷媒吸收高压侧冷媒热量冷媒汽化,高压侧冷媒放热进一步冷凝液化过冷。冷媒蒸汽经增焓吸气口回流压缩机11,热能充分回收,改善压缩机11工作环境,降低压缩比,提升工作效率。
高压制冷循环中的高压高速两相流冷媒作为工作流体自引射器31进气口进引射器31混合室卷吸来自吸气口的低压低速引射流体冷媒蒸汽,两股冷媒在引射器31混合室内进行动量、质量交换、混合压力升高,经扩散室降速后压力进一步增高,于引射器31喷射口排出。增设引射器31的制冷循环可有效吸收因压缩机11做功、膨胀阀减压、管路摩擦等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不增加压缩机11功率的情况下提升制冷循环整体效能。
冷媒吸收太阳能换热器热量后,经空气源换热器22与空气源换热器22表面冰“霜”换热,冰被融化,达到化霜目的。此循环在正常制热模式下化霜,在保证室内正常供热前提下利用太阳能热量化霜,无需吸收室内热量,即节能有提高了空调机组供热的稳定性与室内的舒适性。
水循环系统:
1)冷却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阀1和2关闭、废(热)水源控制阀关闭、冷却塔控制阀关闭、地源(水源)控制阀关闭。冷却水泵开启、太阳能控制阀开启、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开启。风机关闭,空气源换热器22处于化霜状态。
来自太阳能换热器的较高温度冷却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却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却水泵、止回阀、水源换热器控制阀入水源换热器21,与流经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换热降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却水出口、太阳能控制阀入太阳能换热器,较低温度的冷却水(载冷剂)经太阳能换热器升温后回流至水源换热器21,完成一个供热循环。冷媒升温汽化经空气源换热器22释放部分热量后回流压缩机11。
2)冷冻系统:水力模块之自然源电动制阀1和2关闭、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开启、冷冻水泵启动。
来自室内的较低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Y型过滤器、冷冻水泵、止回阀、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蒸汽换热升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热,汽态冷媒媒液化放热降温后,继续下一流程;高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降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继续吸热,完成一个供热循环。
限于篇幅,以上仅节选了本申请的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中的部分工作模式加以说明。
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及管路设计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
包括冷媒循环模块、整流模块、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引射增焓模块、经济器模块、水力模块;
所述冷媒循环模块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有喷汽口、回气口和增焓吸气口;
所述喷汽口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分别连通至冷热源换热器模块的节点A、连通至水力模块的节点B;所述节点A和节点B之间设有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C;
所述回气口通过管路形成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D;
所述增焓吸气口通过管路形成连通至经济器模块的节点E;
所述整流模块包括通过多通阀组及管路形成的连通至冷热源换热器模块的节点F、连通至水力模块的节点G、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H和节点I;
所述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包括水源换热器和空气源换热器,以及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的分别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A'、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F';
所述引射增焓模块包括引射器、气液分离器,以及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的分别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H'和节点I'、连通至经济器模块的节点J'和节点K';
所述引射器设有进气口、吸气口和喷射口;
所述气液分离器设有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和冷媒第二出口;
所述吸气口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C',所述冷媒第一出口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D',所述喷射口与冷媒第一入口相连通;
所述经济器模块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E'、一个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J、一个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K;
所述水力模块包括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冷冻水入口和冷冻水出口;
所述水源换热器串联于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之间;
所述冷冻水入口、冷冻水出口之间串联有室内侧换热器;
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B'、一个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G';
所述节点A与节点A'、节点B与节点B'、节点C与节点C'、节点D与节点D'、节点E与节点E'、节点F与节点F'、节点G与节点G'、节点H与节点H'、节点I与节点I'、节点J与节点J'、节点K与节点K'之间对应连接;
在所述冷媒循环模块中:
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一四通阀,所述喷汽口、节点A、节点B、节点C分别通过管路与其四个阀口相连通;
在所述整流模块中:
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二四通阀,所述节点F、节点G、节点H和节点I分别通过管路与其四个阀口相连通;
在所述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中:
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三四通阀、第四四通阀,所述水源换热器、空气源换热器、节点A'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三四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水源换热器、空气源换热器、节点F'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四四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第四四通阀的剩余一个阀口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
在所述引射增焓模块中:
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五四通阀、第六四通阀,所述进气口、节点I'、节点J'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五四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冷媒第二出口、节点H'、节点K'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六四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五四通阀、第六四通阀的剩余一个阀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媒循环模块中:
所述多通阀组替换为并联设置的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所述喷汽口、节点A、节点B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节点C、节点A、节点B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二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
或者,所述多通阀组替换为相串联的第一两通阀、第二两通阀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三两通阀、第四两通阀,所述喷汽口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一两通阀、第二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C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三两通阀、第四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A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一两通阀、第三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B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二两通阀、第四两通阀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整流模块中:
所述多通阀组替换为并联设置的第三三通阀、第四三通阀,所述节点F、节点H、节点I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三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节点G、节点H、节点I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四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
或者,所述多通阀组替换为相串联的第五两通阀、第六两通阀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七两通阀、第八两通阀,所述节点F连通至第五两通阀、第六两通阀之间,所述G连通至第七两通阀、第八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H连通至第六两通阀、第八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I连通至第五两通阀、第七两通阀之间;
亦或者,所述多通阀组替换为相串联的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中:
所述多通阀组替换为第五三通阀、第六三通阀、第九两通阀和第十两通阀,所述水源换热器、空气源换热器、节点A'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五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水源换热器、空气源换热器、节点F'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六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五三通阀与水源换热器相连通的阀口、所述第六三通阀与空气源换热器相连通的阀口之间通过管路及第九两通阀相连通,所述第五三通阀与空气源换热器相连通的阀口、所述第六三通阀与水源换热器相连通的阀口之间通过管路及第十两通阀相连通;
或者,所述多通阀组替换为第九两通阀、第十两通阀、第十一两通阀、第十二两通阀、第十三两通阀和第十四两通阀,所述第十一两通阀连通于水源换热器和节点A'之间,所述第十二两通阀连通于空气源换热器和节点A'之间,所述第十三两通阀连通于水源换热器和节点F'之间,所述第十四两通阀连通于空气源换热器和节点F'之间,所述第九两通阀连通于第十一两通阀和第十四两通阀之间,所述第十两通阀连通于第十二两通阀和第十三两通阀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射增焓模块中:
所述多通阀组替换为第七三通阀、第八三通阀、第十五两通阀和第十六两通阀,所述进气口、节点I'、节点J'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七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冷媒第二出口、节点H'、节点K'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八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进气口通过第十六两通阀与节点K'相连通,所述冷媒第二出口通过第十五两通阀与节点J'相连通;
或者,所述多通阀组替换为第十五两通阀、第十六两通阀、第十七两通阀、第十八两通阀、第十九两通阀和第二十两通阀,所述第十五两通阀连通于冷媒第二出口与节点J'之间,所述第十六两通阀连通于进气口与节点K'之间,所述第十七两通阀连通于进气口与节点I'之间,所述第十八两通阀连通于节点I'与节点J'之间,所述第十九两通阀连通于节点K'与节点H'之间,所述第二十两通阀连通于冷媒第二出口与节点H'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经济器模块包括经济器、增焓电磁阀、增焓膨胀阀;
所述经济器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循环模块的节点E'、一个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J、一个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K;
所述经济器为板式换热器或闪蒸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水入口的管路上设有过滤器、冷却水泵、止回阀和水源换热器控制阀;
所述冷冻水入口的管路上设有过滤器、冷冻水泵、止回阀和室内侧换热器控制阀;
所述冷却水入口与冷冻水出口、冷却水出口与冷冻水入口之间通过自然源支路、自然源电动阀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水出口与冷冻水出口之间通过补水支路、稳压罐连通,所述补水支路通过止回阀、补水电动阀连通有补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水入口、冷冻水出口之间并联设置有多组室内侧换热器。
10.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多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和与其相连通的冷热源模块;
所述冷热源模块包括并联设置于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上的废水源换热器和废水源控制阀、太阳能集热换热器和太阳能控制阀、地/水源换热器和地/水源控制阀以及冷却塔和冷却塔控制阀。
CN202110640046.XA 2021-06-08 2021-06-08 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 Active CN113418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0046.XA CN113418319B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0046.XA CN113418319B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8319A CN113418319A (zh) 2021-09-21
CN113418319B true CN113418319B (zh) 2023-10-27

Family

ID=77788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40046.XA Active CN113418319B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83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0966B (zh) * 2021-11-15 2023-05-02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机模块、控制方法及多模块多联机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41658U (zh) * 2016-04-25 2016-10-12 广州哈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双源高效风水冷机组
CN107120863A (zh) * 2017-06-14 2017-09-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
CN209386636U (zh) * 2018-12-24 2019-09-13 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 一种环境气候箱制冷补给循环系统
CN110494701A (zh) * 2017-04-18 2019-11-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41658U (zh) * 2016-04-25 2016-10-12 广州哈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双源高效风水冷机组
CN110494701A (zh) * 2017-04-18 2019-11-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7120863A (zh) * 2017-06-14 2017-09-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
CN209386636U (zh) * 2018-12-24 2019-09-13 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 一种环境气候箱制冷补给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8319A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3599B (zh) 空调热泵装置
CN109945549B (zh) 一种外接可持续热源的超低环温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0118448A (zh) 蓄热蓄冷型燃气辅助太阳能吸收式氨水供冷系统
CN113418319B (zh) 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
CN113418316B (zh) 一种引射增焓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
CN113418312B (zh) 一种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机组
CN110017530B (zh) 一种家用三联供热泵机组
CN101487643A (zh) 超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116123744A (zh) 一种超低温单双级混合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6048111U (zh) 带全热回收的双源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5062959U (zh) 一种变频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
CN101799223B (zh) 全年候空气源热泵三用机组及其运行方法
CN113418315B (zh) 一体化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及多源系统
CN113531940B (zh) 一种引射增焓多源冷热水泵模块机组
CN113531939B (zh) 一种多源冷热水模块机组
CN110285572B (zh) 一种补气增焓双源热泵热水器系统
CN113418318B (zh) 一种引射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
CN215724261U (zh) 一种常温型水冷却风冷热泵模块机组
CN201589462U (zh) 全年候空气源热泵三用机组
CN113418314B (zh) 一种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机组
CN216048464U (zh) 一种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机组及由其组成的多联机组
CN114396739B (zh) 一种太阳能辅助吸收压缩耦合冷热双供系统
CN213119617U (zh) 一种模块化制冷系统
CN211625787U (zh) 一种预冷式蒸发冷却型复合空调系统
CN116045403B (zh) 冰蓄冷pvt多联机中央空调热泵及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