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1538B - 视频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视频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1538B
CN113411538B CN202010183487.7A CN202010183487A CN113411538B CN 113411538 B CN113411538 B CN 113411538B CN 202010183487 A CN202010183487 A CN 202010183487A CN 113411538 B CN113411538 B CN 1134115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video session
users
authority
mesh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34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1538A (zh
Inventor
何亚明
叶军
祁越
李伟
陈有清
何康波
何利明
付长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834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15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1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1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1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1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1Server components or server architectures
    • H04N21/218Source of audio or video content, e.g. local disk arrays
    • H04N21/2187Live f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5Conference systems involving storage of or access to video conference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视频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服务端根据接收到的创建请求创建视频会话,并确定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以及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接收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视频内容,并根据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生成数据流;将所述数据流通过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并通过树状结构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更好的满足大型会议等场景的需求。

Description

视频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视频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让信息得到有效流动,国家机构、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民间组织等都需要不断的筹办会议。每场会议都是以交流观点、解决问题、创造机会等为目的催生的群体活动,因此,会议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实际在组织会议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很多人不能到现场参加会议(例如,在家办公的企业员工,或者办公地在外地的员工等),或者会场容纳有限,不能容纳太多人;二是邀请的会议演讲嘉宾,因时间冲突等原因可能不能按时抵达指定的会议地点。针对上述情况,线上的视频会议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通过视频会议,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加入会议,而不必统计到达约定的地点,摆脱了会场容量的限制,效率也会比较高。
但是,视频会议产品通常会有与会方数的限制,一般数百方最多几千方可能就会到达服务器的极限;即使部分产品不会对方数进行限制,但是,参与方数越多,供应商服务器的带宽压力越大,需要的成本会也就越高。而对于一些大型的企业等而言,员工数量可能会达到数万人之多,如果需要全员参会,现有的视频会议产品显然难以支持。
因此,如何更好地支持更大型的会议需求,成为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视频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更好的满足大型会议等场景的需求。
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视频会话处理方法,包括:
服务端根据接收到的创建请求创建视频会话,并确定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以及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
接收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视频内容,并根据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生成数据流;
将所述数据流通过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并通过树状结构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一种视频会话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客户端提供用于创建视频会话的第一操作选项;
通过所述第一操作选项接收到创建请求后,将所述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创建对应的视频会话,其中,所述视频会话中包括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以及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所述服务端将所述视频会话中产生的数据流通过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并通过树状结构的CDN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一种视频会话处理方法,包括:
第二用户客户端提供用于加入指定视频会话的第四操作选项;
通过所述第四操作选项接收到加入请求后,将所述加入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第二用户确定为第二权限的用户,并将对应的第二用户客户端加入到树状结构的CDN网络中,通过所述CDN网络为所述第二用户客户端提供所述视频会话的数据流;
在展示所述视频会话的界面的过程中,提供用于变更身份的第五操作选项;
通过所述第五操作选项接收到用户操作后,将对应的变更身份请求提交到所述服务端,以用于将所述第二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三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第二用户的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一种视频会话处理方法,包括:
第三用户客户端提供用于加入指定视频会话的第四操作选项;
通过所述第四操作选项接收到加入请求后,将所述加入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第三用户确定为第二权限的用户,并将对应的第三用户客户端加入到树状结构的CDN网络中,通过所述CDN网络为所述第三用户客户端提供所述视频会话的数据流;
接收第一用户客户端发起的邀请信息,所述邀请信息用于邀请所述第三用户成为第一权限的用户;
将接受邀请的信息提交到所述服务端,以用于将所述第三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一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三用户的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第三用户的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一种视频会话处理装置,包括:
会话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创建请求创建视频会话,并确定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以及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
数据流生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视频内容,并根据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生成数据流;
数据流提供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流通过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并通过树状结构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一种视频会话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操作选项提供单元,用于提供用于创建视频会话的第一操作选项;
创建请求提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操作选项接收到创建请求后,将所述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创建对应的视频会话,其中,所述视频会话中包括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以及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所述服务端将所述视频会话中产生的数据流通过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并通过树状结构的CDN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一种视频会话处理装置,包括:
第四操作选项提供单元,用于提供用于加入指定视频会话的第四操作选项;
加入请求提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四操作选项接收到加入请求后,将所述加入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第二用户确定为第二权限的用户,并将对应的第二用户客户端加入到树状结构的CDN网络中,通过所述CDN网络为所述第二用户客户端提供所述视频会话的数据流;
第五操作选项提供单元,用于在展示所述视频会话的界面的过程中,提供用于变更身份的第五操作选项;
变更请求提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五操作选项接收到用户操作后,将对应的变更身份请求提交到所述服务端,以用于将所述第二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三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第二用户的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一种视频会话处理装置,包括:
第四操作选项提供单元,用于提供用于加入指定视频会话的第四操作选项;
加入请求提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四操作选项接收到加入请求后,将所述加入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第三用户确定为第二权限的用户,并将对应的第三用户客户端加入到树状结构的CDN网络中,通过所述CDN网络为所述第三用户客户端提供所述视频会话的数据流;
邀请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用户客户端发起的邀请信息,所述邀请信息用于邀请所述第三用户成为第一权限的用户;
信息提交单元,用于将接受邀请的信息提交到所述服务端,以用于将所述第三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一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三用户的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第三用户的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使得一个视频会话中可以同时存在多个主播用户,通过将这些主播用户连入网状网络,由于服务端与网状网络中的各个服务节点可以实现直连,因此,使得这些主播用户之间可以以较低的时延获得直播数据流,相互之间可以实现实时的对话等互动;同时,直播中还可以存在多个观众/听众用户,这些用户可以接入到树状结构的CDN网络中,使得这些用户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直播数据流,并且基本不会受到用户数量的限制,从而使得满足大型会议等场景的需求。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3-1、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用户客户端的界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用户客户端的界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视频会议技术之所以会受到方数,或者网络带宽等方面的限制,主要是因为,视频会议场景下,为了使得与会各方之间互动的实时性,通常需要在数据网络传输方面实现非常低的传输延迟,这就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
而为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支持更多的用户同时在线互动,网络直播技术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是,现有的网络直播技术中,只能实现单一“连麦”功能,也即,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用户具有主播身份并开启麦克风进行发言,其他用户只能作为观众进行收听,或者通过输入文本的方式与主播用户进行互动。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在一场会议中,可能会存在多个用户都需要进行发言或者互相讨论等需求。例如,多位领导或者多位嘉宾都需要发言,并且随时可能会进行相互交谈讨论,另外,对于非嘉宾用户,也可能会在会议过程中产生临时的发言、讨论等需求。而在单一连麦功能下,多个用户只能按照“麦序”依次进行讲话,在没有“抢到麦”的情况下,自己处于“闭麦”状态,无法让直播间里的用户听到自己的讲话。这种依次发言的方式显然很难形成不同与会者之间的“对话”或者“讨论”,影响会议的效果。
反观视频会议技术中,虽然参与视频会议的各方都可以随时发言,不需要进行“排麦”,但是,在数千甚至数万人参加的大型会议中,真正具有发言需求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大部分用户可能只是作为“观众”或“听众”身份出席会议,并观看或收听他人的讲话。因此,如果按照视频会议的模式,将参与会议的所有用户都加入到网状网络中,并且每个用户都可以随时可以发言,实际上对于没有发言需求的用户而言是一种浪费。
针对上述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的,首先可以创建视频会话,还可以在后台为用户分配权限,指定一个或多个用户具有“主播”权限,以满足会议中多个嘉宾同时发言或讨论等需求。如图1所示,这些具有主播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状网络中的服务节点接入网络,具体会议中产生的数据流将会通过该网状网络发送给具有“主播”权限的用户。其中,由于网状网络中服务节点之间可以实现直连,因此,可以降低网络延迟,使得主播用户可以更实时地获得直播数据流。同时,其他的更多用户可以以“观众”或者“听众”的身份加入到直播中,而这部分用户可以默认通过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中的服务节点接入网络,会议中产生的数据流也会通过CDN网络发送至这种“观众”或者“听众”。由于 CDN是一种树状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更强的可扩展性,能够容纳更多的用户接入。虽然相对于网状网络而言,由于需要经过层层转发,网络延迟会略高,但成本也会相对较低。这样,使得具有直播权限的用户以较低的网络延迟进行更实时的互动的同时,也可以使得会议的内容通过CDN网络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给更多的用户。
另外,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观众”或者“听众”用户的客户端界面中,还可以提供用于“连麦”的操作选项,用户在参加会议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发起“连麦”请求,“主播”用户在进行审批后,如果允许该用户“连麦”,则该用户客户端将会自动根据该用户所在的地理区域,将该用户转入就近的网状网络服务节点,从而使得该用户可以获得“发言”资格,能够与其他“主播”进行交流互动,并且相关的内容也可以通过CDN网络转发给更多的“观众”或者“听众”用户。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直播中的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具有“主播”身份,不需要进行“排麦”便可以具有发言的权限,并且能够获得更低延迟的数据流,实现与其他“主播”用户之间的实时交流互动。同时更多的用户可以以观众或者听众的身份加入直播,服务器可以通过CDN网络以更低的成本为这部分没有发言需求却数量众多的用户提供数据流,使其虽然不具有发言权限,但是能够具有观看或者收听到会议内容的权限。另外,观众或者听众用户还可以随时发起“连麦”,在获得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转换成“主播”身份,转入网状网络获得更实时的数据流,并能够随时在会议中发言。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在多种具体形态的产品中应用。例如,可以是企业等组织机构专用的办公平台类软件(通常可以提供专用网络接入,视频会议,投屏等功能,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直播功能)。也可以是专门的网络直播软件,或者,关联有网络直播频道的软件(例如,商品对象信息服务类的软件等),或者,还可以是即时通信类的工具,可以通过对其群直播等功能进行改进,使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播功能,等等。
另外,由于可以在多种形态的产品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也可以在多种具体的场景中进行应用。例如,企业中多个部门的员工都需要参加的大型会议场景中,可以支持多人同时“连麦”互动,同时其他员工可以以观众的身份观看或者收听会议内容,员工如果在会议过程中有发言需求,也可以申请连麦,加入到互动中。其中,如果某企业的办公地点分散在多地,则为了降低网络延迟,可以在各个办公地点所在的地理区域内分别部署网状网络的服务节点,以便于申请“连麦”的用户就近加入。又如,在网络课堂场景中,可以支持教师与多名同学同时“连麦”互动,其他学生可以观看讲课过程,如果需要发言也可以申请“连麦”。再如,在电商直播场景中,买家可以随时向主播申请“连麦”,实现通过实时对话的方式与主播或者其他买家实时互动,而不再局限于发送文本或者弹幕等方式,等等。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实现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首先,该实施例一从服务端的角度,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话处理方法,参见图2,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201:服务端根据接收到的创建请求创建视频会话,并确定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以及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
具体实现时,作为视频会话的发起端用户(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其称为第一用户,通常该第一用户也是对该视频会话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其客户端的界面中可以提供用于创建视频会话的第一操作选项,用户可以通过这种第一操作选项发起创建视频会话的请求,由服务端创建对应的视频会话。其中,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而言,具体发起创建的方式以及加入视频会话的方式可以不同,例如,对于办公平台工具类的产品,可以是在产品的首页等界面中提供上述操作选项,服务端可以创建视频会话的同时还可以对应生成视频会话的链接或者口令等方式,以使得更多的用户能够加入到视频会话中。或者,在即时通信类的工具中,可以是在已有的用户群中发起视频会话,或者也可以在工具的首页等处提供发起视频会话的操作选项,等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服务端还可以预先创建多个模板,例如,员工会议模板,项目会议模板,等等。在不同的模板中,可以定义不同的第一权限和/或第二权限的用户数量。由于不同的用户数量需要分配的服务节点资源等有所不同,因此,创建者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模板进行视频会话的创建,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或者资源不足等情况发生。
其中,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入到视频会话中,例如,主播用户在创建了某视频会话后,可以将视频会话的链接提供给更多用户,这些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链接进入到视频会话中。或者,对于企业专用的办公平台等类别的工具而言,也可以通过口令的方式加入到视频会话中。对于即时通信类工具而言,如果直接在用户群组界面中提供用于发起视频会话的操作选项,则群里的用户可以默认为加入视频会话的用户,等等。
对于加入到视频会话中的用户而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哪些是第一权限的用户,哪些是第二权限的用户。其中,所谓的第一权限的用户也即在视频会话过程中具有发言需求的用户,第二权限的用户是不具有发言需求,仅需收看或者收听视频会话内容的用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第一权限的用户,可以有主播邀请,以及用户自行申请等多种方式来确定。无论是何种方式,都可以同时有多个具有第一权限的用户,这些用户不需要“排麦”即可随时发言,参与到与其他具有第一权限的用户的讨论中。也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视频会话视频会话中,可以存在多个“主播”用户。其中,关于邀请机制,可以是主播在创建视频会话视频会话之后,在界面中可以提供用于邀请指定用户成为第一权限用户的第二操作选项,主播用户可以通过该第二操作选项发起对嘉宾等用户的邀请。具体的,在点击该第二操作选项之后,服务端还可以提供可以选择的用户列表,主播用户从中选择用户并授予第一权限即可。当然,在具体实现时,还可以首先将具体的邀请信息转发至被邀请的用户,被邀请的用户接受邀请后,再成为第一权限的用户,等等。在某用户被邀请成为第一权限的用户后,服务端还可以将该用户的客户端从CDN网络转入网状网络,使得该用户可以获得更实时的数据流,并且该用户客户端所在终端设备的麦克风、摄像头等都可以被开启,以用于采集视频信号,该视频信号将会被提交至服务端,该视频信号有机会成为视频会话中的数据流被传输至会话中其他用户的客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专用的办公平台类工具场景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被邀请对象,除了可以是已经通过链接、口令等方式加入到视频会话视频会话中的用户之外,还可以是预先完成注册的一些公用的设备。例如,可以是企业里的会议室中的设备,等等。这样,具体的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私有设备(手机等)参与到视频会话中,还可以通过会议室等公用设备参与到视频会话中。具体的,在视频会话界面中展示出的多路视频画面中,可以包括个人用户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采集的画面,也可以包括多个在同一会议室中的用户通过会议室设备采集到的画面,该画面中可能会包括多个用户,等等。
另一种确定第一权限用户的方式就是用户的主动申请方式。也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未被邀请为主播的用户而言,其默认为第二权限的用户,其只能收看或者收听视频会话内容,而不具有发言权。但是,在视频会话过程中,其随时可以通过客户端中提供的“连麦”等操作选项发起身份变更请求,在经过主播用户的审批通过后,则可以获得第一权限,成为主播用户。具体的,可以将这种用户称为第二用户,在第二用户客户端可以提供通过口令或者链接等方式加入视频会话的操作选项,之后,该用户默认成为第二权限的用户,也即,可以其客户端会被加入到CDN网络中,通过CDN网络为该用户提供视频会话的数据流。之后,在该第二用户的客户端用于展示视频会话的界面中,还可以通过用于变更身份的操作选项。第二用户通过该操作选项发起请求,并获得第一用户的审批通过后,服务端可以将该第二用户对应的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这样,使得第二用户可以通过该网状网络获得数据流。此时,该第二用户也相当于是获得了第一权限,当然,在具体实现时,第二用户通过这种主动申请的方式进行身份变更的情况下,其获得的权限也可以不同于前述第一权限。例如,被邀请具有第一权限的用户,其可以通过网状网络获得视频流,而主动申请进行身份变更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状网络获得音频流,而无法观看到视频画面,等等。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这种主动申请实现了身份变更的用户称为第三权限的用户。该第三权限可以与第一权限相同,也可以与第一权限不同。
总之,无论是邀请的方式还是用户申请的方式,都可以在同一视频会话视频会话中同时存在多个具有第一权限的用户,也即多个主播用户,这些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类似于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实时互动。另外,视频会话视频会话中还可以存在更多的具有第二权限的用户,这些用户不需要与其他用户互动,只需要收看或者收听具体的视频会话内容即可。
S202:接收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视频内容,并根据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生成数据流;
某用户获得第一权限后,其麦克风、摄像头等媒体信息采集设备将会被开启,以用于采集用户的图像、声音等视频内容,由客户端提交到服务端,服务端可以据此生成视频会话中的数据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具有第一权限的用户,因此,服务端可以接收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多路视频内容信号。具体实现时,可以直接将多路信号发送给参与视频会话的各个用户。或者,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降低传输延时,降低网络传输成本,还可以对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视频会话内容进行合流处理,生成所述视频会话的数据流。也就是说,服务端可以将从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接收到的视频内容合并为一路数据流,这样,只需要将合成后的数据流提供给参与视频会话的各用户客户端即可。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上述合流的过程,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下,可以利用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s,多点控制单元)技术来实现。其中,在利用MCU技术进行合流处理时,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界面布局需求来进行合流,例如,可以合成为画中画模式的数据流,或者宫格模式的数据流,等等。
S203:将所述数据流通过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并通过树状结构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在生成具体的视频会话的数据流后,由于需要以尽可能低的延迟将数据流提供给具有第一权限的用户,因此,可以将第一权限的用户连入网状网络,通过网状网络中与服务端直连的服务节点,将数据流传输给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从而降低延迟时间,使得第一权限的用户之间能够实现实时的交谈互动。而对于第二权限的用户而言,由于其数量可能会非常大,但又不具有发言的需求,只需要收看或者收听视频内容,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CDN网络向其分发具体的数据流。利用CDN网络树状结构的特点,可以使得参与的用户数量不受限制,同时,虽然这种分发结构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延迟,但是,对于无发言需求的用户而言,这种延迟通常是可以接受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以更低的成本满足大型会议等场景的需求。
如前文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入视频会话的用户默认具有第二权限,但是在视频会话的过程中,其可以随时通过客户端中提供的操作选项申请获得第一权限,获得主播身份。具体的,如图3-1所示,可以在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界面中提供“我要连麦”等字样的操作选项,在视频会话过程中,可以通过该操作选项发起变更身份请求。
对于服务端而言,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变更身份的请求,将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转入所述网状网络,以使得对应的用户获得所述第三权限。也即,对于一个用户而言,在默认状态下,可以将其接入到CDN网络中,而在其成功申请为主播用户后,可以将其转入网状网络下。该过程可以通过在客户端提供相应的功能来完成,或者也可以由服务端来完成。
其中,由于网状网络中的服务节点可能分散在多个不同的地理区域,对于用户客户端而言,与服务节点的距离越近,越可以以更短的时间接收到数据流。因此,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某第二权限的用户申请获得主播身份后,还可以根据该用户所在的地理区域信息,将该用户客户端连入所述网状网络中与所述用户距离最近的服务节点。
另外,在具体实现时,某用户在申请成为主播用户的过程中,还可以经过管理员用户的审批。其中,所谓的管理员用户也就是对视频会话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通常可以是视频会话的创建者用户,或者其指定的其他用户,等等。因此,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变更身份的请求后,还可以将所述请求转发给对所述视频会话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进行审批,以便在审批通过后,将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转入所述网状网络。
或者,在更严谨的方式下,在主播用户审批通过后,还可以由之前发起连麦的用户再次进行确认,在其确实需要获得第一权限的情况下再将其加入到主播用户集合中。例如,如图3-2所示,在某用户点击“我要连麦”之后,可以提示用户,“连麦申请已经发送,等待主播接通”;在主播接通并审批通过后,可以在用户界面中提示“主播接通与你连麦,是否确定接通”,同时可以提供“接通”以及“拒绝”两个选项供用户选择。通过这种二次确认的方式,可以避免用户由于误操作等原因而加入到主播用户中的情况发生。在用户选择“接通”后,用户界面中可以增加“扬声器”、“麦克风”、“摄像头”等关于多媒体信息输入输出设备的操作选项,另外还可以增加“结束连麦”等字样的操作选项,使得用户可以随时切换回第二权限,等等。
通过前述方式,使得视频会话中可以同时存在多个主播用户,通过将这些主播用户连入网状网络,使得这些主播用户之间可以以较低的时延获得数据流,相互之间可以实现实时的对话等互动;同时,视频会话中还可以存在多个观众/听众用户,这些用户可以接入到CDN网络中,使得这些用户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数据流,并且基本不会受到用户数量的限制,从而使得满足大型会议等场景的需求。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在视频会话界面方面进行一些改进。具体的,可以提供多种可选的界面展示模式,并且可以在对所述视频会话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中提供用于选择界面展示模式的操作选项,服务端则可以根据选中的模式生成对应的界面展示内容。
例如,如图4所示,所述界面展示模式包括画中画模式,所述界面展示内容可以包括:以第一尺寸展示的当前正在发言的用户客户端的画面内容,以及以第二尺寸展示的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的画面内容。或者,如图3-1或3-2所示,所述界面展示模式也可以包括宫格模式,所述界面展示内容可以包括:以宫格的形式排列的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的画面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画中画模式,还是宫格模式,如果第一权限的用户数量超过了画中画模式中小图展示位的数量,或者宫格模式中宫格的数量,则可以从第一权限的用户中选择部分用户的画面内容进行展示。例如,一种可行的方式下,可以将最近曾发言的用户的画面内容进行展示,等等。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还可以对界面展示模式进行切换,包括从画中画切换到宫格模式,或者从宫格模式切换到画中画模式,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实现视频会话中各用户界面展示模式的同步。具体的,服务端可以在接收到所述对视频会话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切换界面展示模式的操作信息后,将切换后的界面展示模式同步到所述参与视频会话的多个用户的客户端。
如前文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多种具体的场景中应用。例如,在大型会议场景中,所述视频会话可以包括针对网络会议场景创建的视频会话,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包括在会议中具有发言需求的用户,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包括具有获得会议内容需求但无发言需求的用户。
或者,在网络授课场景中,所述视频会话可以包括针对网络授课场景创建的视频会话,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包括在授课过程中具有讲课或者提问需求的用户,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包括具有获得课程内容需求但无发言或提问需求的用户。
或者,在电商直播场景中,所述视频会话可以包括针对商品对象销售系统中的直播销售场景创建的视频会话,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包括在直播销售过程中具有介绍商品对象信息需求的卖方用户,或具有询问商品对象信息的买方用户,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包括具有获得直播内容需求但无发言或提问需求的用户。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服务端,可以是指企业中办公平台类工具的服务端,或者,专门的网络直播工具的服务端,或者,内置有直播频道的商品对象信息服务类工具的服务端,或者,即时通信类工具的服务端,等等。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二是与实施例一相对应的,从第一用户客户端的角度,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话处理方法,其中,所谓的第一用户客户端具体可以是直播的创建者用户客户端,或者,也可以是其他被指定的对直播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等等。具体的,参见图5,包括:
S501:第一用户客户端提供用于创建视频会话的第一操作选项;
S502:通过所述第一操作选项接收到创建请求后,将所述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创建对应的视频会话,其中,所述视频会话中包括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以及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所述服务端将所述视频会话中产生的数据流通过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并通过树状结构的CDN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具体实现时,该第一用户客户端还可以在展示视频会话界面的过程中,提供用于邀请指定用户成为第一权限的用户的第二操作选项;通过所述第二操作选项接收到邀请操作后,可以向服务端请求获得可被邀请的用户列表并进行展示;然后,在所述用户列表中的目标用户被选中后,将所述目标用户的信息提交到服务端,以便将邀请信息转发至所述目标用户客户端。
另外,第一用户客户端在展示视频会话界面的过程中,还可以接收来自第二用户客户端的变更身份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视频会话关联的具有第二权限的用户;之后可以提供审批操作选项,并将审批通过的操作结果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第二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三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三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所述第三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再者,该第一用户客户端还可以提供用于切换界面展示模式的操作选项,并将接收到的切换操作信息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切换后的界面展示模式对应的界面展示内容同步到所述视频会话关联的其他用户客户端。
实施例三
该实施例三也是与实施例一相对应的,从第二用户客户端的角度,提供了一种网络直播方法,其中,所谓的第二用户客户端具体可以是指原来具有第二权限,但需要申请进行身份变更,成为第三权限的用户的客户端。具体的,参见图6,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601:第二用户客户端提供用于加入指定视频会话的第四操作选项;
S602:通过所述第四操作选项接收到加入请求后,将所述加入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第二用户确定为第二权限的用户,并将对应的第二用户客户端加入到树状结构的CDN网络中,通过所述CDN网络为所述第二用户客户端提供所述视频会话的数据流;
S603:在展示所述视频会话的界面的过程中,提供用于变更身份的第五操作选项;
S604:通过所述第五操作选项接收到用户操作后,将对应的变更身份请求提交到所述服务端,以用于将所述第二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三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第二用户的客户端提供直播数据流。
具体实现时,在将所述第二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三权限的用户后,可以在所述视频会话界面中提供用于切换回第二权限的操作选项,以及用于对音频、视频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的操作选项。
另外,在直播过程中,还可以接收切换界面展示模式的信息;所述界面展示模式的切换操作由所述视频会话的管理用户发起;然后,可以将所述视频会话界面中展示切换后的界面展示模式对应的界面展示内容。
实施例四
该实施例四也是与实施例一对应的,从第三用户客户端的角度,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话处理方法,其中,第三用户具体可以是通过被第一用户邀请的方式获得第一权限的用户。具体的,参见图7,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701:第三用户客户端提供用于加入指定视频会话的第四操作选项;
S702:通过所述第四操作选项接收到加入请求后,将所述加入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第三用户确定为第二权限的用户,并将对应的第三用户客户端加入到树状结构的CDN网络中,通过所述CDN网络为所述第三用户客户端提供所述视频会话的数据流;
S703:接收第一用户客户端发起的邀请信息,所述邀请信息用于邀请所述第三用户成为第一权限的用户;
S704:将接受邀请的信息提交到所述服务端,以用于将所述第三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一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三用户的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第三用户的客户端提供直播数据流。
关于上述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四中的未详述部分,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一中的记载,这里不再赘述。
与实施例一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话处理装置,参见图8,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会话创建单元80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创建请求创建视频会话,并确定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以及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
数据流生成单元802,用于接收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视频内容,并根据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生成数据流;
数据流提供单元803,用于将所述数据流通过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并通过树状结构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具体实现时,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网络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变更身份的请求,将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转入所述网状网络,以使得对应的用户获得所述第三权限。
在可选的方式下,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变更请求转发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变更身份的请求后,将所述请求转发给对所述视频会话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进行审批,以便在审批通过后,将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转入所述网状网络。
具体的,所述网络切换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所在的地理区域信息,将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连入所述网状网络中与所述用户距离最近的服务节点。
另外,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转网单元,用于根据对所述视频会话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发起的邀请信息,将邀请成功的用户客户端转入所述网状网络,以便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其提供数据流。
列表提供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邀请操作后,提供可供邀请的用户列表信息,以便从所述用户列表中选择被邀请的目标用户。
其中,提供所述用户列表中包括预先完成注册的公用设备列表信息,以便邀请所述列表中的公用设备成为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
其中,所述设备列表中的公用设备包括会议室设备。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数据流生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将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视频内容进行合流处理,生成所述数据流。
其中,可以利用多点控制单元MCU技术以及界面布局需求信息,将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视频内容进行合流处理。
另外,所述数据流生成单元具体还可以用于:
根据对所述视频会话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选择的界面展示模式,生成界面展示内容。
其中,所述界面展示模式包括画中画模式,所述界面展示内容包括:以第一尺寸展示的当前正在发言的用户客户端的画面内容,以及以第二尺寸展示的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的画面内容。
或者,所述界面展示模式包括宫格模式,所述界面展示内容包括:以宫格的形式排列的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的画面内容。
再者,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界面切换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对视频会话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切换界面展示模式的操作信息后,将切换后的界面展示模式同步到所述视频会话中多个用户的客户端。
模板提供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创建请求后,提供多个可选的模板信息,所述模板信息包括同一视频会话中第一权限和/或第二权限的用户数量信息。
其中,所述视频会话包括针对网络会议场景创建的视频会话,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包括在会议中具有发言需求的用户,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包括具有获得会议内容需求但无发言需求的用户。
或者,所述视频会话包括针对网络授课场景创建的视频会话,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包括在授课过程中具有讲课或者提问需求的用户,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包括具有获得课程内容需求但无发言或提问需求的用户。
或者,所述视频会话包括针对商品对象销售系统中的直播销售场景创建的视频会话,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包括在直播销售过程中具有介绍商品对象信息需求的卖方用户,或具有询问商品对象信息的买方用户,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包括具有获得直播内容需求但无发言或提问需求的用户。
与实施例二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话处理装置,参见图9,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操作选项提供单元901,用于提供用于创建视频会话的第一操作选项;
创建请求提交单元90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操作选项接收到创建请求后,将所述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创建对应的视频会话,其中,所述视频会话中包括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以及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所述服务端将所述视频会话中产生的数据流通过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并通过树状结构的CDN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具体实现时,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操作选项提供单元,用于在展示视频会话界面的过程中,提供用于邀请指定用户成为第一权限的用户的第二操作选项;
用户列表展示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操作选项接收到邀请操作后,向服务端请求获得可被邀请的用户列表并进行展示;
目标用户信息提交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列表中的目标用户被选中后,将所述目标用户的信息提交到服务端,以便将邀请信息转发至所述目标用户客户端。
另外,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变更请求接收单元,用于在展示视频会话界面的过程中,接收来自第二用户客户端的变更身份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视频会话关联的具有第二权限的用户;
审批选项提供单元,用于提供审批操作选项;
审批结果提交单元,用于将审批通过的操作结果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第二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三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三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所述第三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另外,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操作选项提供单元,用于提供用于切换界面展示模式的第三操作选项;
切换操作信息提交单元,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三操作选项接收到的切换操作信息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切换后的界面展示模式对应的界面展示内容同步到所述视频会话关联的其他用户客户端。
与实施例三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话处理装置,参见图10,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第四操作选项提供单元1001,用于提供用于加入指定视频会话的第四操作选项;
加入请求提交单元1002,用于通过所述第四操作选项接收到加入请求后,将所述加入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第二用户确定为第二权限的用户,并将对应的第二用户客户端加入到树状结构的CDN网络中,通过所述CDN网络为所述第二用户客户端提供所述视频会话的数据流;
第五操作选项提供单元1003,用于在展示所述视频会话的界面的过程中,提供用于变更身份的第五操作选项;
变更请求提交单元1004,用于通过所述第五操作选项接收到用户操作后,将对应的变更身份请求提交到所述服务端,以用于将所述第二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三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第二用户的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其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扩展选项提供单元,用于在将所述第二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三权限的用户后,在所述视频会话界面中提供用于切换回第二权限的操作选项,以及用于对音频、视频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的操作选项。
另外,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模式切换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切换界面展示模式的信息;所述界面展示模式的切换操作由所述视频会话的管理用户发起;
展示单元,用于将所述视频会话界面中展示切换后的界面展示模式对应的界面展示内容。
与实施例四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话处理装置,参见图11,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第四操作选项提供单元1101,用于提供用于加入指定视频会话的第四操作选项;
加入请求提交单元1102,用于通过所述第四操作选项接收到加入请求后,将所述加入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第三用户确定为第二权限的用户,并将对应的第三用户客户端加入到树状结构的CDN网络中,通过所述CDN网络为所述第三用户客户端提供所述视频会话的数据流;
邀请信息接收单元1103,用于接收第一用户客户端发起的邀请信息,所述邀请信息用于邀请所述第三用户成为第一权限的用户;
信息提交单元1104,用于将接受邀请的信息提交到所述服务端,以用于将所述第三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一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三用户的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第三用户的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步骤。
以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会涉及到对用户数据的使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符合所在国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下( 例如,用户明确同意,对用户切实通知,等),在适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本文描述的方案中使用用户特定的个人数据。
其中,图12示例性的展示出了电子设备的架构,例如,设备12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飞行器等。
参照图12,设备12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202,存储器1204,电源组件1206,多媒体组件1208,音频组件12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212,传感器组件1214,以及通信组件1216。
处理组件1202通常控制设备12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本公开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2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12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208和处理组件12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2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12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设备12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2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206为设备12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2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设备12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208包括在设备12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2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12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2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2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设备12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204或经由通信组件12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2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212为处理组件12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2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设备12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214可以检测到设备12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设备12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检测设备1200或设备12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设备12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设备12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设备12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2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216被配置为便于设备12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设备12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或2G、3G、4G/LTE、5G等移动通信网络。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12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部件12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备12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204,上述指令可由设备1200的处理器1220执行以完成本公开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视频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32)

1.一种视频会话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端根据接收到的创建请求创建视频会话,并确定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以及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为在所述视频会话中多个默认具有发言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通过网状网络中的服务节点接入网络,以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实现直连;
接收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视频内容,并根据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生成数据流;
将所述数据流通过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并通过树状结构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变更身份的请求,将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转入所述网状网络,以便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其提供数据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变更身份的请求后,将所述请求转发给对所述视频会话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进行审批,以便在审批通过后,将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转入所述网状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转入所述网状网络,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所在的地理区域信息,将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连入所述网状网络中与所述用户距离最近的服务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对所述视频会话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发起的邀请信息,将邀请成功的用户客户端转入所述网状网络,以便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其提供数据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邀请操作后,提供可供邀请的用户列表信息,以便从所述用户列表中选择被邀请的目标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列表中包括预先完成注册的公用设备列表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列表中的公用设备包括会议室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生成数据流,包括:
将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视频内容进行合流处理,生成所述数据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视频内容进行合流处理,包括:
利用多点控制单元MCU技术以及界面布局需求信息,将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视频内容进行合流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生成数据流,包括:
根据对所述视频会话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选择的界面展示模式,生成界面展示内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界面展示模式包括画中画模式,所述界面展示内容包括:以第一尺寸展示的当前正在发言的用户客户端的画面内容,以及以第二尺寸展示的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的画面内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界面展示模式包括宫格模式,所述界面展示内容包括:以宫格的形式排列的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的画面内容。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对视频会话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切换界面展示模式的操作信息后,将切换后的界面展示模式同步到所述视频会话中多个用户的客户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创建请求后,提供多个可选的模板信息,所述模板信息包括同一视频会话中第一权限和/或第二权限的用户数量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频会话包括针对网络会议场景创建的视频会话,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包括在会议中具有发言需求的用户,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包括具有获得会议内容需求但无发言需求的用户。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频会话包括针对网络授课场景创建的视频会话,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包括在授课过程中具有讲课或者提问需求的用户,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包括具有获得课程内容需求但无发言或提问需求的用户。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频会话包括针对商品对象销售系统中的直播销售场景创建的视频会话,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包括在直播销售过程中具有介绍商品对象信息需求的卖方用户,或具有询问商品对象信息的买方用户,所述第二权限的用户包括具有获得直播内容需求但无发言或提问需求的用户。
19.一种视频会话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客户端提供用于创建视频会话的第一操作选项;
通过所述第一操作选项接收到创建请求后,将所述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创建对应的视频会话,其中,所述视频会话中包括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以及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为在所述视频会话中多个默认具有发言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通过网状网络中的服务节点接入网络,以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实现直连;所述服务端将所述视频会话中产生的数据流通过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并通过树状结构的CDN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展示视频会话界面的过程中,提供用于邀请指定用户成为第一权限的用户的第二操作选项;
通过所述第二操作选项接收到邀请操作后,向服务端请求获得可被邀请的用户列表并进行展示;
在所述用户列表中的目标用户被选中后,将所述目标用户的信息提交到服务端,以便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所述目标用户的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展示视频会话界面的过程中,接收来自第二用户客户端的变更身份请求,其中,所述第二用户为所述视频会话关联的具有第二权限的用户;
提供审批操作选项;
将审批通过的操作结果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第二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三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三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所述第三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用于切换界面展示模式的第三操作选项;
将通过所述第三操作选项接收到的切换操作信息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切换后的界面展示模式对应的界面展示内容同步到所述视频会话关联的其他用户客户端。
23.一种视频会话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用户客户端提供用于加入指定视频会话的第四操作选项;
通过所述第四操作选项接收到加入请求后,将所述加入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第二用户确定为第二权限的用户,并将对应的第二用户客户端加入到树状结构的CDN网络中,通过所述CDN网络为所述第二用户客户端提供所述视频会话的数据流;其中,所述视频会话中还包括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为在所述视频会话中多个默认具有发言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通过网状网络中的服务节点接入网络,以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实现直连,并将所述数据流通过所述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在展示所述视频会话的界面的过程中,提供用于变更身份的第五操作选项;
通过所述第五操作选项接收到用户操作后,将对应的变更身份请求提交到所述服务端,以用于将所述第二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三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第二用户的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将所述第二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三权限的用户后,在所述视频会话界面中提供用于切换回第二权限的操作选项,以及用于对音频、视频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的操作选项。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切换界面展示模式的信息;所述界面展示模式的切换操作由所述视频会话的管理用户发起;
将所述视频会话界面中展示切换后的界面展示模式对应的界面展示内容。
26.一种视频会话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用户客户端提供用于加入指定视频会话的第四操作选项;
通过所述第四操作选项接收到加入请求后,将所述加入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第三用户确定为第二权限的用户,并将对应的第三用户客户端加入到树状结构的CDN网络中,通过所述CDN网络为所述第三用户客户端提供所述视频会话的数据流;其中,所述视频会话中还包括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为在所述视频会话中多个默认具有发言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通过网状网络中的服务节点接入网络,以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实现直连,并将所述数据流通过所述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接收第一用户客户端发起的邀请信息,所述邀请信息用于邀请所述第三用户成为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
将接受邀请的信息提交到所述服务端,以用于将所述第三用户变更为具有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三用户的客户端转入所述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第三用户的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27.一种视频会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会话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创建请求创建视频会话,并确定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以及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为在所述视频会话中多个默认具有发言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通过网状网络中的服务节点接入网络,以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实现直连;
数据流生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提交的视频内容,并根据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生成数据流;
数据流提供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流通过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并通过树状结构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28.一种视频会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操作选项提供单元,用于提供用于创建视频会话的第一操作选项;
创建请求提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操作选项接收到创建请求后,将所述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创建对应的视频会话,其中,所述视频会话中包括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以及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为在所述视频会话中多个默认具有发言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通过网状网络中的服务节点接入网络,以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实现直连;所述服务端将所述视频会话中产生的数据流通过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并通过树状结构的CDN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二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29.一种视频会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四操作选项提供单元,用于提供用于加入指定视频会话的第四操作选项;
加入请求提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四操作选项接收到加入请求后,将所述加入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第二用户确定为第二权限的用户,并将对应的第二用户客户端加入到树状结构的CDN网络中,通过所述CDN网络为所述第二用户客户端提供所述视频会话的数据流;其中,所述视频会话中还包括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为在所述视频会话中多个默认具有发言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通过网状网络中的服务节点接入网络,以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实现直连,并将所述数据流通过所述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第五操作选项提供单元,用于在展示所述视频会话的界面的过程中,提供用于变更身份的第五操作选项;
变更请求提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五操作选项接收到用户操作后,将对应的变更身份请求提交到所述服务端,以用于将所述第二用户变更为具有第三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客户端转入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第二用户的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30.一种视频会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四操作选项提供单元,用于提供用于加入指定视频会话的第四操作选项;
加入请求提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四操作选项接收到加入请求后,将所述加入请求提交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将第三用户确定为第二权限的用户,并将对应的第三用户客户端加入到树状结构的CDN网络中,通过所述CDN网络为所述第三用户客户端提供所述视频会话的数据流;其中,所述视频会话中还包括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为在所述视频会话中多个默认具有发言权限的用户,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通过网状网络中的服务节点接入网络,以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之间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实现直连,并将所述数据流通过所述网状网络提供给所述多个第一权限的用户客户端;
邀请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用户客户端发起的邀请信息,所述邀请信息用于邀请所述第三用户成为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
信息提交单元,用于将接受邀请的信息提交到所述服务端,以用于将所述第三用户变更为具有所述第一权限的用户,并将所述第三用户的客户端转入所述网状网络中,通过所述网状网络向第三用户的客户端提供数据流。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3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183487.7A 2020-03-16 2020-03-16 视频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411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3487.7A CN113411538B (zh) 2020-03-16 2020-03-16 视频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3487.7A CN113411538B (zh) 2020-03-16 2020-03-16 视频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1538A CN113411538A (zh) 2021-09-17
CN113411538B true CN113411538B (zh) 2023-03-21

Family

ID=77676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3487.7A Active CN113411538B (zh) 2020-03-16 2020-03-16 视频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15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6414B (zh) * 2021-09-23 2023-12-12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信息共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449311B (zh) * 2021-12-27 2023-11-10 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高效视频流转发的网络视频交换系统及方法
CN115086729B (zh) * 2022-06-10 2024-04-26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麦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396684A (zh) * 2022-08-23 2022-11-25 抖音视界有限公司 一种连麦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38096B2 (en) * 2013-08-30 2016-05-1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cast tree packing for multi-party video conferencing under SDN environment
CN107995501A (zh) * 2017-12-18 2018-05-04 杭州雅顾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连麦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1538A (zh) 2021-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8236B (zh) 音视频会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411538B (zh) 视频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160967B2 (en) Simultaneous language interpretation during ongoing video conferencing
US767963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wing video-conference to choose between various associated video conferences
US9402054B2 (en) Provision of video conference services
US9571793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program products for managing resource distribution among a plurality of server applications
CN112235121B (zh) 一种线上会议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20017149A1 (en) Video whisper sessions during online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sessions
US9485596B2 (en) Utilizing a smartphone during a public address system session
US10715344B2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video call using multiple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WO2015131709A1 (zh) 一种电视会议中与会者私聊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89914A (zh) 一种多媒体会议控制方法和系统
US20130227434A1 (en) Audio/Text Question Submission and Control in a Produced Online Event
CN111263103A (zh) 远程会议方法、系统
WO2015154608A1 (zh) 一种视频会议资料共享方法、系统及装置
KR20140098573A (ko) 영상 회의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US9357164B2 (en) Establishing a remotely hosted conference initiated with one button push
CN111246154A (zh) 视频通话方法、系统
WO2015003532A1 (zh) 多媒体会议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TW200302990A (en) Method, device and program of providing education services for free talk services
WO2016206471A1 (zh) 多媒体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9788364B (zh) 视频通话互动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73313A1 (zh) 会议控制及与会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757668B1 (en) Enabling private communications during a web conference
CN110719431A (zh) 一种视频会议的文档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