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5707B - 一种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5707B
CN113395707B CN202110696627.5A CN202110696627A CN113395707B CN 113395707 B CN113395707 B CN 113395707B CN 202110696627 A CN202110696627 A CN 202110696627A CN 113395707 B CN113395707 B CN 113395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ned
sector
station
distance
pla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66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95707A (zh
Inventor
王方波
王计斌
陈大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ows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ows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ows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ows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66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57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5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5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5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5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并获取工参信息;S2利用基于密度聚类算法整合宏站经纬度,再通过平均经纬度规整共站点位;S3根据待规划扇区经纬度和方向角计算出该扇区的三个相位,并计算出每个相位中距离该待规划扇区最近基站的距离;S4判断待规划扇区每个相位中最近基站距离,若某相位中最近基站距离大于3KM,将使用区域平均站间距方法,计算该待规划扇区平均站间距;S5根据分层分类判决方法确定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和邻区分层的分类规则;规划出该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对;S6对规划出的该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对进行去重后输出该待规划扇区的邻区表,从而获得待规划扇区的邻区规划。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网络规划优化中的邻区规划优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服务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服务之一,为了保障网络质量,解决覆盖问题,运营商建立了大量的基站系统,提高民众服务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优化压力。
无线通信网络从2G到现在的5G,以至于到未来的6G,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通信技术中邻区关系的规划优化至关重要,并且邻区关系的配置及维护是网络优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邻区关系对移动终端空闲状态下的重选和移动状态下的切换非常关键。同网同频、同网不同频、异网等之间邻区关系的不合理会对日常网络性能指标造成影响,并且影响用户感知和体验。
目前基于测量的邻区规划优化方法,如通过MR、NCS、MDT等用户数据进行邻区规划优化方法,适用于已入网服务的基站扇区邻区规划优化。还没有针对基站尚未开通,没有任何相关测量数据上报时的规划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基站尚未开通,没有任何相关测量数据上报的情况下,通过工参数据快速进行基站入网前的邻区规划,大大提高新开站邻区规划工作效率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并获取工参信息;
S2:利用基于密度聚类算法(DBSCAN)整合宏站经纬度,再通过平均经纬度规整共站点位;
S3:根据待规划扇区经纬度和方向角计算出该扇区的三个相位,并计算出每个相位中距离该待规划扇区最近基站的距离;
S4:判断待规划扇区每个相位中最近基站距离,若某相位中最近基站距离大于3KM,将使用区域平均站间距方法,计算该待规划扇区平均站间距;
S5:根据分层分类判决方法确定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和邻区分层的分类规则;规划出该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对;
S6:对规划出的该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对进行去重后输出该待规划扇区的邻区表,从而获得待规划扇区的邻区规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度聚类算法结合经纬度,再计算待规划扇区每个相位中最近基站距离基于平均站间距,根据平均间距判决条件,将扇区进行分类规划,该方法进行邻区规划优化,更适用于建设初期,基站扇区尚未入网服务的邻区规划优化;在没有任何相关测量数据上报的情况下,通过工参数据快速进行基站入网前的邻区规划,大大提高新开站邻区规划工作效率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基于平均站间距概念结合方位角关系,进行基站扇区邻区规划优化,为解决不同场景下站点密度不同的邻区精准规划优化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的工参信息包括:基站号、位置区号(LAC/TAC)、扇区号、经纬度、方向角信息和覆盖类型。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的相位的计算步骤为:设方位角为x,第一相位:x-60,x+60,第二相位:x+60,x+180;第三相位:x-180,x-60;从而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21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22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2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的区域平均站间距的计算方法为:采用检索待规划扇区所在基站3KM范围内宏站物理基站数,通过区域内基站数量计算出区域内平均站点覆盖半径r,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24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31
结合公式(1)/公式(2)得出区域平均站间距d_avg_area的计算公式: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32
公式(2)中的参数d为待规划邻区站点和目标站点之间距离;
所述步骤S4中的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计算方法为:检索待规划扇区的基站所处位置的第一相位、第二相位和第三相位与最近基站距离d1、d2和d3的平均值,若第一相位、第二相位和第三相位中某相位与最近基站距离大于3KM,则该相位与最近基站距离采用区域平均站间距d_avg_area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计算公式为:avgdis=(d1+d2+d3)/3;将计算出的avgdis作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d1、d2和d3分别为三个相位最近站点距离。通过三相位方法找到3个最近站点距离,如果某相位的最近距离大于3km,则该相位的最近距离替换成区域平均站间距;例如:某站点三相位最近站间距分别为1.2,0.8,4.2,区域平均站间距为1.5,则最终用于计算的第三相位最近距离4.2替换成1.5做最终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1.2+0.8+1.5)/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中的邻区分层分类规则包括宏站和室分站点,当进行宏站邻区规划时,待规划扇区的基站类型为宏站,包括宏站-宏站邻区规划和宏站-室分邻区规划,所述宏站-宏站包括第一层邻区规划、第二层邻区规划和第三层邻区规划;当待规划扇区的基站类型为室分,包括室分-宏站邻区规划和室分-室分邻区规划。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层邻区规划是通过经纬度信息,计算并检索出与待规划扇区距离小于等于0.05KM的宏站扇区,作为该待规划扇区的第一层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所述第二层邻区规划是指所有周围宏站扇区满足判决条件1,或者满足判决条件2的扇区,作为待规划扇区的第二层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其中判决条件1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与待规划扇区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层邻区判决距离,并且周围其他宏站扇区方位角与待规划扇区基站之间夹角小于等于第二层邻区判决角度;其公式为:d≤D2 AND a≤deg_2;其中d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与待规划扇区距离,D2为第二层邻区距离条件,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1.5倍;deg_2为第二层邻区判决角度阀值;a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方位角与待规划扇区基站之间夹角;
判决条件2为:待规划扇区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距离小于等于第二层邻区判决距离,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1.5倍,并且待规划扇区方位角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夹角小于等于第二层邻区判决角度;其公式为:
d≤D2 AND b≤deg_2;其中d为待规划扇区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距离,D2为第二层邻区距离条件,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1.5倍;deg_2为第二层邻区判决角度阀值;b为待规划扇区方位角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夹角;
所述第三层邻区规划指所有周围宏站的扇区中满足第三层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的扇区作为待规划扇区的第三层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第三层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为:
D2<d≤D3 And a≤(deg_3*k)And b≤(deg_3*k);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41
其中d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距离待规划扇区之间的距离;D2为第二层邻区距离条件,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1.5倍;D3为第三层邻区距离条件,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2.5倍;deg_3为第三层邻区判决角度阀值;a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方位角与待规划扇区基站之间夹角;b为待规划扇区方位角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夹角;参数k为第二、三层邻区门限(D2,D3)的线性关系。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宏站-室分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为:d≤D4;其中d为周围室分扇区与待规划扇区之间的距离,D4为宏站-室分邻区规划的距离条件,小于等于1.5倍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将满足该判决条件的室分扇区,作为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室分-宏站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为:d≤D5 ANDa≤deg_5;其中D5为宏站-室分邻区规划的距离条件,小于等于1.5倍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deg_5室分-宏站邻区判决角度阀值;a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方位角与待规划扇区基站之间夹角;d为周围宏站距离待规划室分扇区距离;将满足该室分-宏站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的宏站扇区,作为待规划室分扇区的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室分-室分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为:以待规划室分扇区为中心,1倍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为半径,以半径内的所有室分小区全量作为待规划室分扇区的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可对单个扇区、多个扇区及全网进行邻区规划;本发明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不依赖网络测量数据,如MRR、NCS、MDT等测量数据进行邻区规划,并且基站在开通入网前也无法采集和提供相关测量数据,本发明通过工参数据使用平均站间距方法快速进行邻区规划,尤其在大规模建初期有效提高邻区规划效率,降低邻区规划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的聚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中的待规划扇区的三个相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中的邻区切换带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中的待规划扇区的三个相位最小站间距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中的待规划扇区的区域基站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的实施例中的第二层邻区判决条件1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的实施例中的第二层邻区判决条件2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中的第三层邻区判决条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中的宏站-室分邻区规划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中的室分-宏站邻区规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并获取工参信息;所述工参信息包括:基站号、位置区号(LAC/TAC)、扇区号、经纬度、方向角信息和覆盖类型(室分或宏站);
本实施例中,工参信息也就是网络的工程参数信息表,一般可通过客户的网管系统、网优平台、资管平台等系统提取,工参信息主要包括:基站号、位置区号(LAC/TAC)、扇区号、经纬度、方向角信息、覆盖类型(室分或宏站)等信息。位置区号与扇区号组合,用于标识网络中扇区的唯一性;位置区号与基站号组合,用于标识网络中基站的唯一性;
S2:利用基于密度聚类算法(DBSCAN)整合宏站经纬度,再通过平均经纬度规整共站点位;由于当前网络较为复杂,多频段多制式融合组网导致现网实际工参误差较大,相同站点不同频段或制式的经纬度略有偏差,在此之前利用DBSCAN聚类算法,整合共物理点经纬度便于后期计算;该实施例中的聚类半径为50米,聚类个数:1;如图2所示;
S3:根据待规划扇区经纬度和方向角计算出该扇区的三个相位,并计算出每个相位中距离该待规划扇区最近基站的距离;
所述步骤S3中的相位的计算步骤为:设方位角为x,第一相位:x-60,x+60,第二相位:x+60,x+180;第三相位:x-180,x-60;从而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71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72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73
本实施例中,如图3,待规划扇区为CELL_1,该扇区方向角为0度,该扇区所归属基站为SITE_1;归属基站SITE_1的扇区还有CELL_2和CELL_3;按实际中的常规定义,正北方为0度,也就是平面图正上方为0度,按顺时针方向到360度(或回到0度);根据相位计算方法,第一相位为300度至360度,0度至60度的区间,第二相位为60度至180度区间,第三相位为180度至300度区间;
根据上述三个相位区间,根据基站扇区经纬度信息,分别计算出每个相位中3KM距离内待规划扇区最近的基站距离;如图5,待规划扇区为CELL_1,该扇区归属SITE_1,该扇区第一相位中离该待规划扇区CELL_1最近的基站为SITE_2,距离为d1;第二相位中最近的基站为SITE_3,距离为d2;第三相位中最近的基站为SITE_3,距离为d3。
S4:判断待规划扇区每个相位中最近基站距离,若某相位中最近基站距离大于3KM,将使用区域平均站间距方法,计算该待规划扇区平均站间距;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待规划扇区为CELL_1,该待规划扇区的第二相位区间内且3KM内无基站此扇区的最近距离按照区域平均站间距(d_avg_area)计算;
所述步骤S4中的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计算方法为:采用检索待规划扇区所在基站3KM范围内宏站物理基站数,通过区域内基站数量计算出区域内平均站点覆盖半径r,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81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82
结合公式(1)/公式(2)得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d_avg_area的计算公式: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83
公式(2)中的参数d为待规划邻区站点和目标站点之间距离;
本实施例中,如图5,待规划扇区CELL_1,该扇区归属为SITE_1;CELL_1扇区第一相位中3KM内距离SITE_1最近的基站为SITE_2,距离为d1;第二相位中3KM内最近的基站为SITE_3,距离为d2;第三相位中3KM内最近的基站为SITE_4,距离为d3;将使用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计算方法;
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检索待规划扇区的基站所处位置第一相位、第二相位、第三相位最近基站距离d1、d2和d3的平均值,计算公式:
avgdis=(d1+d2+d3)/3;
将计算出的avgdis作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d1、d2和d3分别为三个相位最近站点距离;
S5:根据分层分类判决方法确定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和邻区分层的分类规则;规划出该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对;
其中邻区分层分类规则如表1所示;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091
以上阀值可根据实际场景调整;无线通信基站,一般以覆盖室外为主的基站称为宏站,一个宏站下根据覆盖方向和场景不同,可以包含多个扇区,常规情况下一个宏站包含三个扇区;主要覆盖室内的基站称为室分站点,一个室分站点下也可以包含多个室分扇区;
具体地:所述步骤S5中的邻区分层分类规则包括宏站和室分站点,当进行宏站邻区规划时,待规划扇区的基站类型为宏站,包括宏站-宏站邻区规划和宏站-室分邻区规划,所述宏站-宏站包括第一层邻区规划、第二层邻区规划和第三层邻区规划;当待规划扇区的基站类型为室分,包括室分-宏站邻区规划和室分-室分邻区规划;
所述第一层邻区规划是通过经纬度信息,计算并检索出与待规划扇区距离小于等于0.05KM的宏站扇区,作为该待规划扇区的第一层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本实施例中,第一层邻区为必要增加邻区,是以待规划扇区所归属基站为中心,计算并检索出0.05KM范围内所有宏站扇区,作为必要增加的第一层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所述第二层邻区规划是指所有周围宏站扇区满足判决条件1或者满足判决条件2的扇区,作为待规划扇区的第二层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判决条件1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与待规划扇区距离d小于等于第二层邻区判决距离D2,为1.5倍平均站间距;并且周围其他宏站扇区方位角与待规划扇区基站之间夹角a小于等于第二层邻区判决角度阀值deg_2;
判决条件1:d≤D2 AND a≤deg_2;其中D2为1.5*avgdis;deg_2为第二层邻区角度阀值,deg_2=60度;a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方位角与待规划扇区基站之间夹角;
本实施例中,第二层邻区规划如图7所示,判决条件1中待规划扇区CELL_1与邻基站SITE_2的距离为d;邻基站SITE_2的CELL_5的方向角与SITE_1与SITE_2基站连线的夹角为a;根据邻区分层分类规则,CELL_1的第二层邻区判决距离D2=1.5*avgdis;第二层邻区的判决角度阀值,deg_2=60度,图7中符合判决条件1的扇区为CELL_5,扇区CELL_5将被作为CELL_1的第二层邻区,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判决条件2为待规划扇区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距离d小于等于第二层邻区判决距离D2,为1.5倍平均站间距;并且待规划扇区方位角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夹角b小于等于第二层邻区判决角度阀值deg_2;
判决条件2:d≤D2 AND b≤deg_2;其中D2为1.5*avgdis;deg_2为第二层邻区角度阀值,deg_2=60度;b为待规划扇区方位角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夹角;
本实施例中,第二层邻区规划如图8所示,判决条件2中待规划扇区CELL_1与邻基站SITE_2的距离为d;CELL_1的方向角与SITE_1与SITE_2基站连线的夹角为b;根据邻区分层分类规则,CELL_1的第二层邻区判决距离D2=1.5*avgdis;第二层邻区的判决角度deg_2=60度,图8中符合判决条件2的扇区为CELL_4、CELL_5、CELL_6,扇区CELL_4、CELL_5、CELL_6将被作为CELL_1的第二层邻区,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所述第三层邻区规划指所有周围宏站的扇区中满足第三层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的扇区作为待规划扇区的第三层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第三层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为:
D2<d≤D3 And a≤(deg_3*k)And b≤(deg_3*k);
Figure GDA0003764521960000111
其中d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距离待规划扇区之间的距离;D2为第二层邻区距离条件,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1.5倍;D3为第三层邻区距离条件,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2.5倍;deg_3为第三层邻区判决角度阀值;a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方位角与待规划扇区基站之间夹角;b为待规划扇区方位角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夹角;参数k为第二、三层邻区门限(D2,D3)的线性关系;
第三层邻区规划如图9,判决条件中待规划扇区CELL_1与邻基站SITE_2的距离为d;CELL_1的方向角与SITE_1与SITE_2基站连线的夹角为b;CELL_6的方向角与SITE_1与SITE_2基站连线的夹角为a;根据邻区分层分类规则,CELL_1的第三层邻区判决距离D2=1.5*avgdis;D3=2.5*avgdis;第三层邻区的判决角度阀值,deg_3=70度,图9中符合判决条件的扇区为CELL_6,扇区CELL_6将被作为CELL_1的第三层邻区,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所述宏站-室分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为:d≤D4
其中d为周围室分扇区距离待规划扇区距离,D4为宏站-室分邻区规划的距离条件,小于等于1.5倍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即D4为1.5*avgdis;将满足该判决条件的室分扇区,作为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本实施例中,宏站扇区增加室分扇区邻区规划如图10,判决条件中待规划扇区CELL_1与邻室分扇区CELL002_1的距离为d;CELL_1的方向角与SITE_1与室分扇区CELL002_1连线的夹角为a;根据邻区分层分类规则,CELL_1相邻室分扇区的判决距离D4=1.5*avgdis;邻区的判决角度deg_4=60度,图10中符合判决条件的室分扇区为CELL002_1,室分扇区CELL002_1将被作为CELL_1的邻区,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所述室分-宏站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为:d≤D5 AND a≤deg_5;其中D5为宏站-室分邻区规划的距离条件,小于等于1.5倍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deg_5室分-宏站邻区判决角度阀值;a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方位角与待规划扇区基站之间夹角;d为周围宏站距离待规划室分扇区距离;将满足该室分-宏站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的宏站扇区,作为待规划室分扇区的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本实施例中,室分增加宏站邻区规划如图11,判决条件中待规划室分扇区CELL002_1与邻基站SITE_1的距离为d;CELL_3的方向角与SITE_1与室分扇区CELL002_1连线的夹角为a;根据邻区分层分类规则,CELL002_1相邻基站的判决距离D5=1.5*avgdis;邻区的判决角度阀值,deg_5=60度,图11中符合判决条件的室分扇区为CELL_3,基站扇区CELL_3将被作为CELL002_1的邻区,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所述室分-室分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为:以待规划室分扇区为中心,1倍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为半径,以半径内的所有室分小区全量作为待规划室分扇区的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本实施例中,室分扇区增加室分邻区规划,是以待规划室分扇区为中心,计算并检索出1*avgdis范围内所有室分扇区,作为待规划室分扇区的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S6:对规划出的该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对进行去重后输出该待规划扇区的邻区表,可对单个扇区、多个扇区及全网进行邻区规划。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并获取工参信息;
S2:利用基于密度聚类算法(DBSCAN)整合宏站经纬度,再通过平均经纬度规整共站点位;
S3:根据待规划扇区经纬度和方向角计算出该扇区的三个相位,并计算出每个相位中距离该待规划扇区最近基站的距离;
S4:判断待规划扇区每个相位中最近基站距离,若某相位中最近基站距离大于3KM,将使用区域平均站间距方法,计算该待规划扇区平均站间距;
S5:根据分层分类判决方法确定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和邻区分层的分类规则;规划出该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对;
S6:对规划出的该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对进行去重后输出该待规划扇区的邻区表,从而获得待规划扇区的邻区规划;
所述步骤S4中的区域平均站间距的计算方法为:采用检索待规划扇区所在基站3KM范围内宏站物理基站数,通过区域内基站数量计算出区域内平均站点覆盖半径r,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764521950000011
Figure FDA0003764521950000012
结合公式(1)/公式(2)得出区域平均站间距d_avg_area的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3764521950000013
公式(2)中的参数d为待规划邻区站点和目标站点之间距离;
所述步骤S4中的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计算方法为:检索待规划扇区的基站所处位置的第一相位、第二相位和第三相位与最近基站距离d1、d2和d3的平均值,若第一相位、第二相位和第三相位中某相位与最近基站距离大于3KM,则该相位与最近基站距离采用区域平均站间距d_avg_area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计算公式为:avgdis=(d1+d2+d3)/3;将计算出的avgdis作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d1、d2和d3分别为三个相位最近站点距离;
所述步骤S5中的邻区分层分类规则包括宏站和室分站点,当进行宏站邻区规划时,待规划扇区的基站类型为宏站,包括宏站-宏站邻区规划和宏站-室分邻区规划,所述宏站-宏站包括第一层邻区规划、第二层邻区规划和第三层邻区规划;当待规划扇区的基站类型为室分,包括室分-宏站邻区规划和室分-室分邻区规划;
所述第一层邻区规划是通过经纬度信息,计算并检索出与待规划扇区距离小于等于0.05KM的宏站扇区,作为该待规划扇区的第一层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所述第二层邻区规划是指所有周围宏站扇区满足判决条件1,或者满足判决条件2的扇区,作为待规划扇区的第二层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其中判决条件1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与待规划扇区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层邻区判决距离,并且周围其他宏站扇区方位角与待规划扇区基站之间夹角小于等于第二层邻区判决角度;其公式为:d≤D2AND a≤deg_2;其中d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与待规划扇区距离,D2为第二层邻区距离条件,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1.5倍;deg_2为第二层邻区判决角度阀值;a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方位角与待规划扇区基站之间夹角;
判决条件2为:待规划扇区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距离小于等于第二层邻区判决距离,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1.5倍,并且待规划扇区方位角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夹角小于等于第二层邻区判决角度;其公式为:d≤D2AND b≤deg_2;其中d为待规划扇区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距离,D2为第二层邻区距离条件,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1.5倍;deg_2为第二层邻区判决角度阀值;b为待规划扇区方位角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夹角;
所述第三层邻区规划指所有周围宏站的扇区中满足第三层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的扇区作为待规划扇区的第三层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第三层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为:
D2<d≤D3And a≤(deg_3*k)And b≤(deg_3*k);
Figure FDA0003764521950000031
其中d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距离待规划扇区之间的距离;D2为第二层邻区距离条件,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1.5倍;D3为第三层邻区距离条件,为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的2.5倍;deg_3为第三层邻区判决角度阀值;a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方位角与待规划扇区基站之间夹角;b为待规划扇区方位角与周围其他宏站扇区之间夹角,参数k为第二、三层邻区门限(D2,D3)的线性关系;
所述宏站-室分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为;d≤D4
其中d为周围室分扇区距离待规划扇区距离,D4为宏站-室分邻区规划的距离条件,小于等于1.5倍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将满足该判决条件的室分扇区,作为待规划扇区的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所述室分-宏站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为:d≤D5AND a≤deg_5;其中D5为宏站-室分邻区规划的距离条件,小于等于1.5倍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deg_5室分-宏站邻区判决角度阀值;a为周围其他宏站扇区方位角与待规划扇区基站之间夹角;d为周围宏站距离待规划室分扇区距离;将满足该室分-宏站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的宏站扇区,作为待规划室分扇区的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所述室分-室分邻区规划的判决条件为:以待规划室分扇区为中心,1倍待规划扇区的平均站间距为半径,以半径内的所有室分小区全量作为待规划室分扇区的邻区关系,并写入待规划扇区邻区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工参信息包括:基站号、位置区号(LAC/TAC)、扇区号、经纬度、方向角信息和覆盖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相位的计算步骤为:设方位角为x,第一相位:x-60,x+60,第二相位:x+60,x+180;第三相位:x-180,x-60;从而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764521950000041
Figure FDA0003764521950000042
Figure FDA0003764521950000043
CN202110696627.5A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 Active CN113395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6627.5A CN113395707B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6627.5A CN113395707B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5707A CN113395707A (zh) 2021-09-14
CN113395707B true CN113395707B (zh) 2022-09-13

Family

ID=77623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6627.5A Active CN113395707B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57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5737B (zh) * 2021-11-23 2023-07-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小区位置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5662A (zh) * 2020-07-31 2020-1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邻区关系优化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2618B (zh) * 2012-07-23 2018-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方位角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78496B (zh) * 2014-10-14 2019-04-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5813096B (zh) * 2016-04-19 2019-02-05 普天信息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拓扑结构进行邻区规划优化的方法
CN109151845B (zh) * 2017-06-16 2021-11-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 识别室分高层小区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966132B1 (en) * 2019-11-06 2021-03-3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object enablement in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5662A (zh) * 2020-07-31 2020-1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邻区关系优化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5707A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5379B (zh) 用户面观测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
CN105813096B (zh) 基于拓扑结构进行邻区规划优化的方法
CN109904925B (zh) 一种配电台区户变关系校核方法
CN111405585B (zh)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邻区关系预测方法
CN108271164B (zh) Lte邻区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3596650B (zh) 无线网络信息管理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1083711B (zh) 一种基于智能评分算法的5g开站核心参数自动规划方法
CN105282784B (zh) 基于测量报告数据系统定位优化tdd-lte网络重叠覆盖的方法
CN112235804B (zh) 基站远端单元动态划归方法和装置、小区组网方法和系统
CN113395707B (zh) 一种基于平均站间距的邻区规划方法
CN107801198B (zh) 一种lte网络重叠覆盖主小区的查找方法及服务器
CN103906121A (zh) 一种定位外部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03270B (zh) 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的优化方法和服务器
CN104427531B (zh) 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1866912A (zh) 基于时间-空间的业务量区域分类和分析方法
Guan et al. Research on Evaluation Method of Wireless Network Cross-Boundary Coverage Based on Smart Terminals Location Data
CN103118392B (zh) 一种imt系统的频谱需求预测方法及设备
CN117135664A (zh) 一种测算指定目标区域5g覆盖小区的方法
CN107347189A (zh) 一种td‑lte 230无线专网基站规划方法
CN105722165A (zh) 基于高频切换失败区域感知的切换参数自配置方法
US20060239210A1 (en) Subsystem for cartographic analysis of analysis data with a view to optimizing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Dehghan et al. Small cell city
Horsmanheimo et al. A tool for assessing interdependenc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14363824B (zh) 一种基于mr位置和道路gis信息的通勤轨迹刻画方法及系统
CN109348490A (zh) 一种识别干扰铁路lte网络的邻接载波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