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5384B - 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5384B
CN113395384B CN202110645251.5A CN202110645251A CN113395384B CN 113395384 B CN113395384 B CN 113395384B CN 202110645251 A CN202110645251 A CN 202110645251A CN 113395384 B CN113395384 B CN 1133953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wearing
information
equipment main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452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95384A (zh
Inventor
史玉龙
骆俊谕
潘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452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53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5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5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5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5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到通话指令时,获取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佩戴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信息中的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将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播放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设备主体即可实现通话,而无需佩戴与设备主体匹配的耳机,能够简化通话操作,提升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在进行电话拨号与接听时,不仅可以通过穿戴设备进行拨号,然后通过穿戴设备对应的耳机进行接听;也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拨号后使用手机对应的耳机进行接听。
然而,在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拨号后使用手机对应的耳机进行接听时,需要取出手机进行拨号才能使用手机对应的耳机进行接听,操作较为繁琐。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取出手机,用户可通过穿戴设备进行拨号,此时需要佩戴与可穿戴设备匹配的耳机才能实现通话,并不能直接通过穿戴设备进行接听,导致通话操作步骤较为繁琐,用户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简化通话操作步骤,提升用户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到通话指令时,获取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佩戴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信息中的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将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
播放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设备主体的佩戴信息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设备底座的连接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连接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的佩戴信息。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到通话指令时,获取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佩戴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的步骤;
若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则获取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的第二佩戴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且根据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将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至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所述耳机,或者将所述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设备主体,以供所述设备主体将所述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耳机。
可选地,所述将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且根据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将所述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设备主体;
将所述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耳机,以通过所述耳机播放所述通话数据。
可选地,所述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耳机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链路信息,并获取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耳机之间的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链路信息;
若根据所述第一链路信息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不存在音频传输链路,且根据所述第二链路信息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设备主体之间存在音频输链路,则执行所述将所述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耳机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耳机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耳机的通话状态进行监听,以获取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状态数据;
显示获取到的所述通话状态数据。
可选地,所述若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则获取所述耳机的第二佩戴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的步骤;
若根据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则输出佩戴提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输出佩戴提示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预设时间内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且所述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则将所述佩戴提示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输出所述佩戴提示信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发送的通话请求信息;
获取所述通话请求信息中的第一佩戴信息;
在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以供所述设备主体播放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通话请求信息中的第一佩戴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时,获取所述通话请求信息中的第二佩戴信息;
在根据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确定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为已佩戴状态时,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以供所述设备主体将所述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耳机;
或者,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所述耳机。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装置,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处理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程序,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设备主体接收到通话指令时,获取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佩戴信息,并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其中,移动终端在根据通话请求信息中的第一佩戴信息确认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将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至设备主体,然后播放移动终端反馈的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使得可以以设备主体充当耳机进行通话,而无需佩戴与设备主体匹配的耳机,并且可以直接在设备主体上触发拨号等通话指令而无需拿出手机进行拨号,能够简化通话操作,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在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到通话指令时,获取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佩戴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信息中的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将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播放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由于现有的耳机通话方式中,要么需要取出手机进行拨号,才能通过与手机匹配的耳机进行通话;要么在可穿戴设备进行拨号后,佩戴与可穿戴设备匹配的耳机才能进行通话,导致通话操作繁琐,用户体验感较差。因而,本发明提供上述解决方案,旨在简化通话操作步骤,提升用户体验感。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装置可以包括:通信总线1002,处理器1001,例如CPU,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图1所示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装置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程序,并执行以下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的各实施例的相关步骤。
基于上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装置,提出本发明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的一实施例。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到通话指令时,获取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佩戴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穿戴设备可包括设备底座20以及与设备底座20可拆卸连接的设备主体10,如图3所示。其中,设备底座20上设置有表带,可通过表带实现穿戴;设备主体10上设置有应用处理器、图形处理器、音频模块、显示与输入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离座检测模块、电源与电源管理模块等功能模块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处理,其中,离座检测模块可包括光学传感器以及霍尔传感器等检测单元,可以检测设备主体10是否离开设备底座20。当设备底座20与设备主体10为连接状态时,设备主体10可与设备底座20一起佩戴于用户的手腕等部位,当设备底座20与设备主体10为拆卸状态时,设备主体10可作为耳机,以空气传导或骨传导等方式进行音频传输,以实现通话功能。并且,当设备主体10使用结束后,还可将设备主体10与设备底座20连接,防止设备主体10丢失。
当用户存在通话需求时,可以通过语音或按键(包括物理按键与触摸按键)等方式向设备主体10发送通话指令。所发送的通话指令可包括拨号指令和接听指令等,且所发送的通话指令可以是来自不同应用的通话指令,如电话通话指令、微信通话指令或QQ通话指令等。
设备主体10的佩戴信息不同,对应的通话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进而,在接收到通话指令时,不同的佩戴信息对应生成的通话请求信息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在设备主体10接收到通话指令后,还需要获取设备主体10的佩戴信息,也即第一佩戴信息。这里,获取设备主体10的佩戴信息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设备主体10上设置的离座检测模块进行获取。也即,可以先检测设备主体10与设备底座20的连接状态信息,进而根据连接状态信息确定设备主体10的佩戴信息。具体地,当离座检测模块检测到设备主体10与设备底座20处于分离状态时,认为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而当离座检测模块检测到设备主体10与设备底座20处于连接状态时,认为设备主体10处于非佩戴状态。也即,当用户向设备主体10发送通话指令后,若用户将设备主体10从设备底座20上拆卸下来,则认为用户已经做好了通话准备,此时,认为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
当然,也可能存在用户向设备主体10发送通话指令,且从设备底座20上取下设备设备主体10后,并未佩戴设备主体10的情况。例如,用户将设备主体10取下后因临时被其他人喊走而将设备主体10放在了桌子上。因而,为了提高所获取的佩戴信息的有效性以确保通话的有效性,设备主体10上还可以设置佩戴检测模块,以通过佩戴检测模块进一步对设备主体10的佩戴状态进行检测,以判断设备主体10是否佩戴在了用户的耳朵等部位。其中,佩戴检测模块可包括光学接近传感器以及电容传感器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设备主体10被用户佩戴,而不是放在桌上或其它地方。并且,佩戴检测模块可以是独立于离座检测模块存在与设备主体10的功能模块,也可以是与离座检测模块集成后所形成的功能模块。
进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离座检测模块检测到设备主体10与设备底座20处于分离状态后,在佩戴检测模块检测到设备主体10佩戴于人体时,确认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进而可以获取到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的佩戴信息;否则,当设备主体10与设备底座20处于连接状态或设备主体10未佩戴于人体时,确认设备主体10处于未佩戴状态,进而可以获取到设备主体10处于未佩戴状态的佩戴信息。
步骤S20: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信息中的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将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
在获取到第一佩戴信息之后,可根据所获取的第一佩戴信息生成通话请求信息。具体可以是:先确定通话指令对应的通话信息,如电话号码及通话类型(如拨号类型、接听类型)等,然后将通话信息与第一佩戴信息进行关联后,以关联后的第一佩戴信息作为通话请求信息。如此,若所获取的第一佩戴信息为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则可对应生成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时的通话请求信息;若所获取的第一佩戴信息为设备主体10处于未佩戴状态,则可对应生成设备主体10处于未佩戴状态时的通话请求信息。
在生成通话请求信息后,可将通话请求信息发送至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移动终端,以向移动终端请求通话指令相应的通话数据,进而通过设备主体10实现通话。本实施例中,无论设备主体10是否处于佩戴状态,只要设备主体10接收到通话指令,就会将通话请求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设备主体10在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定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后,才将所生成的通话请求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而设备主体10在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定设备主体10处于未佩戴状态时,为了保证通话的有效性,可以对通话指令进行延迟处理,直至检测到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时,才会将通话请求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但是,在延迟处理后,即便检测到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可能设备主体10存在其他的通话需要处理,此时,可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从已有的通话事项中选择当前需要进行通话的通话事项。
在设备主体将所生成的通话请求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时,具体可以是:先向移动终端发起建立服务级链路的请求,然后在设备主体10与移动终端建立服务级链路,如SLC(Service Level Connection,服务级连接)后,通过所建立的服务级链路向移动终端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进行通话请求,以通过移动终端的存储器拨号特性建立通话或调用移动终端最后一次拨号号码建立通话。具体地,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设备主体10发送的通话请求信息之后,可使用通话请求信息中的电话号码等通话信息发起呼叫建立;与此同时,移动终端可与设备主体10建立SCO(Synchronous Connection Oriented,同步面向连接链路)语音链路,以通过SCO语音链路将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到设备主体10,使得可通过设备主体10实现通话。其中,移动终端在根据通话请求信息中的第一佩戴信息确认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时,才会将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10;而在根据通话请求信息中的第一佩戴信息确认设备主体10处于未佩戴状态时,为了确保通话的有效性,可进一步查询是否存在与移动终端连接的耳机佩戴于人体,如若存在与移动终端连接的耳机佩戴于人体,也可通过移动终端的耳机进行通话;或者,向设备主体10请求是否存在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佩戴于人体,若根据设备主体10返回的数据确定存在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佩戴于人体,也可将通话数据反馈至设备主体10,由设备主体10将通话数据转发至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以通过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进行通话;当然,如果既不存在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佩戴于人体,也不存在与移动终端连接的耳机佩戴于人体,若移动终端处于点亮状态,也可将通话事项转移至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通话。若以上情况都不适用,则可输出提示信息进行通话提示或佩戴提示。
这里,移动终端与穿戴设备可通过蓝牙、Wi-Fi等无线方式进行通信连接,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或平板等通信设备。移动终端与耳机也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无线方式进行通信连接,穿戴设备与耳机也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无线方式进行通信连接。这里的耳机包括但不限于空气传导耳机以及骨传导耳机等可实现音频传输的耳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穿戴设备也可以是具有独立通信能力的设备,此时,无需将通话请求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亦可通过设备主体10的拨号功能与耳机功能实现通话。
步骤S30:播放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在设备主体10接收到移动终端反馈的通话数据之后,可对移动终端反馈的通话数据进行播放。具体的播放形式可以是以扬声器模式进行外音播放,也可以是耳机模式进行播放,可根据穿设备主体10当前的佩戴状态自动选择,例如,在设备主体10接收到移动终端反馈的通话数据之后,可获取设备主体10此时的佩戴信息,若根据此时的佩戴信息确定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则可以以耳机模式播放;若根据此时的佩戴信息确定设备主体10处于未佩戴状态,则可以扬声器模式进行播放。当然,具体的播放形式也可由用户通过语音或按键等方式进行选择,以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通话需求。
另外,在播放移动终端反馈的通话数据的同时,设备主体10的语音采集装置(如麦克风)可采集用户发送的语音数据。并且,在采集到用户的语音数据之后,可将所采集的语音数据发送至移动终端。如此,通过播放移动终端反馈的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移动终端,使得通过设备主体10即可实现通话。
本实施例通过在设备主体接收到通话指令时,获取设备主体的第一佩戴信息,并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在根据通话请求信息中的第一佩戴信息确认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会将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至设备主体,而设备主体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反馈的通话数据之后,可以播放移动终端所反馈的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移动终端,如此,通过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交互,使得设备主体不仅可以取代移动终端触发通话指令,还可以作为耳机实现语音通话,能够简化通话操作,进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到通话指令时,获取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佩戴信息;
步骤S21:在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10连接的移动终端的步骤;
步骤S31:若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则获取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的第二佩戴信息;
步骤S41: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且根据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将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至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所述耳机,或者将所述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设备主体,以供所述设备主体将所述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耳机。
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时,可通过设备主体10完成通话指令对应的通话;而在设备主体10处于未佩戴状态时,可通过耳机完成通话指令对应的通话,以确保通话的有效性。其中,所述耳机可以与设备主体10连接,也可以与移动终端连接。
一方面,在接收到通话指令并获取设备主体10的第一佩戴信息之后,若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定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则可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10连接的移动终端,并播放移动终端反馈的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移动终端,以通过设备主体10完成通话指令对应的通话。此方案在上一实施例中已有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方面,若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定设备主体10处于未佩戴状态,说明通过设备主体10无法实现有效通话。此时,为了实现有效通话,可进一步获取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的佩戴信息,也即第二佩戴信息,以在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通过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进行通话。其中,耳机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同时也可以与移动终端连接,且移动终端可与设备主体10连接,进而,获取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的第二佩戴信息的方式可以是:由耳机设置的佩戴检测装置(如,电容传感器、光学接近传感器等)检测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后,直接将检测到的第二佩戴信息发送至与耳机连接的设备主体10;也可以是:由耳机设置的佩戴检测装置检测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后,将检测到的第二佩戴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再由移动终端发送至设备主体10。
具体地,在获取到设备主体10的第一佩戴信息以及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的第二佩戴信息之后,可根据第一佩戴信息和第二佩戴信息生成通话请求信息。这里,根据第一佩戴信息和第二佩戴信息生成通话请求信息的方式可以是,获取通话指令对应的通话信息(如电话号码、通话类型是接听电话还是拨打电话等)后,将通话信息与第一佩戴信息和第二佩戴信息进行关联后,以关联后的第一佩戴信息和第二佩戴信息作为通话请求信息。也即,通话请求信息至少可包括:第一佩戴信息、第二佩戴信息以及通话指令对应的通话信息。
在设备主体10生成通话请求信息之后,可将所生成的通话请求信息发送至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获取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此时,若移动终端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认设备主体10处于未佩戴状态且根据第二佩戴信息确认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处于佩戴状态,则认为可通过耳机实现有效通话。此时,若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还与移动终端连接,则可由移动终端直接将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至耳机。此时,若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已经存在音频传输链路,如耳机在播放音乐,则需要先断开移动终端与耳机之间已经的音频传输链路,然后建立移动终端与耳机之间用于传输通话数据的音频传输链路,移动终端才能将通话数据反馈至耳机;或者是,无论耳机是否与移动终端连接,均可由移动终端将通话数据发送至设备主体10,在设备主体10接收到移动终端反馈的通话数据之后,再由设备主体10将通话数据反馈至耳机,以通过耳机实现通话数据的播放。此时,若移动终端与耳机存在音频传输链路,则需要先断开移动终端与耳机之间的音频传输链路,如ACL(Asynchronous Connection Less,异步无连接)链路,并建立移动终端与设备主体10的SCO(Synchronous Connection Oriented,同步面向连接)链路,以将通话数据发送至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10。然后,设备主体10在接收到通话数据后,同步将接收到的通话数据转发给耳机,即可结合设备主体10的拨号功能和耳机的通话功能提高通话的有效性。
于是,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通话的有效性,在设备主体10处于未佩戴状态而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若设备主体10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通话数据,需要先确认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音频传输链路已经断开且耳机与设备主体10之间存已经建立音频输链路,才能将通话数据有效的反馈至耳机。也即,在设备主体10接收到通话数据之后,先要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链路信息,以及设备主体10与耳机之间的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链路信息。其中,第一链路信息可由移动终端对第一传输链路进行监听得到,第二链路信息可由设备主体10对第二传输链路进行监听得到,第一链路信息可包括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链路类型与链路连接状态等,第二链路信息可包括设备主体10与耳机之间的链路类型与链路连接状态,这里的链路类型可以是:音频传输链路或提示信息传输链路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在设备主体10确认耳机与移动终端之间不存在音频传输链路,且根据第二链路信息确定耳机与设备主体10之间存在音频输链路时,将通话数据发送至耳机,以通过耳机播放通话数据。与此同时,可由耳机采集语音数据,并将所采集的语音数据通过设备主体10反馈至移动终端,或者,由设备主体10采集语音数据,并将所采集的语音数据通过设备主体10反馈至移动终端。另外,在将通话数据发送至耳机之前,当耳机与移动终端存在提示信息传输链路时,无需断开,防止通话过程中遗漏重要的提示信息而没有及时进行处理。
至于具体采用上述何种方式将通话数据反馈至耳机,可以是根据耳机当前的连接状态进行确定。例如,若耳机当前与移动终端连接,则可由移动终端直接将通话数据发送至耳机;若耳机当前与设备主体10连接,则可由移动终端将通话数据发送至设备主体10,再由设备主体10发送至耳机;若耳机当前与移动终端连接且与设备主体10连接,则可按照预先设定的优先级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将通话数据反馈至耳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一实施例中,在获取耳机的第二佩戴信息之后,为了避免电话接通而用户实际并未接听的情况,只有在设备主体10根据第二佩戴信息确认耳机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设备主体10才会根据第一佩戴信息以及第二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移动终端,才能实现有效通话。而在设备主体10根据第二佩戴信息确认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设备主体10也处于未佩戴的情况,此时可由设备主体10输出佩戴提示信息进行提示,其中,对佩戴提示信息进行提示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语音提示、震动提示、响铃提示以及文字提示等,所提示的内容可包括设备主体10佩戴提示和/或耳机佩戴提示等。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通话的有效性,一实施例中,在输出佩戴提示信息之后,获取设备主体10的第一佩戴信息以及与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的第二佩戴信息,若此时根据所获取的第一佩戴信息确定设备主体10处于未佩戴状态,且根据所获取的第二佩戴信息确定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则说明用户并没有看到提示信息,或用户看到提示信息后被其他事情耽搁了而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此时,若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处于点亮状态,则可将佩戴提示信息发送至所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输出佩戴提示信息进行提示;或者是,通过设备主体10再次输出佩戴提示信息进行提示等。另外,无论是由设备主体10还是移动终端输出佩戴提示信息,在接收到基于佩戴提示信息触发的延迟信息后进行延迟佩戴提示信息的提示;在接收到基于佩戴提示信息触发的确认信息后不再进行提示。
此外,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通话过程中设备主体10的可操作性信息,在通话过程中还可在设备主体10上对当前的通话状态信息进行显示。具体地,在设备主体10将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发送至与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之后,可通过设备主体10与耳机之间的第二传输链路对耳机的通话状态进行监听,以获取当前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状态数据,所述通话状态数据可包括通话时间、通信信号强度、通话过程中的网络状态以及耳机电量等。然后,可在设备主体10的通话操作界面上对所获取的通话状态数据进行显示。其中,通话操作界面上不仅可以显示通话状态数据还可显示键盘数字输入、挂断以及接通话设备切换等功能操作,以便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通话操作界面上触发相应的功能操作。当然,用户也可以是通过语音或肢体动作的方式触发相应的功能操作,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通过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在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时,根据第一佩戴信息以及第二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以在移动终端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认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且根据第二佩戴信息确认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将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至耳机,或者将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设备主体,以供设备主体将通话数据反馈至耳机。如此,在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可以通过设备主体进行有效通话,在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能够通过耳机进行有效通话,能够提高耳机通话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的又一实施例。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接收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发送的通话请求信息;
步骤S12:获取所述通话请求信息中的第一佩戴信息;
步骤S13:在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以供所述设备主体播放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所提出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中,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与设备底座可拆卸连接,当设备底座20与设备主体10为连接状态时,设备主体10可与设备底座20一起佩戴于用户的手腕等部位,当设备底座20与设备主体10为拆卸状态时,设备主体10可作为耳机,以空气传导或骨传导等方式进行音频传输,以实现通话功能。并且,移动终端可与耳机连接,耳机可与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10连接,移动终端可与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10连接。
移动终端在接收到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10发送的通话请求信息时,该通话请求信息可能是设备主体10根据设备主体10的第一佩戴信息生成的第一通话请求信息,也可能是设备主体10根据设备主体10的第一佩戴信息以及耳机的第二佩戴信息信息生成的第二通话请求信息。因而,在接收到通话请求信息时,可先识别所接收到的通话请求信息是第一通话请求信息还是第二通话请求信息。具体可以是识别所接收到的通话请求信息中是否存在第二佩戴信息,如果存在第二佩戴信息,则认为所接收到的通话请求信息是第二通话请求信息;如果不存在第二佩戴信息,则认为所接收到的通话请求信息是第一通话请求信息。
进而,在移动终端所接收到的通话请求信息为第一通话请求信息时,可从第一通话请求信息中获取第一佩戴信息,以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定设备主体10的佩戴状态。在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定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时,可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设备主体10,以供设备主体10播放移动终端反馈的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移动终端。在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定设备主体10处于未佩戴状态时,可进一步获取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的第二佩戴信息。在根据第二佩戴信息确定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为已佩戴状态时,可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10,由设备主体10将通话数据发送至耳机;或者,在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还与移动终端连接时,还可直接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耳机。在根据第二佩戴信息确定于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为未佩戴状态时,说明设备主体10与耳机均处于未佩戴状态。此时,可输出佩戴提示信息,或者向设备主体10发送佩戴提示信息进行提示。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二佩戴信息确定于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为未佩戴状态时,还可进一步获取与移动终端连接的耳机的第三佩戴信息,在移动终端根据第三佩戴信息确认存在与移动终端连接的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还可由移动终端直接将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与移动终端连接的耳机进行播放。
具体地,在移动终端所接收到的通话请求信息为第二通话请求信息时,可先从第二通话请求信息中获取第一佩戴信息,在根据第一佩戴状态确定设备主体10处于佩戴状态时,可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设备主体10,以供设备主体10播放移动终端反馈的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移动终端。在根据第一佩戴状态确定设备主体10处于未未佩戴状态时,从第二通话请求信息中获取第二佩戴信息。在根据第二佩戴信息确定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为已佩戴状态时,可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10,由设备主体10将通话数据发送至耳机;或者,在与设备主体10连接的耳机还与移动终端连接时,可直接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耳机。而在根据第二佩戴信息确定耳机为未佩戴状态时,说明设备主体10与耳机均处于未佩戴状态。此时,可输出佩戴提示信息,或者向设备主体10发送佩戴提示信息进行提示。
本实施例通过接收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发送的通话请求信息,并获取通话请求信息中的第一佩戴信息,在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定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设备主体,以供设备主体播放移动终端反馈的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移动终端,使得可通过设备主体实现拨号与通话,无需拿出手机也无需佩戴设备主体的耳机,能够简化通话操作,提升用户体验感。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程序,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电视,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包括设备底座和与所述设备底座可拆卸连接的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上设置有离座检测模块和佩戴检测模块,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设备主体接收到通话指令时,获取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佩戴信息,其中,在所述离座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设备底座处于分离状态后,在所述佩戴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设备主体佩戴于人体时,确认所述第一佩戴信息为所述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
在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根据所述通话请求信息中的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将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
所述设备主体播放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若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则获取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的第二佩戴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且根据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由所述移动终端直接将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耳机,或者将所述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设备主体,以供所述设备主体将所述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设备主体的佩戴信息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设备底座的连接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连接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的佩戴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且根据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确认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将所述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设备主体;
所述设备主体将所述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以通过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播放所述通话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耳机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链路信息,并获取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耳机之间的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链路信息;
若根据所述第一链路信息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不存在音频传输链路,且根据所述第二链路信息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设备主体之间存在音频输链路,则执行所述将所述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的通话状态进行监听,以获取所述通话请求信息对应的通话状态数据;
显示获取到的所述通话状态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则获取所述耳机的第二佩戴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佩戴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生成并发送通话请求信息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移动终端的步骤;
若根据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则输出佩戴提示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佩戴提示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预设时间内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且所述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则将所述佩戴提示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输出所述佩戴提示信息。
8.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包括:
接收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发送的通话请求信息;
获取所述通话请求信息中的第一佩戴信息,其中,在所述设备主体的离座检测模块检测到设备主体与设备底座处于分离状态后,在所述设备主体的佩戴检测模块检测到设备主体佩戴于人体时,确认所述第一佩戴信息为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
在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处于佩戴状态时,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以供所述设备主体播放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通话数据,并将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在根据第一佩戴信息确定所述设备主体处于未佩戴状态时,获取所述通话请求信息中的第二佩戴信息;
在根据所述第二佩戴信息确定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为已佩戴状态时,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设备主体,以供所述设备主体将所述通话数据发送至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耳机;
或者,由所述移动终端直接将采集到的通话数据反馈至所述耳机。
9.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程序,所述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的步骤。
CN202110645251.5A 2021-06-09 2021-06-09 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395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5251.5A CN113395384B (zh) 2021-06-09 2021-06-09 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5251.5A CN113395384B (zh) 2021-06-09 2021-06-09 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5384A CN113395384A (zh) 2021-09-14
CN113395384B true CN113395384B (zh) 2023-09-22

Family

ID=77620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45251.5A Active CN113395384B (zh) 2021-06-09 2021-06-09 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538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1134A (zh) * 2013-11-14 2014-03-12 合肥华恒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可分离结构的智能手表
CN205490757U (zh) * 2016-03-21 2016-08-17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
CN106791137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话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8833665A (zh) * 2018-04-27 2018-11-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1613A (zh) * 2018-04-28 2018-11-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通话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57640A (zh) * 2020-07-14 2020-10-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提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99909B1 (en) * 2016-09-06 2021-11-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mart device with detachable bodies
KR20190059137A (ko) * 2017-11-22 2019-05-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와치 타입 이동 단말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1134A (zh) * 2013-11-14 2014-03-12 合肥华恒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可分离结构的智能手表
CN205490757U (zh) * 2016-03-21 2016-08-17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
CN106791137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通话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8833665A (zh) * 2018-04-27 2018-11-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1613A (zh) * 2018-04-28 2018-11-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通话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57640A (zh) * 2020-07-14 2020-10-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提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5384A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40145B2 (ja) 携帯用端末機におけるイヤホン装着を認識する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KR20070024262A (ko) 발신자 정보 음성 출력 기능을 가지는 무선통신 단말기 및그 방법
CN115190197B (zh) 基于蓝牙耳机的通话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566221B (zh) 通话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A2796598C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previews of voice calls
CN113395384B (zh) 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10251884A (ja) サー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090081170A (ko) 문자메시지 출력기능을 갖는 무선 헤드셋 및 문자메시지출력방법
CN113573195B (zh) 蓝牙耳机的模式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2108587A (ja) 音声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音声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方法
CN113905128B (zh) 呼叫提醒方法及终端
JP2015138538A (ja) 電子機器、通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10281963A1 (en) Audio Data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4146903A (ja) 携帯端末
EP2056576A1 (en) Improved sound in a conference communication session
JP5664458B2 (ja) 無線端末
CN112822591A (zh) 通话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110061137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통화 음량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00878354B1 (ko) 영상통화가 가능한 사용자 단말기
EP2672680A1 (en) Telephone terminal and handset thereof
JP4306140B2 (ja)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4462209B2 (ja) 電話装置
CN116016750A (zh)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芯片
CN114666770A (zh) 扬声电话听觉设备一体机
KR20130098727A (ko) 통화 중 메세지 송수신 기능을 제공하는 단말기,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31

Address after: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after: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4 Room 308, North Investment Street Service Center,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before: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