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5135A -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5135A
CN113395135A CN202110490535.1A CN202110490535A CN113395135A CN 113395135 A CN113395135 A CN 113395135A CN 202110490535 A CN202110490535 A CN 202110490535A CN 113395135 A CN113395135 A CN 113395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arget
communication node
index valu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05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95135B (zh
Inventor
邹德文
肖仁杰
方勇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estek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estek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estek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estek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053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51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5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5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5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5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的数据通信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第一目标数据、第二目标数据;根据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将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根据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得到第一索引值,第二索引值;根据第一索引值将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目标通信节点;根据第二索引值则将第一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提升了传输效率较低。

Description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的工业控制领域的数据传输主要采用两种传输方式:(1)地址约定的方式,具体包括:用地址设定的方式设定每一个子设备地址,采用统一总线地址合法处理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2)字地址级联方式,具体包括:每一级的子设备要完成自身的解析,再向下一级分发。
由于引入了地址机制,占用了数据传输的资源,所以上述两种传输方式的传输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能够解决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所述数据通信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第一目标数据、第二目标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头、所述第二数据头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头、所述第二数据头得到第一索引值,第二索引值;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值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根据所述第二索引值则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数据通信方法利用两个数据头对数据的传输,通过计算索引值实现数据的回传,从而将数据的下发、回传和本机数据识别进行明确的区分,避免了对通信节点地址的设置,节约了通信资源,提升了传输效率较低。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头、所述第二数据头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包括:获取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若所述第一数据头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第二数据头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值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包括:获取第一索引值;若第一索引值等于第三预设值,则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括需求数据、所述需求数据的校验值;所述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包括:获取所述需求数据、所述需求数据的校验值;根据所述校验值对所述需求数据进行校验处理,得到校验结果;若所述校验结果为有效,则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索引值则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还包括:获取第二索引值;若第二索引值等于第四预设值,则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括需求数据;所述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第一目标数据、第二目标数据,包括:获取初始数据、数据间隔;根据所述初始数据、所述数据间隔得到所述需求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数据通信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结束码;根据所述结束码终止目标通信节点的数据通信。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装置,所述数据通信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第一目标数据、第二目标数据;数据透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头、所述第二数据头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索引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头、所述第二数据头得到第一索引值,第二索引值;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值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数据回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索引值则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装置,所述数据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申请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目前的工业控制领域的通信方式需要依赖地址规则进行通信,且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较低,过多的依赖各级设备的数据处理导致数据的传输效率低下。
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设置数据的回传机制及编解码方式,保证了数据的检验处理的高效和正确,对错误的数据进行丢弃处理,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提高、保证了实时性和稳定性。数据通信方法在高速实时响应但传输的数据量不大的通信场景下能发挥较好的效果,是一种针对小批量数据的精简式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通过数据头确定上传和下传的开始位置,每个子站只占用自身的数据流量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应用于产品控制器,可以外部拓展多种功能,例如拓展控制的I/O控制点、模拟量ADC/DAC和温度控制器,产品控制器由于使用了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进行传输,并设置了与之匹配的编解码方案,在传输效率上有大幅度提高,产品控制器的256个I/O点的一次数据通讯用时低于1ms,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传统方式下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在要求高速实时响应但传输的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的一种传输协议,针对小批量数据的精简式的传输协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数据通信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第一目标数据、第二目标数据;根据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将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根据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得到第一索引值,第二索引值;根据第一索引值将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目标通信节点;根据第二索引值则将第一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
如图1所示,图1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数据通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0至步骤S150,具体包括:
S110,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第一目标数据、第二目标数据;
S120,根据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将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
S130,根据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得到第一索引值,第二索引值;
S140,根据第一索引值将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目标通信节点;
S150,根据第二索引值则将第一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利用两个数据头对数据的传输,通过计算索引值实现数据的回传,从而将数据的下发、回传和本机数据识别进行明确的区分,避免了对通信节点地址的设置,节约了通信资源,提升了传输效率较低。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根据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将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包括:获取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若第一数据头等于第一预设值,且第二数据头等于第二预设值,则将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
如图2所示,图2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数据通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10至步骤S240,具体包括:
S210,获取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
S220,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数据头等于第一预设值且第二数据头等于第二预设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230;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240;
S230,将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
S240,根据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得到第一索引值,第二索引值。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为Ox03;第二预设值为Ox02;第一数据头和第二数据头作为数据的头部,来标识数据的开始,由于本申请提出的数据通信方法是应用于控制领域,其通信节点的连接方式为链式连接,所以当检测到两个数据头的编码数值与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相等时,则将第一目标数据保留在本通信节点,将第二目标数据下发至下一级通信节点,由此,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实现了数据的透传,快捷高效地为每个链式通信节点分配数据,提高了通信传输效率。
其中,第一目标数据为数据头后的第一个目标数据,第二目标数据为剩余所有的目标数据,目标数据的包括但不限于需求数据前四位、需求数据后四位、需求数据的校验值,其中,校验值包括但不限于CRC校验值,需求数据为传输时各个节点实际需求的携带控制信息的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根据第一索引值将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目标通信节点,包括:获取第一索引值;若第一索引值等于第三预设值,则将目标数据存储于目标通信节点。
如图1所示,图1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数据通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310至步骤S330,具体包括:
S310,获取第一索引值;
S320,判断第一索引值是否等于第三预设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330;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310;
S330,将目标数据存储于目标通信节点。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将第一索引值记为INDEX1,通过对第一索引值的设置和检测,判断出此时正在检测的目标数据是否为本机数据,第一索引值的设置和检测过程具体包括:逐个字段地检测接收的数据,若接收到的数据为0x03或为0x02,则令第一索引值为0;若接收到的数据不为0x03或0x02,则令第一索引值加一,直到检测到第一索引值为4时,说明该目标数据为本节点的数据,则将目标数据存储于目标通信节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目标数据包括需求数据、需求数据的校验值;将目标数据存储于目标通信节点,包括:获取需求数据、需求数据的校验值;根据校验值对需求数据进行校验处理,得到校验结果;若校验结果为有效,则将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目标通信节点。
如图4所示,图4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数据通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410至步骤S450,具体包括:
S410,获取需求数据、需求数据的校验值;
S420,根据校验值对需求数据进行校验处理,得到校验结果;
S430,判断校验结果是否有效;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440;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450;
S440,将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目标通信节点;
S450,丢弃无效数据。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判断目标数据是否为本机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校验值对需求数据进行校验,若需求数据校验结果为有效,则该数据合法,并将其保存为本机数据,若校验结果为不合法,则丢弃该无效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根据第二索引值则将第一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还包括:获取第二索引值;若第二索引值等于第四预设值,则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
如图5所示,图5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数据通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510至步骤S530,具体包括:
S510,获取第二索引值;
S520,判断第二索引值是否等于第四预设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530;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510;
S530,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将第二索引值记为INDEX2,通过对第二索引值的设置和检测,判断出此时正在检测的目标数据是否需要回传,第二索引值的设置和检测过程具体包括:逐个字段地检测接收的数据,若接收到的数据为0x03则令第二索引值为0;若接收到的数据为0x02,或者不为0x03或0x02,则令第二索引值加一;在设置过程中,若检测到第二索引值记为0,则返回数据0x02并下发数据0x03;若检测到第二索引值记为1,则返回需求数据的高四位并下发数据0x03;若检测到第二索引值记为2,则返回需求数据的低四位并下发数据0x03;若检测到第二索引值记为3,则返回需求数据的校验值并下发数据0x02;若检测到第二索引值记为4,则返回从本通信节点接收到的返回数据,并下发数据0x02,由此实现了整个数据回传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回传时下发的0x03和0x02用于填补数据的空缺,从而实现在新的数据位置处设置新的第一数据头和第二数据头,从而实现后续数据的分节点下发、处理和回传。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目标数据包括需求数据;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第一目标数据、第二目标数据,包括:获取初始数据、数据间隔;根据初始数据、数据间隔得到需求数据。
如图6所示,图6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数据通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610至步骤S620,具体包括:
S610,获取初始数据、数据间隔;
S620,根据初始数据、数据间隔得到需求数据。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目标数据经过数据编码后,其部分数据数值会与数据头中的0x02、0x03产生冲突,解决的方式为在初始数据编码的基础上加上数据间隔,改变数据的编码,从而避免数据和数据头的冲突。
其中,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数据间隔0X30,即为每个0-15的数据编码直接实在原值的基础上加0X30,跟标准的ASCII编码相比,本申请提出的编码方法更实用、更便捷、更高效。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数据通信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结束码;根据结束码终止目标通信节点的数据通信。
如图7所示,图7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数据通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710至步骤S720,具体包括:
S710,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结束码;
S720,根据结束码终止目标通信节点的数据通信。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数据的结尾设置有结束码,当系统检测到结束码时,终止数据的通信过程,具体的,结束码为0X05。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装置,数据通信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第一目标数据、第二目标数据;数据透传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将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索引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得到第一索引值,第二索引值;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索引值将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目标通信节点;数据回传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索引值则将第一目标数据发送给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装置实现了数据通信方法,利用两个数据头对数据的传输,通过计算索引值实现数据的回传,从而将数据的下发、回传和本机数据识别进行明确的区分,避免了对通信节点地址的设置,节约了通信资源,提升了传输效率较低。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装置,数据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装置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第一目标数据、第二目标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头、所述第二数据头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头、所述第二数据头得到第一索引值,第二索引值;
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值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
根据所述第二索引值则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头、所述第二数据头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
若所述第一数据头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第二数据头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值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第一索引值;
若第一索引值等于第三预设值,则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括需求数据、所述需求数据的校验值;所述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包括:
获取所述需求数据、所述需求数据的校验值;
根据所述校验值对所述需求数据进行校验处理,得到校验结果;
若所述校验结果为有效,则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索引值则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还包括:
获取第二索引值;
若第二索引值等于第四预设值,则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括需求数据;所述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第一目标数据、第二目标数据,包括:
获取初始数据、数据间隔;
根据所述初始数据、所述数据间隔得到所述需求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信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结束码;
根据所述结束码终止目标通信节点的数据通信。
8.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信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通信节点的第一数据头、第二数据头、第一目标数据、第二目标数据;
数据透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头、所述第二数据头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下一级通信节点;
索引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头、所述第二数据头得到第一索引值,第二索引值;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值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
数据回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索引值则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通信节点的上一级通信节点。
9.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
1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
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通信方法。
CN202110490535.1A 2021-05-06 2021-05-06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3951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0535.1A CN113395135B (zh) 2021-05-06 2021-05-06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0535.1A CN113395135B (zh) 2021-05-06 2021-05-06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5135A true CN113395135A (zh) 2021-09-14
CN113395135B CN113395135B (zh) 2023-03-14

Family

ID=77617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0535.1A Active CN113395135B (zh) 2021-05-06 2021-05-06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513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3563A (zh) * 2013-08-30 2016-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报头封装方法、解封装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180157671A1 (en) * 2016-12-02 2018-06-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ssing objects in an erasure code supported object storage environment
CN109561128A (zh) * 2017-09-27 2019-04-02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765076A (zh) * 2019-10-25 2020-02-07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67259A (zh) * 2021-01-15 2021-02-12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数据报文分发方法及装置
CN112463020A (zh) * 2019-09-09 2021-03-0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Flash的数据存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3563A (zh) * 2013-08-30 2016-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报头封装方法、解封装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180157671A1 (en) * 2016-12-02 2018-06-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ssing objects in an erasure code supported object storage environment
CN109561128A (zh) * 2017-09-27 2019-04-02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2463020A (zh) * 2019-09-09 2021-03-0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Flash的数据存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765076A (zh) * 2019-10-25 2020-02-07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67259A (zh) * 2021-01-15 2021-02-12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数据报文分发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5135B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0415B (zh) 针对车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884269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MAC addresses in a carrier-curr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10368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185958A (zh) 用于无线网络中下行链路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79446B (zh) 一种基于wifi的多终端控制方法及设备
US20220094465A1 (en) Slot format ind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US891359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gulating sending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130690A (zh) 一种ir46智能电表的多通讯协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395135B (zh)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00247B (zh) 列车拓扑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521602A (zh) 一种总线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637956A (zh) 一种接入网节点及寻呼方法
CN112468368B (zh) 一种电表通信协议自动识别方法、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899386B (zh) 基于多通道通信接收系统的碎片化帧信号的解调方法
CN114157674A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以及介质
CN107926061A (zh) 一种退避方法、传输消息方法及装置
CN113473356B (zh) 定位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存储装置
CN111885613B (zh) 基于sig mesh的组网方法、节点设备以及计算机设备
CN111163022A (zh) 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81660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
CN112332952B (zh) 一种水下滑翔机与潜标水声通信方法
US946260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gulating transmiss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EP3698604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2788778B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US20230179329A1 (en) Short-Distan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