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2062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2062A
CN113382062A CN202110636421.3A CN202110636421A CN113382062A CN 113382062 A CN113382062 A CN 113382062A CN 202110636421 A CN202110636421 A CN 202110636421A CN 113382062 A CN113382062 A CN 113382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rotocol
target server
transmitted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64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
柴社荣
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kyguard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kyguard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kyguard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kyguard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64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20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2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20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能够利用中转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判断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QUIC协议);如果支持,则利用中转服务器建立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数据连接以传输数据;否则,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数据连接以传输数据;通过利用中转服务器确定并转换传输数据所使用的协议(第二协议,即QUIC协议)以传输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从而提升了用户传输数据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产品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而网络协议是互联网技术的基础,其中传输层协议包括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TCP与UDP具有各自的特性;而QUIC(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协议由于结合了TCP具有的安全性和和UDP具有低时延的特性而被一些服务器所部署。
然而,目前数据传输所使用的协议通常由发起数据请求的客户端确定,缺少协议转换的步骤,例如缺少将第一协议(例如:TCP)转换为QUIC协议的步骤,从而造成应用QUIC协议的灵活性较低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数据传输的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利用中转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判断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QUIC协议);如果支持,则利用中转服务器建立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数据连接以传输数据;否则,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数据连接以传输数据;通过利用中转服务器确定并转换传输数据所使用的协议(第二协议,即QUIC协议)以传输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从而提升了用户传输数据的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若是,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否则,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二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包括: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为加密数据,若是,则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执行解密操作,并从解密后的待传输数据中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包括:
获取预设置的支持所述第二协议的服务器集合;在所述服务器集合中,查找所述标识信息;若查找到,则确定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服务器支持所述第二协议。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所述目标服务器通过多个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传输的反馈数据;从所述反馈数据解析出具有缓存特征的静态数据;下载并缓存所述具有缓存特征的静态数据;当接收到关联于所述静态数据的请求时,从缓存中获取所述静态数据,并将所述静态数据发送给发送所述请求的所述客户端。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之后,进一步包括:建立与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客户端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三类数据连接;通过所述第三类数据连接将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的针对所述客户端的反馈数据发送给所述客户端。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协议为QUIC协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请求模块、判断协议模块和执行数据传输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请求模块,用于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
所述判断协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
所述执行数据传输模块,用于若是,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否则,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二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的中转服务器和目标服务器;其中:
利用所述中转服务器,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
若是,利用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否则,利用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二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能够利用中转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判断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QUIC协议);如果支持,则利用中转服务器建立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数据连接以传输数据;否则,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数据连接以传输数据;通过利用中转服务器确定并转换传输数据所使用的协议(第二协议,即QUIC协议)以传输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从而提升了用户传输数据的用户体验。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传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传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7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
具体地,第一协议可以是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或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等互联网通信协议;其中待传输数据包括:例如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请求或数据包等,可以通过抓包工具获取数据请求、数据包的详细信息,从而确定关联于数据请求或数据包所使用的第一协议(例如:TCP),即,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例如: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的为:HTTP://www.aaa.com/main.html;可以理解的是,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基于TCP建立的应用层协议,进一步地,可以通过抓包工具获取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的详细信息,从详细信息中解析出该数据携带的第一协议为TCP。
进一步地,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其中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可以是目标服务器的域名信息(例如:www.aaa.com)或者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例如:www.aaa.com所对应的IP地址为101.101.102.102、端口号为443。
进一步地,若待传输数据为加密数据,加密数据例如为加密请求https://www.bbb.com/abc.htm,即不能直接通过加密请求获取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而需要根据加密算法对应地征执行对加密数据的解密操作,才能获取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本发明对解密所使用的工具或装置不做限定。进一步地,从解密后的待传输数据中获取对应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即,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包括: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为加密数据,若是,则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执行解密操作,并从解密后的待传输数据中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
步骤S102: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
具体地,所述第二协议为QUIC协议。其中,QUIC(Quick UDP InternetConnection)是一种低时延的互联网传输层协议,其具有处理更多的连接、安全性较高、和低延迟的特点,可以提高传输数据的效率,以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获取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由于目标服务器可以支持第一协议(例如:TCP)和/或第二协议(QUIC协议),进一步地判断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QUIC协议)。具体地,判断方法例如:建立并维护支持第二协议的服务器标识信息的数据表或文件(即,预设置的支持所述第二协议的服务器集合),当从客户端的待传输数据中获取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后,从数据表或文件中查找是否存在获取的标识信息,如果存在则确定该目标服务器支持第二协议(QUIC协议);否则,确定该目标服务器支持第一协议(例如:TCP);即,所述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包括:获取预设置的支持所述第二协议的服务器集合;在所述服务器集合中,查找所述标识信息;若查找到,则确定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服务器支持所述第二协议。
步骤S103:若是,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具体地,在确定目标服务器支持第二协议(QUIC协议)的情况下,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QUIC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可以理解的是,也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接收目标服务器响应于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由此可见,通过建立基于第二协议(QUIC协议)的数据连接,改变了原有的基于第一协议(TCP)的数据连接;由此可以实现与支持第二协议(QUIC协议)的目标服务器以第二协议(QUIC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执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即,若是,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进一步地,在数据传输时,接收至少一个所述目标服务器通过多个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传输的反馈数据;从所述反馈数据解析出具有缓存特征的静态数据;下载并缓存所述具有缓存特征的静态数据;当接收到关联于所述静态数据的请求时,从缓存中获取所述静态数据,并将所述静态数据发送给发送所述请求的所述客户端。其中,反馈数据例如响应于页面请求所包含的各个页面数据(图片、文本、组件等数据),进一步地解析出具有缓存特征的静态数据;其中,具有缓存特征的静态数据可以根据场景而设定,例如:将静态页面包含的具有相对路径的图片等媒体文件作为具有缓存特征的静态数据;当判断反馈数据中包含具有缓存特征的静态数据时,下载并缓存所述具有缓存特征的静态数据;当接收到关联于所述静态数据的请求(关联于静态数据的请求例如:缓存中包含了所发送的请求所对应的静态数据)时,从缓存中获取所述静态数据,并将所述静态数据发送给发送所述请求的所述客户端;由此可见,通过第一类数据连接所支持的同时具有多个数据连接的特征来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数据的效率,进一步地,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进行缓存并直接返回给客户端,提高了客户端得到返回数据的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中转服务器(例如:代理服务器),由此建立与目标服务器的数据连接,以及客户端之间的数据连接;优选地,搭建支持第二协议(QUIC协议)的代理服务器,以基于该代理服务器建立与客户端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QUIC协议)的数据连接(即,第三类数据连接),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即,在所述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之后,进一步包括:建立与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客户端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QUIC协议)的第三类数据连接;通过所述第三类数据连接将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的针对所述客户端的反馈数据发送给所述客户端。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
具体地,关于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的描述与步骤S101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2: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
具体地,关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的描述与步骤S102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3:否则,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二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具体地,在确定目标服务器不支持第二协议(QUIC协议)的情况下,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例如:TCP)的第二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可以理解的是,目标服务器缺省地至少支持一种协议,例如第一协议(例如:TCP)。
由此可见,通过判断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QUIC协议,在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建立基于所述第二协议(QUIC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相比于缺省地建立基于所述第一协议(例如:TCP)的第二类数据连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发送携带TCP的待传输数据。
步骤S302: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QUIC协议。
步骤S303:若支持QUIC协议,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QUIC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具体地,步骤S301-步骤S303的描述即为: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若是,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否则,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二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400,包括:接收请求模块401、判断协议模块402和执行数据传输模块403;其中,
所述接收请求模块401,用于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
所述判断协议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
所述执行数据传输模块403,用于若是,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否则,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二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500,包括: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的中转服务器400和一个或多个目标服务器;其中,
利用所述中转服务器400,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
若是,利用所述中转服务器400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否则,利用所述中转服务器400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二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图6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或数据传输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600。
如图6所示,系统架构6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601、602、603,网络604和服务器605。网络604用以在终端设备601、602、603和服务器6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6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601、602、603通过网络604与服务器6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601、602、6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客户端应用,例如电子商城客户端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和邮箱客户端等。
终端设备601、602、6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各种客户端应用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6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601、602、603所使用的客户端应用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客户端发送的带传输数据,确定目标服务器支持的协议,以建立数据连接传输数据,并将反馈结果反馈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般由服务器605执行,相应地,数据传输装置一般设置于服务器605中。
应该理解,图6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下面参考图7,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系统700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的终端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计算机系统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703中,还存储有系统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7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7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7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709。通信部分7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7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7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7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701执行时,执行本发明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和/或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模块和/或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接收请求模块、判断协议模块和执行数据传输模块。其中,这些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判断协议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的模块”。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设备执行时,使得该设备包括: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若是,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否则,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二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利用中转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判断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QUIC协议);如果支持,则利用中转服务器建立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数据连接以传输数据;否则,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数据连接以传输数据;通过利用中转服务器确定并转换传输数据所使用的协议(第二协议,即QUIC协议)以传输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从而提升了用户传输数据的用户体验。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
若是,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否则,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二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为加密数据,若是,则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执行解密操作,并从解密后的待传输数据中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包括:
获取预设置的支持所述第二协议的服务器集合;
在所述服务器集合中,查找所述标识信息;若查找到,则确定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服务器支持所述第二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所述目标服务器通过多个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传输的反馈数据;
从所述反馈数据解析出具有缓存特征的静态数据;
下载并缓存所述具有缓存特征的静态数据;
当接收到关联于所述静态数据的请求时,从缓存中获取所述静态数据,并将所述静态数据发送给发送所述请求的所述客户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之后,进一步包括:
建立与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客户端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三类数据连接;
通过所述第三类数据连接将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的针对所述客户端的反馈数据发送给所述客户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协议为QUIC协议。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请求模块、判断协议模块和执行数据传输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请求模块,用于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
所述判断协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
所述执行数据传输模块,用于若是,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否则,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二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8.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的中转服务器和目标服务器;其中:
利用所述中转服务器,接收携带第一协议的待传输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包含的目标服务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支持第二协议;
若是,利用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一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否则,利用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二类数据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0636421.3A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133820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6421.3A CN113382062A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6421.3A CN113382062A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2062A true CN113382062A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76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6421.3A Pending CN113382062A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2062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3893A (zh) * 2021-09-29 2021-12-10 远景智能国际私人投资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143386A (zh) * 2021-11-23 2022-03-04 广州三七极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quic协议的通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05402A (zh) * 2021-11-18 2022-03-18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01114A (zh) * 2021-12-17 2022-04-26 上海绚显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00516A (zh) * 2022-03-09 2022-05-13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上传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WO2023125946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2857A (zh) * 2017-07-31 2017-11-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0213241A (zh) * 2019-05-09 2019-09-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介质以及装置
CN110891057A (zh) * 2019-11-22 2020-03-17 北京启迪区块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转换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94399A (zh) * 2020-02-04 2020-06-16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0155148A1 (zh) * 2019-02-02 2020-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10778812B1 (en) * 2019-05-09 2020-09-15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Data encapsulation conversion and transmission
CN111865940A (zh) * 2020-07-01 2020-10-30 四川速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11774A (zh) * 2020-10-16 2021-02-02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10045186A1 (en) * 2018-01-30 2021-0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migration of a quic connectio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2857A (zh) * 2017-07-31 2017-11-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US20210045186A1 (en) * 2018-01-30 2021-0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migration of a quic connection
WO2020155148A1 (zh) * 2019-02-02 2020-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13241A (zh) * 2019-05-09 2019-09-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介质以及装置
US10778812B1 (en) * 2019-05-09 2020-09-15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Data encapsulation conversion and transmission
CN110891057A (zh) * 2019-11-22 2020-03-17 北京启迪区块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转换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94399A (zh) * 2020-02-04 2020-06-16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865940A (zh) * 2020-07-01 2020-10-30 四川速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11774A (zh) * 2020-10-16 2021-02-02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3893A (zh) * 2021-09-29 2021-12-10 远景智能国际私人投资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205402A (zh) * 2021-11-18 2022-03-18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05402B (zh) * 2021-11-18 2024-04-30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43386A (zh) * 2021-11-23 2022-03-04 广州三七极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quic协议的通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01114A (zh) * 2021-12-17 2022-04-26 上海绚显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01114B (zh) * 2021-12-17 2023-08-11 上海绚显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25946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4500516A (zh) * 2022-03-09 2022-05-13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上传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8206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305904B2 (en) Facilitating secure network traffic by an application delivery controller
EP3033688B1 (en) Selectively performing man in the middle decryption
EP3453152B1 (en) Selectively altering references within encrypted pages using man in the middle
CN113905030B (zh) 内外网通讯方法、装置、内网终端、代理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336479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代理服务器
US1036789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2014034443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transparent proxy of an ios system
CN112165480B (zh)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53020A (zh) 网络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751812A (zh) 应用协议自适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79295B (zh) 一种网关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38256B (zh) 一种基于双层ssl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代理服务器
US2022037706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 web security protocol
CN113328877B (zh) 一种端口协议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1917835A (zh) 一种监控网络数据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WO2023109045A1 (zh) WebRTC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10545320A (zh) 一种内网数据交互方法及设备
CN112149392A (zh) 一种富文本编辑方法和装置
CN107547437B (zh) 应用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984613B (zh) 一种共享文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23547836A (ja) ピアツーピア・メディア・パラメータ・ネゴシエ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バーティカル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層サーバの動作可能化
CN113343155A (zh)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66100A (zh) 一种控制数据传输速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436951A (zh) 一种预知流量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