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1933B - 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1933B
CN113381933B CN202110623524.6A CN202110623524A CN113381933B CN 113381933 B CN113381933 B CN 113381933B CN 202110623524 A CN202110623524 A CN 202110623524A CN 113381933 B CN113381933 B CN 113381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fd
message
node
path
s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235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1933A (zh
Inventor
高军
谭佳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235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1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1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1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1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1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宿节点得到BFD报文的SRH中的Segment List[0..n],将报文的源地址加入Segment List[0..n]第1的位置,移除Segment List[0..n]中属于本节点的地址段,对修正后的Segment List[0..n]进行逆序操作,得到Reverse Segment List[0..n],使用Reverse Segment List[0..n]封装SRH,向源节点发送BFD的回应报文,实现动态BFD或SBFD的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一致。本发明方法解决了由于动态BFD/S‑BFD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不一致,BFD/S‑BFD错误检测到故障,导致业务主备保护倒换失效,业务丢包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升了设备的竞争力。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系统。

Description

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如[RFC 5884]所述:如果要在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LSP(Label Switched Path,标签交换路径)上使用BFD(BidirectionalForwarding Detection,双向转发检测)进行故障检测,必须为该MPLS LSP建立BFD会话。BFD控制报文必须与正在验证的LSP沿着相同的数据路径发送,并由出口LSR(LabelSwitching Router,标签交换路由器)的BFD处理模块进行处理。从出口LSR发送到入口LSR的BFD控制报文,可能会按照[RFC5883]中的步骤根据目的IP地址进行路由。
如上所述,BFD控制报文正向(沿LSP路径转发)与反向(沿IP转发)转发机制是不同。当LSP路径是显示约束的路径时(例如,在MPLS网络中是MPLS TE,在SRv6网络中是SRv6Policy),则BFD控制报文的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是不一致的。BFD会话要检测的是正向路径,而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是不一致的,但是BFD会话的状态又会受到反向路径的影响,所以就产生了BFD会话错误上报的问题。
如[RFC 7881]所述:发起端对于显示标签交换的S-BFD(Seamless BidirectionalForwarding Detection,无缝双向转发检测)控制报文必须有预期到达目标的标签栈。反射端将S-BFD控制报文按IP路由发回发起端。所以S-BFD也有相同的问题。
具体问题如图1所示,用以传输R1到R2的有主备保护的业务,主路径:R1->R2,备路径:R1->R3->R2。主备路径分别配置动态BFD或S-BFD进行故障检测。BFD的正向路径与业务路径相同,而反向路径则是走IP转发,即主备业务BFD的反向路径都是:R2->R1。当R1与R2之间的链路故障时,用户期望的是:主路径故障,业务倒换倒备用。但是由于主备业务BFD的反向路径相同,都是:R2->R1,所以主备业务的BFD都会检测到故障,从而导致主备保护倒换失效,业务丢包时间过长。
IPv6报文是由IPv6标准头+扩展头(0~n个)+负载Payload组成。为了基于IPv6转发平面实现Segment Routing,IPv6路由扩展头(Routing Header,RH)新增加一种类型,称作SRH(Segment Routing Header,段路由扩展头),该扩展头指定一个IPv6的显式路径,存储的是IPv6的Segment List信息。源节点在IPv6报文增加一个SRH扩展头,中间节点就可以按照SRH扩展头里包含的路径信息转发。
SRv6 Segment是IPv6地址形式,通常也可以称为SRv6 SID(SegmentIdentifier)。如图2所示,SRv6 SID由Locator和Function两部分组成,格式是Locator:Function,其中Locator占据IPv6地址的高比特位,Function部分占据IPv6地址的剩余部分。
Locator具有定位功能,所以一般要在SR域内唯一。节点配置Locator之后,系统会生成一条Locator网段路由,并且通过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在SR域内扩散。网络里其他节点通过Locator网段路由就可以定位到本节点,同时本节点发布的所有SRv6 SID也都可以通过该条Locator网段路由到达。
Function代表设备的指令(Instruction),这些指令都由设备预先设定,Function部分用于指示SRv6 SID的生成节点进行相应的功能操作。
使能SRv6的节点维护一个本地SID(Local SID)表,该表包含所有在本节点生成的SRv6 SID信息,根据该表可以生成一个SRv6转发表(FIB)。
SRv6 SID有很多类型,例如End、End.X、End.B6.Encaps、End.B6.Encaps.Red等,不同类型的SRv6 SID代表不同的功能。在[RFC 8986]中定义了各种类型段的具体行为。
SRv6 Policy是在SRv6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隧道引流技术。SRv6Policy路径表示为指定路径的段列表(Segment List),称为SID列表(Segment ID List)。每个SID列表是从源到目的地的端到端路径,并指示网络中的设备遵循指定的路径,而不是遵循IGP计算的最短路径。如果报文被导入SRv6Policy中,SID列表由头端添加到数据报文上,网络的其余设备执行SID列表中嵌入的指令。
SRv6 Policy创建时可以使用End SID,End.X SID或者Binding SID等进行组合。
如[RFC 8754]所述,在SRv6网络中存在多种类型的节点角色,基本上分为三类:
SRv6源节点(Source SRv6 Node):生成SRv6报文的源节点。下述方案中,针对SRv6Policy检测的BFD报文源节点就属于SRv6源节点。
Transit节点/中转节点(Transit Node):转发SRv6报文但不进行SRv6处理的IPv6节点。
Endpoint节点(SRv6 Segment Endpoint Node,SRv6端点节点):接收并处理SRv6报文的任何节点,其中该报文的IPv6目标地址必须是本地配置的SID或者本地接口地址。下述方案中,针对SRv6 Policy检测的BFD报文中间节点、宿节点就属于SRv6端点节点。
如图3所示,节点2是生成SRv6报文的SRv6源节点,节点3是只需进行普通IPv6报文处理转发的Transit节点,节点4和5是需要处理SRv6SID和SRH的Endpoint节点。节点2上Policy的SID列表是<S4,S5>。节点1发出到节点6的IPv6报文P1,节点2将收到的报文P1导入Policy发出报文P2、节点4和节点5分别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处理后发出报文P3和P4。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方案,能够实现动态BFD/S-BFD的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宿节点得到BFD报文的SRH中的Segment List[0..n],将报文的源地址加入SegmentList[0..n]第1的位置,移除Segment List[0..n]中属于本节点的地址段,对修正后的Segment List[0..n]进行逆序操作,得到Reverse Segment List[0..n],使用ReverseSegment List[0..n]封装SRH,向源节点发送BFD的回应报文,实现动态BFD或SBFD的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一致。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宿节点收到BFD报文时,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被设置,则进行逆序操作。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Bfd_Reverese_Path_Flag具体为:
在SRH.Flags的未定义位中扩展Bfd_Reverese_Path_Flag,使网络上的设备根据收到的报文头部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位是否设置,识别并执行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针对SRv6 Policy进行BFD检测时,在SRv6源节点初始发送BFD报文的时候,需要设置BFD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标志。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源节点收到宿节点回应的BFD报文后,后续发送的BFD报文不再设置Bfd_Reverese_Path_Flag。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BFD报文中间节点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是一个本地End.X类型SID时,如果检测到End.X绑定的接口与报文的入口相同时,则需要查路由表转发报文。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BFD报文中间节点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是一个本地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时,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被设置,则需要用本地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关联的SRPolicy对应的SID列表替换此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把本节点的地址也加入新的SID列表,剩余段SL的值加上关联Policy的段列表SID的数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BFD报文中间节点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是一个本地PSP风格的SID时,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被设置,则按非PSP风格的段处理。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源节点的其它处理仍按现有标准处理,宿节点其它处理仍按现有标准处理。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系统,包括宿节点和源节点,其中:
所述宿节点得到BFD报文的SRH中的Segment List[0..n],将报文的源地址加入Segment List[0..n]第1的位置,移除Segment List[0..n]中属于本节点的地址段,对修正后的Segment List[0..n]进行逆序操作,得到Reverse Segment List[0..n],使用ReverseSegment List[0..n]封装SRH,向源节点发送BFD的回应报文,实现动态BFD或SBFD的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一致。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解决了由于动态BFD/S-BFD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不一致,BFD/S-BFD错误检测到故障,导致业务主备保护倒换失效,业务丢包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升了设备的竞争力;
(2)因为Segment Routing只在源节点下发配置,所以需要机制确认业务是否可用,避免流量黑洞;未来动态BFD和S-BFD的部署会更加广泛,而本发明方法解决的问题是动态BFD和S-BFD规模部署的最大障碍,有助于推动动态BFD和S-BFD的规模部署;
(3)本发明方法与现有协议标准兼容,易于部署,便于推广;
(4)本发明方法不改变现有设备的处理流程,不影响设备的现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场景;
图2是SRv6 SID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SRv6网络节点角色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实现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的解决方案拓扑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源节点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宿节点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End.X类型SID扩展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扩展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报文处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SRH的PSP(Penultimate Segment Pop,倒数第二段弹出)风格(Flavors)SID扩展处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动态BFD和S-BFD的正向路径与业务路径相同,业务路径通常都带约束路径,如SRv6 Policy。反向路径是走IP转发,则可能多条正向路径不同的业务的BFD反向路径是相同。如果能够实现动态BFD/S-BFD的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一致,则可以解决此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SRv6的现有机制,在SRv6网络中实现了动态BFD/S-BFD的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一致。
宿节点得到BFD报文的SRH中的Segment List[0..n],将报文的源地址加入Segment List[0..n]第1的位置,移除Segment List[0..n]中属于本节点的地址段,对修正后的Segment List[0..n]进行逆序操作,得到Reverse Segment List[0..n],使用ReverseSegment List[0..n]封装SRH,向源节点发送BFD的回应报文,实现动态BFD或SBFD的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一致。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困扰业界已久。如何兼容现有设备,以较小的修改解决此问题是一个难题。为了与现有设备兼容,需要一个标记来区分本发明描述的操作。为此本文扩展了[RFC 8754]中SRH头的定义,在SRH.Flags的未定义位中定义了Bfd_Reverese_Path_Flag位,使网络上的设备根据收到的报文头部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位是否设置,识别并执行本文的操作和方法。本方法并不限定具体的扩展位,只描述通过扩展SRH,实现特定的用途的方法。
Bfd_Reverese_Path_Flag有以下几点用途:
源节点在BFD会话的初始阶段(即未收到宿节点回应的BFD报文时)设置Bfd_Reverese_Path_Flag,检测阶段(即收到了宿节点回应的BFD报文后)清除Bfd_Reverese_Path_Flag。使本发明描述的方法对现有系统的影响最小,如性能等。
宿节点检测收到的BFD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是否已经设置,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对收到的BFD报文进行本发明描述方法的处理。
中间节点有以下几种情况:
当SR Policy的SID列表中的SID是End.X类型的SID时,与此SID对应的节点要检测收到的BFD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是否已经设置,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对收到的BFD报文进行本发明描述方法的处理。
当SR Policy的SID列表中的SID是PSP(Penultimate Segment Pop,倒数第二段弹出)风格(Flavors)的SID时,与此SID对应的节点要检测收到的BFD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是否已经设置,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对收到的BFD报文进行本发明描述方法的处理。
当SR Policy的SID列表中的SID是绑定(End.B6.Encaps、End.B6.Encaps.Red)类型的SID时,与此SID对应的节点要检测收到的BFD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是否已经设置,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对收到的BFD报文进行本发明描述方法的处理。
为了更好地描述解决方案,附图采用[RFC 8754]中第6节相同的方式描述SRv6报文,具体如下:
对于节点k,它的IPv6地址表示为Ak,它的SRv6 SID表示为Sk,它的绑定类型的SID表示为SBk。
IPv6报文头表示为(源、目的)的元组。例如,源地址A1和目的地址A2的报文被表示为(A1,A2)。报文的负载被省略。
SR Policy是段列表。段列表表示为<S1,S2,S3>。S1是第一个要访问的SID,S2是第二个要访问的SID,S3是最后一个要访问的SID。
(SA,DA)(S3,S2,S1;SL)表示一个IPv6报文,具有:
■源地址(SA)、目的地址(DA)和下一个报文头(SRH)。
■具有SID列表<S1,S2,S3>且剩余段为SL的SRH。
注意<>和()符号的区别:<S1,S2,S3>表示一个SID列表,其中S1是第一个SID,S3是要遍历的最后一个SID。(S3,S2,S1;SL)表示相同的SID列表,但以SRH格式编码,其中SRH中最右边的SID是第一个SID,SRH中最左边的SID是最后一个SID。当在高层用例中引用SRPolicy时,使用<S1,S2,S3>表示法更简单。当涉及到具体报文行为的说明时,(S3,S2,S1;SL)表示法更方便。
针对SRv6 Policy检测的BFD报文源节点处理流程:
如图4所示,节点1是BFD报文的源节点。源节点的处理流程如图5所示:
当针对SRv6 Policy进行BFD检测时,在SRv6源节点初始发送BFD报文的时候(即还未收到过宿节点回应的BFD报文时),需要设置BFD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标志。
源节点收到宿节点回应的BFD报文后,后续发送的BFD报文不再设置Bfd_Reverese_Path_Flag。
源节点的其它处理仍按现有标准处理。
针对SRv6 Policy检测的BFD报文宿节点处理流程:
如图4所示,节点4是BFD报文的宿节点。宿节点的处理流程如图6所示:
宿节点收到BFD报文P2,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被设置,则需要对报文执行本发明描述的方法。具体地:宿节点得到BFD报文的SRH中的Segment List[0..n],将报文的源地址加入Segment List[0..n]第1的位置,移除Segment List[0..n]中属于本节点的段,对Segment List[0..n]进行逆序操作,得到Reverse Segment List[0..n],使用Reverse Segment List[0..n]封装SRH,向源节点发送BFD的回应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报文P2的SRH中的Segment List[0..n]为<S3,A4>,将报文的源地址加入列表第一的位置,得到<A1,S3,A4>。移除属于本节点的SID,得到<A1,S3>。对列表进行逆序操作,得到Reverse Segment List[0..n]为<S3,A1>。宿节点使用得到的ReverseSegment List[0..n]封装SRH,向源节点发送BFD的回应报文P3。
宿节点其它处理仍按现有标准处理即可。
针对SRv6 Policy检测的BFD报文BFD报文中间节点有以下三种情况,需要按照本文的方法进行处理:
当SR Policy的SID列表中的SID是End.X类型的SID时,与此SID对应的节点需要进行以下处理:
按照[RFC 8986]的描述,End.X类型的SID与一个或多个三层链路的集合关联。如果SR Policy的SID列表中有End.X类型的SID,BFD的正向报文会从此End.X类型的SID关联的链路发给宿节点。但是当宿节点向源节点发送时,报文的入接口就是与End.X类型的SID关联的链路,如果报文再从End.X类型的SID关联的链路发出,就会出现报文的入口和出口相同而环回。
所以为了实现End.X类型SID的双向可达性,需要对End.X类型SID的行为作出以下扩充:
当节点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是一个本地End.X类型SID时,节点的处理流程如图7所示:
节点收到的BFD报文,如果检测到End.X绑定的接口与报文的入口相同时,则需要查路由表转发报文。
End.X类型SID的其它处理仍按现有标准处理即可。
当SR Policy的SID列表中的SID是绑定类型(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的SID时,与此SID对应的节点需要进行以下处理:
按照[RFC 8986]描述,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的SID与一个SRPolicy和一个源地址关联。如果源节点指定的SR Policy的SID列表中有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的SID,则宿节点可能会得不到完整的路径信息。
所以为了使宿节点能够得到完整的正向路径信息,需要对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的行为作出以下扩充:
当节点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是一个本地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时,节点的处理流程如图8所示:
节点收到的BFD报文,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被设置,则需要用本地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关联的SR Policy对应的SID列表替换此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把本节点的地址也加入新的SID列表。剩余段SL的值加上关联Policy的段列表SID的数目。
具体处理如图9所示。节点1上的Policy的段列表是<SB2,A5>,SB2是节点2的本地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节点2上与SB2关联的Policy的段列表是<S3,S4>。
报文P2是节点2在未使用本文扩展的方法发出的报文,此时宿节点5收到的报文P4中没有完整的路径信息。
报文P5是节点2使用了本文扩展的方案发出的报文,此时宿节点5收到的报文P7中包含了完整的路径信息。节点2的处理流程如下:
节点2收到的报文的SID列表是<SB2,A5>,SB2是节点2上本地实例化的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与Policy的段列表<S3,S4>关联。将节点2的本地地址加入段列表,得到<A2,S3,S4>。用新的段列表替换SB2,得到正向路径的完整段列表<A2,S3,S4,A5>。用新的完整段列表封装发出报文P5。
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的其它处理仍按现有标准处理即可。
当SR Policy的SID列表中的SID是SRH的PSP(Penultimate Segment Pop,倒数第二段弹出)风格(Flavors)的SID时,与此SID对应的节点需要进行以下处理:
按照[RFC 8986]描述:当SR源节点需要指示SRH中列出的倒数第二跳SR段端点节点从IPv6头中删除SRH时,一个PSP风格的SID被使用。PSP风格的SID在SR Policy中使用会导致宿节点得不到完整的路径信息。
所以为了使宿节点能够得到完整的正向路径信息,需要对PSP风格的SID的行为作出以下扩充:
当节点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是一个本地PSP风格的SID时,节点的处理流程如图10所示:
节点收到的BFD报文,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被设置,则需要对报文执行本发明描述的方法。即按非PSP风格的段处理。
PSP风格SID的其它处理仍按现有标准处理即可。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系统,包括宿节点和源节点,其中:
所述宿节点得到BFD报文的SRH中的Segment List[0..n],将报文的源地址加入Segment List[0..n]第1的位置,移除Segment List[0..n]中属于本节点的地址段,对修正后的Segment List[0..n]进行逆序操作,得到Reverse Segment List[0..n],使用ReverseSegment List[0..n]封装SRH,向源节点发送BFD的回应报文,实现动态BFD或SBFD的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一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宿节点得到BFD报文的SRH中的Segment List[0..n],将报文的源地址加入Segment List[0..n]第1的位置,移除SegmentList[0..n]中属于本节点的地址段,对修正后的Segment List[0..n]进行逆序操作,得到Reverse Segment List[0..n],使用Reverse Segment List[0..n]封装SRH,向源节点发送BFD的回应报文,实现动态BFD或SBFD的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一致;其中,当宿节点收到BFD报文时,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被设置,则进行逆序操作;在源节点收到宿节点回应的BFD报文后,后续发送的BFD报文不再设置Bfd_Reverese_Path_Flag;当BFD报文中间节点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是一个本地End.X类型SID时,如果检测到End.X绑定的接口与报文的入口相同时,则需要查路由表转发报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Bfd_Reverese_Path_Flag具体为:
在SRH.Flags的未定义位中扩展Bfd_Reverese_Path_Flag,使网络上的设备根据收到的报文头部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位是否设置,识别并执行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针对SRv6Policy进行BFD检测时,在SRv6源节点初始发送BFD报文的时候,需要设置BFD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标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BFD报文中间节点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是一个本地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时,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被设置,则需要用本地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关联的SR Policy对应的SID列表替换此End.B6.Encaps或End.B6.Encaps.Red类型SID,把本节点的地址也加入新的SID列表,剩余段SL的值加上关联Policy的段列表SID的数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BFD报文中间节点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是一个本地PSP风格的SID时,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被设置,则按非PSP风格的段处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源节点的其它处理仍按现有标准处理,宿节点其它处理仍按现有标准处理。
7.一种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宿节点和源节点,其中:
所述宿节点得到BFD报文的SRH中的Segment List[0..n],将报文的源地址加入Segment List[0..n]第1的位置,移除Segment List[0..n]中属于本节点的地址段,对修正后的Segment List[0..n]进行逆序操作,得到Reverse Segment List[0..n],使用ReverseSegment List[0..n]封装SRH,向源节点发送BFD的回应报文,实现动态BFD或SBFD的反向路径与正向路径一致;其中,当宿节点收到BFD报文时,如果检测到报文中的Bfd_Reverese_Path_Flag被设置,则进行逆序操作;在源节点收到宿节点回应的BFD报文后,后续发送的BFD报文不再设置Bfd_Reverese_Path_Flag;当BFD报文中间节点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是一个本地End.X类型SID时,如果检测到End.X绑定的接口与报文的入口相同时,则需要查路由表转发报文。
CN202110623524.6A 2021-06-04 2021-06-04 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与系统 Active CN113381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3524.6A CN113381933B (zh) 2021-06-04 2021-06-04 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3524.6A CN113381933B (zh) 2021-06-04 2021-06-04 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1933A CN113381933A (zh) 2021-09-10
CN113381933B true CN113381933B (zh) 2022-08-12

Family

ID=77575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3524.6A Active CN113381933B (zh) 2021-06-04 2021-06-04 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19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5538A (zh) * 2021-01-29 2022-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检测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CN115604159A (zh) * 2021-06-28 2023-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Cn) 无缝双向转发检测方法、系统、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3810288B (zh) * 2021-09-17 2023-05-02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回程方法及装置
CN115842766B (zh) * 2021-09-18 2024-04-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仿真方法和装置
CN113904972B (zh) * 2021-11-22 2023-12-1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检测方法、装置、控制器及pe设备
CN114338514B (zh) * 2021-12-27 2023-06-1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探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442288B (zh) * 2022-08-19 2023-06-2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SRv6网络数据包检查方法和装置
CN116248570B (zh) * 2022-12-16 2024-05-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服务链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3359A (zh) * 2015-01-05 2016-07-13 博科通讯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交织结构交换机集群的分布式双向转发检测协议(d-bfd)
CN108768788A (zh) * 2018-06-26 2018-11-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路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855531A (zh) * 2019-12-02 2020-02-28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路径检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049B (zh) * 2010-09-20 2015-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协议标签交换系统、节点设备及双向隧道的建立方法
US9013983B2 (en) * 2011-09-12 2015-04-21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active source-based reverse path validation in computer networks
CN102624609A (zh) * 2012-02-28 2012-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向bfd报文发送、通知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17643B (zh) * 2020-07-17 2023-01-13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分段路由隧道的无缝双向转发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3359A (zh) * 2015-01-05 2016-07-13 博科通讯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交织结构交换机集群的分布式双向转发检测协议(d-bfd)
CN108768788A (zh) * 2018-06-26 2018-11-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路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855531A (zh) * 2019-12-02 2020-02-28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路径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1933A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81933B (zh) SRv6网络中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与系统
US202200781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for Traffic Flow
JP5992602B2 (ja) IPv6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ラベル配布プロトコル(LDP)を使用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5245452B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设备
US10594513B2 (en) Packet communications providing packet forwarding efficiencies in a network including using a segment routing and tunnel exchange
US11805010B2 (en) Signaling IP path tunnel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US9059905B2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n MPLS-TP network
JP7479489B2 (ja) パケット送信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3228572A (zh) 用于分段路由(sr)代理段标识(sid)的内部网关协议(igp)
EP4002776A1 (en) End-to-end flow monitoring in a computer network
CN113746729A (zh) 绑定段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20036983A9 (en) Source routing tunnel ingress protection
CN111490933A (zh) 双向转发检测切换方法及边缘设备
US2024005639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827269A (zh) 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EP2832055B1 (en) Pseudowire groups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EP2832061B1 (en) Pseudowire extended group messaging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WO2023284774A1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US11431632B1 (en) ID/location hybrid forwarding method based on source routing
WO2022257773A1 (zh) 路由检测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978975B (zh) 以太网虚拟私有网络中的bum业务的快速重路由
WO2021135472A1 (zh) 一种路由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499369A (zh) 路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5499368A (zh) 路径保护方法及装置
EP2832056B1 (en) Pseudowire extended group actions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