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8378B - 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控制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控制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8378B
CN113378378B CN202110639559.9A CN202110639559A CN113378378B CN 113378378 B CN113378378 B CN 113378378B CN 202110639559 A CN202110639559 A CN 202110639559A CN 113378378 B CN113378378 B CN 113378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heat exchange
thermal management
exchange coefficient
interv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95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78378A (zh
Inventor
黄晓明
张玉洁
许国良
刘水
章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6395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78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78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8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78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8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控制系统及介质,以非预期升温风险预判为基础,结合动力电池实际运行工况,确定热管理系统是否需要干预,并基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运行策略进行干预,同时确定干预的有效时间。具体包括:建立电池临界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计算电池临界换热系数;对电池升温进行风险预判;基于风险预判结果计算干预时间;基于干预时间及电池临界换热系数与系统运行参数的定量关系,选取干预方案进行电池热管理。本发明指导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提升控制能力实现了散热系统高效运行,有助于实现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协同最优。

Description

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控制系统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控制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以其容量大、能量密度高以及自放电小等优点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动力电池。方便携带的特点,推动了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扩大。当电池温度过高,电池放电会加速,引发过热、起火、爆炸等一系列危险,所以需要设计更为先进、更为合理的热管理系统来保持电池温度处于理想工作范围。
电池的温度是电池生热和散热综合作用的结果。尽可能得提高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已经成为确保锂电池安全运行的主要手段,也是现有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发展的主流趋势。如中国专利【201520997533.1】设计了一种相变材料和翅片耦合的热管理系统以及中国专利【201810565229.8】通过将大功率电池单体浸没于相变冷却液,并结合热管快速带走热量。然而绝对的安全意味着冗余的热管理系统,会大大降低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以及能耗经济性。此外,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多数是以不可预期的升温风险为征兆,即使设计良好的热管理系统有时也无法应对这种风险。一些辅助的温控手段可以被考虑应用于电池不可预期升温风险的防御手段,如中国专利【201810984556.7】通过热耗趋势的评估和计算来主动提前评估使用工况的升温风险。中国专利【201811096048.1】和中国专利【201010619245.4】根据实时监测电池温度被动控制电池管理系统。
然而,对电池系统的实时监测再通过控制系统响应,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可能会延误干预时间,无法有效地将电池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现有的电池热管理方法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可能会延误干预时间,无法有效地将电池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电池升温风险预判难、电池容易出现非预期升温、现有散热系统难以应对实际运行中电池升温风险。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
提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风险判定准则、指导热管理系统提前防范升温风险,避免电池工作在不可预期的恶劣状态、指导热管理系统通过提升控制能力来实现高效散热,有助于实现动力电池散热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协同最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控制系统及介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包括:
以非预期升温风险预判为基础,结合动力电池实际运行工况,确定热管理系统是否需要干预,并基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运行策略进行干预,同时确定干预的有效时间。
进一步,所述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电池临界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计算电池临界换热系数;
步骤二,对电池升温进行风险预判;基于风险预判结果计算干预时间;
步骤三,基于干预时间及电池临界换热系数与系统运行参数的定量关系,选取干预方案进行电池热管理。
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建立电池临界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计算电池临界换热系数包括:
(1)不断改变散热系统等效换热系数h,利用温度采集装置或者数值仿真得到电池最高温度Tmax随时间的变化,检测在放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条件是否满足一直处于电池安全温度Tcr内:
若满足,则进一步检测最高温度Tmax是否十分接近于Tcr,若不满足,则输出此时散热系统的h值为电池临界换热系数hcr
(2)通过不断改变环境温度Tab、充放电倍率Crate模拟不同工况,得到临界换热系数hcr随工况参数的变化规律;
(3)根据得到的变化规律,整理并拟合得到hcr关于实际工况参数Tab、Crate的函数关系式:hcr=f(Tab,Crate)。
进一步,所述电池安全温度根据电池的实际情况或工程需求确定。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对电池升温进行风险预判包括:
比较散热系统等效换热系数h与实际工况对应hcr的大小关系;当系统实际散热条件h小于实际工况时的临界换热系数hcr,则判断电池有发生不可预期升温的风险;当系统实际散热条件h大于等于实际工况时的临界换热系数hcr,则判断电池无发生不可预期升温的风险。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基于风险预判结果计算干预时间包括:
(1)确定此时的工况数据参数,利用温度采集装置或者数值仿真得到电池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2)实时检测电池温度条件,当电池最大温度Tmax等于或者无限接近于Tcr时,记录下此时的放电时间,所述时间段即为干预时间τintv。
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干预方案包括:
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降倍率运行的干预方案、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辅助冷却的干预方案、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提换热系数运行的干预方案。
进一步,所述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降倍率运行的干预方案包括:
通过热管理系统操控电池降倍率运行,即降低充放电倍率Crate;选取放电倍率Crate降低后的值,根据hcr的拟合函数hcr=f(Tab,Crate),计算此工况时的hcr,当降倍率后的仍旧大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等效换热系数h,则继续降低倍率的数值,直至h>hcr
进一步,所述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辅助冷却的干预方案包括:
通过热管理系统利用降温措施改变电池的换热环境温度Tab;选取换热环境温度Tab降低后的数值,根据hcr的拟合函数hcr=f(Tab,Crate),计算此工况时的hcr,当降Tab后的仍旧大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等效换热系数h,则继续降低倍率的数值,直至h>hcr
所述降温措施包括:敷设热电制冷芯片、降低电池周边温度。
进一步,所述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提换热系数运行的干预方案包括:
通过热管理系统提高等效换热系数h,令h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临界换热系数hcr
所述提高等效换热系数包括:通过如提高风、液冷系统的风量、流量、降低风、液冷系统的进口温度或其他方式提高等效换热系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所述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的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指导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提升控制能力实现了散热系统高效运行,有助于实现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协同最优。
针对电池升温风险预判的难题,本发明提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风险判定准则:h<hcr。准则式中的临界换热系数hcr是电池实际运行工况的简单函数,且能够准确反映电池系统实际散热需求。因此,该准则式可以为热管理系统提供快捷、准确的风险识别能力。
针对电池的非预期升温,本发明提出了理论确定干预时间τintv的方法。干预时间τintv划分了电池安全运行和非安全运行的时间段,指导热管理系统提前防范升温风险,避免电池工作在不可预期的恶劣状态,提升锂电池工作可靠性。
针对现有散热系统难以应对实际运行中电池升温风险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充分结合实际运行工况、及时判定风险并进行有效时间内干预的热管理系统运行策略,该策略可指导热管理系统通过提升控制能力来实现高效散热,有助于实现动力电池散热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协同最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生热率和散热率匹配情况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hcr随放电倍率及换热环境温度的变化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Tmax到达Tcr的时间为干预时间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几种干预方案下电池温度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倍率干预运行电池温度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换热环境温度干预运行电池温度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高热管理系统h干预运行电池温度变化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包括:
以非预期升温风险预判为基础,结合动力电池实际运行工况,确定热管理系统是否需要干预,并基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运行策略进行干预,同时确定干预的有效时间。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建立电池临界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计算电池临界换热系数;
S102,对电池升温进行风险预判;基于风险预判结果计算干预时间;
S103,基于干预时间及电池临界换热系数与系统运行参数的定量关系,选取干预方案进行电池热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电池临界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计算电池临界换热系数包括:
(1)不断改变散热系统等效换热系数h,利用温度采集装置或者数值仿真得到电池最高温度Tmax随时间的变化,检测在放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条件是否满足一直处于电池安全温度Tcr内:
若满足,则进一步检测最高温度Tmax是否十分接近于Tcr,若不满足,则输出此时散热系统的h值为电池临界换热系数hcr
(2)通过不断改变环境温度Tab、充放电倍率Crate模拟不同工况,得到临界换热系数hcr随工况参数的变化规律;
(3)根据得到的变化规律,整理并拟合得到hcr关于实际工况参数Tab、Crate的函数关系式:hcr=f(Tab,Crate)。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安全温度根据电池的实际情况或工程需求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电池升温进行风险预判包括:
比较散热系统等效换热系数h与实际工况对应hcr的大小关系;当系统实际散热条件h小于实际工况时的临界换热系数hcr,则判断电池有发生不可预期升温的风险;当系统实际散热条件h大于等于实际工况时的临界换热系数hcr,则判断电池无发生不可预期升温的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风险预判结果计算干预时间包括:
(1)确定此时的工况数据参数,利用温度采集装置或者数值仿真得到电池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2)实时检测电池温度条件,当电池最大温度Tmax等于或者无限接近于Tcr时,记录下此时的放电时间,所述时间段即为干预时间τintv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预方案包括:
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降倍率运行的干预方案、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辅助冷却的干预方案、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提换热系数运行的干预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降倍率运行的干预方案包括:
通过热管理系统操控电池降倍率运行,即降低充放电倍率Crate;选取放电倍率Crate降低后的值,根据hcr的拟合函数hcr=f(Tab,Crate),计算此工况时的hcr,当降倍率后的仍旧大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等效换热系数h,则继续降低倍率的数值,直至h>hcr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辅助冷却的干预方案包括:
通过热管理系统利用降温措施改变电池的换热环境温度Tab;选取换热环境温度Tab降低后的数值,根据hcr的拟合函数hcr=f(Tab,Crate),计算此工况时的hcr,当降Tab后的仍旧大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等效换热系数h,则继续降低倍率的数值,直至h>hcr
所述降温措施包括:敷设热电制冷芯片、降低电池周边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提换热系数运行的干预方案包括:
通过热管理系统提高等效换热系数h,令h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临界换热系数hcr
所述提高等效换热系数包括:通过如提高风、液冷系统的风量、流量、降低风、液冷系统的进口温度或其他方式提高等效换热系数。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运行策略,以非预期升温风险预判为基础,充分结合动力电池实际运行工况,确定热管理系统是否需要干预,并确定干预的有效时间τintv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建立电池临界换热系数hcr的计算模型
在大倍率放电的极端工况下,综合考虑电池生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电池最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主要有四种情况,如附图3所示。图中,T0表示电池初始温度;Tcr为理想工作温度的最大阈值;case 1、case 2、case 3和case 4代表着四种不同生热与散热关系的情况。将case 2对应的h定义为hcr。hcr的意义为能够确保锂电池温度处于理想工作范围的换热系数最小阈值。
通过实验测量手段或数值仿真方法,求解给定环境温度Tab和充放电倍率Crate等工况参数下的电池临界换热系数hcr。其中电池安全温度Tcr根据电池的实际情况或工程需求确定。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一:不断改变散热系统等效换热系数h,利用温度采集装置或者数值仿真得到电池最高温度Tmax随时间的变化,检测在放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条件是否满足一直处于Tcr内。如若满足,则进一步检测最高温度Tmax是否十分接近于Tcr,如若满足,则输出此时散热系统的h值为hcr
步骤二:针对不同工况,即不断改变Tab、Crate,求解出临界换热系数hcr随工况参数的变化规律。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得到的变化规律,整理并拟合出hcr关于实际工况参数Tab、Crate的函数关系式:hcr=f(Tab,Crate)。
2、对电池升温进行风险预判
在实际运行工况中,热管理系统的h常为定值,而前一步求解得到的临界换热系数hcr是随Tab、Crate变化的。
根据实际工况中的Tab、Crate等参数,可通过hcr=f(Tab,Crate)计算出实际工况对应的hcr值。比较散热系统等效换热系数h与实际工况对应hcr的大小关系。当系统实际散热条件h小于实际工况时的临界换热系数hcr,则判断出电池有发生不可预期升温的风险。
3、建立一套确定干预时间的数值求解方法
针对h<hcr的风险工况,将电池最高温度Tmax上升至Tcr的时间定义为干预时间τintv。附图1给出了基于电池散热仿真分析确定τintv的计算流程。其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第一步:确定此时的工况数据参数,利用温度采集装置或者数值仿真得到电池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二步:实时检测电池温度条件,当电池最大温度等于或者无限接近于Tcr时,记录下此时的放电时间,这段时间即为干预时间τintv
4、基于干预时间及hcr与系统运行参数的定量关系,选取干预方案
根据实际系统应用的情况以及需求,电池控制电池温度从降低生热与提高散热两方面来考虑,可在如下三个干预方案选取其一。
干预方案一: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降倍率运行。通过热管理系统操控电池降倍率运行,即降低充放电倍率Crate。选取放电倍率Crate降低后的值,根据hcr的拟合函数hcr=f(Tab,Crate),计算出此工况时的hcr,当降倍率后的仍旧大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等效换热系数h,则继续降低倍率的数值,直至h>hcr
干预方案二: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辅助冷却。通过热管理系统操控一些辅助的、局部的降温措施,如敷设热电制冷芯片等,降低电池周边温度,即改变电池的换热环境温度Tab。选取换热环境温度Tab降低后的数值,根据hcr的拟合函数hcr=f(Tab,Crate),计算出此工况时的hcr,当降Tab后的仍旧大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等效换热系数h,则继续降低倍率的数值,直至h>hcr
干预方案三: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提换热系数运行。通过热管理系统提高等效换热系数h,如提高风(液)冷系统的风量(流量)、降低风(液)冷系统的进口温度等,使得h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临界换热系数hcr
实施例2:
1、求取临界等效换热系数hcr
需要通过测量或直接给定下列相关参数:某18650锂电池尺寸为l×R,当量径向导热系数为kT,x;轴向导热系数为kT,y;密度为ρcell;比热容为ccell。设置初始温度为303.15K,最大安全温度Tcr=313.15K(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初始SOC值SOC(0)=1,当SOC降至0.2时停止放电。
更改不同的h值,得到数条电池最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通过温度采集装置或者数值采集电池温度。本发明建立电池模型,锂电池生热和散热的平衡满足下式:
式中,T、Tw为电池和电池外壁的温度,K;kw为外壁导热系数,W·m-1·K-1;h为锂离子电池与外界的等效换热系数,W·m-2·K-1;q为锂电池单位体积的生热速率,W·m-3,由模拟和实测可得。
逐一检测在放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条件是否满足一直处于Tcr内。如若满足,则进一步判断最高温度Tmax是否无限接近于Tcr,如若满足,则输出此条温度曲线对应的h值为hcr
设定多种工况,求解出对应工况的临界等效换热系数hcr,如附图4所示。并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建立hcr=f(Tab,Crate)的函数关系式,如式(4)所示:
式中,各系数值如附表1所示。
2、电池升温风险的预判
设置换热环境温度Tab为300K,放电倍率为7C。热管理系统h设计为39W·m-2·K-1,根据hcr=f(Tab,Crate)的拟合函数关系式,计算出此时的hcr为68W·m-2·K-1,基于临界换热系数hcr,对电池升温风险实现预判,即判断h<hcr,此工况下h<hcr
3、求解干预时间
预判电池确实有超出理想工作温度范围的风险后,即可开始干预时间的定量计算。
计算得到电池在此工况下的生热量(模拟或者实测可得);
本发明通过数值分析将电池生热代入电池能量守恒方程,计算出电池的温度场分布;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电池最高温度的探针求解出电池最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观察当锂电池最高温度Tmax达到设定温度Tcr时,记录下放电时间即为干预时间,如附图5所示,当Tab=300K,锂电池的干预时间为216s;
4、选择干预方案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工程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案来控制电池温度。如附图6所示为电池温度在无干预以及三种干预方案下的温度变化曲线,电池温度在干预方案下下降到理想范围附近:
干预方案一具体实施:控制电池的放电倍率。计算5C、Tab=300K时的hcr为31W·m-2·K-1,此时h>hcr。在干预时间点,选择降低放电倍率至5C,将数据代入模型,求解出电池温度在干预方案下的变化,如附图7所示,锂电池最高温度下降了3K左右;
干预方案二具体实施:控制电池的换热环境温度Tab。计算7C、Tab=285K时的hcr为24W·m-2·K-1,此时h>hcr。在干预时间点,选择将Tab从300K降低至285K,将数据代入模型,求解出电池温度在干预方案下的变化,如附图8所示;
干预方案三具体实施:控制热管理此系统的h。设置模型在186s,选择将h从39W·m-2·K-1提高至90W·m-2·K-1,此时h>hcr。求解出电池温度在干预方案下的变化,如附图9所示,可以发现电池最高温度可以很好的控制在Tcr附近。
应当注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软件部分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例如微处理器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设备和方法可以使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或包含在处理器控制代码中来实现,例如在诸如磁盘、CD或DVD-ROM的载体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固件)的可编程的存储器或者诸如光学或电子信号载体的数据载体上提供了这样的代码。本发明的设备及其模块可以由诸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门阵列、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等的半导体、或者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的可编程硬件设备的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以用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上述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结合例如固件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包括:
以非预期升温风险预判为基础,结合动力电池实际运行工况,确定热管理系统是否需要干预,并基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运行策略进行干预,同时确定干预的有效时间;
所述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电池临界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计算电池临界换热系数;
步骤二,对电池升温进行风险预判;基于风险预判结果计算干预时间;
步骤三,基于干预时间及电池临界换热系数与系统运行参数的定量关系,选取干预方案进行电池热管理;
步骤一中,所述建立电池临界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计算电池临界换热系数包括:
(1)不断改变散热系统等效换热系数h,利用温度采集装置或者数值仿真得到电池最高温度Tmax随时间的变化,检测在放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度条件是否满足一直处于电池安全温度Tcr内:
若满足,则进一步检测最高温度Tmax是否十分接近于Tcr,若不满足,则输出此时散热系统的h值为电池临界换热系数hcr
(2)通过不断改变环境温度Tab、充放电倍率Crate模拟不同工况,得到临界换热系数hcr随工况参数的变化规律;
(3)根据得到的变化规律,整理并拟合得到hcr关于实际工况参数Tab、Crate的函数关系式:hcr=f(Tab,Crate);
步骤二中,所述对电池升温进行风险预判包括:
比较散热系统等效换热系数h与实际工况对应hcr的大小关系;当系统实际散热条件h小于实际工况时的临界换热系数hcr,则判断电池有发生不可预期升温的风险;当系统实际散热条件h大于等于实际工况时的临界换热系数hcr,则判断电池无发生不可预期升温的风险;
步骤二中,所述基于风险预判结果计算干预时间包括:
(1)确定此时的工况数据参数,利用温度采集装置或者数值仿真得到电池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2)实时检测电池温度条件,当电池最大温度Tmax等于或者无限接近于Tcr时,记录下此时的放电时间,所述时间段即为干预时间τintv
步骤三中,所述干预方案包括:
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降倍率运行的干预方案、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辅助冷却的干预方案、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提换热系数运行的干预方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全温度根据电池的实际情况或工程需求确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降倍率运行的干预方案包括:
通过热管理系统操控电池降倍率运行,即降低充放电倍率Crate;选取放电倍率Crate降低后的值,根据hcr的拟合函数hcr=f(Tab,Crate),计算此工况时的hcr,当降倍率后的仍旧大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等效换热系数h,则继续降低倍率的数值,直至h>hcr
所述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辅助冷却的干预方案包括:
通过热管理系统利用降温措施改变电池的换热环境温度Tab;选取换热环境温度Tab降低后的数值,根据hcr的拟合函数hcr=f(Tab,Crate),计算此工况时的hcr,当降Tab后的仍旧大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等效换热系数h,则继续降低倍率的数值,直至h>hcr
所述降温措施包括:敷设热电制冷芯片、降低电池周边温度;
所述基于干预时间和临界换热系数的热管理系统提换热系数运行的干预方案包括:
通过热管理系统提高等效换热系数h,h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临界换热系数hcr
所述提高等效换热系数的方式包括:提高风、液冷系统的风量、流量、降低风、液冷系统的进口温度。
4.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的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
CN202110639559.9A 2021-06-08 2021-06-08 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控制系统及介质 Active CN113378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9559.9A CN113378378B (zh) 2021-06-08 2021-06-08 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控制系统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9559.9A CN113378378B (zh) 2021-06-08 2021-06-08 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控制系统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8378A CN113378378A (zh) 2021-09-10
CN113378378B true CN113378378B (zh) 2023-11-28

Family

ID=77572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9559.9A Active CN113378378B (zh) 2021-06-08 2021-06-08 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控制系统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783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1760B (zh) * 2021-09-26 2023-07-0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5375A (zh) * 2013-08-09 2013-11-20 清华大学 基于电池组加热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优化方法
CN112072202A (zh) * 2020-08-14 2020-12-1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复合电池热管理系统和延迟冷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71263B2 (en) * 2019-10-08 2022-03-08 Baidu Usa Llc Optimal control logic for cooling power i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5375A (zh) * 2013-08-09 2013-11-20 清华大学 基于电池组加热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优化方法
CN112072202A (zh) * 2020-08-14 2020-12-1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复合电池热管理系统和延迟冷却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a method to predict thermal runaway in Li-ion cells;Krishna Shah等;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第330卷;167-174 *
Thermal runaway and thermal runaway propagation in batteries: What do we talk about?;Alexander Börger等;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第24卷;100649 *
车用动力电池组集总参数换热模型;王发成等;兵工学报;第35卷(第2期);145-15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8378A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battery pack with liquid-based thermal management
Deng et al. Feature parameter extraction and intelligent estimation of the State-of-Health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Ye et 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a heat pip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fast charging lithium ion battery packs
CN102195101B (zh) 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以及方法
CN112505547B (zh) 快充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hang et al. Effects of reciprocating liquid flow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and uniformity of large lithium‐ion battery pack
CN113410537A (zh) 一种动力电池充电热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378378B (zh) 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控制系统及介质
Wang et al. Numerical optimization for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based lithium-io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111969280A (zh)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614662A (zh) 一种确定锂电池组在热仿真实验中的散热方式的方法和系统
Li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a novel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prismatic Li-ion battery module
Moosavi et 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to prevent thermal hazards in cylindrical lithium-ion batteries: An analytical study
Chen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a hybrid-power gas engine heat pump with LiFePO4 battery
Sirikasemsuk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of a battery pack using a thermoelectric air‐cooling module
Guo et al. An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cabin and battery heating in range-extended electric vehicles under low-temperature conditions
Liu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of a lithium-ion battery module based on immersion cooling
Yang et 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surface morphology of mini‐channel o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Qi et al. Thermal management of power battery based on flexible Swiss roll type liquid cooling micro-channel
Yetik et al. A study on lithium‐io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Al2O3 nanofluids
CN116176358B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3378379B (zh) 基于临界换热系数的锂电池热管理设计方法、系统、终端
Wang et al. Thermal runaway behaviour and heat generation optimization of the marine battery cabinet based on module thermal analysis
Liu et al. Reducing lithium-ion battery thermal runaway risk based on an integrated cooling strategy for electric vehicles
Dong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serpentine parallel flow channels in a high voltage heate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