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8146A - 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8146A
CN113378146A CN202110586555.9A CN202110586555A CN113378146A CN 113378146 A CN113378146 A CN 113378146A CN 202110586555 A CN202110586555 A CN 202110586555A CN 113378146 A CN113378146 A CN 113378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r
nfc
module
logi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865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涛
王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ango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ango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ango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ango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865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781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78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81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4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separate channels for security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5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 G06F21/46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by designing passwords or checking the strength of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4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wherein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 network entities apply asymmetric encryption, i.e. different keys for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3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 H04L9/3239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involving non-keyed hash functions, e.g. modification detection codes [MDCs], MD5, SHA or RIPEMD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输入用户登录信息,对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加密后,将所述加密信息存储入NFC模块,将所述加密信息通过所述NFC模块发送给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以进行解密和解析得到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后,再传递到终端多用户系统中,多用户系统收到正确的账号密码之后,登录成功,达到安全快捷的刷卡登录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公共区域的智能终端多用户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终端的在进行登录时都是用户自己输入用户登录信息验证完成登录,但在一些公众场合使用的终端设备需要的登入用户时,需要输入自己的密码,这样的方式比较麻烦,并且可能会造成信息泄露。
比如,电子白板结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互联信息、多媒体资源和专业软件优势,被广泛使用在公共场合,并且多用户使用是其十分普及的现象。为了保证独立性,每个用户都会有其单独的用户名和密码。在每个用用户登录时,都需要手动输入自身的账号密码,才能完成登录,因为电子白板屏幕较大,又广泛使用在公共场合输入账号密码不方便且容易产生泄密的安全问题,现有技术中目前还没有便捷安全解决此类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例如电子白板等智能终端在公共场合输入账号密码不方便且容易产生泄密的安全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设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介质,以实现快捷方便的进行用户登录的技术效果。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方法,包括:
输入用户登录信息;
对所述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信息,将所述加密信息存储入NFC模块;
将所述加密信息通过所述NFC模块发送给用户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以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后登录系统。
优选地,给所述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加密,包括:
通过非对称加密结合散列算法方式,对所述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加密信息。
具体地,所述非对称加密结合散列算法方式,包括:
申请用户待登录终端生成的公钥;
将所述用户登录信息使用hash算法,计算得到第一hash值;
将所述用户登录信息使用所述公钥进行加密,计算得到密文信息;
将所述密文信息与第一hash值一起传送给所述终端。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方法,包括:
通过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接收发送的加密信息;
将接收到的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登录信息;
将所述登录信息发送给所述待登录终端的登录系统,以进行用户登录。
优选地,将接收到的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包括:
通过非对称解密结合散列算法方式,对所述加密信息做解密处理,得到所述登录信息。
具体地,所述的非对称解密结合散列算法方式,包括:
生成公钥和私钥;
将所述加密信息使用所述私钥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登录信息和第一hash值;
对所述登录信息使用hash算法,计算得到第二hash值;
将所述第一hash值与所述第二hash值进行对比。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装置,包括:
用户登录信息输入模块,输入需要设置的用户登录信息;
加密模块,对所述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信息,将所述加密信息存储入NFC模块;
信息发送模块,将所述加密信息通过所述NFC模块发送给用户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以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后登录系统。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通过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接收发送的加密信息;
解密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登录信息;
登录模块,将所述登录信息发送给所述待登录终端的登录系统,以进行用户登录。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输入用户登录信息,对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加密后,将所述加密信息存储入NFC模块,将所述加密信息通过所述NFC模块发送给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以进行解密和解析得到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后,再传递到终端多用户系统中,多用户系统收到正确的账号密码之后,登录成功,达到安全快捷的刷卡登录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三的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实施例四的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实施例五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装置的架构图;
图6为实施例六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装置的架构图;
图7为实施例七中的计算机设备的架构图;
图8为实施例八中的可读储存介质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为了实现智能终端在公共区域快捷安全登录,解决密码账号可能泄露的复的问题,本实施例通过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实现快捷安全进行智能终端的用户登录。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本实施例是从信息发送端的实施方法进行阐述,如手机输入端、电脑输入端等,传输信息优选采用NFC技术。
本实例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包括:
S1、获取用户登录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中,需要获取的用户登录信息,是用于实现用户登录系统的所有信息,包括账号信息、密码信息等。获取用户登录信息的方式并不限制,可以是将用户登录信息预制在NFC卡中,或者其他储存设备中,也可以是通过手动输入的方式,比如通过终端APP等方式输入。
进一步,在实际中也可以通过NFC刷卡的方式来拷贝当前智能终端的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备份,再通过刷卡方式进行登录。需要说明的是,刷卡方式是设置NFC模块被配置为被动模式,此时NFC模块则被模拟成一张卡,它只在智能终端发出的射频场中被动响应,被读写信息。
S2、对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信息,将加密信息存储入NFC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中的用户登录信息是通过加密后存储到NFC模块中,加密处理可以采用多种加密方式,如对称加密、对称加密、多重加密等方法。在现有技术中采用NFC等近距离传输数据时,在传输数据安全性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存在技术偏见,认为不需要考虑安全性,本发明通过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设置数据更加安全,可以防止外部窃取或干扰。
S3、将加密信息通过NFC模块发送给用户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以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后登录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中,采用NFC短距离通信方式需要信息发送端具有NFC功能模块,即需要通信双方具有NFC功能模块。
NFC是一种提供轻松、安全、迅速的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NFC已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再次,NFC是一种短距离连接协议,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与无线世界中的其他连接方式相比,NFC是一种短距离的更私密的通信方式,采用NFC方式进行登录信息传输时,比传统方式更方便、更快捷。
实施例二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NFC等短距离传输时,可能存在信息窃取、干扰等情况,造成用户登录不成功,或者用户的登录信息的泄露等不安全问题,本实施例提出的通过非对称加密结合散列算法方式,对用户登录信息做加密处理的方法,可以防止用户登录信息被窃取后不安全问题,以及信息干扰的造成的登录不能成功实现的问题。
参见图2,本实施例在基于实施例一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是针对实施例一中S2步骤的提出的一种加密方式,优选通过非对称加密结合散列方法,对用户登录信息做加密处理,得到加密信息。
具体的,非对称加密结合散列算法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20、申请用户待登录终端生成的公钥;
S21、将用户登录信息使用hash算法,计算得到第一hash值;
S22、将用户登录信息使用公钥进行加密,计算得到密文信息;
S23、将密文信息与第一hash值一起传送给所述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非对称加密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简称公钥)和私有密钥(简称私钥)。公钥与私钥是一对,如果用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公钥才能解密。本实例采用的是非对称加密方式,步骤S20的申请的公钥是由信息接收端即用户待登录终端生成的公钥。
本实施例中公钥与私钥是由用户待登录终端设备生成,信息发送端进行用户登录信息加密时需要知悉终端设备生成的公钥,即向的终端设备申请从而知悉该公钥,公钥与私钥由用户待登录终端设备生成,而不是由信息发送方生成,是因为解密需要私钥,如果私钥由信息发送方生成则进行解密的终端需要保存不同的私钥才能实现对不同信息发送方发送的信息进行解密,会造成终端需要存储大量私钥的问题。
在步骤S21中,需要说明的是,将用户登录信息使用hash算法可以是常见的算法,如MD5、SHA1、SHA2、SHA3、RIPEMD-160、SM3等算法,也可以是其他算法。
在步骤S22中,需要说明的是,将用户登录信息使用公钥进行加密中,公钥是步骤S20中信息接收端即用户待登录终端生成的公钥,
在步骤S23中,需要说明的是,进行传输的信息是用户登录信息使用申请的公钥进行加密后的密文信息,以及用户登录信息使用hash算法后得到的第一hash值。解密终端在接收到第一hash值需要与自身保存的第二hash值进行对比验证,从而确认信息是否被篡改。
在对称密码体制中只有一种密钥,并且是非公开的,如果要解密就得让对方知道密钥。所以保证其安全性就是保证密钥的安全,而非对称密钥体制有两种密钥,其中一个是公开的,这样就可以不需要像对称密码那样传输对方的密钥了。这样安全性就大了很多。本实施采用非对称加密方式,使得数据安全性大大增加,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用户信息采用了hash算法,不同的输入经过Hash运算之后很难产生相同的输出,哪怕输入之间只有微小的差别也会对输出造成很大的影响,很难通过输出的内容联想到输入的内容,知道了输出想反向计算出原始的输入内容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需要耗费巨量的计算。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非对称加密结合散列算法可以防止信息被截获篡改的同时并且可以证明信息确实是来自于某个用户,从而保证了用户登录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为了实现智能终端在公共区域快捷安全登录,解决密码账号可能泄露的复的问题,本实施例是从待用户登录的智能终端进行阐述,通过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接收到用于用户登录的加密信息后,实现快捷安全进行智能终端的用户登录。
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通过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接收发送的加密信息;
在步骤S4中,需要说明的是,获取发送给待登录终端的加密信息中获取加密信息的方式与实施例一中步骤S3的将所述加密信息通过短距离传输发送给终端方式的短距离传输方式相对应,都采用的是NFC短距离传输方式,获取到的加密信息包含用于实现用户登录的信息,账号信息、密码信息等。
S5、将接收到的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用户登录信息;
在步骤S5中,需要说明的是,将接收到的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得到用户登录信息的解密处理方式与实施例一中步骤S2是相对应的,可以采用多种加密方式,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多重加密等方法。
S6、将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的登录系统,以进行用户登录。
在步骤S6中,需要说明的是,将用户登录信息发送给智能终端的用户登录后,登录系统会进行用户验证,验证成功即完成用户登录,验证不成功,则拒绝该用户的登录。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三提出的一种优选的解密方法,通过采用非对称加密结合散列算法方式,与实施例二中对加密处理的方法相对应,可以防止用户登录信息被窃取后不安全问题,以及信息干扰的造成的登录不能成功实现的问题。
参见图4,本实施例是针对实施例三中的S5步骤而提出的一种解密方式,优选通过非对称解密结合散列算法方式,对所述加密信息做解密处理,得到所述登录信息。
具体的,非对称解密结合散列算法解密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50、生成公钥和私钥;
S51、将密文信息使用所述私钥进行解密,得到登录信息和第一hash值;
S52、对登录信息使用hash算法,计算得到第二hash值;
S53、将第一hash值与所述第二hash值进行对比。
在步骤S50中,需要说明的是,非对称加密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简称公钥)和私有密钥(简称私钥)。公钥与私钥是一对,如果用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钥才能解密。本实例采用的是非对称解密结合散列算法解密方式,因此步骤S50的私钥是用户登录智能终端产生配对的公钥与私钥,并且需要将公钥告诉申请公钥的发送用户登录信息的信息发送方,从而可以实现非对称解密。采用用户登录智能终端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有益效果与实施二一致,不再一一进行说明。
步骤S51是采用私钥进行加密信息解密的过程,公钥要给信息发送方进行信息加密后,信息接收方通过私钥进行解密密文信息,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待登录终端收到的信息,包括公钥加密的用户登录信息以及在加密端进行hash计算时生产的第一hash值,即实施例二中步骤S51的hash算法产生的hash值。
在步骤S52和S53中,需要说明的是,对登录信息使用hash算法,计算得到第二hash值,采用的hash算法与实施例二中步骤S51的hash算法是相同的,才能保证计算出的第二hash值与第一hash值是相同的。进行第一hash值与所述第二hash值对比时,若两者一致,则表示用户登录信息没有被更改过,若两者不同,则表示用户登录信息存在安全问题,不予使用。
本实施主要是非对称解密结合散列算法解密方式,所述技术方案和技术有益效果与实施例二是相同的,不再一一阐述。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装置,目的在于:规制未经许可或其他合法形式,擅自将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其改进或具体实施例中的方法模块化后形成装置的使用行为。
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装置,包括:
用户登录信息输入模块1,输入需要设置的用户登录信息;
加密模块2,对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信息,将加密信息存储入NFC模块;
信息发送模块3,将加密信息通过NFC模块发送给用户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以进行解析得到用户登录信息后登录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装置,其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用户登录信息输入模块、加密模块以及信息发送模块共同配合,可以实现智能终端在公共区域快捷安全登录,解决密码账号可能泄露的复的问题,达到快捷安全进行智能终端的用户登录的技术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登录信息输入模块、加密模块以及信息发送模块通过程序模块实现时,可以运行在设置终端的计算装置上。加密模块,优选地可以采用非对称解密结合散列算法的方式,提供传输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信息发送模块,采用NFC短距离内传输方式,可以更加安全的进行数据传输。
应当理解,在将用户登录信息输入模块、加密模块以及信息发送模块实现时,其模块功能,工作原理,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实现的技术效果均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方法的步骤一一对应,为避免累述,本实施例不再进行一一说明。
进一步地,用户登录信息输入模块、加密模块以及信息发送模块通过程序模块实现时,其功能和效果可以对应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改进实施例或具体实施例中的方法进行对应改进或具体化,为避免累述,本实施例不再进行一一说明。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提出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装置,目的在于:规制未经许可或其他合法形式,擅自将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及其改进或具体实施例中的方法模块化后形成装置的使用行为。
参考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4,通过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接收发送的加密信息;
解密模块5,将接收到的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得到用户登录信息;
登录模块6,将登录信息发送给终端的登录系统,以进行用户登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NFC快捷登录用户的装置,其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信息接收模块、解密模块、登录模块共同配合,可以实现智能终端在公共区域快捷安全登录,解决密码账号可能泄露的复的问题,达到快捷安全进行智能终端的用户登录的技术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信息接收模块、解密模块、登录模块共同配合,可以运行在智能终端上,也可以运行在智能终端之外的计算装置上。信息接收模块可以将采用NFC短距离内传输方式,可以更加安全的进行数据传输。
应当理解,信息接收模块、解密模块、登录模块在实现时,其模块功能,工作原理,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实现的技术效果均与实施例三、实施例四中基于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方法的步骤一一对应,为避免累述,本实施例不再进行一一说明。
进一步地,信息接收模块、解密模块、登录模块在实现时,其模块功能通过程序模块实现时,其功能和效果可以对应实施例三、实施例四的改进实施例或具体实施例中的方法进行对应改进或具体化,为避免累述,本实施例不再进行一一说明。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出的目的在于:规制未经许可或其他合法形式,擅自将实施例及其改进或具体实施例中的方法程序化后,用在计算机设备中运行的行为。
参考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根据计算机程序执行实施例一及其改进或具体实施例中任一项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上述实施例方法中涉及到的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
还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是计算机装置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计算机装置的各个部分。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计算机装置的各种功能。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存储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方法的程序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方法的程序指令所处理的数据。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出的目的在于:规制未经许可或其他合法形式,擅自将实施例及其改进或具体实施例中的方法程序化后,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行为。
参见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用于实现实施例一及其改进或具体实施例中任一种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
可以理解的是,RAM具备多种形式,诸如同步DRAM(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等。

Claims (10)

1.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用户登录信息;
对所述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信息,将所述加密信息存储入NFC模块;
将所述加密信息通过所述NFC模块发送给用户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以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后登录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给所述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加密包括:
通过非对称加密结合散列算法方式,对所述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加密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对称加密结合散列算法方式包括:
申请用户待登录终端生成的公钥;
将所述用户登录信息使用hash算法,计算得到第一hash值;
将所述用户登录信息使用所述公钥进行加密,计算得到密文信息;
将所述密文信息与第一hash值一起传送给所述终端。
4.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接收发送的加密信息;
将接收到的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用户登录信息;
将所述登录信息发送给所述待登录终端的登录系统,以进行用户登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包括:
通过非对称解密结合散列算法方式,对所述加密信息做解密处理,得到所述登录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对称解密结合散列算法方式包括:
生成公钥和私钥;
将所述加密信息使用所述私钥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登录信息和第一hash值;
对所述登录信息使用hash算法,计算得到第二hash值;
将所述第一hash值与所述第二hash值进行对比。
7.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登录信息输入模块,输入需要设置的用户登录信息;
加密模块,对所述用户登录信息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信息,将所述加密信息存储入NFC模块;
信息发送模块,将所述加密信息通过所述NFC模块发送给用户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以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后登录系统。
8.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通过待登录终端的NFC模块接收发送的加密信息;
解密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登录信息;
登录模块,将所述登录信息发送给所述待登录终端的登录系统,以进行用户登录。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86555.9A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方法 Pending CN1133781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6555.9A CN113378146A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6555.9A CN113378146A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8146A true CN113378146A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72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6555.9A Pending CN113378146A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78146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1701A1 (en) * 2001-05-30 2002-12-05 Dong-Hyang Lee Method for cryptographing information
CN103918292A (zh) * 2011-09-16 2014-07-09 谷歌公司 使用近场通信对系统的用户进行认证
CN103975615A (zh) * 2011-12-16 2014-08-06 英特尔公司 用自动生成的登录信息经由近场通信登录
WO2017080397A1 (zh) * 2015-11-11 2017-05-18 广州神马移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或登录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编程设备
CN106709314A (zh) * 2015-11-16 2017-05-24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近场通讯解锁的系统、方法与键盘装置
WO2021012552A1 (zh) * 2019-07-25 2021-01-28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登录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738133A (zh) * 2021-01-27 2021-04-30 李晓坤 一种rsa认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1701A1 (en) * 2001-05-30 2002-12-05 Dong-Hyang Lee Method for cryptographing information
CN103918292A (zh) * 2011-09-16 2014-07-09 谷歌公司 使用近场通信对系统的用户进行认证
CN103975615A (zh) * 2011-12-16 2014-08-06 英特尔公司 用自动生成的登录信息经由近场通信登录
WO2017080397A1 (zh) * 2015-11-11 2017-05-18 广州神马移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或登录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编程设备
CN106709314A (zh) * 2015-11-16 2017-05-24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近场通讯解锁的系统、方法与键盘装置
WO2021012552A1 (zh) * 2019-07-25 2021-01-28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登录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738133A (zh) * 2021-01-27 2021-04-30 李晓坤 一种rsa认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兰楚文 高泽华: "《物联网技术与创意》", 31 August 2020,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胡娟: "《第三方支付技术与监管》", 31 December 2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5201B2 (en) Secure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communications
CN109347835B (zh) 信息传输方法、客户端、服务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723399A1 (en) Identity ver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152366B (zh) 获得终端权限的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10401615B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48183B (zh) 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的密钥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8199847B (zh) 数字安全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47813B (zh) 物联网设备登录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309566B (zh) 一种认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91309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cipher key controlled exploitation of data resources,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CN112672342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4484596A (zh) 多操作系统中创建密码的方法及终端
CN101964805B (zh) 一种数据安全发送与接收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815666B (zh) 基于fido协议的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20230269078A1 (en) Key sharing method, key sharing system, authenticating device, authentication target device, recording medium,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US10785193B2 (en) Security key hopping
CN114900304A (zh) 数字签名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54503A (zh) 一种远程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22679A (zh) 密钥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加密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54008A (zh) 用户终端、认证服务器、中间服务器、系统和传送方法
CN11478552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53426B (zh) 签名验证方法、密钥管理平台、安全终端及电子设备
CN113378146A (zh) 一种使用nfc快捷登录用户的方法
WO2021083349A1 (zh) 一种基于安全芯片的安全认证方法与系统、安全芯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38547B (zh) 基于非对称密钥池对和序列号的量子通信服务站密钥协商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238, room 406, 1 Yichuang street,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00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langgu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38, room 406, 1 Yichuang street,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00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LANGO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