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4825B - 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4825B
CN113364825B CN202010151818.9A CN202010151818A CN113364825B CN 113364825 B CN113364825 B CN 113364825B CN 202010151818 A CN202010151818 A CN 202010151818A CN 113364825 B CN113364825 B CN 113364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resource
user
directory
fun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18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4825A (zh
Inventor
陈海波
谢继刚
唐菁
王芹
李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om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com System Integration Lt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com System Integration Ltd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com System Integration Ltd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1518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648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64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4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4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4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tickets, e.g. Kerb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1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a third party or a trusted authority
    • H04L9/3213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a third party or a trusted authority using tickets or tokens, e.g. Kerbero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包括中心节点和多个功能节点,中心节点与各功能节点之间以及多个功能节点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连接,通过中心节点对多个功能节点进行管理和实现多个功能节点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用户目录包括用户ID和该用户归属的功能节点ID,资源目录包括资源ID、该资源归属的功能节点ID和资源描述关键词,通过功能节点对本功能节点的用户和资源进行管理,并为本功能节点或其他功能节点的用户提供资源服务,既实现了功能节点之间用户目录及资源目录的共享,又保护了功能节点对其用户和资源的所有权,提高了各功能节点进行资源共享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科技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Description

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政府及行业、市场引领,目前已建设了多种类型的科技服务资源平台,主要有如下几种:(1)区域型科技服务资源平台:如省、市科技服务资源平台,主要集成本区域的科技服务资源;(2)行业科技服务资源平台:如以IT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但由于资源归属不同,这些平台大多独立建设,科技服务资源呈现区域化、重复交叉、碎片化的特点,不利于科技服务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因此,如何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成为研究的重点。为实现科技资源共享,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将科技服务资源数据集中到共享平台中,统一对外提供服务。
然而,现有技术的方法弱化了各科技服务资源平台对资源及用户的所有权,从而使各科技服务资源平台缺乏积极性,因此,现有技术中仍然存在科技服务资源共享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科技服务资源共享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包括:
中心节点和多个功能节点;
所述中心节点与各所述功能节点之间以及多个所述功能节点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连接;
所述中心节点用于对多个所述功能节点进行管理和实现多个所述功能节点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所述用户目录包括用户ID和该用户归属的功能节点ID,所述资源目录包括资源ID、该资源归属的功能节点ID和资源描述关键词;
所述功能节点用于对本功能节点的用户和资源进行管理,并通过本功能节点或其他功能节点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
可选地,所述中心节点包括功能节点管理模块和统一目录管理模块;每个所述功能节点包括本地服务模块、节点连接模块和对外服务模块;
所述中心节点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功能节点管理模块对各所述功能节点进行统一管理,和,通过所述统一目录管理模块实现各所述功能节点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
所述功能节点具体用于:通过所述本地服务模块对本地用户和资源进行管理,和,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模块与所述中心节点对接,和,通过所述对外服务模块与其他功能节点对接。
可选地,所述中心节点具体用于:
当建立所述系统时,通过所述功能节点管理模块对各所述功能节点分别进行注册,并为每个功能节点分配功能节点ID。
可选地,所述中心节点还包括中心节点数据库;所述中心节点还用于:
当所述系统建立完成后,通过所述功能节点管理模块获取每个功能节点的用户信息和资源信息,生成所述用户目录和所述资源目录,并将所述用户目录和所述资源目录存储在中心节点数据库中;
通过所述统一目录管理模块与各所述功能节点的节点连接模块对接,将所述用户目录和所述资源目录同步给各所述功能节点以使各所述功能节点进行存储。
可选地,所述统一目录管理模块包括统一用户目录管理单元和统一资源目录管理单元;所述节点连接模块包括用户目录对接单元和资源目录对接单元;所述中心节点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统一用户目录管理单元与各所述功能节点的所述用户目录对接单元对接,将所述用户目录同步给各所述功能节点以使各所述功能节点进行存储;
通过所述统一资源目录管理单元与各所述功能节点的所述资源目录对接单元对接,将所述资源目录同步给各所述功能节点以使各所述功能节点进行存储。
可选地,所述本地服务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单元,所述用户管理单元用于进行新用户注册;
当新用户在第一功能节点的用户管理单元注册时,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节点连接模块向所述中心节点发送用户目录更新请求,所述用户目录更新请求包括用户ID和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
所述中心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目录更新请求,通过所述功能节点管理模块更新所述用户目录,和,通过所述统一目录管理模块将更新的用户目录同步给所述第一功能节点和其他功能节点。
可选地,所述本地服务模块还包括资源管理单元,所述资源管理单元用于进行资源发布;
当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已注册用户在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布资源时,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节点连接模块向所述中心节点发送资源目录更新请求,所述资源目录更新请求包括资源ID、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和资源描述关键词;
所述中心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资源目录更新请求,通过所述功能节点管理模块更新所述资源目录,和,通过所述统一目录管理模块将更新的资源目录同步给所述第一功能节点和其他功能节点。
可选地,所述功能节点还包括:功能节点数据库,所述功能节点数据库用于存储本功能节点用户发布的资源数据以及所述中心节点同步的所述用户目录和所述资源目录。
可选地,所述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为资源需求用户提供资源查询服务;具体地:
当资源需求用户在第一功能节点进行资源查询时,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资源资源管理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资源需求用户的资源查询请求,所述资源查询请求包括资源ID;
确定与所述资源ID对应的资源是否为本地资源;
若所述资源为本地资源,则从本地功能节点数据库中加载对应的资源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资源为非本地资源,则根据所述资源目录,确定所述资源所在的第二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
相应地,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对外服务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资源查询请求,生成资源跳转查询请求,所述资源跳转查询请求包括所述资源ID、所述用户的用户ID、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和第一令牌;将所述资源跳转查询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二功能节点。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功能节点接收到所述跳转查询请求后,所述第二功能节点的对外服务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功能节点存储的用户目录,确定所述用户ID的有效性;
若所述用户ID有效,则向所述第一功能节点发送第二令牌,所述第二令牌用于所述第一功能节点进行令牌校验;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功能节点反馈的校验通过响应时,从本地功能节点数据库中加载对应的资源数据。
可选地,所述对外服务模块包括用户鉴权单元和资源服务单元;
所述用户鉴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功能节点存储的用户目录,确认所述用户ID的有效性;若所述用户ID有效,则向所述第一功能节点发送第二令牌,所述第二令牌用于所述第一功能节点进行令牌校验;
所述资源服务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功能节点反馈的校验通过响应时,从所述第二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数据库中加载对应的资源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包括中心节点和多个功能节点,中心节点与各功能节点之间以及多个功能节点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连接,中心节点用于对多个功能节点进行管理和实现多个功能节点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用户目录包括用户ID和该用户归属的功能节点ID,资源目录包括资源ID、该资源归属的功能节点ID和资源描述关键词,功能节点用于对本功能节点的用户和资源进行管理,并通过本功能节点或其他功能节点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由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保持了各功能节点的相对独立性,又通过中心节点实现了多个功能节点之间的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共享,即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又保护了功能节点对其用户和资源的所有权,在保证各功能节点原有利益不受损失的同时,还有可以为各功能节点带来共享利益,从而提高了各功能节点进行资源共享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科技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十分有益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功能节点与第二功能节点的交互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
110-中心节点;
111-功能节点管理模块;
112-统一目录管理模块;
1121-统一用户目录管理单元;
1122-统一资源目录管理单元;
120-功能节点;
121-本地服务模块;
1211-用户管理单元;
1212-资源管理单元;
122-节点连接模块;
1221-用户目录对接单元;
1222-资源目录对接单元;
123-对外服务模块;
1231-用户鉴权单元;
1232-资源服务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实施例以科技服务资源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加以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也可用于其他行业,如教育行业、医疗服务业等,以实现资源共享。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在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技服务资源是科技服务业的产物,如设施设备、科技产品、专业检索、科技文献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做好科技服务,也越来越重要。通过政府及行业、市场引领,目前建设了多种类型的科技服务资源平台,实现科技服务供需对接,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两种:
(1)区域型科技服务资源平台:如省、市科技服务资源平台,主要集成本区域的科技服务资源;
(2)行业科技服务资源平台:如以IT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由于资源归属不同,这些平台大多独立建设,科技服务资源呈现区域化、重复交叉、碎片化的特点,降低了科技服务效率及质量。通过分布科技服务资源集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资源归属,部署多套科技服务资源平台,通过系统的同步机制及服务功能实现多平台资源共享,以避免科技服务的分散化和碎片化,使企业能够高效获取外部科技服务资源,通过科技创新获得更好的发展动力。
现有的分布式科技服务资源集成方案,主要是将科技服务资源数据集中到共享平台中,统一对外提供服务。这种集成方式的缺点是弱化了各科技服务资源平台对资源及用户的所有权,导致各科技服务资源平台缺乏积极性,有些平台甚至不愿意将资源共享出来,从而导致科技服务资源共享效果不佳。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整体思路为:基于现有技术中科技服务资源集成方案,各科技服务资源平台无法保留对其资源及用户的所有权而导致的科技服务资源共享效果不佳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各科技资源服务机构可以通过系统的功能节点部署独立的科技服务资源平台,通过连接机制与中心节点互连,中心节点集中对不同的功能节点及功能节点的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进行管理,并将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同步到各个功能节点,实现系统内所有功能节点的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共享,并且在此基础上,按资源归属为用户提供服务,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集成系统在实现科技服务资源集成共享的同时,对各科技资源服务机构的资源及用户的所有权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从而提高了资源服务机构将资源共享出来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了科技服务效率及质量。
示例性地,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以三个功能节点为例示出),本实施例中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100包括:中心节点110和多个功能节点120。
中心节点110与各功能节点120之间以及多个功能节点120之间均通过通信连接;
中心节点110用于对多个功能节点120进行管理和实现多个功能节点120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其中,用户目录包括用户ID和该用户归属的功能节点ID,资源目录包括资源ID、该资源归属的功能节点ID和资源描述关键词;
功能节点120用于对本功能节点的用户和资源进行管理,通过本功能节点或其他功能节点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功能节点可以归属于不同的科技资源服务机构,每个功能节点都具有其特定的用户群体和可以提供的科技服务资源数据,每个功能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科技服务资源平台,可以实现与用户的数据和信息交互,例如,用户可以注册并登陆科技服务资源平台,进行资源的发布、查询、检索以及用户的信息变更等操作。
如图1所示,以三个功能节点A、B和C为例示出,中心节点110与功能节点A、功能节点B和功能节点C之间通过通信网络如4G网络、5G网络或局域网等连接,从而实现中心节点110对三个功能节点的管理和三个功能节点之间的目录信息同步。功能节点A与功能节点B和功能节点C之间也通过通信网络互相连接,从而保证每个功能节点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本功能节点的资源数据,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该系统内其他功能节点的数据。
其中,用户目录包括所有功能节点全部的用户的信息,例如,在图1所示系统中,用户目录中包括功能节点A的全部用户的信息和功能节点B及上功能节点C的全部用户信息,在用户目录中每一条目录信息对应一个真实的用户,每一条用户目录信息中都包括一个用户的用户ID和该用户归属的功能节点。
用户ID,是用户注册时由功能节点分配给用户的,可以唯一识别一个用户。
该用户归属的功能节点,即该用户ID对应的用户所归属的功能节点,也即用户注册的功能节点,在用户目录中,该用户归属的功能节点可以显示为该功能节点的名称,也可以是功能节点的编号或标识等,可以用于唯一确定一个功能节点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若通过用户ID就可以确定用户归属的功能节点,则用户目录中也可以是只包括用户ID。
表1
序号 用户目录信息 其他
1 UA001@功能节点A ……
2 UA002@功能节点A ……
3 UA003@功能节点A ……
4 UB001@功能节点B ……
5 UB002@功能节点B ……
6 UC001@功能节点C ……
7 UC002@功能节点C ……
可选地,用户目录中还可以包括除用户隐私以外的其他信息,如用户等级、用户所属的领域、用户是否欠费等。用户目录可以是文本的形式,也可以是表格形式,可以按功能节点进行归集,也可以根据用户年限进行归集等,此处不作限制,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确定,示例性,用户目录如表1所示。
类似地,资源目录中包括本系统中所有功能节点能提供的全部资源的目录信息,每一条目录信息对应一项真实的科技服务资源,每一条资源的资源目录信息中都包括该项科技服务资源的资源ID、该资源归属的功能节点、资源描述关键词。
资源ID,是资源发布时由功能节点分配给对应资源的,可以唯一识别一项资源。
该资源归属的功能节点与前述的用户归属的功能节点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资源描述关键词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用以突出资源的特点,从而提高对资源的定位准确性和速度,便于用户进行资源查找,资源描述关键词的数量要恰当,以不少于三个为宜。
可选地,资源目录信息中还可以包括资源属性、资源类别、资源使用频率等信息。资源目录的格式与用户目录的格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中心节点110通常部署一个,在系统中心节点110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对多个功能节点进行管理,包括功能节点的注册、注销、信息变更等,另一方面,实现多个功能节点120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从而在实现各功能节点之间的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共享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功能节点对其用户和资源的所有权。对于规模较大的系统,为避免数据拥塞或提高工作效率,中心节点110也可以部署多个。
通过中心节点110实现各功能节点120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其作用是,保证各功能节点120具有相同的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从而保证各功能节点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资源服务,尤其是当其中某个功能节点的资源发生变更时,可以使其他功能节点的用户能够获知到,从而提高对用户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另外,通过设置中以节点110专门用于不同功能节点120之间的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同步,而不是通过各功能节点之间相互转发实现,避免了信息传输的混乱和效率低的问题。
每个功能节点120都具有对本功能节点的用户和资源进行管理的功能,以及利用本功能节点为用户提供资源查询、获取等服务的功能,另外,由于各功能节点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互联,因此,每功能节点120还可以利用本功能节点之外的功能节点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后面的实施例将会具体介绍。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包括中心节点和多个功能节点,中心节点与各功能节点之间以及多个功能节点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连接,中心节点用于对多个功能节点进行管理和实现多个功能节点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用户目录包括用户ID和该用户归属的功能节点ID,资源目录包括资源ID、该资源归属的功能节点ID和资源描述关键词,功能节点用于对本功能节点的用户和资源进行管理,并通过本功能节点或其他功能节点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由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既保持了各功能节点的相对独立性,又通过中心节点实现了多个功能节点之间的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共享,即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保护了功能节点对其用户和资源的所有权,在保证各功能节点原有利益不受损失的同时,还可以为各功能节点带来的共享利益,从而提高了各功能节点进行资源共享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科技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十分有益的社会效益。
示例性地,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中心节点110包括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和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每个功能节点120包括本地服务模块121、节点连接模块122和对外服务模块123。
中心节点110具体用于:通过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对各功能节点120进行统一管理,和,通过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实现各功能节点120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
功能节点120具体用于:通过本地服务模块121对本地用户和资源进行管理,和,通过节点连接模块122与中心节点110对接,和,通过对外服务模块123与其他功能节点对接。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对中心节点110和功能节点120做了进一步的细分,从而增加中心节点110和功能节点120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保证数据交互的有效性,中心节点110包括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和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具体地,在实现时中心节点110通过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对各功能节点120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实现各功能节点120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
其中,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用于对各功能节点120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对各功能节点120的注册、注销、信息变更等进行统一管理。
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用于实现各功能节点120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可以理解的是,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具有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存储功能,还具有通信功能,从而实现将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给相应的功能节点120。
本实施例中,每个功能节点120都包括本地服务模块121、节点连接模块122和对外服务模块123,各模块分别用于实现功能节点120与用户、中心节点110以及其他功能节点的对接。
其中,本地服务模块121可以理解为一个与用户对接的模块,用于对本地用户和资源进行管理,对用户的管理可以包括用户的注册、信息变更等,对资源的管理可以包括对资源的发布、查询、检索等的管理。
节点连接模块122是与中心节点110对接的模块,所以,不难理解的,通过节点连接模块122可以实现功能节点120与中心节点110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互,例如,在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时,就需要节点连接模块122与中心节点110之间通信。
对外服务模块123是本地功能节点与其他功能节点对接的模块,从而实现本地功能节点与其他功能节点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互,例如,当为其他功能节点用户提供资源服务时,就需要通过对外服务模块123与其他功能节点的对外服务模块123之间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建立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100时,中心节点110通过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对各功能节点120分别进行注册,并为每个功能节点分配功能节点ID。
可选地,当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100建立完成后,当有新的功能节点120加入时,中心节点110同样可以对新加入的功能节点120进行注册,并为其分配功能节点ID。
例如,对于从前独立使用功能节点A和功能节点B,在建立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100时,中心节点110依次对功能节点A和功能节点B进行注册,在对功能节点A注册时,为功能节点A分配功能节点ID,A×××××,用于唯一确定功能节点A,在功能节点B注册时,为功能节点B分配功能节点ID,B×××××,用于唯一确定功能节点B。在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100建立后,有一个功能节点C想加入由功能节点A、功能节点B和中心节点110构成的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100时,由中心节点110对功能节点C进行注册即可,并在注册时为功能节点C分配对应的功能节点ID,C×××××。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功能节点ID可以按预先制定的分配规则和ID构成规则进行分配,其他用户ID和资源ID的生成方式与功能节点ID的生成方式类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节点110还包括中心节点数据库(图2中未示出),当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100建立完成后,中心节点110通过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获取每个功能节点120的用户信息和资源信息,生成统一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并将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存储在中心节点数据库中,与此同时,中心节点110通过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与各功能节点120的节点连接模块122对接,将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同步给各功能节点120以使各功能节点120进行存储。
优选地,在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生成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时,为节省流量,可以只获取生成目录信息所需要的用户信息和资源信息。
中心节点110将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同步给各功能节点120,可以是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直接获取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生成的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并推送给各功能节点120的节点连接模块122,也可以是,在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存储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之后,通过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向各功能节点120的节点连接模块122发送一个消息,以使各功能节点120的对节点连接模块122到中心节点110中进行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获取。
本实施例中,设置中心节点包括功能节点管理模块和统一目录管理模块,每个功能节点包括本地服务模块、节点连接模块和对外服务模块,中心节点具体用于:通过功能节点管理模块对各功能节点进行统一管理,和,通过统一目录管理模块实现各功能节点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功能节点具体用于:通过本地服务模块对本地用户和资源进行管理,和,通过节点连接模块与中心节点对接,和,通过对外服务模块与其他功能节点对接,通过中心节点和功能节点的细化,提高了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100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高效和高质量的科技服务。
示例性地,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包括统一用户目录管理单元1121和统一资源目录管理单元1122,节点连接模块122包括用户目录对接单元1221和资源目录对接单元1222。中心节点110具体用于:
通过统一用户目录管理单元1121与各功能节点120的用户目录对接单元1221对接,将用户目录同步给各功能节点120以使各所述功能节点120进行存储;
通过统一资源目录管理单元1122与各功能节点120的资源目录对接单元1222对接,将资源目录同步给各功能节点120以使各功能节点120进行存储。
可选地,本地服务模块121包括用户管理单元1211,用户管理单元1211用于进行新用户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新用户在第一功能节点的用户管理单元1211注册时,第一功能节点的节点连接模块122向中心节点110发送用户目录更新请求,用户目录更新请求包括用户ID和第一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
中心节点110还用于:根据用户目录更新请求,通过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更新用户目录,和,通过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将更新的用户目录同步给第一功能节点和其他功能节点。
具体地,第一功能节点可以通过节点连接模块122的用户目录对接单元1221向中心节点110的统一用户目录管理单元1121发送用户目录更新请求;中心节点110可以通过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中统一用户目录管理单元1121将更新的用户目录同步给系统中的所有功能节点120(包括第一功能节点和第一功能节点以外的其他功能节点)。
可选地,统一用户目录管理单元1121可以将更新后的完整的用户目录同步给系统中所有的功能节点120,以使功能节点120采用更新后的用户目录替换原有的用户目录;
可选地,统一用户目录管理单元1121也可以将更新的用户目录信息同步给系统中所有的功能节点120,以使功能节点120采用更新的用户目录信息替换原有用户目录中相应的用户目录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更新用户目录是指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对中心节点数据库存储的用户目录进行更新,并在更新完成后对用户目录进行存储。
示例性地,假设第一功能节点为功能节点A,当功能节点A有新用户注册时,用户管理单元1211获取该新用户的相关信息,对该新用户注册,同时生成该新用户特定的用户ID,注册完成。注册完成后,功能节点A的用户目录对接单元1221向中心节点110的统一用户目录管理单元1121发送包括有该用户ID和功能节点A的功能节点ID的用户目录更新请求,中心节点110根据接收到用户目录更新请求,对本地存储的用户目录更新后,将更新的用户目录分别同步给功能节点A和功能节点B,以使功能节点A和功能节点B上均具有最新的用户目录。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目录更新请求中的信息可以不局限于用户ID和第一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只要与原有用户目录中的信息一致就可以,例如,若原有用户目录中还包括用户等级,则用户目录更新请求中也应该包括新用户的等级。此外,当某一功能节点有用户注销时,功能节点和中心节点也会执行同样的操作以实现对用户目录的更新,只要将用户目录更新请求的内容略作变更即可,例如在用户目录更新请求新增变更类型说明,包括新增、修改、删除等,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根据变更类型说明执行相应的更新操作。
可选地,本地服务模块121还包括资源管理单元1212,资源管理单元1212用于进行资源发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功能节点的已注册用户在资源管理单元1212发布资源时,第一功能节点的节点连接模块122向中心节点110发送资源目录更新请求,资源目录更新请求包括资源ID、第一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和资源描述关键词等;
中心节点110还用于:根据资源目录更新请求,通过功能节点管理模块111更新资源目录,和,通过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将更新的资源目录同步给所述第一功能节点和其他功能节点。
具体地,第一功能节点可以通过节点连接模块122的资源目录对接单元1222向中心节点110的统一资源目录管理单元1122发送资源目录更新请求;中心节点110可以通过统一目录管理模块112中统一资源目录管理单元1122将更新的资源目录同步给系统中的所有功能节点120(包括第一功能节点和第一功能节点以外的其他功能节点)。
资源目录更新与同步的其他实现过程与用户目录的更新与同步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功能节点120还包括:功能节点数据库(图3中未示出),功能节点数据库用于存储本功能节点用户发布的资源数据以及中心节点110同步的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
可选地,资源管理单元1212还用于为资源需求用户提供资源查询服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资源管理单元1212具体用于:
(1)获取资源需求用户输入的资源查询请求,资源查询请求包括资源ID
(2)确定所述资源ID对应的资源是否为本地资源;
(3)若为本地资源,则从本地功能节点数据库中加载对应的资源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资源需求用户为已注册用户,第一功能节点为资源需求用户归属的功能节点,例如,当第一功能节点为A节点时,则资源需求用户为功能节点A的注册用户,相应地,功能节点A的资源管理单元可以为功能节点A的已注册用户提供功能节点A所拥有的资源数据。
其中,资源查询,不是指简单的检索,而是指资源的详细内容即资源数据的查询,是检索之后的步骤。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每个功能节点都保存了整个系统所有功能节点的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所以,检索是每个功能节点单独就可以完成的,但通过检索,用户只能查看到相应的目录信息,为了进一步读取某个资源的资源数据,用户需要进行资源查询,如果用户需要查询的资源是本地资源,则第一功能节点的资源管理单元1212通过上述步骤(1)-(3),就可以为用户提供资源查询服务,如果用户要查询的资源不是本地资源,则需要从第一功能节点跳转到相应的功能节点,以通过相应的功能节点为用户提供资源查询服务。
在步骤(2)之后,若确定资源查询请求中的资源ID对应的资源不是本地资源,系统执行以下步骤,为用户提供查询服务:
(4)若第一功能节点通过资源管理单元1212确定该资源为非本地资源,则第一功能节点通过资源管理单元1212根据资源目录,确定资源所在的第二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
(5)第一功能节点通过对外服务模块123根据资源查询请求,生成资源跳转查询请求,资源跳转查询请求包括所述资源ID、资源需求用户的用户ID、第一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和第一令牌,并将资源跳转查询请求发送到第二功能节点;
(6)第二功能节点接收到资源跳转查询请求后,第二功能节点通过对外服务模块123根据第二功能节点存储的用户目录,确定用户ID的有效性,若确定该用户ID有效,则向第一功能节点发送第二令牌,第二令牌用于第一功能节点进行令牌校验,当接收到第一功能节点反馈的校验通过响应时,从本地功能节点数据库中加载对应的资源数据。
示例性地,当确定资源查询请求中的资源ID对应的资源不是本地(第一功能节点)资源时,第一功能节点与第二功能节点的交互过程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功能节点与第二功能节点的交互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下面对各步骤进行相关的解释和补充:
在步骤(4)中,由于第一功能节点存储了资源目录,因此根据资源ID和资源目录,就可以确定该资源ID对应的资源归属的功能节点,即第二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
在步骤(5)中,由于第一功能节点与第二功能节点可以通过彼此的对外服务模块进行通信和数据交互,因此,第一功能节点可以将生成的资源跳转查询请求发送到第二功能节点,该资源跳转查询请求用于第一功能节点请求跳转到第二功能节点,并由第二功能节点为用户提供资源查询服务。
在步骤(6)中,确定用户ID的有效性即确认该用户ID对应的用户是否为本系统的注册用户,具体地,通过遍历或关键字段筛选的方式,确定该用户ID是否包括在本地存储的用户目录中,若用户目录中包括该用户ID则确定该用户ID有效,否则确定该用户ID无效。若确定该用户ID无效,则第二功能节点会给第一功能节点发送消息,如“无法为该用户提供查询服务”等,结束本次操作;若确定该用户ID有效,则第二功能节点向第一功能节点发送第二令牌,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令牌是根据第一令牌生成的令牌,如对第一令牌加密后得到,该第二令牌用于第一功能节点确认本次操作,第一功能节点接收到第二令牌后,根据发送的第一令牌对第二令牌进行令牌校验,校验通过后,向第二功能节点发送校验通过响应,第二功能节点收到的校验通过响应后,第二功能节点从本地功能节点数据库中加载对应的资源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外服务模块包括用户鉴权单元1231和资源服务单元1232。
可选地,用户鉴权单元1231用于:根据第二功能节点存储的用户目录,确认用户ID的有效性;若用户ID有效,则向第一功能节点发送第二令牌,第二令牌用于所述第一功能节点进行令牌校验;
资源服务单元1232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功能节点反馈的校验通过响应时,从第二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数据库中加载对应的资源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统一目录管理模块包括统一用户目录管理单元和统一资源目录管理单元,节点连接模块包括用户目录对接单元和资源目录对接单元,本地服务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单元和资源管理单元,外服务模块包括用户鉴权单元和资源服务单元,更好地发挥了中心节点的作用,有利于中心节点与各功能节点以及各功能节点之间的配合,从而提高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工作的稳定性、高效性和可靠性,进面有利于为用户提供好的科技资源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是是,本申请实施例仅示例性地对中心节点和功能节点内部模块的划分和设置,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对相应模块或单元的功能进行融合或细分,此处不作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节点和多个功能节点;
所述中心节点与各所述功能节点之间以及多个所述功能节点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连接;
所述中心节点用于对多个所述功能节点进行管理和实现多个所述功能节点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所述用户目录包括用户ID和该用户归属的功能节点ID,所述资源目录包括资源ID、该资源归属的功能节点ID和资源描述关键词;
所述功能节点用于对本功能节点的用户和资源进行管理,并通过本功能节点或其他功能节点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
所述中心节点包括功能节点管理模块和统一目录管理模块;每个所述功能节点包括本地服务模块、节点连接模块和对外服务模块;
所述中心节点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功能节点管理模块对各所述功能节点进行统一管理,和,通过所述统一目录管理模块实现各所述功能节点之间用户目录和资源目录的同步;
所述功能节点具体用于:通过所述本地服务模块对本地用户和资源进行管理,和,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模块与所述中心节点对接,和,通过所述对外服务模块与其他功能节点对接;
所述本地服务模块还包括资源管理单元,所述资源管理单元用于进行资源发布;
当第一功能节点的已注册用户在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发布资源时,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节点连接模块向所述中心节点发送资源目录更新请求,所述资源目录更新请求包括资源ID、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和资源描述关键词;
所述中心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资源目录更新请求,通过所述功能节点管理模块更新所述资源目录,和,通过所述统一目录管理模块将更新的资源目录同步给所述第一功能节点和其他功能节点;
述功能节点还包括:功能节点数据库,所述功能节点数据库用于存储本功能节点用户发布的资源数据以及所述中心节点同步的所述用户目录和所述资源目录;
所述资源管理单元还用于为资源需求用户提供资源查询服务;具体地:
当资源需求用户在第一功能节点进行资源查询时,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资源管理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资源需求用户的资源查询请求,所述资源查询请求包括资源ID;
确定与所述资源ID对应的资源是否为本地资源;
若所述资源为本地资源,则从本地功能节点数据库中加载对应的资源数据;
若所述资源为非本地资源,则根据所述资源目录,确定所述资源所在的第二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
相应地,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对外服务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资源查询请求,生成资源跳转查询请求,所述资源跳转查询请求包括所述资源ID、所述用户的用户ID、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和第一令牌;将所述资源跳转查询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二功能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节点具体用于:
当建立所述系统时,通过所述功能节点管理模块对各所述功能节点分别进行注册,并为每个功能节点分配功能节点I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节点还包括中心节点数据库;所述中心节点还用于:
当所述系统建立完成后,通过所述功能节点管理模块获取每个功能节点的用户信息和资源信息,生成所述用户目录和所述资源目录,并将所述用户目录和所述资源目录存储在中心节点数据库中;
通过所述统一目录管理模块与各所述功能节点的节点连接模块对接,将所述用户目录和所述资源目录同步给各所述功能节点以使各所述功能节点进行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统一目录管理模块包括统一用户目录管理单元和统一资源目录管理单元;所述节点连接模块包括用户目录对接单元和资源目录对接单元;所述中心节点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统一用户目录管理单元与各所述功能节点的所述用户目录对接单元对接,将所述用户目录同步给各所述功能节点以使各所述功能节点进行存储;
通过所述统一资源目录管理单元与各所述功能节点的所述资源目录对接单元对接,将所述资源目录同步给各所述功能节点以使各所述功能节点进行存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服务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单元,所述用户管理单元用于进行新用户注册;
当新用户在第一功能节点的用户管理单元注册时,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节点连接模块向所述中心节点发送用户目录更新请求,所述用户目录更新请求包括用户ID和所述第一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ID;
所述中心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目录更新请求,通过所述功能节点管理模块更新所述用户目录,和,通过所述统一目录管理模块将更新的用户目录同步给所述第一功能节点和其他功能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功能节点接收到所述跳转查询请求后,所述第二功能节点的对外服务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功能节点存储的用户目录,确定所述用户ID的有效性;
若所述用户ID有效,则向所述第一功能节点发送第二令牌,所述第二令牌用于所述第一功能节点进行令牌校验;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功能节点反馈的校验通过响应时,从本地功能节点数据库中加载对应的资源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外服务模块包括用户鉴权单元和资源服务单元;
所述用户鉴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功能节点存储的用户目录,确认所述用户ID的有效性;若所述用户ID有效,则向所述第一功能节点发送第二令牌,所述第二令牌用于所述第一功能节点进行令牌校验;
所述资源服务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功能节点反馈的校验通过响应时,从所述第二功能节点的功能节点数据库中加载对应的资源数据。
CN202010151818.9A 2020-03-06 2020-03-06 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 Active CN113364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1818.9A CN113364825B (zh) 2020-03-06 2020-03-06 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1818.9A CN113364825B (zh) 2020-03-06 2020-03-06 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4825A CN113364825A (zh) 2021-09-07
CN113364825B true CN113364825B (zh) 2022-12-06

Family

ID=77524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1818.9A Active CN113364825B (zh) 2020-03-06 2020-03-06 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6482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370A (zh) * 2008-03-14 2008-08-20 中国网通集团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 消息呈现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4391918A (zh) * 2014-11-19 2015-03-04 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对等部署的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先级管理的实现方法
CN105338113A (zh) * 2015-11-25 2016-02-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针对城市数据资源共享的多平台数据互联系统
WO2016127317A1 (zh) * 2015-02-10 2016-08-18 深圳好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私有云系统的资源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6790505A (zh) * 2016-12-16 2017-05-31 清华大学 基于云目录的非结构化资源的分布式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10570123A (zh) * 2019-09-10 2019-12-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370A (zh) * 2008-03-14 2008-08-20 中国网通集团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 消息呈现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4391918A (zh) * 2014-11-19 2015-03-04 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对等部署的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先级管理的实现方法
WO2016127317A1 (zh) * 2015-02-10 2016-08-18 深圳好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私有云系统的资源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5338113A (zh) * 2015-11-25 2016-02-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针对城市数据资源共享的多平台数据互联系统
CN106790505A (zh) * 2016-12-16 2017-05-31 清华大学 基于云目录的非结构化资源的分布式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10570123A (zh) * 2019-09-10 2019-12-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4825A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63346B1 (en) Document service integrated system
US6799314B2 (en) Work flow management method and work flow management system of controlling a work flow
CN101729442B (zh) 一种实现内容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48679A (zh) 基于多种数据平台的数据交互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US8719222B2 (en) Synchronization and collaboration within peer-to-peer and client/server environments
WO2018036324A1 (zh) 一种智慧城市信息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JPH10254870A (ja) 共有辞書管理方法および共有辞書管理システム
US20120259812A1 (en) Cooperative Naming for Configuration Items in a Distributed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 Environment
CN111881223B (zh) 数据管理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6363375B1 (en) Classification tree bas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scheme
CN101771723A (zh) 数据同步方法
CN111008521B (zh) 生成宽表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933891A (zh) 访问分布式数据库的方法和分布式数据服务的装置
JP2001028004A (ja) 地理情報データ検索装置/方法/記録媒体、ノード情報交換装置/方法/記録媒体、及び地理情報データ検索システム
CN104091228A (zh) 物联网资源管理、注册、查询和语义库管理系统
CN103546380A (zh) 一种基于策略路由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9150964A (zh) 一种可迁移的数据管理方法及服务迁移方法
CN109120445A (zh) 一种网络日志数据同步系统及方法
US2010032555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difying a personal data repository in a network
CN115481110A (zh) 一种基于元数据的资源共享交换设计方法
CN101778131A (zh) 数据同步系统
US20100058343A1 (en) Workflow tracking system, integra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corded it
CN101789963A (zh) 数据同步系统
CN113364825B (zh) 分布式资源集成系统
CN108920728B (zh) 数据路由方法、数据路由网络及其数据访问方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176 1201, Floor 12, Building 8, Yard 10, Kegu 1st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Yizhuang Cluster, High end Industrial Zone, Beij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Patentee after: Unicom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0032, No. 133, North Main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Xidan

Patentee before: CHINA UNICOM SYSTEM INTEGRATION Ltd.,Corp.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