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3967A - 一种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63967A CN113363967A CN202110602871.0A CN202110602871A CN113363967A CN 113363967 A CN113363967 A CN 113363967A CN 202110602871 A CN202110602871 A CN 202110602871A CN 113363967 A CN113363967 A CN 1133639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grid
- new energy
- closed
- contro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1033 Hypomenorrhoe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93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35 defic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3 feedback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86 operation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4—Generation forecast, e.g. methods or systems for forecasting future energy gen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8—Islanding, i.e. disconnection of local power supply from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50—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out-of-phase compon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领域,包括电能质量控制装置,电能质量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新能源场站并网点的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对并网点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进行实时监测并传输给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根据并网点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的实时数据,调整AGC、AVC指令下发方式,采用功率控制,保证新能源内有功出力与电网频率平衡以及无功出力与电网电压及并网点功率因素符合要求;通过本发明公开的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可实现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提高电厂输出的电能质量;并且可以延长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电网对挂接进入电网的电厂电能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对于输出电能的电网(即风电场、光伏场等电厂不对外发电,吸收电网能量维持厂用电)来说,需要电厂内无功补偿装置提供足够的无功以维持电网电压,电网通过监测电厂下网电量的功率因素来考核电能质量。新能源电厂一般地处电网末端,且场用负荷多为电动机等感性负荷,启动时需汲取大量无功电流,当新能源电厂在无风或低风速期或无光或微光时期频繁启动风机或光伏场将大量吸收电网无功功率,导致风场或光伏场主变高压侧功率因数偏低,从而电网对电厂启动功率因数考核。目前,电厂主要通过启动SVG或SVC等设备对电厂进行无功补偿,一方面增加了电力系统的设备投资,另一方面目前无功补偿后,没有反馈机制,对电厂出口功率因数的开环控制效果并不好。
目前风电场、光伏场等新能源场站的无功控制主要由AVC系统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采集各节点遥测、遥信等实时数据进行在线分析和计算,结合各种约束条件,合理分配,给出新能源场站内各无功电源的调节目标和逻辑,下发到风场SCADA系统和远动终端,控制场站内发、变电设备或SVG等无功补偿设备发出或消纳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保证并网点的功率因数在规定范围内。整个无功功率控制过程,不能反馈到风场功率控制过程中去,不能对风电场并网点的无功进行闭环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场站的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新能源电厂无法对风电场并网点的无功进行闭环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能源场站的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方法,包括电能质量控制装置,
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新能源场站并网点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对并网点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进行实时监测并传输给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根据并网点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的实时数据,调整AGC、AVC指令下发方式,采用功率控制,保证新能源内有功出力与电网频率平衡以及无功出力与电网电压及并网点功率因素符合国标要求。
国标要求是指国家标准规定的电能质量要求,主要包括:
G/T 12325-2003《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1995《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GB/T 19963-2011《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范》;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控制的方式为:
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接收到监测装置的数据后,归集电网的AGC、AVC信息、新能源场站内的SCADA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风功率预测系统、SVG、FC系统或设备的运行信息,分析变电站电气状态,以无功平衡为目标,控制风机、SVG、FC设备的运行方式,控制并网点的功率因数在正常范围内。
无功平衡的计算,即从SCADA系统、EMS、SVG、FC的电压电流参数计算出时间断面内系统中风机、SVG和FC发出的无功功率与电网吸收的无功功率平衡。
并网点的功率因数应控制在0.95以上,风机的功率因数应在超前0.95到滞后0.95之间可调。
进一步的,针对AGC、AVC系统,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接收AGC、AVC传输的目标值,针对并网点实际情况设定数值或暂时闭琐远动信号,接管风场内 SCADA系统或EMS能量管理系统,调整风场内有功或无功出力。
进一步的,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接收到SCADA系统的数据后,解析出各台风机的风速、风向数据,并与风功率预测系统关联,形成单台风机小范围气象系统,对单台风机出力进行超短期预测,针对风电场微电网各点的电压情况和无功需求,调整风机出力,实现无功就地平衡。
进一步的,在低风速情况下,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获取微网内电压分布情况,并按运行实际情况,自主整定参数,比对各节点电压,计算出各点电压偏差,下发指令到SCADA系统,按照风机最先、储能系统的逆变器次之、SVG、FC设备最后的优先级启停设备,就近补充或消纳有功功率,保证微电网内有功均衡。
自主整定参数是指运行过程中影响电压分布的物理量,包括但不限于风电场微电网内各风机出口和各母线节点电压、站内SVG运行方式和输出参数、站内 FC装置投入以及相关节点电压和风机的出力情况。
进一步的,孤岛运行时,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电网限电,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控制SVG或储能系统为站用电提供有功或无功能量;
二是电网故障,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控制储能系统和风机对场用负荷供电,将风场内柔性大功率设备交付给电能质量控制装置调度,以增加孤岛电网整体稳定性。
柔性大功率设备是指具有存储或发出能量(有功或无功)的设备,能在系统不需要能量时保持不对系统输出能量状态;系统需要能量时,迅速补充系统能量缺额的能力。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检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检测装置直接暴露在恶劣的大气环境中,使用寿命大大减少的问题。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和防护槽体,所述防护槽体套设在所述检测主体外,所述防护槽体为顶部开口的槽体,所述防护槽体半埋入地面,所述防护槽体前后侧板的顶部为等腰梯形截面,所述防护槽体左右侧板顶部与所述等腰梯形截面的下底边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检测主体与所述防护槽体装配后的顶部左右两侧为斜面;
所述检测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防护槽体的内底部与伸缩杆的缸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推杆与检测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沿检测外壳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为两组;
所述检测主体和防护槽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检测主体和防护槽体上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上罩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为无底圆柱体,所述顶盖的内部高度大于所述把手的高度,所述顶盖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检测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螺纹相互匹配的螺纹槽。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槽体的底部设置有接线管道,所述接线管道通过伸缩管与检测主体连通。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指示牌,所述指示牌包括支撑杆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杆顶部的指示板;所述指示牌距离所述检测主体30-120厘米。
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的技术效果:
1、针对新能源场站,提供一种无功功率的闭环控制方法,在新能源场站并网点处,利用快频装置实时监测控新能源场站并网点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并将此信息传输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中,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控制场站内发电设备,实现无功平衡;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接收来自AVC、AGC远动装置、SCADA系统、并网点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VG、FC设备等系统或设备平台信息,贯通风电场站各系统以及涉及电网与电能质量相关方的信息通道。并分析、挖掘相关数据,制订风机有功、无功功率输出策略,控制站内SVG、滤波设备投退运行方式,保证风电场站出口电能质量。
2、贯通风力发电系统EMS、SCADA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AGC、AVC远动系统等系统数据,综合分析风电场运行状态,闭环、精细控制风场风机、SVG、 FC、储能等设备,宏观调控风电场出口电能质量;增加了电厂并网点处检测装置,可采集并网点处电压、电流等电能质量参数,反馈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中,实现整站功率因数闭环控制,提高电厂输出的电能质量。
3、通过本发明设置的检测主体套设在防护槽体内,防护槽体半埋入地面,可以避免风沙、盐雾、潮湿等环境对于检测装置使用寿命的影响,延长使用寿命;检测主体和防护槽体装配后,形成两侧面为斜面的结构,降低水分在检测主体上的存留可能性,可以减少降雨、露水等环境对于检测装置的腐蚀可能性,延长使用寿命;设置的伸缩杆和把手可以很方便的将检测装置拉出防护槽体,十分便于维修和更换;通过设置的螺栓固定方式,可以方便与工作人员操作,并且造价低廉;本发明通过在把手外罩设一个顶盖,减弱把手被雨水腐蚀的可能性,顶盖设置内螺纹,通过螺纹固定方式将顶盖与检测主体固定在一起,避免顶盖被大风、动物等非人力因数打开而遗失,并确保把手的防腐措施的稳定性;本发明通过底部接线管道与检测装置进行连通,避免了信号线布置在外部被环境破坏或者被动物咬坏的危险,增强了检测装置的可靠性;本发明通过设置指示牌,引导维修人员方便找到检测装置的具体位置,并且在大风沙天气,避免由于风沙覆盖而导致工作人员找不到检测装置的具体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控制图;
图2是本发明的总体框架图;
图3是本发明工作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检测主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检测主体检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顶盖揭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地面;2—防护槽体;3—检测主体;4—指示牌;5—接线管道;6—螺栓;7—伸缩管;31—顶盖;32—伸缩杆;33—螺纹通孔;35—把手; 36—螺纹槽;37—检测外壳;41—指示板;4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场站的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方法,包括电能质量控制装置,
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新能源场站并网点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对并网点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进行实时监测并传输给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根据并网点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的实时数据,调整AGC、AVC指令下发方式,采用功率控制,保证新能源内有功出力与电网频率平衡以及无功出力与电网电压及并网点功率因素符合要求。在新能源场站并网点处安装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电厂出口处电压、电流、相位等数据,并归集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电能质量控制装置也接受电厂电压自动控制系统 (AVC)、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远动系统指令,并可根据风场出口电压和电流实时数据,调整AGC、AVC指令下发方式,保证风电场内有功出力与电网频率平衡以及无功出力与电网电压及并网点的功率因素符合国标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控制的方式为:
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接收到监测装置的数据后,归集电网的AGC、AVC信息、新能源场站内的SCADA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风功率预测系统、SVG、FC系统或设备的运行信息,分析变电站电气状态,以无功平衡为目标,控制风机、SVG、FC设备的运行方式,控制并网点的功率因数在正常范围内。
针对AGC、AVC系统,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接收AGC、AVC传输的目标值,针对并网点实际情况设定数值或暂时闭琐远动信号,接管风场内SCADA系统或 EMS能量管理系统,调整风场内有功或无功出力。
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接收到SCADA系统数据后,解析出各台风机的风速、风向数据,并与风功率预测系统关联,形成单台风机小范围气象系统,对单台风机出力进行超短期预测,针对风电场微电网各点的电压情况和无功需求,可即时就近调整出力,实现无功就地平衡。
在低风速情况下,风电场有功出力不足,电能质量控制装置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获取微网内电压分布情况,并按运行实际情况,自主整定参数,比对各节点电压,计算出各点电压偏差,下发指令到SCADA系统,按照风机-储能系统的逆变器-SVG、FC设备的优先级启停设备,就近补充或消纳有功功率,保证微电网内有功均衡。
孤岛运行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电网限电,此时电网有功功率过剩,不接收风场输出的有功,风场风机有发电能力但被强制停机,风电场从电网汲能维持场用电,此时风机处于远程维护状态,基本不消耗无功功率,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控制SVG或储能系统,为站用电提供有功或无功能量;二是电网故障,风电场独立运行,风场场用电由风场自主供电,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控制控制储能设施和风机对场用负荷供电,此时风电场系统薄弱,需将风场内热水器等柔性大功率设备交付给电能质量控制装置调度,以增加孤岛电网整体稳定性。
电能质量控制装置需采集风电场并网点电量信息,接入电网AGC、AVC远动装置,接入风电场内综自系统、SCADA系统、EMS各系统,并能控制SVG、FC等发电及辅助设备,和场内负荷。贯通上述各设备信息,实时分析风场电气状态,宏观统筹风场运行策略。
本发明采用快频装置采集并网点电能质量参数,并反馈到电力生产过程,形成对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贯通风力发电系统EMS、SCADA 系统、风功率预测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AGC、AVC远动系统等系统数据,综合分析风电场运行状态,闭环、精细控制风场风机、SVG、FC、储能等设备,宏观调控风电场出口电能质量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电能质量控制装置采集风场 SCADA系统和风功率预测系统数据平台,形成单台风机“小型气象”范围预报,超短期预测风场各区域(集电线路)无功需求,采用“就地平衡”策略,控制就近电气连接风机发出无功功率,满足风场无功需求。
实施例2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新能源场站并网点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3和防护槽体2,所述防护槽体2套设在所述检测主体3外,所述防护槽体2为顶部开口的槽体,所述防护槽体2半埋入地面1,所述防护槽体2前后侧板的顶部为等腰梯形截面,所述防护槽体2左右侧板顶部与所述等腰梯形截面的下底边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检测主体3与所述防护槽体2装配后的顶部左右两侧为斜面;所述检测主体3的顶部设置有把手35;所述防护槽体2的内底部与伸缩杆32的缸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32的推杆与检测外壳3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32沿检测外壳37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为两组;所述检测主体3和防护槽体2通过螺栓6固定连接,所述检测主体3和防护槽体2上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通孔33。
检测主体套设在防护槽体内,防护槽体半埋入地面,可以避免风沙、盐雾、潮湿等环境对于检测装置使用寿命的影响,延长使用寿命;检测主体和防护槽体装配后,形成两侧面为斜面的结构,降低水分在检测主体上的存留可能性,可以减少降雨、露水等环境对于检测装置的腐蚀可能性,延长使用寿命;设置的伸缩杆和把手可以很方便的将检测装置拉出防护槽体,十分便于维修和更换;通过设置的螺栓固定方式,可以方便与工作人员操作,并且造价低廉。
所述把手35上罩设有顶盖31,所述顶盖31为无底圆柱体,所述顶盖31的内部高度大于所述把手35的高度,所述顶盖31的内壁设置有螺纹311,所述检测主体3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螺纹311相互匹配的螺纹槽36;把手外罩设一个顶盖,减弱把手被雨水腐蚀的可能性,顶盖设置内螺纹,通过螺纹固定方式将顶盖与检测主体固定在一起,避免顶盖被大风、动物等非人力因数打开而遗失,并确保把手的防腐措施的稳定性。
所述防护槽体2的底部设置有接线管道5,所述接线管道5通过伸缩管7与检测主体3连通。底部接线管道与检测装置进行连通,避免了信号线布置在外部被环境破坏或者被动物咬坏的危险,增强了检测装置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检修或更换检测设备时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顶盖旋开,然后将固定的螺栓解除固定状态,利用把手将检测主体拉出,在拉出过程中,伸缩杆32会向上推动,帮助工作人员更方便的拉出检测主体,此时,检测主体内部的信号线与系统还是连接状态,所以,应当在接线管道5或伸缩管7中预留一定长度的信号线,避免检测主体被信号线限制活动范围或者施工人员在检修过程中扯断信号线,此时就可以进行检修或者更换了;在检修或者更换完毕之后,将检修完毕或者更换的检测主体放入防护槽体2中,然后用螺栓固定起来,最后将顶盖旋紧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图4及图5中,为了更清楚的表现检测主体3的底部结构,对于防护槽体2在地面下的一部分做了剖视处理,并不是指防护槽体2在地面以下没有侧板,防护槽体是一个完整无顶槽体,底部四个侧板都是齐全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增设了指示牌4,所述指示牌4包括支撑杆42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杆42顶部的指示板41;所述指示牌4与所述检测主体 3的距离为30-120厘米。
本发明通过设置指示牌4,引导维修人员方便找到检测装置的具体位置;并且在大风沙天气,避免由于风沙覆盖而导致工作人员找不到检测装置的具体位置;或者再野外植被茂盛的环境,避免植被将检测装置遮掩住而而导致工作人员找不到检测装置的具体位置。
在上文中,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然而,应当得出的理解是:本发明的对各个实施例描述的用意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场站的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能质量控制装置,
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新能源场站并网点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对并网点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进行实时监测并传输给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根据并网点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的实时数据,调整AGC、AVC指令下发方式,采用功率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场站的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的方式为:
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接收到监测装置的数据后,归集电网的AGC、AVC信息、新能源场站内的SCADA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风功率预测系统、SVG、FC系统或设备的运行信息,分析变电站电气状态,以无功平衡为目标,控制风机、SVG、FC设备的运行方式,控制并网点的功率因数在正常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场站的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AGC、AVC系统,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接收AGC、AVC传输的目标值,针对并网点实际情况设定数值或暂时闭琐远动信号,接管风场内SCADA系统或EMS能量管理系统,调整风场内有功或无功出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场站的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接收到SCADA系统的数据后,解析出各台风机的风速、风向数据,并与风功率预测系统关联,形成单台风机小范围气象系统,对单台风机出力进行超短期预测,针对风电场微电网各点的电压情况和无功需求,调整风机出力,实现无功就地平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场站的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低风速情况下,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获取微网内电压分布情况,并按运行实际情况,自主整定参数,比对各节点电压,计算出各点电压偏差,下发指令到SCADA系统,按照风机最先、储能系统的逆变器次之、SVG、FC设备最后的优先级启停设备,就近补充或消纳有功功率,保证微电网内有功均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场站的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孤岛运行时,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电网限电,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控制SVG或储能系统为站用电提供有功或无功能量;
二是电网故障,所述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控制储能系统和风机对场用负荷供电,将风场内柔性大功率设备交付给电能质量控制装置调度,以增加孤岛电网整体稳定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场站的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3)和防护槽体(2),所述防护槽体(2)套设在所述检测主体(3)外,所述防护槽体(2)为顶部开口的槽体,所述防护槽体(2)半埋入地面(1),所述防护槽体(2)前后侧板的顶部为等腰梯形截面,所述防护槽体(2)左右侧板顶部与所述等腰梯形截面的下底边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检测主体(3)与所述防护槽体(2)装配后的顶部左右两侧为斜面;
所述检测主体(3)的顶部设置有把手(35);所述防护槽体(2)的内底部与伸缩杆(32)的缸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32)的推杆与检测外壳(3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32)沿检测外壳(37)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为两组;
所述检测主体(3)和防护槽体(2)通过螺栓(6)固定连接,所述检测主体(3)和防护槽体(2)上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通孔(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场站的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5)上罩设有顶盖(31),所述顶盖(31)为无底圆柱体,所述顶盖(31)的内部高度大于所述把手(35)的高度,所述顶盖(31)的内壁设置有螺纹(311),所述检测主体(3)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螺纹(311)相互匹配的螺纹槽(3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场站的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槽体(2)的底部设置有接线管道(5),所述接线管道(5)通过伸缩管(7)与检测主体(3)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场站的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牌(4),所述指示牌(4)包括支撑杆(42)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杆(42)顶部的指示板(41);所述指示牌(4)距离所述检测主体(3)30-120厘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02871.0A CN113363967B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一种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02871.0A CN113363967B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一种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63967A true CN113363967A (zh) | 2021-09-07 |
CN113363967B CN113363967B (zh) | 2024-02-23 |
Family
ID=77530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02871.0A Active CN113363967B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一种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63967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750218U (zh) * | 2010-07-16 | 2011-02-16 | 北京中科伏瑞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自动发电控制系统 |
CN202696272U (zh) * | 2012-04-02 | 2013-01-23 |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 风电场运行集中监控系统 |
US20160313716A1 (en) * | 2015-04-22 | 2016-10-27 | Siemens Industry, Inc.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generation control of microgrid energy systems |
CN108075491A (zh) * | 2017-12-25 | 2018-05-25 | 江苏双登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基于微电网储能系统的apf、svc组合的电能质量治理方法 |
CN109787282A (zh) * | 2019-01-29 | 2019-05-21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规模化储能参与新能源场站无功协调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214953850U (zh) * | 2021-05-31 | 2021-11-30 | 湖南高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检测装置 |
-
2021
- 2021-05-31 CN CN202110602871.0A patent/CN1133639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750218U (zh) * | 2010-07-16 | 2011-02-16 | 北京中科伏瑞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自动发电控制系统 |
CN202696272U (zh) * | 2012-04-02 | 2013-01-23 |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 风电场运行集中监控系统 |
US20160313716A1 (en) * | 2015-04-22 | 2016-10-27 | Siemens Industry, Inc.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generation control of microgrid energy systems |
CN108075491A (zh) * | 2017-12-25 | 2018-05-25 | 江苏双登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基于微电网储能系统的apf、svc组合的电能质量治理方法 |
CN109787282A (zh) * | 2019-01-29 | 2019-05-21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规模化储能参与新能源场站无功协调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214953850U (zh) * | 2021-05-31 | 2021-11-30 | 湖南高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检测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63967B (zh) | 2024-0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99527B (zh) | 一种风电场无功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 |
CN107947227A (zh) | 方位控制装置、光伏发电设备、微电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6505613A (zh) | 一种风电场功率控制器 | |
CN210111621U (zh) | 一种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储能式后备电源系统 | |
KR20130078680A (ko) | 풍력 발전단지의 출력제어 시스템을 위한 단지 통합 출력제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CN105634012A (zh) | 一种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智能监测控制方法 | |
CN106786695A (zh) | 钠硫电池电站 | |
CN209608398U (zh) | 风电集控中心运维管理平台 | |
CN115483701B (zh) | 基于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有源配电网区域自治分层调控方法 | |
CN114915029A (zh) |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远程在线智能监测平台 | |
CN111049468A (zh) | 光伏发电和储能一体化供电系统及方法 | |
CN107730397A (zh) | 一种保障低电压区域电能质量的能源协调方法 | |
CN107222167A (zh) | 一种光伏电站智能监控平台 | |
CN106370147A (zh) | 基于风偏监测的输电线路风偏预警系统及方法 | |
CN210927503U (zh) | 光伏发电和储能一体化供电系统 | |
CN104167740B (zh) | 500kV变电站35kV电容电抗省地协同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15378014A (zh) | 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及其储能装置 | |
CN113991706B (zh) | 一种主动支撑型光伏电站一体化功率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214953850U (zh) | 一种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检测装置 | |
CN113363967A (zh) | 一种新能源场站电能质量闭环控制的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217769606U (zh) | 一种电力需求响应智能终端设备 | |
CN2726181Y (zh) | 智能型变配电装置 | |
CN112909997B (zh) | 基于分布式光伏远程遥控并网与解列装置 | |
CN109256862A (zh) | 基于节能提效的用电安全服务系统 | |
CN114400603A (zh) | 高压输电和光伏发电的一体化系统及一体化设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