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7949B - 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7949B
CN113357949B CN202110699906.7A CN202110699906A CN113357949B CN 113357949 B CN113357949 B CN 113357949B CN 202110699906 A CN202110699906 A CN 202110699906A CN 113357949 B CN113357949 B CN 113357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oling liquid
conduction
special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99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7949A (zh
Inventor
彭锋
张文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rand Drying Concentr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rand Drying Concentr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rand Drying Concentr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rand Drying Concentr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99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79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7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7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7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7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6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separate evaporating and condensing chambers connected by at least one conduit; Loop-type heat pipes; with multiple or common evaporating or condensing cha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75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heat-pipes together or with other structures, e.g. with base blocks; Heat pipe co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冷却液箱上的水泵,且水泵的抽水端贯穿冷却液箱,所述水泵的排水端固定连接有供液管,且供液管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蒸发管,多个所述蒸发管远离供液管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异形管,且异形管远离多个蒸发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冷却液箱上,所述冷却液箱、异形管、供液管和多个蒸发管均呈相互连通设置,所述冷却液箱上设有制冷器,且制冷器上设有电源设备,所述异形管上贯穿有传导管,且传导管内设有传导液。本发明中用户可以高效的将冷却液蒸汽的热量转化为电能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冷却液蒸汽的余热回收利用效果,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用户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蒸发是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物理过程,一般而言,蒸发器即将液态物质转化为气态的装置,常常用于各类工业设备,蒸发器工作时会产生相应的冷却液蒸汽,这些蒸汽具有一定的能力可以进行吸收循环利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能量回收手段是将蒸汽上浮的动能通过装置转化为电能进行使用,但是由于这种蒸发产生的蒸汽压力不足,所以常用的这种动能转化方式效率较低,不适合用户在此处使用。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冷却液箱上的水泵,且水泵的抽水端贯穿冷却液箱,所述水泵的排水端固定连接有供液管,且供液管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蒸发管,多个所述蒸发管远离供液管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异形管,且异形管远离多个蒸发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冷却液箱上,所述冷却液箱、异形管、供液管和多个蒸发管均呈相互连通设置,所述冷却液箱上设有制冷器,且制冷器上设有电源设备,所述异形管上贯穿有传导管,且传导管内设有传导液,所述传导管远离异形管的一端设有热偶发电器,且热偶发电器上设有供电线,所述供电线与电源设备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导管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传导管上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缺口,且两个缺口均位于异形管内设置,两个所述缺口内共同固定连接有导热板。
优选地,所述导热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热网,所述导热网固定连接在异形管的内壁上设置。
优选的,所述传导管呈L形设置,所述传导液由镓铟液态合金材料制成。
优选的,多个所述蒸发管均呈U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异形管靠近多个蒸发管的一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漏斗块,两个所述漏斗块分别位于多个蒸发管和异形管连接处的两侧设置。
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的回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整个装置安装在指定位置上,使得需要进行散热的高温部件位于多个蒸发管的内部,且高温部件可以贴合在蒸发管的外壁上,同时要保证安装后的装置中蒸发管位于下方,传导管等位于上方这样的位置关系。
S2,然后开启水泵和电源设备,电源设备开启后制冷器对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水泵通过抽水端将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抽出,然后通过排水端将冷却液灌入到供液管和多个蒸发管内,冷却液在多个蒸发管内蒸发成气态并完成降温工作。
S3,接着气态冷却液会在异形管内流动到传导管处,此时气态冷却液的热量会通过导热网和导热板传递到传导液内,气态冷却液本身会因为热量丧失变为液态,然后再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异形管流入到冷却液箱内进行循环使用,进入到传导液内的热量会被热偶发电器吸收完成热生电工作。
S4,最后热偶发电器产生的电会通过供电线补充给电源设备,使得电源设备可以继续为制冷器供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异形管、传导管和热偶发电器等装置将冷却液蒸汽中的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进行使用,避免了非高压蒸汽动能不足,无法高效利用的情况,极好的回收了余热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工作;
2、本发明通过设置由镓铟液态合金材料制成的传导液等装置,利用传导液作为合金材料良好的导热性能,以及液体材料的流动性,高效的将冷却液蒸汽中的热量传递到热偶发电器内进行热能到电能的转化工作,避免了冷却液蒸汽热量过度无效丧失,极大的提高了余热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结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的电源设备部分侧面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的导热板部分俯视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的蒸发管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的异形管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液箱、2水泵、3供液管、4蒸发管、5异形管、6制冷器、7电源设备、8传导管、9传导液、10热偶发电器、11供电线、12缺口、13导热板、14导热网、15漏斗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7,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冷却液箱1上的水泵2,且水泵2的抽水端贯穿冷却液箱1,水泵2的设置可以为冷却液箱1内的冷却液流动提供动力,使得冷却液可以流动到所有的蒸发管4内,而不是只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位于低处的蒸发管4内,这样便可以使得冷却液在多个蒸发管4内更加全面的完成对指定高温部件的吸热降温工作,而不会出现部分降温的情况,极大的保障了制冷降温工作的稳定顺利进行,水泵2的排水端固定连接有供液管3,且供液管3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蒸发管4,多个蒸发管4均呈U形设置,这样U形设置的蒸发管4可以适当多个蒸发管4共同完成供液管3和异形管5的连接工作,而不会出现相互干涉的情况,同时还为需要进行降温的部件留下了足够的安装空间,多个蒸发管4远离供液管3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异形管5,异形管5的形状较为特殊,这样是为了使得蒸发后的冷却液蒸汽可以顺利的上浮到指定位置上,然后冷凝回的冷却液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重新流回到冷却液箱1内进行循环使用;
异形管5靠近多个蒸发管4的一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漏斗块15,两个漏斗块15分别位于多个蒸发管4和异形管5连接处的两侧设置,冷却液在吸热蒸发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泡沫等物无法及时的受热产生蒸汽,若是这些泡沫位于上方的蒸发管4内,则会在未蒸发前流入到异形管5内,异形管5内无法继续进行蒸发工作就会使得这些泡沫等物堆积在异形管5内无法处理,漏斗块15的设置就是使得上方蒸发管4内的泡沫等物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沿漏斗块15的内壁直接流入到下方蒸发管4内继续进行吸热蒸发工作,同时不会干涉到冷却液蒸汽的正常流动,避免了这些泡沫等物堆积无法处理,且异形管5远离多个蒸发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冷却液箱1上,冷却液箱1、异形管5、供液管3和多个蒸发管4均呈相互连通设置,冷却液箱1上设有制冷器6,且制冷器6上设有电源设备7,电源设备7为现有技术中的储电装置,可以为制冷器6提供电力,使得制冷器6在通电后可以顺利的完成对冷却液箱1内冷却液的制冷工作,继而使得冷却液可以顺利的完成降温工作,异形管5上贯穿有传导管8,传导管8由隔热材料制成,传导管8有隔热材料制成,这样一来传导液9内传导管8内便不会出现热量通过传导管8过度散失到外面的情况,极大的避免了热量的不必要浪费;
传导管8上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缺口12,且两个缺口12均位于异形管5内设置,两个缺口12内共同固定连接有导热板13,导热板13的设置使得冷却液蒸汽中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板13直接传递到传导管8内的传导液9中,不会因为隔热性能好的传导管8而使得热量传递工作无法顺利的进行,导热板1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热网14,导热网14固定连接在异形管5的内壁上设置,导热网14的设置可以更加全面的接触到冷却液蒸汽,然后将冷却液蒸汽的热量传递到传导液9内,且传导管8内设有传导液9,传导管8呈L形设置,传导液9由镓铟液态合金材料制成,镓铟液态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以及液体流动性,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得传导液9很好的吸收传递过来的热量,且配合传导管8的L形设置,以及液体材料会由高温部分密度较小上浮,低温部分密度较大下潜这个特性,使得高温的传导液9上浮将热量传递到热偶发电器10上,低温的传导液9下潜吸收冷却液蒸汽的热量,这样一来便可以高效的吸收冷却液蒸汽的热量,避免热量无法被快速吸收而造成的浪费,极大的提高了余热利用的效率,传导管8远离异形管5的一端设有热偶发电器10,且热偶发电器10上设有供电线11,供电线11与电源设备7相连接,热偶发电器10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可以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现有技术装置,可以吸收热量产生电能然后通过供电线11对电源设备7进行补电工作,顺利的完成余热回收工作。
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的回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整个装置安装在指定位置上,使得需要进行散热的高温部件位于多个蒸发管4的内部,且高温部件可以贴合在蒸发管4的外壁上,同时要保证安装后的装置中蒸发管4位于下方,传导管8等位于上方这样的位置关系,这样可以保证装置能够顺利的完成吸热降温工作,同时上下的位置关系使得冷却液可以利用重力顺利的完成回收工作。
S2,然后开启水泵2和电源设备7,电源设备7开启后制冷器6对冷却液箱1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水泵2通过抽水端将冷却液箱1内的冷却液抽出,然后通过排水端将冷却液灌入到供液管3和多个蒸发管4内,冷却液在多个蒸发管4内蒸发成气态并完成降温工作,这样设置使得冷却液可以在蒸发管4内顺利的完成蒸发吸热降温工作,同时可以顺利的产生气态冷却液进行余热回收工作。
S3,接着气态冷却液会在异形管5内流动到传导管8处,此时气态冷却液的热量会通过导热网14和导热板13传递到传导液9内,气态冷却液本身会因为热量丧失变为液态,然后再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异形管5流入到冷却液箱1内进行循环使用,进入到传导液9内的热量会被热偶发电器10吸收完成热生电工作,这样一来便可以顺利的吸收气态冷却液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同时使得气态冷却液再次变回液体进行循环利用,极大的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用户的成本。
S4,最后热偶发电器10产生的电会通过供电线11补充给电源设备7,使得电源设备7可以继续为制冷器6供电,这样一来便可以顺利的完成余热能量回收再利用的工作,极大的节约了能源。
本发明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整个装置安装在指定位置上,使得整个装置处于竖立状态,冷却液箱1、水泵2和蒸发管4等装置位于下方,传导管8和热偶发电器10等装置位于上方,这样才能使得带有高温的蒸汽可以移动到上方进行处理,冷凝后的液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落下继而循环使用,极大的保障了装置的正常工作,并且循环使用也节约了资源和用户的成本,同时在安装的过程中要使得需要降温的高温部件位于多个蒸发管4之间,同时高温部件贴合在多个蒸发管4的外壁上,这样一来当冷却液通过蒸发管4时便可以更好的吸收高温部件的热量,继而完成降温工作,在完成安装工作后,开启电源设备7和水泵2,使得电源设备7对制冷器6进行供电,制冷器6通电工作后便可以对冷却液箱1内的冷却液进行制冷降温,使得这些冷却液可以更好的完成降温工作,水泵2可以将冷却液箱1内的冷却液抽出,然后排出到供液管3内,接着推动这些冷却液进入到多个蒸发管4内,使得这些冷却液在蒸发管4内吸收蒸发管4外的热量,并受热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生成冷却液蒸汽;
这些冷却液蒸汽会在异形管5内流动并上浮,继而流动到传导管8的位置上并接触到导热板13和导热网14,导热板13和导热网14会吸收冷却液蒸汽的热量,然后将热量传递到传导液9内,由于传导管8呈L形设置,有高低差,而传导液9作为液体具有较高温液态上浮,较低温液体下降的情况,所以当下方的传导液9吸收热量升温后会快速的上升,并且上方的被吸收热量的传导液9也会快速的下降到下方,不需要等待传导液9内部进行热量传递,这样一来上方的热偶发电器10便可以始终高效的吸收热量,下方的导热网14和导热板13也可以始终高效的将热量传递到传导液9内,极大的保障了热量的高效传递,避免冷却液蒸汽无法快速的将热量传递出去进行热量回收工作,提高了余热的利用效率,热偶发电器10持续吸收热量并将热量转化为电能,再通过供电线11将电能传递到电源设备7内进行使用,顺利的完成了余热的利用工作,节约了能源,同时冷却液在传导管8处失去热量后便会冷凝重新变回冷却液,然后便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异形管5的内壁流回进入到冷却液箱1内进行循环使用,进一步的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用户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冷却液箱(1)上的水泵(2),且水泵(2)的抽水端贯穿冷却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2)的排水端固定连接有供液管(3),且供液管(3)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蒸发管(4),多个所述蒸发管(4)远离供液管(3)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异形管(5),且异形管(5)远离多个蒸发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冷却液箱(1)上,所述冷却液箱(1)、异形管(5)、供液管(3)和多个蒸发管(4)均呈相互连通设置,所述冷却液箱(1)上设有制冷器(6),且制冷器(6)上设有电源设备(7),所述异形管(5)上贯穿有传导管(8),所述传导管(8)呈L形设置,且传导管(8)内设有传导液(9),所述传导管(8)远离异形管(5)的一端设有热偶发电器(10),且热偶发电器(10)上设有供电线(11),所述供电线(11)与电源设备(7)相连接;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在使用时,使需要进行散热的高温部件位于多个蒸发管的内部,安装后的装置中蒸发管位于下方,传导管位于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管(8)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传导管(8)上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缺口(12),且两个缺口(12)均位于异形管(5)内设置,两个所述缺口(12)内共同固定连接有导热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1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热网(14),所述导热网(14)固定连接在异形管(5)的内壁上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液(9)由镓铟液态合金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蒸发管(4)均呈U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管(5)靠近多个蒸发管(4)的一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漏斗块(15),两个所述漏斗块(15)分别位于多个蒸发管(4)和异形管(5)连接处的两侧设置。
7.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的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整个装置安装在指定位置上,使得需要进行散热的高温部件位于多个蒸发管(4)的内部,且高温部件可以贴合在蒸发管(4)的外壁上,同时要保证安装后的装置中蒸发管(4)位于下方,传导管(8)位于上方这样的位置关系;
S2,然后开启水泵(2)和电源设备(7),电源设备(7)开启后制冷器(6)对冷却液箱(1)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水泵(2)通过抽水端将冷却液箱(1)内的冷却液抽出,然后通过排水端将冷却液灌入到供液管(3)和多个蒸发管(4)内,冷却液在多个蒸发管(4)内蒸发成气态并完成降温工作;
S3,接着气态冷却液会在异形管(5)内流动到传导管(8)处,此时气态冷却液的热量会通过导热网(14)和导热板(13)传递到传导液(9)内,气态冷却液本身会因为热量丧失变为液态,然后再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异形管(5)流入到冷却液箱(1)内进行循环使用,进入到传导液(9)内的热量会被热偶发电器(10)吸收完成热生电工作;
S4,最后热偶发电器(10)产生的电会通过供电线(11)补充给电源设备(7),使得电源设备(7)可以继续为制冷器(6)供电。
CN202110699906.7A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113357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9906.7A CN113357949B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9906.7A CN113357949B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7949A CN113357949A (zh) 2021-09-07
CN113357949B true CN113357949B (zh) 2022-09-30

Family

ID=77535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9906.7A Active CN113357949B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794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2964B (zh) * 2010-07-30 2012-09-05 龚智勇 万米单深井重力真空辅助热管循环干热岩发电方法及装置
CN102094683A (zh) * 2010-12-09 2011-06-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热管电池
CN102183002B (zh) * 2011-03-21 2013-05-1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套管式热虹吸管高效传热管的有机工质蒸发器
CN203489756U (zh) * 2013-08-07 2014-03-19 洛阳蓝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瓦斯发电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
CN110793364A (zh) * 2019-10-18 2020-02-14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热管换热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7949A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95699U (zh) 一种利用地热资源的发电系统
CN108232359B (zh) 基于气液两相散热及热能回收的动力电池系统
CN112151913B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其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
CN113357949B (zh) 一种蒸发器的余热回收装置
CN113675499A (zh) 基于l型脉动热管的车用电池快充热管理系统及温控方法
CN218594149U (zh) 一种超充水冷系统
CN202545186U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CN116631734A (zh) 一种高效散热油浸变压器
CN201717812U (zh) 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
CN215500257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柜
CN211829034U (zh) 一种燃料电池能量回收系统
CN211851944U (zh) 一种用于电解槽余热回收的发电系统
CN212512636U (zh) 一种用于数据机柜的备用储冷装置
CN105526722A (zh) 一种蓄热装置及蓄热系统
CN210921668U (zh) 一种可循环导温的蓄冰装置
CN216184609U (zh) 一种安全型智能社区充电桩
CN216482384U (zh) 一种节能冷却塔
CN220877777U (zh) 一种新型精馏提纯装置
CN211742002U (zh) 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用散热装置
CN219603294U (zh) 一种废酸处理罐
CN216457000U (zh) 一种醇基燃料用冷凝收集装置
CN213563791U (zh) 一种能够使得成品快速成型的塑胶模具
CN211851945U (zh) 一种用于电解槽余热回收的发电系统
CN212870317U (zh) 一种六氟化钨生产用冷凝器组件
CN220235258U (zh) 一种水冷新能源设备储能机柜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