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0814A - 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0814A
CN113350814A CN202110573062.1A CN202110573062A CN113350814A CN 113350814 A CN113350814 A CN 113350814A CN 202110573062 A CN202110573062 A CN 202110573062A CN 113350814 A CN113350814 A CN 113350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refrigerant
heat
inlet end
outle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30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承虎
陆威俊
薛贵钰
黄海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5730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08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0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08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00Evaporating
    • B01D1/26Multiple-effect evapor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00Evaporating
    • B01D1/28Evaporating with vapour compression
    • B01D1/2803Special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vapour to be compres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00Evaporating
    • B01D1/28Evaporating with vapour compression
    • B01D1/2896Control, reg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00Evaporating
    • B01D1/30Accessories for evaporators ;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涉及热泵双效蒸发浓缩系统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热泵蒸发浓缩系统难以维持较高真空度,对制冷剂全部深度压缩,耗能和维持成本较高,冷凝水余热无法在能质平衡的状态下充分利用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热泵第一蒸发器、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热泵第二冷凝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依次形成乏汽热力循环、制冷剂热力循环和双效蒸发浓缩。本发明将喷射器和压缩机结合,节约了能量和运营成本,梯级蒸发和梯级压缩可提高真空度,增大热泵循环系统性能系数,并有效利用冷凝水余热,实现节能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双效蒸发浓缩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
背景技术
双效浓缩器适用于中药、西药、葡萄糖、酿酒、淀粉、口服液、化工、食品、味精、乳品等热敏性物料的低温真空浓缩。一般来说,在蒸发装置中,为了降低溶液的蒸发温度,需要蒸发在一定的真空状态下操作,主要是为了维持物料中的热敏性物质不被破坏,增大传热温度差,从而加快蒸发速度,在双效蒸发器中,由于两效之间存在的压力和温度梯度差,有利于溶液的顺流操作而不需要用泵来输送料液,使得第二效蒸发器蒸发出来的最终需要冷凝的蒸汽温度较低,因而冷却水的用量也相对较少。另外,由于第一效加热产生的二次蒸汽可以用于第二效的热源,不仅节省了原来在单效中蒸发相同量溶液所需的生蒸汽的消耗,而且这部分在单效中需要用冷却水来冷凝的蒸汽可以用于二效的加热器中冷凝,加热需要蒸发的溶液同时本身得到了冷凝,所以节约了大量的冷却水。
现有的双效蒸发浓缩系统,利用水-汽冷凝器来凝结二效的汁汽,将二效汁汽的废热排出系统,但二效汁汽的废热几乎等同与为生蒸汽提供的供给热量,若将废热排出,则会导致双效蒸发系统的能耗较高,运行成本也相对偏高。若为了利用二效汁汽的废热而将双效蒸发浓缩系统增加至三效蒸发浓缩系统,则需要增设相应的蒸发罐、冷凝器、压缩机等设备,所需成本将再次提高,与二效汁汽的废热相比得不偿失。
此外,现有的双效蒸发浓缩系统普遍采用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深度压缩,压缩机主要通过改变制冷剂的压力,来从空气中带走热量,需要对能耗和运营成本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为了保证双效蒸发系统的热传效果和运行的稳定性,对双效蒸发系统的真空度要求也相对较高,现有的浓缩系统利用冷却塔提供冷却水,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导致冷却效果不好;同时,制冷剂管路中冷凝水中的余热无法有效利用,也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为了解决现有的热泵双效蒸发浓缩系统的难以维持较高的真空度,全部对制冷剂进行深度压缩,耗能较大,维持成本较高,制冷剂管路中的冷凝水余热无法在能质平衡的状态下充分利用,造成能源浪费,运营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方案一: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热泵第二冷凝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五载热介质管路、第六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效汁汽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膨胀阀,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方案二: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热泵第二冷凝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五载热介质管路、第六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方案三: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热泵第二冷凝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五载热介质管路、第六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第三节流膨胀阀、经济器、第十制冷剂管路、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第十二制冷剂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经济器,第十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一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膨胀阀,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经济器的进口端连接,经济器的出口端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方案四: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热泵第二冷凝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五载热介质管路、第六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回热器、第十三制冷剂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回热器的进口端连接,回热器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回热器的介质进口端连接,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回热器的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方案五: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进料预热器、进料泵、总进料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的进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入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入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总进料管路与进料预热器连接,在总进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连接进料泵,第一进料管路的入口与进料预热器连接,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方案六: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进料预热器、进料泵、总进料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入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入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总进料管路与进料预热器连接,在总进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连接进料泵,第一进料管路的入口与进料预热器连接,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方案七: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第三节流膨胀阀、经济器、第十制冷剂管路、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第十二制冷剂管路、进料预热器、进料泵、总进料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制冷剂管路出口端与经济器进口端连接,经济器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一制冷剂管路分别与第三节流膨胀阀和经济器连接,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经济器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一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膨胀阀,经济器的出口端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入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入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总进料管路与进料预热器连接,在总进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连接进料泵,第一进料管路的入口与进料预热器连接,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方案八: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第十二制冷剂管路、回热器、第十三制冷剂管路、进料预热器、进料泵、总进料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与回热器连接,回热器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回热器的介质进口端连接,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回热器的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入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入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总进料管路与进料预热器连接,在总进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连接进料泵,第一进料管路的入口与进料预热器连接,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喷射器与压缩机组合使用,喷射器作为压缩机入口前的增压器,这样可以用单级压缩制冷机制取更低的温度,喷射器以热能为补偿能量形式,经过第一压缩机加压后的高压制冷剂蒸汽,通过第九制冷剂管路进入喷射器,与从热泵第二蒸发器中的低压制冷剂蒸汽混合,通过喷管加压至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压力,与常规的压缩机相比,喷射器并没有直接消耗机械功,在达到和压缩机相同效果的同时有效的节约了能量和成本;同时,喷射器相对压缩机还具有结构简单、没有运动部件、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2)利用热泵第一蒸发器和热泵第二蒸发器实现制冷剂梯级蒸发,利用第一压缩机和喷射器实现制冷剂的梯级压缩,乏汽将全部的凝结潜热和部分温差显热都传递给了热泵的制冷剂,实现了乏汽废热的回收,同时,梯级蒸发还能够有效降低乏汽凝结水的温度,为本发明提供了较高的真空度,有效提高热泵循环系统性能系数;
(3)在此基础上利用回热器和经济器,能够将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冷却,通过节流膨胀阀进行深度冷凝后进入热泵换热,能够有效提高热泵效率,制冷剂在回热器或经济器中被加热,之后进入第一压缩机中,能够有效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从而降低压缩机耗能,达到节能的目的,节约了运行成本;
(4)通过能质平衡分析,第一载热介质管路和第二载热介质管路中的冷凝水中还有大量余热可以利用,本发明通过额外连接热泵,可将冷凝水中的余热利用与进料预热、热水供应等方面,在有效利用了冷凝水余热的同时,也可保证系统的能量守恒以及系统可行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案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方案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方案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方案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方案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方案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方案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方案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箭头方向表示介质流动的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压缩机,2-热泵第一冷凝器,3-第一节流膨胀阀,4-热泵第一蒸发器,5-第二节流膨胀阀,6-热泵第二蒸发器,7-喷射器,8-热泵第二冷凝器,9-一效蒸发罐,10-二效蒸发罐,11-第一进料阀,12-第二进料阀,13-第三进料阀,14-第一出料阀,15-第二出料阀,16-第三出料阀,17-出料泵,18-第三节流膨胀阀,19-抽真空控制阀,20-真空泵,21-凝结水收集罐,22-凝结水排出泵,23-凝结水逆止阀,24-第一制冷剂管路,25-第二制冷剂管路,26-第三制冷剂管路,27-第四制冷剂管路,28-第五制冷剂管路,29-第六制冷剂管路,30-第七制冷剂管路,31-第八制冷剂管路,32-第九制冷剂管路,33-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4-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5-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6-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7-第五载热介质管路,38-第六载热介质管路,39-第一进料管路,40-第二进料管路,41-第三进料管路,42-第一出料管路,43-第二出料管路,44-第三出料管路,45-第一汁汽管路,46-第二汁汽管路,47-第三汁汽管路,48-第一乏汽管路,49-第二乏汽管路,50-第三乏汽管路,51-抽真空管路,52-凝结水排出管路,53-第三节流膨胀阀,54-经济器,55-第十制冷剂管路,56-第十一制冷剂管路,57-第十二制冷剂管路,58-回热器,59-第十三制冷剂管路,60-进料预热器,61-进料泵,62-总进料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案一: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热泵第二冷凝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五载热介质管路、第六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效汁汽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膨胀阀,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本实施方式的运行原理:
系统启动前,关闭系统与外界的第一进料阀和第三出料阀,打开抽真空控制阀,启动真空泵,从抽真空管路对系统进行抽真空,当系统真空度满足要求时,关闭抽真空控制阀,停止真空泵;
系统启动时,打开和调节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和第三进料阀,给一效蒸发罐和二效蒸发罐注入原料液,将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产生的二次汁汽统一称之为乏汽。
乏汽的热力循环过程:以65℃的乏汽为例,从一效蒸发罐顶端排出的65℃乏汽进入二效蒸发罐,在二效蒸发罐中换热后,从二效蒸发罐顶部排出的50℃乏汽沿第二汁汽管路进入第一乏汽管路,从第三汁汽管路排出的乏汽经过第三节流膨胀阀节流,进入第一乏汽管路,乏汽通过第一乏汽管路首先进入第一热泵蒸发器进行凝结放热,乏汽凝结成水之后,继续进入第二热泵蒸发器进行降温放热,乏汽凝结水温度持续降低,在热泵第一蒸发器和热泵第二蒸发器中,乏汽将其全部的凝结潜热和部分温差显热都传递给了热泵的制冷剂,实现了乏汽废热的回收。
制冷剂的热力循环过程:由于热泵第一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与热泵第二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相差较大,因此设置喷射器将热泵第二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与经第一压缩机加压后的蒸汽混合,使得从喷射器中喷射出的蒸汽达到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压力,之后两股制冷剂蒸汽汇合,进入第一压缩机进行压缩升压,第一压缩机的排气进入热泵冷凝器进行凝结放热(将热量释放给载热介质),并冷凝成液态制冷剂流出热泵冷凝器,
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剂管路流出热泵冷凝器之后分成两路,其中流量较大的一路通过第二制冷剂管路由第一节流膨胀阀节流降压降温之后进入热泵第一蒸发器,并在热泵第一蒸发器中吸收乏汽的凝结潜热,蒸发为气态;流量较小的另一路通过第三制冷剂管路由第二节流膨胀阀节流降压降温之后进入热泵第二蒸发器,并在热泵第二蒸发器中吸收乏汽凝结水的显热,蒸发为气态,之后气态制冷剂进入喷射器进行压缩升压,达到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压力,喷射器的排气与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汇合,再进入第一压缩机进行压缩升压,形成完整的制冷剂热力循环过程。
双效蒸发浓缩过程:中介水蒸气加热一效蒸发罐内的原料液,使之蒸发浓缩,产生一效汁汽,一效汁汽通过第一汁汽管路进入二效蒸发罐,并加热其中的原料液使之蒸发浓缩,产生温度相对较低的二效汁汽,同时一效汁汽被冷凝成液态。
当一效蒸发罐或二效蒸发罐中的原料液被蒸发浓缩达到目标浓度之后,打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或第三出料阀,并开启出料泵,将达标的浓缩液排出系统。
启动完成之后,本发明的系统和装置即可实现在第一压缩机和喷射器驱动作用下,实现热量循环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方案节能的原因分析:
将喷射器与压缩机组合使用,喷射器作为压缩机入口前的增压器,这样可以用单级压缩制冷机制取更低的温度,喷射器以热能为补偿能量形式,经过第一压缩机加压后的高压制冷剂蒸汽,通过第九制冷剂管路进入喷射器,与从热泵第二蒸发器中的低压制冷剂蒸汽混合,通过喷管加压至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压力,与常规的压缩机相比,喷射器并没有直接消耗机械功,在达到和压缩机相同效果的同时有效的节约了能量和成本;同时,喷射器相对压缩机还具有结构简单、没有运动部件、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利用热泵第一蒸发器和热泵第二蒸发器实现制冷剂梯级蒸发,利用第一压缩机和喷射器实现制冷剂的梯级压缩,乏汽将全部的凝结潜热和部分温差显热都传递给了热泵的制冷剂,实现了乏汽废热的回收,同时,梯级蒸发还能够有效降低乏汽凝结水的温度,为本发明提供了较高的真空度,有效提高热泵循环系统性能系数;
通过能质平衡分析,第一载热介质管路和第二载热介质管路中的冷凝水中还有大量余热可以利用,本发明通过额外连接热泵,可将冷凝水中的余热利用与进料预热、热水供应等方面,在有效利用了冷凝水余热的同时,也可保证系统的能量守恒以及系统可行性。
具体实施方案二:结合图2所示,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热泵第二冷凝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五载热介质管路、第六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本实施方案与具体实施方案的区别在于:第一节流膨胀阀与热泵第一蒸发器和热泵第二蒸发器采用了串联的形式,使得进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乏汽得到了更深度的冷凝,更好的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三:结合图3所示,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热泵第二冷凝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五载热介质管路、第六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第三节流膨胀阀、经济器、第十制冷剂管路、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第十二制冷剂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经济器,第十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一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膨胀阀,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经济器的进口端连接,经济器的出口端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本实施方案与具体实施方案一的区别在于:增设了经济器和第三节流膨胀阀。经济器是一种通过制冷剂自身节流蒸发吸收热量从而使另一部分制冷剂得到过冷的换热器。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制冷剂管路与经济器连接,第十一制冷剂管路分别与第三节流膨胀阀和经济器连接,第十制冷剂管路中的制冷剂在经济器中散热冷却,通过第一节流膨胀阀和第二节流膨胀阀深度冷凝后进入热泵换热,能有效提高热泵效率。通过第三膨胀阀的制冷剂在经济器中被加热,之后进入第一压缩机,能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从而降低压缩机耗功,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四:结合图4所示,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热泵第二冷凝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五载热介质管路、第六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回热器、第十三制冷剂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回热器的进口端连接,回热器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回热器的介质进口端连接,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回热器的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本实施方案与具体实施方案一的区别在于:增设回热器,回热器又称气液热交换器,是一种使制冷剂液体过冷和蒸汽过热的热交换设备。高温制冷剂流经第一制冷剂管路进入回热器,在回热器中与热泵第一蒸发器流出的低温制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高温制冷剂的温度,有效提高制冷量以及热泵效率。低温的制冷剂蒸汽被加热后进入第一压缩机,能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从而降低压缩机耗功,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五:结合图5所示,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进料预热器、进料泵、总进料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的进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入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入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总进料管路与进料预热器连接,在总进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连接进料泵,第一进料管路的入口与进料预热器连接,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本实施方式的运行原理:
系统启动前,关闭系统与外界的所有连通阀门,包括第一进料阀、第三出料阀,打开抽真空控制阀,启动真空泵,从抽真空管路对系统进行抽真空,当系统真空度满足要求时,关闭抽真空控制阀,停止真空泵。
系统启动时,打开和调节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和进料泵,给一效蒸发罐和二效蒸发罐注入原料液,将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产生的二次汁汽统一称之为乏汽。
以65℃的乏汽为例,从一效蒸发罐顶端排出的65℃乏汽进入二效蒸发罐,在二效蒸发罐中换热后,从二效蒸发罐顶部排出的50℃乏汽沿第二汁汽管路进入第一乏汽管路,从第三汁汽管路排出的乏汽经过第三节流膨胀阀节流,进入第一乏汽管路,乏汽通过第一乏汽管路首先进入第一热泵蒸发器进行凝结放热,乏汽凝结是一个相变过程,乏汽凝结成水之后,继续进入第二热泵蒸发器进行降温放热,这是一个单相换热过程,乏汽凝结水温度持续降低,例如出口温度降至25℃,此时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一般设计为20℃。在热泵第一蒸发器和热泵第二蒸发器中,乏汽将其全部的凝结潜热和部分温差显热都传递给了热泵的制冷剂,实现了乏汽废热的回收。
制冷剂的热力循环过程:由于热泵第一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与热泵第二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相差较大,因此设置喷射器将热泵第二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与经第一压缩机加压后的蒸汽混合,使得从喷射器中喷射出的蒸汽达到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压力,之后两股制冷剂蒸汽汇合,进入第一压缩机进行压缩升压,第一压缩机的排气进入热泵冷凝器进行凝结放热,并冷凝成液态制冷剂流出热泵冷凝器,
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剂管路流出热泵冷凝器之后分成两路,其中流量较大的一路通过第二制冷剂管路由第一节流膨胀阀节流降压降温之后进入热泵第一蒸发器,并在热泵第一蒸发器中吸收乏汽的凝结潜热,蒸发为气态,流量较小的另一路通过第三制冷剂管路由第二节流膨胀阀节流降压降温之后进入热泵第二蒸发器,并在热泵第二蒸发器中吸收乏汽凝结水的显热,蒸发为气态,之后气态制冷剂进入喷射器进行压缩升压,达到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压力,喷射器的排气与热泵第一蒸发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汇合,再进入第一压缩机进行压缩升压,如此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冷剂热力循环过程。
双效蒸发浓缩过程:中介水蒸气加热一效蒸发罐内的原料液,使之蒸发浓缩,产生一效汁汽,一效汁汽通过第一汁汽管路进入二效蒸发罐,并加热其中的原料液使之蒸发浓缩,产生温度较低的二效汁汽,同时一效汁汽被冷凝成液态。
当一效蒸发罐或二效蒸发罐中的原料液被蒸发浓缩达到目标浓度之后,打开第一出料阀或第二出料阀,以及第三出料阀,并开启出料泵,将达标的浓缩液排出系统。
启动完成之后,本发明的系统和装置即可实现在第一压缩机和喷射器驱动作用下,实现热量循环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案六:结合图6所示,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进料预热器、进料泵、总进料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入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入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总进料管路与进料预热器连接,在总进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连接进料泵,第一进料管路的入口与进料预热器连接,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本实施方案与具体实施方案五的区别在于:第一节流膨胀阀与热泵第一蒸发器和热泵第二蒸发器采用了串联的形式,使得进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乏汽得到了更深度的冷凝,更好的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七:结合图7所示,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第三节流膨胀阀、经济器、第十制冷剂管路、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第十二制冷剂管路、进料预热器、进料泵、总进料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制冷剂管路出口端与经济器进口端连接,经济器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一制冷剂管路分别与第三节流膨胀阀和经济器连接,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经济器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一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膨胀阀,经济器的出口端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入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入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总进料管路与进料预热器连接,在总进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连接进料泵,第一进料管路的入口与进料预热器连接,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本实施方案与具体实施方案五的区别在于:增设了经济器和第三节流膨胀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制冷剂管路与经济器连接,第十一制冷剂管路分别与第三节流膨胀阀和经济器连接,第十制冷剂管路中的制冷剂在经济器中散热冷却,通过第一节流膨胀阀和第二节流膨胀阀深度冷凝后进入热泵换热,能有效提高热泵效率。通过第三膨胀阀的制冷剂在经济器中被加热,之后进入第一压缩机,能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从而降低压缩机耗功,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八:结合图8所示,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热泵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一蒸发器、第二节流膨胀阀、热泵第二蒸发器、喷射器、一效蒸发罐、二效蒸发罐、第一进料阀、第二进料阀、第三进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出料泵、第三节流膨胀阀、抽真空控制阀、真空泵、凝结水收集罐、凝结水排出泵、凝结水逆止阀、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第一进料管路、第二进料管路、第三进料管路、第一出料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第三出料管路、第一汁汽管路、第二汁汽管路、第三汁汽管路、第一乏汽管路、第二乏汽管路、第三乏汽管路、抽真空管路、凝结水排出管路、第十二制冷剂管路、回热器、第十三制冷剂管路、进料预热器、进料泵、总进料管路,
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与回热器连接,回热器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回热器的介质进口端连接,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与回热器的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入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入口端与进料预热器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的进口端连接,
总进料管路与进料预热器连接,在总进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连接进料泵,第一进料管路的入口与进料预热器连接,第一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第一进料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第二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第三进料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第二出料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和出料泵,
第一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和真空泵,凝结水排出管路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和凝结水逆止阀。
本实施方案与具体实施方案五的区别在于:增设了回热器,高温制冷剂流经第一制冷剂管路进入回热器,在回热器中与热泵第一蒸发器流出的低温制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高温制冷剂的温度,有效提高制冷量以及热泵效率。低温的制冷剂蒸汽被加热后进入第一压缩机,能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从而降低压缩机耗功,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五相同。
虽然本发明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发明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1)、热泵第一冷凝器(2)、第一节流膨胀阀(3)、热泵第一蒸发器(4)、第二节流膨胀阀(5)、热泵第二蒸发器(6)、喷射器(7)、热泵第二冷凝器(8)、一效蒸发罐(9)、二效蒸发罐(10)、第一进料阀(11)、第二进料阀(12)、第三进料阀(13)、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阀(15)、第三出料阀(16)、出料泵(17)、第三节流膨胀阀(18)、抽真空控制阀(19)、真空泵(20)、凝结水收集罐(21)、凝结水排出泵(22)、凝结水逆止阀(23)、第一制冷剂管路(24)、第二制冷剂管路(2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第四制冷剂管路(27)、第五制冷剂管路(28)、第六制冷剂管路(29)、第七制冷剂管路(30)、第八制冷剂管路(31)、第九制冷剂管路(32)、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第五载热介质管路(37)、第六载热介质管路(38)、第一进料管路(39)、第二进料管路(40)、第三进料管路(41)、第一出料管路(42)、第二出料管路(43)、第三出料管路(44)、第一汁汽管路(45)、第二汁汽管路(46)、第三汁汽管路(47)、第一乏汽管路(48)、第二乏汽管路(49)、第三乏汽管路(50)、抽真空管路(51)、凝结水排出管路(52),
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25)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3),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26)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28)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28)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7)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30)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30)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1)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31)和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进口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一效蒸发罐(9)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进料管路(39)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11),第一进料管路(39)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40)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41)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40)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12),第二进料管路(40)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13),第三进料管路(41)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42)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42)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管路(43)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43)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15),第一出料管路(42)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43)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三出料管路(44)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44)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16)和出料泵(17)
第一汁汽管路(45)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45)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47)的进口端连接,第三效汁汽管路(47)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膨胀阀(18),第二汁汽管路(46)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47)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48)连接,第一乏汽管路(48)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49)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49)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50)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50)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19)和真空泵(20),凝结水排出管路(52)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5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22)和凝结水逆止阀(23)。
2.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1)、热泵第一冷凝器(2)、第一节流膨胀阀(3)、热泵第一蒸发器(4)、第二节流膨胀阀(5)、热泵第二蒸发器(6)、喷射器(7)、热泵第二冷凝器(8)、一效蒸发罐(9)、二效蒸发罐(10)、第一进料阀(11)、第二进料阀(12)、第三进料阀(13)、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阀(15)、第三出料阀(16)、出料泵(17)、第三节流膨胀阀(18)、抽真空控制阀(19)、真空泵(20)、凝结水收集罐(21)、凝结水排出泵(22)、凝结水逆止阀(23)、第一制冷剂管路(24)、第二制冷剂管路(2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第四制冷剂管路(27)、第五制冷剂管路(28)、第六制冷剂管路(29)、第七制冷剂管路(30)、第八制冷剂管路(31)、第九制冷剂管路(32)、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第五载热介质管路(37)、第六载热介质管路(38)、第一进料管路(39)、第二进料管路(40)、第三进料管路(41)、第一出料管路(42)、第二出料管路(43)、第三出料管路(44)、第一汁汽管路(45)、第二汁汽管路(46)、第三汁汽管路(47)、第一乏汽管路(48)、第二乏汽管路(49)、第三乏汽管路(50)、抽真空管路(51)、凝结水排出管路(52),
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24)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3),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26)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28)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2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7)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30)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30)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进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进口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一效蒸发罐(9)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进料管路(39)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11),第一进料管路(39)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40)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41)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40)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12),第二进料管路(40)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13),第三进料管路(41)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42)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42)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管路(43)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43)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15),第一出料管路(42)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4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44)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44)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16)和出料泵(17),
第一汁汽管路(45)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45)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47)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47)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48)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48)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49)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49)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50)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50)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连接,抽真空管路(51)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19)和真空泵(20),凝结水排出管路(52)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5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22)和凝结水逆止阀(23)。
3.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1)、热泵第一冷凝器(2)、第一节流膨胀阀(3)、热泵第一蒸发器(4)、第二节流膨胀阀(5)、热泵第二蒸发器(6)、喷射器(7)、热泵第二冷凝器(8)、一效蒸发罐(9)、二效蒸发罐(10)、第一进料阀(11)、第二进料阀(12)、第三进料阀(13)、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阀(15)、第三出料阀(16)、出料泵(17)、第三节流膨胀阀(18)、抽真空控制阀(19)、真空泵(20)、凝结水收集罐(21)、凝结水排出泵(22)、凝结水逆止阀(23)、第一制冷剂管路(24)、第二制冷剂管路(2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第四制冷剂管路(27)、第五制冷剂管路(28)、第六制冷剂管路(29)、第七制冷剂管路(30)、第八制冷剂管路(31)、第九制冷剂管路(32)、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第五载热介质管路(37)、第六载热介质管路(38)、第一进料管路(39)、第二进料管路(40)、第三进料管路(41)、第一出料管路(42)、第二出料管路(43)、第三出料管路(44)、第一汁汽管路(45)、第二汁汽管路(46)、第三汁汽管路(47)、第一乏汽管路(48)、第二乏汽管路(49)、第三乏汽管路(50)、抽真空管路(51)、凝结水排出管路(52)、第三节流膨胀阀(53)、经济器(54)、第十制冷剂管路(55)、第十一制冷剂管路(56)、第十二制冷剂管路(57),
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制冷剂管路(55)的进口端和第十一制冷剂管路(56)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制冷剂管路(55)上设置有经济器(54),第十制冷剂管路(55)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一制冷剂管路(56)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膨胀阀(53),第十一制冷剂管路(56)的出口端与经济器(54)的进口端连接,经济器(54)的出口端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57)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57)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25)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3),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26)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28)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2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7)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30)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30)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进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进口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进料管路(39)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11),第一进料管路(39)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40)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41)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40)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12),第二进料管路(40)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13),第三进料管路(41)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42)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42)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管路(43)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43)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15),第一出料管路(42)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4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44)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44)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16)和出料泵(17),
第一汁汽管路(45)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45)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47)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47)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48)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48)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49)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49)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50)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50)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连接,抽真空管路(51)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19)和真空泵(20),凝结水排出管路(52)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5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22)和凝结水逆止阀(23)。
4.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1)、热泵第一冷凝器(2)、第一节流膨胀阀(3)、热泵第一蒸发器(4)、第二节流膨胀阀(5)、热泵第二蒸发器(6)、喷射器(7)、热泵第二冷凝器(8)、一效蒸发罐(9)、二效蒸发罐(10)、第一进料阀(11)、第二进料阀(12)、第三进料阀(13)、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阀(15)、第三出料阀(16)、出料泵(17)、第三节流膨胀阀(18)、抽真空控制阀(19)、真空泵(20)、凝结水收集罐(21)、凝结水排出泵(22)、凝结水逆止阀(23)、第一制冷剂管路(24)、第二制冷剂管路(2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第四制冷剂管路(27)、第五制冷剂管路(28)、第六制冷剂管路(29)、第七制冷剂管路(30)、第八制冷剂管路(31)、第九制冷剂管路(32)、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第五载热介质管路(37)、第六载热介质管路(38)、第一进料管路(39)、第二进料管路(40)、第三进料管路(41)、第一出料管路(42)、第二出料管路(43)、第三出料管路(44)、第一汁汽管路(45)、第二汁汽管路(46)、第三汁汽管路(47)、第一乏汽管路(48)、第二乏汽管路(49)、第三乏汽管路(50)、抽真空管路(51)、凝结水排出管路(52)、回热器(58)、第十三制冷剂管路(59),
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出口端与回热器(58)的进口端连接,回热器(58)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25)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3),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进口端连接,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出口端与回热器(58)的介质进口端连接,第十三制冷剂管路(59)的进口端与回热器(58)的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26)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28)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2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7)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出口端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59)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30)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30)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进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进料管路(39)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11),第一进料管路(39)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40)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41)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40)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12),第二进料管路(40)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13),第三进料管路(41)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42)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42)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管路(43)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43)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15),第一出料管路(42)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4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44)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44)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16)和出料泵(17),
第一汁汽管路(45)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45)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47)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47)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48)连接,第一乏汽管路(48)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49)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49)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50)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50)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连接,抽真空管路(51)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19)和真空泵(20),凝结水排出管路(52)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5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22)和凝结水逆止阀(23)。
5.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1)、热泵第一冷凝器(2)、第一节流膨胀阀(3)、热泵第一蒸发器(4)、第二节流膨胀阀(5)、热泵第二蒸发器(6)、喷射器(7)、一效蒸发罐(9)、二效蒸发罐(10)、第一进料阀(11)、第二进料阀(12)、第三进料阀(13)、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阀(15)、第三出料阀(16)、出料泵(17)、第三节流膨胀阀(18)、抽真空控制阀(19)、真空泵(20)、凝结水收集罐(21)、凝结水排出泵(22)、凝结水逆止阀(23)、第一制冷剂管路(24)、第二制冷剂管路(2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第四制冷剂管路(27)、第五制冷剂管路(28)、第六制冷剂管路(29)、第七制冷剂管路(30)、第八制冷剂管路(31)、第九制冷剂管路(32)、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第一进料管路(39)、第二进料管路(40)、第三进料管路(41)、第一出料管路(42)、第二出料管路(43)、第三出料管路(44)、第一汁汽管路(45)、第二汁汽管路(46)、第三汁汽管路(47)、第一乏汽管路(48)、第二乏汽管路(49)、第三乏汽管路(50)、抽真空管路(51)、凝结水排出管路(52)、进料预热器(60)、进料泵(61)、总进料管路(62),
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25)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3),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26)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28)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28)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7)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30)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30)沿介质流动方向的进口端与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出口端与进料预热器(60)的热介质入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入口端与进料预热器(60)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进口端连接,
总进料管路(62)与进料预热器(60)连接,在总进料管路(6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连接进料泵(61),第一进料管路(39)的入口与进料预热器(60)连接,第一进料管路(39)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11),第一进料管路(39)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40)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41)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40)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12),第二进料管路(40)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13),第三进料管路(41)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42)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42)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管路(43)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43)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15),第一出料管路(42)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4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44)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44)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16)和出料泵(17),
第一汁汽管路(45)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45)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47)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47)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48)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48)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49)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49)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50)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50)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19)和真空泵(20),凝结水排出管路(52)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5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22)和凝结水逆止阀(23)。
6.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1)、热泵第一冷凝器(2)、第一节流膨胀阀(3)、热泵第一蒸发器(4)、第二节流膨胀阀(5)、热泵第二蒸发器(6)、喷射器(7)、一效蒸发罐(9)、二效蒸发罐(10)、第一进料阀(11)、第二进料阀(12)、第三进料阀(13)、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阀(15)、第三出料阀(16)、出料泵(17)、第三节流膨胀阀(18)、抽真空控制阀(19)、真空泵(20)、凝结水收集罐(21)、凝结水排出泵(22)、凝结水逆止阀(23)、第一制冷剂管路(24)、第二制冷剂管路(2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第四制冷剂管路(27)、第五制冷剂管路(28)、第六制冷剂管路(29)、第七制冷剂管路(30)、第八制冷剂管路(31)、第九制冷剂管路(32)、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第一进料管路(39)、第二进料管路(40)、第三进料管路(41)、第一出料管路(42)、第二出料管路(43)、第三出料管路(44)、第一汁汽管路(45)、第二汁汽管路(46)、第三汁汽管路(47)、第一乏汽管路(48)、第二乏汽管路(49)、第三乏汽管路(50)、抽真空管路(51)、凝结水排出管路(52)、进料预热器(60)、进料泵(61)、总进料管路(62),
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24)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3),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26)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28)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28)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7)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30)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30)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出口端与进料预热器(60)的热介质入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入口端与进料预热器(60)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进口端连接,
总进料管路(62)与进料预热器(60)连接,在总进料管路(6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连接进料泵(61),第一进料管路(39)的入口与进料预热器(60)连接,第一进料管路(39)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11),第一进料管路(39)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40)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41)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40)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12),第二进料管路(40)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13),第三进料管路(41)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42)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42)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管路(43)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43)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15),第一出料管路(42)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4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44)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44)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16)和出料泵(17),
第一汁汽管路(45)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45)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47)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47)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48)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48)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49)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49)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50)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50)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19)和真空泵(20),凝结水排出管路(52)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5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22)和凝结水逆止阀(23)。
7.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1)、热泵第一冷凝器(2)、第一节流膨胀阀(3)、热泵第一蒸发器(4)、第二节流膨胀阀(5)、热泵第二蒸发器(6)、喷射器(7)、一效蒸发罐(9)、二效蒸发罐(10)、第一进料阀(11)、第二进料阀(12)、第三进料阀(13)、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阀(15)、第三出料阀(16)、出料泵(17)、第三节流膨胀阀(18)、抽真空控制阀(19)、真空泵(20)、凝结水收集罐(21)、凝结水排出泵(22)、凝结水逆止阀(23)、第一制冷剂管路(24)、第二制冷剂管路(2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第四制冷剂管路(27)、第五制冷剂管路(28)、第六制冷剂管路(29)、第七制冷剂管路(30)、第八制冷剂管路(31)、第九制冷剂管路(32)、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第一进料管路(39)、第二进料管路(40)、第三进料管路(41)、第一出料管路(42)、第二出料管路(43)、第三出料管路(44)、第一汁汽管路(45)、第二汁汽管路(46)、第三汁汽管路(47)、第一乏汽管路(48)、第二乏汽管路(49)、第三乏汽管路(50)、抽真空管路(51)、凝结水排出管路(52)、第三节流膨胀阀(53)、经济器(54)、第十制冷剂管路(55)、第十一制冷剂管路(56)、第十二制冷剂管路(57)、进料预热器(60)、进料泵(61)、总进料管路(62),
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制冷剂管路(55)的进口端和第十一制冷剂管路(56)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制冷剂管路(55)出口端与经济器(54)进口端连接,经济器(54)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进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十一制冷剂管路(56)分别与第三节流膨胀阀(53)和经济器(54)连接,第十一制冷剂管路(56)的出口端与经济器(54)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一制冷剂管路(56)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膨胀阀(53),经济器(54)的出口端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57)的进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57)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25)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3),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26)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28)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28)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7)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30)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30)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31)和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出口端与进料预热器(60)的热介质入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入口端与进料预热器(60)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进口端连接,
总进料管路(62)与进料预热器(60)连接,在总进料管路(6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连接进料泵(61),第一进料管路(39)的入口与进料预热器(60)连接,第一进料管路(39)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11),第一进料管路(39)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40)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41)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40)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12),第二进料管路(40)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13),第三进料管路(41)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42)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42)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管路(43)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43)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15),第一出料管路(42)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4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44)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44)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16)和出料泵(17),
第一汁汽管路(45)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45)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47)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47)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48)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48)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49)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49)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50)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50)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19)和真空泵(20),凝结水排出管路(52)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5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22)和凝结水逆止阀(23)。
8.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1)、热泵第一冷凝器(2)、第一节流膨胀阀(3)、热泵第一蒸发器(4)、第二节流膨胀阀(5)、热泵第二蒸发器(6)、喷射器(7)、一效蒸发罐(9)、二效蒸发罐(10)、第一进料阀(11)、第二进料阀(12)、第三进料阀(13)、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阀(15)、第三出料阀(16)、出料泵(17)、第三节流膨胀阀(18)、抽真空控制阀(19)、真空泵(20)、凝结水收集罐(21)、凝结水排出泵(22)、凝结水逆止阀(23)、第一制冷剂管路(24)、第二制冷剂管路(2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第四制冷剂管路(27)、第五制冷剂管路(28)、第六制冷剂管路(29)、第七制冷剂管路(30)、第八制冷剂管路(31)、第九制冷剂管路(32)、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第一进料管路(39)、第二进料管路(40)、第三进料管路(41)、第一出料管路(42)、第二出料管路(43)、第三出料管路(44)、第一汁汽管路(45)、第二汁汽管路(46)、第三汁汽管路(47)、第一乏汽管路(48)、第二乏汽管路(49)、第三乏汽管路(50)、抽真空管路(51)、凝结水排出管路(52)、第十二制冷剂管路(57)、回热器(58)、第十三制冷剂管路(59)、进料预热器(60)、进料泵(61)、总进料管路(62),
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沿介质流动方向第一制冷剂管路(24)与回热器(58)连接,回热器(58)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25)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3),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进口端连接,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出口端与回热器(58)的介质进口端连接,第十三制冷剂管路(59)的进口端与回热器(58)的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26)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28)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2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7)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出口端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59)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30)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30)沿介质流动方向与第一压缩机(1)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进口端和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出口端与进料预热器(60)的热介质入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入口端与进料预热器(60)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进口端连接,
总进料管路(62)与进料预热器(60)连接,在总进料管路(6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连接进料泵(61),第一进料管路(39)的入口与进料预热器(60)连接,第一进料管路(39)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11),第一进料管路(39)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40)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41)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40)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12),第二进料管路(40)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13),第三进料管路(41)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42)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42)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管路(43)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43)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15),第一出料管路(42)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4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三出料管路(44)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44)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16)和出料泵(17),
第一汁汽管路(45)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45)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47)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47)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48)的进口端连接,第一乏汽管路(48)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49)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49)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50)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50)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19)和真空泵(20),凝结水排出管路(52)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5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22)和凝结水逆止阀(23)。
CN202110573062.1A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 Pending CN1133508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3062.1A CN113350814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3062.1A CN113350814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0814A true CN113350814A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27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3062.1A Pending CN113350814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081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02048A1 (en) * 2006-06-29 2008-01-03 Nam-Pyo Hong High efficiency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saving energy and control method the same
CN102506512A (zh) * 2011-11-08 2012-06-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喷射器的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02734886A (zh) * 2012-06-29 2012-10-1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并联式空调和调温箱一体机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09350983A (zh) * 2018-12-17 2019-02-19 上海新奥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级压缩式热泵双效蒸发浓缩系统
CN110017628A (zh) * 2018-01-10 2019-07-16 毛文军 一种基于氩循环的lng冷能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9237373U (zh) * 2018-12-17 2019-08-13 上海新奥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热型热泵双效蒸发浓缩系统
WO2021014369A1 (en) * 2019-07-23 2021-01-28 Mario Vismara Apparatus for the desalination of sea wat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02048A1 (en) * 2006-06-29 2008-01-03 Nam-Pyo Hong High efficiency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saving energy and control method the same
CN102506512A (zh) * 2011-11-08 2012-06-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喷射器的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02734886A (zh) * 2012-06-29 2012-10-1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并联式空调和调温箱一体机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0017628A (zh) * 2018-01-10 2019-07-16 毛文军 一种基于氩循环的lng冷能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9350983A (zh) * 2018-12-17 2019-02-19 上海新奥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级压缩式热泵双效蒸发浓缩系统
CN209237373U (zh) * 2018-12-17 2019-08-13 上海新奥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热型热泵双效蒸发浓缩系统
WO2021014369A1 (en) * 2019-07-23 2021-01-28 Mario Vismara Apparatus for the desalination of sea wat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2159B (zh) 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压缩复合式高温热泵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0454897B (zh) 一种蒸发冷却-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
CN113834114A (zh) 一种负压闪蒸耦合双级压缩变频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及方法
CN202928179U (zh) 一种高效换热制冷系统
CN101871702B (zh) 双热源高效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01776347A (zh) 一种带压力回收部件的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08834386A (zh) 一种热回收模块化数据中心
CN211120096U (zh) 一种带有双喷射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CN102650467A (zh) 单效混合式热泵机组和双效混合式热泵机组
CN105650938B (zh) 一种全电力回用排放热的吸收式制冷方法和装置
CN109442804B (zh) 一种深度冷凝乏汽的双级压缩热泵循环系统
CN109350983B (zh) 一种双级压缩式热泵双效蒸发浓缩系统
CN113350814A (zh) 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
CN105066502A (zh) 一种回收相变热的直燃式吸收制冷方法及装置
CN209270860U (zh) 一种双级压缩式热泵双效蒸发浓缩系统
CN214581908U (zh) 二氧化碳制冷热回收系统
CN106352592B (zh) 连续吸附制冷与发电系统
CN209230074U (zh) 一种深度冷凝乏汽的双级压缩热泵循环系统
CN105485960B (zh) 一种双蒸气压缩系统吸收式制冷方法及装置
CN210602077U (zh) 一种带新风预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
CN209267917U (zh) 一种热回收模块化数据中心
CN113091349A (zh) 一种高效吸收式热泵
CN110986425A (zh) 一种带太阳能补热的水蒸气热泵系统
CN217613031U (zh) 一种高温热泵驱动的盐溶液蒸发结晶系统
CN112984851B (zh) 一种半复叠式热泵双效蒸发浓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