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1556A -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41556A CN113341556A CN202110879523.8A CN202110879523A CN113341556A CN 113341556 A CN113341556 A CN 113341556A CN 202110879523 A CN202110879523 A CN 202110879523A CN 113341556 A CN113341556 A CN 1133415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group
- lens
- optical
- sub
- optical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5/00—Eyepieces; Magnifying glasses
- G02B25/001—Eyepie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7/00—Systems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17/08—Catadioptric syste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该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以及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微型图像显示器光线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且光学反射面为第二透镜组中距离人眼观察侧最远的光学面;光学反射面凹向人眼观看方向;第一光学元件将经第一透镜组折射的光线反射至第二透镜组,再将经第二透镜组折射、反射再折射的光线透射至人眼;第一透镜组包括从人眼观看侧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沿光轴方向共轴依次排列的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与第三子透镜组;通过各透镜组的焦距组合,实现对光路进行有效的折叠,减小了整体尺寸,实现像差的大幅消除,达到高临场感的视觉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器件不断向超微型化发展,头戴显示装置及产品在军事、工业、医疗、教育、消费等领域不断涌现应用,而一个典型的可穿戴计算系统架构中,头戴式显示装置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头戴显示装置通过光学技术,将微型图像显示器(例如透射式或反射式液晶显示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MD器件)发出的视频图像光引导到使用者的瞳孔,在使用者的近目范围实现虚拟、放大图像,为使用者提供直观、可视的图像、视频、文字信息。目镜光学系统是头戴显示装置的核心,实现将微型图像显示在人眼前形成虚拟放大图像的功能。
头戴显示装置向着体积紧凑,重量轻,便于头戴,减轻负载等方向发展。同时,大视场角和视觉舒适体验也逐渐成为衡量头戴显示装置优劣的关键因素,大视场角决定了高临场感的视觉体验效果,高像质、低畸变决定了视觉体验的舒适度。满足这些要求,需要目镜光学系统尽可能地实现大视场角、高图像分辨力、低畸变、小场曲、小体积等指标,同时满足上述光学性能对系统的设计和像差优化是很大挑战。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915992A)、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1698430U)、专利文献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662678A)、专利文献4(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229514A)分别提供的是采用传统光学球面及偶次非球面组合的反射式光学系统,其中专利文献1采用的是中继方案,但是该方案采用了自由曲面反射方式,导致整个光学系统实现难度大大提升;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的光学系统采用的是反射式光学系统,但是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而导致基本的光学结构相差更远,如镜片面型和镜片之间间隙的搭配关系等。
专利文献5(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081891U)、专利文献5(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604007A)提供的是采用了折反方式的目镜光学系统,虽然保证了高质量的成像,但其光学结构往往局限于单次透镜反射,大大限制了整个光学结构的性能比。
综上所述,现有的光学结构不仅存在重量大、视场角小、光学性能不足等问题,而且还因为实现难度大而导致加工量产较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光学结构重量大、像质不高、存在畸变、视场角不够大以及量产较难等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以及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光线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且所述光学反射面为所述第二透镜组中距离人眼观察侧最远的光学面;所述光学反射面凹向人眼观看方向;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将经所述第一透镜组折射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透镜组,再将经所述第二透镜组折射、反射再折射的所述光线透射至人眼;
所述目镜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为fw,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2,则fw、f1、f2满足下列关系式(1)、(2):
f1/fw < -0.47 (1);
-2.53 < f2/fw < -0.64 (2);
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从人眼观看侧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沿光轴方向共轴依次排列的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和第三子透镜组;所述第一子透镜组、所述第二子透镜组与所述第三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正、负、正组合;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1,所述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2,所述第三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3,则f11、f12、f13和f1满足下列关系式(3)、(4)、(5):
0.19 < f11/f1 (3);
f12/f1 <-0.019 (4);
0.019 < f13/f1 (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一透镜组沿光轴的距离为d2,则d1和d2满足下列关系式(6):
0.69 < d2/d1 (6)。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最大光学有效口径为φ2,则φ2满足下列关系式(7):
φ2< 70mm (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由一片透镜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子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正透镜。
进一步地,所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由两片透镜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子透镜组包括从人眼观看侧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沿光轴方向共轴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均为正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11,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1,则f111与f11满足下列关系式(8):
0.10 < │f111/ f11│ (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靠近人眼观察侧的光学面凸向人眼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透镜组包括与所述第一子透镜组近邻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靠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的光学面凹向微型图像显示器;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21,则f121满足下列关系式(9):
f121 < -5.38 (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子透镜组包括与所述第二子透镜组近邻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正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31,则f131满足下列关系式(10):
8.82 < f131 (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1,所述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2,所述第三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3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11)、(12)、(13):
0.73 < f11/f1 < 0.83 (11);
-3.38< f12/f1 < -1.90 (12);
1.32 < f13/f1 < 1.83 (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相邻的第五透镜;所述光学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五透镜远离人眼的光学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相邻的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沿人眼光轴入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光学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五透镜远离人眼的光学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反射面的有效焦距为fS2,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2,则f2与fS2满足下列关系式(14):
0.46 ≤ fS2/f2≤1.0 (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为平面透反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反射率为Re1,则Re1满足关系式(15):
20% <Re1<80% (15)。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反射面的反射率为Re2,则Re2满足关系式(16):
20% < Re2 (1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轴夹角为λ1,则λ1满足关系式(17):
55° <λ1 < 120 ° (17)。
进一步地,所述目镜光学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之间的平面反射光学元件;所述平面反射光学元件将经过所述第一透镜组折射的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上,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透镜组中,再将经所述第二透镜组折射、反射再折射的所述光线透射至人眼处;
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夹角为λ2,则λ2满足下列关系式(18):
60° ≤λ2 ≤ 180 ° (1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偶次非球面面型;所述光学反射面为偶次非球面面型。
进一步地,所述偶次非球面面型满足下列关系式(19):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组中各透镜的材质为光学塑胶材料。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包括微型图像显示器,还包括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所述目镜光学系统位于人眼和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包含两个相同的所述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二透镜组具有的透射和反射性能,第二透镜组中包含一个反射面,采用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与第一光学元件组成目镜光学系统对光路进行有效的折叠,减小了目镜光学系统的整体尺寸,提高了后续量产的可能性,第一透镜组包含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与第三子透镜组,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与第三子透镜组采用正、负、正组合,在实现产品小尺寸化、降低成本和重量的基础上,实现光学系统像差的大幅消除,同时也提高了基本的光学指标,保证很高的成像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画角的大小,观察者可以通过本发明,观看到全画幅高清、无失真、像质均匀的大幅画面,达到高临场感的视觉体验,适用于近眼显示器及其类似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光路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点列图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场曲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畸变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MTF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光路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点列图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场曲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畸变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MTF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光路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点列图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场曲示意图;
图11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畸变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MTF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光路图;
图1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点列图示意图;
图15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场曲示意图;
图15b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畸变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MTF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光路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点列图示意图;
图19a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场曲示意图;
图19b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畸变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MTF示意图;
图21a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光路正视图;
图21b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光路俯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点列图示意图;
图23a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场曲示意图;
图23b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畸变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MTF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构造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以及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微型图像显示器光线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且光学反射面为第二透镜组中距离人眼观察侧最远的光学面;光学反射面凹向人眼观看方向;第一光学元件将经第一透镜组折射的光线反射至第二透镜组,再将经第二透镜组折射、反射再折射的光线透射至人眼;
上述光线传输路径为:微型图像显示器产生的光线经过第一透镜组折射后传输至第一光学元件上,第一光学元件上的反射部分将光线反射至第二透镜组中,由于第二透镜组中的光学反射面设置在距离人眼观察侧最远的光学面上,因此光线在进入光学反射面之前,会在第二透镜组中产生一次折射,并在到达光学反射面时,由光学反射面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光学元件上。在光学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到达第一光学元件之前,会经过第二透镜组中其它光学面折射第一光学元件上,第一光学元件上的透光部分会透射光线至人眼。
目镜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为fw,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2,则fw、f1、f2满足下列关系式(1)、(2):
f1/fw < -0.47 (1);
-2.53 < f2/fw < -0.64 (2);
其中,f1/fw 可取值为-100.57、-56.55、-33.351、-21.131、-10.951、-7.935、-5.815、-3.615、-1.589、-0.47等等,f2/fw可取值为-2.53、-2.521、-2.13、-1.99、-1.55、-1.21、-1.02、-0.98、-0.875、-0.753、-0.649、-0.64等等。
第一透镜组包括从人眼观看侧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沿光轴方向共轴依次排列的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和第三子透镜组;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与第三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正、负、正组合;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1,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2,第三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3,则f11、f12、f13和f1满足下列关系式(3)、(4)、(5):
0.19 < f11/f1 (3);
f12/f1 <-0.019 (4);
0.019 < f13/f1 (5);
其中,f11/f1可取值为0.19、0.20、0.39、0.57、0.77、0.89、1.35、3.25、5.56、36.1、54.1、87.6等等,f12/f1可取值为-120.43、-100.47、-77.55、-51.25、-45.33、-21.78、-15.13、-10.55、-7.15、-4.14、-0.13、-0.02、-0.019等等,f13/f1可取值为0.019、0.20、0.39、1.99、5.83、12.13、22.54、35.24、43.55、83.59等等。
上述关系式(1)、(2)、(3)、(4)、(5)中,f1/fw、f2/fw、f11/f1、f12/f1和f13/f1的取值范围对系统像差的校正、光学元件的加工难度、以及光学元件装配偏差的灵敏度密切相关,其中关系式(1)中f1/fw的取值小于-0.47,改善了所述系统中光学元件的可加工性;关系式(2)中的f2/fw取值大于-2.53,改善了所述系统中光学元件的可加工性,其取值小于-0.64,使系统像差得以充分校正,从而实现更加优质的光学效果。关系式(3)中f11/f1的取值大于0.19,使系统像差得以充分校正,从而实现优质的光学效果;关系式(5)中f13/f1的取值大于0.019,使系统像差得以充分校正,从而实现优质的光学效果。关系式(4)中f12/f1的取值小于-0.019,降低了球差的校正难度,便于实现大光学孔径。
其中,第一透镜组包含三个子透镜组,分别是相邻设置的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与第三子透镜组,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与第三子透镜组采用正、负、正的焦距组合,其中,负透镜组矫正像差,正透镜组提供聚焦成像。各子透镜组组合较为复杂,能够更好地矫正像差,加工性更好,充分地矫正了系统的像差,提升了系统的光学分辨力。
更重要的是,利用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透镜组具有的透射和反射性能,第二透镜组中包含一个反射面,对光路进行有效的折叠,减小了目镜光学系统的整体尺寸,提高了后续量产的可能性。同时设置第二透镜组,以及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与第三子透镜组之间的焦距组合关系,进一步矫正像差,加工性更好,在产品小尺寸化、降低成本和重量的基础上,实现光学系统像差的大幅消除,同时也提高了基本的光学指标,保证很高的成像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画角的大小,观察者可以通过本发明,观看到全画幅高清、无失真、像质均匀的大幅画面,达到高临场感的视觉体验,本产品适用于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及其类似装置。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可以为75%透射,25%反射或65%透射,35%反射或具有透射反射功能的偏振片。
如图1所示,包括从人眼观察侧到微型图像显示器之间沿光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光学元件、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其中,以靠近人眼E侧的光学表面序号为1,依此类推(从左至右为2、3、4、5、6······),从微型图像显示器发出的光,经第一透镜组折射后,在第一光学元件上反射至第二透镜组上,第二透镜组对光线进行折射、反射再折射后,第一光学元件将经第二透镜组传输的光线透射至人眼。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透镜组沿光轴的距离为d1,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一透镜组沿光轴的距离为d2,则d1和d2满足下列关系式(6):
0.69 < d2/d1 (6);
其中,d2/d1可取值为0.69、0.695,0.88,0.98,1.55,2.37,3.55,3.88,3.99,4.57,4.89,4.99等等。
上述关系式(6)中d2/d1的下限取值大于0.69,降低了系统离轴像差的校正难度,确保中心视场和边缘视场同时达到较高的图像质量,使全画幅内像质均匀。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的最大光学有效口径为φ2,则φ2满足下列关系式(7):
φ2< 70mm (7);
其中,φ2可取值为70、69、65、56、52、48、32、30、28、26、21等等,单位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透镜组由一片透镜构成,其中第一子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为正透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透镜组由两片透镜构成;其中第一子透镜组包括从人眼观看侧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沿光轴方向共轴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均为正透镜。采用第二透镜可更好地校正场曲和像散,有利于实现更大的视场角和更高的光学分辨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11,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1,则f111与f11满足下列关系式(8):
0.10 < │f111/ f11│ (8);
其中,│f111/ f11│可取值为0.10、0.11、0.22、0.58、1.32、1.55、2.25、3.57、5.57、8.79、9.91、10.11、20.22等等。
上述关系式(8)中│f111/ f11│的取值大于0.10,使系统像差得以充分校正,从而实现优质的光学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靠近人眼观察侧的光学面凸向人眼方向。可以进一步缩小目镜光学系统的尺寸,提高系统像质,校正畸变,改善了系统的像散和场曲等像差,有利于目镜系统实现全画幅均匀像质的高分辨率光学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子透镜组包括与第一子透镜组近邻的第三透镜;第三透镜为负透镜;第三透镜靠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的光学面凹向微型图像显示器;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21,则f121满足下列关系式(9):
f121 < -5.38 (9);
其中,f121可取值为-5.38、-5.39、-6.72、-9.88、-21.32、-41.55、-52.25、-63.57、-75.57、-88.79、-99.91、-110.11、-220.22等等。
上述关系式(9)中f121的取值小于-5.38,使系统像差得以充分校正,从而实现更加优质的光学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三子透镜组包括与第二子透镜组近邻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为正透镜;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31,则f131满足下列关系式(10):
8.82 < f131 (10);
其中,f131可取值为8.82、8.83、9.72、19.88、21.32、41.55、52.25、63.57、75.57、88.79、99.91、110.11、220.22等等。
上述关系式(10) 中的f131取值大于8.82,改善了所述系统中光学元件的可加工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1,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2,第三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3与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11)、(12)、(13):
0.73 < f11/f1 < 0.83 (11);
-3.38< f12/f1 < -1.90 (12);
1.32 < f13/f1 < 1.83 (13);
其中,f11/f1可取值为0.73、0.737、0.749、0.751、0.755、0.763、0.765、0.778、0.812、0.825、0.829、0.83等等,f12/f1可取值为-3.38、-3.36、-3.22、-3.18、-2.51、-2.36、-2.25、-2.15、-2.035、-1.90等等,f13/f1可取值为1.32、1.321、1.33、1.39、1.45、1.58、1.697、1.71、1.75、1.79、1.829、1.83等等。
通过进一步优选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第三子透镜组和系统有效焦距的取值范围,更好地平衡了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和加工制造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包括与第一光学元件相邻的第五透镜;光学反射面位于第五透镜远离人眼观看侧的光学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包括与第一光学元件相邻的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沿人眼光轴入射方向依次排布;光学反射面位于第五透镜远离人眼观看侧的光学面上。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光学反射面的有效焦距为fS2,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2,则f2与fS2满足下列关系式(14):
0.46 ≤ fS2/f2≤1.0 (14);
其中,fS2/f2可取值为0.46、0.465、0.467、0.5、0.65、0.75、0.87、0.93、0.97、1.0等等。
关系式(15)中fS2/f2的取值大于0.46,使系统像差得以充分校正,从而实现优质的光学效果,其取值小于1.0,改善了所述系统中光学元件的可加工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为平面透反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的反射率为Re1,则Re1满足关系式(15):
20% <Re1<80% (15);
其中,Re1可取值为20%、21%、30%、47%、52%、60%、65%、70%、79%、80%等等。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光学反射面的反射率为Re2,则Re2满足关系式(16):
20% < Re2 (16);
其中,Re2可取值为20%、21%、30%、47%、52%、60%、65%、70%、80%、99%等等。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光轴夹角为λ1,则λ1满足关系式(17):
55° <λ1 < 120 ° (17);
其中,λ1可取值为55°、60°、66°、70°、90°、100°、115°、120 °等等。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目镜光学系统还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组和第一光学元件之间的平面反射光学元件;平面反射光学元件将经过第一透镜组折射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光学元件上,第一光学元件将光线反射至第二透镜组中,再将经第二透镜组折射、反射再折射的光线透射至人眼处;
第一透镜组与第一光学元件的夹角为λ2,则λ2满足下列关系式(18):
60° ≤λ2 ≤ 180 ° (18);
其中,λ2可取值为60°、74°、80°、90°、100°、130°、140°、155°、167°、180°等等。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偶次非球面面型;光学反射面为偶次非球面面型。
上述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光学面和第五透镜的光学面均为偶次非球面面型;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偶次非球面面型满足下列关系式(19):
其中,z为光学面的矢高,c为非球面顶点处曲率,k为非球面系数,α2,4,6… 为各阶系数,r为曲面上点到透镜系统光轴的距离坐标。
使所述光学系统的像差(包括球差、慧差、畸变、场曲、像散、色差和其它高阶像差)得到充分的校正,有利于所述目镜光学系统在实现大视场角、大孔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心视场和边缘视场的图像质量、缩小中心视场和边缘视场图像质量的差别,实现全画幅内更均匀的图像质量和低畸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中各透镜的材质为光学塑胶材料。如:E48R、EP5000、OKP1等等。
使得目镜光学系统的各级像差得到充分校正的同时,又控制了光学元件的制造成本和光学系统的重量。
下面通过更加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目镜光学系统的原理、方案及显示结果进行更进一步的阐述。
以下实施例中,光阑E可以为目镜光学系统成像的出瞳,为一个虚拟的出光孔径,人眼的瞳孔在光阑位置时,可以观察到最佳的成像效果。以下实施例所提供的点列图反映光学系统成像的几何结构,忽略衍射效应,以指定视场、指定波长光线聚焦像平面截面形成的弥散斑表示,可同时包含多个视场和多种波长的光线。因此,可以通过点列图弥散斑的密集程度、形状尺寸直观地衡量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优劣,通过点阵图不同波长弥散斑的错位程度直观衡量光学系统的色差,点列图的RMS (Root Meam Square)半径(均方根半径)越小,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越高。
第一实施例
所述第一实施例目镜设计数据如下表一所示:
附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目镜光学系统光路图,包括第一透镜组T1、以及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光线的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透镜组T2;第二透镜组T2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S2,且光学反射面S2为第二透镜组T2中距离人眼观察侧最远的光学面;光学反射面S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第一光学元件L1将经第一透镜组T1折射的光线反射至第二透镜组T2,再将经第二透镜组T2折射、反射再折射的光线透射至人眼EYE。
其中第一透镜组T1包括第一子透镜组T11、第二子透镜组T12与第三子透镜组T13,第一子透镜组T11为正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T12为负透镜组,第三子透镜组T13为正透镜组。第一子透镜组T11由第一透镜T111构成,第一透镜T111为正透镜。第二子透镜组T12由第三透镜T121构成,第三透镜T121为负透镜。第三子透镜组T13由第四透镜T131构成,第四透镜T131为正透镜。第二透镜组T2由第五透镜T21构成,其中光学反射面S2位于第五透镜T21远离人眼EYE观看侧的光学面上。光学反射面S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
目镜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w为-25.58,第一透镜组T1的有效焦距f1为12.28,第二透镜组T2的有效焦距f2为16.63,光学反射面S2的有效焦距fS2为8.59,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透镜组T2沿光轴的距离d1为20,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一透镜组T1沿光轴的距离d2为19.37,其中第一子透镜组T11的有效焦距f11为9.09,第二子透镜组T12的有效焦距f12为-41.44,第三子透镜组T13的有效焦距f13为22.37。则f1/fw为-0.48,f2/fw为-0.65,f11/f1为0.74,f111/f11为1,f12/f1为-3.37,f13/f1为1.82,f121为-41.44,fS2/f2为0.47,d2/d1为0.97,λ1为90°。
附图2、附图3a、附图3b和附图4分别为点列图,场曲、畸变图和传递函数MTF曲线图,反映出了本实施例各个视场光线在像平面(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单位像素内有着很高的分辨率及很小的光学畸变,单位周期每10mm分辨率达到0.9以上,光学系统像差以及图像飘移得到良好校正,通过目镜光学系统可观察到均匀、高光学性能的显示画像。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目镜设计数据如下表二所示:
附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光路图,包括第一透镜组T1、以及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光线的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透镜组T2;第二透镜组T2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S2,且光学反射面S2为第二透镜组T2中距离人眼观察侧最远的光学面;光学反射面S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第一光学元件L1将经第一透镜组T1折射的光线反射至第二透镜组T2,再将经第二透镜组T2折射、反射再折射的光线透射至人眼EYE。
其中第一透镜组T1包括第一子透镜组T11、第二子透镜组T12与第三子透镜组T13,第一子透镜组T11为正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T12为负透镜组,第三子透镜组T13为正透镜组。第一子透镜组T11由第一透镜T111构成,第一透镜T111为正透镜。第二子透镜组T12由第三透镜T121构成,第三透镜T121为负透镜。第三子透镜组T13由第四透镜T131构成,第四透镜T131为正透镜。第二透镜组T2包括沿人眼光轴入射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五透镜T21和第六透镜T22构成,其中光学反射面S2位于第五透镜T21远离人眼EYE观看侧的光学面上。光学反射面S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
目镜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w为-13.58,第一透镜组T1的有效焦距f1为13.15,第二透镜组T2的有效焦距f2为20.33,光学反射面S2的有效焦距fS2为11.95,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透镜组T2沿光轴的距离d1为27.5,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一透镜组T1沿光轴的距离d2为19.37,第一子透镜组T11的有效焦距f11为10.23,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2为-25.15,第三子透镜组T13的有效焦距f13为18.18。则f1/fw为-0.97,f2/fw为-1.50,f11/f1为0.78,f111/f11为1,f12/f1为-1.91,f13/f1为1.38,f121为-25.15,fS2/f2为0.59,d2/d1为0.70,λ1为90°。
附图6、附图7a、附图7b和附图8分别为点列图,场曲、畸变图和传递函数MTF曲线图,反映出了本实施例各个视场光线在像平面(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单位像素内有着很高的分辨率及很小的光学畸变,单位周期每10mm分辨率达到0.9以上,光学系统像差以及图像飘移得到良好校正,通过目镜光学系统可观察到均匀、高光学性能的显示画像。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目镜设计数据如下表三所示:
附图9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光路图,包括第一透镜组T1、以及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光线的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透镜组T2;第二透镜组T2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S2,且光学反射面S2为第二透镜组T2中距离人眼观察侧最远的光学面;光学反射面S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第一光学元件L1将经第一透镜组T1折射的光线反射至第二透镜组T2,再将经第二透镜组T2折射、反射再折射的光线透射至人眼EYE。
其中第一透镜组T1包括第一子透镜组T11、第二子透镜组T12与第三子透镜组T13,第一子透镜组T11为正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T12为负透镜组,第三子透镜组T13为正透镜组。第一子透镜组T11由第一透镜T111构成,第一透镜T111为正透镜。第二子透镜组T12由第三透镜T121构成,第三透镜T121为负透镜。第三子透镜组T13由第四透镜T131构成,第四透镜T131为正透镜。第二透镜组T2由第五透镜T21构成,其中光学反射面S2位于第五透镜T21远离人眼EYE观看侧的光学面上。光学反射面S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
目镜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w为-12.26, 第一透镜组T1的有效焦距f1为12.45,第二透镜组T2的有效焦距f2为21.56,光学反射面S2的有效焦距fS2为10.46,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透镜组T2沿光轴的距离d1为22.06,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一透镜组T1沿光轴的距离d2为19.37,第一子透镜组T11的有效焦距f11为10.23,第二子透镜组T12的有效焦距f12为-31.15,第三子透镜组T13的有效焦距f13为16.54。则f1/fw为-1.02,f2/fw为-1.76,f11/f1为0.82,f111/f11为1,f12/f1为-2.5,f13/f1为1.33,f121为-31.15,fS2/f2为0.49,d2/d1为0.88,λ1为90°。
附图10、附图11a、附图11b和附图12分别为点列图,场曲、畸变图和传递函数MTF曲线图,反映出了本实施例各个视场光线在像平面(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单位像素内有着很高的分辨率及很小的光学畸变,单位周期每10mm分辨率达到0.9以上,光学系统像差以及图像飘移得到良好校正,通过目镜光学系统可观察到均匀、高光学性能的显示画像。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目镜设计数据如下表四所示:
附图13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光路图,包括第一透镜组T1、以及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光线的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透镜组T2;第二透镜组T2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S2,且光学反射面S2为第二透镜组T2中距离人眼观察侧最远的光学面;光学反射面S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第一光学元件L1将经第一透镜组T1折射的光线反射至第二透镜组T2,再将经第二透镜组T2折射、反射再折射的光线透射至人眼EYE。
其中第一透镜组T1包括第一子透镜组T11、第二子透镜组T12与第三子透镜组T13,第一子透镜组T11为正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T12为负透镜组,第三子透镜组T13为正透镜组。第一子透镜组T11由第一透镜T111和第二透镜T112构成,第一透镜T111和第二透镜T112均为正透镜。第二子透镜组T12由第三透镜T121构成,第三透镜T121为负透镜。第三子透镜组T13由第四透镜T131构成,第四透镜T131为正透镜。第二透镜组T2由第五透镜T21构成,其中光学反射面S2位于第五透镜T21远离人眼EYE观看侧的光学面上。光学反射面S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
目镜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w为-7.8,第一透镜组T1的有效焦距f1为782.9,第二透镜组T2的有效焦距f2为19.69,光学反射面S2的有效焦距fS2为19.69,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透镜组T2沿光轴的距离d1为12.8,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一透镜组T1沿光轴的距离d2为13.83,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1为154.93,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11为17.29,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2为-12.19,第三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3为13.3。则f1/fw为-100.37,f2/fw为-2.52,f11/f1为0.20,f111/f11为0.11,f12/f1为-0.02,f13/f1为0.02,f121为-12.19,fS2/f2为1,d2/d1为1.08,λ1为90°。
附图14、附图15a、附图15b和附图16分别为点列图,场曲、畸变图和传递函数MTF曲线图,反映出了本实施例各个视场光线在像平面(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单位像素内有着很高的分辨率及很小的光学畸变,单位周期每10mm分辨率达到0.9以上,光学系统像差以及图像飘移得到良好校正,通过目镜光学系统可观察到均匀、高光学性能的显示画像。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目镜设计数据如下表五所示:
附图17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光路图,包括第一透镜组T1、以及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光线的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透镜组T2;第二透镜组T2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S2,且光学反射面S2为第二透镜组T2中距离人眼观察侧最远的光学面;光学反射面S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第一光学元件L1将经第一透镜组T1折射的光线反射至第二透镜组T2,再将经第二透镜组T2折射、反射再折射的光线透射至人眼EYE。
其中第一透镜组T1包括第一子透镜组T11、第二子透镜组T12与第三子透镜组T13,第一子透镜组T11为正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T12为负透镜组,第三子透镜组T13为正透镜组。第一子透镜组T11由第一透镜T111和第二透镜T112构成,第一透镜T111和第二透镜T112均为正透镜。第二子透镜组T12由第三透镜T121构成,第三透镜T121为负透镜。第三子透镜组T13由第四透镜T131构成,第四透镜T131为正透镜。第二透镜组T2由第五透镜T21构成,其中光学反射面S2位于第五透镜T21远离人眼EYE观看侧的光学面上。光学反射面S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
目镜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w为-13.5,第一透镜组T1的有效焦距f1为10.89,第二透镜组T2的有效焦距f2为18.6,光学反射面S2的有效焦距fS2为18.6,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透镜组T2沿光轴的距离d1为12.8,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一透镜组T1沿光轴的距离d2为20.57,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1为154.93,第一透镜T111的有效焦距f111为22.56,第二子透镜组T12的有效焦距f12为-2555.29,第三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3为14.8。则f1/fw为-0.81,f2/fw为-1.38,f11/f1为1.20,f111/f11为1.72,f12/f1为-234.65,f13/f1为1.36,f121为-2555.29,fS2/f2为1,d2/d1为1.61,λ1为70°。
附图18、附图19a、附图19b和附图20分别为点列图,场曲、畸变图和传递函数MTF曲线图,反映出了本实施例各个视场光线在像平面(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单位像素内有着很高的分辨率及很小的光学畸变,单位周期每10mm分辨率达到0.9以上,光学系统像差以及图像飘移得到良好校正,通过目镜光学系统可观察到均匀、高光学性能的显示画像。
第六实施例
所述第六实施例目镜设计数据如下表六所示:
附图21a和图21b为第四实施例的目镜光学系统光路正视图和俯视图,包括第一透镜组T1、以及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微型图像显示器IMG光线的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透镜组T2,还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组和第一光学元件之间的平面反射光学元件L3;第二透镜组T2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S2,且光学反射面S2为第二透镜组T2中距离人眼观察侧最远的光学面;光学反射面S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平面反射光学元件L3将经过第一透镜组T1折射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光学元件L1上,第一光学元件L1将光线反射至第二透镜组T2中,再将经第二透镜组T2折射、反射再折射的光线透射至人眼EYE处。
其中第一透镜组T1包括第一子透镜组T11、第二子透镜组T12与第三子透镜组T13,第一子透镜组T11为正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T12为负透镜组,第三子透镜组T13为正透镜组。第一子透镜组T11由第一透镜T111和第二透镜T112构成,第一透镜T111和第二透镜T112均为正透镜。第二子透镜组T12由第三透镜T121构成,第三透镜T121为负透镜。第三子透镜组T13由第四透镜T131构成,第四透镜T131为正透镜。第二透镜组T2由第五透镜T21构成,其中光学反射面S2位于第五透镜T21远离人眼EYE观看侧的光学面上。光学反射面S2凹向人眼观看方向。
目镜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w为-16.7,第一透镜组T1的有效焦距f1为16.76,第二透镜组T2的有效焦距f2为27.22,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二透镜组T2沿光轴的距离d1为24,第一光学元件L1和第一透镜组T1沿光轴的距离d2为42.31,其中,d2由d21和d22构成。第一子透镜组T11的有效焦距f11为12.26,第一透镜T111的有效焦距f111为58.91,第二子透镜组T12的有效焦距f12为-18.17,第三子透镜组T13的有效焦距f13为60.2。则f1/fw为-1.0,f2/fw为-1.63,f11/f1为0.73,f111/f11为4.81,f12/f1为-1.08,f13/f1为3.59,第三透镜T121的有效焦距f121为-18.17,d2/d1为1.76,λ1为74°,λ2为90°。
附图22、附图23a、附图23b和附图24分别为点列图,场曲、畸变图和传递函数MTF曲线图,反映出了本实施例各个视场光线在像平面(微型图像显示器IMG)的单位像素内有着很高的分辨率及很小的光学畸变,单位周期每10mm分辨率达到0.9以上,光学系统像差以及图像飘移得到良好校正,通过所述目镜光学系统可观察到均匀、高光学性能的显示画像。
上述实施例一至六的各项数据均满足发明内容中所记录的参数要求,结果如下表七所示: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包括微型图像显示器,还包括如前述中任一项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目镜光学系统位于人眼和微型图像显示器之间。
优选地,微型图像显示器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优选地,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包含两个相同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
综上,本发明的上述各实施例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的第一透镜组包含三个子透镜组,分别是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与第三子透镜组,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与第三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采用正、负、正组合,充分地校正了系统的像差,提升了系统的光学分辨力。更重要的是,利用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透镜组具有的透射和反射性能,第二透镜组中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对光路进行有效的折叠,减小了目镜光学系统的整体尺寸,提高了后续量产的可能性,在产品小尺寸化、降低成本和重量的基础上,实现光学系统像差的大幅消除,同时也提高了基本的光学指标,保证很高的成像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画角的大小,观察者可以通过本发明,观看到全画幅高清、无失真、像质均匀的大幅画面,达到高临场感的视觉体验,本产品适用于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及其类似装置。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3)
1.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组、以及用于透射和反射来自于微型图像显示器光线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包含一个光学反射面,且所述光学反射面为所述第二透镜组中距离人眼观察侧最远的光学面;所述光学反射面凹向人眼;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将经所述第一透镜组折射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透镜组,再将经所述第二透镜组折射、反射再折射的所述光线透射至人眼;
所述目镜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为fw,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2,则fw、f1、f2满足下列关系式(1)、(2):
f1/fw < -0.47 (1);
-2.53 < f2/fw < -0.64 (2);
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从人眼观看侧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沿光轴方向共轴依次排列的第一子透镜组、第二子透镜组和第三子透镜组;所述第一子透镜组、所述第二子透镜组与所述第三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正、负、正组合;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1,所述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2,所述第三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3,则f11、f12、f13和f1满足下列关系式(3)、(4)、(5):
0.19 < f11/f1 (3);
f12/f1 <-0.019 (4);
0.019 < f13/f1 (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透镜组沿光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一透镜组沿光轴的距离为d2,则d1和d2满足下列关系式(6):
0.69 < d2/d1 (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最大光学有效口径为φ2,则φ2满足下列关系式(7):
φ2< 70mm (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由一片透镜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子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正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由两片透镜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子透镜组包括从人眼观看侧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沿光轴方向共轴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均为正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11,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1,则f111与f11满足下列关系式(8):
0.10 < │f111/ f11│ (8)。
7.根据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靠近人眼观察侧的光学面凸向人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透镜组包括与所述第一子透镜组近邻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靠近微型图像显示器侧的光学面凹向微型图像显示器;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21,则f121满足下列关系式(9):
f121 < -5.38 (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透镜组包括与所述第二子透镜组近邻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正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131,则f131满足下列关系式(10):
8.82 < f131 (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1,所述第二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2,所述第三子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13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11)、(12)、(13):
0.73 < f11/f1 < 0.83 (11);
-3.38< f12/f1 < -1.90 (12);
1.32 < f13/f1 < 1.83 (1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相邻的第五透镜;所述光学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五透镜远离人眼的光学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相邻的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沿人眼光轴入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光学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五透镜远离人眼的光学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反射面的有效焦距为fS2,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2,则f2与fS2满足下列关系式(14):
0.46 ≤ fS2/f2≤1.0 (14)。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为平面透反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反射率为Re1,则Re1满足关系式(15):
20% < Re1<80% (15)。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反射面的反射率为Re2,则Re2满足关系式(16):
20% < Re2 (16)。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轴夹角为λ1,则λ1满足关系式(17):
55° <λ1 < 120 ° (17)。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镜光学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之间的平面反射光学元件;所述平面反射光学元件将经过所述第一透镜组折射的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上,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透镜组中,再将经所述第二透镜组折射、反射再折射的所述光线透射至人眼处;
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夹角为λ2,则λ2满足下列关系式(18):
60° ≤λ2 ≤ 180 ° (18)。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偶次非球面面型;所述光学反射面为偶次非球面面型。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中各透镜的材质为光学塑胶材料。
21.一种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包括微型图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所述目镜光学系统位于人眼和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图像显示器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近眼显示装置包含两个相同的所述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79523.8A CN113341556B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
US17/879,431 US11579434B1 (en) | 2021-08-02 | 2022-08-02 | Reflective eyepiece optical system and head-mounted near-to-eye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79523.8A CN113341556B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41556A true CN113341556A (zh) | 2021-09-03 |
CN113341556B CN113341556B (zh) | 2022-08-05 |
Family
ID=77480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79523.8A Active CN113341556B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79434B1 (zh) |
CN (1) | CN113341556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20557A (zh) * | 2014-06-25 | 2014-09-03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 一种单目和准双目变换观察光学装置 |
CN104570356A (zh) * | 2015-02-03 | 2015-04-29 | 深圳市安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单图像源双目近眼显示装置 |
CN104765150A (zh) * | 2015-03-30 | 2015-07-08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采用旋转对称透镜的双椭球结构大视场头盔显示光学系统 |
CN111965824A (zh) * | 2020-08-26 | 2020-11-20 | 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镜组及使用其的近眼显示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59719A (ja) * | 1993-12-07 | 1995-06-23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映像表示装置 |
-
2021
- 2021-08-02 CN CN202110879523.8A patent/CN113341556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8-02 US US17/879,431 patent/US11579434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20557A (zh) * | 2014-06-25 | 2014-09-03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 一种单目和准双目变换观察光学装置 |
CN104570356A (zh) * | 2015-02-03 | 2015-04-29 | 深圳市安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单图像源双目近眼显示装置 |
CN104765150A (zh) * | 2015-03-30 | 2015-07-08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采用旋转对称透镜的双椭球结构大视场头盔显示光学系统 |
CN111965824A (zh) * | 2020-08-26 | 2020-11-20 | 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镜组及使用其的近眼显示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41556B (zh) | 2022-08-05 |
US11579434B1 (en) | 2023-0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74946B (zh) | 用于近眼显示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
CN113325565B (zh) |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 |
CN108604007B (zh) | 用于近眼显示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
CN112630978B (zh) |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
CN113341558B (zh) |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 |
CN112630974A (zh) |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
CN112630976A (zh) |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
CN112630975B (zh) |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
CN112764221B (zh) |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
WO2022141385A1 (zh) |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
CN213934404U (zh) |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
CN108463762B (zh) | 用于近眼显示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
CN210243956U (zh) | 一种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器 | |
CN108463761B (zh) | 用于近眼显示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
CN113341556B (zh) |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 |
CN113341555B (zh) |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 |
CN113325566B (zh) |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 |
CN113341559B (zh) |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 |
CN113325567B (zh) |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 |
US11567334B1 (en) | Reflective eyepiece optical system and head-mounted near-to-eye display device | |
WO2022141382A1 (zh) |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
WO2022141389A1 (zh) |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
US20230341674A1 (en) | Optical eyepiece system capable of superimposing optical paths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 |
WO2022141387A1 (zh) | 一种大视场角的目镜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