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9436B -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9436B
CN113339436B CN202110604178.7A CN202110604178A CN113339436B CN 113339436 B CN113339436 B CN 113339436B CN 202110604178 A CN202110604178 A CN 202110604178A CN 113339436 B CN113339436 B CN 1133394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ory alloy
energy
deformation
shape memory
absorb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41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9436A (zh
Inventor
郝世杰
熊志伟
杨英
李昊航
崔立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21106041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94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9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9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9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94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2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plastic deformation of members
    • F16F7/121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plastic deformation of members the members having a cellular, e.g. honeycomb, struc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2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plastic deformation of members
    • F16F7/128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plastic deformation of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bers, e.g. a flat strap, yielding through stretching, pulling a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2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solids
    • F16F2224/0225Cellular, e.g. microcellular fo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2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solids
    • F16F2224/0258Shape-memory metals, e.g. Ni-Ti allo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涉及吸能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吸能结构变形过程中易出现局部变形带和结构坍塌,无法实现彻底的均匀稳态变形,导致耐损伤性较低、变形不可控的技术问题。该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包括多个单胞件,所述单胞件具有至少一个孔隙;多个所述单胞件相互连接形成多孔结构;所述单胞件由镍钛记忆合金或铁基记忆合金制作而成。本发明能够使吸能结构受载后实现均匀稳态变形,抑制局部变形带的形成,避免结构坍塌,提高吸能结构的耐损伤性、稳健性和可控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泡沫铝、蜂窝夹心板等常用吸能材料可依赖大变形时局部坍塌而发生严重塑性变形吸收大量的能量,从而起到保护目标物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武装、航空航天、汽车工程等领域。
目前的吸能结构通常包括壳体,壳体内可填充缓冲材料,在进行缓冲吸能时,依靠壳体自身大变形下的结构坍塌,发生严重塑性变形从而吸收能量。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应力-应变曲线会出现强烈的强度波动起伏,吸能结构也会出现明显的局部变形带,造成整体变形不均匀,不稳定,出现局部应变较大而其余部位无变形的非平衡状态。
然而,目前的吸能结构无法实现彻底的均匀稳态变形,导致耐损伤性较低,使得吸能变形过程具有极大的不可控和不可预测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能够使吸能结构受载后发生均匀稳态变形,抑制局部变形带的形成,避免结构坍塌,提高吸能结构的耐损伤性、稳健性和可控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包括多个单胞件,单胞件具有至少一个孔隙;多个单胞件相互连接形成多孔结构。
单胞件由镍钛记忆合金或铁基记忆合金制作而成。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通过设置多个具有孔隙的单胞件,使单胞件相互连接形成多孔结构,使吸能结构具有较强的缓冲吸能能力。通过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或铁基记忆合金,使单胞件的基体具有“J”型曲线应力-应变特征,能够增强吸能结构受载屈服后“优先屈服区”的载荷抵抗力,提高局部结构强度和刚度,抑制“优先屈服区”的过度变形,促进变形向其他弹性区域扩展,防止局部变形带的出现,避免结构坍塌,实现均匀稳态变形,提高吸能结构的耐损伤性和稳健性,使得结构变形稳定可控。
在上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中,可选的是,多个单胞件呈阵列排布,且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依次排布;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位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单胞件的数量均不小于4个。
在上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中,可选的是,单胞件包括多个侧壁,多个侧壁依次首尾相连围成孔隙。
侧壁沿着第三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在上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中,可选的是,侧壁的厚度范围为0.2-1mm。
在上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中,可选的是,单胞件包括多个胞杆,多个胞杆相连且构成单胞件的棱边。
多个单胞件沿着第三方向依次排布;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在上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中,可选的是,胞杆的直径范围为0.2-1mm。
在上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中,可选的是,孔隙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
在上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中,可选的是,多孔结构的孔隙率大于等于95%。
在上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中,可选的是,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通过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制备而成。
在上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中,可选的是,镍钛记忆合金中,Ti元素的原子百分比为49.2-50.2%,余量为Ni原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的常规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J”型特征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受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受力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受力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缓冲吸能结构;
10-单胞件;
11-侧壁;
12-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吸能技术领域,泡沫铝、蜂窝夹心板等常用吸能材料可依赖大变形时局部坍塌而发生严重塑性变形吸收大量的能量,从而起到保护目标物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武装、航空航天、汽车工程等领域。目前的吸能结构通常包括壳体,壳体内可填充缓冲材料,在进行缓冲吸能时,依靠壳体自身大变形下的结构坍塌,发生严重塑性变形从而吸收能量。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应力-应变曲线会出现强烈的强度波动起伏,吸能结构也会出现明显的局部变形带,造成整体变形不均匀,不稳定,出现局部应变较大而其余部位无变形的非平衡状态。
具体的,图1为相关技术的常规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该吸能结构采用铝合金制成,该吸能结构变形时屈服后会发生连续的塑性变形,且展现低的表观模量,如图1所示,具体表现为a和b两阶段变形模式,a阶段为弹性变形阶段,b阶段为低模量塑性变形阶段。当该吸能结构受面内压缩载荷时,最大剪切力的平面出现应力集中,进而诱发该平面优先屈服,此平面屈服后会持续变形,因为其表观模量极低,将会持续坍塌直至该平面胞元接触压溃,然后诱发相邻平面胞元的逐步坍塌,同时压溃会带来整体结构应力-应变曲线上强度的突然掉落,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是铝基材料屈服后持续性的低模量变形段。因此,目前的吸能结构耐损伤性较低,极易出现局部变形带和结构坍塌,无法实现彻底的均匀稳态变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通过设置多个具有孔隙的单胞件,使单胞件相互连接形成多孔结构,使吸能结构具有较强的缓冲吸能能力。通过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或铁基记忆合金,使单胞件的基体具有“J”型曲线应力-应变特征,能够增强吸能结构受载屈服后“优先屈服区”的载荷抵抗力,提高局部结构强度和刚度,抑制“优先屈服区”的过度变形,促进变形向其他弹性区域扩展,防止局部变形带的出现,实现均匀稳态变形,提高吸能结构的耐损伤性和稳健性。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J”型特征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受力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受力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受力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参照图2-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
如图3所示,该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100包括多个单胞件10,单胞件10具有至少一个孔隙。多个单胞件10相互连接形成多孔结构。通过设置多个具有孔隙的单胞件10,使单胞件10相互连接形成多孔结构,使吸能结构损具有较强的缓冲吸能能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单胞件10也可以具有多个孔隙,本发明实施例对单胞件10的孔隙数量不作限制。
具体的,单胞件10可以由镍钛记忆合金或铁基记忆合金制作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单胞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记忆合金(例如:镍钛铜合金、铜锌铝合金、铁锰铬合金、镍钛铌合金等)或具备二次硬化特性的合金(例如可发生相变诱发塑性变的TRIP钢或者孪生诱发相变的TWIP钢)。镍钛记忆合金、铁基记忆合金以及上述列举的其他合金均为具有“J”型曲线应力-应变特征的材料,这种材料产生应变后,首先发生自适应马氏体(或奥氏体)的弹性变形,然后发生自适应马氏体的取向变形(或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该变形阶段为低模量平台段,应变范围约6-8%,其次发生取向马氏体的弹性变形,展现较高的表观模量,最后是塑性变形直至断裂,如图2所示,具体可以概况为:“J”型曲线主要表现为弹性变形阶段(对应图中的A曲线),应力平台式低模量变形阶段(对应图中的B曲线),二次高模量弹性变形阶段(对应图中的C曲线),塑性变形阶段(对应图中的D曲线)。其中,二次高模量弹性变形阶段能够增强吸能结构受载屈服后“优先屈服区”的载荷抵抗力,提高局部结构强度,抑制“优先屈服区”的过度变形,促进变形向其他弹性区域扩展,防止局部变形带的出现,实现均匀稳态变形,提高吸能结构的耐损伤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吸能结构100的变形能力可以大于等于50%,具备一定的吸能能力,一方面在变形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局部变形带与应变集中现象,另一方面在变形过程中不会出现强度的突然掉落和结构的局部坍塌,从而具备均匀稳态变形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单胞件10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J”型曲线应力-应变特征的材料制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多孔结构或蜂窝结构,受面内压缩载荷时,会沿45°最大剪切力的平面出现应力集中,进而诱发该平面优先屈服,“优先屈服区”具体指应力集中的区域。二次高模量弹性变形段将有效抑制屈服平面的持续变形,该平面若要继续变形就需要更大的应力,而其他部位则无需太大应力,只需较小应力便可进入屈服,因此变形会传播到其他区域,从而减弱45°平面上的单胞件10过度变形,达到整体均匀稳定变形的状态。
具体的,如图3所示,多个单胞件10呈阵列排布,且沿着第一方向(图中的e方向)和第二方向(图中的f方向)依次排布;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这样使单胞件10排列比较规整可以便于缓冲吸能结构100的加工制作,提高缓冲吸能结构100的制作效率。
此外,位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单胞件10的数量不小于4个。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缓冲吸能结构100具备足够的吸能潜力,另一方面,由于单胞件10数量较多,可以分担缓冲吸能结构100的受力,使单个单胞件10受力较小,使单胞件10不易发生撕裂或断裂,提高缓冲吸能结构100的耐损伤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单胞件10也可以是不规则排列,通过打乱缓冲吸能结构100的周期性均匀排列,设计成非对称的无序结构,可有效抑制局部变形带的出现,提高缓冲吸能结构100的耐损伤性。本发明实施例对单胞件10的排列方式不作限制。
具体的,单胞件10为立体结构,单胞件10的具体设置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单胞件10可以包括多个侧壁11,多个侧壁11依次首尾相连围成孔隙。侧壁沿着第三方向(未示出)延伸;其中,第一方向(图中的e方向)、第二方向(图中的f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这样单胞件10为“筒状”的立体结构。这样可以使缓冲吸能结构100成为蜂窝结构,具体的,孔隙的横截面可以是正多边形,如图5-8所示,可以是正六边形、正三角形、正八边形或正五变形等,需要说明的是,孔隙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形状,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一一列举。将孔隙的横截面设置为正多边形,这样使单胞件10排列比较规整便于加工制作,提高缓冲吸能结构100的制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横截面为垂直于第三方向的平面,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正三角形和正八边形时,单胞件10连接组成缓冲吸能结构100后,缓冲吸能结构100的孔隙比较规整,这样可以使单胞件10相互之间力传递比较均匀。此外,如图8所示,横截面为正五边形时,单胞件10连接组成缓冲吸能结构100后,单胞件10之间会形成孔隙,这种无序结构的孔隙可有效抑制局部变形带的出现,提高缓冲吸能结构100的耐损伤性。
具体的,侧壁11的厚度范围为0.2-1mm,具体可以是0.2mm、0.4mm、0.6mm、0.9mm或1mm。侧壁11的厚度小于0.2mm时,单胞件10的结构强度太低,导致缓冲吸能结构100受压后易发生局部断裂或损坏,侧壁11的厚度大于1mm时,单胞件10的结构强度太高,导致缓冲吸能结构100受压后不易发生变形,限制了缓冲吸能结构100的吸能能力。本发明实施例对侧壁11的厚度具体数值不作限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范围内进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侧壁11的厚度和缓冲吸能结构100的孔隙率相关,对侧壁11的厚度进行选择时,应该保证缓冲吸能结构100满足预定的孔隙率要求。
在另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单胞件10可以包括多个胞杆12,多个胞杆12相连且构成单胞件10立体结构的棱边。多个单胞件10还沿着第三方向(图中g方向)依次排布,即在三个方向上均依次排布;其中,第一方向(图中e方向)、第二方向(图中f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这样单胞件10在多个方向上均具有孔隙,使缓冲吸能结构100在多个不同方向均可以变形,不仅仅局限在某几个固定的方向上。此外,单胞件10的内部也可以具有斜向的胞杆12,这样可以增加单胞件10结构强度,使单胞件10不易断裂或撕裂,提高单胞件10的耐损伤性。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胞杆12制作的单胞件10的形状可以是正多面体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具体的,胞杆12的直径范围为0.2-1mm,具体可以是0.2mm、0.3mm、0.5mm、0.8mm、0.9mm或1mm。胞杆12的直径小于0.2mm时,单胞件10的结构强度太低,导致缓冲吸能结构100受压后易发生局部断裂或损坏,胞杆12的直径大于1mm时,单胞件10的结构强度太高,导致缓冲吸能结构100受压后不易发生变形,限制了缓冲吸能结构100的吸能能力。本发明实施例对胞杆12直径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范围内进行选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具体的,多孔结构的孔隙率大于等于95%。这样可以保证该缓冲吸能结构100具备良好的吸能能力。
具体的,缓冲吸能结构100可以通过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制备而成。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可以根据零件或者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成型设备以及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实物零件。它打破了传统的刀具、夹具和机床加工模式。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加工精度高、后续几乎不需要机械加工,它可以解决传统制造技术难以解决的多孔、镂空、点阵等轻量化复杂结构零件的加工制造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缓冲吸能结构100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或铆接的工艺进行制作,本发明实施例对缓冲吸能结构100的制作工艺不作限制。
具体的,缓冲吸能结构100可以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在镍钛记忆合金中,Ti元素的原子百分比可以为49.2-50.2%,余量均为Ni原子。其中,Ti元素的原子百分比可以是49.2%、49.5%、50%、50.2%等,通过将NiTi记忆合金的成分配比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NiTi记忆合金在日常使用温度区间(如-50℃~50℃)一直保持“J”型变形特性,因为原子含量会影响镍钛记忆合金的相变温度,当Ni和Ti的元素含量超出此含量范围,NiTi记忆合金的相变温度会远离室温,在室温下则无法发生马氏体相变或马氏体取向变形,且不具备二次高模量变形阶段,使得材料无法展现独特的“J”型曲线。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吸能结构100的制作步骤,具体如下:
首先通过软件绘制出边长为11mm,壁厚为0.4mm的六边形单胞件10组成的5×4排列而成的缓冲吸能结构100模型,如图3所示。然后导入选区激光熔化成形设备电脑里,取100℃下真空烘干8小时后的NiTi合金粉末均匀铺展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设备内基板上,并通入惰性气体氩气,循环往复地在基板上进行铺粉,然后激光按模型轨迹熔化粉末直至成型,将成形后的六边形孔隙的缓冲吸能结构100从基板上取出,即得到所需结构。
然后将缓冲吸能结构100压缩80%,压缩后的缓冲吸能结构100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该缓冲吸能结构100内部无局部变形带的出现,也没有结构坍塌崩溃,展现了稳定均匀变形。该缓冲吸能结构100压缩至80%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0所示,可以看出,该曲线无强度掉落,应力稳定增长,同时应力-应变曲线围成一定面积,证明其具有一定的缓冲吸能效果。
此外,还制作了边长为8mm,壁厚为0.4mm的六边形单胞件10组成的7×5排列而成的缓冲吸能结构100模型,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具体步骤这里不再赘述。将该缓冲吸能结构100和相关技术中的不耐损伤的缓冲吸能结构均进行了力学实验表征,如图11所示,图中c曲线表示该缓冲吸能结构100,d曲线表示相关技术的不耐损伤的缓冲吸能结构,可以看出,该缓冲吸能结构100变形均匀稳定,无局部变形带出现,应力曲线稳定增长;而不耐损伤的缓冲吸能结构则出现明显的不稳定变形,有局部变形带出现,存在局部坍塌现象,应力曲线波动起伏。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单胞件,所述单胞件具有至少一个孔隙;多个所述单胞件相互连接形成多孔结构;
所述单胞件由镍钛记忆合金或铁基记忆合金制作而成;所述镍钛记忆合金中,Ti元素的原子百分比为49.2-50.2%,余量为Ni原子;所述单胞件包括多个侧壁,多个所述侧壁依次首尾相连围成所述孔隙;所述单胞件的横截面为正五边形,所述单胞件之间形成孔隙;所述多孔结构的孔隙率大于等于95%,所述侧壁的厚度范围为0.2-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单胞件呈阵列排布,且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依次排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单胞件的数量均不小于4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沿着第三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胞件包括多个胞杆,多个所述胞杆相连且构成所述单胞件的棱边;多个所述单胞件沿着第三方向依次排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胞杆的直径范围为0.2-1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通过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制备而成。
CN202110604178.7A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 Active CN1133394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4178.7A CN113339436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4178.7A CN113339436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9436A CN113339436A (zh) 2021-09-03
CN113339436B true CN113339436B (zh) 2022-11-15

Family

ID=77473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4178.7A Active CN113339436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94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5137B (zh) * 2023-06-28 2023-09-01 吉林大学 一种仿生抗冲击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电池包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87541A (en) * 1978-12-27 1980-07-02 Kogyo Gijutsuin Grateelike porous structure portion material
CN109114148B (zh) * 2018-09-27 2021-06-11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形状记忆合金航天器着陆缓冲器
CN109622958B (zh) * 2018-12-20 2020-06-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采用极小曲面多孔结构制备钛合金植入体的方法
CN110090954B (zh) * 2019-04-24 2020-11-0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增材制造NiTi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89031B (zh) * 2019-08-28 2022-08-23 江苏大学 一种螺旋仿生抗冲击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2721A (zh) * 2019-11-18 2020-02-1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一种可回复式吸能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48956B (zh) * 2020-10-21 2022-01-04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多工况的混合梯度笼式吸能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9436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Blast response of geometrically asymmetric metal honeycomb sandwich plat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CN113339436B (zh)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可稳态变形的缓冲吸能结构
US20080006353A1 (en) Active energy absorbing cellular metal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5799231B (zh) 相向半球壳体柱胞结构的夹芯复合材料
KR101719944B1 (ko) 충격 흡수 부품
Mohamed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thin-walled heat-treated circular tubes with slits using AlSi10Mg alloy by quasi-static axial crushing test
CN110043593B (zh) 一种蜂窝能量吸收结构及吸收结构制备方法
Wu et al. The effect of unit cell size and topology on tensile failure behavior of 2D lattice structures
CN113417958B (zh) 一种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减隔振装置
CN209261313U (zh) 一种防屈曲耗能支撑
Sun et al. Energy absorption of aluminum alloy thin-walled tubes under axial impact
Hosseinabadi et al. 3D printed negative stiffness meta-structures with superior energy absorption and super-elastic shape-recovery features
CN105774052A (zh) 多层叠加曲面体柱胞结构的夹芯复合材料
CN104631641A (zh) 屈服可调型交叉支撑消能器
CN112080669A (zh) 一种兼具吸能和减振功能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95230B (zh)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蜂窝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164968A (ja) 拘束部材および全固体電池アセンブリ
Ushijima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compressive and shear responses of three-dimensional micro-lattice structures
Song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the dynamic shear banding mechanism of HfNbZrTi high entropy alloy
CN107639904B (zh) 一种医用金属复合材料
JP5882020B2 (ja) 衝撃吸収部材
Tantikom et al. In-plane compression response of regularly cell-structured materials
Wu et al. Size and Topology Effects on Fracture Behavior of Cellular Structures
CN219734044U (zh) 一种基于金属橡胶的负泊松比超材料结构
Liu et al. Mechanical and failure behaviors of lattice–plate hybrid struc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