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1047A - 一种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1047A
CN113331047A CN202110834062.2A CN202110834062A CN113331047A CN 113331047 A CN113331047 A CN 113331047A CN 202110834062 A CN202110834062 A CN 202110834062A CN 113331047 A CN113331047 A CN 113331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lfweed
seedling
algal
rope
seedl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40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恩义
黄永健
崔建军
陈心怡
黄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8340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10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1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10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3/00Cultivation of seaweed or alga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属于海洋牧场海藻底播技术领域。一种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用有性繁殖方式进行马尾藻育苗获得带马尾藻幼孢子体的苗绳;将所述苗绳移植至低潮带海区,用速凝水泥将所述苗绳的两端固定于退潮时露出的天然礁石上。本发明采用人工可控苗源,使用速凝水泥直接粘附苗绳于低潮带礁石的方法,简单、灵活、可大规模的使增移殖幼苗存活,并最终形成马尾藻藻场,有助于马尾藻资源的保护利用,并促进海洋牧场建设。

Description

一种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牧场海藻底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作为一类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是海藻所蕴含的生态价值未得到充分认识,海藻资源价格没有体现其生态价值,导致开发利用和保护不当,自然资源衰退,局部海域养殖资源萎缩。马尾藻为褐藻门,圆子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海藻;马尾藻藻丛构建可形成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动物提供栖息地、育苗场和庇护所,为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此外,马尾藻也可以起到净化水质,吸附重金属的作用;其提取的褐藻淀粉、褐藻胶、甘露醇、海藻多糖/多酚等具有医用和工业价值,其藻体本身也被人们用作食用或农肥。因此,构建自然藻丛对恢复或扩大自然海区的海藻存有量以及种质保存等既具有重大的生态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海藻藻丛构建是目前海藻应用于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在藻丛构建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按照传统的实施思路,例如将海带等大型藻类播种到海底有两个途径:其一是通过海带的孢子释放,其二是通过海带苗种的二次附着。而这两种方法都难以实现,海带等大型藻类的孢子个体微小,即使附着到海底也易被浮泥覆盖,因接受不到足够的阳光而无法继续生长。而苗种附着的方法也难以实现,因为海带苗种实现二次附着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因海流等环境原因,海底的幼苗难以稳定地固定在特定地点,所以难以实现二次附着。马尾藻同样面临类似问题。因此,如何简单快捷、灵活、大规模地实现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是技术的关键。
已有底播方法,毕远新等(2015年)采用通过潜水作业的方式潜入海底清除海底岩礁基质上的附着生物及沉积物,然后将马尾藻幼孢子体浓缩粘液涂抹在岩礁基质的表面上的方法进行底播,此法需要潜水及复杂的马尾藻孢子体浓缩液制作。张鹏等(2015年)采用岩礁上开孔后将所述硬质附着基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所述开孔上,速冻水泥浇筑于所述膨胀螺丝上的方法进行藻丛构建,此方法需要在岩礁上开孔,较为麻烦。谢恩义等(2016年)采用附苗砖块镶嵌的方法,把马尾藻与砖块镶嵌于礁石上,但此方法成本大,且砖块较重不方便运输,堆叠可能会导致苗被压坏,难以实现大规模藻丛构建;同样张才学等(2013年)早前使用类似的方法,用人工混凝土薄砖块为附着基或直接以速凝水泥混合沙浆把剪掉枝叶的假根幼苗固定于原生态自然礁石上进行马尾藻藻丛构建,此方法同样较难规模化且水泥覆盖假根后可能对其存活有很大的影响。黄洪辉等(2016年)采用网袋附着马尾藻苗后,装入石块让其二次附着在石块上,然后投于海岸;韩婷婷等(2019年)则采用苗绳捆绑带牡蛎壳的石块后投入海岸的方法,但是此类方法需搬运石块较繁琐,且石块上的牡蛎壳容易伤手。韩婷婷等(2020年)采用在潮间带岩石上采集假根附着在贝壳上的形态完整的马尾藻幼苗,然后选取石块,将马尾藻幼苗附着的贝壳用粘黏剂固定于石块表面,制得藻礁,最后在大潮期退潮时,将藻礁置于抛石岸线的中低潮带并使所述藻礁固定于抛石间,此法限制因素在于天然海区长在马尾藻贝壳的情况可能不多,因此很难实现大规模底播马尾藻,且藻礁搬运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尾藻底构建播藻丛的方法,具有简单快捷、灵活、便利,成活率高可大规模操作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有性繁殖方式进行马尾藻育苗,获得带马尾藻幼苗的苗绳;
2)将步骤1)中所述附着有马尾藻幼苗的苗绳移植至低潮带海区,用速凝水泥将所述苗绳的两端固定于退潮时露出的天然礁石上。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马尾藻育苗采用半流水的培育方式进行;
在所述培育的后期,人工模拟自然海区海浪、流水的冲击,并使马尾藻幼苗由室内阴蓬逐渐过度至全天接触太阳光照射。
优选的,步骤2)中中所述移植时选择带有基部假根生长发达且牢固固着于苗绳上的马尾藻幼苗的苗绳。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移植时,所述马尾藻幼苗的高度为5~10cm。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移植在11月大潮期间进行。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天然礁石的固定位点包括天然礁石的迎浪面;
在所述固定时,将所述附着有马尾藻幼苗的苗绳拉直固定。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低潮带海区包括地势平坦、遍布礁石、水流湍急和有海浪的海区。
优选的,步骤1)中每根苗绳的长度为30~40cm;所述苗绳的直径为6~10mm;
在所述附着有马尾藻幼苗的苗绳中,马尾藻幼苗密度1~2株/cm,同时在所述苗绳的两末端,各留有长度5cm用于速凝水泥固着的绳段。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绳状物为维尼龙绳或聚乙烯混纺绳;
在投入培育池前,所述绳状物在海水中浸泡25~35d。
优选的,所述马尾藻包括半叶马尾藻和/或匍枝马尾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尾藻底播藻丛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绳状物投入含马尾藻幼孢子的育苗池中,培育,得到附着有马尾藻幼苗的苗绳;将所述附着有马尾藻幼苗的苗绳移植至低潮带海区,用水泥将所述苗绳的两末端固定于退潮时露出的天然礁石上。本发明采用人工可控苗源,使用水泥直接粘附苗绳于低潮带礁石的方法,简单、灵活、可大规模保证马尾藻幼苗永久存活,并最终形成半叶马尾藻藻场,保护了马尾藻资源,保障马尾藻资源开发利用的原料供应。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了培育方法,采用半流水的培育方法培育移植期;在培育后期通过模拟自然海区海浪和流水的冲击,使马尾藻幼苗根系发达并牢固地附着于附着基上,同时还模拟潮汐的涨落,逐渐延长幼苗直接接触太阳光的时间至每天3h,以免移植至野外造成不适被阳光曝晒而死;移植时将距幼苗基部1~3cm处的枝叶剪去,剪去枝叶有利于减小初期海浪的冲击力,使尚未适应自然环境的假根幼苗在大浪的冲击下不至于被冲走或被击断而致栽培失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构建的马尾藻底播藻丛的示意图(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构建的马尾藻底播藻丛的示意图(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移植时苗绳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尾藻底播藻丛的构建方法,见图1,包括以下步骤:
1)用有性繁殖方式进行马尾藻育苗,获得带马尾藻幼苗的苗绳;
2)将步骤1)中所述附着有马尾藻幼苗的苗绳移植至低潮带海区,用速凝水泥将所述苗绳的两端固定于退潮时露出的天然礁石上。
本发明用有性繁殖方式进行马尾藻育苗,获得带马尾藻幼孢子体的苗绳。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种类的马尾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举例说明所述构建方法的具体实施效果,以半叶马尾藻为例加以说明,但这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对所述绳状物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绳状物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绳状物优选为麻绳或维尼龙绳和聚乙烯混纺绳。所述绳状物的直径为6~10mm,更优选为8mm。所述绳状物优选裁剪成长度为30~40cm的绳段。在投入培育池前,所述绳状物优选在海水中浸泡25~35d,更优选为30d,以去除碱性物质或有毒物质。
在本发明中,所述培育的时间从每年4~5月份马尾藻雌、雄孢子体成熟时开始。所述马尾藻育苗优选采用半流水的培育方式进行。在所述培育的后期(从10月份开始),人工模拟自然海区海浪、流水的冲击,并使马尾藻幼苗由室内阴蓬逐渐过度至全天接触太阳光照射。待所述马尾藻幼苗的高度长至5~10cm时,进行移植。所述移植时选择带有基部假根生长发达且牢固固着于苗绳上的马尾藻幼苗的苗绳。
培育成功后,在所述附着有马尾藻幼苗的苗绳中,马尾藻幼苗密度1~2株/cm,同时在所述苗绳的两末端,各留有长度5cm用于速凝水泥固着的绳段,以便移植时将两端固定在天然礁石上。
得到附着有马尾藻幼苗的苗绳后,本发明将所述附着有马尾藻幼苗的苗绳移植至低潮带海区,用速凝水泥将所述苗绳的两端固定于退潮时露出的天然礁石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移植在11月大潮期间进行。实验证明,若移植太早,马尾藻幼苗的小假根不够发达,而且9月、10月份海区水温尚高,不利于马尾藻幼苗生长,尤其是夏季高水温致藻体腐烂,假根易脱落,不利于假根营养繁殖;若移植太晚,不仅增加人工育苗成本,而且降低马尾藻幼苗的成活率,因为低水温也不利于人工移植;此外,移植太晚还会导致幼苗的后期生长时间缩短,而不利于马尾藻的充分生长。
在本发明中,提前勘察待移植的海区。移植海区的选择标准优选为地势较平坦、透明度较大、没有或较少有污水或养殖废水排放、悬浮物含量低、食藻动物较少的岩礁带海区,在低潮区地势较平坦、礁石遍布、水流湍急、浪大的海区。全日周期潮海区较半日周期潮海区更适合马尾藻移植。
在本发明中,所述固定优选在大潮退潮时露出水面的低潮带礁石迎浪面上。在所述固定时,将所述苗绳拉直固定。每两条苗绳的间隔距离为13~17cm,更优选为15cm。所述天然礁石可以是在大礁石或小礁石上,所述固定可以连接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礁石上。培育时使用1m的苗绳,底播时可以根据礁石的大小来确定使用的数量和长度,底播时可以使用剪刀剪断苗绳;苗绳为软质材料,可以较大程度地克服水下复杂的水底条件,如不规则的礁石上依然可以轻松实现底播(砖块则需要挑选平整的礁石),此方法十分灵活。相对其他现有的技术,这个方法确实是更简单且更可能实现规模化,苗绳可以更快实现相同面积下同等马尾藻密度的底播
在本发明中,所述水泥优选为速凝水泥。所述速凝水泥购自广州碧家索建材有限公司。固定后苗绳、礁石和水泥的结构见图2。同时每条苗绳之间及其上附着的马尾藻幼苗的相对位置关系见图3。
在本发明中,移植后还包括马尾藻幼苗的日常管理。所述日常管理优选包括人工苗移植在低潮区的礁石上后,早期应定期清除附着生物,并采取适当方法(如围网等)以防食藻动物对幼苗的伤害,因马尾藻是多年性海藻,当移植与栽培的马尾藻假根牢固生长于天然海区礁石上后,就能自然世代繁衍,人工藻场只需粗放管理即可。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尾藻底播藻丛的构建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马尾藻底播藻丛的构建方法
1)苗绳准备:苗绳选取麻绳材质,直径8mm,长度裁剪为1m;放于海水中浸泡1个月以去除碱性物质或有毒物质。
2)育苗:5月份于生长有半叶马尾藻的海区采集具有成熟生殖托的雌、雄半叶马尾藻(雌株和雄株的数量比为7:3)一百斤,裁剪下生殖托,投放在底部铺有麻绳的长11m,宽4m,水深1m的育苗池中,雌雄生殖托应均匀分布。待其孢子体释放后捞起生殖托。
采用半流水的培育方法培育至11月份;在育苗后期,人工模拟自然海区海浪和流水的冲击,使其根系发达并牢固地附着于附着基上,也要模拟潮汐的涨落,逐渐延长幼苗直接接触太阳光的时间,从开始0小时逐渐增加至每天3小时,以免移植至野外造成不适被阳光曝晒而死;移植时距幼苗基部1~3cm处剪去枝叶。待幼苗长至5~10cm高度时,修整为间隔10cm一棵幼苗的苗绳,且在苗绳的两端留出未附着幼苗的绳段,以便固定在天然礁石上也不影响幼苗生长。
3)海区选址:提前调查了解海区的潮汐、敌害生物、原生态海藻种类、水色等情况,选择透明度高、敌害生物少、营养充足、涨潮水深不超五米、淤泥沉积物少、具有大量礁石并方便人工移植半叶马尾藻的海滩,具体选址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分析而最终选择。移植的位置为广东省湛江市,硇洲岛,海石滩。
4)移植至海区:于11月份把附着有半叶马尾藻的苗绳运至海区,调制速凝水泥,将苗绳拉直贴附于礁石迎浪面后用速凝水泥粘住。每两条苗绳的间接为15cm。
5)定期观察:每月大潮退潮时到底播地点观察其生长状态。
2020年11月底播后,2021年1月开始连续观察,随机选取30根绳子,每月统计这30根绳子的马尾藻存活率。结果见表1。
表1 2021年1~5月底播马尾藻的存活率统计一览表
月份 存活率(%)
1月 70
2月 62
3月 55
4月 52
5月 51
成活率随着1~5月推移逐渐下降,后期处于相对稳定,在50%左右。附着率较高,在1月份观察时基本已经全部附着,未附着的幼苗会随时间推移而死亡,这是影响存活率的关键因素。
另外,每月随机选取不同苗绳上的9棵存活的马尾藻和天然海区生长的马尾藻,统计长度。结果见表2。
表2 2021年1~5月底播马尾藻的平均体长和天然马尾藻的评价体长对比
Figure BDA0003176540420000071
注:5月份马尾藻藻体普遍出现腐烂现象,天然马尾藻测量的体长有下降,底播的马尾藻已经腐烂,只剩下假根,因此没有提供体长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构建方法无需潜水、不用搬运石块,仅需利用潮汐海区、苗绳和水泥则可构建大规模马尾藻藻丛,具有操作简便,易实施,且成本低、成活率高,为大型海藻的底播提供新思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用有性繁殖方式进行马尾藻育苗,获得带马尾藻幼苗的苗绳;
2)将步骤1)中所述附着有马尾藻幼苗的苗绳移植至低潮带海区,用速凝水泥将所述苗绳的两端固定于退潮时露出的天然礁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马尾藻育苗采用半流水的培育方式进行;
在所述培育的后期,人工模拟自然海区海浪、流水的冲击,并使马尾藻幼苗由室内阴蓬逐渐过度至全天接触太阳光照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移植时选择带有基部假根生长发达且牢固固着于苗绳上的马尾藻幼苗的苗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移植时,所述马尾藻幼苗的高度为5~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移植在11月的大潮时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天然礁石的固定位点包括天然礁石的迎浪面;
在所述固定时,将所述附着有马尾藻幼苗的苗绳拉直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低潮带海区包括地势平坦、遍布礁石、水流湍急和有海浪的海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每根苗绳的长度为30~40cm;所述苗绳的直径为6~10mm;
在所述附着有马尾藻幼苗的苗绳中,马尾藻幼苗密度1~2株/cm,同时在所述苗绳的两端,各留有长度5cm用于速凝水泥固着的绳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绳状物为维尼龙和聚乙烯混纺绳;
在投入培育池前,所述绳状物在海水中浸泡25~35d。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所述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尾藻包括半叶马尾藻和/或匍枝马尾藻。
CN202110834062.2A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 Pending CN1133310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4062.2A CN113331047A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4062.2A CN113331047A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1047A true CN113331047A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80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4062.2A Pending CN113331047A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10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3589A (zh) * 2022-01-25 2022-03-25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开放海域热带海参苗种底播增殖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1371A (zh) * 2013-04-08 2013-06-12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马尾藻在礁石上的移植与栽培方法
CN104782469A (zh) * 2015-03-19 2015-07-22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一种人工马尾藻藻场及其营建方法
CN204518766U (zh) * 2015-04-13 2015-08-05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一种马尾藻海藻增殖用采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1371A (zh) * 2013-04-08 2013-06-12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马尾藻在礁石上的移植与栽培方法
CN104782469A (zh) * 2015-03-19 2015-07-22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一种人工马尾藻藻场及其营建方法
CN204518766U (zh) * 2015-04-13 2015-08-05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一种马尾藻海藻增殖用采苗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忠明: "《海水增养殖技术问答》", 28 February 1995,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邱文等: "马尾藻绳帘一体苗帘育苗试验报告", 《海洋与渔业》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3589A (zh) * 2022-01-25 2022-03-25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开放海域热带海参苗种底播增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3404B (zh) 一种马尾藻增殖与移植方法
CN102771377B (zh) 一种可食用马尾藻的人工育苗及栽培方法
CN103141371B (zh) 一种马尾藻在礁石上的移植与栽培方法
CN104206161B (zh)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的方法及盆砵模型装置
CN105265211A (zh) 一种沉水植物人工草皮培育系统及培育移栽方法
CN203136704U (zh) 一种用于硬质底的水生植物植生毯
CN106900358A (zh) 以油茶树为砧木培育茶花的方法
CN105580763A (zh) 一种四指马鲅人工低盐育苗方法
CN108668880A (zh) 一种半潜式海草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
CN109429860A (zh) 红树林中植物秋茄果实的育苗方法
CN104488480A (zh) 一种水上花卉的栽培方法
CN101151961B (zh) 海芦笋的栽培方法及装置
CN103004576A (zh) 一种鼠尾藻潮间带人工栽培的方法
CN113331047A (zh) 一种马尾藻底播构建藻丛的方法
Hovey et al. Direct measurements of root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seagrasses Posidonia australis and P. sinuosa
CN114262062A (zh) 一种沉水植物净化毯与水下生态修复系统
Reddy et al. The seaweed resources of India
JP2002171854A (ja) 多年生海藻の育成方法および育成器具
CN208850443U (zh) 浮筒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
CN107094444A (zh) 人为控制碳循环的方法
CN112931178B (zh) 一种基于陆基温室的海草培养系统及方法
CN105075947A (zh) 一种大泷六线鱼苗种中间培育方法
CN203775865U (zh) 海藻培植装置
Trono et al. A review of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of tropical species of economic seaweeds
CN104108796A (zh) 用石莼防控刺参养殖池塘爆发刚毛藻和/或浒苔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