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9363B - 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29363B CN113329363B CN202110731774.1A CN202110731774A CN113329363B CN 113329363 B CN113329363 B CN 113329363B CN 202110731774 A CN202110731774 A CN 202110731774A CN 113329363 B CN113329363 B CN 1133293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bservation
- deep sea
- submarine
- base station
- mob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92 self-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00—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water; Means f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52—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ing underwa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3/00—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3/00 - H04B11/00
- H04B13/02—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sists of the earth or a large mass of water thereon, e.g. earth telegraph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包括设置于处于深海的固定观测节点的深海先进锚系装置和多个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移动岸基与海底主基站之间通过主干海缆连接,海底主基站、深海先进锚系装置、自主水下机器人和多个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水声通信机以形成互联的水声WI‑FI网络,其中,自主水下机器人用于通过获取移动观测数据并反馈至海底主基站,深海先进锚系装置用于获取固定观测节点的观测数据反馈至海底主基站;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用于获取固定观测节点的观测数据反馈至海底主基站;海底主基站用于汇聚所有观测数据并通过海底有缆观测网或高强度光电复合海光缆上传至移动岸基,以解决传统有缆海底观测系统观测范围受限、不能灵活部署,以及主干有缆网、无线固定网和无线移动网不能有机结合、无法实现实时动态跟踪观测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信息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
背景技术
海底科学观测网是继地面与海面观测、空中遥测遥感之后,人类建立的第三种地球科学观测平台,可实现对海底地壳深部、海底界面到海水水体及海面的大范围、全天候、综合性、长期、连续、实时的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观测,为海洋学多学科发展以及海洋安全、海洋能源与资源开发、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工程试验、海洋科普教育等国家海洋战略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传统有缆海底观测系统主要依靠海底敷设的海光缆以及海缆上搭载的观测单元。由于海光缆的敷设长度以及搭载观测单元的观测半径有限,导致传统海底观测网的观测范围受限、不能灵活部署,传统海底观测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多维链状或者环状,其优点是系统稳定、维护相对简易。但由于没有和水下航行器组成的移动观测网相结合,无法充分发挥水下航行器机动、灵活的特点开展大尺度观测,从而针对目标海域的突发事件迅速响应和精细化高密度观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以解决传统有缆海底观测系统观测范围受限、不能灵活部署,以及主干有缆网、无线固定网和无线移动网不能有机结合、无法实现实时动态跟踪观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无线拓展系统包括移动岸基、海底主基站、深海先进锚系装置、自主水下机器人和多个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深海先进锚系装置和多个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设置于处于深海的固定观测节点,移动岸基与海底主基站之间通过主干海缆连接,海底主基站、深海先进锚系装置、自主水下机器人和多个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水声通信机以形成互联的水声WI-FI网络,其中,
自主水下机器人用于通过获取移动观测数据并反馈至海底主基站
深海先进锚系装置用于获取固定观测节点的观测数据反馈至海底主基站;
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用于获取固定观测节点的观测数据反馈至海底主基站;
海底主基站用于汇聚所有观测数据并通过海底有缆观测网或高强度光电复合海光缆上传至移动岸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移动岸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岸基终端、光交换模块、海缆终端设备和岸基高压电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海底主基站包括光电分离腔、综合控制腔、高压电源腔、电池包腔、第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第一EM缆、第一水声通信机和第一浮球组,综合控制腔分别与光电分离腔、电池包腔、高压电源腔和第一EM缆连接,高压电源腔还分别跟第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和第一EM缆连接,第一EM缆、第一水声通信机和第一浮球组依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深海先进锚系装置包括第三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海床基、第一沉重底块、第二EM缆、第一仪器包、第二水声通信机和第二浮球组,第三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海床基、第二EM缆、第一仪器包、第二水声通信机和第二浮球组依次连接,第一沉重底块和海床基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自主水下机器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水声通信机、AUV和第四超短基线定位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包括第二沉重底块、声学释放器、第五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第四水声通信机、第二仪器包和第三浮球组,第三浮球组分别与第二仪器包和第五超短基线定位系统连接,第四水声通信机分别与第二仪器包、声学释放器和第五超短基线定位系统连接,声学释放器与第二沉重底块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无线拓展系统还设置有利用水密缆与海底主基站连接的接驳坞,接驳坞用于自主水下机器人的无线充电、接驳和驻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无线拓展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
在目标海域进行无线拓展系统的布放,待海底主基站、多个固定观测节点和移动观测节点布放完毕后进行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如遇故障,转入系统回收维修状态,如果状态正常,则启动岸基电源并唤醒固定和/或移动观测节点;
进行海底观测信息的观测、采集、回传、处理,在移动岸基的工控机上进行运行状态显示可视化;
待整个系统稳定工作后,切换为海底主基站的电池部分进行供电,移动岸基切断连接并撤离试验海域;
完成预定试验目标后,移动岸基返回试验海域,进行海底主基站和接驳坞的回收,以及启动固定观测节点的声学释放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包括温盐记录仪、溶解氧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和单体海流计中的一个或多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深海先进锚系装置包括温盐记录仪、溶解氧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和单体海流计中的一个或多个。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其在组网方式方面,通过基于移动岸基的深海海底观测网无线拓展系统通过先进的水声通信与无线组网技术,将潜标等固定观测站和AUV等移动观测站联成网络并接入主干网,实现主干有缆网、无线固定网和无线移动网的融合。这样,发挥无人移动观测网机动灵活、可控、可自主组网的优势,既可以在固定观测节点之间进行常态化的连续移动观测,实现海底科学观测网观测空间上的连续,也可以针对突发海洋动态过程(如台风、赤潮等)动态响应,动态组网对局部海域进行加密观测,有力地拓展了观测网观测范围,提升了其对动态海洋过程快速响应的观测能力。
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其在系统架构方面,无线拓展系统可以直接连到海底有缆观测网,也可以通过海缆连到水面平台(可以是油气工作平台,生活平台,有人或无人舰船),以海上平台等载体的“移动岸基”可突破现有的岸基机房模式,实现全海域机动部署,可服务于深远海开发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深海海底观测网无线拓展系统工作流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深海海底观测网无线拓展系统数据交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术语解释如下:
移动岸基:以海上移动平台为载体的岸基,其中,海上移动平台包括油气开发工作平台、有人或无人舰船。
海床基:一种新型海底主基站,可为水声通信设备、固定和移动节点、提供电能,同时对所有节点的信息进行汇总和深度处理融合及存储转发。
深海先进锚系装置:一种基于海床基实时供电和通信的深海锚系观测系统,自下向上依次为:沉底重块、海床基、EM缆、仪器包、常规系留缆绳、浮球组。该系统由EM缆进行供电和通信。可配置温盐深传感器、单点海流计、甲烷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等4种海洋观测传感器,实现深海环境参数的观测,采集得到的数据经智能前端处理后通过有线传输至海床基。
自主水下机器人:一种工作于水下具有智能行为的作业机器人。自主水下机器人主要由自动驾驶、导航定位、自诊断和故障处理、测量设备和能源等组成,具有活动范围大、机动灵活隐蔽性好的特点,而且结构简单、尺寸小、造价低,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一种基于自身携带电池包的深海锚系观测系统,自下而上包括:沉底重块、并联声学释放器、仪器包、浮球组。每套可搭载温盐深传感器、单点海流计共2种传感器类型;传感器数据可通过智能前端处理和融合后由水声通信机远程无线传输至主基站。
超短基线定位系统:一种水下定位技术,被普遍应用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打捞等海洋生产开发方面,主要用于确定ROV、AUV、潜水员、水下其他载体的水下精确位置。
EM缆:Ecomaterial电缆,环保电缆。
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自主式水下潜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图1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拓展系统包括移动岸基、海底主基站、基于海床基的深海先进锚系装置、自主水下机器人和多个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其中,移动岸基与海底主基站之间通过主干海缆连接,海底主基站、基于海床基的深海先进锚系装置、自主水下机器人和多个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水声通信机,以形成海底主基站、基于海床基的深海先进锚系装置、自主水下机器人和多个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之间互联的水声WI-FI网络,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用于在固定位置进行观测数据并通过水声WI-FI网络将观测数据反馈至海底主基站,自主水下机器人用于移动观测并将观测数据反馈至海底主基站,基于海床基的深海先进锚系装置用于移动观测并将观测数据反馈至海底主基站,基于海床基的深海先进锚系装置搭载了温盐深传感器、单点海流计、甲烷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等4种海洋观测传感器,实现深海环境参数的观测,采集得到的数据经智能前端处理后通过有线传输至海床基。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搭载了温盐深传感器、单点海流计等2种传感器,传感器数据可通过智能前端处理和融合后由水声通信机远程无线传输至主基站。
观测节点之间通过水声无线网络完成信息交互和控制指令传输,观测数据全部汇聚到海底主基站。海底主基站可以直接连到海底有缆观测网,也可以通过高强度光电复合海光缆连接到海上的移动岸基。
具体地,移动岸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岸基终端、光交换模块、海缆终端设备和岸基高压电源;其中,第一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用于水下观测节点回传定位信息的接收与解析,岸基高压电源用于通过主干光电复合海缆内部导电线缆向海底主基站传输-3kV高压直流电能;
海底主基站包括光电分离腔、综合控制腔、高压电源腔、电池包腔、第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第一EM缆、第一水声通信机和第一浮球组,其中,综合控制腔分别与光电分离腔、电池包腔、高压电源腔和第一EM缆连接,高压电源腔还分别跟第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和第一EM缆连接,第一EM缆、第一水声通信机和第一浮球组依次连接;其中,光电分离腔用于主干海缆的光电复合信号分离。其中导电线缆连接至高压电源腔,提供海底主基站所需的电能;光纤部分则连接至综合控制腔,提供信息传输通路。综合控制腔用于实现中压转低压电能变换,对接入设备供配电管理,对整个海底主基站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进行监测,接入设备信息的收集、存储与转发。综合控制腔的电信号经过光交换模块转变为光信号,通过主干海缆将信息传输至岸基上位机终端,同时上位机通过相同的通信路径将指令发送给海底主基站。高压电源腔用于将主干海缆传输的-3kV高压转换为375V中压,为海底主基站供电。电池包腔用于海底主基站提供应急电源。当海况恶劣、岸基平台离开的情况下,由应急电池包给主基站提供电能,保证综合控制腔内基本的监控与数据存储电路正常工作。第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用于响应移动岸基上第一套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定位请求,返回海底主基站的定位测距信息。
基于海床基的深海先进锚系装置包括第三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海床基、第一沉重底块、第二EM缆、第一仪器包、第二水声通信机和第二浮球组,其中,第三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海床基、第二EM缆、第一仪器包、第二水声通信机和第二浮球组依次连接,第一沉重底块和海床基连接;其中,第三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用于响应移动岸基上第一套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定位请求,返回深海先进锚系装置的定位测距信息。第一仪器包用于搭载温盐深传感器、单点海流计、甲烷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等4种海洋观测传感器,实现深海环境参数的观测。
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水声通信机、AUV和第四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其中,AUV用于扮演水下移动观测节点的角色,发挥其水下航行器机动、灵活的特点开展水下大尺度观测,第四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用于响应移动岸基上第一套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定位请求,返回AUV定位测距信息。
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包括第二沉重底块、声学释放器、第五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第四水声通信机、第二仪器包和第三浮球组,其中,第三浮球组分别与第二仪器包和第五超短基线定位系统连接,第四水声通信机分别与第二仪器包、声学释放器和第五超短基线定位系统连接,声学释放器与第二沉重底块连接。其中,声学释放器用于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的水下回收,第五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用于响应移动岸基上第一套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定位请求,返回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的定位测距信息。第二仪器包用于温盐深传感器、单点海流计等4种海洋观测传感器,实现深海环境参数的观测。
优选的,该系统还设置有利用水密缆与海底主基站连接的接驳坞,接驳坞用于自主水下机器人的无线充电、接驳和驻留。
图2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深海海底观测网无线拓展系统工作流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工作流程主要分为系统安装、观测信息采集回传、在线支持、回收四个阶段。在系统安装阶段,首先在目标海域进行深海布放系统,待海底主基站、多个固定观测节点和移动观测节点布放完毕后,检测进行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如遇故障,转入系统回收维修状态,如果状态正常,则启动岸基电源并唤醒固定/移动观测节点,展开开始海底观测信息的观测、采集、回传、处理等工作,最终并在移动岸基的工控机上进行最后的运行状态显示可视化。待系统稳定工作后,系统切换为海底主基站的电池部分进行供电,移动岸基切断连接并撤离试验海域,系统开始长周期应用演示。完成预定试验目标后,移动岸基返回试验海域,启动系统回收任务,包括回收海底主基站、接驳坞、启动固定观测节点的声学释放器等。如在观测实施期间遇到及其恶劣的天气情况,移动岸基将暂时离开,转移至安全海域。在移动岸基与海底主基站解脱连接的状态下,数据将存储在海底主基站,待设备回收时,一并将数据回传至移动岸基。
图3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深海海底观测网无线拓展系统数据交互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包括温盐记录仪(CTD SBE37)、溶解氧传感器(SBE63)、甲烷传感器(METS)和单体海流计(RCM),或者基于海床基的深海先进锚系装置包括温盐记录仪(CTDSBE37)、溶解氧传感器(SBE63)、甲烷传感器(METS)和单体海流计(RCM),在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或基于海床基的深海先进锚系装置所对应的观测节点上设置节点主控板和水声通信机,在传输数据前使用LZ78算法将水下观测节点采集的数据进行无损压缩,不破坏原始数据。优选的,四种传感器使用RS232或RS485接口进行数据传输,节点主控板通过以太网口将压缩后的数据包输出到水声通信模块,数据通过水声无线信道到达海底主基站后,主基站仅对数据包进行备份存储和转发,而不对数据本身进行任何操作。数据由海底主基站(主海底主基站)经光电复合缆传输到岸基平台的上位机,岸基平台有更高的计算能力与存储空间,可将数据的解压缩模块与格式化处理模块都在这一平台。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深海海底观测网无线拓展系统,在深远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中,对于传统缆系无法延伸的区域,通过基于水面平台连接水下主基站,布放由固定与移动相结合的无线观测节点,实现水下信息的获取与传输,监控水下状态信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拓展系统包括移动岸基、海底主基站、深海先进锚系装置、自主水下机器人和多个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深海先进锚系装置和多个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设置于处于深海的固定观测节点,移动岸基与海底主基站之间通过主干海缆连接,海底主基站、深海先进锚系装置、自主水下机器人和多个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水声通信机以形成互联的水声WI-FI网络,以实现固定观测节点之间的连续移动观测;其中,
自主水下机器人用于通过获取移动观测数据并反馈至海底主基站;
深海先进锚系装置用于获取固定观测节点的观测数据反馈至海底主基站;
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用于获取固定观测节点的观测数据反馈至海底主基站;
海底主基站用于汇聚所有观测数据并通过海底有缆观测网或高强度光电复合海光缆上传至移动岸基;
其中,所述移动岸基包括第一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所述海底主基站包括第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第一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用于水下观测节点回传定位信息的接收与解析,第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用于响应移动岸基上第一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定位请求,返回海底主基站的定位测距信息;
在目标海域进行无线拓展系统的布放,待海底主基站、多个固定观测节点和移动观测节点布放完毕后进行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如遇故障,转入系统回收维修状态,如果状态正常,则启动岸基电源并唤醒固定和/或移动观测节点;
进行海底观测信息的观测、采集、回传、处理,在移动岸基的工控机上进行运行状态显示可视化;
待整个系统稳定工作后,切换为海底主基站的电池部分进行供电,移动岸基切断连接并撤离试验海域;
完成预定试验目标后,移动岸基返回试验海域,进行海底主基站和接驳坞的回收,以及启动固定观测节点的声学释放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其中,所述移动岸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岸基终端、光交换模块、海缆终端设备和岸基高压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其中,所述海底主基站包括光电分离腔、综合控制腔、高压电源腔、电池包腔、第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第一EM缆、第一水声通信机和第一浮球组,所述综合控制腔分别与光电分离腔、电池包腔、高压电源腔和第一EM缆连接,所述高压电源腔还分别跟第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和第一EM缆连接,所述第一EM缆、第一水声通信机和第一浮球组依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其中,所述深海先进锚系装置包括第三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海床基、第一沉重底块、第二EM缆、第一仪器包、第二水声通信机和第二浮球组,所述第三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海床基、第二EM缆、第一仪器包、第二水声通信机和第二浮球组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沉重底块和海床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其中,所述自主水下机器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水声通信机、AUV和第四超短基线定位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其中,所述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包括第二沉重底块、声学释放器、第五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第四水声通信机、第二仪器包和第三浮球组,所述第三浮球组分别与第二仪器包和第五超短基线定位系统连接,所述第四水声通信机分别与第二仪器包、声学释放器和第五超短基线定位系统连接,声学释放器与第二沉重底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拓展系统还设置有利用水密缆与海底主基站连接的接驳坞,所述接驳坞用于自主水下机器人的无线充电、接驳和驻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其中,所述自容式深海潜标装置包括温盐记录仪、溶解氧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和单体海流计中的一个或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其中,所述深海先进锚系装置包括温盐记录仪、溶解氧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和单体海流计中的一个或多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31774.1A CN113329363B (zh) | 2021-06-29 | 2021-06-29 | 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31774.1A CN113329363B (zh) | 2021-06-29 | 2021-06-29 | 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29363A CN113329363A (zh) | 2021-08-31 |
CN113329363B true CN113329363B (zh) | 2023-05-16 |
Family
ID=77425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31774.1A Active CN113329363B (zh) | 2021-06-29 | 2021-06-29 | 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293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03373B (zh) * | 2021-09-06 | 2022-10-14 | 杭州瀚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深海智能着陆器组网的数据存储和读取方法 |
CN115407404B (zh) * | 2022-11-03 | 2023-05-12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一种自适应海洋移动声层析装置 |
CN115935638B (zh) * | 2022-11-30 | 2023-07-04 |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 一种无人平台搭载多检测设备集成设计方法 |
CN116112351B (zh) * | 2023-01-06 | 2024-08-09 | 吉林大学 | 一种有缆、无缆结合的节点诊断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17440274B (zh) * | 2023-12-20 | 2024-04-12 | 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分离的海底观测网水下主基站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5949A (zh) * | 2010-10-12 | 2011-02-16 | 苏州桑泰海洋仪器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多用户水下超短基线定位设备与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87273A (zh) * | 2015-05-12 | 2015-07-22 | 徐鹏飞 | 海底驻泊式深水油气管线巡检系统 |
WO2018231273A1 (en) * | 2017-06-12 | 2018-12-20 | Seatrepid International, Llc | Multiple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system |
CN108820171A (zh) * | 2018-05-23 | 2018-11-16 | 山东交通学院 | 一种采用可再生能源的水下组网持续观测系统及其方法 |
CN111377039A (zh) * | 2018-12-27 | 2020-07-07 | 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自由站立式水下基站支持系统 |
CN110341917A (zh) * | 2019-07-15 | 2019-10-18 | 浙江海呐科技有限公司 | 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 |
CN111245920A (zh) * | 2020-01-08 | 2020-06-05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 一种海洋牧场监测系统 |
CN112636422A (zh) * | 2020-12-16 | 2021-04-09 |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 一种海底分布式中继充电系统及方法 |
CN112953644B (zh) * | 2021-01-25 | 2022-08-02 | 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 水下机器人群无线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896471B (zh) * | 2021-02-05 | 2022-02-08 | 浙江大学 | 多功能悬浮式水下机器人及其基站系统 |
-
2021
- 2021-06-29 CN CN202110731774.1A patent/CN1133293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5949A (zh) * | 2010-10-12 | 2011-02-16 | 苏州桑泰海洋仪器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多用户水下超短基线定位设备与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Ruofei Ma et al..UAV-Assisted Data Collection for Ocean Monitoring Networks.《IEEE Networks》.2020,全文. * |
张兵兵.海洋环境下的目标定位技术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21,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29363A (zh) | 2021-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29363B (zh) | 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观测的无线拓展系统 | |
CN109061720B (zh) | 一种基于海底物联网的海底地震监测装置及系统 | |
CN209938902U (zh) | 一种声/光/磁综合探测型无人水下航行器 | |
CN104142688B (zh) | 一种水下机器人平台 | |
Howe et al. | A smart sensor web for ocean observation: Fixed and mobile platforms, integrated acoustics, satellites and predictive modeling | |
CN103998186A (zh) | 具有行走及游泳的复合移动功能的多关节海底机器人及海底探测系统 | |
EP280209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afloor exploration | |
CN110712719B (zh) | 基于海底观测网的实时传输潜标系统 | |
CN111377041A (zh) | 一种基于海洋环境能源的auv长期驻留系统 | |
CN107014971A (zh) | 具有高效充电及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水下潜器用浮标基站 | |
CN110768713B (zh) | 一种用于深海潜标的抛弃式数据回传装置 | |
CN115167485A (zh) | 一种自主水下航行器和载人潜水器的协同作业系统 | |
CN111703559B (zh) | 一种搜寻水下失踪者的rov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 |
CN206327551U (zh) | 深远海可迁移的浮标基‑接驳盒海洋观测系统 | |
WO2024124809A1 (zh) | 一种可回收的水下能量供给与数据交换平台及回收方法 | |
CN210183099U (zh) | 一种新型海上无人持续监测系统 | |
CN112180953A (zh) | 一种基于无人平台作业的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1122985A (zh) | 一种自主式水下电磁信号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
CN114995470B (zh) | 一种基于无人船的有人和无人潜水器协同作业系统及方法 | |
CN210761197U (zh) | 基于海底观测网的实时传输潜标系统 | |
CN213974407U (zh) | 一种实用型海底电缆探测机器人 | |
Frye et al. | Mooring developments for autonomous ocean-sampling networks | |
Tangi et al. | Development, sea trial and application of Haidou autonomous and remotely-operated vehicle for full-depth ocean detection | |
CN115314854B (zh) | 一种海上风电水下设施无人巡检系统及方法 | |
CN114194339A (zh) | 一种基于波浪滑翔器作为移动平台的海洋内波预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