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7688A - 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7688A
CN113327688A CN202110529617.2A CN202110529617A CN113327688A CN 113327688 A CN113327688 A CN 113327688A CN 202110529617 A CN202110529617 A CN 202110529617A CN 113327688 A CN113327688 A CN 113327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ronic pain
health literacy
pain
assessment tool
understa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96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思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5296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76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7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76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7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referen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健康素养测评工具领域,公开了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包括以下步骤:对功能性健康素养、互动性健康素养、批判性健康素养分别进行测评,评分结果分别记为S1、S2、S3;其中,所述功能性健康素养包括用药观念和负性情绪,所述互动性健康素养包括疼痛信念和慢性疼痛管理,所述批判性健康素养包括慢性疼痛管理。本发明的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针对于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能够准确、有效地测量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实际健康素养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健康素养测评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
背景技术
2000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Pain,IASP)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其发病率高,群体数量大,影响范围广,同时滥用镇痛药的情况突出,其健康问题和生活质量值得关注。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合理的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
已有研究显示,健康素养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结局,健康素养是慢性疼痛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其健康结局及预后也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健康素养也会影响慢性疼痛管理的质量,慢性疼痛管理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慢性疼痛患者掌握疼痛评估、干预及自我管理的知识技能,有助于提高其慢性疼痛管理质量和生活质量。
我国对于健康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等常见慢性病患者为主,目前因尚未有研究对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进行调查。由于国内外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外的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并不能套用到我国,其研究结果也不能直接在我国慢性疼痛患者中进行推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该工具既能全面反映个体健康素养,又符合中国文化环境,能够准确、有效地测量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实际健康素养水平。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包括以下步骤:对功能性健康素养、互动性健康素养、批判性健康素养分别进行测评,评分结果分别记为S1、S2、S3;其中,所述功能性健康素养包括用药观念和负性情绪,所述互动性健康素养包括疼痛信念和慢性疼痛管理,所述批判性健康素养包括慢性疼痛管理。
本发明基于临床和公共卫生视角,通过文献回顾,对以往国内外健康素养的定义和内涵进行分析与整合,结合Nutbeam健康素养分层模型对慢性疼痛健康素养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以该理论为理论指导框架确立《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维度,使测评内容更加全面,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条目。由于知信行理论和Jordan健康素养理论与Nutbeam健康素养分层模型具有相似性,发明人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结合三种理论侧重点对该测评工具的条目不断补充和完善,其测评内容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本发明在我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综合考虑慢性疼痛群体相较于其他疾病而言所具有的特殊性,认为我国慢性疼痛群体存在以下4个特征:
(1)慢性疼痛群体的用药观念与其他疾病群体不同,健康素养较低的慢性疼痛患者更易拥有错误的用药观念,如滥用、误用镇痛药物、药物上瘾、用药过量。在美国,滥用镇痛药物现象突出,而我国则相反,慢性疼痛患者不喜欢服用止痛药或因惧怕药物副作用而不敢用药,认为对缓解疼痛没有帮助。
(2)慢性疼痛群体易伴有负性情绪,已有研究表明,慢性疼痛和抑郁症神经生物学机制相同,慢性疼痛与抑郁症状相关,慢性疼痛群体常伴有焦虑、抑郁甚至有自杀企图,显著影响慢性疼痛群体的健康状况和日常活动,包括经济追求和人际关系,导致其躯体功能障碍,甚至残疾。
(3)已有研究表明,健康素养较低者疼痛信念较差。疼痛信念是个人对自身疼痛经历的看法,反映了个人对疼痛经历的认知与评价,会影响慢性疼痛患者对疼痛应对方式及遵医行为。
(4)疼痛医学的发展已从疼痛控制逐渐转为疼痛管理,该群体慢性疼痛管理模式与其他群体不同,慢性疼痛人群的疼痛管理需要多模式、跨专业团队合作的自我管理策略,除了物理疗法、药物治疗,还体现在非药物治疗上,如分散注意力、使用放松技巧等,健康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慢性疼痛患者进行更好地慢性疼痛管理。
本发明充分考虑了上述四方面,将其总结为用药观念、负性情绪、疼痛信念、慢性疼痛管理四个特点,并在构建慢性疼痛健康素养患者测评工具时对上述特点加以关注,其中特点(1)、(2)被纳入“功能性健康素养”维度,特点(3)被纳入“互动性健康素养”维度,而特点(4)则在“互动性健康素养”和“批判性健康素养维度”上均有体现。
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可以准确、有效地测量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实际健康素养水平,以便医护人员对低健康素养水平的慢性疼痛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期提高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慢性疼痛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此外,由于临床慢性疼痛患者年龄普遍偏高,病情迁延不愈,患者身心非常痛苦,不适合询问较多问题,而本发明所构建的健康素养测评工具条目数量适中,易于阅读,可在临床工作中对该群体的健康素养进行快速测评并分析,可行性高。
作为优选,步骤(1)中,10≤S1≤50,140≤S2≤70,70≤S3≤70。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功能性健康素养的测评工具如下:
设置以下10个问题,分别在1~5分范围内对每个问题的同意程度进行评分:
Q1:了解疼痛解剖生理学和传导途径;
Q2:了解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区别;
Q3:了解慢性疼痛分类和性质;
Q4:了解自己需要的慢性疼痛相关信息如疼痛专科专家坐诊的时间、地点;
Q5:了解慢性疼痛防治相关策略和方法,阅读此类信息没有困难;
Q6:了解慢性疼痛发病特点、发展趋势及预后;
Q7:了解镇痛药物性质、使用相关因素、危害,能按要求填写相关医疗表单;
Q8:了解慢性疼痛主要的共病,如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
Q9:了解与活动增加有关的安全性与风险;
Ql0:了解改善睡眠的策略和放松技巧。
在功能性健康素养维度中,本发明围绕慢性疼痛基础解剖知识、发病特点、发展趋势及预后、相关防治策略、疼痛药物等方面设计了Q1~Q7;其次,针对慢性疼痛患者伴随抑郁、绝望等负面心理,设计了Q8,Q1~Q8旨在帮助了解疼痛基本知识;再者,慢性疼痛患者还需要了解慢性疼痛管理知识,而Q4旨在帮助患者了解疼痛就诊知识;Q9~Q10的设计参阅相关疼痛管理相关指南,指南中也突出强调医务人员有必要对慢性疼痛患者进行疼痛知识教育;最后,因慢性疼痛患者需要掌握一些基本读写等能力,本发明在Q4、Q5、Q7中也融入了相关内容。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互动性健康素养的测评工具如下:
设置以下14个问题,分别在1~5分范围内对每个问题的同意程度进行评分:
Q11:愿意接受慢性疼痛治疗;
Q12:信任医生治疗措施;
Q13:对日常生活自理和慢性疼痛治疗效果有信心;
Q14:愿意关注自身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慢性疼痛护理需求;
Q15: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改善慢性疼痛;
Q16:愿意支付看病的费用;
Q17:愿意支付管理慢性疼痛的费用;
Q18:能遵从医嘱;
Q19:每次看医生都能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Q20:能与医护人员充分沟通自己的疼痛情况;
Q21:对慢性疼痛防控不理解的地方会积极地去寻求周围人帮助自己理解;
Q22:把所得到的有用的慢性疼痛防控信息付诸实践;
Q23:对医生解释不太明白时会继续追问;
Q24:能够识别自己的慢性疼痛,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慢性疼痛程度与经济负担呈正相关,因此,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中必须包括测量影响个人获取和经济等影响因素。Q16~Q17反映的是个体常常在很多时候对医疗资源的可及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经济支持能力;健康素养较高的人可能仅仅因经济压力的影响而采取十分有限的健康行为,这两个问题较好地体现了患者的经济支持意愿,贴合了健康素养的固定影响因素。而Q11~Q 14、Q20~Q21则体现了患者的疼痛信念和改善慢性疼痛的意愿。
互动性健康素养测评中,强调互动性健康素养的重点在于拥有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作出健康决定的能力等个体技能。Q20、Q21、Q23可以有效获知患者是否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并积极寻求获得疼痛信息;Q18~22、Q21、Q24则分别测评患者是否具备作出健康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能力均体现了患者信息获取能力,即患者积极寻求获得疼痛信息并应用新知识改变自身的健康状况。
作为优选,Q16中,所述费用为自费的费用。
作为优选,Q17中,所述费用为看病之外的疼痛管理费用。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批判性健康素养的测评工具如下:
设置以下7个问题,分别在1~5分范围内对每个问题的同意程度进行评分:
Q25:发生慢性疼痛时,能够作出及时的应对措施;
Q26:能使用镇痛的医疗器材或工具来缓解慢性疼痛;
Q27:能调整自身的认知以应对慢性疼痛带来的心理影响;
Q28:会搜集不同观点的健康信息,考虑其可靠性、准确性、适用性,进行分析比较;
Q29:能够对疼痛情况进行自我监测;
Q30:能根据医生给的建议和自身实际情况作出镇痛决策;
Q31:能够正确看待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积极应对。
“批判性健康素养”维度下设计的问题均符合批判性健康素养的定义,如Q28考察了慢性疼痛患者是否能够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慢性疼痛信息;而Q25~30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慢性疼痛患者能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评判思维对慢性疼痛信息进行分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针对于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能够准确、有效地测量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实际健康素养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包括以下步骤:
(1)对功能性健康素养进行测评,设置以下10个问题,将每个问题的同意程度评分为1、2、3、4、5分,其中,1分为非常不同意,2分为较不同意,3分为一般,4分为较同意,5分为非常同意:
Q1:了解疼痛解剖生理学和传导途径;
Q2:了解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区别;
Q3:了解慢性疼痛分类和性质;
Q4:了解自己需要的慢性疼痛相关信息如疼痛专科专家坐诊的时间、地点;
Q5:了解慢性疼痛防治相关策略和方法,阅读此类信息没有困难;
Q6:了解慢性疼痛发病特点、发展趋势及预后;
Q7:了解镇痛药物性质、使用相关因素、危害,能按要求填写相关医疗表单;
Q8:了解慢性疼痛主要的共病,如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
Q9:了解与活动增加有关的安全性与风险;
Ql0:了解改善睡眠的策略和放松技巧。
(2)对互动性健康素养进行测评,设置以下14个问题,将每个问题的同意程度评分为1、2、3、4、5分,其中,1分为非常不同意,2分为较不同意,3分为一般,4分为较同意,5分为非常同意:
Q11:愿意接受慢性疼痛治疗;
Q12:信任医生治疗措施;
Q13:对日常生活自理和慢性疼痛治疗效果有信心;
Q14:愿意关注自身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慢性疼痛护理需求;
Q15: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改善慢性疼痛;
Q16:愿意支付看病的费用(自费的费用);
Q17:愿意支付管理慢性疼痛的费用(看病之外的疼痛管理费用);
Q18:能遵从医嘱;
Q19:每次看医生都能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Q20:能与医护人员充分沟通自己的疼痛情况;
Q21:对慢性疼痛防控不理解的地方会积极地去寻求周围人帮助自己理解;
Q22:把所得到的有用的慢性疼痛防控信息付诸实践;
Q23:对医生解释不太明白时会继续追问;
Q24:能够识别自己的慢性疼痛,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3)对批判性健康素养进行测评,设置以下7个问题,将每个问题的同意程度评分为1、2、3、4、5分,其中,1分为非常不同意,2分为较不同意,3分为一般,4分为较同意,5分为非常同意:
Q25:发生慢性疼痛时,能够作出及时的应对措施;
Q26:能使用镇痛的医疗器材或工具来缓解慢性疼痛;
Q27:能调整自身的认知以应对慢性疼痛带来的心理影响;
Q28:会搜集不同观点的健康信息,考虑其可靠性、准确性、适用性,进行分析比较;
Q29:能够对疼痛情况进行自我监测;
Q30:能根据医生给的建议和自身实际情况作出镇痛决策;
Q31:能够正确看待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积极应对。
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功能性健康素养、互动性健康素养、批判性健康素养分别进行测评,评分结果分别记为S1、S2、S3;其中,所述功能性健康素养包括用药观念和负性情绪,所述互动性健康素养包括疼痛信念和慢性疼痛管理,所述批判性健康素养包括慢性疼痛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10≤S1≤50,140≤S2≤70,70≤S3≤7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功能性健康素养的测评工具如下:
设置以下10个问题,分别在1~5分范围内对每个问题的同意程度进行评分:
Q1:了解疼痛解剖生理学和传导途径;
Q2:了解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区别;
Q3:了解慢性疼痛分类和性质;
Q4:了解自己需要的慢性疼痛相关信息如疼痛专科专家坐诊的时间、地点;
Q5:了解慢性疼痛防治相关策略和工具,阅读此类信息没有困难;
Q6:了解慢性疼痛发病特点、发展趋势及预后;
Q7:了解镇痛药物性质、使用相关因素、危害,能按要求填写相关医疗表单;
Q8:了解慢性疼痛主要的共病,如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
Q9:了解与活动增加有关的安全性与风险;
Ql0:了解改善睡眠的策略和放松技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互动性健康素养的测评工具如下:
设置以下14个问题,分别在1~5分范围内对每个问题的同意程度进行评分:
Q11:愿意接受慢性疼痛治疗;
Q12:信任医生治疗措施;
Q13:对日常生活自理和慢性疼痛治疗效果有信心;
Q14:愿意关注自身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慢性疼痛护理需求;
Q15: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改善慢性疼痛;
Q16:愿意支付看病的费用;
Q17:愿意支付管理慢性疼痛的费用;
Q18:能遵从医嘱;
Q19:每次看医生都能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Q20:能与医护人员充分沟通自己的疼痛情况;
Q21:对慢性疼痛防控不理解的地方会积极地去寻求周围人帮助自己理解;
Q22:把所得到的有用的慢性疼痛防控信息付诸实践;
Q23:对医生解释不太明白时会继续追问;
Q24:能够识别自己的慢性疼痛,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其特征在于,Q16中,所述费用为自费的费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其特征在于,Q17中,所述费用为看病之外的疼痛管理费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批判性健康素养的测评工具如下:
设置以下7个问题,分别在1~5分范围内对每个问题的同意程度进行评分:
Q25:发生慢性疼痛时,能够作出及时的应对措施;
Q26:能使用镇痛的医疗器材或工具来缓解慢性疼痛;
Q27:能调整自身的认知以应对慢性疼痛带来的心理影响;
Q28:会搜集不同观点的健康信息,考虑其可靠性、准确性、适用性,进行分析比较;
Q29:能够对疼痛情况进行自我监测;
Q30:能根据医生给的建议和自身实际情况作出镇痛决策;
Q31:能够正确看待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积极应对。
8.如权利要求3或4或7所述的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其特征在于,将每个问题的同意程度评分为1、2、3、4、5分;其中,1分为非常不同意,2分为较不同意,3分为一般,4分为较同意,5分为非常同意。
CN202110529617.2A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 Pending CN1133276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9617.2A CN113327688A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9617.2A CN113327688A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7688A true CN113327688A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15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9617.2A Pending CN113327688A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7688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5773A (zh) * 2016-05-05 2016-09-28 武汉哈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慢性疾病健康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2582078A (zh) * 2020-12-21 2021-03-30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app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5773A (zh) * 2016-05-05 2016-09-28 武汉哈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慢性疾病健康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2582078A (zh) * 2020-12-21 2021-03-30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一种智能疼痛管理系统app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思晴: "慢性疼痛健康素养评价工具的研究", 《护理研究》, 30 September 2020 (2020-09-30), pages 1 - 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u 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clomiphene in Chinese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Stewart et al. Reliability of the 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ore in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 of headache sufferers
Shannon et al. Pain assessment in critical care: what have we learnt from research
Gosseries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focus on the diagnosis
Rabenda et al. Direct and indirect costs attributable to osteoarthritis in active subjects.
Light et al. Mismatch negativity deficits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functioning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Hoffman et al.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left temporoparietal cortex and medication-resistant auditory hallucinations
Liang et al. Targeting withdrawal symptoms in men addicted to methamphetamine with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Borroni et al. White matter changes in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syndrome and correlation with limb apraxia
Achim et al. Selective abnormal modulation of hippocampal activity during memory formation in first-episode psychosis
Carter et al. NADA acupuncture prospective trial in patients with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and seven common health symptoms
Alexander et al. Is harmonica playing an effective adjunct therapy to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Bremner et al. Effects of Reiki with music compared to music only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
Bradshaw et al. Cognitive deficits associated with a recently reported familial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familial encephalopathy with neuroserpin inclusion bodies
Hadjistavropoulos et al. Factor analy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Illness Attitudes Scale in a chronic pain safmple
Taha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low back pai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Saudi Arabia
Herbert et al. The search for the holy grail: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Thought Field Therapy
Dalpatadu et al. Effects of meditation on 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indDM”: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Vicente de Sousa et al. Impact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 and a psychomotor program o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Lyu et al. Electroacupuncture for cancer-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clinical feasibility study
Leaf et al. Psycho-neuro-biological correlates of beta activity
Lunnela et al. Web‐based intervention for improving adherence of people with glaucoma
CN113327688A (zh) 一种慢性疼痛患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
Yin 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the cognitive control network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US). Office of Medical Applications of Research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