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5609B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5609B
CN113325609B CN202110503864.5A CN202110503864A CN113325609B CN 113325609 B CN113325609 B CN 113325609B CN 202110503864 A CN202110503864 A CN 202110503864A CN 113325609 B CN113325609 B CN 1133256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assembly
assembly
wearable device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38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5609A (zh
Inventor
刘毅
李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38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56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5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5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5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5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11/00Non-optical adjuncts; Attachment thereof
    • G02C11/10Electronic devices other than hearing ai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38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image capture systems, e.g. camer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涉及电子产品领域。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多个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多个传动机构,多个所述传动机构与多个所述光学器件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每个第一传动组件与对应的光学器件连接,每个传动机构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可移动,以使两者传动结合或分离,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光学器件连接,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多个所述传动机构各自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本申请能够解决常规可穿戴设备轻巧性、便捷性、外观性相对较差,且功耗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已逐渐受到用户的欢迎。可穿戴设备通过集成嵌入的摄像头可以实现拍摄功能。随着用户对拍摄质量、拍摄角度等需求的不断提高,逐渐出现了在可穿戴设备上设置多个摄像头来扩大拍摄角度,从而提高拍摄质量。然而,通过增加摄像头数量来扩大拍摄角度、提高拍摄质量的方式,会影响可穿戴设备的轻巧、便捷性,且增加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解决常规可穿戴设备轻巧性、便捷性相对较差,且功耗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多个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
多个传动机构,多个所述传动机构与多个所述光学器件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每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对应的所述光学器件连接,每个所述传动机构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可移动,以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传动结合或分离,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光学器件连接,以及,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多个所述传动机构各自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以驱动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传动结合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并带动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对应连接的所述光学器件转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通过多个传动机构分别对应驱动多个光学器件在设备主体上转动,从而可以调节光学器件的方位;由于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可相对移动,使得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之间可以在传动结合或分离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可以实现单个光学器件相对于设备主体独立活动,还可以实现多个光学器件相对于设备主体同步活动,进而可以提升光学器件所触及的范围,提高用户体验。相比于常规可穿戴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无需设置较多光学器件,同样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轻巧性、便捷性,且功耗相对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传动机构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光学器件在未偏转状态下与传动机构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光学器件在偏转状态下与传动机构相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设备主体;110-固定架;
200-光学器件;210-器件本体;220-转动部;
300-传动机构;310-第一传动组件;311-第一传动件;3111-第一传动部;3112-第二传动部;3113-连接部;312-导向连接件;3121-滑槽结构;3122-隔档端面;313-支撑座;314-滚动体;320-第二传动组件;321-传动齿轮;
400-第一驱动机构;410-驱动齿轮;
500-第二驱动机构;510-电磁件;52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0、多个光学器件200、多个传动机构300和第一驱动机构400。
其中,设备主体100为可穿戴设备的基础安装构件,其可以为多个光学器件200、多个传动机构300以及第一驱动机构400提供安装基础。可选地,设备主体100可以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具有安装空间,多个传动机构300和第一驱动机构400均设置在安装空间内,从而可以通过壳体对多个传动机构300和第一驱动机构400进行遮挡,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外观性能,并且使传动机构300和第一驱动机构400的工作过程不受外界干扰。多个光学器件200部分设置于壳体内,部分露出壳体,以便于接触到外界环境。
光学器件200为可穿戴设备的核心电子构件,其可以收集外界环境信息,并通过可穿戴设备反馈至用户。可选地,光学器件200可以是摄像头等构件,通过摄像头可以对外界环境进行拍摄,用户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观看通过摄像头拍摄的相片或视频,从而可以对外界环境进行欣赏。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光学器件200设置在设备主体100上。可选地,可以将多个光学器件200较为均匀地设置在设备主体100上,或者左右对称地设置在设备主体100上,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多个光学器件200的具体位置进行选定。
随着用户对光学器件200所具有的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多个光学器件200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设备主体100上,如此,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光学器件200在设备主体100上的方位,使光学器件200所触及的范围更广,以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当光学器件200为摄像头时,摄像头可以相对于设备主体100活动,从而可以调节摄像头的拍摄角度,进而扩大拍摄视角、提升拍摄质量,为用户提供较佳的体验。
传动机构300为可穿戴设备的中间构件,其可以将动力和运动传输至光学器件200,使光学器件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活动,从而调节光学器件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的方位。为了将动力和运动传输至多个光学器件200,本申请实施例中设有多个传动机构300,且多个传动机构300与多个光学器件200一一对应连接。如此,可以通过每一个传动机构300将动力和运动对应传输至每一个光学器件200,从而实现每一个光学器件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活动。
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传动机构300包括第一传动组件310和第二传动组件320,每个第一传动组件310与对应的光学器件200连接,每个传动机构300中,第一传动组件310相对于第二传动组件320可移动。可选地,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之间可以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以实现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之间的传动结合或者相对分离。如此,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可以在传动结合的情况下进行动力和运动传输,在相对分离的情况下,切断动力和运动传输。基于上述设置,当多个光学器件200中的某一个光学器件200需要调节相对于设备主体100的方位时,可以使该光学器件200所对应连接的传动机构300切换至结合状态,也即,该传动机构300中的第一传动组件310和第二传动组件320传动结合,从而可以依次通过第二传动组件320和第一传动组件310将运动和动力传输至光学器件200,以实现该光学器件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的方位调节。当然,当多个光学器件200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光学器件200需要调节相对于设备主体100的方位时,可以使一部分或全部光学器件200所对应连接的传动机构300切换至结合状态,也即,各对应的传动机构300中的第一传动组件310和第二传动组件320传动结合,从而可以依次通过第二传动组件320和第一传动组件310将运动和动力传输至光学器件200,以实现一部分或全部光学器件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的方位调节。
第一驱动机构400为可穿戴设备的驱动构件,其可以为光学器件200的活动提供驱动力。第一驱动机构400与多个传动机构300的第二传动组件320传动连接,也即,第一驱动机构400同时与多个第二传动组件320传动连接,以驱动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传动结合的第一传动组件310,并带动与第一传动组件310对应连接的光学器件200转动。如此,通过第一驱动机构400可以同时驱动多个第二传动组件320运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00通过多个传动机构300分别对应驱动多个光学器件200在设备主体100上转动,从而可以调节光学器件200的方位。由于第一传动组件310和第二传动组件320可相对运动,使得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可以在传动结合或分离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可以实现单个光学器件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独立活动,还可以实现多个光学器件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同步活动,进而可以提升所触及的范围,以提高用户体验。相比于常规可穿戴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无需设置较多光学器件,同样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轻巧性、便捷性和外观性,且功耗相对较小。
下面将对可穿戴设备的一些具体结构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如下:
参考图3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传动组件310包括第一传动件311,第一传动件3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传动部3111和第二传动部3112,第一传动部3111与光学器件200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部3112能够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传动连接。可选地,第一传动件311可以是长条形的结构,其设置在第二传动组件320和光学器件200之间,通过第一传动件311可以将第二传动组件320与光学器件200传动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动力和运动的传输。
第一传动部3111位于靠近光学器件200的区域,并与光学器件200传动连接。可选地,第一传动部3111与光学器件200之间可以是啮合连接、触碰连接、摩擦连接、卡接等。在第一传动部3111运动时,可以同步带动光学器件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活动,从而通过第一传动部3111与光学器件200的传动连接,将第一传动组件310上的运动和动力传输至光学器件200,以对光学器件200的方位进行调节。
第二传动部3112位于靠近第二传动组件320的区域,第二传动部3112可以相对于第二传动组件320靠近或远离,在相对靠近时,第二传动部3112可以与第二传动组件320相结合,以实现传动连接。可选地,第二传动部3112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之间在相结合时可以通过啮合连接、触碰连接、摩擦连接、卡接等方式实现传动。在第二传动部3112与第二传动组件320相结合时,第二传动组件320可以同步带动第二传动部3112运动,并使第一传动部3111同步运动,从而通过第一传动件311可以将第二传动组件320上的运动和动力传输至光学器件200,以对光学器件200的方位进行调节。
参考图3,为了使第一传动组件310靠近或远离第二传动组件320,以实现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传动结合或相对分离,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设备主体100上增设了导向连接件312。第二传动部3112安装于导向连接件312,且第二传动部3112可以相对于导向连接件312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传动组件310相对于第二传动组件320的移动方向,也即,第二传动部3112可以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二传动组件320。可选地,可以在导向连接件312上设置滑动结构,第二传动部3112可与滑动结构滑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二传动部3112相对于导向连接件312移动。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连接件312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结构3121,第二传动部3112与滑槽结构3121滑动连接。通过滑槽结构3121可以对第二传动部3112进行限制,以使第二传动部3112沿第一方向移动。当然,滑槽结构3121还可以替换为滑轨形式,此时,第二传动部3112与滑轨滑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制具体连接形式,只要能够满足第二传动部3112沿第一方向移动要求即可。基于上述设置,保证了第二传动部3112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传动组件320,以实现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的传动结合,或者第二传动部3112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二传动组件320,以实现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相对分离。
参考图4和图5,为了将第一传动部3111与第二传动部3112连接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传动件311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传动部3111和第二传动部3112的连接部3113,连接部3113的一端与导向连接件3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传动部3111固定连接。可选地,连接部3113可以是柱状导轨或杆状导轨,其可以与设备主体100滑动连接,从而使第一传动件311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连接部311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传动部31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向连接件312固定连接,导向连接件312与第二传动部3112滑动连接,如此,通过导向连接件312和连接部3113可以实现第一传动部3111与第二传动部3112之间的可滑动连接。基于上述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二传动部3112靠近或远离第二传动组件320的运动,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在第二传动部3112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传动连接时将第二传动组件320上的动力和运动依次通过第二传动部3112、导向连接件312、连接部3113以及第一传动部3111件传输至光学器件200,进而实现光学器件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的运动。
参考图3至图5,为了对第二传动部3112进行支撑,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传动组件310还包括支撑座313,第二传动部3112设置于支撑座313上,并可以沿第二方向在支撑座313上移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从而使第一传动件311沿第二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部3112与支撑座313之间通过滚动体314连接。可选地,滚动体314可以是滚珠,多个滚珠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传动部3112与支撑座313之间。如此,在第二传动部3112相对于支撑座313移动时,通过滚动体314可以减小第二传动部3112移动的阻力,以及零部件之间的磨损,有利于第二传动部3112的移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部3112与支撑座313中的一者上设置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导向结构,另一者滑动连接于导向结构。可选地,支撑座313上可以设置滑轨,第二传动部3112与滑轨滑动连接。通过滑轨可以保证第二传动部3112沿第二方向移动而不偏移,进一步提高了第二传动部3112的运动精度。
综合考虑上述两种方式的优势,可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相结合,也即,在第二传动部3112与支撑座313之间既设置滚动体314又设置导向结构,既提高了第二传动部3112与支撑座313之间的高精度运动,又减小了两者之间相对运动的阻力,降低了磨损,延长了寿命。
参考图1至图3,为了实现第一传动组件310靠近或远离第二传动组件32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500,第二驱动机构500安装于设备主体100上,通过第二驱动机构500可以驱动第一传动组件310沿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二传动组件320运动,以使第一传动组件310靠近或远离第二传动组件320,以使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结合或分离。其中,第二驱动机构500可以采用多种驱动方式,如,机械驱动方式、电磁驱动方式等。为了保证第二驱动机构500的可靠性,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机械驱动和电磁驱动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如下: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500包括电磁件510和弹性件520,相应地,第一传动组件310至少部分具有磁性,通过电磁件510与第一传动组件310中的带有磁性的部分相互作用,以驱动第一传动组件310相对于第二传动组件320运动。弹性件520与第一传动组件310连接,弹性件520可以对第一传动组件310提供弹性作用力,以驱动第一传动组件310相对于第二传动组件320运动。在电磁件510通电的情况下,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分离,在电磁件510断电的情况下,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靠近以传动结合。
可选地,当电磁件510与第一传动组件310至少部分之间相吸时,电磁件510对第一传动组件310提供拉力,相应地,弹性件520可以对第一传动组件310提供推力。如此,电磁件510被配置为驱动第一传动组件310具有远离第二传动组件320的运动趋势,此时弹性件520被压缩,弹性件520被配置为驱动第一传动组件310具有靠近第二传动组件320运动趋势。由于电磁力大于弹性作用力,在电磁力与弹性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第一传动组件310可以靠近或远离第二传动组件320,从而实现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传动结合或相互分离。当然,还可以是,当电磁件510与第一传动组件310之间相斥时,电磁件510对第一传动组件310提供推力,相应地,弹性件520可以对第一传动组件310提供拉力。如此,电磁件510被配置为驱动第一传动组件310具有靠近第二传动组件320的运动趋势,此时弹性件520被拉伸,弹性件520被配置为驱动第一传动组件310具有远离第二传动组件320的运动趋势。由于电磁力大于弹性作用力,在电磁力与弹性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第一传动组件310靠近或远第二传动组件320,从而实现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传动结合或相互分离。
上述电磁件510可以是电磁铁,弹性件520可以是压簧或拉簧,在电磁件510通电时,电磁力大于弹性作用力,此时电磁力主导第一传动组件310的运动方向;在电磁件510断电时,弹性作用力主导第一传动组件310的运动方向。上述电磁铁是一种通电产生电磁的装置。具体可以是,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电磁铁在通电时具有磁性,在断电后磁性随之消失。
为了保证第一传动组件310运动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机构500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弹性件520,多个弹性件520的一端均与第一传动组件310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电磁件510固定连接。可选地,第二驱动机构500可以包括两个弹性件520,两个弹性件520对称设置,以使两个弹性件520对于第一传动组件310的弹性作用力平衡,从而使第一传动组件310不发生偏斜。当然,第二驱动机构500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弹性件520,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制弹性件520的数量和设置位置。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第二传动部3112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传动结合或相互分离,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500与第二传动部3112对应设置,从而驱动第二传动部3112靠近或远离第二传动组件320,以实现两者的传动结合或相互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座313具有磁性。可选地,支撑座313为一种永磁体,可以是磁性导轨,第二驱动机构500与支撑座313连接,此时,电磁件510与支撑座313之间通过电磁力相互作用,从而可以通过支撑座313带动第二传动部3112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二传动组件320。与此同时,弹性件520与支撑座313固定连接,以对支撑座313提供推力或拉力,从而在电磁件510断电的情况下,通过弹性件520带动支撑座313,并由支撑座313带动第二传动部3112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二传动组件320。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500还可以是电机丝杆组件、电动缸、气缸、液压缸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二驱动机构500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
参考图3,为了保证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之间传动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传动组件320包括传动齿轮321,第二传动部3112为第二齿条,传动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连接。如此,在第二传动部3112与传动齿轮321传动结合的情况下,传动齿轮321可以带动第二传动部3112沿第二方向移动。基于上述啮合连接,使得第二传动部3112与传动齿轮321之间具有高效的传动效率,以及稳定的传动过程,使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之间的传动更加稳定。除此以外,相互啮合传动的第二传动部3112与传动齿轮321之间还可以较为方便地分离。
为了根据实际需求对光学器件200进行驱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机构400包括驱动齿轮410,且驱动齿轮410与每个传动机构300中的传动齿轮321传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400可以同时驱动每个传动机构300中的传动齿轮321运动。当需要对一个光学器件200进行调整时,则将对应的一个第一传动组件310中的第二传动部3112与传动齿轮321传动结合;当需要对多个光学器件200进行调整时,将对应的多个第一传动组件310中的第二传动部3112与传动齿轮321传动结合。基于上述设置,保证了对一个或多个第二传动组件320的同时驱动作用,并根据实际需求,使第二传动部3112与传动齿轮321结合,从而实现对光学器件200方位的调整。
基于上述啮合设置,使得驱动齿轮410与传动齿轮321之间稳定地传动连接,保证了第一驱动机构40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之间传动连接的稳定性,且保证了较高的传动效率。
参考图4和图5,为了实现第一传动组件310与光学器件200之间的传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学器件200包括器件本体210以及与器件本体210连接的转动部220,转动部220上设有啮合齿,相应地,第一传动部3111为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啮合齿啮合连接。通过第一传动部3111与转动部220可以将运动和动力传递至光学器件200,从而实现光学器件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的运动。
可选地,转动部220构造为半圆齿轮。基于此设置,使得第一传动部3111的齿形结构带动半圆齿轮转动到一定程度时,第一传动部3111的齿形结构则会与半圆齿轮脱离,从而无法继续带动半圆齿轮继续转动。如此,通过半圆齿轮可以限制光学器件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的运动角度。当然,转动部220还可以是全齿轮,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转动部220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
参考图3至图5,为了对第二传动部311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向连接件312具有朝向第二传动部3112的隔档端面3122,隔档端面3122能够与支撑座313止抵。可选地,导向连接件312可以是板状件,第二传动部3112可滑动地设置于导向连接件312上,支撑座313设置在第二传动部3112的背离齿形结构的一侧。在第二传动部3112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导向连接件312随第二传动部3112沿第二方向同步移动。当导向连接件312的隔档端面3122朝向支撑座313移动时,在一段时间后,隔档端面3122与支撑座313的端部接触,使得导向连接件312受到支撑座313的阻挡而无法继续移动。如此,在第二传动部3112相对于支撑座313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导向连接件312的隔档端面3122与支撑座313止抵,以防止第二传动部3112过度移动。
综合考虑第一驱动机构400、第一传动组件310、第二传动组件320以及光学器件200的装配情况,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3111与第二传动部3112的设置存在一定的区别。参考图1和图2,当第一传动部3111和第二传动部3112均为齿条时,第一传动部3111的齿形朝向与第二传动部3112的齿形朝向呈90°夹角。
参考图3,为了对传动齿轮321进行装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主体100包括固定架110,传动齿轮321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架110。通过固定架110可以对传动齿轮321进行装配,又可以使传动齿轮321相对于固定架110转动。可选地,设备主体100可以包括多个固定架110,每一个第二传动组件320中的传动齿轮321对应设置于每一个固定架110上。当然,设备主体100还可以包括一个固定架110,固定架110上设有多个安装位置,每一个第二传动组件320中的传动齿轮321对应设置于每一个安装位置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固定架110的数量、形式不作限制。
参考图1,综合考虑可穿戴设备所具有的功能以及自身重量等因素,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两个光学器件200和两个传动机构300,其中,两个光学器件200轴对称地设置在设备主体100的左右两侧,两个传动机构300轴对称地设置在设备主体100的左右两侧。可选地,光学器件200为摄像头,此时,设备主体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摄像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拍摄角度,从而提高拍摄质量。为了对两个摄像头分别调节方位,位于设备主体100的左侧和右侧的区域分别轴对称地设置传动机构300。基于此,保证了可穿戴设备的左右两侧的重量基本一致,以缓解左右两侧重量不等而导致可穿戴设备在佩戴时容易倾斜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00设置在两个传动机构300的中间位置,并与每个传动机构300中的第二传动组件320分别传动连接。基于此,一方面可以保证对两个第二传动组件320的驱动作用的对称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第一驱动机构400的重量位于可穿戴设备的中间位置,从而可以缓解左右两侧重量不等而导致可穿戴设备在佩戴时容易倾斜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为智能眼镜,包括增强现实眼镜、虚拟现实眼镜等,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对其中一个光学器件200调节方位时,其他光学器件200所对应的传动机构300中的第一传动组件310受到第二驱动机构500的驱动作用,从而使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分离,此时,只有待调节方位的光学器件200所对应的传动机构300中的第一传动组件310不受第二驱动机构500的驱动作用,保持与第二传动组件320的传动结合,从而,在第一驱动机构400的驱动作用下,第二传动组件320和第一传动组件310将第一驱动机构400的动力和运动传输至待调节方位的光学器件200,进而驱动该光学器件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活动,以实现方位的调节。同理,当需要对一部分或全部光学器件200调节方位时,只需将待调节方位的一部分或全部光学器件200所对应的传动机构300中的第一传动组件310与第二传动组件320传动结合,即可实现方位的调节,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可穿戴设备为智能眼镜,且在智能眼镜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一个摄像头时,可以实现左侧摄像头单独活动、右侧摄像头单独活动或左侧摄像头和右侧摄像头同时活动。具体过程为:
当左侧摄像头单独活动时,马达工作带动左侧的传动齿轮321转动,此时左侧的锯齿导轨(即,第二传动部3112)与左侧的传动齿轮321处于拟合状态,使得锯齿导轨(即,第二传动部3112)在磁性导轨(即,支撑座313)上通过滚珠(即,滚动体314)进行向右或向左移动,与锯齿导轨(即,第二传动部3112)连接的光滑薄片(即,导向连接件312)、柱状导轨(即,连接部3113)、另一个锯齿导轨(即,第一传动部3111)的运动方向与锯齿导轨(即,第二传动部3112)一致,与另一个锯齿导轨(即,第一传动部3111)处于拟合状态的半圆齿轮(即,转动部220)在另一个锯齿导轨(即,第一传动部3111)向左或向右运动时,带动摄像头(即,光学器件200)转动。上述过程中,右侧的电磁铁(即,电磁件510)通电产生吸力,拖动磁性导轨(即,支撑座313)向下运动,并使弹簧(即,弹性件520)压缩,从而使锯齿导轨(即,第二传动部3112)与传动齿轮321脱离拟合状态,使得锯齿导轨(即,第二传动部3112)不会随传动齿轮321的转动而出现向左或向右的运动,进而实现了左侧摄像头(即,光学器件200)的转动。
当右侧摄像头单独活动,或者左侧摄像头和右侧摄像头同步活动的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左侧摄像头单独活动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在设备主体100内设置一系列结构件,利用马达提供驱动力,搭配电磁铁、永磁体和弹簧的组装结构改变机械结构的空间位置,并控制一系列结构件的拟合或非拟合,从而根据实际需要实现光学器件200的分离或同步运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
多个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
多个传动机构,多个所述传动机构与多个所述光学器件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每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对应的所述光学器件连接,每个所述传动机构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可移动,以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的第二传动组件传动结合或分离;以及,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多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以驱动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传动结合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并带动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对应连接的所述光学器件转动;
每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光学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能够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上设有导向连接件,所述第二传动部安装于所述导向连接件,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移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支撑座,所述第二传动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设有滚动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的第二传动组件传动结合或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电磁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至少部分具有磁性,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
在所述电磁件通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分离,在所述电磁件断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靠近以传动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部为第二齿条,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能够啮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每个所述传动机构中的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以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为第一齿条,所述光学器件包括器件本体以及与器件本体连接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上设有啮合齿,所述啮合齿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构造为半圆齿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眼镜。
CN202110503864.5A 2021-05-10 2021-05-10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13325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3864.5A CN113325609B (zh) 2021-05-10 2021-05-10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3864.5A CN113325609B (zh) 2021-05-10 2021-05-10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5609A CN113325609A (zh) 2021-08-31
CN113325609B true CN113325609B (zh) 2023-05-16

Family

ID=77415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3864.5A Active CN113325609B (zh) 2021-05-10 2021-05-10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56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5824A (zh) * 2022-06-27 2022-08-23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vr设备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8709A (zh) * 2013-02-27 2014-08-27 李晓东 一种由复数个显示像素组成的彩色显示模块
CN112506025B (zh) * 2020-11-24 2022-03-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拍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5609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6250B2 (en) Adjustment of magnetic force in a computing device
US11561456B2 (en) Blade driving device for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apparatus
CN110133818B (zh) 镜头组件
CN109348009A (zh) 终端设备
CN113325609B (zh) 可穿戴设备
WO2022262697A1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0564515B2 (en) Blade driving device
CN112702494B (zh)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模组
US7898753B2 (en)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lens by electromagnetic force
CN113885271B (zh) 光圈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142317B (zh) 一种升降式双向旋转镜头的电子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6411522U (zh) 精密空间位姿定位平台和定位后可拆装系统
CN114902103A (zh) 致动装置
CN212064178U (zh) 电子设备
CN113464877B (zh) 多功能智能灯
CN215773302U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265352U (zh)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机械逻辑控制双向致动机构
CN110262158B (zh) 自动对焦镜头组件
CN110279200B (zh) 一种基于5g通讯技术的可靠性高的除尘型智能穿戴设备
CN106960676B (zh) 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
CN114553987A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马达结构、电子设备
WO2024104177A1 (zh) 镜头对焦驱动装置、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200676B (zh) 电子设备
CN114377381B (zh) 应用于vr设备的三相线性磁轴力反馈装置
CN213602678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