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5550B - 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5550B
CN113325550B CN202110626984.4A CN202110626984A CN113325550B CN 113325550 B CN113325550 B CN 113325550B CN 202110626984 A CN202110626984 A CN 202110626984A CN 113325550 B CN113325550 B CN 1133255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ystem
optical lens
lens
optical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269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5550A (zh
Inventor
陈嘉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269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55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5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5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5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5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透镜系统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tan(HFOV)|/TTL>0.50;‑2.0<f1/f<‑1;及1.0<f2/f<2.0;其中,HFOV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水平视场角的一半,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长度,f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有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本申请的光学透镜系统的系统总长较短,其能够很好的满足摄像头小型化的需求。

Description

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透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透镜系统、设有所述光学透镜的取像装置,以及设有所述取像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智能电子产品、汽车自动驾驶、人机界面与游戏、工业机器视觉与测量、安防监控等技术的发展,对这些设备上的摄影镜头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满足各设备的功能。现有的摄影镜头的视场角一般为120°至130°之间,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上的摄影镜头的视场角需要大于130°;然而,现有的视场角大于130°的摄影镜头的系统总长过长、还无满足设备小型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透镜系统,其系统总长短,可以很好的满足摄像头对小型化的需求;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光学透镜系统的取像装置;以及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取像装置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透镜系统,其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
其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tan(HFOV)|/TTL>0.50mm-1;-2.0<f1/f<-1;及1.0<f2/f<2.0;
其中,HFOV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水平视场角的一半,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长度,f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有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本申请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系统总长较短以实现超薄化和小型化,且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视场角相较于现有技术提升,从而使得本申请的光学透镜系统在保证小型化的同时提高视场角,以实现超大广角的特性,并有效修正各类像差,提升了成像品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本申请光学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搭配布局以进行镜头像差的优化,使得光学透镜系统的镜头像差优化到最小,从而提升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成像品质,且尽量减小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系统总长,以符合小型化、超薄化发展趋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
0.02≤d3/TTL≤0.10;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长度,d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轴向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
0.03≤d3/TTL≤0.06;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长度,d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轴向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
0.6≤(R9+R10)/(R9-R10)≤1.6;
其中,R9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10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
0.8≤(R9+R10)/(R9-R10)≤1.4;
其中,R9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10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5.7mm≤TTL≤6.5mm;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长度。
当TTL≤6.5mm时,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系统总长短,以实现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超薄化及小型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8mm≤f≤2.5mm;
其中,f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有焦距。
当f≤2.5mm时,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系统总长充分缩短,以实现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超薄化及小型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5mm≤f1≤-5.0mm;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5.0mm≤f2≤15.0mm;
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0mm≤f3≤5.0mm;
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0.0mm≤f4≤-2.0mm;
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0mm≤f5≤10.0mm;
其中,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0.0mm≤f6≤-2.0mm;
其中,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及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像侧。
本申请的取像装置厚度小,可以用于制备超薄摄像头;本申请的取像装置在保证小型化的同时,具有较宽的视场角及成像品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设备主体及上述的取像装置,所述取像装置安装在设备主体上。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厚度小,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光学透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F-Thera畸变曲线图;
图3是图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场曲曲线图;
图4是图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F-Tan(Theta)畸变曲线图;
图5是图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光学透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F-Thera畸变曲线图;
图8是图6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场曲曲线图;
图9是图6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F-Tan(Theta)畸变曲线图;
图10是图6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光学透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F-Thera畸变曲线图;
图13是图1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场曲曲线图;
图14是图1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F-Tan(Theta)畸变曲线图;
图15是图12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图6及图11,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系统适用于超广角镜头,具体地,所述光学透镜系统适可应用于手机、电脑、平板电脑、车载、监控、安防、医疗、游戏机、机器人等摄像装置的镜头,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1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30;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4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50;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60;其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tan(HFOV)|/TTL>0.50mm-1;-2.0<f1/f<-1;及1.0<f2/f<2.0;
其中,HFOV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水平视场角的一半,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长度,f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有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本申请的光学透镜系统中的|tan(HFOV)|/TTL>0.50mm-1;-2.0<f1/f<-1;及1.0<f2/f<2.0,因此,本申请中的光学透镜系统的TTL较短以实现小型化,即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系统总度短,且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视场角相较于现有技术提升,即本申请光学透镜系统的视场角大于130°,从而使得本申请的光学透镜系统在保证小型化的同时提高视场角,以实现超大广角的特性,并有效修正各类像差,提升了成像品质。
本申请前述光学透镜系统中,较佳地,第一透镜10可以为玻璃材质或塑料材质,优选玻璃材质;第一透镜10具有物侧面12及像侧面14,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2在近光轴L处为凹面;像侧面14近光轴L处为凹面。具体地,所述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2在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14在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平面。
本申请前述光学透镜系统中,较佳地,第二透镜20可以为玻璃材质或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22及像侧面24;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22为凹面;像侧面24为凸面。
本申请前述光学透镜系统中,较佳地,第三透镜30可以为玻璃材质或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32及像侧面34;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30的物侧面32为凸面;像侧面34为凸面;具体地,所述第三透镜30的物侧面32近光轴L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或平面。
本申请前述光学透镜系统中,较佳地,第四透镜40可以为玻璃材质或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42及像侧面44;第四透镜40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40的物侧面42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像侧面44近光轴L处为凹面;具体地,所述第四透镜40的物侧面42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44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本申请前述光学透镜系统中,较佳地,第五透镜50可以为玻璃材质或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52及像侧面54;第五透镜50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50的物侧面5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像侧面54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具体地,所述第五透镜50的物侧面5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54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平面。
本申请前述光学透镜系统中,较佳地,第六透镜60可以为玻璃材质或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62及像侧面64;第六透镜60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60的物侧面62为凹面;像侧面64近光轴L处为凹面;具体地,所述第六透镜60的物侧面62在近光轴L处为凸面,所述凸面的周围为凹面;像侧面64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本申请中的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和第六透镜60的搭配设计,以进行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像差优化,使得所述光学透镜系统像差优化到最小,且使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系统总长缩短,以满足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超薄化、小型化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和第六透镜60中包括玻璃透镜和塑料透镜。例如,第一透镜10为玻璃透镜;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和第六透镜60均为塑料透镜。将最靠近物侧的第一透镜10设为玻璃透镜,能够较好地耐受物侧的环境温度影响,同时,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和第六透镜60为塑料透镜,能很好的降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重量并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玻璃透镜和塑料透镜混合的光学透镜系统相对于仅包括塑料透镜的光学透镜系统具有更高的透光率和更稳定的化学性能,能够改善在不同明暗对比度下的成像品质。
本申请前述光学透镜系统中,较佳地,光学透镜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镜头F-θ畸变在全视场内满足线性增大;即光学透镜系统在全视场内F-θ畸变满足线性增大。
其中,F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视场角。
当前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tan(HFOV)|/TTL>0.50mm-1、-2.0<f1/f<-1、及1.0<f2/f<2.0,及镜头F-θ畸变在全视场内满足线性增大,使得所述光学透镜的系统总长缩短,有利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超薄化和小型化,且能提高视场角,从而实现超大广角的特征,并能有效修正各类像差,以提升成像品质。同时在设计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时控制视场角的深度,并以此类约束条件优化镜头面型,有利于缩小盖板玻璃的开孔大小,满足电子设备的美观效果;上述盖板玻璃指设置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物侧面的透明玻璃,用于保护所述光学透镜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F-θ畸变的定义如下:
Figure GDA0003640745930000051
yref=f×θ
其中,ychief为当前视场的像高,f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有焦距,θ为当前视场的视场角大小。镜头F-θ畸变在全视场内满足线性增大的条件,这样可以对广角成像带来好处。例如不会对边缘图像压缩很多,比较接近于普通镜头投影模型,做完算法矫正后边缘解析力不会损失太多。另外,切向和径向具有接近的放大倍率,这样对圆形的物体成像畸变影响不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和第六透镜60均为非球面透镜。非球面透镜有利于校正光学透镜系统的像差,提高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成像品质。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更多的控制变数,以较少枚数的透镜获得良好成像的优点,进而减少透镜数量,满足小型化。“非球面透镜”指至少一面为非球面的透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和第六透镜60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为非球面时,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z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GDA0003640745930000052
其中,z为非球面沿光轴L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顶点(于光轴处)的曲率,c=1/R(近轴曲率c为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
本申请前述光学透镜系统中,较佳地,所述光学透镜系统还包括光圈70。具体地,光圈70位于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24和第三透镜30物侧面43之间。
本申请前述光学透镜系统中,较佳地,所述光学透镜系统还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80。红外截止滤光片80位于第六透镜60与成像面102之间。红外截止滤光片80具有第一面82和第二面84。红外截止滤光片80可以为玻璃材质或光学膜,红外截止滤光片80用于截止红外线,实现可见光的高透,从而阻挡干扰成像质量的红外线,阻止红外线穿过摄像装置的镜头造成图片失真,使所成影像更加符合人眼的感觉。
本申请前述光学透镜系统中,较佳地,所述光学透镜系统还包括保护玻璃,所述保护玻璃覆盖于所述感应器;所述保护玻璃用于保护所述感应器
本申请光学透镜系统的HFOV可以是但不限于75°、74.8°、80°等;更具体地,本申请光学透镜系统满足:HFOV大于等于65°小于等于85°,即65°≤HFOV≤85°。
当HFOV大于65°时,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视场角大于130°,以适用于超广角镜头的需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HFOV为75°,即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视场角为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5.7mm<TTL<6.5mm;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2至成像面102于光轴L上的长度。
也就是说,TTL可以为5.7mm和6.5mm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6.0mm、6.3mm等。
当TTL<5.7mm时,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系统总长得到了充分的压缩,能够很好的满足光学透镜系统超薄化的需求。本申请的光学透镜系统的系统总长小于5.7mm,其能够很好的满足摄像头超薄化的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TTL为6.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8mm<f<2.5mm;
其中,f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有焦距。
也就是说,f可以为1.8mm和2.5mm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2.32mm、2.30mm、2.06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5mm<f1<-5.0mm;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也就是说,f1可以为-1.5mm和-5.0mm之间的任意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f1为-3.0647mm、-3.1719mm、-3.204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5.0mm<f2<15.0mm;
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也就是说,f2可以为5.0mm和15.0mm之间的任意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f2为10.1307mm、7.8487mm、8.643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0mm<f3<5.0mm;
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也就是说,f3可以为1.0mm和5.0mm之间的任意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f3为2.3169mm、2.1817mm、2.765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0.0mm<f4<-2.0mm;
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也就是说,f4可以为-20.0mm和-2.0mm之间的任意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f4为-4.7000mm、-4.8743mm、-8.716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0mm<f5<10.0mm;
其中,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
也就是说,f5可以为1.0mm和10.0mm之间的任意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f5为2.6532mm、2.5818mm、2.045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0.0mm<f6<-2.0mm;
其中,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也就是说,f6可以为-20.0mm和-2.0mm之间的任意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f6为-3.1547mm、-2.8828mm、-2.814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d3/TTL≤0.10;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2至成像面102于光轴L上的长度,d3为所述第二透镜20的轴向厚度。
当所述第一透镜10满足0.02≤d3/TTL≤0.10时,有利于实现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超薄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d3/TTL≤0.06;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2至成像面102于光轴L上的长度,d3为所述第二透镜20的轴向厚度。
当所述第一透镜10满足0.03≤d3/TTL≤0.06时,进一步有利于实现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超薄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
0.6≤(R9+R10)/(R9-R10)≤1.6;
其中,R9为所述第五透镜50的物侧面52的中心曲率半径,R10为第五透镜50的像侧面54的中心曲率半径。
当所述第五透镜50满足0.6≤(R9+R10)/(R9-R10)≤1.6时,规定了第五透镜50的形状,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
0.8≤(R9+R10)/(R9-R10)≤1.4;
其中,R9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10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当所述第五透镜50满足0.8≤(R9+R10)/(R9-R10)≤1.4时,更具体地规定了第五透镜50的形状,进一步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
通过第一透镜10提供负屈折力、第二透镜20提供正屈折力、第三透镜30提供正屈折力、第四透镜40提供负屈折力、第五透镜50提供正屈折力和第六透镜60提供负屈折力,合理配置第一透镜10至第六透镜60的光焦度,以使所述光学透镜系统具有较高的成像品质。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光学透镜系统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其中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光学透镜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的F-Thera畸变曲线图;图3是图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的场曲曲线图;图4是图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的F-Tan(Theta)畸变曲线图;图5是图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的垂轴色差曲线图。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系统10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1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20、光圈7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30、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4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50、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60、红外截止滤光片80及成像面102。
第一透镜10为玻璃材质,具有物侧面12及像侧面14。所述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2在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14在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平面。
第二透镜2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22及像侧面24。所述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22为凹面;像侧面24为凸面。
第三透镜3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32及像侧面34。所述第三透镜30的物侧面32为凹面;像侧面34近光轴L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4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42及像侧面44。所述第四透镜40的物侧面42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所述凸面的周围为凹面,圆周处为平面;像侧面44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第五透镜5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52及像侧面54。所述第五透镜50的物侧面5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54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平面。
第六透镜6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62及像侧面64。所述第六透镜60的物侧面62在近光轴L处为凸面,所述凸面的周围为凹面,圆周处为平面;像侧面64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在第一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系统100的第一透镜10-第六透镜60的设计参数如下表1及表2所示。
Figure GDA0003640745930000081
表1中FOV为光学透镜系统100的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NO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光圈值,所述光圈值是镜头的焦距/镜头通光直径得出的相对值(相对孔径的倒数)。
在第一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系统100的各非球面之参数如下表2表示:
Figure GDA0003640745930000082
Figure GDA0003640745930000091
表2为第一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其中,A4-A20为各表面第4-20阶非球面系数。
基于前述设计,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焦距f为2.32mm,系统长度(TotalTrack Length,TTL)为6.0mm,最大像高处的视场角(Field Of View,FOV)为150.0度,光圈值(f-number)为2.2。
由图1至图5可知,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的在满足小型化及超薄化的同时提高视场角,实现超大广角的特性,并有效修正各类像差,具有较高的成像品质。
《第二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10,其中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光学透镜系统100a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a的F-Thera畸变曲线图;图8是图6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a的场曲曲线图;图9是图6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a的F-Tan(Theta)畸变曲线图;图10是图6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a的垂轴色差曲线图。由图6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系统100a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1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20、光圈7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30、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4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50、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60、红外截止滤光片80及成像面102。
第一透镜1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12及像侧面14。所述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2在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14在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平面。
第二透镜2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22及像侧面24。所述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22为凹面;像侧面24为凸面。
第三透镜3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32及像侧面34。所述第三透镜30的物侧面32为凹面;像侧面34为凸面。
第四透镜4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42及像侧面44。所述第四透镜40的物侧面42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所述凸面的周围为凹面,圆周处为平面;像侧面44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第五透镜5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52及像侧面54。所述第五透镜50的物侧面5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54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平面。
第六透镜6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62及像侧面64。所述第六透镜60的物侧面62在近光轴L处为凸面,所述凸面的周围为凹面,圆周处为平面;像侧面64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在第二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系统100a的第一透镜10-第六透镜60的设计参数如下表3及表4所示。
Figure GDA0003640745930000101
表3中FOV为光学透镜系统100a的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NO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光圈数。
在第二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系统100a的各非球面之参数如下表4表示:
Figure GDA0003640745930000102
Figure GDA0003640745930000111
表4为第二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其中,A4-A20为各表面第4-20阶非球面系数。
基于前述设计,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系统焦距f为2.30mm,系统长度(TotalTrack Length,TTL)为6.0mm,最大像高处的视场角(Field Of View,FOV)为150.0度,光圈值(f-number)为2.2。由图6至图10可知,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a的在满足小型化的同时提高视场角,实现超大广角的特性,并有效修正各类像差,具有较高的成像品质。
《第三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1至图15,其中图1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光学透镜系统100b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b的F-Thera畸变曲线图;图13是图1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b的场曲曲线图;图14是图1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b的F-Tan(Theta)畸变曲线图;图15是图11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b的垂轴色差曲线图。由图1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系统100b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1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20、光圈7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30、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4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50、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60、红外截止滤光片80及成像面102。
第一透镜10为玻璃材质,具有物侧面12及像侧面14。所述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2在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14在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平面。
第二透镜2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22及像侧面24。所述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22为凹面;像侧面24为凸面。
第三透镜3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32及像侧面34。所述第三透镜30的物侧面32为凹面;像侧面34近光轴L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4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42及像侧面44。所述第四透镜40的物侧面42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所述凸面的周围为凹面,圆周处为平面;像侧面44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第五透镜5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52及像侧面54。所述第五透镜50的物侧面5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54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圆周处为平面。
第六透镜60为塑料材质,具有物侧面62及像侧面64。所述第六透镜60的物侧面62在近光轴L处为凸面,所述凸面的周围为凹面,圆周处为平面;像侧面64近光轴L处为凹面,圆周处为凸面。
在第三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系统100b的第一透镜10至第六透镜60的设计参数如下表5及表6所示。
Figure GDA0003640745930000121
Figure GDA0003640745930000131
表5中FOV为光学透镜系统100a的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NO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光圈值。
在第三实施例中,光学透镜系统100b的各非球面之参数如下表6表示:
Figure GDA0003640745930000132
Figure GDA0003640745930000141
表6为第三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其中,A4-A20为各表面第4-20阶非球面系数。
基于前述设计,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系统焦距f为2.06mm,系统长度(TotalTrack Length,TTL)为6.0mm,最大像高处的视场角(Field Of View,FOV)为150.0度,光圈值(f-number)为2.2。由图11至图15可知,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透镜系统100b的在满足小型化的同时提高视场角,实现超大广角的特性,并有效修正各类像差,具有较高的成像品质。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取像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取像装置300包括本申请的光学透镜系统100及感光元件310。感光元件310位于光学透镜系统100的像侧。
本申请中感光元件310可以为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也可以为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
本申请的取像装置300在保证超薄化及小型化的同时提高视场角,实现超大广角的特性,并有效修正各类像差,提升了成像质量。
所述取像装置300的其他特征描述请参考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7,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5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500,其包括设备主体510及本申请的取像装置300。所述取像装置300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510上。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5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车载摄像头、相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电子书籍阅读器、便携多媒体播放器、移动医疗装置等。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500的摄像头厚度小,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500的体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总共包括: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
其中,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tan(HFOV)|/TTL>0.50mm-1;-2.0<f1/f<-1;及1.0<f2/f<2.0;5.0mm≤f2≤15.0mm;
其中,HFOV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水平视场角的一半,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长度,f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有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
0.02≤d3/TTL≤0.10;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长度,d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轴向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
0.03≤d3/TTL≤0.06;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长度,d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轴向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
0.6≤(R9+R10)/(R9-R10)≤1.6;
其中,R9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10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
0.8≤(R9+R10)/(R9-R10)≤1.4;
其中,R9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10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5.7mm≤TTL≤6.5mm;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8mm≤f≤2.5mm;
其中,f为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有焦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5mm≤f1≤-5.0mm;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0mm≤f3≤5.0mm;
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0.0mm≤f4≤-2.0mm;
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0mm≤f5≤10.0mm;
其中,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0.0mm≤f6≤-2.0mm;
其中,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19.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透镜系统;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光学透镜系统的像侧。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及
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取像装置,所述取像装置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
CN202110626984.4A 2021-06-04 2021-06-04 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3255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6984.4A CN113325550B (zh) 2021-06-04 2021-06-04 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6984.4A CN113325550B (zh) 2021-06-04 2021-06-04 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5550A CN113325550A (zh) 2021-08-31
CN113325550B true CN113325550B (zh) 2022-07-08

Family

ID=77419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6984.4A Active CN113325550B (zh) 2021-06-04 2021-06-04 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55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4993B (zh) * 2021-07-28 2023-03-2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7314B (zh) * 2019-06-29 2021-08-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07647B (zh) * 2019-12-27 2021-12-14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5550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41770A1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764234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US20170090160A1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50212296A1 (en) Image captur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150192760A1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100321796A1 (en)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CN113552697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96233B (zh)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239971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638584A (zh) 光学组件、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5576081A (zh) 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815167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325550B (zh) 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3149353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478744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554452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3866956B (zh) 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09862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326022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325551A (zh) 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84985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263925U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554455U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25549B (zh) 光学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02832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