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3828A - 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3828A
CN113323828A CN202110657294.5A CN202110657294A CN113323828A CN 113323828 A CN113323828 A CN 113323828A CN 202110657294 A CN202110657294 A CN 202110657294A CN 113323828 A CN113323828 A CN 113323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outle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72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3828B (zh
Inventor
姬海民
徐党旗
敬小磊
杨玉
薛宁
张知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72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38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3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3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3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3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6/00Devices for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from solar energy
    • F03G6/06Devices for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from solar energy with solar energy concentrating means
    • F03G6/065Devices for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from solar energy with solar energy concentrating means having a Rankine cycle
    • F03G6/067Binary cycle plants where the fluid from the solar collector heats the working fluid via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10/00Solar heat collectors using working fluids
    • F24S10/30Solar heat collectors using working fluids with means for exchanging heat between two or more working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60/0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heat collected by solar heat colle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6Conversion of therm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 e.g. Rankine, Stirling or solar thermal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颗粒辐射换热器、中温颗粒换热器、低温颗粒换热器、高压电极换热器和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的颗粒入、出口依次串接,高压电极换热器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连接有与高压电极换热器并联的第一控制阀,高压电极换热器的进口设有第二控制阀;送风机的出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的空气入口连接;高压透平的蒸汽入口和出口分别与颗粒辐射换热器的出水口以及中温颗粒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中温颗粒换热器的出水口与低压透平的蒸汽出口连接,低压透平的蒸汽出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本发明能够满足太阳能高效颗粒储热发电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物理储热发电领域,涉及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也相应的持续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化石能源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在化石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太阳能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当前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挑战,在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太阳能利用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太阳能作为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已逐渐被各行各业所利用。这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地球以173×105瓦的功率接收来自太阳的辐射能,全球每年得到的太阳能相当于68万亿吨石油,其开发和利用有着极大的潜力。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电力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而太阳能光热发电就是一种新能源发电新型技术,它是利用太阳能光热将介质加热,介质进入透平电动发电机发电。目前常用的介质为水、熔盐、CO2、微细颗粒,水、熔盐、CO2研究甚多,已经达到示范阶段;而颗粒作为介质的太阳能发电研究甚少,且颗粒储热温度高,储热密度比熔盐提高12%左右,整个流动过程中无需伴热,不会凝固,是一种优良的太阳能储热介质。因此如何把微细颗粒作为热介质应用于太阳能发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及方法能够满足太阳能高效颗粒储热发电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包括颗粒辐射换热器、中温颗粒换热器、低温颗粒换热器、高压电极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送风机、高压透平和低压透平;
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的颗粒出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的入口连接,颗粒辐射换热器的颗粒出口与中温颗粒换热器的颗粒入口连接,中温颗粒换热器的颗粒出口与低温颗粒换热器的颗粒入口连接,低温颗粒换热器的颗粒出口与高压电极换热器的颗粒入口连接,高压电极换热器的颗粒出口与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的颗粒入口连接,高压电极换热器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连接有与高压电极换热器并联的第一控制阀,高压电极换热器的进口设有第二控制阀;
送风机的出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的空气入口连接,送风机用于驱动颗粒辐射换热器内的颗粒流动;
高压透平的蒸汽入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的出水口连接,高压透平的蒸汽出口与中温颗粒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中温颗粒换热器的出水口与低压透平的蒸汽出口连接,低压透平的蒸汽出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
优选的,本发明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还包括热用户,低压透平的蒸汽出口与热用户的用水进口连接,热用户的出水口连接有水循环泵,水循环泵的出水口与连接颗粒辐射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
优选的,颗粒辐射换热器内部沿高度方向设有螺旋状换热水管,颗粒辐射换热器底部中心设置颗粒入口和空气入口,颗粒辐射换热器底部中心设置颗粒出口。
优选的,中温颗粒换热器内部在颗粒流通的路径上设有若干能够将颗粒流通分隔为蛇形路径的挡板,中温颗粒换热器内的水管沿中温颗粒换热器外壳的内壁设置。
优选的,低温颗粒换热器内部设有气管,送风机的出口与所述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管的另一端与颗粒辐射换热器的空气入口连接。
优选的,低温颗粒换热器内部在颗粒流通的路径上设有若干能够将颗粒流通分隔为蛇形路径的挡板,所述气管沿低温颗粒换热器外壳的内壁设置。
优选的,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的颗粒出口的高度高于颗粒辐射换热器颗粒入口的高度。
优选的,高压透平和低压透平均连接有发电机。
优选的,颗粒辐射换热器、中温颗粒换热器、低温颗粒换热器、高压电极换热器和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中与颗粒接触的表面均设有耐磨层,颗粒辐射换热器与中温颗粒换热器之间连接的颗粒管道、中温颗粒换热器与低温颗粒换热器之间连接的颗粒管道、低温颗粒换热器与高压电极换热器之间连接的颗粒管道以及高压电极换热器与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之间连接的颗粒管道均采用耐磨管道。
优选的,颗粒采用碳化硅颗粒、氮化硅颗粒或沙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方法,该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方法采用本发明如上所述的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进行,包括如下过程:
在当有太阳光热时,关闭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一控制阀,通过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将颗粒加热,经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加热的颗粒送入到颗粒辐射换热器中并与颗粒辐射换热器中的水进行换热,将水进行加热,颗粒辐射换热器中的颗粒再送入到中温颗粒换热器以及低温颗粒换热器进行换热,低温颗粒换热器中的颗粒最终流回至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中,高压透平和低压透平分别利用水从颗粒辐射换热器和中温颗粒换热器中获取的热量进行工作,低压透平中的水最终进入颗粒辐射换热器的进水口再次进行循环;
当无太阳光热且在用电低谷时,关闭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通过高压电极加热器将颗粒加热,高压电极加热器中的颗粒经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送入到颗粒辐射换热器中并与颗粒辐射换热器中的水进行换热,将水进行加热,颗粒辐射换热器中的颗粒再送入到中温颗粒换热器以及低温颗粒换热器进行换热,低温颗粒换热器中的颗粒经高压电极加热器最终流回至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中,高压透平和低压透平分别利用水从颗粒辐射换热器和中温颗粒换热器中获取的热量进行工作,低压透平中的水最终进入颗粒辐射换热器的进水口再次进行循环。
优选的,在当有太阳光热时,经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加热的颗粒温度为680-700℃;颗粒辐射换热器中换热后的水温为500-520℃,颗粒辐射换热器颗粒出口的温度为400-450℃,低温颗粒换热器颗粒出口的克里温度为120-150℃;
当无太阳光热且在用电低谷时,经高压电极加热器加热后颗粒的温度为680-700℃,颗粒辐射换热器中换热后的水温为500-520℃,颗粒辐射换热器颗粒出口的温度为400-450℃,低温颗粒换热器颗粒出口的克里温度为120-150℃。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中,通过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作为热介质的颗粒进行加热,通过送风机能够利用空气对颗粒进行输送,进而使得颗粒所携带的热量进行流动;通过高压透平和低压透平能够分别利用颗粒辐射换热器和中温颗粒换热器中的高温水气进行发电,从而实现了将太阳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而转换为电能;设置第一、第二控制阀以及高压电极换热器,能够对颗粒流通路径进行切换,使得整个系统能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晚上利用低谷过剩电量对颗粒进行加热升温,实现本发明整套系统不受“阴阳不定”的太阳能的影响,使得系统始终处于稳定运行,解决太阳能波动对设备带来潜在危害及系统经济型差等问题。
进一步的,颗粒辐射换热器中,螺旋状换热水管能够保证水与颗粒之间能够充分换热,提高热量利用率;颗粒辐射换热器底部中心设置颗粒入口和空气入口,颗粒辐射换热器底部中心设置颗粒出口,这种结构能够使得颗粒在螺旋状换热水管中心的流速较高,而在螺旋状换热水管处的流速较低,这样能够降低颗粒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流对螺旋状换热水管的磨损,提高颗粒辐射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中温颗粒换热器内部在颗粒流通的路径上设有若干能够将颗粒流通分隔为蛇形路径的挡板,中温颗粒换热器内的水管沿中温颗粒换热器外壳的内壁设置,这种结构设计的好处在于,保证了水与颗粒之间具有较多的换热行程,提高换热效率,另外颗粒在中温颗粒换热器流动过程中,在靠近中温颗粒换热器外壳的内壁处的流速较小,这样能够降低颗粒与水管之间的摩擦,进而提高中温颗粒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低温颗粒换热器内部设有气管,送风机的出口与所述气管的一端连接,气管的另一端与颗粒辐射换热器的空气入口连接,该结构设计能够提使得空气利用低温颗粒换热器进行预热、提高颗粒辐射换热器空气进口的空气温度,进一步的提升了整个系统的热能利用效率。
进一步的,低温颗粒换热器内部在颗粒流通的路径上设有若干能够将颗粒流通分隔为蛇形路径的挡板,所述气管沿低温颗粒换热器外壳的内壁设置,这种结构设计的好处在于,保证了空气与颗粒之间具有较多的换热行程,提高换热效率,另外颗粒在低温颗粒换热器流动过程中,在靠近低温颗粒换热器外壳的内壁处的流速较小,这样能够降低颗粒与气管之间的摩擦,进而提高低温颗粒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的颗粒出口的高度高于颗粒辐射换热器颗粒入口的高度,这种结构设置能够使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中的颗粒通过重力到达颗粒辐射换热器的颗粒入口,能够进一步降低整个系统的自身所需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颗粒辐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颗粒辐射换热器的轴向示意图。
图3为中温颗粒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低温颗粒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颗粒辐射换热器、1-1为螺旋状换热水管、1-2颗粒辐射换热器外壳、1-3为空气入口,1-4为颗粒入口,1-5-颗粒出口、2为中温颗粒换热器、2-1为中温颗粒换热器颗粒入口、2-2为中温颗粒换热器颗粒出口、2-3为中温颗粒换热器进水口、2-4为中温颗粒换热器出水口、2-5为中温颗粒换热器外壳、3为低温颗粒换热器、3-1为低温颗粒换热器颗粒入口、3-2为低温颗粒换热器颗粒出口、3-3为低温颗粒换热器进气口、3-4为低温颗粒换热器出气口、3-5为低温颗粒换热器外壳、4为高压电极换热器、5为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6为高压透平、7为#1发电机、8为低压透平、9为#2发电机、10为排气余热换热器、11为水循环泵、12为送风机、13为第一控制阀、14为第二控制阀、15为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包括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温颗粒换热器2、低温颗粒换热器3、高压电极换热器4、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送风机12、高压透平6和低压透平8;颗粒辐射换热器1和中温颗粒换热器2中设有换热水管。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的颗粒出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入口连接,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颗粒出口与中温颗粒换热器2的颗粒入口连接,中温颗粒换热器2的颗粒出口与低温颗粒换热器3的颗粒入口连接,低温颗粒换热器3的颗粒出口与高压电极换热器4的颗粒入口连接,高压电极换热器4的颗粒出口与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的颗粒入口连接,高压电极换热器4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连接有与高压电极换热器4并联的第一控制阀13,高压电极换热器4的进口设有第二控制阀14;送风机12的出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空气入口连接,送风机12用于驱动颗粒辐射换热器1内的颗粒流动;高压透平6的蒸汽入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出水口连接,高压透平6的蒸汽出口与中温颗粒换热器2的进水口连接,中温颗粒换热器2的出水口与低压透平8的蒸汽出口连接,低压透平8的蒸汽出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进水口连接。送风机12通过向颗粒辐射换热器1送入气流,气流携带颗粒辐射换热器1内的颗粒以颗粒流的形式自下而上流动、之后颗粒流依次流经中温颗粒换热器2、低温颗粒换热器3、高压电极换热器4(当需要接入高压电极换热器4时,低温颗粒换热器3中的颗粒流经高压电极换热器4进入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当不需要接入高压电极换热器4时,低温颗粒换热器3中的颗粒直接进入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中能够存放一定量的颗粒,并且在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中颗粒流中的空气域颗粒进行分离,使得颗粒能够和重新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1,本发明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还包括热用户,低压透平8的蒸汽出口与热用户的用水进口连接,热用户的出水口连接有水循环泵11,水循环泵11的出水口与连接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进水口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2(a)和图2(b),颗粒辐射换热器1内部沿高度方向设有螺旋状换热水管1-1,颗粒辐射换热器1底部中心设置颗粒入口和空气入口,颗粒辐射换热器1底部中心设置颗粒出口。螺旋状换热水管1-1的外圈沿着颗粒辐射换热器外壳1-2内壁设置,这样能够较大程度上降低颗粒对螺旋状换热水管1-1摩擦。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3,中温颗粒换热器2内部在颗粒流通的路径上设有若干能够将颗粒流通分隔为蛇形路径的挡板15,中温颗粒换热器2内的水管沿中温颗粒换热器外壳2-5的内壁设置。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4,低温颗粒换热器3内部设有气管,送风机12的出口与所述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管的另一端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空气入口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4,低温颗粒换热器3内部在颗粒流通的路径上设有若干能够将颗粒流通分隔为蛇形路径的挡板15,所述气管沿低温颗粒换热器外壳3-5的内壁设置。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1,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的颗粒出口的高度高于颗粒辐射换热器1颗粒入口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1,高压透平6和低压透平8均连接有发电机。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温颗粒换热器2、低温颗粒换热器3、高压电极换热器4和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中与颗粒接触的表面均设有耐磨层,颗粒辐射换热器1与中温颗粒换热器2之间连接的颗粒管道、中温颗粒换热器2与低温颗粒换热器3之间连接的颗粒管道、低温颗粒换热器3与高压电极换热器4之间连接的颗粒管道以及高压电极换热器4与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之间连接的颗粒管道均采用耐磨管道。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颗粒采用碳化硅颗粒、氮化硅颗粒或沙子。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的工作过程包括:
在当有太阳光热时(一般是当白天太阳光热足够时),关闭第二控制阀14、打开第一控制阀13,通过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将颗粒加热,经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加热的颗粒送入到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并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的水进行换热,将水进行加热,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的颗粒再送入到中温颗粒换热器2以及低温颗粒换热器3进行换热,低温颗粒换热器3中的颗粒最终流回至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中,高压透平6和低压透平8分别利用水从颗粒辐射换热器1和中温颗粒换热器2中获取的热量进行工作,低压透平8中的水最终进入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进水口再次进行循环;
当无太阳光热且在用电低谷时,关闭第一控制阀13、打开第二控制阀14,通过高压电极加热器4将颗粒加热,高压电极加热器4中的颗粒经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送入到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并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的水进行换热,将水进行加热,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的颗粒再送入到中温颗粒换热器2以及低温颗粒换热器3进行换热,低温颗粒换热器3中的颗粒经高压电极加热器4最终流回至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中,高压透平6和低压透平8分别利用水从颗粒辐射换热器1和中温颗粒换热器2中获取的热量进行工作,低压透平8中的水最终进入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进水口再次进行循环。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在当有太阳光热时,经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加热的颗粒温度为680-700℃;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换热后的水温为500-520℃,颗粒辐射换热器1颗粒出口的温度为400-450℃,低温颗粒换热器3颗粒出口的克里温度为120-150℃,保证颗粒所吸收的热量在系统内能深度利用,减少损失,提高效率;
当无太阳光热且在用电低谷时,经高压电极加热器4加热后颗粒的温度为680-700℃,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换热后的水温为500-520℃,颗粒辐射换热器1颗粒出口的温度为400-450℃,低温颗粒换热器3颗粒出口的克里温度为120-150℃,保证颗粒所吸收的热量在系统内能深度利用,减少损失,提高效率;系统具有系统简单、稳定性好、效率高的特点,同时安全性及经济性较高。
综上,本发明能够更好利用颗粒储热温度高,能力强等特点,实现了灵活且效率高等特点,大大提高了颗粒储热的效率,达到经济高效节能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温颗粒换热器(2)、低温颗粒换热器(3)、高压电极换热器(4)、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送风机(12)、高压透平(6)和低压透平(8);
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的颗粒出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入口连接,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颗粒出口与中温颗粒换热器(2)的颗粒入口连接,中温颗粒换热器(2)的颗粒出口与低温颗粒换热器(3)的颗粒入口连接,低温颗粒换热器(3)的颗粒出口与高压电极换热器(4)的颗粒入口连接,高压电极换热器(4)的颗粒出口与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的颗粒入口连接,高压电极换热器(4)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连接有与高压电极换热器(4)并联的第一控制阀(13),高压电极换热器(4)的进口设有第二控制阀(14);
送风机(12)的出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空气入口连接,送风机(12)用于驱动颗粒辐射换热器(1)内的颗粒流动;
高压透平(6)的蒸汽入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出水口连接,高压透平(6)的蒸汽出口与中温颗粒换热器(2)的进水口连接,中温颗粒换热器(2)的出水口与低压透平(8)的蒸汽出口连接,低压透平(8)的蒸汽出口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进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用户,低压透平(8)的蒸汽出口与热用户的用水进口连接,热用户的出水口连接有水循环泵(11),水循环泵(11)的出水口与连接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进水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颗粒辐射换热器(1)内部沿高度方向设有螺旋状换热水管(1-1),颗粒辐射换热器(1)底部中心设置颗粒入口和空气入口,颗粒辐射换热器(1)底部中心设置颗粒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中温颗粒换热器(2)内部在颗粒流通的路径上设有若干能够将颗粒流通分隔为蛇形路径的挡板(15),中温颗粒换热器(2)内的水管沿中温颗粒换热器外壳(2-5)的内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低温颗粒换热器(3)内部设有气管,送风机(12)的出口与所述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管的另一端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空气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低温颗粒换热器(3)内部在颗粒流通的路径上设有若干能够将颗粒流通分隔为蛇形路径的挡板(15),所述气管沿低温颗粒换热器外壳(3-5)的内壁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的颗粒出口的高度高于颗粒辐射换热器(1)颗粒入口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高压透平(6)和低压透平(8)均连接有发电机。
9.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进行,包括如下过程:
在当有太阳光热时,关闭第二控制阀(14)、打开第一控制阀(13),通过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将颗粒加热,经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加热的颗粒送入到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并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的水进行换热,将水进行加热,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的颗粒再送入到中温颗粒换热器(2)以及低温颗粒换热器(3)进行换热,低温颗粒换热器(3)中的颗粒最终流回至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中,高压透平(6)和低压透平(8)分别利用水从颗粒辐射换热器(1)和中温颗粒换热器(2)中获取的热量进行工作,低压透平(8)中的水最终进入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进水口再次进行循环;
当无太阳光热且在用电低谷时,关闭第一控制阀(13)、打开第二控制阀(14),通过高压电极加热器(4)将颗粒加热,高压电极加热器(4)中的颗粒经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送入到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并与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的水进行换热,将水进行加热,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的颗粒再送入到中温颗粒换热器(2)以及低温颗粒换热器(3)进行换热,低温颗粒换热器(3)中的颗粒经高压电极加热器(4)最终流回至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中,高压透平(6)和低压透平(8)分别利用水从颗粒辐射换热器(1)和中温颗粒换热器(2)中获取的热量进行工作,低压透平(8)中的水最终进入颗粒辐射换热器(1)的进水口再次进行循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当有太阳光热时,经太阳能集热吸热装置(5)加热的颗粒温度为680-700℃;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换热后的水温为500-520℃,颗粒辐射换热器(1)颗粒出口的温度为400-450℃,低温颗粒换热器(3)颗粒出口的克里温度为120-150℃;
当无太阳光热且在用电低谷时,经高压电极加热器(4)加热后颗粒的温度为680-700℃,颗粒辐射换热器(1)中换热后的水温为500-520℃,颗粒辐射换热器(1)颗粒出口的温度为400-450℃,低温颗粒换热器(3)颗粒出口的克里温度为120-150℃。
CN202110657294.5A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33238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7294.5A CN113323828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7294.5A CN113323828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3828A true CN113323828A (zh) 2021-08-31
CN113323828B CN113323828B (zh) 2024-05-07

Family

ID=77420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7294.5A Active CN113323828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382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86543U (zh) * 2014-09-05 2015-03-0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太阳能热动力系统
US20200149782A1 (en) * 2016-12-26 2020-05-14 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olar heat absorber, solar heat collecting system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11351236A (zh) * 2018-12-21 2020-06-30 浙江大学 光热发电系统
CN212202368U (zh) * 2020-04-20 2020-12-22 浙江大学 基于布雷顿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86543U (zh) * 2014-09-05 2015-03-0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太阳能热动力系统
US20200149782A1 (en) * 2016-12-26 2020-05-14 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olar heat absorber, solar heat collecting system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11351236A (zh) * 2018-12-21 2020-06-30 浙江大学 光热发电系统
CN212202368U (zh) * 2020-04-20 2020-12-22 浙江大学 基于布雷顿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周沛;仇中柱;: "太阳能蓄热技术研究进展",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no. 01, 15 January 2011 (2011-01-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3828B (zh)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54930U (zh) 耦合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城市污水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13639486A (zh) 一种基于光伏光热的地源热泵耦合系统
CN107989757B (zh) 具有储热功能的太阳能空气透平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67113U (zh) 一种零能源损耗率的热电厂的燃蒸循环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CN111102143A (zh) 一种地热光热复合式连续发电系统
CN206023657U (zh) 具有实时控制系统的移动式多能源耦合热电复合型能源站
CN206131520U (zh) 一种多能源互补的供暖空调系统
CN108286500A (zh) 一种风能和太阳能联合储能发电系统
CN111486068B (zh) 一种太阳能辅助海洋温差发电系统
CN113669708A (zh) 基于多能源互补的稠油热采注汽系统
CN113375347B (zh) 一种蜂窝状颗粒换热器及储热发电系统
CN113323828B (zh) 一种高效颗粒储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7729847U (zh) 一种双热源槽式太阳能热水锅炉系统
CN207132579U (zh) 基于光伏光热的家庭热电节能系统
CN203517958U (zh) 一种光热太阳能和低谷风电联合供热系统
CN215892301U (zh) 基于多能源互补的稠油热采注汽系统
CN211777845U (zh) 一种地热光热复合式连续发电系统
CN114382560A (zh) 一种光伏发电与压缩空气储能耦合的热电联产系统
CN115822901A (zh) 一种光热储能发电系统
CN207647705U (zh) 具有储热功能的太阳能空气透平发电系统
CN209042494U (zh) 一种基于免费动力源的多能互补蓄能供能系统
CN208294641U (zh) 与太阳能互补的燃气内燃机分布式供能系统
CN220852298U (zh) 一种无供冷需求的供能系统
CN202032667U (zh) 综合预热换热系统
CN218542513U (zh) 一种地热能风能复合冷电联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