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7602A - 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7602A
CN113317602A CN202110790932.0A CN202110790932A CN113317602A CN 113317602 A CN113317602 A CN 113317602A CN 202110790932 A CN202110790932 A CN 202110790932A CN 113317602 A CN113317602 A CN 113317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guide
guide channel
inner r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09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晓昕
薛晓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7909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76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7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7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9/00Finger-rings
    • A44C9/0007Finger-rings made of several rings
    • A44C9/0015Finger-rings made of several rings connected or interlinked to each other
    • A44C9/0023Finger-rings made of several rings connected or interlinked to each other in a separable wa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9/00Finger-rings
    • A44C9/02Finger-rings adjustable

Landscapes

  • Ador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包括内圈、环设于所述内圈第一端的第一外环以及环设于所述内圈第二端的第二外环,所述内圈第一端设有第一导向通道以及置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的第一卡持件,所述第一外环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顺着所述第一导向通道进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并与所述第一卡持件卡合;所述内圈第二端设有第二导向通道以及置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的第二卡持件,所述第二外环对应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顺着所述第二导向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并与所述第二卡持件卡合。本申请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更便于用户组合装配,极大的提高了装配时间和效率。

Description

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
背景技术
人体佩戴之环形装饰元件如戒指、链条吊坠等采用贵金属或者珍贵宝石等制作而成,自古以来就受人们的喜爱。传统的环形装饰元件为单体结构,其主要由环形本体以及设置于环形本体上的装饰部组成。如上环形装饰元件的结构较为单一,不能随心随意将多款环形装饰元件结合以区别于其他装饰元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希望在佩戴的装饰元件上展现自我的需求,也即,不能满足人们追求个性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一些可更换装饰体的装饰元件,如中国专利号为201720639784.1,专利名称为可拆卸的戒指就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其包括戒托和戒圈,所述戒托1包括由左向右并列设置的左戒托10和右戒托11,所述左戒托10包括左环体100和左环形凸台101,所述右戒托11包括右环体110和右环形凸台111,左环形凸台101围绕在左环体100的左端外圆面,右环形凸台111围绕在右环体110的右端外圆面,所述左环体100和右环体110分别设置有螺纹配合的内外螺纹,所述左环体100和右环体110通过所述内外螺纹旋合安装,这样使得左环体100和右环体110形成一安装槽,所述戒圈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该方案具有以下缺陷:一、装配费时,需先将戒圈套于其中一环体上后,再将另一环体从所述戒圈中穿过,以与位于所述戒圈中的环体螺纹配合。由于位于戒圈中的环体被戒圈遮挡,导致丝口对准较难,若用力过大则容易损伤丝口。二、更换件较为单一,装饰性较差,左戒托和右戒托更倾向于功能性,装饰性能差,更换部分主要为戒圈,即使更换了戒圈后,戒指的外观区别较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亦不能提高人们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三、适配度低,由于两戒托连接后形成的凹槽需要与戒圈的宽度相匹配,导致两戒不能通用于各种戒圈,若更换不同宽度的戒圈,则需要更换与之宽度相匹配的两戒托,增加了人们的购买成本。综上,传统的装饰元件不能提高人们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具有更多可变性、结构简单巧妙、降低装配难度、装配稳定可靠、提升体验感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包括内圈、环设于所述内圈第一端的第一外环以及环设于所述内圈第二端的第二外环,所述内圈第一端设有第一导向通道以及置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的第一卡持件,所述第一外环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顺着所述第一导向通道进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并与所述第一卡持件卡合;所述内圈第二端设有第二导向通道以及置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的第二卡持件,所述第二外环对应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顺着所述第二导向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并与所述第二卡持件卡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通道从所述内圈的径向向外贯穿所述内圈;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具有第一底壁、靠近所述内圈的第一端的第一导向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向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侧壁,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的一导向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持件设于所述内圈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卡口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卡持件透过所述第一卡口凸伸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中;
所述第二导向通道从所述内圈的径向向外贯穿所述内圈;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具有第二底壁、靠近所述内圈的第二端的第三导向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侧壁相对设置的第四导向侧壁,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的一导向侧壁开设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持件设于所述内圈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卡口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卡持件透过所述第二卡扣凸伸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中。
进一步的,在所述内圈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的一导向侧壁的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同向,所述第一卡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卡槽与对应的导向侧壁之间以连通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所述第一卡持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卡槽中的第一固持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向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中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弹性卡钩;
在所述内圈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的一导向侧壁的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同向,所述第二卡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卡槽与对应的导向侧壁之间以连通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所述第二卡持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二卡槽中的第二固持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向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中延伸而形成的第二弹性卡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口位于所述第一卡槽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固持部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卡槽两端的第一固持片以及第二固持片,所述第一固持片及第二固持片的相对端均透过所述第一卡口向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凸伸并相交于一个公共顶点以形成所述的第一弹性卡钩;和/或
所述第二卡口位于所述第二卡槽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固持部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卡槽两端的第四固持片以及第五固持片,所述第四固持片及第五固持片的相对端均透过所述第二卡口向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凸伸并相交于一个公共顶点以形成所述的第二弹性卡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持部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卡槽一端的第三固持片,所述第三固持片未被固持的一端透过所述第一卡口向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凸伸并形成一V形的第一弹性卡钩;和/或
第二固持部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卡槽一端的第六固持片,所述第六固持片未被固持的一端透过所述第二卡口向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凸伸并形成一V形的第二弹性卡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设置于所述内圈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第一导向侧壁的外侧位置;和/或
所述第二卡槽设置于所述内圈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的第三导向侧壁的外侧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环朝向所述内圈的一端,所述第一卡扣具有内凸于所述第一外环内周面的第一卡部,所述第一卡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弹性卡钩的部分形成有与其凹凸卡合的第一卡齿;和/或
所述第二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环朝向所述内圈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扣具有内凸于所述第二外环内周面的第二卡部,所述第二卡部对应于所述第二弹性卡钩的部分形成有与其凹凸卡合的第二卡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及第一卡持件均设于所述内圈的外表面上靠近第一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具有一供所述第一卡扣沿所述内圈的轴向装入的第一入口以及自所述第一入口沿所述内圈周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通槽,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为所述第一导向通槽远离所述第一入口的末端部;和/或
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及第二卡持件均设于所述内圈的外表面上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第二导向通道具有一供所述第二卡扣沿所述内圈的轴向装入的第二入口以及自所述第二入口沿所述内圈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导向通槽,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为所述第二导向通槽远离所述第二入口的末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入口由所述内圈的第一端端面向所述第二端方向凹陷而形成,所述第一入口底部朝向所述第一导向通槽的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一导向通槽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入口及所述第一导向通槽均沿所述内圈的径向向外贯穿所述内圈;和/或
所述第二入口由所述第二内圈的第二端端面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凹陷而形成,所述第二入口底部朝向所述第一导槽通槽的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二导向通槽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入口及所述第二导向通槽均沿所述内圈的径向向外贯穿所述内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入口还具有一第一导向侧面,所述第一导向侧面由所述第一入口的底面向第一端方向且向远离所述第一导向通槽的方向倾斜延伸而形成;和/或
所述第二入口还具有一第二导向侧面,所述第二导向侧面由所述第二入口的底面向所述第二端方向且向远离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的方向倾斜延伸而形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环设于所述内圈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外环及第二外环之间的内环。
本发明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更便于用户组合装配,极大的提高了装配时间和效率。用户在装配时能够更准确、更快的将第一外环和第二外环装配于所述内圈上,解决了因看不到丝口而易拧坏或者将所述第一外环、第二外环或内圈拧变形的问题。第一至内环均以可拆卸的方式环设于所述内圈的外周面,每一外环均可更换,用户可以随心随意的进行组合装配,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衣着而变换所述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的每一外环,用最少的成本得到更多的不同变换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更能够满足用户追求佩戴之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的修改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可拆卸的戒指的左戒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可拆卸的戒指的右戒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一实施例的拆分图。
图5是本发明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一实施例的局部图。
图6是本发明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一实施例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3至图5,本申请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包括内圈200、环设于所述内圈200第一端的第一外环300以及环设于所述内圈200第二端的第二外环400,所述第一外环300及第二外环400通过卡持的方式分别环设于所述内圈200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外环300及第二外环400环设于所述内圈200上后,从轴向方向上能够全部覆盖住内圈200,从而使得所述内圈200被隐藏在所述第一外环300及第二外环400内。从节约成本角度,所述内圈200可以采用具有轻量化、抗氧化特性的金属制作而成,例如可采用不锈钢、银等金属材质等。第一外环300及第二外环400可以采用黄金、18K金、铂金等名贵金属制作而成,所述第一外环300及第二外环400的可展示部分可有多样化、美观化设计,如可镶嵌宝石、钻石、玉石等元件,又如雕花等等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体验和感受的多样化设计。所述可展示部分通常为第一外环300及第二外环400的外周面和/或能够被人们注意到的端面。
所述内圈20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导向通道210以及置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尾部的第一卡持件220,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以及第一卡持件220均设于所述内圈200的外表面上靠近第一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外环300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顺着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进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尾部并与所述第一卡持件220卡合。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及第一卡持件220形成一组第一卡持组件,在所述内圈200上可以沿其周向均匀间隔的设置数组这样的第一卡持组件;所述第一外环300一一对应地设置数个第一卡扣310与该数组第一卡持组件一一卡接。本申请中,内圈200上设置有三组这样的第一卡持组件,所述第一外环300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三个第一卡扣310与该三组第二卡持组件卡接。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一、减少第一外环300的旋拧行程,使第一外环300更快卡接于所述内圈200上;二、使第一外环300更稳定、更牢固地卡接于所述内圈200上,卡接效果更好。
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具有一供所述第一卡扣310沿所述内圈200的轴向装入的第一入口211以及自所述第一入口211沿所述内圈200周向向所述第一卡持件220的方向延伸并与其连通的第一导向通槽212,且所述第一入口211及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均沿所述内圈200的径向向外贯穿所述内圈200,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从所述内圈200的径向向外贯穿所述内圈200。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远离所述第一入口211的末端部则为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尾部。
所述第一入口211由所述内圈200的第一端端面向所述第二端方向凹陷而形成,所述第一入口211底部朝向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的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连通的第一开口213,所述第一入口211远离所述第一开口213的一侧面形成有一第一导向侧面214,所述第一导向侧面214是由所述第一入口211的底面向所述第一端方向且向远离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的方向倾斜延伸而形成,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入口211的尺寸向所述第一入口211的底部方向渐小。应当注意的是,即使是尺寸最小的底部的尺寸也应当与所述第一卡扣310的尺寸相适配,保证所述第一卡扣310能够顺滑的从所述第一入口211的底部进入所述第一开口213,进而通过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进入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的末端部。
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具有内凹于所述内圈200的外周面的第一槽底部215(也即,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的第一底壁)、靠近所述内圈200的第一端的第一导向侧壁216(也即,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的第一导向侧壁216)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向侧壁216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侧壁217(也即,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的第二导向侧壁217)。所述第一导向侧壁216靠近所述末端部的一段开设有第一卡口218。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的尺寸亦与所述第一卡扣310的尺寸相适配,也即,所述第一导向侧壁216及第二导向侧壁217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槽底部215的深度均根据所述第一卡扣310的尺寸而设定,保证所述第一卡扣310顺利通过的同时,所述第一卡扣310不会因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尺寸不合适而脱离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口218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侧壁217上靠近所述末端部分的一端,主要根据所述第一卡持件220设置位置而定。
具体地,在所述内圈200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侧壁216的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一卡槽230,也即,所述第一卡槽230位于所述内圈200的第一端端面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尾部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卡槽230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平行,这样,所述第一卡槽230和所述第一导向侧壁216共用一个壁,所述第一卡口218则形成于所述第一卡槽230与所述第一导向侧壁216之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卡槽230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尾部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230靠近所述第一端端面的一侧形成有从轴向贯穿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快装口231,所述第一快装口231位于所述第一卡槽230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一快装口23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卡槽230的长度。所述第一快装口231的尺寸主要根据所述第一卡持件220的尺寸而定,只要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卡持件220快速装所述第一卡槽230中即可。由此可看出,所述第一卡槽230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侧壁216外侧,所述第一卡持件220能够更加快速、方便地装入所述第一卡槽230,这样的结构设计及位置设计不但简单,而且非常巧妙,为人们提供更好更快的装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当然,所述第一卡槽230的形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描述之形状结构,所述第一卡持件220可以在制造时直接一体成型于第一卡槽230中,那么第一卡槽230的位置、形状结构就可以对应变化,但是一体成型的工艺更复杂、模具要求更高,导致成本更高。例如所述第一卡槽230还可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侧壁217的外侧,所述第一卡槽230则与所述第二导向侧壁217共用一个壁,所述第一卡口218则形成于所述第一卡槽230与所述第二导向侧壁217之间。
所述第一卡持件220设于所述内圈200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卡口218的位置处,也即,所述第一卡持件220设于所述第一卡槽230中,并透过所述第一卡口218凸伸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尾部中。所述第一卡持件220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卡槽230中的第一固持部221以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221向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尾部中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弹性卡钩222。
请参见图5,作为第一卡持件220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卡持件220整体呈具有一定宽度的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卡持件220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槽230的宽度相适配,当所述第一卡持件220装入所述第一卡槽230中后,所述第一卡持件220的外侧面不会外凸于所述第一卡槽230的槽口,所述第一卡持件220可以与所述第一卡槽230的槽口面齐平或者内凹于所述槽口面。所述第一卡持件220可一体折弯成型。第一固持部221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卡槽230两端的第一固持片221a以及第二固持片221b,所述第一固持片221a及第二固持片221b的相对端均透过所述第一卡口218向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尾部凸伸并相交于一个公共顶点以形成所述的第一弹性卡钩222。所述第一固持片221a及第二固持片221b可以被卡压于所述第一卡槽230的两端,也即,第一卡槽230的两槽壁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所述第一固持片221a及第二固持片221b的厚度,在装入时,需要施加一定的外力才能将所述第一固持片221a及第二固持片221b装入所述第一卡槽230的两端。所述第一固持片221a及第二固持片221b还可以螺锁于所述第一卡槽230中、铆接于所述第一卡槽230中、焊接于所述第一卡槽230中或者粘接于所述第一卡槽230中等等。所述第一弹性卡钩222整体呈V形,所述第一弹性卡钩222的尖端是圆润的、饱满的、没有尖锐的棱角的,这样能够保护第一外环300不被刮伤,能够使第一外环300卡入更顺滑。所述第一弹性卡钩222的尖端与所述第二导向侧壁217之间具有一第一挤压间隙,所述第一挤压间隙小于第一导向侧壁216与第二导向侧壁217之间的距离,这样,所述第一外环300卡入后,能够有效防止所述第一外环300脱离。由图5可看出,所述第一快装口231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卡口218所在位置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在水平面投影上,所述第一卡口218全部重叠于所述第一快装口231上,但是第一快装口231的两端超出所述第一卡口218的两端。如此,在水平面投影上,所述第一固持片221a至少部分、第二固持片221b至少部分以及第一弹性卡钩222重叠于所述第一快装口231上。这样的好处是,第一快装口231不仅具有使第一卡持件220快速装入第一卡槽230的功能,还提供给所述第一弹性卡钩222弹性变形空间,使所述第一弹性卡钩222的弹性更好。
请参见图6,作为第一卡持件220的又一个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所述第一卡持件220整体呈具有一定宽度的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卡持件220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槽230的宽度相适配,当所述第一卡持件220装入所述第一卡槽230中后,所述第一卡持件220的外侧面不会外凸于所述第一卡槽230的槽口,所述第一卡持件220可以与所述第一卡槽230的槽口面齐平或者内凹于所述槽口面。所述第一卡持件220可一体折弯成型。所述第一快装口231与第一卡口218的关系与上述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域在于:第一固持部221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卡槽230一端的第三固持片,所述第三固持片223未被固持的一端透过所述第一卡口218向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尾部凸伸并形成一V形的第一弹性卡钩222。也就是说,该实施例的第一卡持件220少了一个固持片。本实施例的第一卡持件220结构更简单,由于仅有一端被固持,因此弹性更好,装入更方便。而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卡持件220由于两端均被固持,稳定性更好、变形度更小、卡持力度更好。
所述内圈200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导向通道240以及置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尾部的第二卡持件250,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以及第二卡持件250均设于所述内圈200的外表面上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外环400对应设置有第二卡扣410,所述第二卡扣410顺着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进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尾部并与所述第二卡持件250卡合。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及第二卡持件250形成一组第二卡持组件,在所述内圈200上可以沿其周向均匀间隔的设置数组这样的第二卡持组件;所述第二外环400一一对应地设置数个第二卡扣410与该数组第二卡持组件一一卡接。本申请中,内圈200上设置有三组这样的第二卡持组件,所述第二外环400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三个第二卡扣410与该三第二组卡持组件卡接。这样设置有好处是:一、减少第二外环400的旋拧行程,使第二外环400更快卡接于所述内圈200上;二、使第二外环400更稳定、更牢固地卡接于所述内圈200上,卡接效果更好。
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具有一供所述第二卡扣410沿所述内圈200的轴向装入的第二入口241以及自所述第二入口241沿所述内圈200周向向所述第二卡持件250的方向延伸并与其连通的第二导向通槽242,且所述第二入口241及所述第二导向通槽242均沿所述内圈200的径向向外贯穿所述内圈200,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从所述内圈200的径向向外贯穿所述内圈200。所述第二导向通槽242远离所述第二入口241的末端部则为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尾部。
所述第二入口241由所述内圈200的第二端端面向所述第二端方向凹陷而形成,所述第二入口241底部朝向所述第二导向通槽242的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二导向通槽242连通的第二开口243,所述第二入口241远离所述第二开口243的一侧面形成有一第二导向侧面244,所述第二导向侧面244是由所述第二入口241的底面向所述第二端方向且向远离所述第二导向通槽242的方向倾斜延伸而形成,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入口241的尺寸向所述第二入口241的底部方向渐小。应当注意的是,即使是尺寸最小的底部的尺寸也应当与所述第二卡扣410的尺寸相适配,保证所述第二卡扣410能够顺滑的从所述第二入口241的底部进入所述第二开口243,进而通过所述第二导向通槽242进入所述第二导向通槽242的末端部。
所述第二导向通槽242具有内凹于所述内圈200的外周面的第二槽底部245(也即,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的第二底壁)、靠近所述内圈200的第二端的第三导向侧壁246(也即,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的第三导向侧壁246)以及与所述第三导向侧壁246相对设置的第四导向侧壁247(也即,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的第四导向侧壁247)。所述第三导向侧壁246靠近所述末端部的一段开设有第二卡口248。所述第二导向通槽242的尺寸亦与所述第二卡扣410的尺寸相适配,也即,所述第三导向侧壁246及第四导向侧壁247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槽底部245的深度均根据所述第二卡扣410的尺寸而设定,保证所述第二卡扣410顺利通过的同时,所述第二卡扣410不会因所述第二导向通槽242尺寸不合适而脱离所述第二导向通槽242。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口248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四导向侧壁247上靠近所述末端部分的一端,主要根据所述第二卡持件250设置位置而定。
具体地,在所述内圈200上对应于所述第三导向侧壁246的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260,也即,所述第二卡槽260位于所述内圈200的第二端端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尾部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卡槽260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平行,这样,所述第二卡槽260和所述第三导向侧壁246共用一个壁,所述第二卡口248则形成于所述第二卡槽260与所述第三导向侧壁246之间,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卡槽260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尾部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槽260靠近所述第二端端面的一侧形成有从轴向贯穿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快装口261,所述第二快装口261位于所述第二卡槽260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二快装口26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卡槽260的长度。所述第二快装口261的尺寸主要根据所述第二卡持件250的尺寸而定,只要能够使得所述第二卡持件250快速装所述第二卡槽260中即可。由此可看出,所述第二卡槽260设置于所述第三导向侧壁246外侧,所述第二卡持件250能够更加快速、方便地装入所述第二卡槽260,这样的结构设计及位置设计不但简单,而且非常巧妙,为人们提供更好更快的装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当然,所述第二卡槽260的形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描述之形状结构,所述第二卡持件250可以在制造时直接一体成型于第二卡槽260中,那么第二卡槽260的位置、形状结构就可以对应变化,但是一体成型的工艺更复杂、模具要求更高,导致成本更高。例如所述第二卡槽260还可设置于所述第四导向侧壁247的外侧,所述第二卡槽260则与所述第四导向侧壁247共用一个壁,所述第二卡口248则形成于所述第二卡槽260与所述第四导向侧壁247之间。
所述第二卡持件250设于所述内圈200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卡口248的位置处,也即,所述第二卡持件250设于所述第二卡槽260中,并透过所述第二卡口248凸伸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尾部中。所述第二卡持件250包括置于所述第二卡槽260中的第二固持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向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尾部中延伸而形成的第二弹性卡钩。
所述第二卡持件250整体呈具有一定宽度的片状结构,所述第二卡持件250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槽260的宽度相适配,当所述第二卡持件250装入所述第二卡槽260中后,所述第二卡持件250的外侧面不会外凸于所述第二卡槽260的槽口,所述第二卡持件250可以与所述第二卡槽260的槽口面齐平或者内凹于所述槽口面。所述第二卡持件250可一体折弯成型。第二固持部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卡槽260两端的第四固持片以及第五固持片,所述第四固持片及第五固持片的相对端均透过所述第二卡口248向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尾部凸伸并相交于一个公共顶点以形成所述的第二弹性卡钩。所述第四固持片及第五固持片可以被卡压于所述第二卡槽260的两端,也即,第二卡槽260的两槽壁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所述第四固持片及第五固持片的厚度,在装入时,需要施加一定的外力才能将所述第四固持片及第五固持片装入所述第二卡槽260的两端。所述第四固持片及第五固持片还可以螺锁于所述第二卡槽260中、铆接于所述第二卡槽260中、焊接于所述第二卡槽260中或者粘接于所述第二卡槽260中等等。所述第二弹性卡钩整体呈V形,所述第二弹性卡钩的尖端是圆润的、饱满的、没有尖锐的棱角的,这样能够保护第二外环400不被刮伤,能够使第二外环400卡入更顺滑。所述第二弹性卡钩的尖端与所述第四导向侧壁247之间具有一第二挤压间隙,所述第二挤压间隙小于第三导向侧壁246与第四导向侧壁247之间的距离,这样,所述第二外环400卡入后,能够有效防止所述第二外环400脱离。由图5可看出,所述第二快装口26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卡口248所在位置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在水平面投影上,所述第二卡口248全部重叠于所述第二快装口261上,但是第二快装口261的两端超出所述第二卡口248的两端。如此,在水平面投影上,所述第四固持片至少部分、第五固持片至少部分以及第二弹性卡钩重叠于所述第二快装口261上。这样的好处是,第二快装口261不仅具有使第二卡持件250快速装入第二卡槽260的功能,还提供给所述第二弹性卡钩弹性变形空间,使所述第二弹性卡钩的弹性更好。
作为第二卡持件250的又一个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第二卡持件250整体呈具有一定宽度的片状结构,所述第二卡持件250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槽260的宽度相适配,当所述第二卡持件250装入所述第二卡槽260中后,所述第二卡持件250的外侧面不会外凸于所述第二卡槽260的槽口,所述第二卡持件250可以与所述第二卡槽260的槽口面齐平或者内凹于所述槽口面。所述第二卡持件250可一体折弯成型。所述第二快装口261与第二卡口248的关系与上述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域在于:第二固持部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卡槽260一端的第六固持片,所述第六固持片未被固持的一端透过所述第二卡口248向所述第二导向通道240尾部凸伸并形成一V形的第二弹性卡钩。也就是说,该实施例的第二卡持件250少了一个固持片。本实施例的第二卡持件250结构更简单,由于仅有一端被固持,因此弹性更好,装入更方便。而上述实施例的第二卡持件250由于两端均被固持,稳定性更好、变形度更小、卡持力度更好。
所述第一外环300及第二外环400的形状和结构相同或相似,它们可以通过一个模型成型而成。所述第一卡扣310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环300朝向所述第二外环400的一端端面(里端面),其包括自所述第一外环300的里端面径向向内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卡部,所述第一卡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弹性卡钩22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卡齿311(本实施例为三个第一卡齿311),所述第一卡齿311凹弧形状与所述第一弹性卡钩222的形状相匹配,每相邻两第一卡齿311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卡部的内凸尺寸与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的深度相适配,所述第一卡部具有向所述第一外环300的外端面方向凸伸而形成的第一凸部312,所述第一凸部31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的两导向侧壁之间的距离相适配,且略大于所述第一挤压间隙207。所述第二卡扣41040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环400朝向所述第一外环300的一端端面(里端面),其包括自所述第二外环400的里端面径向向内延伸而形成的第二卡部,所述第二卡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弹性卡钩222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二卡齿(本实施例为三个第二卡齿),所述第二卡齿凹弧形状与所述第一弹性卡钩222的形状相匹配,每相邻两第二卡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卡部的内凸尺寸与所述第二导向通槽242’的深度相适配,所述第二卡部具有向所述第二外环400的外端面方向凸伸而形成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导向通槽242’的两导向侧壁之间的距离相适配,且略大于所述第二挤压间隙。
优选的,本申请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还包括环设于所述内圈20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外环300及第二外环400之间的内环500,所述内环500能够绕所述内圈200转动,便于人们随心所欲的展示外环的各个面,增进一步增加所述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的多变性。所述内环500的尺寸、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定,所述第一外环300、第二外环400及内环500环设于所述内圈200上后,内圈200能够被完全隐藏在内。所述第一外环300、第二外环400和/或内环500的可展示部分可有多样化、美观化设计,如可镶嵌宝石、钻石、玉石等元件镶嵌,又如雕花等等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体验和感受的多样化设计。所述可展示部分通常为第一外环300及第二外环400的外周面和/或能够被人们注意到的端面、内环500的外周面等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环300、第二外环400及内环500的厚度相适配以使得其外周面位于同一弧形面上。第一外环300和第二外环400的形状及结构可相同,可以节省开模成本,增加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所述第一外环300及第二外环400的外端相应于所述内圈200的两端面的位置处均可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内圈200的相应端面的挡沿(图未示出),所述挡沿的宽度与所述内圈200的厚度相适配。这样,第一外环300和第二外环400卡持于所述内圈200上后,所述挡沿能够遮挡住所述内圈200的两端面。
本申请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在进行装配时,将所述第一外环300的第一卡扣310对准第一入口211,沿所述内圈200的轴向装处第一入口211内,由于所述第一入口211的装入口尺寸较大,方便所述第一卡扣310装入,在装入第一入口211过程中,所述第一入口211的第一导向侧面214由于其自身的倾斜结构特征,具有快速导向作用,便于所述第一卡扣310快速装入所述第一入口211底部,且所述第一导向侧面214是朝向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的方向逐渐倾斜的,使得所述第一卡扣310自然地、顺畅地、快速地向所述第一入口211底部的第一开口213靠拢,进一步使得所述第一卡扣310到达所述第一入口211底部时即位于所述第一开口213位置处。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卡扣310进入第一入口211至第一导向通槽212均十分顺畅、快捷,不会出现卡顿的情况。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卡扣310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卡扣310进入所述第一导向通槽212后不会脱离,所述第一卡扣310在挤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210尾部时,所述第一弹性卡钩222被所述第一卡扣310挤压而产生略向外的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使得所述第一挤压间隙变大,所述第一卡扣310的第一卡齿与所述第一弹性卡钩222卡合,在该动作中还会产生清脆的、带有节奏感的、愉悦人心的声响,增加人们的体验感。第一挤压间隙的特定结构特征使得所述第一卡扣310需要在外力的辅助作用下才能挤入所述第一卡持件220,即使是在佩戴过程中遇到一定触碰,第一挤压间隙能够有效防止所述第一卡扣310脱离于所述第一卡持件220。所述第二外环400的装配与上述相同。本申请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装配方式非常简单,用户只需要向方向旋拧对应外环即可使所述对应外环顺着对应导向通道进入所述对应卡持件内。本申请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的装配方式有着比丝口装配方式更快捷更简单、行程更短的效果,但是又比丝口装配方式咬合更紧、更能够防止外环脱落,解决外环丢失的问题。
本申请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更便于用户组合装配,极大的提高了装配时间和效率。通过卡合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外环300和第二外环400卡入所述内圈200上,用户在装配时能够更准确、更快的将第一外环300和第二外环400装配于所述内圈200上,解决了因看不到丝口而将所述第一外环300、第二外环400或内圈200拧变形的问题。第一至内环500均以可拆卸的方式环设于所述内圈200的外周面,每一外环均可更换,用户可以随心随意的进行组合装配,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衣着而变换首饰的每一外环,用最少的成本得到更多的不同变换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更能够满足用户追求佩戴之首饰的个性化的需求。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包括内圈、环设于所述内圈第一端的第一外环以及环设于所述内圈第二端的第二外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第一端设有第一导向通道以及置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的第一卡持件,所述第一外环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顺着所述第一导向通道进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并与所述第一卡持件卡合;所述内圈第二端设有第二导向通道以及置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的第二卡持件,所述第二外环对应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顺着所述第二导向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并与所述第二卡持件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从所述内圈的径向向外贯穿所述内圈;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具有第一底壁、靠近所述内圈的第一端的第一导向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向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侧壁,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的一导向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持件设于所述内圈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卡口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卡持件透过所述第一卡口凸伸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中;
所述第二导向通道从所述内圈的径向向外贯穿所述内圈;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具有第二底壁、靠近所述内圈的第二端的第三导向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侧壁相对设置的第四导向侧壁,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的一导向侧壁开设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持件设于所述内圈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卡口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卡持件透过所述第二卡扣凸伸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圈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的一导向侧壁的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同向,所述第一卡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卡槽与对应的导向侧壁之间以连通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所述第一卡持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卡槽中的第一固持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向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中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弹性卡钩;
在所述内圈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的一导向侧壁的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同向,所述第二卡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卡槽与对应的导向侧壁之间以连通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所述第二卡持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二卡槽中的第二固持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向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中延伸而形成的第二弹性卡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口位于所述第一卡槽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固持部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卡槽两端的第一固持片以及第二固持片,所述第一固持片及第二固持片的相对端均透过所述第一卡口向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凸伸并相交于一个公共顶点以形成所述的第一弹性卡钩;和/或
所述第二卡口位于所述第二卡槽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固持部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卡槽两端的第四固持片以及第五固持片,所述第四固持片及第五固持片的相对端均透过所述第二卡口向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凸伸并相交于一个公共顶点以形成所述的第二弹性卡钩。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卡槽一端的第三固持片,所述第三固持片未被固持的一端透过所述第一卡口向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凸伸并形成一V形的第一弹性卡钩;和/或
第二固持部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卡槽一端的第六固持片,所述第六固持片未被固持的一端透过所述第二卡口向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凸伸并形成一V形的第二弹性卡钩。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设置于所述内圈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第一导向侧壁的外侧位置;和/或
所述第二卡槽设置于所述内圈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的第三导向侧壁的外侧位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环朝向所述内圈的一端,所述第一卡扣具有内凸于所述第一外环内周面的第一卡部,所述第一卡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弹性卡钩的部分形成有与其凹凸卡合的第一卡齿;和/或
所述第二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环朝向所述内圈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扣具有内凸于所述第二外环内周面的第二卡部,所述第二卡部对应于所述第二弹性卡钩的部分形成有与其凹凸卡合的第二卡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及第一卡持件均设于所述内圈的外表面上靠近第一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具有一供所述第一卡扣沿所述内圈的轴向装入的第一入口以及自所述第一入口沿所述内圈周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通槽,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尾部为所述第一导向通槽远离所述第一入口的末端部;和/或
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及第二卡持件均设于所述内圈的外表面上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第二导向通道具有一供所述第二卡扣沿所述内圈的轴向装入的第二入口以及自所述第二入口沿所述内圈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导向通槽,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尾部为所述第二导向通槽远离所述第二入口的末端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口由所述内圈的第一端端面向所述第二端方向凹陷而形成,所述第一入口底部朝向所述第一导向通槽的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一导向通槽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入口及所述第一导向通槽均沿所述内圈的径向向外贯穿所述内圈;和/或
所述第二入口由所述第二内圈的第二端端面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凹陷而形成,所述第二入口底部朝向所述第一导槽通槽的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二导向通槽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入口及所述第二导向通槽均沿所述内圈的径向向外贯穿所述内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口还具有一第一导向侧面,所述第一导向侧面由所述第一入口的底面向第一端方向且向远离所述第一导向通槽的方向倾斜延伸而形成;和/或
所述第二入口还具有一第二导向侧面,所述第二导向侧面由所述第二入口的底面向所述第二端方向且向远离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的方向倾斜延伸而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设于所述内圈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外环及第二外环之间的内环。
CN202110790932.0A 2021-07-13 2021-07-13 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 Pending CN1133176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0932.0A CN113317602A (zh) 2021-07-13 2021-07-13 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0932.0A CN113317602A (zh) 2021-07-13 2021-07-13 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7602A true CN113317602A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26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0932.0A Pending CN113317602A (zh) 2021-07-13 2021-07-13 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76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7649A1 (zh) * 2021-11-08 2023-05-11 薛晓昕 可自由组合的首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7649A1 (zh) * 2021-11-08 2023-05-11 薛晓昕 可自由组合的首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97679A (en) Screw it together jewelry
US20240130488A1 (en) Jewellery item
CN113317602A (zh) 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
KR101971171B1 (ko) 장식보석의 심미감이 개선된 난집
CN211154127U (zh) 一种具有多种搭配方式的新型首饰扣件装置
CN214710913U (zh) 装饰件
CN113229579B (zh) 装饰元件
CN218354930U (zh) 自由组合的戒指
KR102359670B1 (ko) 저중량 대비 입체 볼륨감 상승 구조와 다표현 연출 구조의 세팅이 가능한 멀티 할로우 장식 제조방법
CN219982287U (zh) 自由组合的首饰结构
CN216165685U (zh) 可自由组合的首饰
US2792656A (en) Ornamental stud and ornament dangling therefrom
CN213405110U (zh) 一种首饰
CN214230165U (zh) 一种自由组合式吊坠
CN210809570U (zh) 一种裂变组合式首饰
KR200385575Y1 (ko) 장신구의 보석결합구조
CN214802850U (zh) 装饰元件
CN112932040B (zh) 装饰件
CN209883238U (zh) 一种多功能穿戴饰品
CN212590725U (zh) 一种可自由搭配的首饰
CN209931682U (zh) 一种吊坠
CN110786603B (zh) 一种具有多种搭配方式的新型首饰扣件装置及更换方法
CN214340558U (zh) 一种项链
CN215014138U (zh) 装饰件
CN218354929U (zh) 一种组合式耳廓饰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