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2000A - 硬盘以及存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硬盘以及存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2000A
CN113312000A CN202110625778.1A CN202110625778A CN113312000A CN 113312000 A CN113312000 A CN 113312000A CN 202110625778 A CN202110625778 A CN 202110625778A CN 113312000 A CN113312000 A CN 113312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interface
chip
data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257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2000B (zh
Inventor
李青
李赫然
范少荣
胡恒广
史伟华
王耀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bei Guangx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bei Guangx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bei Guangx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257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20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2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2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2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2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4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19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in relation to data integrity, e.g. data losses, bit err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硬盘以及存储系统,属于硬盘领域,所述硬盘包括第一设备接口、数据接口、电源接口;所述第一设备接口用于与第一设备相连;所述数据接口和所述电源接口用于与主机系统相连;所述硬盘在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所述主机系统在所述硬盘的所述第一设备接口未接入第一设备,或者在所述第一设备接口接入的第一设备未通过所述硬盘的识别的情况下,无法读写所述硬盘的数据。可以在硬盘没有接入第一设备,或者第一设备没有通过硬盘识别的情况下无法读写硬盘中的数据,以保护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即使硬盘或者第一设备中有一个遗失,持有该硬盘的人也无法读取硬盘中的内容。

Description

硬盘以及存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硬盘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硬盘以及存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盖板玻璃行业移动硬盘使用比较广泛,里面保存着生产数据、设计图纸等关键内容。移动硬盘容量大,携带方便,存储时间长,并且即插即用,非常方便,但一旦丢失,硬盘里的内容很容外泄,给个人、公司带来巨大损失。然而在相关技术中,传统移动硬盘一般没有加密措施,即使有,也多数是加密后存储在硬盘中,仍有被破解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硬盘以及存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硬盘,所述硬盘包括第一设备接口、数据接口、电源接口;
所述第一设备接口用于与第一设备相连;
所述数据接口和所述电源接口用于与主机系统相连;
所述硬盘在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所述主机系统在所述硬盘的所述第一设备接口未接入第一设备,或者在所述第一设备接口接入的第一设备未通过所述硬盘的识别的情况下,无法读写所述硬盘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主控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主控芯片的第一设备;或者,
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一设备。
可选地,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主控芯片以及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主控芯片的第一设备;
所述硬盘还包括第二设备接口,所述第二设备接口用于连接作为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二设备。
可选地,所述硬盘在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的情况下,还能够使得所述主机系统在所述硬盘的所述第二设备接口未接入第二设备,或者在所述第二设备接口接入的第二设备未通过所述硬盘的识别的情况下,无法读写所述硬盘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硬盘包括加密芯片,所述加密芯片用于不可变更的存储目标设备标识码,所述加密芯片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接口接入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唯一标识码,并判断所述加密芯片中存储的目标设备标识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唯一标志码一致的标志码,若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成功,若不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失败。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存储系统,包括:
硬盘以及第一设备,所述硬盘包括第一设备接口、数据接口、电源接口;
所述硬盘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接口与所述第一设备相连;
所述数据接口和所述电源接口用于与主机系统相连;
所述硬盘能够在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识别,并在至少对所述第一设备识别成功的情况下,使得所述主机系统能够对所述硬盘中的数据进行读写。
可选地,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主控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主控芯片的第一设备;或者,
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一设备。
可选地,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主控芯片以及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主控芯片的第一设备;
所述硬盘还包括第二设备接口,所述第二设备接口用于连接作为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二设备。
可选地,所述存储系统还包括第二设备,所述硬盘通过所述第二设备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相连;
所述硬盘能够在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设备以及所述第二设备进行识别,并在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识别成功的情况下,使得所述主机系统能够对所述硬盘中的数据进行读写。
可选地,所述硬盘还包括加密芯片,所述加密芯片用于不可变更的存储目标设备标识码,所述加密芯片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第一设备接口,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唯一标识码,并判断所述加密芯片中存储的目标设备标识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唯一标志码一致的标志码,若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成功,若不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失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硬盘没有接入第一设备,或者第一设备没有通过硬盘识别的情况下无法读写硬盘中的数据,以保护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即使硬盘或者第一设备中有一个遗失,持有该硬盘的人也无法读取硬盘中的内容。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硬盘的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硬盘的另一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存储系统的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存储系统的另一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快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先介绍一下传统的硬盘结构。在相关技术中,传统的硬盘控制电路总体可以分为主控芯片、数据传输芯片以及高速数据缓存芯片等,主控制芯片负责硬盘数据读写指令等工作,数据传输芯片则是将硬盘磁头前置控制电路读取出数据经过校正及变换后,经过数据接口传输到主机系统,高速数据缓存芯片是为了协调硬盘与主机在数据处理速度上的差异而设的。通过对芯片的功能描述,可知主控芯片、数据传输芯片的作用最大,属于核心技术,芯片所执行的功能是厂商编制好的指令代码,厂商将指令代码烧录到芯片里,芯片就可以自动运行。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硬盘10的框图,如图1所示,所述硬盘10包括第一设备接口11、数据接口12、电源接口13;
所述第一设备接口11用于与第一设备相连;
所述数据接口12和所述电源接口13用于与主机系统相连;
所述硬盘10在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所述主机系统在所述硬盘10的所述第一设备接口11未接入第一设备,或者在所述第一设备接口11接入的第一设备未通过所述硬盘的识别的情况下,无法读写所述硬盘的数据。
其中,第一设备可以是与手机卡、SD卡类似的能够单独生产的电子设备,优选地,第一设备可以是一种便于携带,便于存放的,程序不易丢失的智能设备。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硬盘10没有接入第一设备,或者第一设备没有通过硬盘识别的情况下无法读写硬盘中的数据,只有在同时拥有硬盘以及该硬盘能够识别通过的第一设备才可以读取该硬盘中的数据,以保护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即使硬盘10或者第一设备中有一个遗失,持有该硬盘的人也无法读取硬盘中的内容。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硬盘10为不包括硬盘主控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11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主控芯片的第一设备;或者,
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11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一设备。其中,第一设备可以是包括主控芯片或者数据传输芯片的电子设备,在第一设备接入硬盘10时第一设备作为主控芯片或者数据传输芯片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盘10为不包括硬盘主控芯片以及数据传输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11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主控芯片以及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一设备。此时,第一设备也可以是主控芯片与数据传输芯片集成为一体的电子设备,在该种第一设备接入硬盘10时作为主控芯片以及数据传输芯片工作。
由于主控芯片以及数据传输芯片为硬盘中的核心芯片,硬盘在没有主控芯片或数据传输芯片时是无法使用的,采用本方案,在传统硬盘的基础上只需要将主控芯片或者数据传输芯片单独生产为一个电子设备,并为硬盘设计相应的接口,即可实现在第一设备接入硬盘时硬盘才能够正常工作,以在硬盘遗失时保护硬盘中存储的数据。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硬盘的另一框图,如图2所示,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主控芯片以及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11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主控芯片的第一设备;
所述硬盘还包括第二设备接口24,所述第二设备接口24用于连接作为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二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硬盘在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的情况下,还能够使得所述主机系统在所述硬盘的所述第二设备接口24未接入第二设备,或者在所述第二设备接口24接入的第二设备未通过所述硬盘的识别的情况下,无法读写所述硬盘的数据。
如所述的主控芯片以及数据传输芯片为硬盘中的核心芯片,采用本方案,可以在通过在硬盘上设置两个设备接口,用于接入作为主控芯片以及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在第一设备接口11以及第二设备接口24同时接入硬盘时,硬盘才能够正常工作,例如可以使员工A保存能够作为硬盘主控芯片的第一设备,员工B保存能够作为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二设备,要使用该硬盘时,需员工A以及员工B同时提供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才能正常使用该硬盘,以保护该硬盘中存储的数据。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硬盘包括加密芯片,所述加密芯片用于不可变更的存储目标设备标识码,所述加密芯片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接口11接入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唯一标识码,并判断所述加密芯片中存储的目标设备标识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唯一标志码一致的标志码,若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成功,若不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失败。
采用本方案,通过加密芯片存储目标设备标识码以识别第一设备是否能够与该硬盘匹配,以确保在接入不匹配的第一设备时该硬盘无法读取并写入数据,进一步提高硬盘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在出厂时设置多个目标设备标识码以使得能够对应多个第一设备,例如用户A、B、C均有对该硬盘的使用需求,则可以将与目标设备标识码匹配的第一设备分别交由用户A、B、C保存,以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芯片还可以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设备接口24接入第二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唯一标识码,并判断所述加密芯片中存储的目标设备标识码中是否存在与第二设备的唯一标志码一致的标志码,若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二设备的识别成功,若不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二设备的识别失败。
可选地,该加密芯片还可以用于判断第一设备的唯一标识码与第二设备的标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确定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均识别成功,若不一致,则确定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识别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包括设备加密芯片,设备加密芯片可以用于获取硬盘的唯一标识码,并判断该设备加密芯片中存储的目标硬盘标识码中是否存在硬盘的唯一标识码,若存在,则确定对该第一设备的识别成功,若不存在,则确定对该第一设备的识别失败。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可以使得一个该第一设备能够访问多个硬盘,例如某用户有100个硬盘,若是一个硬盘仅能对应一个第一设备,则该用户需要保存100个第一设备,采用本方案,可以通过修改该第一设备中的目标硬盘标识码以使得该硬盘能够识别该第一设备,不仅能够提高该硬盘的数据的访问安全性,还能够提高用户对第一设备的存储效率。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存储系统,如图3所示,所述存储系统30包括:
硬盘10以及第一设备31,所述硬盘包括第一设备接口11、数据接口12、电源接口13;
所述硬盘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接口11与所述第一设备31相连;
所述数据接口12和所述电源接口13用于与主机系统相连;
所述硬盘能够在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设备31进行识别,并在至少对所述第一设备31识别成功的情况下,使得所述主机系统能够对所述硬盘中的数据进行读写。
可选地,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主控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11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主控芯片的第一设备31;或者,
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11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一设备31。
可选地,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主控芯片以及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11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主控芯片的第一设备31;
所述硬盘还包括如图4所示的第二设备接口24,所述第二设备接口24用于连接作为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如图4所示的第二设备43。
可选地,所述存储系统还包括第二设备43,所述硬盘通过所述第二设备接口24与所述第二设备43相连;
所述硬盘能够在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设备31以及所述第二设备43进行识别,并在对所述第一设备31和所述第二设备43均识别成功的情况下,使得所述主机系统能够对所述硬盘中的数据进行读写。
可选地,所述硬盘还包括加密芯片,所述加密芯片用于不可变更的存储目标设备标识码,所述加密芯片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31接入所述第一设备接口11,获取所述第一设备31的唯一标识码,并判断所述加密芯片中存储的目标设备标识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唯一标志码一致的标志码,若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一设备31的识别成功,若不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一设备31的识别失败。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存储系统,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上述硬盘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硬盘10没有接入第一设备31,或者第一设备31没有通过硬盘识别的情况下无法读写硬盘中的数据,只有在同时拥有硬盘以及该硬盘能够识别通过的第一设备31才可以读取该硬盘中的数据,以保护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因此即使硬盘遗失,或者第一设备31遗失,持有该硬盘的人也无法读取硬盘中的内容。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包括第一设备接口、数据接口、电源接口;
所述第一设备接口用于与第一设备相连;
所述数据接口和所述电源接口用于与主机系统相连;
所述硬盘在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所述主机系统在所述硬盘的所述第一设备接口未接入第一设备,或者在所述第一设备接口接入的第一设备未通过所述硬盘的识别的情况下,无法读写所述硬盘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主控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主控芯片的第一设备;或者,
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一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主控芯片以及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主控芯片的第一设备;
所述硬盘还包括第二设备接口,所述第二设备接口用于连接作为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二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在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的情况下,还能够使得所述主机系统在所述硬盘的所述第二设备接口未接入第二设备,或者在所述第二设备接口接入的第二设备未通过所述硬盘的识别的情况下,无法读写所述硬盘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包括加密芯片,所述加密芯片用于不可变更的存储目标设备标识码,所述加密芯片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接口接入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唯一标识码,并判断所述加密芯片中存储的目标设备标识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唯一标志码一致的标志码,若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成功,若不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失败。
6.一种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硬盘以及第一设备,所述硬盘包括第一设备接口、数据接口、电源接口;
所述硬盘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接口与所述第一设备相连;
所述数据接口和所述电源接口用于与主机系统相连;
所述硬盘能够在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识别,并在至少对所述第一设备识别成功的情况下,使得所述主机系统能够对所述硬盘中的数据进行读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主控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主控芯片的第一设备;或者,
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一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为不包括硬盘主控芯片以及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硬盘,所述第一设备接口具体用于连接作为硬盘主控芯片的第一设备;
所述硬盘还包括第二设备接口,所述第二设备接口用于连接作为硬盘数据传输芯片的第二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系统还包括第二设备,所述硬盘通过所述第二设备接口与所述第二设备相连;
所述硬盘能够在与所述主机系统相连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设备以及所述第二设备进行识别,并在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识别成功的情况下,使得所述主机系统能够对所述硬盘中的数据进行读写。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还包括加密芯片,所述加密芯片用于不可变更的存储目标设备标识码,所述加密芯片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第一设备接口,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唯一标识码,并判断所述加密芯片中存储的目标设备标识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唯一标志码一致的标志码,若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成功,若不存在,则确定对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失败。
CN202110625778.1A 2021-06-04 2021-06-04 硬盘以及存储系统 Active CN113312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5778.1A CN113312000B (zh) 2021-06-04 2021-06-04 硬盘以及存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5778.1A CN113312000B (zh) 2021-06-04 2021-06-04 硬盘以及存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2000A true CN113312000A (zh) 2021-08-27
CN113312000B CN113312000B (zh) 2023-04-28

Family

ID=77377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5778.1A Active CN113312000B (zh) 2021-06-04 2021-06-04 硬盘以及存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200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67976A1 (en) * 2003-06-26 2004-12-30 Hsu Ching Hao Hard disk device capable of detecting channels of a host to which hard disk controllers belong
US20090233490A1 (en) * 2008-03-12 2009-09-17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Electrical adapter assembly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788957A (zh) * 2009-01-22 2010-07-28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设备加密装置及方法
JP3183010U (ja) * 2012-10-26 2013-04-18 林伯昇 外接式記憶装置
CN103294614A (zh) * 2012-10-17 2013-09-11 西安晨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硬件加密实现硬盘防盗和数据保护的方法
US20130297948A1 (en) * 2012-05-04 2013-11-07 Samsung Electronic Co., Ltd. System on chip,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and devices including the system on chip
CN104978150A (zh) * 2014-04-02 2015-10-14 补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器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器装置和存储器系统
CN105740733A (zh) * 2016-01-28 2016-07-06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加密移动硬盘及其实现方法
CN107632923A (zh) * 2016-09-30 2018-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式硬盘及其告警方法
CN210109811U (zh) * 2019-08-30 2020-02-21 海南东岸骄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基于指纹识别的ssd转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67976A1 (en) * 2003-06-26 2004-12-30 Hsu Ching Hao Hard disk device capable of detecting channels of a host to which hard disk controllers belong
US20090233490A1 (en) * 2008-03-12 2009-09-17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Electrical adapter assembly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788957A (zh) * 2009-01-22 2010-07-28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设备加密装置及方法
US20130297948A1 (en) * 2012-05-04 2013-11-07 Samsung Electronic Co., Ltd. System on chip,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and devices including the system on chip
CN103294614A (zh) * 2012-10-17 2013-09-11 西安晨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硬件加密实现硬盘防盗和数据保护的方法
JP3183010U (ja) * 2012-10-26 2013-04-18 林伯昇 外接式記憶装置
CN104978150A (zh) * 2014-04-02 2015-10-14 补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器装置的控制方法、存储器装置和存储器系统
CN105740733A (zh) * 2016-01-28 2016-07-06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加密移动硬盘及其实现方法
CN107632923A (zh) * 2016-09-30 2018-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式硬盘及其告警方法
CN210109811U (zh) * 2019-08-30 2020-02-21 海南东岸骄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基于指纹识别的ssd转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2000B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5775B (zh) 卡和主机设备
US7827370B2 (en) Partial permanent write protection of a memory card and partially permanently write protected memory card
CN100524188C (zh) 对外存储器在接口转换中进行虚拟分隔的装置
CN102422256A (zh) 用于访问具有附加模块的便携式存储数据载体的方法和便携式存储数据载体
CN206515828U (zh) 安全加密的数据存储装置
CN102184143A (zh) 一种存储设备数据的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09084881A2 (en) Card and input and output apparatus for the card
CN105468999B (zh) 数据保密方法和移动硬盘
CN102855090B (zh) 存储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CN201465116U (zh) 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移动存储装置
JP4993114B2 (ja) 携帯型ストレージデバイスの共有管理方法、および、携帯型ストレージデバイス
CN113312000A (zh) 硬盘以及存储系统
CN207182282U (zh) 一种基于国密安全算法的双向授权认证装置
CN103514052A (zh) 一种多应用之间互访的方法和智能卡
US7840745B2 (en) Data accessing system, controller and storag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6934306A (zh) 基于硬件加密的 usb 存储设备
US827618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storage devices
JP2004530962A (ja) キャッシュメモリおよびアドレス指定方法
CN102598015B (zh) 通过存储设备实施文件保护策略
CN108830105A (zh) 支持三种分区的安全加密u盘
CN111857947B (zh) 内存隔离方法、隔离检查电路和cpu芯片
US20090235365A1 (en) Data access system
CN105574425B (zh) 访问存储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JPWO2006006388A1 (ja) ホスト機器、記憶装置、及び記憶装置へのアクセス方法
JP2011060136A (ja)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および、携帯可能電子装置におけるデータ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