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0231A - 具有微通道蒸发器的制冷回路和制冷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具有微通道蒸发器的制冷回路和制冷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0231A
CN113310231A CN202011504994.2A CN202011504994A CN113310231A CN 113310231 A CN113310231 A CN 113310231A CN 202011504994 A CN202011504994 A CN 202011504994A CN 113310231 A CN113310231 A CN 113310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evaporator
refrigerant
expansion valve
refrigerat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049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潘策
S·温兹
M·舒斯特
C·瓦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10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02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制冷回路(200)包括:压缩机(202);冷凝器(203);膨胀阀(208)和传感器(209),其中,膨胀阀传感器(209)用于根据包状物(209)处的制冷剂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控制膨胀阀(208)的开启度;蒸发器(205),其中,蒸发器(205)是微通道或微管热交换器;以及另外的热交换器(211)。另外的热交换器(211)在回路中定位于蒸发器(205)的制冷剂出口与膨胀阀传感器(209)之间,并且构造成用于引导自蒸发器(205)的回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与引导至膨胀阀(208)的冷凝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之间的内部热交换。

Description

具有微通道蒸发器的制冷回路和制冷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回路和制冷单元,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具有用于控制制冷剂的流动的膨胀阀和包括微通道或微管热交换器的蒸发器的制冷单元。
背景技术
在常规制冷回路中,恒温膨胀阀在制冷回路中正好定位于蒸发器之前,并且,恒温膨胀阀包状物(或称为泡状物、感测包、感温包,即bulb)正好定位于蒸发器之后。恒温膨胀阀包状物感测并且监测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温度,并且,进入蒸发器中的流动制冷剂的速率和膨胀使用恒温膨胀阀基于该测量来控制,以便确保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是蒸汽,以便防止对制冷回路的压缩机的损坏。这典型地导致在蒸发器的后面的部分中存在过热的蒸汽制冷剂。在常规蒸发器的情况下,这一般是可接受的,但当在微通道或微管热交换器(例如,当用作常规制冷回路中的蒸发器时)中存在过热的蒸汽时,这导致发生用于热交换的有效表面面积的减小。已发现,在一些应用中,由于该作用,制冷舱室的所要求的温度(例如,对于某些制冷产品)不能被维持于适当的范围内。
即使能够达到适当的温度范围,所得到的沿着蒸发器的不均匀的温度分布也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导致围绕蒸发器的空气的不均匀的温度分布),并且,效率的下降要求更多的制冷剂的循环,以便在制冷单元的制冷舱室中维持所要求的温度。
在当前的环境趋势下,制冷单元中的特别是对于环境影响的方面的改进是期望的。此外,微通道热交换器和微管热交换器在制冷回路中是期望的,因为它们与常规蒸发器相比而更紧凑,从而使得它们在存在对可用空间(诸如,展示柜)的限制的应用中是有用的。
发明内容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回路,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传感器,其中,膨胀阀传感器用于根据传感器处的制冷剂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控制膨胀阀的开启度;蒸发器,其中,蒸发器是微通道或微管热交换器;以及另外的热交换器,其中,另外的热交换器在回路中定位于蒸发器与膨胀阀传感器之间,并且构造成用于引导自蒸发器的回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与引导至膨胀阀的冷凝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之间的内部热交换。
膨胀阀可以是恒温膨胀阀,并且,传感器可以是恒温膨胀包状物。备选地,膨胀阀可以是电子膨胀阀,并且,传感器可以是电子探针。
通过将另外的(内部)热交换器在回路中定位于蒸发器与膨胀阀传感器之间,可以在使用期间防止或减少蒸发器中的制冷剂的过热。照此,热交换器和膨胀阀传感器可以构造成在使用期间防止或减少蒸发器中的制冷剂的过热。
此外,膨胀阀传感器在制冷回路中位于另外的热交换器之后的位置可以导致膨胀阀的开启度的控制,以便减少或防止在使用期间在蒸发器中的过热的流体。
换而言之,膨胀阀的压力均衡可以是在外部均衡的。
有效地,与常规制冷回路相比,制冷回路的工作的过热蒸汽的区段(或部分,即section)可以在使用定位于蒸发器与膨胀阀传感器之间的额外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传输出蒸发器。
通过减少或防止在微通道蒸发器中的过热的制冷剂的存在,穿过蒸发器的温度分布更均匀,用于蒸发器中的热交换的有效表面面积被维持,并且效率上的降低被避免。
过热是在状态改变之后添加到制冷剂的热的量,并且因此,过热的蒸汽是具有在已发生对蒸汽的相变之后被添加热的蒸汽(即,处于比饱和温度更高的温度的蒸汽)。在该状态下,从过热的蒸汽的热损失(或称为热丢失,即loss of heat)将不会导致蒸汽的冷凝。
饱和的液体是具有如下的温度和压力的液体:使得任何更多的热的吸收或在温度不改变的情况下的任何压力减小将引起液体蒸发。饱和的蒸汽是具有如下的温度和压力的蒸汽:使得任何热损失或在温度不改变的情况下的任何压力增大将引起蒸汽冷凝。
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构造成确保,在使用期间蒸发器沿着其全长泛流(或溢流、涌流,即flooded)。
术语泛流关于蒸发器用于意指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依然基本上处于饱和的液体-蒸汽状态(即,包括饱和的液体和蒸汽的混合物,其中,两相共存)。当蒸发器沿着其全长(即,沿着整个制冷剂路径)泛流时,由于高汽化焓,由蒸发器实行的热交换是最高效并且有效的。此外,制冷剂的温度分布依然沿着泛流的蒸发器更均匀(往往几乎恒定)。结果,泛流的蒸发器的下游的空气的温度与包括过热的区段的蒸发器相比而更均一。
由于与引导至膨胀阀的冷凝流管路中的制冷剂的热交换,制冷剂可以在另外的热交换器中被加热(例如,成过热的蒸汽)。因此,膨胀阀传感器可以检测过热的蒸汽。
蒸发器可以是单通微通道热交换器。照此,微通道热交换器可以包括多个平行通路。当与单通微通道热交换器一起使用时,本发明是特别地有利的,因为当在微通道热交换器的任何通路中存在过热的蒸汽时,热交换器不能在存在过热的蒸汽的区域的表面面积上有效地运作;这减小用于发生热交换的有效表面面积。这对于单通微通道热交换器是特别麻烦的,因为这些典型地包括从在热交换器的一端处(在入口处)的歧管延伸到在另一端处(在出口处)的歧管的大量的平行的管/通路,并且,如果朝向一端的蒸汽过热(例如,朝向蒸发器中的出口歧管),则所有微通道管都可能在该过热的端部处受影响,从而导致用于发生热交换的有效表面面积的大幅减小和更不均匀的温度分布。蒸发器可以是单板坯微通道热交换器(或称为单板微通道热交换器,即single-slab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类似于上述的优点,本发明对于单板坯微通道热交换器是特别地有利的,因为在(一个且唯一的)板坯的一端处任何过热的蒸汽的存在影响蒸发器的相对大的比例的总热交换面积(与串联连接的多个板坯相比)。
换而言之,单通微通道热交换器典型地具有从入口通向出口的一个流动路径,以便制冷剂仅在流动路径中沿着热交换器的长度传递一次。在该流动路径上,入口和出口处于彼此相反(例如,入口在展示柜的左侧上,并且,出口在展示柜的右侧上)。在单板坯微通道热交换器中,在流动路径中存在不仅一个通路,而是存在在此制冷剂流动的多个平行通路(允许更有效的传热)。具有膨胀阀的单板坯单通微通道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的控制比带有常规(例如,圆管板翅式)蒸发器的情况更难。在膨胀阀传感器放置于蒸发器直接后方的常规布置的情况下,单板坯单通微通道热交换器的所有平行通路都以在最后的区段中包含至少一些过热的制冷剂结束。结果,微通道蒸发器的冷却容量(或称为能力,即capacity)大幅减小。在本发明中,为了避免由于操作利用由膨胀阀作出的标准控制的微通道蒸发器而损失冷却容量,膨胀阀传感器的位置被改变(成在另外的热交换器之后)。以此方式,微通道可以在泛流条件下(当在另外的热交换器中制冷剂过热)操作,并且,未发生蒸发器的冷却容量的减小。
在蒸发器中不具有过热的区段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在单通微通道交换器中,穿过蒸发器流动的空气(以及因此展示柜的内部的空气温度)穿过蒸发器的全长稳定并且均匀(并且在柜的整个长度上相同),这有助于维持稳定温度。
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是管中管的热交换器或管与管的热交换器,并且,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是具有已知的长度(即,制冷路径长度)和/或执行已知的量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如对于特定应用而需要的那样采取任何其它合适的热交换器的形式。
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是板式热交换器(诸如,钎焊板式热交换器)或任何其它形式的内部热交换器(例如,两个管沿纵向方向软焊(或锡焊,即soldered)在一起;这提供简单布置并且生产是低廉的)。
此外,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另外的热交换器的几何结构/形式/长度可以如对于特定应用需要的那样调整。
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布置成用于两个制冷剂路径之间的充足的传热。充足的意味着出于特定目的(例如,为了防止在蒸发器中的过热)由另外的热交换器执行所要求的量的内部热交换。
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具有防止在蒸发器中的过热的充足的长度的制冷剂路径。
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具有确保蒸发器沿着其全长泛流的充足的长度的制冷剂路径。
另外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关系(即,由另外的热交换器实行的传热的量)可以是已知的或确定的。这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另外的热交换器的制冷路径长度。这也可以基于下者中的任一个或下者的组合:压缩机操作的速度;制冷剂和/或蒸发器的操作温度;膨胀阀的开启度;或制冷剂的类型。在已知/确定的热交换关系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另外的热交换器将实行充足的热交换,以便在使用期间减少或防止在蒸发器中的过热的流体。
压缩机可以是变速压缩机。
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构造成针对变速压缩机能够执行的速度的全范围而防止蒸发器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具有进行这样的动作的充足的长度的制冷剂路径。
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是第一内部热交换器,并且,制冷回路可以包括在回路中定位于膨胀阀传感器与压缩机之间的额外的内部热交换器。
额外的内部热交换器可以构造成促进来自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回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与朝向第一内部热交换器引导的冷凝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以此方式,朝向第一内部热交换器引导的冷凝流管路中的制冷剂能够在稍后进入蒸发器之前过冷,以便能够由制冷回路实现更大的冷却容量。
额外的内部热交换器可以防止对压缩机的损坏。这是因为,额外的内部热交换器有助于确保压缩机吸入部的吸入侧上的制冷剂在过热的区域中。该区域中的制冷剂应当完全地过热(即,在气态状态中)。较大的冷却容量还导致改进的性能系数(COP)。
内部热交换器意味着由热交换器执行的热交换在制冷回路本身的部分之间进行,而不是利用外部热源或热沉来进行。因而,(一个或多个)内部热交换器用于在位于制冷剂回路内的两个不同的点处的制冷剂流体之间传热。
额外的内部热交换器可以位于展示柜的底部中,以便保护该内部热交换器以免于损坏,这还允许出于其它目的(例如,为了容纳产品)而使用在展示柜的顶部内的空间。
膨胀阀和传感器可以控制制冷剂通过另外的热交换器和蒸发器流动的速率。通过以此方式控制流动,可以不使用(或要求)额外的控制以防止在使用期间在蒸发器中的过热。这提供了一种防止在蒸发器中的过热的简化布置。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单元,该制冷单元包括在上文中关于第一方面而描述的制冷回路中的任一制冷回路和经由蒸发器处的吸热来冷却的制冷舱室。
制冷单元可以是展示柜。在展示柜中利用紧凑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允许提供更大的空间来容纳制冷舱室,并且因此能够在制冷单元中展示更多的制冷产品。
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构造成针对制冷舱室和/或制冷剂的操作温度的全范围而防止蒸发器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具有进行这样的动作的充足的长度的制冷剂路径。
制冷单元可以构造成作为无霜的制冷单元而操作。制冷单元可以包括围绕蒸发器的部分的加热器,以便在除霜循环中周期性地使冰融化(例如,使用计时器或用于检测冰的传感器/热敏电阻)。备选地,制冷单元可以构造成周期性地使用空气渗透(例如,风扇)来对蒸发器进行除霜,使得加热器并非必要。备选地,制冷单元可以以蒸发器有时或始终高于0℃地操作,使得加热器并非必要;可以周期性地发生该操作,以使冰堆积物融化。制冷单元可以包括用以使空气在制冷舱室中和/或围绕蒸发器循环的风扇。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在上文中关于第二方面而描述的制冷单元中的任一制冷单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要求的另外的热交换器的长度,以便满足制冷单元的冷却容量,同时防止在蒸发器中的过热并且确保蒸发器沿着其全长泛流;并且提供用于引导自蒸发器的回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与引导至膨胀阀的冷凝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之间的内部热交换的另外的热交换器。
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要求的热交换器的长度,以便进行下者中的任一个或下者的组合:针对制冷舱室和/或制冷剂的操作温度的全范围而防止蒸发器中的制冷剂的过热;针对(变速)压缩机能够执行的速度的全范围而防止蒸发器中的制冷剂的过热;或确保蒸发器沿着其全长泛流。
该确定还可以考虑由上述的额外的内部热交换器执行的任何热交换。
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另外的热交换器在回路中定位于蒸发器与膨胀阀传感器之间。
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用于另外的热交换器和/或膨胀阀传感器的制冷回路中的最佳位置,以便防止在蒸发器中的过热和/或确保蒸发器沿着其全长泛流。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另外的热交换器和/或膨胀阀传感器定位于这些位置处。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在上文中关于第一方面而描述的任何制冷回路和/或在上文中关于第二方面而描述的制冷单元中的任一制冷单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经由膨胀阀传感器来控制膨胀阀的开启度,以便减少或防止在蒸发器中的过热的制冷剂。
该方法可以包括:经由膨胀阀传感器来控制膨胀阀的开启度,以便确保在使用期间蒸发器沿着其全长泛流。
该方法可以包括确保离开另外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中的基本上全部制冷剂都是蒸汽、过热的蒸汽,和/或确保其具有预确定的温度。
该方法可以包括检测离开另外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状态和/或离开另外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温度状态。
该方法可以包括通过与引导至膨胀阀的冷凝流管路中的制冷剂热交换而使在另外的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过热。
该方法可以包括变更压缩机的速度。
另外的热交换器可以是第一内部热交换器,并且,该方法可以包括使用额外的内部热交换器来在来自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回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与朝向第一内部热交换器引导的冷凝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之间的实行热交换。以此方式,另外的热交换器在制冷回路中位于蒸发器与膨胀阀传感器之间,并且,额外的内部热交换器在制冷回路中位于膨胀阀传感器与压缩机之间。
该方法可以包括使用膨胀阀和传感器来控制制冷剂通过另外的热交换器和蒸发器流动的速率,并且,该方法可以不使用额外的控制地被执行,来防止或减少在使用期间在蒸发器中的过热。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并且参考附图而描述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包括常规蒸发器的常规制冷单元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包括微通道热交换器蒸发器和额外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用于展示柜101的常规制冷单元100。制冷回路包括压缩机102、冷凝器103、内部热交换器104以及蒸发器105。蒸发器105具有用于制冷剂的入口106和出口107,并且是具有长度L1的圆管板翅式(RTPF)热交换器。制冷单元还包括用于测量制冷剂在它离开蒸发器出口107时的温度的恒温包状物109和恒温膨胀阀108。
压缩的制冷剂首先作为蒸汽(由图1中的较不密的对角阴影线指示)而从压缩机102流动经过冷凝器103(在此压缩的制冷剂冷凝成液体和蒸汽的混合物(由交叉阴影线指示)并且随后冷凝成液体(由更密的对角阴影线指示)并且流动到内部热交换器104。在内部热交换器104中,离开蒸发器105的制冷剂使主管路112中的制冷剂在它离开冷凝器103之后并且在稍后进入蒸发器105之前过冷,以便能够实现更大的冷却容量。
然后,过冷的制冷剂从内部热交换器104传递到展示柜101中并且传递到恒温膨胀阀108。恒温膨胀阀108调节进入蒸发器105的入口106中的制冷剂的流动和膨胀。制冷剂的流动和膨胀基于由恒温包状物109在蒸发器出口107处进行的温度测量。由恒温膨胀阀108传递到蒸发器105中的制冷剂的量基于该所测量的温度而控制,以便确保离开蒸发器105的制冷剂在饱和的液体-蒸汽状态(即,饱和的液体和蒸汽的混合物)中和/或确保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具有预确定的温度,这典型地导致混合物还包括一些过热的蒸汽。
这导致蒸发器105中的转变点110,在此随着制冷剂从展示柜101的(较暖的)制冷舱室吸热,制冷剂从蒸发器105的第一区域中的饱和液体状态转变成饱和的液体和蒸汽的混合物(由交叉阴影线指示)并且随后转变成蒸发器105的第二区域111中的过热的蒸汽(由较不密的对角阴影线指示)。
制冷剂的过热的温度由膨胀包状物控制;典型地存在大约4℃的所设定的静态过热(即,高于转变点的最低温度升高)和不能在系统中变更的开启过热(或开放过热,即opening superheat)。总过热典型地是大约8℃或更高。
在RTPF热交换器蒸发器105中,这一般不成问题。然而,当蒸发器105以单通单板坯微通道热交换器(MCHX)蒸发器替代时,蒸发器的相当大的区域111中的过热的蒸汽的通过(或通路,即passage)导致蒸发器的效率上的急剧降低。这是因为,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大量的小的通路,并且,当在这些通路中存在过热的蒸汽时,管不能适当地充当热交换器,并且,管减小用于发生热交换的有效表面面积。这对于单通微通道热交换器是特别麻烦的,因为,这些通路包括从在热交换器的一端处(在入口处)的歧管延伸到在另一端处(在出口处)的歧管的大量的平行的管或通路,并且,如果朝向一端的蒸汽过热(即,朝向蒸发器中的出口歧管),则微通道管中的所有微通道管都可能在该过热端处受影响,从而导致用于发生热交换的有效表面面积的大幅减小。
这在单板坯微通道热交换器中也是特别麻烦的,因为,在(唯一的)板坯的一端处存在过热的蒸汽影响蒸发器的总面积的相对大的比例(与串联连接的多个板坯相比)。
由于这些作用,已发现,在一些应用中,当将单通单板坯微通道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展示柜的制冷舱室的温度(例如,对于某些产品)不能被维持于根据ISO23953-2的对于制冷产品的所要求的范围内。
即使所要求的温度能够利用微通道热交换器来维持,所得到的蒸发器效率下降也要求更多的制冷剂的循环,以便在制冷单元的制冷舱室中维持一定的温度。
在图2中示出用于展示柜201的制冷单元200。该制冷回路在一些方面类似于图1中所示出的制冷回路。制冷回路200包括变速压缩机202、冷凝器203、内部热交换器204以及蒸发器205。然而,与图1中所示出的常规系统形成对照,制冷回路200还包括另外的热交换器211。
类似于图1中所示出的常规制冷回路100,在制冷回路200中,蒸发器205具有用于制冷剂的入口206和出口207。然而,蒸发器205是具有长度L2的单通单板坯微通道热交换器。当在展示柜201中可用的空间受限时,微通道热交换器是特别地有用的,因为,微通道热交换器比常规蒸发器更紧凑得多。例如,在展示柜101的宽度L0受限的情况下,热交换器长度L2能够被选取成基本上填满该有限空间并且仍然以单通且单板坯提供必要的热交换。
制冷单元200还包括用于测量制冷剂在它离开另外的热交换器211(与图1中所示出的制冷回路100中的蒸发器出口107相反)时的温度的恒温包状物209和恒温膨胀阀208。
压缩的制冷剂首先作为蒸汽(由图2中的较不密的对角阴影线指示)从变速压缩机202流动经过冷凝器203(在此压缩的制冷剂冷凝成液体和蒸汽的混合物(由交叉阴影线指示)并且随后冷凝成液体(由更密的对角阴影线指示))并且流动到内部热交换器204。在内部热交换器204中,离开另外的热交换器211的制冷剂使主管路212中的制冷剂过冷(在主管路中的制冷剂离开冷凝器203之后),以便能够实现更大的总冷却容量。然后,过冷的制冷剂从热交换器204传递到展示柜201中并且传递到另外的热交换器211。
此后,类似的过冷作用使用另外的热交换器211来实现,因为,来自主管路212的过冷的制冷剂通过离开蒸发器205的制冷剂而再一次过冷。
然后,过冷的制冷剂从另外的热交换器211传递到恒温膨胀阀208。恒温膨胀阀208调节进入蒸发器205的入口206中的制冷剂的流动和膨胀。制冷剂的流动和膨胀基于由定位于另外的热交换器211的出口213(在此,制冷剂从另外的热交换器211朝向内部热交换器212流动)之后的恒温包状物209进行的温度测量。通过确保离开蒸发器205的制冷剂处在饱和的液体-蒸汽状态中(即,饱和的液体和蒸汽的混合物),并且确保离开另外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是蒸汽/过热的蒸汽和/或具有预确定的温度,基于该温度控制由恒温膨胀阀208释放到蒸发器205中的制冷剂的量。
再一次,这导致转变长度210,其中,制冷剂从饱和液体转变成饱和的液体和蒸汽的混合物(由交叉阴影线指示)并且随后转变成过热的蒸汽(由较不密的对角阴影线指示)。然而,在该布置中,随着它从已来自主管路212的(较暖的)制冷剂吸热,在另外的热交换器211(而非蒸发器)中的在长度210处的蒸发器出口207之后发生转变。
通过将包状物209定位于另外的热交换器211之后以确保离开另外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包括过热的蒸汽和/或具有预确定的温度,并且考虑到在另外的热交换器211中发生的已知的量的热交换,能够确保转变长度210出现于另外的热交换器211而非蒸发器205内。
在此情况下,另外的热交换器211是另一个内部热交换器,并且是具有长度L3的、管与管的热交换器。在已知的长度的情况下,能够计算对于一定的范围的操作温度和压缩机速度的所得到的热交换,并且因此,制冷单元能够设计有充足长度的另外的热交换器211,以确保满足制冷单元的冷却要求,同时防止蒸发器205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并且确保蒸发器205沿着其全长泛流。这能够针对变速压缩机202能够运行的速度的整个范围和/或针对制冷单元的操作温度的全范围(即,制冷舱室的温度范围)而确定。
通过确保在微通道蒸发器中不存在过热的蒸汽,维持对于蒸发器中的热交换的有效表面面积,并且避免效率上的降低。

Claims (15)

1.一种制冷回路,包括:
压缩机;
冷凝器;
膨胀阀和传感器,其中,所述膨胀阀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处的制冷剂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来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启度;
蒸发器,其中,所述蒸发器是微通道或微管热交换器;以及
另外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另外的热交换器在所述回路中定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膨胀阀传感器之间,并且构造成用于引导自所述蒸发器的回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与引导至所述膨胀阀的冷凝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之间的内部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所述另外的热交换器构造成确保在使用期间所述蒸发器沿着其全长泛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在使用期间,由于与引导至所述膨胀阀的所述冷凝流管路中的制冷剂的内部热交换,来自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在所述另外的热交换器中过热。
4.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所述蒸发器是单通微通道热交换器。
5.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所述蒸发器是单板坯微通道热交换器。
6.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所述压缩机是变速压缩机,并且所述另外的热交换器构造成使得在使用中针对所述压缩机能够执行的速度的全范围来防止在所述蒸发器中的过热。
7.根据任何先前的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所述另外的热交换器是管与管的热交换器。
8.根据任何先前的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所述另外的热交换器具有用于防止在所述蒸发器中的过热的充足的长度的制冷剂路径。
9.根据任何先前的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所述另外的热交换器具有用于确保所述蒸发器沿着其全长泛流的充足的长度的制冷剂路径。
10.根据任何先前的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所述另外的热交换器是第一内部热交换器,并且所述制冷回路包括在所述回路中定位于所述膨胀阀传感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额外的内部热交换器,所述额外的内部热交换器用于来自所述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回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与朝向所述第一内部热交换器引导的冷凝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
11.根据任何先前的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所述膨胀阀和传感器控制制冷剂流动通过所述另外的热交换器和所述蒸发器的速率,并且其中,不使用额外的控制来防止在使用期间在所述蒸发器中的过热。
12.一种制冷单元,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何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回路和经由所述蒸发器处的吸热来冷却的制冷舱室,优选地,其中,所述制冷单元是展示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单元,其中,所述另外的热交换器构造成使得,在使用中针对所述制冷舱室的操作温度的全范围防止在所述蒸发器中的过热。
14. 一种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制冷单元的方法,包括:
确定要求的所述另外的热交换器的长度和/或尺寸,以满足所述制冷单元的冷却容量,同时防止在所述蒸发器中的过热并且确保所述蒸发器沿着其全长泛流;和
提供所述另外的热交换器,用于引导自所述蒸发器的回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与引导至所述膨胀阀的冷凝流管路中的制冷剂之间的内部热交换。
15.一种操作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何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回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经由所述膨胀阀传感器来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启度,以便减少或防止在所述蒸发器中的过热的制冷剂。
CN202011504994.2A 2020-02-26 2020-12-18 具有微通道蒸发器的制冷回路和制冷单元 Pending CN1133102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159559.2A EP3872421A1 (en) 2020-02-26 2020-02-26 Refrigeration circuit and refrigeration unit with microchannel evaporator
EP20159559.2 2020-0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0231A true CN113310231A (zh) 2021-08-27

Family

ID=69740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04994.2A Pending CN113310231A (zh) 2020-02-26 2020-12-18 具有微通道蒸发器的制冷回路和制冷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3872421A1 (zh)
CN (1) CN11331023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1315A (en) * 1995-06-07 1999-07-13 Heat Pipe Technology, Inc. Three-dimensional heat pipe
AU2001239810A1 (en) * 2000-02-22 2001-09-03 E-Pak Technology,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US6938432B2 (en) * 2002-01-10 2005-09-06 Espec Corp. Cooling apparatus and a thermostat with the apparatus installed therein
US7377126B2 (en) * 2004-07-14 2008-05-27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72421A1 (en) 202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51950B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variable sub-cooling
US9797639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using a subcooling value
US8662148B2 (en) Heat exchanger
EP2224191B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EP2008036B1 (en) Refrigerating system with parallel staged economizer circuits using multistage compression
EP2008039B1 (en) Refrigerating system with parallel staged economizer circuits discharging to interstage pressures of a main compressor
EP2005079B1 (en) Refrigerating system with parallel staged economizer circuits and a single or two stage main compressor
CN102032698A (zh) 冷冻循环装置及温水供暖装置
KR19980013707A (ko) 냉동장치(A refrigerating machine)
US20110061845A1 (en) Heat exchanger
US20140060778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heat
US20210033325A1 (en) A method for terminating defrosting of an evaporator
JP6549469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13310231A (zh) 具有微通道蒸发器的制冷回路和制冷单元
US11384970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6816439B2 (ja) 熱交換器
KR101542120B1 (ko) 칠러형 공기조화기
JP2014196863A (ja) 蒸発器
US11885540B2 (en) Condensers for heating and/or cooling systems
Poort et al. Applications and control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using rapid cycling to modulate capacity
JPH1019389A (ja) キャピラリチューブの過熱度制御装置
JP2001174078A (ja) 蒸発器出口側冷媒の制御装置
US2021025486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heat
CN117355721A (zh) 热交换器、具备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以及具备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空调装置
JP2002054852A (ja) 冷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