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8102A -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8102A
CN113308102A CN202110371228.1A CN202110371228A CN113308102A CN 113308102 A CN113308102 A CN 113308102A CN 202110371228 A CN202110371228 A CN 202110371228A CN 113308102 A CN113308102 A CN 113308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resin
unsaturated polyester
initiator
resin system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12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8102B (zh
Inventor
谈昆伦
杨倪宏
季小强
王冬生
段静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ongfa Zongheng Advanced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ongfa Zongheng Advanced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ongfa Zongheng Advanced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ongfa Zongheng Advanced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712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81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8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8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8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8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6Unsaturated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002Methods
    • B29B7/005Methods for mixing in batch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08K2003/265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carbon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拉挤复合材料用树脂体系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其技术要点如下:S1、先后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A、引发剂B、分散剂和内脱模剂,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直到体系均匀稳定,搅拌速度为300rpm;S2、将PE粉和低应力收缩剂在60~100℃下进行预先除湿2小时处理;S3、向体系内顺序加入除湿后的PE粉和低应力收缩剂,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搅拌速度为500rpm。本发明提供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能够减小不饱和树脂体系固化成型后制品的体积收缩率,减少裂缝分层等缺陷的产生,提高复合材料制品的综合力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拉挤复合材料用树脂体系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拉挤工艺是一种连续生产复合材料型材的方法,该方法通常是将浸渍树脂胶液的连续玻璃纤维束、带或布等,在牵引力的作用下,通过挤压模具成型、固化,从而连续生产长度不限的玻璃钢型材。这种工艺尤其适于生产各种断面形状的玻璃钢型材,如棒、管、实体型材和空腹型材等。完成拉挤工艺的主要原料包括树脂基体、增强材料以及辅助材料,其中树脂基体用量较大且固化后作为型材的组成部分,因此其化学特性及固化后的机械性能显著影响着工艺难度和产品质量。现有技术的拉挤工艺中,应用最多的是不饱和聚酯树脂,约占本工艺树脂用量的90以上。为适应拉挤工艺的操作条件,拉挤用树脂除了应当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之外,还应当具备以下特性:(1)树脂的反应活性较高,即凝胶时间短;(2)具有适当的固化收缩率,以利于工艺的进行;(3)粘度较低,适于加工操作;(4)树脂对纤维的浸润性优良;(5)室温下,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传统的不饱和树脂拉挤体系配方中采用基体树脂、固体引发剂和填料体系,树脂体系存在引发剂分散不均匀,固化过程局部放热量过大,特别是在制备大截面厚制品时,存在内外层固化不均匀、制品内部存在较大裂缝、分层等缺陷。产品综合力学性能大为下降。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透水混凝土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材料多年丰富经验及专业知识,配合理论分析,加以研究创新,开发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减小不饱和树脂体系固化成型后制品的体积收缩率,减少裂缝分层等缺陷的产生,增加制品韧性,提高复合材料制品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优化配方和胶液制备工艺,可以保证引发剂在树脂体系中充分分散均匀,从而进一步提升拉挤速度和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减小不饱和树脂体系固化成型后制品的体积收缩率,减少裂缝分层等缺陷的产生,增加制品韧性,提高复合材料制品的综合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按照各组分计量比例先后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A、引发剂B、分散剂和内脱模剂,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直到体系均匀稳定,搅拌速度为300rpm;
S2、将PE粉和低应力收缩剂在60~100℃下进行预先除湿2小时处理;
S3、向体系内顺序加入除湿后的PE粉和低应力收缩剂,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搅拌速度为500rpm,当体系均匀稳定时,得到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传统的配胶方式比较粗放,一般是直接将树脂、引发剂和其它助剂根据配比一次性称量好放入配胶桶中进行搅拌。粉体增韧剂和填料等助剂也未进行烘干除湿处理。这样的配胶方式存在填料分散不均匀团聚、液态助剂(引发剂、内脱模剂)很容易被粉体填料包裹、在聚合反应时难以析出,水分的存在也会影响聚合反应的均匀性,导致产品脱模困难、制品表观质量差、拉挤牵引力大,成品率低等劣势。但是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粉体和PE在原体系中的相容性,无法对粉体和PE提前进行除湿。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在确保引发剂、脱模剂、分散剂等份数小的液态助剂均匀分散在树脂体系中后,再加入碳酸钙填料和PE粉,避免被粉体填料包裹团聚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特效,且能够对碳酸钙和PE粉进行除湿,在实际生产中此工艺制备的胶液分散均匀性较好,所得的制品表观光泽度较好,内部裂缝和凹坑显著降低,综合力学性能较高。
进一步的,按照重量份数计算,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包括如下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75~100份,引发剂A 1~2份,引发剂B 0.2~0.5份,分散剂0.2~1份,内脱模剂1~2份,PE粉5~10份和低应力收缩剂30~80份。
进一步的,内脱模剂是Axel INT-Pul 24,添加在聚合物材料体系内部的聚合物成型加工助剂,使模内成型制品降低对模腔壁的附着力,便于脱模,提高止品率和劳动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分散剂是BYK 9012,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及液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形成安定悬浮液所需的两亲性试剂。
进一步的,低应力收缩剂是碳酸钙填料。
进一步的,引发剂A是中温引发剂。本发明中的引发剂A优选硕津Pulcat AW-PF,是中温引发剂,在聚合反应中使单体分子或线型分子链中含有双键的低分子活化而成为游离基,并进行连锁反应的物质。
进一步的,引发剂B是高温引发剂。本发明中,引发剂B优选硕津TBPB高温引发剂,能够和中温引发剂互补,最大程度提升引发效率。
进一步的,步骤S1中,判断体系均匀稳定的方法是在搅拌3~5min后检测体系内的折光率A,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折光率A1、A2和A3,当A1、A2和A3的平均值An为1.55±0.05时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当折光率在这个范围内时,体系内的各组分分散均匀,此时加入填料和PE粉,填料和PE粉不会将引发剂A和引发剂B包裹在内,确保引发剂、脱模剂、分散剂等份数小的液态助剂均匀分散在树脂体系中,避免被粉体填料包裹团聚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特效,在实际生产中此工艺制备的胶液分散均匀性较好,提高制品表观光泽度且显著降低内部裂缝和凹坑。
进一步的,步骤S1中,判断体系均匀稳定的方法是在搅拌3~5min后检测体系内的表观粘度ηa,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表观粘度ηa1、ηa2和ηa3,当ηa1、ηa2和ηa3的平均值ηan为300~500mpa·s时可进行下一步操作。表观粘度在这个范围内时加入填料和PE粉,能够使填料和PE粉均匀的分散在体系中,并将填料的颗粒嵌固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形成的三维网络中,提高制品的力学性能。
进一步的,步骤S3中,判断体系均匀稳定的方式是检测体系内的折光率B,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折光率B1、B2和B3,当B1、B2和B3的平均值Bn为1.70±0.05时得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填料和PE的加入,增大了体系内部的折光率,当体系的折光率在此范围内时,表明体系内的填料和PE粉已经分散均匀。
进一步的,步骤S3中,判断体系均匀稳定的方式是检测体系内的密度ρ,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折光率ρ1、ρ2和ρ3,当ρ1、ρ2和ρ3的平均值ρn为1.33~1.40g/cm3时得到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此时为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的搅拌终点,若继续搅拌则会出现沉积的现象,导致制品的表面光度下降,力学性能不稳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工艺路线可以确保引发剂、脱模剂、分散剂等份数小的液态助剂均匀分散在树脂体系中,避免被粉体填料包裹团聚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特效,在实际生产中此工艺制备的胶液分散均匀性较好,所得的制品表观光泽度较好,内部裂缝和凹坑显著降低,综合力学性能较高。
(2)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工艺路线,能够对碳酸钙填料以及PE提前除湿和预热,避免将水分引入到聚合反应中,提高聚合反应效率,进而提高制品的综合力学性能;
(3)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工艺路线,通过两次加料的方式,使不同的原料组分得到与其物理化学性质更加匹配的搅拌速度,避免团聚的情况,提高了搅拌效率和搅拌效果,缩短制备时间,节约能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用原材料均为市售材料,其型号如下:
材料 型号及厂家
不饱和聚酯树脂 雷可德天津31034-75
引发剂A 硕津Pulcat AW-PF
引发剂B 硕津TBPB
分散剂 BYK 9012
内脱模剂 Axel INT-Pul 24
PE粉 江阴市理想橡塑科技有限公司300目
低应力收缩剂 湖州金源化工有限公司轻质碳酸钙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按照重量份数计算,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包括如下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75~100份,引发剂A 1~2份,引发剂B0.2~0.5份,分散剂0.2~1份,内脱模剂1~2份,PE粉5~10份和低应力收缩剂30~80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S1、按照各组分计量比例先后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A、引发剂B、分散剂和内脱模剂,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直到体系均匀稳定,搅拌速度为300rpm;
S2、将PE粉和低应力收缩剂在60~100℃下进行预先除湿2小时处理;
S3、向体系内顺序加入除湿后的PE粉和低应力收缩剂,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搅拌速度为500rpm,当体系均匀稳定时,得到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
实施例1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按照重量份数计算,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包括如下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75份,引发剂A 1份,引发剂B 0.2份,分散剂0.2份,内脱模剂1份,PE粉5份和碳酸钙填料30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S1、按照各组分计量比例先后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A、引发剂B、分散剂和内脱模剂,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直到体系均匀稳定,搅拌速度为300rpm,在搅拌3~5min后检测体系内的折光率A,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折光率A1、A2和A3;
S2、将PE粉和碳酸钙填料在60~100℃下进行预先除湿2小时处理;
S3、当A1、A2和A3的平均值An为1.55±0.05时,向体系内顺序加入除湿后的PE粉和碳酸钙填料,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搅拌速度为500rpm,当体系均匀稳定时,得到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
实施例2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按照重量份数计算,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包括如下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100份,引发剂A 2份,引发剂B 0.5份,分散剂1份,内脱模剂2份,PE粉10份和碳酸钙填料80份。
一种预拌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按照各组分计量比例先后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A、引发剂B、分散剂和内脱模剂,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直到体系均匀稳定,搅拌速度为300rpm,在搅拌3~5min后检测体系内的折光率A和表观粘度ηa,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折光率A1、A2和A3以及表观粘度ηa1、ηa2和ηa3;
S2、将PE粉和碳酸钙填料在60~100℃下进行预先除湿2小时处理;
S3、当A1、A2和A3的平均值An为1.55±0.05且表观粘度ηa1、ηa2和ηa3的平均值ηan为300~500mpa·s时,向体系内顺序加入除湿后的PE粉和碳酸钙填料,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搅拌速度为500rpm,当体系均匀稳定时,得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
实施例3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按照重量份数计算,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包括如下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80份,引发剂A 1.5份,引发剂B 0.4份,分散剂0.5份,内脱模剂2份,PE粉8份和碳酸钙填料50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S1、按照各组分计量比例先后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A、引发剂B、分散剂和内脱模剂,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直到体系均匀稳定,搅拌速度为300rpm,在搅拌3~5min后检测体系内的折光率A和表观粘度ηa,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折光率A1、A2和A3以及表观粘度ηa1、ηa2和ηa3;
S2、将PE粉和碳酸钙填料在60~100℃下进行预先除湿2小时处理;
S3、当A1、A2和A3的平均值An为1.55±0.05且表观粘度ηa1、ηa2和ηa3的平均值ηan为300~500mpa·s时,向体系内顺序加入除湿后的PE粉和碳酸钙填料,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搅拌速度为500rpm;
S4、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折光率B1、B2和B3,当B1、B2和B3的平均值Bn为1.70±0.05时停止搅拌,得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
实施例4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按照重量份数计算,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包括如下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80份,引发剂A 1.5份,引发剂B 0.4份,分散剂0.5份,内脱模剂2份,PE粉8份和碳酸钙填料50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S1、按照各组分计量比例先后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A、引发剂B、分散剂和内脱模剂,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直到体系均匀稳定,搅拌速度为300rpm,在搅拌3~5min后检测体系内的折光率A和表观粘度ηa,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折光率A1、A2和A3以及表观粘度ηa1、ηa2和ηa3;
S2、将PE粉和碳酸钙填料在60~100℃下进行预先除湿2小时处理;
S3、当A1、A2和A3的平均值An为1.55±0.05且表观粘度ηa1、ηa2和ηa3的平均值ηan为300~500mpa·s时,向体系内顺序加入除湿后的PE粉和碳酸钙填料,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搅拌速度为500rpm;
S4、检测体系内的密度ρ和折光率B,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体系密度ρ1、ρ2和ρ3和折光率B1、B2和B3,当ρ1、ρ2和ρ3的平均值ρn为1.33~1.40g/cm3且B1、B2和B3的平均值Bn为1.70±0.05时停止搅拌,得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
对比实施例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按照重量份数计算,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包括如下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100份,引发剂A 2份,引发剂B 0.5份,分散剂1份,内脱模剂2份,PE粉10份和碳酸钙填料80份。
其制备方法:将上述材料混合均匀得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
性能测试
实施例1~4以及对比实施例的主要性能如下:
Figure BDA0003009390450000111
根据上表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具有更强的层间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同时与现有的制备方法比,提高了成品率和稳定生产速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展示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按照各组分计量比例先后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A、引发剂B、分散剂和内脱模剂,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直到体系均匀稳定,搅拌速度为300rpm;
S2、将PE粉和低应力收缩剂在60~100℃下进行预先除湿2小时处理;
S3、向体系内顺序加入除湿后的PE粉和低应力收缩剂,使用高速分散机搅拌,搅拌速度为500rpm,当体系均匀稳定时,得到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算,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包括如下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75~100份,引发剂A 1~2份,引发剂B 0.2~0.5份,分散剂0.2~1份,内脱模剂1~2份,PE粉5~10份和低应力收缩剂30~8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应力收缩剂是碳酸钙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A是中温引发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B是高温引发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判断体系均匀稳定的方法是在搅拌3~5min后检测体系内的折光率A,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折光率A1、A2和A3,当A1、A2和A3的平均值An为1.55±0.05时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判断体系均匀稳定的方法是在搅拌3~5min后检测体系内的表观粘度ηa,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表观粘度ηa1、ηa2和ηa3,当ηa1、ηa2和ηa3的平均值ηan为300~500mpa·s时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判断体系均匀稳定的方式是检测体系内的折光率B,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折光率B1、B2和B3,当B1、B2和B3的平均值Bn为1.70±0.05时得到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判断体系均匀稳定的方式是检测体系内的密度ρ,在体系内不同的位置选择3个点测试,得到体系密度ρ1、ρ2和ρ3,当ρ1、ρ2和ρ3的平均值ρn为1.33~1.40g/cm3时得到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
CN202110371228.1A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308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1228.1A CN113308102B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1228.1A CN113308102B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8102A true CN113308102A (zh) 2021-08-27
CN113308102B CN113308102B (zh) 2023-02-03

Family

ID=77371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1228.1A Active CN113308102B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810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3135A (zh) * 2017-08-11 2017-12-26 河海大学 一种挤拉用高抗剪切含碳纳米管不饱和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50708A (zh) * 2017-12-20 2018-07-06 安徽鑫普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韧性smc模塑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28194A (zh) * 2019-09-17 2019-12-31 北玻院(滕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玻璃钢拉挤型材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3135A (zh) * 2017-08-11 2017-12-26 河海大学 一种挤拉用高抗剪切含碳纳米管不饱和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50708A (zh) * 2017-12-20 2018-07-06 安徽鑫普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韧性smc模塑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28194A (zh) * 2019-09-17 2019-12-31 北玻院(滕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玻璃钢拉挤型材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8102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7484B (zh) 高模、高强、高耐热聚甲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0034771A1 (fr) Article polyamide composite
CN102146196B (zh) 一种高阻尼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628194A (zh)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玻璃钢拉挤型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94372B (zh) 一种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4346A (zh) 一种液晶型烯丙基化合物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887562A (zh) 多用途高分子材料成型机
CN111303607A (zh) 一种耐磨耐高温的高强复合材料
CN113265120A (zh) 适用于拉剂工艺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及环氧树脂拉剂方法
KR102454005B1 (ko) 개선된 유동성을 가진 폴리아미드 혼합물
CN112194900A (zh) 一种复合裙整体成型用硅橡胶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03506A (zh) 一种碳纤维增强mc尼龙热塑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21959A (zh) 一种光-热双固化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591171B1 (ko) 반응성 프리폴리머 전구체 조성물로부터의 섬유 강화 폴리아미드 매트릭스 복합 재료의 제조 방법
CN113308102B (zh) 一种风电叶片根部拉挤制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
CN104212142B (zh) 一种竹原纤维增强改性植物油基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
CN113105599A (zh) 一种热熔邻苯二甲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667068A (zh) 一种增强型塑料管道材料的制备工艺
CN111234471A (zh) 一种低线性热膨胀系数的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887579A (zh) 超临界流体辅助rtm树脂压注机
CN107686622A (zh) 一种耐磨平板有机玻璃
CN205615023U (zh) 一种长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装置
CN114539715B (zh) 一种改性氧化铝针刺毡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30052B (zh) 一种碳纤维用高粘性环氧树脂组合物的拉挤成型方法
CN110202804B (zh) 一种土木用聚氨酯树脂复合材料及其拉挤成型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