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5303A - 蓝光3d打印机以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蓝光3d打印机以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5303A
CN113305303A CN202110607063.3A CN202110607063A CN113305303A CN 113305303 A CN113305303 A CN 113305303A CN 202110607063 A CN202110607063 A CN 202110607063A CN 113305303 A CN113305303 A CN 1133053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
laser
array
printer
optical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70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华
王宝华
郭渭荣
时敏
李娟�
董晓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aipli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aipli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aipli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aipli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70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53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5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53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20Direct sintering or melting
    • B22F10/28Powder bed fusion, e.g.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 or electron beam melting [EB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40Radiation means
    • B22F12/41Radiation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e.g. laser or electron b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蓝光3D打印机以及系统,其中蓝光3D打印机包括具有多个蓝光激光器单管的激光器阵列、具有多个光纤的光纤阵列、以及扫描部分。每个光纤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多个光纤的输出端构成光纤输出端阵列。扫描部分包括光纤输出端阵列和消像差成像装置,扫描部分能够进行水平移动以覆盖打印范围。每个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的光束从光纤的输入端耦合进入一个光纤,该光束从光纤输出端阵列的出光面输出,再由消像差成像装置成像在粉末材料的表面上。粉末材料至少包括金属粉末。本申请的蓝光3D打印机以及系统采用可成像的阵列输出,具有更快的打印速度,并且采用蓝光激光器,具有更好的加工质量。

Description

蓝光3D打印机以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3D打印领域,具体涉及蓝光3D打印机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选择性激光熔化、选择性激光烧结是重要的3D打印技术,可用于金属材料的3D打印。图1是现有技术的使用了振镜的激光传输路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目前常用的金属3D打印技术工作原理是将粉末材料平铺在成型平面上,通过振镜控制激光束,照射到需要打印的区域上。在被激光照射后,粉末材料熔化并烧结在一起。在一层粉末材料烧结成型后,再向其上铺一层粉末材料,继续烧结更上一层的一个截面。这样逐层烧结直到完成所有的层,即可实现物品的3D打印。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通过振镜控制光束所照射的位置,必须在需要打印的区域中逐点扫描,打印速度很低。例如在专利CN106003714中,记载了一种3D打印用的多振镜标定方法,如其说明书0002段落所述那样,在3D打印过程中,通过振镜将激光照射到加工面的不同位置。而扫描时间直接影响了3D打印设备的加工效率,振镜扫描速度不能无限制地加快。另外,为了实现高效的振镜控制,还需要复杂的控制装置和方法。例如,在专利CN105014961中,如其说明书0005段落所述那样,需要设置XY轴运动平台,振镜安装在XY轴运动平台上,XY运动平台用于带动振镜在XY平面内移动。这样,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以及制造成本。
另外,现有的金属3D打印技术采用的光源大多在近红外波段,其波长范围为900~1200nm,如1064nm,而许多常用的金属材料并不能充分吸收该波段下的激光。例如在专利CN107983956中,公开了一种3D打印用粉料,如其说明书0002段落所述那样,现有许多材料因在常温状态下对激光吸收率低,需要输入很大的激光能量才能机械打印,甚至有的材料因在常温状态下对激光反射率太高而无法应用于3D打印中。具体地说,图2是表示3种金属对不同波长的激光的吸收率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例如不锈钢、铜、铝等材料对1064nm波段的吸收率并不太高,能量利用效率较低,并且如果用近红外波段的激光使该金属熔化,则会产生气孔、飞溅,影响打印物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一种蓝光3D打印机以及系统,其能够提高金属3D打印的速度、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并且通过减少激光融化金属时产生的气孔、飞溅,能够改善打印物品的质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蓝光3D打印机,用于对金属进行3D打印,包括具有多个蓝光激光器单管的激光器阵列、具有多个光纤的光纤阵列、以及扫描部分,每个所述光纤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多个光纤的输出端构成光纤输出端阵列,所述扫描部分包括所述光纤输出端阵列和消像差成像装置,所述扫描部分能够进行水平移动以覆盖打印范围,所述每个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的光束从所述光纤的输入端耦合进入一个所述光纤,所述光束从光纤输出端阵列的出光面输出,再由所述消像差成像装置成像在粉末材料的表面上;所述粉末材料至少包括金属粉末。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输出端阵列是一维阵列、或二维阵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光激光器单管是半导体激光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光激光器单管功率在3W至40W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光激光器单管的波长范围为300nm至1.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扫描部分电连接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用于驱动所述扫描部分进行水平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像差成像装置是非球面透镜、或由多个球面透镜构成的透镜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光3D打印机还包括铺粉室,所述铺粉室包括用于平铺所述粉末材料的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光3D打印机还包括控制部分,通过所述控制部分使所述铺粉室进行上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光3D打印机还包括加热部分,通过所述加热部分对所述铺粉室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铺粉室中填充有惰性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器阵列中的每个蓝色激光器单管按照要打印的图形射出光或不射出光,以通过光纤输出端阵列在所述粉末材料表面上形成图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粉末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不锈钢粉末、铜粉末、铝粉末。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蓝光3D打印系统,具备如上任意一个蓝光3D打印机、上位控制器,其中所述上位控制器向该蓝光3D打印机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该蓝光3D打印机进行3D打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现有技术中,采用近红外激光器,在熔化金属时会有气孔、飞溅,影响打印物品的质量。而本申请的蓝光3D打印机采用蓝光激光器。如图2所示,不锈钢、铜、铝等金属对450nm等的蓝光系的吸收率高于对1064nm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率,因此,本申请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气孔、飞溅等现象,显著提高打印质量。另外,在现有技术中,通过振镜控制激光照射到打印区域上的位置进行扫描。与此相对,在本申请中,利用蓝光激光器单管阵列和可移动的光纤输出端阵列进行扫描,能够明显提高激光3D打印的速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使用了振镜的激光传输路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3种金属对不同波长的激光的吸收率的曲线图。
图3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蓝光3D打印机的系统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纤输出端阵列的图。
图5是表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纤输出端阵列的图。
附图标记:
1:激光器阵列、2:光纤阵列、3:光纤输出端阵列、4:光束、5:消像差成像装置、6:扫描部分、7:打印的物品、8:铺粉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3D打印技术是将3D CAD模型水平切割成单独的横截面,再依次堆叠后立体成型。而对于采用蓝色激光光源的3D打印,以前也出现过采用例如可见光波段315nm~780nm等的激光的技术。但这些技术都是针对化合物等材料的,而且为了使蓝色激光的效果更好,还提出了各种打印材料的改进。但对于金属打印,虽然能够采用300nm至1.5μm的广泛的激光波段,但大多采用例如波长范围为900~1200nm的近红外波段的激光光源。而在本申请中,采用了不锈钢、铜、铝等金属的吸收率好的蓝色光系,例如450nm等。
以前,3D打印装置一般具备计算机、激光器、振镜组件、扫描控制机构。计算机用于扫描数据的计算,激光器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熔化金属粉末的高能激光光束,振镜组件用于对激光光束进行聚焦,扫描控制机构用于使振镜进行运动而实施打印。
在金属3D打印时,首先,通过计算机对打印对象进行分层,划分为多个子扫描区域,并对每个子扫描区域设计扫描路径。计算机将该扫描路径发送到扫描控制机构,扫描控制机构控制振镜组件,一边运动一边向打印区域的金属粉末发射激光器所发出的高能激光光束。该光束使粉末熔化后烧结,由此形成一层的打印件。然后,在该一层的打印件之上,继续铺撒一层粉末材料,并使其熔化和烧结,再次形成一层的打印件。由此重复,直到打印出打印件的全部层,由此完成3D打印。但是,在该过程中,由于通过振镜控制激光光束的发射方向而进行点的打印,因此每次只能打印一个点。如果所打印的物品等体积大、或分辨率高而点阵的点数多,则一个点一个点地打印非常费时。
在本申请的蓝光3D打印机中,具备激光器阵列、光纤阵列、消像差成像装置、铺粉室。
激光器阵列包括多个蓝光激光器单管,每个蓝光激光器单管能够发射用于使打印材料的金属熔化的蓝色系的高能激光。该蓝光激光器单管可以采用例如半导体激光器。
光纤阵列用于将从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的高能激光传输到打印位置进行打印。具体地说,光纤阵列包括输入端阵列和输出端阵列。该输入端阵列的每个输入端对应于一个蓝光激光器单管。每个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的激光进入输入端阵列的对应的一个输入端。而多个蓝光激光器单管的输出激光耦合进入一个光纤,并传输到输出端阵列。输出端阵列包括与多个蓝光激光器单管对应的多个输出端。即,从一个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的激光进入一个输入端,耦合进入一个光纤,而传输到一个输出端。多个光纤将多个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的激光传输到输出端阵列,从而对一层的打印材料进行打印。
消像差成像装置用于消除激光器产生的激光的像差。在球面透镜成像的情况下,球面透镜会产生像差。为了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可以采用透镜组或非球面透镜。另外,在半导体激光器等的情况下,能够产生高输出功率和高光束质量的激光,但半导体激光器的热效应会引起动态畸变,有可能严重影响它的性能指标。因此,必须对半导体激光器的因热效应引起的动态畸变进行补偿。该消像差成像装置能够消除半导体激光器的这些像差。该消像差成像装置可以采用非球面透镜,也可以采用由多个球面透镜构成的透镜组。
铺粉室用于将金属的粉末材料平铺在进行烧结的平面上,以形成打印件的一层。为了保护粉末材料,在被熔化后不会与空气中的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在铺粉室中填充惰性气体,以使粉末材料不会在大气气氛下变性。
以下,简述本申请的蓝光3D打印机在进行3D打印时的流程。
首先,从未图示的上位控制器向铺粉室发送铺粉信号,以向打印平面铺设一层粉末材料。在本申请中,粉末材料是不锈钢、铜、铝等对450nm等的蓝光的吸收率好的金属材料的粉末。然后,该上位控制器向激光器阵列发送激光控制信号,以控制每个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激光。其中,该激光控制信号对应于所要打印的图形的点阵,使对应于需要打印的点的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激光,而使对应于不进行打印的点的蓝光激光器单管不发出激光。这时,每个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的激光耦合进入各自的光纤的输入端,并通过光纤阵列传输到光纤阵列的输出端。从光纤阵列的输出端射出的激光打印到打印平面。由于打印平面上已经铺设有打印材料,即金属粉末,因此该金属粉末被激光熔化并烧结。而在对应于没有发出激光的蓝光激光器单管的位置,没有射出激光,因此金属粉末没有熔化和烧结。由此,形成所需要的图形。
另外,以上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本申请并不限于这些示例。例如,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例如450nm等的蓝色激光。但并不限于此,光源也可以采用从300nm至1.5μm的波长范围的其它激光器。另外,进行3D打印的金属可以是不锈钢、铜、铝等金属,即所述粉末材料可以使用不锈钢、铜、铝等金属。但也可以是其他适合于3D打印的打印材料,例如尼龙玻璃纤维、耐用性尼龙材料、石膏材料、铝材料、钛合金、镀银、镀金、橡胶类材料等。但是,本发明的蓝光3D打印机更适合于金属。
光纤只要能够较好地传输蓝光激光器单管所发出的光束即可。可选地,光纤输出端阵列既可以是二维阵列,也可以是一维阵列。在光纤输出端排列为二维阵列时,一次打印的面积大,因此能够提高打印速度。如果光纤输出端排列为一维阵列时,能够大大提高打印的灵活性,容易进行打印定位,而具有更好的加工质量,能够简化控制扫描部分的机械结构而降低蓝光3D打印机的成本。
可选地,通过电动机等致动元件,使该扫描部分在打印切片的水平面上移动,以进行一个打印切片的打印。然后,通过该致动元件使扫描部分沿着与打印切片的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进行上下移动,以打印其他切片。
可选地,激光器阵列中的每个蓝光激光器单管能够按照要打印的图形射出光或不射出光,以在光纤输出端阵列上和粉末材料表面的成像上形成所希望的图形。蓝光激光器单管的功率可以为3W至40W之间。
进而,本发明的蓝光3D打印机还包括将粉末材料平铺在进行烧结的平面上的铺粉室、控制部分,通过控制部分使该铺粉室进行上下移动。在打印过程中,首先,在该铺粉室中平铺粉末材料,并向该粉末材料照射从激光器阵列发出经由光纤阵列传输并通过消像差成像装置消除了像差后的激光光束,由此形成一个切片的图形。在打印完成一个打印切片后,再次向该铺粉室平铺粉末材料而进行下一个切片的打印,直到所有的打印切片打印完成为止。其中,该控制部分既可以是还同时控制致动元件、铺粉室的移动、以及蓝光激光器单管的照射与否的上位控制器,例如计算机等,也可以是不同的微机、工控机等。进而,可以在铺粉室中填充惰性气体,以起到保护作用而使粉末材料不会在大气气氛下变性。
可选地,消像差成像装置既可以是非球面透镜,也可以是由多个球面透镜构成的透镜组。
本发明的蓝光3D打印机也可以包括加热部分,其用于加热粉末材料。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蓝光3D打印系统,具备所述蓝光3D打印机、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向该蓝光3D打印机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该3D打印机进行3D打印。
可选地,该控制器能够控制蓝光激光器单管的照射,也可以同时控制扫描部分的移动、铺粉室的移动。由此,通过该一个控制器进行以上的全部控制,而将控制集成在一个控制器中,能够简化系统结构,使得系统容易安装和配置。该控制器可以是计算机、微机、工控机、计算机软件、或集成在计算机或微机中的固件等。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蓝光3D打印机,以下列举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3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蓝光3D打印机的系统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蓝光3D打印机具备激光器阵列1、光纤阵列2、扫描部分6、铺粉室8。
激光器阵列1包括多个蓝光激光器单管。蓝光激光器单管所发出的激光为蓝色激光,例如发光波长可以为450nm等。另外,每个蓝光激光器单管的功率可以为3W~40W,具体地,例如可以为5W。
蓝光激光器单管的个数可以根据3D打印的切片即横截面的面积和分辨率进行设计。例如在本实施例1中,激光器阵列1包括54个蓝光激光器单管。
光纤阵列2包括多个光纤。其中,每个光纤的输入端与一个蓝光激光器单管对应,该多个光纤的输出端构成光纤输出端阵列3。
扫描部分6包含光纤输出端阵列3和消像差成像装置5。该扫描部分6能够在水平面上移动以覆盖可打印范围。消像差成像装置5用于消除激光器阵列1发出的激光的像差。在本实施例1中,消像差成像装置5采用由2个球面透镜构成的透镜组。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的能够消除像差的方式。
在进行3D打印时,首先,在铺粉室8中铺设一层金属的打印材料粉末。然后,上位控制器根据所打印的图形的点阵,控制每个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或不发出激光。每个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的激光的光束4耦合进入光纤阵列2的一个光纤,光束4从光纤输出端阵列3的出光面射出,穿过消像差成像装置5而消除像差后,照射到粉末材料表面上,形成打印有“BWT”三个英文大写字母的打印的物品7。
图4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纤输出端阵列的图。光纤输出端阵列3的输出信号数为n×m,n和m均为正整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激光器阵列1包括54个蓝色激光器单管,因此如图4所示,光纤输出端阵列3可以为6×9的二维阵列。由于通过上位控制器控制每个单管是否发出激光,即在需要打印的位置,向粉末材料照射激光,而在不进行打印的位置,相应的单管没有发出激光,因此,粉末材料不被照射激光。如图4所示,深色圆点表征发出激光的蓝光激光器单管,形成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B”;白色圆点表征不发出激光的蓝光激光器单管。由此,形成希望的打印图形“B”。
另外,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等致动元件,使该扫描部分6在水平面上移动。即,在打印完一个6×9的二维阵列后,移动到另一个6×9的二维阵列,继续进行打印,直到打印完一个打印切片。
进而,在打印完一个打印切片后,重复上述过程,继续打印上一层的打印切片,直到完成全部的3D打印。
在该实施例1中,由于采用了激光器阵列1和光纤输出端阵列3的组合,一次打印例如上述的n×m的点阵列,相对于一次只能打印一个点的现有技术,能够大幅提高3D打印的速度。另外,由于该实施例1采用了由蓝色激光单管组成的激光器阵列1,因此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并且可明显减少气孔、飞溅等现象,显著提高打印质量。
实施例2
激光器阵列1和光纤输出端阵列3的结构直接影响打印的速度和灵活性。例如,激光器阵列1包含的蓝光激光器单管的个数越多,光纤输出端阵列3的输出端的个数越多,因此打印一次的打印面积就越大。如果一次打印的面积大,则打印完一个打印切片的速度越快,但由于移动的控制精度、以及覆盖范围等因素,其灵活性会被影响。在本实施例2中,对蓝光3D打印机的激光器阵列1和光纤输出端阵列3的结构进行了改变,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所述那样。
首先,激光器阵列1包括9个蓝色激光器单管。与之对应地,光纤输出端阵列3例如为1×9的一维阵列,具体如图5所示那样。
在进行3D打印时,上位控制器根据所打印的图形,控制激光器阵列1中的9个蓝色激光器单管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发出激光。如图4所示,深色圆点表征发出激光的蓝光激光器单管,白色圆点表征不发出激光的蓝光激光器单管。该激光从图示所示那样的1×9的线性阵列输出,而实际上完成一行的打印。然后,控制扫描部分6转移到另一行,进行另一行的打印,直到该打印切片被打印完成为止。
在该实施例2中,由于激光器阵列包含的蓝色激光器单管的个数少,同时光纤输出端阵列3采用了一维的线性阵列,即能够逐行进行打印,因此,能够大大提高打印的灵活性,容易进行打印定位,而具有更好的加工质量。并且,控制变得更加简单,能够简化控制扫描部分等的机械结构而降低蓝光3D打印机的成本,进一步提高打印速度。
实施例3
另外,本申请也可以通过蓝光3D打印系统来实现金属的3D打印。具体地说,该蓝光3D打印系统具备以上实施例1、2所述的蓝光3D打印机、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可以是计算机、微机、工控机、安装在计算机中的计算机软件、或集成在计算机或微机中的固件等。
在打印中,从该控制装置向该蓝光3D打印机发送蓝光激光器单管的照射与否的控制信号,以控制该蓝光3D打印机进行3D打印。例如,在实施例1的情况下,激光器阵列1包括54个蓝光激光器单管,光纤输出端阵列3为6×9的二维阵列。该控制装置根据所打印的图形,而向与打印点对应的蓝光激光器单管发送照射信号,而不向其他蓝光激光器单管发送照射信号。接收到照射信号的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激光光束,通过光纤阵列传输到光纤输出端阵列3射出而进行打印。由于只有接收到照射信号的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了激光光束,因此打印出所希望的图形。在实施例2的一维阵列的情况下,也同样进行逐行打印。
然后,该控制装置向扫描部分发送移动信号。接收到移动信号的扫描部分进行移动,以转移到下一个需要打印的区域。控制装置再次如上述那样控制蓝光激光器单管打印出图形。接着,重复该动作,直到一个打印切片的打印完成为止。
然后,该控制装置向控制铺粉室的致动元件发送动作信号,控制致动元件使铺粉室进行上下移动,即在与打印切片的水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以移动到下一个打印切片的位置。继续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从而进行该打印切片的打印。
最后,重复以上的动作,直到该物品的全部3D打印完成为止。
该控制装置可以是收集3D打印物品的信息的计算机、或控制蓝光3D打印机的各部件的动作的微机、工控机、以及安装在计算机中的计算机软件、或集成在计算机或微机中的固件等。由此,通过该一个控制装置进行3D打印的全部控制,而将控制集成在一个控制器中,能够简化系统结构,使得系统容易安装和配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蓝光3D打印机以及系统能够明显提高激光3D打印的速度。不锈钢、铜、铝等金属对蓝光的吸收率更高,由此,本申请的蓝光3D打印机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并且可明显减少气孔、飞溅等现象,显著提高打印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的改进或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蓝光3D打印机,用于对金属进行3D打印,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个蓝光激光器单管的激光器阵列、具有多个光纤的光纤阵列、以及扫描部分,
每个所述光纤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多个光纤的输出端构成光纤输出端阵列,
所述扫描部分包括所述光纤输出端阵列和消像差成像装置,所述扫描部分能够进行水平移动以覆盖打印范围,
所述每个蓝光激光器单管发出的光束从所述光纤的输入端耦合进入一个所述光纤,所述光束从光纤输出端阵列的出光面输出,再由所述消像差成像装置成像在粉末材料的表面上;所述粉末材料至少包括金属粉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输出端阵列是一维阵列、或二维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激光器单管是半导体激光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激光器单管功率在3W至40W之间、和/或所述蓝光激光器单管的波长范围为300nm至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扫描部分电连接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用于驱动所述扫描部分进行水平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像差成像装置是非球面透镜、或由多个球面透镜构成的透镜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铺粉室,所述铺粉室包括用于平铺所述粉末材料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阵列中的每个蓝色激光器单管按照要打印的图形射出光或不射出光,以通过光纤输出端阵列在所述粉末材料表面上形成图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末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不锈钢粉末、铜粉末、铝粉末。
10.一种蓝光3D打印系统,具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蓝光3D打印机、上位控制器,其中所述上位控制器向该蓝光3D打印机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该蓝光3D打印机进行3D打印。
CN202110607063.3A 2021-06-01 2021-06-01 蓝光3d打印机以及系统 Pending CN1133053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7063.3A CN113305303A (zh) 2021-06-01 2021-06-01 蓝光3d打印机以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7063.3A CN113305303A (zh) 2021-06-01 2021-06-01 蓝光3d打印机以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5303A true CN113305303A (zh) 2021-08-27

Family

ID=77377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7063.3A Pending CN113305303A (zh) 2021-06-01 2021-06-01 蓝光3d打印机以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530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3354A (zh) * 2022-05-13 2022-08-02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 一种激光增材制造方法
CN115029692A (zh) * 2022-03-09 2022-09-09 南京辉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基材及铜基材表面覆银层制备方法
CN115026304A (zh) * 2022-05-18 2022-09-09 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铜-银异种金属蓝光激光增材制造功能梯度材料的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17077U (zh) * 2016-07-28 2016-12-21 上海嘉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分束棱镜与扫描振镜组合光学系统
CN108365512A (zh) * 2018-02-09 2018-08-03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可调谐蓝光、橙光激光器
CN109689279A (zh) * 2016-04-29 2019-04-26 努布鲁有限公司 可见光激光增材制造
CN110170652A (zh) * 2019-04-30 2019-08-27 杭州喜马拉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区域成型的面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US20190299286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Vulcanforms In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0757793A (zh) * 2019-11-05 2020-02-07 北京易加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密集激光阵列的扫描系统、增材制造设备及制造方法
CA3111199A1 (en) * 2018-09-01 2020-03-05 Nuburu, In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 with addressable array of lasers and real time feedback control of each source
CN112605401A (zh) * 2020-12-17 2021-04-06 深圳光韵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波长金属3d打印光路装置及3d打印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9279A (zh) * 2016-04-29 2019-04-26 努布鲁有限公司 可见光激光增材制造
CN205817077U (zh) * 2016-07-28 2016-12-21 上海嘉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分束棱镜与扫描振镜组合光学系统
CN108365512A (zh) * 2018-02-09 2018-08-03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可调谐蓝光、橙光激光器
US20190299286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Vulcanforms In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A3111199A1 (en) * 2018-09-01 2020-03-05 Nuburu, In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 with addressable array of lasers and real time feedback control of each source
CN110170652A (zh) * 2019-04-30 2019-08-27 杭州喜马拉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区域成型的面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CN110757793A (zh) * 2019-11-05 2020-02-07 北京易加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密集激光阵列的扫描系统、增材制造设备及制造方法
CN112605401A (zh) * 2020-12-17 2021-04-06 深圳光韵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波长金属3d打印光路装置及3d打印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令武: "高光斑均匀度7×1光纤合束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 《激光杂志》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9692A (zh) * 2022-03-09 2022-09-09 南京辉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基材及铜基材表面覆银层制备方法
CN114833354A (zh) * 2022-05-13 2022-08-02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 一种激光增材制造方法
CN114833354B (zh) * 2022-05-13 2024-04-19 广东卓劼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增材制造方法
CN115026304A (zh) * 2022-05-18 2022-09-09 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铜-银异种金属蓝光激光增材制造功能梯度材料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5303A (zh) 蓝光3d打印机以及系统
US982763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ve component production
US653474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canning the surface of an object with a laser beam
JP5894529B2 (ja) 設定変更可能な輝度分布を備えるレーザー装置
Zavala-Arredondo et al. Laser diode area melting for high spe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metallic components
EP3572166A1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utilizing combined electron beam selective melting and electron beam butting
JP5944330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を制御する方法
US9527246B2 (en) Optical irradiation device for a system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work pieces by irradiating powder layers of a powdered raw material using laser radiation
CN111796429B (zh) 一种用于金属slm打印的光束整形系统
CN114160813A (zh) 可见光激光增材制造
US1120773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JP6199482B1 (ja) 3次元造形装置、3次元造形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3次元造形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2955303B (zh) 具有可寻址激光阵列和源实时反馈控制的增材制造系统
CN105478767A (zh) 一种金属激光3d打印牙修复体装置和方法
CN110799290A (zh) 包括使用反射元件将激光束引导至可移动扫描仪的龙门装置的增材制造设备
US11079580B2 (en) Exposure optics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US20210060645A1 (en) Laser Sintering 3D Printing Thermal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040221756A1 (en) Substrate onto which images are direct laser engraved
JP2013183155A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パターン形成基板の製造方法
US6048049A (en) Laser processing method, an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a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ink jet recording heads
CN112276089A (zh) 可变光斑3d激光打印头及3d激光打印设备
CN112285871B (zh) 一种大小双聚焦可动透镜组及金属面曝光slm系统
JP5931840B2 (ja) レーザーマーキング装置
CN113146060A (zh) 多光束快速蚀刻大幅面导电薄膜的激光加工装置及其方法
CN220462228U (zh) 一种金属3d打印面阵曝光热固化打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