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3188B - 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3188B
CN113303188B CN202110469158.3A CN202110469158A CN113303188B CN 113303188 B CN113303188 B CN 113303188B CN 202110469158 A CN202110469158 A CN 202110469158A CN 113303188 B CN113303188 B CN 1133031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data
score
plant
pheno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91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3188A (zh
Inventor
杜成章
龙珏臣
肖若余
刘伟
张继君
夏先飞
杨明
刘丽
杨光
王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chongqing Potato Detoxification Research Center Chongqing Soil Fertilizer Testing Center)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chongqing Potato Detoxification Research Center Chongqing Soil Fertilizer Testing Center)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chongqing Potato Detoxification Research Center Chongqing Soil Fertilizer Testing Center),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chongqing Potato Detoxification Research Center Chongqing Soil Fertilizer Test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104691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31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3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3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3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3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40Fabaceae, e.g. beans or pea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021/8466Investigation of vegetal material, e.g. leaves, plants, frui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通过数据获取模块获取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指标数据),利用指标评分模块对每项指标数据进行评分以得到相应的指标评分,再利用表现型评分模块基于每个指标评分确定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选用这样的指标数据,可以准确地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以准确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由此,可以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研究和育种提供依据,作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筛选依据,有利于培育出同时兼顾产量与观赏价值的蚕豆新品种,通过赋予观赏和景观新功能,促使传统蚕豆种植业向三产融合的新业态转变。

Description

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作物品种培育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蚕豆(Vicia faba L)在中国种植面积为1300万亩左右,年产约180万吨,其中鲜食蚕豆约1000万亩,产量600万吨左右。传统蚕豆按功能可分为粮食、蔬菜、饲草、绿肥四类。
蚕豆开花量大且味香,常见的蚕豆花色为紫、白和白带纹理,还有红、粉、褐、黑等稀有颜色,具有潜在的观赏价值,但鲜有学者关注蚕豆观赏功能,其主因有四:一是蚕豆稀有花色种质属稀缺资源,尤其在我国很少有育种家和育种单位保存有相关种质,相关育种工作难以展开。二是已知的蚕豆稀有花色种质粮食产能较低,抗逆性和适应性不强,拥有相关资源的育种家很少应用此类种质开展育种工作。三是世界主流蚕豆品种皆为无限花序型,花朵开放于叶片下部,叶片对花朵遮蔽性大,即使花色迷人,整体观赏效果也差强人意。四是蚕豆30%以上的高自然异交率增加了蚕豆品种改良难度。
由于以上几个因素制约,观赏蚕豆几乎很少有育种家花费大量时间来研究。因此,目前仍然没有针对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研究和育种依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研究和育种提供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其中,所述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指标数据;指标评分模块,用于对所述表现型观测数据中每项指标数据进行评分,得到所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指标评分;表现型评分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指标评分,确定出所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其中,所述表现型评分用于表征所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数据获取模块获取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指标数据),利用指标评分模块对每项指标数据进行评分以得到相应的指标评分,再利用表现型评分模块基于每个指标评分确定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选用这样的指标数据(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可以准确地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以准确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作为观赏用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作为粮食用蚕豆的粮食性)。由此,可以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研究和育种提供依据,作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筛选依据,有利于培育出同时兼顾产量与观赏价值的蚕豆新品种,通过赋予观赏和景观新功能,促使传统蚕豆种植业向三产融合的新业态转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旗瓣色数据和翼瓣色数据,对应的,所述指标评分模块还包括:花序特征指标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花序特征数据,确定出对应的花序特征指标评分;赤斑病抗性指标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赤斑病抗性数据,确定出对应的赤斑病抗性指标评分;旗瓣色指标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旗瓣色数据,确定出对应的旗瓣色指标评分;翼瓣色指标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翼瓣色数据,确定出对应的翼瓣色指标评分。
在该实现方式中,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旗瓣色数据和翼瓣色数据,相应的指标评分模块可以包括花序特征指标模块、赤斑病抗性指标模块、旗瓣色指标模块和翼瓣色指标模块,以确定出相应的指标评分。首先,有限花序型蚕豆具有秆矮、收获指数高和结荚集中三大优势,有利于机械化收获;并且,有限花序型蚕豆的花朵开放于植株顶端,叶片对花朵遮蔽性小,观花效果好。因此,将花序特征数据作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一个评价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其次,赤斑病(即赤叶斑病),由半知菌类、叶点菌属真菌引起,病斑多发生在较嫩的叶片上,初为淡褐色圆形渍状小点,以后病斑蔓延,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棕褐色,有时多个病班连合成较大的斑块或蔓延于整个叶片,引起叶片的大量枯焦和脱落。由于赤斑病不仅会影响蚕豆的整体观感,还会对蚕豆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引起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将赤斑病抗性数据作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一个评价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而旗瓣色数据和翼瓣色数据,主要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花的颜色是否稀有、是否具较有好的观赏性。因此,将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旗瓣色数据和翼瓣色数据作为评价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从而作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筛选依据,以便进行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育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花序特征数据为有限或无限,所述赤斑病抗性数据为高抗性、抗性、中抗性、感性、高感性中的一种,所述旗瓣色数据为红色、粉红、淡粉、紫色、其他中的一种,所述翼瓣色数据为红色、粉红、粉带褐、淡粉、其他中的一种;所述花序特征指标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花序特征数据的有限或无限赋予相应分值,得到所述花序特征指标评分;所述赤斑病抗性指标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赤斑病抗性数据属于高抗性、抗性、中抗性、感性还是高感性,赋予相应分值,得到所述赤斑病抗性指标评分;所述旗瓣色指标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旗瓣色数据属于红色、粉红、淡粉、紫色还是其他,赋予相应分值,得到所述旗瓣色指标评分;所述翼瓣色指标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翼瓣色数据属于红色、粉红、粉带褐、淡粉还是其他,赋予相应分值,得到所述翼瓣色指标评分。
通过根据各个指标的特征,将其进行细粒度的划分,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也使得对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育种过程中的各种植株的评价具有更佳的区分度,从而有利于筛选出更优良的赏食兼用型蚕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表现型观测数据还包括旗瓣大小数据、开花节数量数据、顶端花量数据、花枝长度数据、茎上分枝数量数据、茎基分枝数量数据、小叶大小数据、小叶数量数据、株高数据、冠径数据、单株荚数量数据、单荚粒数量数据、百粒重数据,对应的,所述指标评分模块还包括:旗瓣大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旗瓣大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旗瓣大小指标评分;开花节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开花节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开花节数量指标评分;顶端花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顶端花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顶端花量指标评分;花枝长度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花枝长度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花枝长度指标评分;茎上分枝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茎上分枝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茎上分枝数量指标评分;茎基分枝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茎基分枝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茎基分枝数量指标评分;小叶大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小叶大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小叶大小指标评分;小叶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小叶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小叶数量指标评分;株高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株高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株高指标评分;冠径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冠径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冠径指标评分;单株荚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单株荚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单株荚数量指标评分;单荚粒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单荚粒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单荚粒数量指标评分;百粒重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百粒重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百粒重指标评分。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引入旗瓣大小、开花节数量、顶端花量、花枝长度、茎上分枝数量、茎基分枝数量、小叶大小、小叶数量、株高、冠径、单株荚数量、单荚粒数量、百粒重等指标,能够更加全面而精准地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育种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基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表现型评分模块,还用于获取每个指标对应的权重值;根据每个指标评分和对应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处理,得到所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表现型评分模块对各个指标评分进行加权求和处理得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这样可以考虑到不同指标对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的影响的重要程度,从而有利于更精准地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标评分包括花序特征指标评分、赤斑病抗性指标评分、旗瓣色指标评分、翼瓣色指标评分、旗瓣大小指标评分、开花节数量指标评分、顶端花量指标评分、花枝长度指标评分、茎上分枝数量指标评分、茎基分枝数量指标评分、小叶大小指标评分、小叶数量指标评分、株高指标评分、冠径指标评分、单株荚数量指标评分、单荚粒数量指标评分、百粒重指标评分,所述花序特征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6.41%,所述赤斑病抗性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2.79%,所述旗瓣色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1.63%,所述翼瓣色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9.08%,所述旗瓣大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6.45%,所述开花节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3.86%,所述顶端花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6.49%,所述花枝长度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5.37%,所述茎上分枝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4.16%,所述茎基分枝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0.58%,所述小叶大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2.97%,所述小叶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77%,所述株高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4.74%,所述冠径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19%,所述单株荚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3.65%,所述单荚粒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4.16%,所述百粒重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4.70%。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的品种筛选方法,包括:步骤S1:以有限花序型蚕豆种质9913-2-1-2为母本,以粉红花色蚕豆种质6834-5-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F1;步骤S2:以高产抗赤斑病蚕豆种质苏03021为母本与杂交种F1植株进行复合杂交,获得复交种F1;步骤S3:将复交种F1进行暖冬秋播及高寒春播后,得到均能完成正常生育过程的后代植株F2;步骤S4:种植后代植株F2,获取后代植株F2中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其中,所述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指标数据;步骤S5:利用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对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进行评分,得到后代植株F2中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评分;步骤S6:根据后代植株F2的评分结果,筛选出第一分值以上的初筛F3株系;步骤S7:对得到的初筛F3株系及其后代,在成为新品种之前,进行至少2轮复筛,得到目标植株或株系,其中,一轮复筛表示利用前一次的筛选得到的植株或株系,进行种植后获取其表现型观测数据,再利用所述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对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进行评分,筛选出第二分值以上的植株或株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以有限花序型蚕豆种质9913-2-1-2为母本,以粉红花色蚕豆种质6834-5-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F1,以高产抗赤斑病蚕豆种质苏03021为母本与杂交种F1植株进行复合杂交,获得复交种F1。这样有利于综合几种蚕豆种质的优秀品质(基因),培育出赏食兼用型蚕豆。而将复交种F1进行暖冬秋播及高寒春播后,得到均能完成正常生育过程的后代植株F2,这样可以保证筛选的后代植株F2具有很好的生长环境适应能力。种植后代植株F2,获取后代植株F2中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利用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对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进行评分,得到后代植株F2中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评分,并以此进行初步筛选得到株系F3,F3以后进行至少2轮复筛,由此得到目标品种或品系。这样的方式可以利用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作为筛选的依据,从而保证筛选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高效育种,得到性状稳定、花期观赏性强、干籽粒产量较好的赏食兼用型蚕豆品种。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得到的初筛F3株系及其后代进行2轮或2轮以上的复筛,且所述第二分值高于所述第一分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对得到的初筛F3株系及其后代进行2轮或2轮以上的复筛,且第二分值高于第一分值,提高筛选条件,更有利于筛选出其中性状稳定、花期观赏性强、干籽粒产量较好的赏食兼用型蚕豆品种。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后代植株F2及F2以上的单一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的具体方式为:种植密度50cm×10cm,播种后趁花期于田间观测观赏表型,成熟期于室内观测粮食表型,得到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尽可能保证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F7及F7以上的高世代品系的表现型观测数据的具体方式为:对试验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0m2,小区种植密度50cm×10cm,播种后趁花期于田间观测观赏表型,成熟期于室内观测粮食表型,每小区随机取10株观测,取平均值,并重复3次并取均值,由此得到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尽可能保证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蚕豆花序特征的示意图。
图2为蚕豆花旗瓣颜色类型的示意图。
图3为蚕豆花翼瓣颜色类型的示意图。
图4为花旗瓣长与宽测量的示意图。
图5为小叶长与宽测量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赏食兼用型蚕的品种筛选方法的流程图。
图标:10-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1-数据获取模块;12-指标评分模块;13-表现型评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之前,此处先介绍本申请发明人的出发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本方案。
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育种家很少会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观赏蚕豆育种。因此,目前仍然没有针对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研究和育种依据。
而有限花序种质最早是瑞典科学家Sjodin利用当地栽培品种Primus,通过γ射线处理产生的一种突变体,育种家们认为该类型蚕豆具有秆矮、收获指数高和结荚集中三大优势,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但本申请发明人还观察到,有限花序型蚕豆花朵开放于植株顶端,叶片对花朵遮蔽性小,观花效果好,若能将稀有花色基因在有限花序型蚕豆上表达,则有概率获得同时兼顾产量与观赏价值的蚕豆新品种,通过赋予观赏和景观新功能,促使传统蚕豆种植业向三产融合的新业态转变。因此,蚕豆有限花序种质有可能成为破解赏食兼用型蚕豆育种问题的关键。
为了建立合适的针对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评价标准,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育种提供可靠的筛选依据,本方案将以37个赏食两用蚕豆新品系(分别记为GS1~GS37)和2个传统蚕豆品种(成胡14,记为CK1;渝蚕1号记为CK2)为研究对象,以花序特征(记为P1)、赤斑病抗性(记为P2)、旗瓣色(记为P3)、翼瓣色(记为P4)、旗瓣大小(记为P5)、开花节数量(记为P6)、顶端花量(记为P7)、花枝长度(记为P8)、茎上分枝数量(记为P9)、茎基分枝数量(记为P10)、小叶大小(记为P11)、小叶数量(记为P12)、株高(记为P13)、冠径(记为P14)等14个观赏表型和单株荚数量(记为P15)、单荚粒数量(记为P16)、百粒重(记为P17)等3个粮食表型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为赏食兼用型蚕豆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其中,37个赏食两用蚕豆新品系,是本申请发明人从青海大学引进有限花序型蚕豆种质9913-2-1-2和粉红花色蚕豆种质6834-5-6,从英国埃塞克斯郡科尔切斯特蒙克斯农场引进了红花色蚕豆种质Crimson,在重庆市永川区以9913-2-1-2为母本,分别与6834-5-6和Crimson杂交,获得杂交种F1,在青海省西宁市以高产、抗赤斑病蚕豆种质苏03021和云豆147变异株为母本与上述F1植株杂交,后历经10年重庆(秋播)与四川阿坝(春播)加代育种,选择出在四川高寒和重庆暖冬区都能完成正常生育过程的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蚕豆新品系37个,新株行674个,新单株1782个。
选取的评价因子分别如下:
花序特征:盛花期植株开花习性,记为有限(P1-1)和无限(P1-2),如图1所示。
赤斑病抗性:盛花期植株对蚕豆赤斑病的抗性水平:高抗(HR)、抗(R)、中抗(MR)、感(S)、高感(HS)。
旗瓣色:盛花期刚开放花朵旗瓣色。分为:红(P3-1)、粉红(P3-2)、淡粉(P3-3)、紫(P3-4)和其他(P3-5)。其中,其他(P3-5)包括白(P3-5-1)、白带纹理(P3-5-2)、褐(P3-5-3)、黑(P3-5-4),如图2所示。
翼瓣色:盛花期刚开放花朵翼瓣色。分为:红(P4-1)、粉红(P4-2)、粉带褐(P4-3)、淡粉(P4-4)、其他(P4-5)。其中,其他(P4-5)包括白(P4-5-1)、斑点(P4-5-2)、褐(P4-5-3)、黑(P4-5-4),见图3。
旗瓣大小:盛花期刚开放花朵旗瓣长与宽的乘积(cm2),见图4。
开花节数量:盛花期最高茎枝正在开花的节数(节)。
顶端花量:盛花期最高茎枝顶层到第一节复叶之间花朵数(朵)。
花枝长度:盛花期最高茎枝最下部开花结位到顶部长度(cm)。
茎上分枝数量:盛花期最高茎枝上部的分枝数(枝)。
茎基分枝数量:盛花期茎基部的分枝数(枝)。
小叶大小:盛花期最高茎枝顶层第一节复叶距离叶柄最近处小叶长与宽的乘积(cm2),见图5。
小叶数量:盛花期最高茎枝顶层第一节复叶的小叶数量(片)。
株高:盛花期子叶节到植株最高茎枝顶端生长点的长度(cm)。
冠径:盛花期植株冠层的直径(cm)。
单株荚数量:成熟期每株所有结荚数(荚)。
单荚粒数量:成熟期每荚果含成熟籽粒数(粒)。
百粒重:100粒成熟干籽粒的重量(g)。
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将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评价指标(即评价因子)分为整体感(C1)、花部表型(C2)、花枝表型(C3)和粮食表型(C4)4个约束层(见表1),并进一步根据各评价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构建赏食兼用蚕豆品系综合评价层次结构(表1),包括目标层(T)、约束层(C)、标准层(P)。而后运用SPSSAU软件对各表型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各评价因子权重值;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赏食兼用蚕豆品系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参试品系进行等级划分。
表1.赏食兼用型蚕豆表型评价因子的层次结构
构建赏食兼用蚕豆品系综合评价体系后,可以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各评价因子对蚕豆赏食兼用性能贡献度,采用1-9比率标度法,逐项对任意2个评价指标进行重要程度对比,构造出T-C、C-P矩阵(如表2所示)。
表2.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随机一致性比率CR值均小于0.1,构建的判断矩阵符合数学理论要求,各评价因子相互关系合理,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进一步的,以各类赏食兼用型蚕豆遗传群体和本方案的蚕豆品系表型观测结果为依据,为明显区别赏食兼用性能好与差的品种(使得不同品系之间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见表3),并按标准对各品系观测结果(见表4)进行分值转换(见表5)。
表3.赏食兼用型蚕豆各评价因子的评分标准
表4.各品系表型观测结果
表5.各品系表型分值
而后,根据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表2),计算得到各影响因子(Pi)相对于总目标层(T)的最终权重(见表6)。
表6.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
结果表明花序特征对蚕豆赏食兼用性能影响最大,权重为16.41%,其次为赤斑病抗性,权重为12.79%;旗瓣色第3,权重为11.63%;翼瓣色第4,权重为9.08%。其余的:旗瓣大小(6.45%)、开花节数量(3.86%)、顶端花量(6.49%)、花枝长度(5.37%)、茎上分枝数量(4.16%)、茎基分枝数量(0.58%)、小叶大小(2.97%)、小叶数量(1.77%)、株高(4.74%)、冠径(1.19%)、单株荚数量(3.65%)、单荚粒数量(4.16%)、百粒重(4.70%)。其中,花序特征、赤斑病抗性、旗瓣色、翼瓣色4个评价指标占总排序权重值的49.91%,说明这4个指标是品系筛选决定性因素,符合赏食兼用型蚕豆新品种选育目标。
基于此,本申请发明人提供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以变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作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筛选依据。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例如电脑、智能手机、服务器等)内,通过录入相应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后输出评分。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可以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1、指标评分模块12和表现型评分模块13。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其中,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指标数据。
示例性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可以是通过用户对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进行观测得到的数据,而后录入到设有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的电子设备中,以便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的数据获取模块11获取赏食兼用型蚕豆(可以理解为待评价的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观测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指标评分模块12,用于对表现型观测数据中每项指标数据进行评分,得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指标评分。
而表现型评分模块13,可以用于根据每个指标评分,确定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其中,表现型评分用于表征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即,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是对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的评价。
由于有限花序型蚕豆具有秆矮、收获指数高和结荚集中三大优势,有利于机械化收获;并且,有限花序型蚕豆的花朵开放于植株顶端,叶片对花朵遮蔽性小,观花效果好。因此,将花序特征数据作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一个评价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
而赤斑病(即赤叶斑病),由半知菌类、叶点菌属真菌引起,病斑多发生在较嫩的叶片上,初为淡褐色圆形渍状小点,以后病斑蔓延,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棕褐色,有时多个病班连合成较大的斑块或蔓延于整个叶片,引起叶片的大量枯焦和脱落。由于赤斑病不仅会影响蚕豆的整体观感,还会对蚕豆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引起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将赤斑病抗性数据作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一个评价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
选用这样的指标数据(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可以准确地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以准确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作为观赏用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作为粮食用蚕豆的粮食性)。并且,前文也介绍过,花序特征和赤斑病抗性,属于权重值最高的、对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筛选起决定性作用的评价因素。由此,可以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研究和育种提供依据,作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筛选依据,有利于培育出同时兼顾产量与观赏价值的蚕豆新品种,通过赋予观赏和景观新功能,促使传统蚕豆种植业向三产融合的新业态转变。
当然,表现型观测数据同时包含花序特征数据和赤斑病抗性数据,则能够使得表现型评分更加全面和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表现型观测数据可以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旗瓣色数据和翼瓣色数据,对应的,指标评分模块12则可以包括:花序特征指标模块、赤斑病抗性指标模块、旗瓣色指标模块和翼瓣色指标模块。
花序特征指标模块,可以用于根据花序特征数据,确定出对应的花序特征指标评分。赤斑病抗性指标模块,可以用于根据赤斑病抗性数据,确定出对应的赤斑病抗性指标评分。旗瓣色指标模块,可以用于根据旗瓣色数据,确定出对应的旗瓣色指标评分。翼瓣色指标模块,可以用于根据翼瓣色数据,确定出对应的翼瓣色指标评分。
由于花序特征、赤斑病抗性的重要性已经介绍过,此处不再赘述,而旗瓣色数据和翼瓣色数据,主要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花的颜色是否稀有、是否具较有好的观赏性。因此,将花序特征、赤斑病抗性、旗瓣色和翼瓣色作为评价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从而作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筛选依据,以便进行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育种。并且,由前文的介绍可知,花序特征、赤斑病抗性、旗瓣色和翼瓣色均属于对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筛选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指标评分模块12同时设置了这些评价因子相应的指标评分模块12,可以尽可能保证表现型评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对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筛选起到更大的帮助。
在本实施例中,花序特征数据为有限或无限,赤斑病抗性数据为高抗性、抗性、中抗性、感性、高感性中的一种,旗瓣色数据为红色、粉红、淡粉、紫色、其他中的一种,翼瓣色数据为红色、粉红、粉带褐、淡粉、其他中的一种(可以请参阅前文的分类)。
对应的,花序特征指标模块,还用于基于花序特征数据的有限或无限赋予相应分值,得到花序特征指标评分。赤斑病抗性指标模块,还用于基于赤斑病抗性数据属于高抗性、抗性、中抗性、感性还是高感性,赋予相应分值,得到赤斑病抗性指标评分。旗瓣色指标模块,还用于基于旗瓣色数据属于红色、粉红、淡粉、紫色还是其他,赋予相应分值,得到旗瓣色指标评分。翼瓣色指标模块,还用于基于翼瓣色数据属于红色、粉红、粉带褐、淡粉还是其他,赋予相应分值,得到翼瓣色指标评分。
示例性的,对于花序特征指标模块、赤斑病抗性指标模块、旗瓣色指标模块和翼瓣色指标模块的具体评分标准,可以参阅前文表3给出的方式进行赋分。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对颜色的评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赋分的变换,此处不作限定。
通过根据各个指标的特征,将其进行细粒度的划分,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也使得对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育种过程中的各种植株的评价具有更佳的区分度,从而有利于筛选出更优良的赏食兼用型蚕豆。
在本实施例中,表现型观测数据还可以包括旗瓣大小数据、开花节数量数据、顶端花量数据、花枝长度数据、茎上分枝数量数据、茎基分枝数量数据、小叶大小数据、小叶数量数据、株高数据、冠径数据、单株荚数量数据、单荚粒数量数据、百粒重数据。对应的,指标评分模块12还可以包括:旗瓣大小指标模块、开花节数量指标模块、顶端花量指标模块、花枝长度指标模块、茎上分枝数量指标模块、茎基分枝数量指标模块、小叶大小指标模块、小叶数量指标模块、株高指标模块、冠径指标模块、单株荚数量指标模块、单荚粒数量指标模块和百粒重指标模块。
旗瓣大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旗瓣大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旗瓣大小指标评分。开花节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开花节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开花节数量指标评分。顶端花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顶端花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顶端花量指标评分。花枝长度指标模块,用于基于花枝长度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花枝长度指标评分。茎上分枝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茎上分枝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茎上分枝数量指标评分。茎基分枝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茎基分枝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茎基分枝数量指标评分。小叶大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小叶大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小叶大小指标评分。小叶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小叶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小叶数量指标评分。株高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株高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株高指标评分。冠径指标模块,用于基于冠径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冠径指标评分。单株荚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单株荚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单株荚数量指标评分。单荚粒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单荚粒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单荚粒数量指标评分。百粒重指标模块,用于基于百粒重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百粒重指标评分。
同样的,对于旗瓣大小指标模块、开花节数量指标模块、顶端花量指标模块、花枝长度指标模块、茎上分枝数量指标模块、茎基分枝数量指标模块、小叶大小指标模块、小叶数量指标模块、株高指标模块、冠径指标模块、单株荚数量指标模块、单荚粒数量指标模块和百粒重指标模块的具体评分标准,可以参阅前文表3给出的方式进行赋分。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数量数值范围变动、评分分值的变化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此处不作限定。
通过引入旗瓣大小、开花节数量、顶端花量、花枝长度、茎上分枝数量、茎基分枝数量、小叶大小、小叶数量、株高、冠径、单株荚数量、单荚粒数量、百粒重等指标,能够更加全面而精准地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育种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基础。
在本实施例中,表现型评分模块13,还用于获取每个指标对应的权重值;根据每个指标评分和对应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处理,得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
通过表现型评分模块13对各个指标评分进行加权求和处理得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这样可以考虑到不同指标对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的影响的重要程度,从而有利于更精准地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
示例性的,花序特征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6.41%,赤斑病抗性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2.79%,旗瓣色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1.63%,翼瓣色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9.08%,旗瓣大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6.45%,开花节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3.86%,顶端花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6.49%,花枝长度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5.37%,茎上分枝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4.16%,茎基分枝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0.58%,小叶大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2.97%,小叶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77%,株高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4.74%,冠径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19%,单株荚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3.65%,单荚粒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4.16%,百粒重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4.70%。
当然,此种权重设置方式,是根据前文中的验证情况(表6)相应设置的,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对相应的权重值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此处不作限定。
另外,由于蚕豆等作物,受区域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例如,不同区域,面临的病虫害可能不同,因此,在其他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新增一些可能的评价因子,以设置相应的指标评分模块12进行评分,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以便筛选出适应区域环境的赏食兼用型蚕豆品种。
在本实施例中,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模块,等级评定模块可以根据表现型评分确定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等级。
例如,以前文表5和表6的数据为例,可以将各品系各表型分值(表5)与相对于目标层权重值(表6)的乘积相加后得出各品系综合得分(表7)。
表7.赏食兼用型蚕豆品系综合得分与等级
示例性的,可以将得分<4的记为1级(差),得分在4~4.999的记为3级(中),得分在5~5.999的记为5级(良),得分在6~6.999的记为7级(优),得分≥7的记为9级(特)。
上述实例中,特等级品系0个;优等级品系2个,占5.13%,表现为有限花序,赤斑病抗性水平较高,能兼顾观赏性和粮食性,有望成为新品种,其中评分第一的品系GS5在参试品系中被参观者的关注程度也最高,与传统蚕豆相比,GS5表现出极强的观赏性能;良等级品系14个,占35.90%,表现为有限花序,但蚕豆赤斑病抗性、花部表型、花枝表型和粮食功能中,至少有1项指标评分明显偏低;中等级品系17个,占43.59%,表现为整体感、花部表型、花枝表型和粮食表型中最少有2项指标评分明显偏低;差等级品系4个,占10.26%,表现为无限花序,同时蚕豆赤斑病抗性、花部表型、花枝表型和粮食表型中至少有2项指标评分明显偏低,其中成胡10号(CK1)和渝蚕1号(CK2)两个传统品种赏的食兼用性能都被评价为差,这也印证了传统蚕豆品种几乎不具备观赏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例中,虽然特等级品系数量为0,但这不代表特等级蚕豆种质不存在。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的品种筛选方法。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的品种筛选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赏食兼用型蚕豆的品种筛选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步骤S2、步骤S3、步骤S4、步骤S5、步骤S6、步骤S7。
步骤S1:以有限花序型蚕豆种质9913-2-1-2为母本,以粉红花色蚕豆种质6834-5-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F1。
步骤S2:以高产抗赤斑病蚕豆种质苏03021为母本与杂交种F1植株进行复合杂交,获得复交种F1。
步骤S3:将复交种F1进行暖冬秋播及高寒春播后,得到均能完成正常生育过程的后代植株F2。
步骤S4:种植后代植株F2,获取后代植株F2中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其中,所述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指标数据。
步骤S5:利用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对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进行评分,得到后代植株F2中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评分。
步骤S6:根据后代植株F2的评分结果,筛选出第一分值以上的初筛F3株系。
步骤S7:对得到的初筛F3株系及其后代,在成为新品种之前,进行至少2轮复筛,得到目标植株或株系,其中,一轮复筛表示利用前一次的筛选得到的植株或株系,进行种植后获取其表现型观测数据,再利用所述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对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进行评分,筛选出第二分值以上的植株或株系。
通过以有限花序型蚕豆种质9913-2-1-2为母本,以粉红花色蚕豆种质6834-5-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F1,以高产抗赤斑病蚕豆种质苏03021为母本与杂交种F1植株进行复合杂交,获得复交种F1。这样有利于综合几种蚕豆种质的优秀品质(基因),培育出赏食兼用型蚕豆。而将复交种F1进行暖冬秋播及高寒春播后,得到均能完成正常生育过程的后代植株F2,这样可以保证筛选的后代植株F2具有很好的生长环境适应能力。种植后代植株F2,获取后代植株F2中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利用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对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进行评分,得到后代植株F2中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评分,并以此进行初步筛选,而后进行至少一轮复筛,由此得到目标植株。这样的方式可以利用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作为筛选的依据,从而保证筛选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高效育种,得到性状稳定、花期观赏性强、干籽粒产量较好的赏食兼用型蚕豆品种。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7中,可以对得到的初筛F3株系及其后代进行2轮或2轮以上的复筛,且第二分值高于第一分值。例如,第一分值为5分,第二分值为6分。
对得到的初筛F3株系及其后代进行2轮或2轮以上的复筛,且第二分值高于第一分值,提高筛选条件,更有利于筛选出其中性状稳定、花期观赏性强、干籽粒产量较好的赏食兼用型蚕豆品种。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后代植株F2及F2以上的单一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的具体方式为:种植密度50cm×10cm,播种后趁花期于田间观测观赏表型,成熟期于室内观测粮食表型,得到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尽可能保证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F7及F7以上的高世代品系的表现型观测数据的具体方式可以为:对试验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0m2,小区种植密度50cm×10cm,播种后趁花期于田间观测观赏表型,成熟期于室内观测粮食表型,每小区随机取10株观测,取平均值,并重复3次并取均值,由此得到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
当然,对其他植株或株系的表现型观测数据,也可以按照此种方式获取,此处不作限定。这样的表现型观测数据的获取方式,可以尽可能保证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赏食兼用型蚕豆的品种筛选方法,仅是一种示例性的筛选方式,在其他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筛选,例如,可以选择其他的父本、母本,复筛的轮数等可以调整等,这些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以下,将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对本方案进行说明:
2010年3月,发明人以有限花序型蚕豆种质9913-2-1-2为母本,以粉红花色蚕豆种质6834-5-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F1。同年7月,在青海省西宁市以高产、抗赤斑病蚕豆种质苏03021为母本与上述杂交种F1植株进行复合杂交,同年11月获得复交种F1。2011年冬季至2012年春季在重庆市永川区种植复交种F1。2012年冬季至2013年春季在重庆市永川区季种植F2,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进行评分(或者,按照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的评分方式进行评分),得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选择分值≥5以上的单株236个。2014至2018年,在重庆(冷季)和四川马尔康(热季)两地进行株系鉴定,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进行评分(或者,按照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10的评分方式进行评分),得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连续多年选择分值≥6的优良株系,最终决选株系2个,分别编号GS5和GS9。
2018年冬季至2019年春季在重庆市永川区进行产量比较试验,GS5表现出性状稳定,花期观赏性强,干籽粒产量较好。2020年冬季至2021年春季将GS5推荐参加重庆市干籽粒蚕豆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0.1kg,比对照成胡16增产10.44%。2021年4月22日,GS5通过了重行庆种子业协会农作物鉴评委员会鉴定,实测栽培密度13492株/亩,鲜籽粒平均亩产410.3.kg(折干籽粒亩产150kg~160kg),比对照成胡18增产3.9%,命名“豆美1号”。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通过数据获取模块11获取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指标数据),利用指标评分模块12对每项指标数据进行评分以得到相应的指标评分,再利用表现型评分模块13基于每个指标评分确定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选用这样的指标数据(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可以准确地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以准确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作为观赏用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作为粮食用蚕豆的粮食性)。由此,可以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研究和育种提供依据,作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筛选依据,有利于培育出同时兼顾产量与观赏价值的蚕豆新品种,通过赋予观赏和景观新功能,促使传统蚕豆种植业向三产融合的新业态转变。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的品种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以有限花序型蚕豆种质9913-2-1-2为母本,以粉红花色蚕豆种质6834-5-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F1;
步骤S2:以高产抗赤斑病蚕豆种质苏03021为母本与杂交种F1植株进行复合杂交,获得复交种F1;
步骤S3:将复交种F1进行暖冬秋播及高寒春播后,得到均能完成正常生育过程的后代植株F2;
步骤S4:种植后代植株F2,获取后代植株F2中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其中,所述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指标数据;
步骤S5:利用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对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进行评分,得到后代植株F2中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评分;
步骤S6:根据后代植株F2的评分结果,筛选出第一分值以上的初筛F3株系;
步骤S7:对得到的初筛F3株系及其后代,在成为新品种之前,进行至少2轮复筛,得到目标植株或株系,其中,一轮复筛表示利用前一次的筛选得到的植株或株系,进行种植后获取其表现型观测数据,再利用所述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对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进行评分,筛选出第二分值以上的植株或株系;
对得到的初筛F3株系及其后代进行2轮或2轮以上的复筛时,所述第二分值高于所述第一分值;
所述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其中,所述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指标数据;
指标评分模块,用于对所述表现型观测数据中每项指标数据进行评分,得到所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指标评分;
表现型评分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指标评分,确定出所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其中,所述表现型评分用于表征所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
所述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旗瓣色数据、翼瓣色数据、旗瓣大小数据、开花节数量数据、顶端花量数据、花枝长度数据、茎上分枝数量数据、茎基分枝数量数据、小叶大小数据、小叶数量数据、株高数据、冠径数据、单株荚数量数据、单荚粒数量数据、百粒重数据,所述花序特征数据为有限或无限,所述赤斑病抗性数据为高抗性、抗性、中抗性、感性、高感性中的一种,所述旗瓣色数据为红色、粉红、淡粉、紫色、其他中的一种,所述翼瓣色数据为红色、粉红、粉带褐、淡粉、其他中的一种,对应的,所述指标评分模块还包括:
花序特征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花序特征数据的有限或无限赋予相应分值,得到花序特征指标评分;
赤斑病抗性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赤斑病抗性数据属于高抗性、抗性、中抗性、感性还是高感性,赋予相应分值,得到赤斑病抗性指标评分;
旗瓣色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旗瓣色数据属于红色、粉红、淡粉、紫色还是其他,赋予相应分值,得到旗瓣色指标评分;
翼瓣色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翼瓣色数据属于红色、粉红、粉带褐、淡粉还是其他,赋予相应分值,得到翼瓣色指标评分;
旗瓣大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旗瓣大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旗瓣大小指标评分;
开花节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开花节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开花节数量指标评分;
顶端花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顶端花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顶端花量指标评分;
花枝长度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花枝长度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花枝长度指标评分;
茎上分枝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茎上分枝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茎上分枝数量指标评分;
茎基分枝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茎基分枝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茎基分枝数量指标评分;
小叶大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小叶大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小叶大小指标评分;
小叶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小叶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小叶数量指标评分;
株高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株高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株高指标评分;
冠径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冠径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冠径指标评分;
单株荚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单株荚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单株荚数量指标评分;
单荚粒数量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单荚粒数量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单荚粒数量指标评分;
百粒重指标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百粒重数据的数值范围赋予相应分值,得到百粒重指标评分;
所述表现型评分模块,还用于获取每个指标对应的权重值;根据每个指标评分和对应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处理,得到所述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
指标评分包括花序特征指标评分、赤斑病抗性指标评分、旗瓣色指标评分、翼瓣色指标评分、旗瓣大小指标评分、开花节数量指标评分、顶端花量指标评分、花枝长度指标评分、茎上分枝数量指标评分、茎基分枝数量指标评分、小叶大小指标评分、小叶数量指标评分、株高指标评分、冠径指标评分、单株荚数量指标评分、单荚粒数量指标评分、百粒重指标评分,
所述花序特征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6.41%,所述赤斑病抗性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2.79%,所述旗瓣色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1.63%,所述翼瓣色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9.08%,所述旗瓣大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6.45%,所述开花节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3.86%,所述顶端花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6.49%,所述花枝长度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5.37%,所述茎上分枝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4.16%,所述茎基分枝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0.58%,所述小叶大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2.97%,所述小叶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77%,所述株高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4.74%,所述冠径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1.19%,所述单株荚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3.65%,所述单荚粒数量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4.16%,所述百粒重指标评分对应的权重为4.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赏食兼用型蚕豆的品种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后代F2及F2以上的单一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的具体方式为:种植密度50cm×10cm,播种后趁花期于田间观测观赏表型,成熟期于室内观测粮食表型,得到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赏食兼用型蚕豆的品种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F7及F7以上的高世代品系的表现型观测数据的具体方式为:对试验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0m2,小区种植密度50cm×10cm,播种后趁花期于田间观测观赏表型,成熟期于室内观测粮食表型,每小区随机取10株观测,取平均值,并重复3次并取均值,由此得到每株植株的表现型观测数据。
CN202110469158.3A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 Active CN1133031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9158.3A CN113303188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9158.3A CN113303188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3188A CN113303188A (zh) 2021-08-27
CN113303188B true CN113303188B (zh) 2023-11-03

Family

ID=77371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9158.3A Active CN113303188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318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8972A (zh) * 2012-05-29 2012-09-19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抗赤斑病蚕豆的育种方法
CN106106132A (zh) * 2016-07-01 2016-11-16 廊坊市思科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观赏型菊芋品种的选育方法及种植方法
CN107787834A (zh) * 2017-08-24 2018-03-1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食用和观赏两用的豌豆选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8972A (zh) * 2012-05-29 2012-09-19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抗赤斑病蚕豆的育种方法
CN106106132A (zh) * 2016-07-01 2016-11-16 廊坊市思科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观赏型菊芋品种的选育方法及种植方法
CN107787834A (zh) * 2017-08-24 2018-03-1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食用和观赏两用的豌豆选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仇淑芳等.观赏型白菜的品种比较研究与综合评价.《上海农业学报》.2015,第31卷(第06期),第53-60页. *
多用途萱草品种筛选评价指标分析;尹新彦等;《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0910(第09期);第55-57页 *
秋播蚕豆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余莉等;《中国农学通报》;20150925;第31卷(第27期);第108-113页 *
粮菜兼用型春蚕豆新品种临蚕10号;杨生华等;《中国蔬菜》;20130601(第11期);第27-28页 *
观赏型白菜的品种比较研究与综合评价;仇淑芳等;《上海农业学报》;20151130;第31卷(第06期);第53-60页 *
适应机械化收割的蚕豆新品种青蚕16号选育及其应用;郭兴莲等;《青海农林科技》;20200618(第02期);第44-45页 *
金善宝.复合杂交.《中国小麦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第1版),第328-32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3188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illa et al. Defining and identifying crop landraces
Kamau et al. Farmers’ participatory selection for early bulking cassava genotypes in semi-arid Eastern Kenya
CN111328701A (zh) 一种优质水稻恢复系的培育方法
CN114223533A (zh) 一种高产易脱壳苦荞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13303188B (zh) 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
Ndebeh et al. Agronomic performance of four upland rice genotypes under rainfed condition
CN107251834B (zh) 一种早熟中粳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Rahman et al. Performance of advanced lentil genotypes in different pulse growing regions of Bangladesh
Bishaw et al. Wheat and barley seed system in Syria: How diverse are wheat and barley varieties and landraces from farmer’s fields?
Kesornkeaw et al. Response to four cycles of mass selection for prolificacy at low and high population densities in small ear waxy corn
Qureshi et al. Assessment of Heritability and Genetic Variabilty for Morphological and Yield Contributing Traits in Open Pollinated Maize Varieties
Gordana The phenological and pomological traits of selected genotypes of wild pear [Pyrus pyraster (L.) Du Roi] importa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generative rootstocks
Nolipher Evaluation of Malawi pigeon pea (cajanus cajan l) accessions for tolerance to moisture stress and superior agronomic traits in Uganda.
Mallu Evaluation of chickpea genotypes for yield and selected agronomic traits in Kenya
Onyango et 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East African AAB and AA dessert bananas (Musa spp.)
Islam et al. Agronomic performance and farmers perception on zinc enriched rice BRRI dhan62
USPP35357P2 (en) Bermudagrass named ‘UCR 17-8’
Koyuturk et al. EARLY GENERATION SELECTION IN DIFFERENT LOCATIONS IN POTATO BREEDING PROGRAM
Abbas et al. Asse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on the base of morphological traits among elite genotypes of watermelon (Citrullus sp.) In pakistan
KR102110235B1 (ko) 신품종 녹두 식물
Ghasemi et al. Study of primary adaptation of synthetic lines of bread wheat in ardabil region (Iran)
Silva de Brito et al. Fruit production and quality of sweet orange genotypes selected for the state of Acre, Brazil.
Sseruwu et al. Evaluation and participatory selection of promising sweetpotato F1 genotypes in Uganda
Ochs Evaluation of Argentine maize hybrids and exotic x temperate testcrosses across environments
Hariyati et al.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Rice (Oryza Sativa L.) Rice Lands of Long Tebulo Village, North Kalimant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