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1070A - 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1070A
CN113301070A CN202010266823.4A CN202010266823A CN113301070A CN 113301070 A CN113301070 A CN 113301070A CN 202010266823 A CN202010266823 A CN 202010266823A CN 113301070 A CN113301070 A CN 113301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network
data transmission
routing information
mig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68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存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668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10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1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10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8Migration or transfer of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包括: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服务器迁移场景中,由于服务器依赖于私网IP进行通信,如果需要将服务器迁移至专有网络在不改变服务器应用配置,并且保证迁移前后服务器之间的内网连通不中断的情况,需要使迁移后的服务器在专有网络中的私网IP地址保持不变,可以使服务器之间的依赖关系不被破坏;而采用的方法是建立一个迁移目标专有网络,将其网段设置为迁移前同样的网段,实现将迁移后的服务器的私网IP地址修改为迁移前服务器的私网IP地址,从而实现迁移前后服务器的私网IP地址不变,然而由于服务器发生迁移,迁移后的服务器无法实现与原存量的服务器进行内网沟通,主要是因为迁移后的私网IP不在设定网段内的情况,进而无法实现内网互通,故亟需一种方法可以使迁移后的服务器可以与原存量的服务器进行正常的内网互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本说明书同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包括:
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
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确定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传输服务器;
按照所述传输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将所述传输服务器划分为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其中,所述网络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网段信息、网络类型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至少一类中的至少一个传输服务器的所述数据传输通道。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确定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传输服务器;
按照所述传输服务器的网段信息将所述传输服务器划分为同网段服务器和异网段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路由信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确定所述同网段服务器的地址解析协议和同网段路由信息,以及所述异网段服务器的异网段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所述同网段路由信息以及所述异网段路由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路由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迁移地址;
基于所述迁移地址、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同网段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所述同网段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基于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异网段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所述异网段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可选的,所述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步骤执行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迁移服务器从所述第一网络迁移至所述第二网络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二网络是否为专有网络,且所述第一网络是否为公有网络;
若是,获取所述迁移服务器迁移至所述专有网络之前处于所述公有网络的网络地址;
基于所述网络地址为所述迁移服务器在所述专有网络中配置迁移网络地址。
可选的,还包括:
根据所述迁移网络地址和所述网络地址生成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
相应的,所述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包括:
基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确定从所述公有网络迁移至所述专有网络的所述迁移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步骤执行之后,还包括:
在预先建立的验证集中提取验证数据包,并基于所述迁移服务器确定数据传输起始节点,以及各类传输服务器确定数据传输末端节点;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从所述数据传输起始节点至所述数据传输末端节点传输所述验证数据包的方式,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验证。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从所述数据传输起始节点至所述数据传输末端节点传输所述验证数据包的方式,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验证步骤执行之后,还包括:
在传输验证的验证结果为各类传输服务器接收到所述验证数据包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二路由信息进行更新。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专有网络、公有网络;
和/或,
所述第二网络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专有网络、公有网络。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包括:
确定服务器模块,被配置为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
划分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确定路由信息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
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
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在迁移服务器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情况下,此时需要对与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重新建立数据传输通道,通过将第一网络中与迁移服务器具有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再分别确定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最后根据第一路由信息和第二路由信息建立迁移服务器和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了迁移前后迁移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使迁移后的迁移服务器与迁移前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重新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使得迁移服务器依旧可以与各类传输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传输,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器迁移场景中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4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说明书。但是本说明书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说明书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说明书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首先,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
经典网络(CLASSIC)实例:是采用三层隔离技术,所有经典网络中的服务器都建立在一个公用的基础网络上,易用性较高。
专有网络(Virtual Private Cloud,VPC)实例:是基于隧道技术,实现数据链路层的隔离,不同专有网络中的服务器相互隔离,安全性和灵活性较高。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
云服务器:(Elastic Compute Service,ECS),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可靠、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的计算服务;其管理方式比物理服务器更简单高效。用户无需提前购买硬件,即可迅速创建或释放任意多台云服务器。
在本说明书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本说明书同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
实际应用中,在将云服务器从公有网络迁移至专有网络的过程中,由于服务器所处的网络发生变化,此时迁移至专有网络中的服务器将发生与公有网络中的具有互通关系的服务器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并且服务器的私网IP也会发生变化;由于公有网络中的服务器的私网IP所属的网段是10.0.0.0/8,若需要迁移后的服务器保持私网IP不变,需要按照公有网络中的服务器的私网IP所属的网段是10.0.0.0/8对迁移后的服务器的私网IP进行修改,使得迁移前后的服务器的私网IP保持不变;
然而,此时虽然使得服务器迁移前后的私网IP保持不变,但是迁移至专有网络中的服务器将无法实现与公有网络中具有互通关系的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此时不仅会导致数据传输的中断,并且会进一步的造成上游事务的处理出现不易修正的问题。
本说明书提供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为了能够使得迁移后的服务器可以与原网络中的服务器依旧保持数据传输,以避免数据传输的中断,且提高数据传输的灵活性,通过将第一网络中与迁移服务器具有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再分别确定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最后根据第一路由信息和第二路由信息建立迁移服务器和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了迁移前后迁移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使迁移后的迁移服务器与迁移前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重新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使得迁移服务器依旧可以与各类传输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传输,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
具体实施时,所述迁移服务器具体是指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中的服务器,即发生迁移变动的服务器;所述第一网络具体是指专有网络或公有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具体是指专有网络或公有网络;其中,在所述第一网络是公有网络的情况下,则所述第二网络即为专有网络;在所述第一网络是专有网络的情况下,则所述第二网络即为公有网络;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为不同的两个网络。
进一步的,在进行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之前,此时需要判断所述迁移服务器是否发生网络的变化,以确定在所述迁移服务器发生网络变化的情况下,才需要针对迁移服务器重新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检测网络发生变化的过程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所述:
在所述迁移服务器从所述第一网络迁移至所述第二网络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二网络是否为专有网络,且所述第一网络是否为公有网络;
若否,不作任何处理;
若是,获取所述迁移服务器迁移至所述专有网络之前处于所述公有网络的网络地址;
基于所述网络地址为所述迁移服务器在所述专有网络中配置迁移网络地址。
具体的,在所述迁移服务器从所述第一网络迁移至所述第二网络的情况下,此时需要检测所述第二网络是否为专有网络,并且所述第一网络是否为公有网络;若否,表明所述迁移服务器虽然发送迁移,但是网络并未发生变化,此时迁移服务器并未与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发生数据传输通道中断的情况,则不作任何处理即可;若是,表明所述迁移服务器从所述公有网络迁移至所述专有网络,此时则需要对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重新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数据可以正常的进行传输;
基于此,获取所述迁移服务器在迁移至所述专有网络之前,处于所述公用网络中的网络地址,为了能够实现迁移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保持不变,在后续进行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可以基于所述网络地址为所述迁移服务器在所述专有网络中配置所述迁移网络地址。
实际应用中,所述迁移网络地址是基于所述网络地址在所述专有网络中重新配置给所述迁移服务器的,并且所述迁移网络地址与所述网络地址相同;例如,服务器a的网络地址是10.30.244.128,则当服务器a迁移至专有网络后变换为服务器a*,此时为服务器a*重新配置的网络地址可以是10.30.244.128。
此外,所述网络地址具体是指服务器的私网IP。
基于迁移前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为迁移后服务器的网络地址进行配置,实现了在保证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使得在应用层面中虽然所述迁移服务器发生迁移变化,但是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仍旧可以保持不变。
更进一步的,在为所述迁移服务器配置完成所述迁移网络地址的基础上,后续将针对所述迁移服务器生成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以确定可以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所述:
根据所述迁移网络地址和所述网络地址生成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
相应的,执行所述步骤102,所述步骤102具体是指基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确定从所述公有网络迁移至所述专有网络的所述迁移服务器。
具体的,在所述迁移服务器从所述公有网络迁移至所述专有网络的情况下,此时将基于所述迁移网络地址和所述网络地址生成所述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所述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具体是指确定后续需要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实际应用中,生成所述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后,需要由所述迁移服务器向在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下发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通知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需要重新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参见图2所示,其中公有网络Classic:10.0.0.0/8中包含四个服务器(a,b,c,d),专有网络VPC:10.0.0.0/8中包含一个服务器e,并且在服务器a从公有网络迁移至专有网络之前,服务器(a,b,c,d)中服务器a和服务器b属于同一网段10.30.244.0/22下,服务器c和服务器d属于同一网段10.27.52.0/22下,服务器e属于网段10.111.0.0/16下,其中服务器a的网络地址是10.30.244.128,服务器b的网络地址是10.30.244.130;服务器c的网络地址是10.57.53.238,服务器d的网络地址是10.27.53.89;服务器e的网络地址是10.111.0.219;其中,公有网络和私有网络可以通过ClassicLink功能实现服务器(a,b,c,d)与服务器e进行内网通信;
当服务器a从公有网络迁移至私有网络的过程中,服务器a将变换为服务器a*,此时服务器a*将与服务器(b,c,d)数据传输中断,此时,将需要重新建立服务器a*和服务器(b,c,d)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数据可以正常传输;基于此,此时服务器a*将向服务器(b,c,d)下发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其中,服务a*属于一个实例,等同于一个云虚拟机,其包含CPU,内存,操作系统,网络,磁盘等基础的计算组件,实例是能够为事务提供计算服务的单位。
在生成所述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之后,再基于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实现了在后续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通道建立的准确性。
步骤104: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具体的,在上述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由于不同网段的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是不一致的,故需要对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进行划分,而划分方式即为将相同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方法的服务器划分为一类,使得在后续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过程中,可以基于不同类的服务器建立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
实际应用中,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具体是指,将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一类传输服务器或多类传输服务器,其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具体是指在所述迁移服务器迁移至所述第二网络之前处于第一网络中时,与迁移服务器属于同一集群且未被迁移的服务器。
参见图2所示,迁移服务器是a*,而在公有网络(第一网络)中与迁移服务器a*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分别是服务器b,服务器c和服务器d,后续则需要对服务器b,服务器c和服务器d按照类型进行划分。
进一步的,在对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传输服务器的网段信息进行划分,将与迁移服务器网段相同的服务器划分为一类,将与迁移服务器网段不相同的服务器划分为一类,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按照网段信息对服务器进行划分的过程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所述:
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确定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传输服务器;
按照所述传输服务器的网段信息将所述传输服务器划分为同网段服务器和异网段服务器。
具体的,首先确定在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传输服务器,所述传输服务器具体是指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在所述第一网络中时属于同一服务器集群中的其他服务器,再确定各个传输服务器的网段信息,最后按照传输服务器的网段信息将传输服务器划分为同网段服务器和异网段服务器。
实际应用中,所述同网段服务器具体是指,在所述迁移服务器迁移至所述第二网络之前处于第一网络中时,与迁移服务器属于同一网段下的服务器;所述异网段服务器具体是指,在所述迁移服务器迁移至所述第二网络之前处于第一网络中时,与迁移服务器不属于同一网段下的服务器。
参见图2所示,确定服务器a*迁移至专有网络之前处于公有网络中时,与服务器a属于同一服务器集群的有服务器b,服务器c和服务器d;其中,服务器a和服务器b属于同一网段10.30.244.0/22下,服务器c和服务器d属于同一网段10.27.52.0/22下,此时可以确定服务器b属于同网段服务器,服务器c和服务器d属于异网段服务器。
可见,由于不同网段中的传输服务器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方式不同,可以按照传输服务器的网段信息对所述传输服务器划分为同网段服务器和异网段服务器两类,实现了在后续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类的服务器分别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保证了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都可以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
此外,在对所述传输服务器进行划分的过程中,还可以按照其他网络信息对所述传输服务器进行划分,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按照其他网络信息对服务器进行划分的过程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所述:
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确定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传输服务器;
按照所述传输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将所述传输服务器划分为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其中,所述网络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网段信息、网络类型信息。
具体的,在所述网络信息是网段信息的情况下,对所述传输服务器的划分过程可以参见上述描述内容中相应的部分,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过多赘述;除此之外,还可以基于网络类型信息对所述传输服务器进行划分,所述网络类型信息具体是指按照广域网信息进行划分或者按照局域网信息进行划分。
基于此,按照广域网信息对传输服务器进行划分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将与迁移服务器属于同一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服务器划分为一类,将与迁移服务器不属于同一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服务器划分为一类;按照局域网信息对传输服务器进行划分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将与迁移服务器属于同一局域网覆盖范围内的服务器划分为一类,将与迁移服务器不属于同一局域网覆盖范围内的服务器划分为一类。
实际应用中,在按照传输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对所述传输服务器进行划分的过程中,若存在网络信息都相同的情况,则可以将全部传输服务器划分一类传输服务器,此时将无其他类的传输服务器。
步骤106: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
具体的,在上述将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此时将分别确定迁移服务器与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路由信息,以用于后续的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使用,故此时将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具体是指所述迁移服务器迁移至所述第二网络后的路由信息,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具体是指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处于第一网络中的路由信息。
实际应用中,在分别确定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和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时,会将所述第二路由信息下发至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同时将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发送给所述迁移服务器,以便于建立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进一步的,在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同网段服务器和异网段服务器两种类型的情况下,此时针对同网段服务器的路由信息和异网段服务器的路由信息的确定方式是不同的,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具体确定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路由信息的过程如下所述:
确定所述同网段服务器的地址解析协议和同网段路由信息,以及所述异网段服务器的异网段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所述同网段路由信息以及所述异网段路由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路由信息。
具体的,由于后续针对同网段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方式和针对异网段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方式不同,故此时确定针对同网段服务器的路由信息和异网段服务器的路由信息也是不同的;
基于此,首先确定同网段服务器的地址解析协议和同网段路由信息,再确定所述异网段服务器的异网段路由信息,最后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所述同网段路由信息以及所述异网段路由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路由信息。
参见图2所示,在需要建立服务器a*和服务器(b,c,d)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的情况下,此时需要确定各个服务器的路由信息,在基于路由信息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确定服务器b与服务器a属于同网段服务器,将向服务器b下发服务器a*的ARP(地址解析协议)信息:10.30.244.128-00-01-6C-06-A6-29,和同网段路由信息Router:10.30.244.128;确定服务器c和服务器d与服务器a属于异网段服务器,将向服务器c和服务器d下发服务器a*的异网段路由信息Router:10.30.244.128,再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
通过针对不同网段的服务器分别确定各自的路由信息,实现了在后续建立同网段服务器与迁移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异网段服务器与迁移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的过程中,可以与不同网段的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从而保证与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都可以成功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畅通性。
步骤108: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的,在上述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的基础上,此时基于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此外,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过程中,可以是迁移服务器与每类传输服务器中的各个服务器分别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例如,第一类传输服务器中包含服务器1,服务2和服务3,迁移服务器是服务器4,此时将分别建立服务器4与服务器1,服务器2和服务器3的三个数据传输通道,并且此时第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是指由服务器1的路由信息,服务器2的路由信息和服务器3的路由信息组成的路由信息。
或者,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过程中,可以是迁移服务器与每类传输服务器中的各个服务器建立总数据传输通道;例如,第二类传输服务器中包含服务器5,服务器6和服务器7,迁移服务器是服务器4,此时将建立服务器4与服务器5,服务器6和服务器7总的一个数据传输通道,并且此时第二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是指服务器5,服务器6和服务器7所属类的路由信息。
进一步的,在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同网段服务器和异网段服务器两种类型的情况下,将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同网段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异网段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达,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所述:
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迁移地址;
基于所述迁移地址、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同网段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所述同网段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基于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异网段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所述异网段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实施时,针对同网段服务器和迁移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式是,由于所述迁移服务器和所述同网段服务器属于同一网段下,此时所述同网段服务器将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在所述第二网络中可以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迁移地址,在确定所述迁移地址的情况下,将过渡到路由层面建立数据传输通道,通过同网段路由信息和第二路由信息即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所述同网段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针对异网段服务器和迁移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式,由于所述迁移服务器和所述异网段服务器不属于同一网段下,此时将直接过渡到路由层面,通过异网段路由信息和第二路由信息即可建立迁移服务器与所述异网段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参见图2所示,确定需要建立服务器a*和服务器(b,c,d)三个数据传输通道,其中,由于服务器b是同网段服务器,服务器b在接收到服务器a*的路由信息和ARP信息后,基于ARP信息确定服务器a*的物理地址,此时将过渡到路由层面,根据服务器b的路由信息和服务器a*的路由信息即可建立服务器a*和服务器b的数据传输通道(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由于服务器c和服务器d是异网段服务器,服务器c在接收到服务器a*的路由信息后,将直接过渡到路由层面,根据服务器c的路由信息和服务器a*的路由信息即可建立服务器a*和服务器c的数据传输通道(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此外,服务器a*和服务器d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就建立过程可参见服务器a*和服务器c的数据传输通道建立的过程,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并无先后顺序,可以先建立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后建立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也可以先建立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后建立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或者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和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同时建立,本实施例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见,针对不同类的服务器将采用不同的方式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实现了迁移服务器无论针对同网段服务器和异网段服务器都可以成功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使得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依旧可以保持内网的互通,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
此外,在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迁移服务器与至少一类中的至少一个传输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迁移服务器可以和至少一类中的一个传输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或者与至少一类中的多个传输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所述: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至少一类中的至少一个传输服务器的所述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的,在所述至少一类中的传输服务器包含多个的情况下,此时迁移服务器将与至少一类中的多个传输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以及降低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成本,迁移服务器可以与至少一类中的多个传输服务器建立一个数据传输通道。
沿用上例,服务器c和服务器d属于同一类中的传输服务器,当服务器a*与服务器c和服务器d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高效性,以及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成本,此时服务器a*可以与属于同一类的服务器c和服务器d建立一个数据传输通道,当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当数据包由服务器a*下发到服务器c和服务器d对应的节点后,再将数据包分配给服务器c和服务器d。
实际应用中,迁移服务器与至少一类中的至少一个传输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可以用于针对同一类中的多个传输服务器进行相同数据处理的场景中,即由迁移服务器下发至多个传输服务器的数据包相同,此时就可以通过一个数据传输通道下发到同一类的多个传输服务器,实现降低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成本的同时,提供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进一步的,在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建立完成之后,为了能够确定数据传输通道的正常使用,此时可以通过验证数据包对数据传输通道进行验证,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验证过程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所述:
在预先建立的验证集中提取验证数据包,并基于所述迁移服务器确定数据传输起始节点,以及各类传输服务器确定数据传输末端节点;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从所述数据传输起始节点至所述数据传输末端节点传输所述验证数据包的方式,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验证。
具体的,所述验证集中包含大量的验证数据包,在需要对建立完成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验证的情况下,将在所述验证集中提取所述验证数据包,此时将基于所述迁移服务器确定数据传输起始节点,以及基于各类所述传输服务器确定数据传输末端节点;
基于此,通过建立完成的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从所述数据传输起始节点至所述数据传输末端节点传输所述验证数据包,实现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验证。
更进一步的,在实现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验证的情况下,将根据传输验证的验证结果进行后续的调整,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所述:
在传输验证的验证结果为各类传输服务器接收到所述验证数据包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二路由信息进行更新。
具体的,在传输验证的验证结果为各类传输服务器接收到所述验证数据包的情况下,此时说明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都是可以正常进行数据传输的,此时迁移服务器的路由信息和各类传输服务器的路由信息都将发生变化,将基于变化后的路由信息对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二路由信息进行调整即可。
例如,建立了服务器a*和服务器b之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此时将需要对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验证,将基于服务器a*确定数据传输起始节点,基于服务器b确定数据传输末端节点,同时提取验证数据包;将验证数据包通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从数据传输起始节点发送至数据传输末端节点,在服务器b接收到验证数据包的情况下,表明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建立成功,此时对服务器a*和服务器b的路由信息进行更新即可。
通过在数据传输通道建立完成之后,为了能够确定数据传输通道可以正常使用,并且避免出现数据传输通道传输数据包不稳定而造成其他问题的发生,此时可以对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验证,实现了在保证数据传输通道稳定的情况下,实现数据传输的高效性。
本说明书提供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通过将第一网络中与迁移服务器具有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再分别确定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最后根据第一路由信息和第二路由信息建立迁移服务器和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了迁移前后迁移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使迁移后的迁移服务器与迁移前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重新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使得迁移服务器依旧可以与各类传输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传输,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并且在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过程中,不同类的传输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方式不同,更进一步的实现了数据传输的高效性。
下述结合附图3,以本说明书提供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在服务器迁移场景中的应用为例,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图3示出了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器迁移场景中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将服务器S1从公有网络迁移至专有网络。
具体的,在公有网络中存在服务器S1,服务器S2和服务器S3,并且各个服务器之间通过ClassicLink功能实现内网互通;而由于项目需求此时将服务器S1从公有网络迁移到专有网络,服务器S1将无法实现继续与服务器S2和服务器S3保持内网互通;
基于此,此时将需要重新建立服务器S1与服务器S2和服务器S3的数据传输通道,使得迁移后的服务器S1依旧可以保持与服务器S2和服务器S3的内网互通。
步骤304:将服务器S1确定为服务器S11,并获取服务器S1在公有网络中的私网IP1地址。
具体的,确定服务器S1在公网中的私网IP1地址是10.30.244.122。
步骤306:基于私网IP1地址为服务器S11在专有网络中配置私网IP2地址。
具体的,根据服务器S1在公网中的私网IP1地址10.30.244.122为服务器S11在专有网络中配置的私网IP2地址也是10.30.244.122。
步骤308:基于私网IP2地址生成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
具体的,此时将基于私网IP1地址和私网IP2地址生成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
步骤310:根据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在公有网络中确定与服务器S1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S2和服务器S3。
步骤312:按照服务器S2和服务器S3各自的网段信息将服务器S2和服务器S3划分为同网段服务器和异网段服务器。
具体的,服务器S2的私网IP地址是10.30.244.126,服务器S3的私网IP地址是10.27.53.90,此时确定服务器S2和服务器S1均属于网段10.30.244.0/22下,而服务器S3属于网段10.27.52.0/22下,故服务器S2相对于服务器S1是同网段服务器,服务器S3相对于服务器S是异网段服务器。
步骤314:确定服务器S2的同网段路由信息。
步骤316:确定服务器S11的ARP信息和路由信息。
步骤318:确定服务器S3的异网段路由信息。
具体的,在确定同网段服务器是服务器S2,异网段服务器是服务器S3的情况下,此时将向服务器S2下发服务器S11的ARP信息和路由信息,以及向服务器S3下发服务器S11的路由信息。
其中,步骤314、步骤316和步骤318并无执行顺序,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定执行顺序,本说明书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步骤320:根据ARP信息确定服务器S11在专有网络中的物理地址。
步骤322:基于物理地址、同网段路由信息以及路由信息,建立服务器S11和服务器S2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步骤324:基于路由信息和异网段路由信息,建立服务器S11和服务器S3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的,由于服务器S2与服务器S11属于同网段,而服务器S3和服务器S11不属于同网段,故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方式不同。
其中,步骤320和步骤322的组合可以与步骤324同时执行,也可以按照执行顺序进行执行,本说明书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步骤326:提取验证数据包,并基于服务器S11确定数据传输起始节点,服务器S2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末端节点,以及服务器S3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末端节点。
步骤328:通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从数据传输起始节点至第一数据传输末端节点传输验证数据包,以及通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从数据传输起始节点至第二数据传输末端节点传输验证数据包。
步骤330:在服务器S2和服务器S3接收到验证数据包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和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建立成功。
具体的,在服务器S2和服务器S3接收到验证数据包的情况下,此时可以确定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和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建立成功,同时可以对路由信息、同网段路由信息和异网段路由信息进行更新。
本说明书提供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实现了可以对迁移后的服务器S11与服务器S2和服务器S3重新建立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和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使得服务器S11的私网IP地址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与服务器S2和服务器S3依旧可以保持内网的互通,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并且在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和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建立完成之后,通过采用验证数据包对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和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验证,避免了数据传输通道传输数据包不稳定而造成其他问题的发生,实现了在保证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和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稳定的情况下,实现数据传输的高效性。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实施例,图4示出了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确定服务器模块402,被配置为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
划分模块404,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确定路由信息模块406,被配置为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
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模块408,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划分模块404,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确定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传输服务器;
第一划分单元,被配置为按照所述传输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将所述传输服务器划分为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其中,所述网络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网段信息、网络类型信息。
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模块408进一步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至少一类中的至少一个传输服务器的所述数据传输通道。
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划分模块404,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确定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传输服务器;
第二划分单元,被配置为按照所述传输服务器的网段信息将所述传输服务器划分为同网段服务器和异网段服务器。
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路由信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确定所述同网段服务器的地址解析协议和同网段路由信息,以及所述异网段服务器的异网段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所述同网段路由信息以及所述异网段路由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路由信息。
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模块408,包括:
确定迁移地址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迁移地址;
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迁移地址、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同网段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所述同网段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基于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异网段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所述异网段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迁移服务器从所述第一网络迁移至所述第二网络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二网络是否为专有网络,且所述第一网络是否为公有网络;
若是,运行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迁移服务器迁移至所述专有网络之前处于所述公有网络的网络地址;
配置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网络地址为所述迁移服务器在所述专有网络中配置迁移网络地址。
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还包括:
生成信息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迁移网络地址和所述网络地址生成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
相应的,所述确定服务器模块402,进一步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确定从所述公有网络迁移至所述专有网络的所述迁移服务器。
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还包括:
提取模块,被配置为在预先建立的验证集中提取验证数据包,并基于所述迁移服务器确定数据传输起始节点,以及各类传输服务器确定数据传输末端节点;
验证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从所述数据传输起始节点至所述数据传输末端节点传输所述验证数据包的方式,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验证。
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还包括:
更新模块,被配置为在传输验证的验证结果为各类传输服务器接收到所述验证数据包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二路由信息进行更新。
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专有网络、公有网络;
和/或,
所述第二网络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专有网络、公有网络。
本说明书提供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通过将第一网络中与迁移服务器具有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再分别确定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最后根据第一路由信息和第二路由信息建立迁移服务器和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了迁移前后迁移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使迁移后的迁移服务器与迁移前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重新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使得迁移服务器依旧可以与各类传输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传输,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并且在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过程中,不同类的传输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方式不同,更进一步的实现了数据传输的高效性。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图5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5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设备50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510和处理器520。处理器520与存储器510通过总线530相连接,数据库550用于保存数据。
计算设备500还包括接入设备540,接入设备540使得计算设备500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560通信。这些网络的示例包括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个域网(PAN)或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的组合。接入设备54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的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中的一个或多个,诸如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接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蜂窝网络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NFC)接口,等等。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设备500的上述部件以及图5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总线。应当理解,图5所示的计算设备结构框图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对本说明书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或替换其他部件。
计算设备5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静止或移动计算设备,包括移动计算机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等)、移动电话(例如,智能手机)、可佩戴的计算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或者诸如台式计算机或PC的静止计算设备。计算设备500还可以是移动式或静止式的服务器。
其中,处理器520用于执行如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
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以用于:
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
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所述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说明书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说明书,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说明书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公开的本说明书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说明书。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说明书。本说明书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包括:
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
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所述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确定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传输服务器;
按照所述传输服务器的网络信息将所述传输服务器划分为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其中,所述网络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网段信息、网络类型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至少一类中的至少一个传输服务器的所述数据传输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所述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确定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传输服务器;
按照所述传输服务器的网段信息将所述传输服务器划分为同网段服务器和异网段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所述第一路由信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确定所述同网段服务器的地址解析协议和同网段路由信息,以及所述异网段服务器的异网段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所述同网段路由信息以及所述异网段路由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路由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根据所述地址解析协议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迁移地址;
基于所述迁移地址、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同网段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所述同网段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基于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异网段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所述异网段服务器中每个服务器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所述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步骤执行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迁移服务器从所述第一网络迁移至所述第二网络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二网络是否为专有网络,且所述第一网络是否为公有网络;
若是,获取所述迁移服务器迁移至所述专有网络之前处于所述公有网络的网络地址;
基于所述网络地址为所述迁移服务器在所述专有网络中配置迁移网络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迁移网络地址和所述网络地址生成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
相应的,所述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包括:
基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配置信息确定从所述公有网络迁移至所述专有网络的所述迁移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步骤执行之后,还包括:
在预先建立的验证集中提取验证数据包,并基于所述迁移服务器确定数据传输起始节点,以及各类传输服务器确定数据传输末端节点;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从所述数据传输起始节点至所述数据传输末端节点传输所述验证数据包的方式,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验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所述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从所述数据传输起始节点至所述数据传输末端节点传输所述验证数据包的方式,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验证步骤执行之后,还包括:
在传输验证的验证结果为各类传输服务器接收到所述验证数据包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二路由信息进行更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所述第一网络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专有网络、公有网络;
和/或,
所述第二网络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专有网络、公有网络。
12.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装置,包括:
确定服务器模块,被配置为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
划分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确定路由信息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
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13.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确定从第一网络迁移至第二网络的迁移服务器;
将所述第一网络中与所述迁移服务器具有数据传输关系的服务器划分为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
确定所述迁移服务器的第二路由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类传输服务器的第一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建立所述迁移服务器与各类传输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步骤。
CN202010266823.4A 2020-04-07 2020-04-07 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3010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6823.4A CN113301070A (zh) 2020-04-07 2020-04-07 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6823.4A CN113301070A (zh) 2020-04-07 2020-04-07 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1070A true CN113301070A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17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6823.4A Pending CN113301070A (zh) 2020-04-07 2020-04-07 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1070A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715A (zh) * 2012-07-30 2012-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中虚拟机迁移的方法、网关及系统
CN102857588A (zh) * 2012-09-17 2013-01-0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解析协议arp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891903A (zh) * 2012-10-31 2013-01-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nat转换方法及设备
CN103346900A (zh) * 2013-05-31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大二层网络中虚拟机热迁移后的路由配置方法和网关
CN103631652A (zh) * 2012-08-28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机迁移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4243265A (zh) * 2014-09-05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机迁移的网关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50078152A1 (en) * 2013-09-13 2015-03-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Virtual network routing
CN104506668A (zh) * 2014-12-26 2015-04-08 成都致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独享云主机的路由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4780109A (zh) * 2015-04-27 2015-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机迁移方法及装置
US9197489B1 (en) * 2012-03-30 2015-11-2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ive migration of virtual machines in a hybrid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5208048A (zh) * 2014-05-30 2015-12-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全局迁移管理器、网关、虚拟机迁移系统及其方法
CN107005590A (zh) * 2015-01-08 201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容错的内容下载系统
CN108964949A (zh) * 2017-05-19 2018-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机迁移方法、sdn控制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68328A (zh) * 2017-05-05 2019-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机迁移的方法、装置和虚拟化系统
CN110177125A (zh) * 2018-05-15 2019-08-2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中间件平台迁移方法及系统
CN110401729A (zh) * 2019-06-28 2019-11-0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平台服务器网络迁移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97489B1 (en) * 2012-03-30 2015-11-2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ive migration of virtual machines in a hybrid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2801715A (zh) * 2012-07-30 2012-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中虚拟机迁移的方法、网关及系统
CN103631652A (zh) * 2012-08-28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机迁移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857588A (zh) * 2012-09-17 2013-01-0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解析协议arp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891903A (zh) * 2012-10-31 2013-01-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nat转换方法及设备
CN103346900A (zh) * 2013-05-31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大二层网络中虚拟机热迁移后的路由配置方法和网关
US20150078152A1 (en) * 2013-09-13 2015-03-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Virtual network routing
CN105208048A (zh) * 2014-05-30 2015-12-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全局迁移管理器、网关、虚拟机迁移系统及其方法
CN104243265A (zh) * 2014-09-05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机迁移的网关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06668A (zh) * 2014-12-26 2015-04-08 成都致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独享云主机的路由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7005590A (zh) * 2015-01-08 201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容错的内容下载系统
CN104780109A (zh) * 2015-04-27 2015-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机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9168328A (zh) * 2017-05-05 2019-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机迁移的方法、装置和虚拟化系统
CN108964949A (zh) * 2017-05-19 2018-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机迁移方法、sdn控制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77125A (zh) * 2018-05-15 2019-08-2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中间件平台迁移方法及系统
CN110401729A (zh) * 2019-06-28 2019-11-0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平台服务器网络迁移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项辉;: "基础设施云服务建设中的云迁移问题研究", 江苏科技信息, no. 20, 20 July 2016 (2016-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24273A1 (en) Network containers
JP6594579B2 (ja) モバイル・デバイス上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からリモート・ウェブ・クライアントを扱うための技法
CN106789526B (zh) 多系统网络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EP3225014B1 (en) Source ip address transparency systems and methods
EP263366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 the fly protocol conversion in obtaining policy enforcement information
US11539747B2 (en) Secure communication session resumption in a service function chain
CN103118148B (zh) 一种arp缓存更新方法和设备
CN109728962B (zh) 一种发送报文的方法和设备
US10644901B2 (en) Generating flexible, programmable, and scalable network tunnels on demand
CN113315845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分布式存储系统
WO2023179715A1 (zh) 数据通道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3812900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84958A (zh) 提供弹性vpn服务的方法、系统和vpn服务中心
US11700568B2 (en) Dynamic mapping of nodes responsible for monitoring traffic of an evolved packet core
WO2023186109A1 (zh) 节点访问方法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08809795B (zh) 一种局域网环境中透明分流方法和装置
CN113301070A (zh) 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1245637A (zh) 生成基于应用的代理自动配置
US11218918B2 (en) Fast roaming and uniform policy for wireless clients with distributed hashing
CN112637351A (zh) 一种文件下载方法及装置
US8036218B2 (en) Technique for achiev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s
WO2017101367A1 (zh) 公网ip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289979B (zh) 桥接器及网络的管理方法
WO2023231836A1 (zh) 一种文件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388275A1 (en) Method and a system of tunneling traffic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for detecting malwa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868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