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9499A - 改进的手动触发器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手动触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9499A
CN113299499A CN202110193548.2A CN202110193548A CN113299499A CN 113299499 A CN113299499 A CN 113299499A CN 202110193548 A CN202110193548 A CN 202110193548A CN 113299499 A CN113299499 A CN 113299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plate
plate
trigger
trigger mechanism
sl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35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德利纳特
L·达蒙维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tronix
Original Assignee
Newtronix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tronix filed Critical Newtronix
Publication of CN113299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9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022Emergency operating parts, e.g. for stop-switch in dangerous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12Manually actuated calamity alarm transmitting arrangements emergency non-personal manually actuated alarm, activators, e.g. details of alarm push buttons mounted on an infra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022Emergency operating parts, e.g. for stop-switch in dangerous conditions
    • H01H2003/0233Emergency operating parts, e.g. for stop-switch in dangerous conditions for alarm triggering, e.g. fire alarm, emergency off switches operated by breaking a gl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022Emergency operating parts, e.g. for stop-switch in dangerous conditions
    • H01H2003/0246Resetting of bistable emergency operating part by rotating itself or an accesso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6Indicators for switching condition, e.g. "on" or "off"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Toy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手动触发器类型的装置,包括触发机构和容纳触发机构的壳体。触发机构包括推板和滑板,推板和滑板每个都安装为在壳体中能平移。触发机构具有推板阻止滑板平移的待命状态,和推板释放滑板平移的触发状态。推板包括中心柱,滑板包括长形孔,中心柱嵌入长形孔中。中心柱和长形孔都包括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邻的第二部分,中心柱和长形孔的第一部分彼此对应并成形为使得在触发机构的待命状态下彼此接合,中心柱和长形孔的第二部分彼此对应并成形为使得在触发机构的触发状态下彼此相对滑动。提出的触发器更加可靠。推板和滑板之间新型的接合具有减小施加在推板上进行触发的压力的作用力,同时限制了意外触发的风险。触发也被证明是更可靠的。

Description

改进的手动触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触发器类型的装置,更具体地说这种装置包括触发机构和容纳该触发机构的壳体,该触发机构包括推板和滑板,每个推板和滑板是可平移地安装在壳体中,触发机构具有推板阻止滑板平移的待命状态,和推板释放滑板平移的触发状态。
背景技术
手动触发器特别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出于安全目的使用广泛。这是为了允许个体简单地通过按压触发器推板,来对不同复杂程度的范围更广泛的系统进行操作。
例如,提供手动触发器来控制关闭防火门或打开急救门。这种触发器还用于触发火灾警报或启动排烟系统。这些触发器还用于允许紧急切断电路或燃气道,或使机器或设备停机。申请人名下的FR2707784A1描述了引言中所描述类型的手动触发器。该手动触发器允许通过指示板指示已经引起触发。
手动触发器必须可靠。由于其使用广泛以及其安全特性,触发器应易于维护。
此外,多项标准要求手动触发器具有触发器电子部分测试功能。例如这涉及用于火灾自动探测系统的手动触发器,这些触发器必须符合欧洲标准EN54-11。这通常意味着在常规测试期间无需打开壳体即可使该电子器件的触点起作用。
已知的手动触发器大体令人满意。
但是,为了改善其可靠性及其维护,申请人已寻求进一步简化其设计。
另一方面,申请人已经将能够在不影响触发机构的状态下测试电子器件设定为目标。该目标使申请人大致回顾已知的触发器机构。
发明内容
申请人提出一种手动触发器类型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触发机构和容纳该触发机构的壳体。触发机构包括推板和滑板,推板和滑板每个都安装为在壳体中可平移。触发机构具有推板阻止滑板平移的待命状态和推板释放滑板平移的触发状态。
推板包括中心柱,滑板包括长形孔,中心柱嵌入长形孔中,中心柱和长形孔都包括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邻的第二部分,中心柱和长形孔的第一部分彼此对应并成形为使得在触发机构的待命状态下彼此接合,中心柱和长形孔的第二部分彼此对应并成形为使得在触发机构的触发状态下彼此相对滑动。
由于简化的触发机构,因此提出的触发器更加可靠。推板和滑板之间新型的接合具有减小施加在推板上进行触发的压力的作用力,同时限制了意外触发的风险。触发也被证明是更可靠的。
提出的触发器就推板而言可以通过单个弹性复位构件运行,该单个弹性复位构件基本上支撑在该板的中心。这降低了该触发器的成本并提高了其可靠性。该中心布置还释放了壳体内部空间,从而有利于触及电子元件。
可选、附加或替代特点如下所示:
-长形孔的第一部分明显比中心柱的第一部分宽,长形孔的第二部分明显比中心柱的第一部分窄,且明显比中心柱的第二部分宽。
-在触发机构的待命状态下,中心柱的第一部分嵌入长形孔的对应的第一部分,而在触发状态下,中心柱的第二部分穿过长形孔的对应的第二部分。
-推板相对于壳体的平移受弹性复位构件约束,且推板的中心柱还包括端部部分,该端部部分至少部分地成形为能够容纳弹性复位构件的基座。
-端部部分包括至少部分地形成基座的大致截锥形的指状件。
-推板包括凹部,指状件位于凹部的底部。
-推板的和滑板的对应的第一部分或推板的和滑板的对应的第二部分是大致长方形的或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横截面。
-推板的和滑板的对应的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第二部分根据相应的倒角轮廓至少部分地成形。
-推板的第一部分成形成厚度接近滑板厚度的一板部分。
-壳体包括用于固定至壁体的底座,底座包括至少一对条形孔,每个条形孔大致呈圆弧形状并且在条形孔的端部之一处扩大,圆弧形状同心地布置在底座中。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手动的触发器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触发器的正视图,
-[图3]示出图1触发器的俯视图,
-[图4]示出图1触发器的侧视图,
-[图5]示出图1触发器的分解图,
-[图6]示出图5触发机构的推板的透视图,
-[图7]示了图6推板的正视图,
-[图8]示出图6推板的俯视图,
-[图9]示出图6推板的侧视图,
-[图10]示出图5触发机构的滑板的前部的透视图,
-[图11]示出图10滑板后部的透视图,
-[图12]示出图10滑板的正视图,
-[图13]示出图10滑板的后视图,
-[图14]示出图10滑板的侧视图,
-[图15]示出图10滑板的俯视图,
-[图16]示出处于待命状态的图5触发机构的后部的透视图,
-[图17]示出没有电子器件的图16触发机构,
-[图18]示出图16的触发机构,沿平面XVIII-XVIII的剖视图,
-[图19]示出处于触发状态的图5触发机构的背面的透视图,
-[图20]示出图19的触发机构,没有电子器件,
-[图21]示出图19的触发机构,沿平面XVIII-XVIII的剖视图,以及
-[图22]示出图6触发机构的前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主要包含某些特征元件。因此,它们不仅可以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且在必要时有助于其定义。
参考图1至图4。
这些图示出手动的触发器1,如其通常安装在竖直的壁体上。
触发器1包括大致呈平行六面体形状的壳体10,该壳体具有带主窗口122的前表面120和与该前表面120相对的后表面130,壳体10通过该后表面固定至壁体上。后表面130和前表面120沿第一方向即方向X彼此相对。
壳体10还具有沿正交于方向X的第二方向即方向Y彼此相对的第一对侧面:在图1左侧的左侧面140,和右侧面150。壳体10还具有沿正交于方向X和方向Y的第三方向即方向Z彼此相对的第二对侧面:在图1上部的上表面160,和下表面170。
通常,方向Z大致对应于竖直方向,而方向Y对应于水平方向。
在此,主窗口122通常是长方形的且大致水平地延伸。
可选地,前表面120还具有附加窗口124。该附加窗口124具有大致呈长方形的外观,尺寸小于主窗口122。该附加窗口124显露出例如FR 2 707 784 A1中所述类型的指示板(图中未示出)。指示板可视化地指示手动触发器1的状态。
参考图5。
壳体10由多个部分制成。
壳体10包括成形为盖罩12的基本部件。盖罩12通常是中空的,具有与壳体10的前表面120对应的前表面以及在盖罩12内部的开放的后表面。在此,盖罩12成形为壳身。
壳体10还包括成形为板16的第二基本部件。板16在盖罩12后方安装在盖罩12上,以便至少部分地封闭盖罩12的后表面。板16例如通过夹紧,如在此夹紧至壳体10上部,或通过拧紧,如在此拧紧至下部,而固定至盖罩12。
盖罩12在此通常是平行六面体。板16通常是长方形的,其形状对应于盖罩12。
盖罩12具有彼此相对的上壁1200和下壁1202,上壁和下壁分别形成壳体10的至少一部分上表面160和至少一部分下表面170。盖罩12还具有彼此相对的右壁1204和左壁1204,右壁和左壁分别形成壳体10的至少一部分右表面150和至少一部分左表面140。
在此处示出的实施例中,壳体10还包括成形为底座14的第三基本部件。底座14通常是中空的,具有形成壳体10的后表面130的后表面和在底座14内部开放的前表面。底座14成形为壳身。
底座14在此通常是平行六面体,其形状对应于板16。
底座14通过其前表面安装在盖罩12的后表面上,并夹插有板16。板16至少部分地封闭底座14的前表面。作为变型,底座14安装在板16的后表面。
底座14布置成至少部分地有助于将壳体10抵靠壁体固定。在此,例如,底座14具有一个或多个孔,孔开在底座的后表面上并允许螺钉元件穿过。
底座14用于所谓“突出”类型的触发器1的安装,其中触发器1的所有构成元件容纳在壳体中,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底座14中。
该底座14是可选的。壳体10可以不具有底座14。特别是在所谓的“表面安装”类型的装置中,其中的触发器1的至少部分构成元件位于壳体10外部,最通常容纳于布置在壁体中的凹槽内。板16因此对应于壳体10的后表面130。为此,板16构造成用于允许壳体10固定至壁体。在此,例如,板16具有允许螺钉元件穿过的一对长条形孔。
触发器1包括容纳在壳体10中的触发机构20。
触发机构20包括推板22,推板22沿方向X以平移引导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0中。该推板22位于壳体10的前表面120附近。通过第一窗口122触及推板22。在此,推板22安装在盖罩12中。该方向X对应于触发器1的致动方向,即使用者为了触发必须按下推板22的方向。
推板22相对于壳体10的平移受弹性复位构件约束,此处弹性复位构件为第一压缩弹簧26。该第一弹簧26沿方向X布置,夹在推板22和板16之间。在没有触发器1外部的至少具有沿方向X的分量的力作用在推板22上的情况下,推板22在第一弹簧26的作用下安放在壳体10的前表面上。
除了推板22以外,触发机构20还具有沿方向Z以平移引导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0中的滑板24。在此,滑板24安装在盖罩12中。
滑板24相对于壳体10的平移受一弹性复位构件约束,此处为沿方向Z布置在滑板24和盖罩12之间的第二压缩弹簧(在图5中未示出)。第二弹簧位于壳体10的上部。作为变型,第二弹簧也可以安装在壳体10的下部。
推板22和滑板24还彼此嵌合,使得在第一相对位置,推板22防止滑板24相对于壳体10平移,第二弹簧处于高应力状态下(此处为压缩状态),并且在第二相对位置,推板22释放滑板24的该平移。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滑板24在方向Z上移动,直到遇到止挡件100,在此止挡件形成于盖罩12中。
推板22和滑板24的第一相对位置对应于触发机构20的第一状态,即触发器1待命。推板22和滑板24的第二相对位置对应于触发机构20的第二状态,即触发器1被触发。
随推板22沿方向X移动,该方向使该推板22远离壳体10前表面120,触发机构20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这种移动压缩第一弹簧26。通常,该移动对应于使用者的按压。
触发机构20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是稳定的。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触发机构20保持其状态。
触发器1还包括容纳在壳体10中的电子器件40。
电子器件40具有例如未激活的第一状态和例如激活的第二状态。例如,当电子器件40处于其激活状态时,其产生激活安全元件的信号。
电子器件40包括微型开关42形式的二态开关,该二态开关具有用作触点的活动部分420。活动部分420具有微型开关42处于第一开关状态的稳定位置,和微型开关42处于第二开关状态的不稳定位置。
在微型开关42的稳定位置上,电子器件40处于其第一状态,而在该微型开关42的不稳定位置上,电子器件40处于其第二状态。
当触发机构20待命时,微型开关42的活动部分420处于稳定位置,没有约束。当被触发时,触发机构20将微型开关42的活动部分420约束在其不稳定状态上。
在此,电子器件40包括两个微型开关42,每个微型开关用于连接至各自的系统。触发器1因此可以同时作用于两个更大的系统。例如,这些系统中的一个可以是防火门,防火门的关闭由微型开关42之一控制,而这些系统中的另一个可以是中央系统,通过另一个微型开关42按压触发器1进行通知。
每个微型开关42设置在触发机构20附近,特别是靠近滑板24。在触发机构20待命状态下,滑板24远离微型开关42,使活动部分420在其稳定位置。在触发机构20触发状态下,滑板24与微型开关42接触,并将每个微型开关42活动部分420保持在其第二位置。
作为变型(图中未示出),电子器件40可以包括单个微型开关。当触发器1用于火灾报警系统时,通常是这种情况。
在此,底座14可选地具有至少一对条形孔1400,在图5中可见,大体呈圆弧形状或半月形状。条形孔1400的圆弧形状以同心的方式布置在基部中。与所述条形孔1400的其余部分相比,每个条形孔1400在其端部之一1402处扩大。条形孔1400可相对于平行于壳体10的方向X的对称轴对称。作为变型,底座14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的条形孔1400。
在某些情况下,壁体包括通常与壁体一起模制的大致呈管状的嵌固筒部(图中未示出)。嵌固筒部通到壁体的一端上,允许将电子器件40连接至设有触发器1的系统的电缆穿过该壁体。触发器1安装在嵌固筒部的端部,电子器件40连接至电缆。嵌固筒部还包括与具有条形孔1400的基座一样的用于螺钉的螺纹。
在将壳体10安装在壁体上之前,将螺丝拧入嵌固筒部的每个螺纹中。在组装时,将底座14放置在嵌固筒部的端部,且这些螺钉的每个头部都穿过条形孔1400之一的扩大端部1402。然后,底座14围绕条形孔1400的对称轴枢转,直至壳体10方向Y是水平的。每个螺钉的杆部与条形孔1400的其余部分接合。然后拧紧螺钉,以将底座14压靠在壁体和/或嵌固筒部的端部。
条形孔1400允许将壳体10固定至壁体上,而不必移除或安装额外的螺钉。与将底座14直接拧到壁体上的安装相比,简化了壳体10的安装。
条形孔1400的圆弧形状允许方便地将壳体10的倾斜调节至水平。壳体10容易固定至壁体,并且其水平度不取决于嵌固筒部的取向,嵌固筒部的两个螺纹可能彼此不在同一水平上。
板16还可以包括类似于底座14的条形孔的两个长条形孔1600,每个长条形孔的端部1602相对于所述长条形孔1600的其余部分扩大。这允许使用嵌固筒部的螺钉固定板16与底座14。壳体10的固定更加牢固。
参考图6至9。
推板22包括主板220、和布置为阻挡滑板24的阻挡构件的部分即保持部分224,保持部分通过连接部分222保持从主板220的一侧突出,此处连接部分与保持部分224相邻。连接部分222和保持部分224在此大致布置在主板220的中心。
在此,主板220、保持部分224和连接部分222是制成一体件的,分别作为呈柱234形的推板22的一部分。该柱234的第一部分即端部部分对应于保持部分224,而与第一部分相邻的第二部分对应于连接部分222。柱234在此布置在主板220的中心。柱234在此沿垂直于主板220的对齐轴线226延伸。
推板22安装在壳体10中,使主板220平行于壳体10的前表面120,且保持部分224朝向该壳体10的后表面130。主板220通常为长方形。推板22安装在壳体10中,使得其尺寸之一,长度或宽度,沿方向Z,另一尺寸沿方向Y。
连接部分222和保持部分224每个沿与主板220的平面平行的方向具有第一范围。该方向垂直于推板22相对于壳体10平移的方向以及垂直于滑板24相对于该壳体10平移的方向即方向Y。该范围分别对应于连接部分222的宽度W1和保持部分224的宽度W2。宽度W1小于第二宽度W2。
连接部分222和保持部分224每个沿在平行于主板220平面的方向具有第二范围。该方向垂直于推板22相对于壳体10平移的方向,平行于滑板平移的方向,即方向Z。第二范围分别对应于连接部分222的长度L1和保持部分224的长度L2。
连接部分222和保持部分224每个沿与主板220的平面正交的方向分别具有第三范围。该方向平行于推板22平移的方向,在此为方向X。该第三范围分别对应于连接部分222的高度H1和保持部分224的厚度H2。在此高度H1明显上大于厚度H2。
在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中,连接部分222和保持部分224每个具有大致呈长方形的横截面。
推板22的主板220具有两个拐角2200和2202,可选地为斜切的角。这导致主板220在具有拐角的上部和其斜切的下部之间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在触发机构20的组装过程中起校正指示器的作用。作为变型(图中未示出),拐角2200和2202可以形成肩部,该肩部也起到校正指示的作用。
推板22在中心柱234的端部236处包括可以容纳第一弹簧26的第一底座221。
在此,第一底座221包括大致呈截锥形的第一指状件230。第一指状件230沿对齐轴线226从中心柱234突出。第一指状件230具有截锥形的侧壁2300。
当第一底座221容纳第一弹簧26时,第一弹簧26用于抵靠侧壁2300。然后,第一指状件230阻止第一弹簧26相对于对齐轴线226径向运动。第一指状件230因此将第一弹簧26保持在第一底座221上。第一指状件230改进了第一基座221的简单性、紧凑性和耐用性。还简化了推板22的制造和触发机构20的组装。
此处,在保持部分224中,柱234端部236处形成凹部228。凹部228可到达连接部分222。第一指状件230位于凹部228的底部。凹部228减少了触发机构20的体积。
参考图10至15。
滑板24包括能够容纳第二弹簧28的第二基座241。
滑板24还包括成形为长形孔240的开口,长形孔240从滑板24的一个表面穿到另一个表面。长形孔240成形成槽的形状,且至少沿滑板24的对齐方向243延伸,对齐方向243对应于滑板24的平移方向,在此为方向Z。该长形孔240用于容纳结合图9至图12描述的推板22类型的板的连接部分222和保持部分224的至少一部分。
长形孔240包括成形为允许保持部分224穿过的宽大部242,以及包括成形为允许连接部分222穿过的窄部244。宽大部242和窄部244沿方向Z相互接邻,即在第二弹簧28被滑板24促动(在此被压缩)的方向上接邻。此处,窄部244比宽大部242更靠近第二基座241。
宽大部242和保持部分224,分别与窄部244和连接部分222彼此对应。在此,宽大部242和窄部244每个大体为长方形的形状。
长形孔240的宽大部242沿横向于滑板24平移方向的方向此处为方向Y上具有第一范围,即宽度W3。宽度W3大于推板22的保持部分224的宽度W2。
长形孔240的窄部244沿方向Y具有第一范围,即宽度W4。该宽度W4大于连接部分222的宽度W1并且小于保持部分224的宽度W2。
长形孔240的宽大部242和窄部244每个在滑板244的平移方向,在此为方向Z,分别沿长度L3和长度L4延伸。
长形孔240沿方向Y形成一对肩部246,宽大部242与窄部244在肩部处在第二弹簧28被滑板24压缩的方向上相接。肩部246对应于宽度W3和W4之差。
连接部分222的宽度W1大致小于窄部244的宽度W4。该宽度W4大致小于保持部分224的宽度W2。该宽度W2大致小于宽大部242的宽度W3。
滑板24沿方向X具有厚度H3。厚度H3小于或等于连接部分222的厚度H1。在此,滑板24的厚度H3接近于连接部分222的厚度H1。触发机构20沿方向X的总厚度被减小。
在此,滑板24的第二基座241在其侧面之一上包括镂空部分2500。镂空部分2500沿对齐方向243延伸。当第二基座241容纳第二弹簧28时,第二弹簧28用于抵靠镂空部分2500的底部。
滑板24在镂空部分2500的底部包括可选的第二指状件250。第二指状件250在方向Z上从滑板24突出。第二指状件250在此为平行六面体。作为变型,第二指状件250可以为圆柱形。第二指状件250用于将第二弹簧28保持在第二基座241中。
在此,第二基座241还包括在镂空部分2500底部的延伸部分中的平台2410。平台2410垂直于滑板24对齐方向243延伸。第二弹簧28用于抵靠在弹簧24上。平台2410增加第二弹簧28可抵靠的表面,而不必增加滑板24厚度。
滑板24包括设置在支撑板16侧面的接触部分252。接触部分252用于致动微型开关42。接触部分在此包括从滑板24突出的两个销件2520和2522。这两个销件2520和2522在此大致是平的,且平行于方向X和方向Z。每个销件2520、2522用于抵靠微型开关42之一。
滑板24在此包括可选的一对肋256,其平行于对齐方向243地大部分延伸到与第二基座241相对的滑板24的边缘。这对肋256增加了滑板24的刚性。这对于复位尤其有用。
滑板24还包括可选的一对凸缘258。凸缘258在方向Z上加强滑板24的刚性。在通过模制制造该滑板24时,这对凸缘258还提高了滑板24的平坦性。
滑板24包括可选的开口260,开口在此设置在其拐角之一中。壳体10的前表面120可以由通常安装在铰链上的可移除的挡板(图中未示出)封闭。电子器件40然后可以包括用于检测挡板关闭和/或打开的存在传感器。该存在传感器包括从电子器件40突出直至壳体10前部的可移动接触部分。开口260允许该可移动接触部分穿过滑板24。因此,滑板24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手动触发器中。
滑板24可以容纳粘贴在前部的标签(图中未示出)。在触发之后,标签可通过第二窗口124看到。具有标签的滑板24用作例如在FR2707784A1中描述类型的指示板。
滑板24可选择地在其前表面上包括凹部262,在图11和图13中可见。凹部262用于容纳标签,从而避免了标签与推板22之间的摩擦。触发机构20连续触发和复位时,标签不被磨损。
凹部262在此具有与待粘贴在滑板24上标签的形状互补的基本形状。将标签粘贴到凹部262底部更简单且更精确。
参考图16至22。
推板22安装在壳体10中,使得主板220的中心与窗口122相对,特别是大约在该窗口122的中心。第一基座221容纳第一弹簧26。按压推板22时,通常在窗口122的中心并沿对齐轴线226进行该按压,该对齐轴线226对应于第一弹簧26的轴线。
第一弹簧26嵌入在连接部分222和支撑板16之间。连接部分222和第一弹簧26沿对齐轴线226在方向X上对齐。
第一弹簧26的弹簧圈绕第一指状件230绕线。第一弹簧26的端部抵靠在第一指状件230的侧壁2300上。该抵靠在以对齐轴线226为圆心的圆中大致是线性的。第一指状件230还将第一弹簧26保持在第一基座221中。这简化了触发机构20的组装并改善了其稳定性,而没有增加其体积。
第二基座241容纳第二弹簧28。第二弹簧28抵靠在镂空部分2500的底部并且抵靠滑板24的平台2410。第二弹簧28的弹簧圈绕第二指状件250绕线。第二指状件250将第二弹簧28保持在第二基座241中。因而触发机构20尺寸减小。触发机构20还更稳定且更易组装。
接触部分252与微型开关42的活动部分420相对,从而在触发机构20处于触发状态时压靠在这些活动部分420上。
在触发状态下,连接部分222穿过窄部242。保持部分224在第一弹簧26的压缩方向上超出滑板24。连接部分222穿过滑板24布置在窄部244中。
接触部分252抵靠微型开关42且将微型开关42的活动部分420保持在其不稳定位置。电子器件40是激活的。
在待命状态下,推板22在朝向壳体10前部方向X上通过第一弹簧26保持抵靠在壳体10前表面120上。推板22的保持部224在方向X上位于保持板24处,与长形孔240的宽大部242接合。保持部分224比窄部244宽,使得保持部分224不能接合在窄部244中。保持部分224至少部分地抵靠肩部246。推板22特别是在第二弹簧28的作用下禁止滑板24相对于壳体10平移。滑板24的接触部分25与微型开关42有距离,使活动部分420保持在其稳定位置。电子器件40未激活。
只要不向推板22施加克服第一弹簧26的足够高的压力,就可以保持待命状态。触发机构20从待命状态转为触发状态如下进行。
当施加足够高的压力时,压力推动推板22直至保持部分224通过宽大部242。保持部分224从宽大部242脱出。推板22不再阻止滑板24相对于壳体10平移。第二弹簧28推动滑板24,直至滑板24压靠在微型开关42的活动部分420上(在此通过销件2520和2522)。触发机构20处于触发状态。
保持部分224足够窄以能够穿过宽大部242。在触发时,即当使用者按压推板22时,保持部分224平移超出滑板24,到宽大部242以外。
连接部分222嵌入在宽大部242中。滑板24相对于壳体10的平移被释放。滑板24在宽大部242和窄部244的对齐方向上相对于推板22自由滑移。
第二弹簧28在其平移方向上推动滑板24直至止挡件100。连接部分222在宽大部242和窄部244中滑动,直到抵对止挡件100。
推板22和滑板24然后处于它们的相对的第二位置。连接部分222穿过窄部244。
尽管单个弹簧起作用,致动是特别稳定的。触发机构20的组装获得改善。推板22紧凑性也比常规触发器好。推板22具有更坚固的设计。这还允许使用单个弹簧来使弹性构件约束推板22,更加经济。
只要不复位触发机构20,就保持触发状态。从触发机构20的触发状态转到待命状态即复位状态如下进行。
滑板24在此包括用于复位的复位部分254。复位部分254在此与钥匙30(在图1中可见)配合用于复位触发器1,即使触发机构20返回其第一状态。
钥匙30可以由多个触发器共用。钥匙30在此包括用于持握钥匙的主体32和彼此平行且彼此存在距离的从主体32侧面突出的两个爪36和38。爪36和38形成钥匙的功能部分34并在此为具有L形横截面的斜面,该斜面随远离主体32而减小。复位部分254在此具有两个销件2540和2542的形状,两个销件每个成形为斜面,其斜率分别与钥匙30的爪36和38的斜面的斜率互补。
通过将钥匙30插入设置在盖罩12中的入口126(在图1和图2中可见)来复位触发机构20。在此,入口126设置在盖罩12的前壁120上。作为变型,入口126可以设置在盖罩12的下表面上。入口126具有的形状可以与爪36和38的如在此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形状互补,或者作为变型,可比复位部分34更大。在此,入口126包括两个L形的通孔1260和1262,通孔围绕平面XVIII-XVIII对称布置。
将钥匙30插入入口126将滑板24推向第二弹性构件,从而使滑板24平移至待命状态。当钥匙30拔出时,触发机构20保持在待命状态。
复位时,将钥匙30沿方向X插入盖罩12的开口126中。然后,滑板24在方向Z上反向于第二弹簧28被推至长形孔240的宽大部242位于推动器22的保持部分224处。第一弹簧26然后在方向X上将推板22朝壳体10的前部推动。保持部分224穿过长形孔240的宽大部242,该长形孔阻止滑板24在方向Z上平移。这时触发机构20处于待命状态。
作为变型,滑板24可以不具有复位部分252,且钥匙30从底壁1202(与第二弹簧28相对)插入,且直接推动滑板24以复位触发机构。
已经看到,触发机构20包括推板22。作为变型,可以想象另一种形状的推动器,特别是具有非平坦的前表面,例如以改善引导推动器平移,或者具有中央凹部,以促使用户按压推动器的中心。
已经描述了微型开关42的不稳定状态对应于触发状态,但是可以考虑相反情况作为变型。
滑板24沿方向Z竖直平移,然而,触发机构20可以布置成使平移板24沿方向Y,即从左向左或从右向左,平移。
在此已经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二弹簧28处于压缩状态。然而,可以考虑第二弹簧28在拉力下发挥作用。在该变型中,长形孔240的宽大部242和窄部244布置成使得宽大部242比窄部244更靠近第二基座241。
在此描述的实施例中,保持部分224沿方向Z具有减小的厚度,以便使该部分形成倒棱轮廓或第一倒棱232的形状。该第一倒棱232与主板220相对。推板22安装在壳体10中,使得保持部分224的厚的部分朝向第二弹簧28。
当触发或复位手动触发器1时,第一倒棱232减小了滑板24和推板22之间的摩擦力。当保持部分224平移超出滑板24时,滑板24和推板22彼此滑动更好。触发机构20的触发更直接且复位更容易。
滑板24的厚度从肩部246朝第二基座部241增加,以使滑板24成形为倒棱轮廓或第二倒棱248的形状。当触发机构20组装时,第二倒棱248形成在滑板24的与保持部分224相对的表面上。
第二倒棱248减小了触发触发机构20所需的推板22的行程,而不必减小滑板24的相应厚度。触发更容易。此外,在使用者在推板22上偏心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该触发更可靠。
在实施例中,壳体10在其侧面之一上包括孔口44(在图3中可见)。该孔口44允许从外部触及电子器件40的微型开关42,以便使所述微型开关42的触点起作用。这允许在常规测试时,不拆卸壳体10测试电子器件40。孔口可以用帽封闭,在图中未示出。
如图3所示,孔口44可以相对于平面XVIII-XVIII稍微偏心。这允许,当电子器件40仅包括单个微型开关42时,孔口44与所述微型开关42相对。然后,可以减小孔口44的尺寸,而不会影响触及微型开关42。
作为变型,孔口44可以位于中心并且更宽。这允许可以通过单个孔口44来测试电子器件40良好运行,而不管电子器件40包括一个还是多个微型开关42。
已经描述了截锥类型指状件第一基座221(第一弹簧抵靠在指状件侧表面上)和平坦底部类型的第二基座241(第二弹簧抵靠在平坦底部上,在此由镂空部分2500底部和平台2410形成)。作为变型,第一基座221可以是平底类型的(具有或不具有可选的指状件)和/或第二基座241可以是截锥类型的指状件。
手动触发器1可以安装在更广范围的安全系统中,例如火灾报警设备、自动门、防火门、特殊安全计划(PPMS)或排烟设备。当手动触发器1触发时,其执行触发功能,即在安全系统内的作用。在上述描述的系统之一中,该触发功能可以是向火灾报警设备发射无线电警报信号、结果自动门、关闭防火门、向PPMS发出警报信号或启动排烟设备。

Claims (10)

1.手动触发器类型的装置(1),包括触发机构(20)和容纳触发机构(20)的壳体(10),
触发机构(20)包括推板(22)和滑板(24),推板和滑板每个都安装为在壳体(10)中能平移,
触发机构(20)具有:
待命状态,在待命状态,推板(22)阻止滑板(24)平移,和
触发状态,在触发状态,推板(22)释放滑板(24)平移,
其特征在于:
推板(22)包括中心柱(234),滑板(24)包括长形孔(240),中心柱(234)嵌入长形孔中,中心柱(234)和长形孔(240)都包括第一部分(224、242)和与第一部分相邻的第二部分(222、244),中心柱和长形孔的第一部分彼此对应并成形为使得在触发机构(20)的待命状态下彼此接合,中心柱和长形孔的第二部分彼此对应并成形为使得在触发机构(20)的触发状态下彼此相对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长形孔(240)的第一部分(242)明显比中心柱(234)的第一部分(224)宽,长形孔(240)的第二部分(244)明显比中心柱(234)的第一部分(224)窄,且明显比中心柱(234)的第二部分(222)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触发机构(20)的待命状态下,中心柱(234)的第一部分(224)嵌入长形孔(240)的对应的第一部分(242),而在触发状态下,中心柱(234)的第二部分(222)穿过长形孔(240)的对应的第二部分(244)。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板(22)相对于壳体(10)的平移受弹性复位构件(26)约束,且推板(22)的中心柱(234)还包括端部部分,该端部部分至少部分地成形为能够容纳弹性复位构件(26)的基座(2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端部部分包括至少部分地形成基座(221)的大致截锥形的指状件(2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板(22)包括凹部(228),指状件(230)位于凹部的底部。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板(22)的和滑板(24)的对应的第一部分(224、242)或推板(22)的和滑板(24)的对应的第二部分(222、244)是大致长方形的或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横截面。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板(22)的和滑板(24)的对应的第二部分(224、24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部分根据相应的倒角轮廓至少部分地成形。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板(22)的第一部分(224)成形成厚度接近滑板(24)厚度的一板部分。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0)包括用于固定至壁体的底座(14),底座(14)包括至少一对条形孔(1400),每个条形孔大致呈圆弧形状并且在条形孔的端部之一(1402)处扩大,圆弧形状同心地布置在底座(14)中。
CN202110193548.2A 2020-02-21 2021-02-20 改进的手动触发器 Pending CN1132994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2001764A FR3107610B1 (fr) 2020-02-21 2020-02-21 Déclencheur manuel perfectionné
FR2001764 2020-0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9499A true CN113299499A (zh) 2021-08-24

Family

ID=70456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3548.2A Pending CN113299499A (zh) 2020-02-21 2021-02-20 改进的手动触发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69526B1 (zh)
CN (1) CN113299499A (zh)
FR (1) FR3107610B1 (zh)
PL (1) PL3869526T3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07784B1 (fr) 1993-07-15 1995-10-20 Neutronic Dispositif déclencheur d'alarme, notamment pour installation de détection d'incendie.
FR2835756B1 (fr) * 2002-02-12 2004-04-30 Axendis Declencheur manuel, notamment pour alarme d'incendie
DK1965399T3 (da) * 2007-03-01 2009-11-30 Siemens Ag Alarmopkaldsafbryder til et alarmsystem
ITTO20080115A1 (it) * 2008-02-14 2009-08-15 Synaps Technology S R L Call point ad azionamento manuale per sistemi antincendi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107610A1 (fr) 2021-08-27
EP3869526A1 (fr) 2021-08-25
EP3869526B1 (fr) 2022-11-16
PL3869526T3 (pl) 2023-05-29
FR3107610B1 (fr) 2022-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27264A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a switch
US7916459B2 (en) Key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key structure
US20100116006A1 (en) Strike lock with functions of fail security and fail safety
KR100452800B1 (ko) 카드용 커넥터장치
US20160196933A1 (en) Pressure-actuated safety switch with monitoring function
US6522257B1 (en) Device for recognition of a child-restraint seat attached to a vehicle seat
US7150385B1 (en) Braking mechanism for nail driver
EP1229611B1 (en) Connector for memory card
CN113299499A (zh) 改进的手动触发器
US5258732A (en) Overload relay
CA2026365C (en) Overload relay
US6109667A (en) Over-center toggle latch with integral switch
US4782200A (en) Switch assembly
JP2001291552A (ja) メモリー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5767465A (en) Pedestrian crosswalk switch
US6819206B2 (en) Circuit breaker
RU2402073C1 (ru) Извещатель пожарный ручной
US20060050476A1 (en) Lock mechanism for digital disc player
RU102132U1 (ru) Извещатель пожарный ручной
US5005884A (en) Cylinder lock modified for use with a card reader unlocking mechanism
JPH0110823Y2 (zh)
US4935587A (en) Device for actuating a warning de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lock for a door, window or the like
CN220963181U (zh) 附件集成模块及断路器
CA2318523C (en) Overload relay
EP2919253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70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