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9219A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9219A
CN113299219A CN202110610983.0A CN202110610983A CN113299219A CN 113299219 A CN113299219 A CN 113299219A CN 202110610983 A CN202110610983 A CN 202110610983A CN 113299219 A CN113299219 A CN 113299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pixel
transition
transparent display
transpa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09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楼均辉
彭兆基
宋艳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09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92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9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92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74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using sub-pix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区、主显示区以及位于透明显示区和所述主显示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过渡显示区的透光率低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且高于所述主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透明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与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像素的像素尺寸。本发明能够降低透明显示区与主显示区之间透光率差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屏占比一直是用户和制造商家较为关注的焦点,屏占比一般指显示屏面积与电子设备的前面板面积的比例。为了满足大屏占比的需求,全面屏的概念应运而生。为了实现全面屏,在显示面板的透明显示区下方通常对应设置外接的感光元件,因此在感光元件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不设置像素驱动电路,在透明显示区和正常显示区(主屏)之间的过渡显示区设置像素驱动电路,能够有效地避免像素驱动电路阻挡外界光线射入感光元件,确保了感光元件的光学性能。
然而,发明人发现由于透明显示区对于透光率要求较高,而主显示区的透光率不高,容易造成显示面板上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与主显示区的透光率差异较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能够降低透明显示区与主显示区之间透光率差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区、主显示区以及位于透明显示区和所述主显示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过渡显示区的透光率低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且高于所述主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透明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与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像素的像素尺寸。
另外,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与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重合。
另外,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尺寸、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尺寸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尺寸大小均相同,且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密度;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的大小在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之间,且自所述主显示区朝向所述透明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
另外,所述过渡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围成以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为中点位置的多层同心图形;自所述主显示区朝向所述透明显示区的方向上,分布于所述同心图形上的第二像素的像素密度逐层减小。该方案中自主显示区朝向透明显示区的方向上同心图形显示亮度逐层递减,进一步实现主显示区到透明显示区之间显示亮度差异、以及透光率差异的缓冲过渡。
另外,距离所述主显示区最近的同心图形上的像素密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相同;和/或,距离所述透明显示区最近的同心图形上的像素密度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相同。
另外,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均相同,且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尺寸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尺寸;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尺寸的大小在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尺寸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尺寸之间,且自所述主显示区朝向所述透明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尺寸逐渐减小。
另外,所述过渡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围成以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为中点位置的多层同心图形;自所述主显示区朝向所述透明显示区的方向上,分布于所述同心图形上的第二像素的像素尺寸逐层减小。
另外,距离所述主显示区最近的同心图形上的像素尺寸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尺寸大小相同;和/或,距离所述透明显示区最近的同心图形上的像素尺寸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尺寸大小相同。
另外,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形状呈圆形、正多边形、带弧形角的正多边形、长方形或带弧形角的长方形,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形状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形状相同。
另外,所述过渡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以及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多个第二像素一一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像素,一个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像素;或者,所述过渡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一一对应,且所述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多个第二像素一一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像素,且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像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区、主显示区以及位于透明显示区和主显示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过渡显示区的透光率低于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且高于主显示区的透光率;透明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与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像素的像素尺寸。
由于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相比于主显示区的透光率较高,容易造成显示面板上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与主显示区的透光率差异较大的情况出现,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过渡显示区的透光率低于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且高于主显示区的透光率,能够实现主显示区到透明显示区之间透光率的缓冲过渡,避免出现透光率大幅度变化的情况出现;且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与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像素的像素尺寸,也就是说,沿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或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将显示面板分成左右两部分,此时,从视觉上来看,位于显示面板右侧的过渡显示区与位于显示面板左侧的过渡显示区大致对称,位于显示面板右侧的透明显示区也与位于显示面板左侧的透明显示区大致对称,避免左右两侧显示面板出现透光率分布差异较大的情况,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方式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中过渡区和显示区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中过渡区和显示区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区A、主显示区C以及位于透明显示区A和主显示区C之间的过渡显示区B,过渡显示区B的透光率低于透明显示区A的透光率,且高于主显示区C的透光率。
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域可划分为:主显示区C、透明显示区A、以及位于主显示区C和透明显示区A之间的过渡显示区B。其中,透明显示区A内用于设置外接感光元件,因此,对于透明显示区A而言不仅要求透光率较高(例如:要求透光率在80%以上),而且还要能够显示。对于主显示区C而言,透光率要求并不高,而对于显示效果要求较高。因此,透明显示区A的透光率相比于主显示区C的透光率较高,以满足透明显示区A的透光率要求。
由于透明显示区A透光率相比于主显示区C的透光率较高,容易造成显示面板上透明显示区A的透光率与主显示区C的透光率差异较大的情况出现,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设置过渡显示区B的透光率低于透明显示区A的透光率、且高于主显示区C的透光率,能够实现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透光率的缓冲过渡,避免出现透光率大幅度变化的情况出现。
过渡显示区B包括靠近主显示区C的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透明显示区A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10的几何中心与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像素的像素尺寸。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4所示,透明显示区A与过渡显示区B之间的边界线构成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10,过渡显示区B与主显示区C之间的边界线构成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10的几何中心与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像素101的像素尺寸,如此,当沿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10或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几何中心将显示面板分成左右两部分时,从视觉上来看,位于显示面板右侧的过渡显示区B与位于显示面板左侧的过渡显示区B大致对称,位于显示面板右侧的透明显示区A也与位于显示面板左侧的透明显示区A大致对称,避免左右两侧显示面板出现透光率分布差异较大的情况,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实施例中不对第一像素的像素尺寸大小做具体限定,在不同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像素的像素尺寸大小并不相同,例如:用于手机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像素的像素尺寸,相比于用于IPad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像素的像素尺寸较小。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避免左右两侧显示面板出现透光率分布差异较大的情况出现,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透明显示区A位于显示面板的中间位置。
可选地,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10的几何中心与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几何中心重合,当沿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10的几何中心将显示面板分成左右两部分时,从视觉效果上来看,位于显示面板右侧的过渡显示区B与位于显示面板左侧的过渡显示区B完全对称,位于显示面板右侧的透明显示区A也与位于显示面板左侧的透明显示区A完全对称,进一步降低左右两侧显示面板透光率分布差异较大的情况,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其中,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10和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均为规则图形,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10的形状呈圆形、正多边形、带弧形角的正多边形、长方形或带弧形角的长方形,具体的,正多边形例如: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带弧形角的正多边形例如:带弧形角的正方形,带弧形角的正六边形。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形状呈圆形、正多边形、带弧形角的正多边形、长方形或带弧形角的长方形,具体的,正多边形例如: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带弧形角的正多边形例如:带弧形角的正方形,带弧形角的正六边形。当然,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10的形状和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形状也可呈其他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中不做过多赘述。
在一些例子中,如图1所示,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10的形状和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形状可不相同。
在另一些例子中,如图2至图4所示,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10的形状和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形状可相同。如图2所示,透明显示区外缘轮廓10和过渡显示区外缘轮廓20的形状均呈圆形。或者,如图3所示,透明显示区外缘轮廓10和过渡显示区外缘轮廓20的形状均呈正方形,或者,如图4所示,透明显示区外缘轮廓10和过渡显示区外缘轮廓20的形状均呈带弧形角的正方形。
为了提升透明显示区A的透光率,在制备显示面板时,不会在显示面板的透明显示区A内设置像素驱动电路。如此,为了驱动透明显示区A内的第一像素发光显示,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两种具体示例:
在一个示例中,过渡显示区B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以及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多个第一像素一一对应,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多个第二像素一一对应;一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一个第一像素,一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一个第二像素。也就是说,用于驱动透明显示区A第一像素发光显示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过渡显示区B内,从而减少透明显示区A内的器件数目,提升透明显示区A的透光率。
在另一个示例中,过渡显示区B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多个第一像素一一对应,且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多个第二像素一一对应;一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一个第一像素,且电连接一个第二像素。也就是说,过渡显示区B设置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实现功能复用,不仅为过渡显示区B内的第二像素提供电信号,还为透明显示区A内的第一像素提供电信号,不仅无需在透明显示区A内设置驱动电路,且无需在过渡显示区B内增设额外的像素驱动电路,在提升透明显示区A光线透过的同时,还能够提升过渡显示区B的透光率。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10和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为规则图形,因此可沿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10的中点做中轴线将透明显示区A划分为左右两部分,位于左侧的透明显示区A连接左侧过渡显示区B内的像素驱动电路,位于右侧的透明显示区A连接右侧过渡显示区B内的像素驱动电路,以避免走线长度不一而导致透明显示区A显示不均,有利于提升透明显示区A的显示均一性。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本实施例是对第一实施例的变形,参见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至图4、以及附图5,其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能够实现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显示亮度差异的缓冲过渡、以及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透光率差异的缓冲过渡,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透明显示区A的像素尺寸、过渡显示区B的像素尺寸与主显示区C的像素尺寸大小均相同,且透明显示区A的像素密度小于主显示区C的像素密度。由于在像素尺寸均相同的情况下,像素密度越小,透光率越高,因此可提升透明显示区A的透光率。
为改善透明显示区A与主显示区C之间的透光率差异、以及像素密度不同所造成的的显示亮度差异。本实施例中过渡显示区B的像素密度的大小在主显示区C的像素密度与透明显示区A的像素密度之间,且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过渡显示区B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
也就是说,过渡显示区B的像素密度的大小在主显示区C的像素密度与透明显示区A的像素密度之间,避免出现像素密度大幅度骤减导致透光率差异较大、显示亮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出现;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过渡显示区B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也就是说,过渡显示区B的透光率逐渐减小、显示亮度逐渐减小,能够实现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显示亮度差异的缓冲过渡、以及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透光率差异的缓冲过渡,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过渡显示区B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102,多个第二像素102围成以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几何中心为中点位置的多层同心图形201;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分布于同心图形201上的第二像素102的像素密度逐层减小。
具体地说,过渡显示区B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102,且多个第二像素102围成多层同心图形201,这多层同心图形201的中点位置即为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几何中心,且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分布于同心图形201上的第二像素102的像素密度逐层减小,也就是说,过渡显示区B可划分为多层同心图形201,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同心图形201显示亮度逐层递减、以及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透光率差异逐层递减,进一步实现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显示亮度差异和透光率差异的缓冲过渡,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各同心图形201的形状均与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形状相同。分布于每个同心图形201上的第二像素102在该同心图形201上均匀设置,以实现每层同心图形201上第二像素102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地,距离主显示区C最近的同心图形201上的像素密度与主显示区C的像素密度相同,以实现主显示区C与过渡显示区B之间边界区域显示亮度以及透光率的缓冲过渡;和/或,距离透明显示区A最近的同心图形201上的像素密度与透明显示区A的像素密度相同,以实现过渡显示区B与透明显示区A之间边界区域显示亮度以及透光率的缓冲过渡。
可选地,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像素101在透明显示区A内均匀分布,如此,使得透明显示区A内的显示较为均匀,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过渡显示区B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也就是说,过渡显示区B的透光率逐渐减小、显示亮度逐渐减小,能够实现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显示亮度差异的缓冲过渡、以及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透光率差异的缓冲过渡。且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分布于同心图形201上的第二像素102的像素密度逐层减小,也就是说,过渡显示区B可划分为多层同心图形201,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同心图形201显示亮度逐层递减、以及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透光率差异逐层递减,进一步实现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显示亮度差异和透光率差异的缓冲过渡,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本实施例是对第一实施例的变形,参见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至图4、以及附图6,其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给出了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能够实现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显示亮度差异的缓冲过渡、以及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透光率差异的缓冲过渡,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透明显示区A的像素密度、过渡显示区B的像素密度与主显示区C的像素密度均相同,且透明显示区A的像素尺寸小于主显示区C的像素尺寸。由于在像素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像素尺寸越小,透光率越高,因此可提升透明显示区A的透光率。
为改善透明显示区A与主显示区C之间的透光率差异、以及像素尺寸不同所造成的的显示亮度差异。本实施例中过渡显示区A的像素尺寸的大小在主显示区C的像素尺寸与透明显示区A的像素尺寸之间,且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过渡显示区B的像素尺寸逐渐减小。
也就是说,过渡显示区B的像素尺寸的大小在主显示区C的像素尺寸与透明显示区A的像素尺寸之间,避免出现像素尺寸大幅度骤减导致透光率差异较大、显示亮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出现;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过渡显示区B的像素尺寸逐渐减小,也就是说,过渡显示区B的透光率逐渐减小、显示亮度逐渐减小,能够实现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显示亮度差异的缓冲过渡、以及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透光率差异的缓冲过渡,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6所示,过渡显示区B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102,多个第二像素102围成以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几何中心为中点位置的多层同心图形201;自主显示区朝C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分布于同心图形201上的第二像素102的像素尺寸逐层减小。
具体地说,过渡显示区B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102,且多个第二像素102围成多层同心图形201,这多层同心图形201的中点位置即为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几何中心,且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分布于同心图形201上的第二像素102的像素尺寸逐层减小,也就是说,过渡显示区B可划分为多层同心图形201,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同心图形201显示亮度逐层递减、以及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透光率差异逐层递减,进一步实现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显示亮度差异和透光率差异的缓冲过渡,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各同心图形201的形状均与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20的形状相同。分布于每个同心图形201上的第二像素102在该同心图形201上均匀设置,以实现每层同心图形201上第二像素102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地,距离主显示区C最近的同心图形201上的像素尺寸与主显示区C的像素尺寸大小相同,以实现主显示区C与过渡显示区B之间边界区域显示亮度以及透光率的缓冲过渡;和/或,距离透明显示区A最近的同心图形上的像素尺寸与透明显示区A的像素尺寸大小相同,以实现过渡显示区B与透明显示区A之间边界区域显示亮度以及透光率的缓冲过渡。
可选地,如图6所示,多个第一像素101在透明显示区A内均匀分布,如此,使得透明显示区A内的显示较为均匀,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过渡显示区B的像素尺寸的大小在主显示区C的像素尺寸与透明显示区A的像素尺寸之间,避免出现像素尺寸大幅度骤减导致透光率差异较大、显示亮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出现;且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分布于同心图形201上的第二像素102的像素尺寸逐层减小,也就是说,过渡显示区B可划分为多层同心图形201,自主显示区C朝向透明显示区A的方向上同心图形201显示亮度逐层递减、以及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透光率差异逐层递减,进一步实现主显示区C到透明显示区A之间显示亮度差异和透光率差异的缓冲过渡,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看出,上述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实现细节可应用于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实现细节也可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设备。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显示区、主显示区以及位于透明显示区和所述主显示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过渡显示区的透光率低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且高于所述主显示区的透光率;
所述透明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与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像素的像素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与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尺寸、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尺寸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尺寸大小均相同,且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密度;
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的大小在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之间,且自所述主显示区朝向所述透明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围成以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为中点位置的多层同心图形;
自所述主显示区朝向所述透明显示区的方向上,分布于所述同心图形上的第二像素的像素密度逐层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距离所述主显示区最近的同心图形上的像素密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相同;和/或,距离所述透明显示区最近的同心图形上的像素密度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均相同,且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尺寸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尺寸;
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尺寸的大小在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尺寸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尺寸之间,且自所述主显示区朝向所述透明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像素尺寸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围成以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几何中心为中点位置的多层同心图形;
自所述主显示区朝向所述透明显示区的方向上,分布于所述同心图形上的第二像素的像素尺寸逐层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距离所述主显示区最近的同心图形上的像素尺寸与所述主显示区的像素尺寸大小相同;和/或,距离所述透明显示区最近的同心图形上的像素尺寸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尺寸大小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形状呈圆形、正多边形、带弧形角的正多边形、长方形或带弧形角的长方形,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形状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外缘轮廓的形状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以及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多个第二像素一一对应;
一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像素,一个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像素;
或者,所述过渡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一一对应,且所述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多个第二像素一一对应;
一个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像素,且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像素。
CN202110610983.0A 2021-06-01 2021-06-01 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32992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0983.0A CN113299219A (zh) 2021-06-01 2021-06-01 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0983.0A CN113299219A (zh) 2021-06-01 2021-06-01 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9219A true CN113299219A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26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0983.0A Pending CN113299219A (zh) 2021-06-01 2021-06-01 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921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4205A1 (zh) * 2014-11-10 2016-05-1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曲面屏幕的液晶显示面板
CN110098238A (zh) * 2019-05-15 2019-08-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0543050A (zh) * 2019-09-30 2019-12-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补偿方法
CN110619813A (zh) * 2018-06-20 2019-12-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及高精度金属掩模版
CN110783384A (zh) * 2019-10-12 2020-02-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052743U (zh) * 2019-06-28 2020-02-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515985U (zh) * 2019-11-21 2020-05-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4413A (zh) * 2020-04-17 2020-10-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4205A1 (zh) * 2014-11-10 2016-05-1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曲面屏幕的液晶显示面板
CN110619813A (zh) * 2018-06-20 2019-12-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及高精度金属掩模版
CN110098238A (zh) * 2019-05-15 2019-08-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210052743U (zh) * 2019-06-28 2020-02-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43050A (zh) * 2019-09-30 2019-12-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补偿方法
CN110783384A (zh) * 2019-10-12 2020-02-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515985U (zh) * 2019-11-21 2020-05-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4413A (zh) * 2020-04-17 2020-10-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908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155422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16451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40544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376522B (zh)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83543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智能终端
US11151930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71027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81094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32819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527218B2 (en) Curved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3356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96212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332132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071142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8803145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299219A (zh) 显示面板
JP7391033B2 (ja) 画素構造、表示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2802866B (zh) 背光源制备方法,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10047875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TWI712018B (zh) 陣列基板
CN11029907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04540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088225B2 (en) Display device
US9887249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self-illumination lay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