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8401B - 外科手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外科手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8401B
CN113288401B CN202110578051.2A CN202110578051A CN113288401B CN 113288401 B CN113288401 B CN 113288401B CN 202110578051 A CN202110578051 A CN 202110578051A CN 113288401 B CN113288401 B CN 1132884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re tube
cryoablation
clamping part
out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80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8401A (zh
Inventor
冯亮
杨晶晶
高维良
刘朋
肖剑
黄乾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80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840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6241 priority patent/WO202224698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8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8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8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8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3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particular body parts
    • A61B2018/00345Vascular system
    • A61B2018/00351He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A61B2018/00583Coblation, i.e. ablation using a cold plasm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61B2018/022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using an instrument for clamping tissue, e.g. force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61B2018/0293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using an instrument interstitially inserted into the body, e.g. need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科手术装置,涉及外科消融手术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手术时冷冻消融器械不能完全与需要消融的区域贴合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冷冻消融器械和手术夹具,将冷冻消融器械安装于手术夹具上时,可塑形冷区部固定于第一夹持部,因此冷冻消融器械可以与手术夹具配合进行特定部位的房颤消融,从而使冷冻消融器械的可塑形冷区部与需要消融的区域更加的紧密贴合,使消融效果更好;此外,在手术时手术夹具会与冷冻消融器械一起固定在心脏处,而手术一般需要10‑15分钟,因此手术夹具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

Description

外科手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科消融手术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外科手术装置,尤其是应用于心脏外科房颤消融手术。
背景技术
冷热消融术是一种应用冷媒和热媒消除靶组织的外科医疗技术,术中需利用消融针向患者的病灶部输送低温介质,以通过液态制冷剂的蒸发吸热,带走病灶组织的热量,使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从而破坏病变细胞组织达到治疗目的。冷冻完成后,通过控制高温热媒蒸汽到达消融针治疗部位,瞬间释放大量的热量,使治疗区域快速复温。
目前冷热消融术已经应用于心脏外科房颤消融手术中,在手术中使用的冷冻消融器械(工具),例如冷冻消融针,在其单独使用时,对于心脏的一些特殊位置的消融,不能够使针端部分完全与需要消融的组织部位紧密贴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科手术装置,用于解决手术时冷冻消融器械不能完全与需要消融的区域贴合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科手术装置,包括:
冷冻消融器械,其包括可塑形冷区部,所述可塑形冷区部用于与病灶部接触以对病灶部进行治疗;以及
手术夹具,其与所述冷冻消融器械可拆卸地连接,用于为所述冷冻消融器械提供支撑,以使所述可塑形冷区部能够与病灶部紧密贴合;
其中,所述手术夹具包括能够开合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当所述冷冻消融器械安装于所述手术夹具上时,所述可塑形冷区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术夹具还包括主体和盖体,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盖体与所述主体盖合后将所述冷冻消融器械固定在二者之间;
所述第一夹持部倾斜地固定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末端,所述第二夹持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
所述主体的末端设有开口,所述可塑形冷区部以直针状态穿过所述开口,并在穿过所述开口后发生弯曲,从而进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部;
其中,所述可塑形冷区部发生弯曲的角度和所述第一夹持部倾斜的角度相匹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术夹具还包括主体和盖体,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盖体与所述主体盖合后将所述冷冻消融器械固定在二者之间;
所述第一夹持部倾斜地固定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末端,所述第二夹持部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所述主体的末端设有开口,所述可塑形冷区部在以弯曲的状态经由所述开口进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前,转动所述第二夹持部以避免其与所述可塑形冷区部的弯曲部产生干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术夹具还包括:
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沿相同的方向延伸,所述滑杆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在所述滑杆的末端,所述滑杆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在所述主体上滑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
驱动部,其与所述滑杆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滑杆的滑动,所述驱动部与止动元件相连;以及
锁止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止动元件相互锁定或解锁,以使所述滑杆与所述主体锁定或解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部包括:
施力元件,所述施力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滑杆相连,另一端伸出所述主体之外,用于对所述滑杆施加力的作用;以及
第一能量元件,其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与所述滑杆相连;
其中,所述滑杆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一夹持部时,所述第一能量元件积蓄能量;
所述滑杆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时,所述第一能量元件释放能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力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滑杆固定相连,使所述施力元件直接对所述滑杆施加力的作用;或者
所述施力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滑杆通过滑轮组件相连,使所述施力元件通过滑轮组件向所述滑杆传递力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止部为弹性复位按钮,所述止动元件为能够伸入或脱离所述弹性复位按钮的弹性顶止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止部为内旋转件,所述止动元件为外旋转件,所述外旋转件套设在所述内旋转件的外部;
所述外旋转件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凹槽,所述内旋转件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台,所述外旋转件相对于所述内旋转件旋转时,所述凸台伸入或脱离所述凹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塑形冷区部包括:
芯管,其内部具有工质流动的通道;以及
外套管,其套设在所述芯管的外部,
所述芯管与所述外套管相连通,使所述芯管中的工质可流入所述外套管中;
所述芯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使所述可塑形冷区部弯曲时保持所述芯管的截面形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芯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液孔,所述芯管中的工质可通过所述出液孔流入所述外套管中;和/或
所述芯管的末端开放,所述外套管的末端封闭,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与所述芯管的外壁之间形成螺旋状通道,所述芯管中的工质可通过所述芯管的末端流入所述螺旋状通道;并且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螺旋状通道远离所述芯管末端的一侧且与所述螺旋状通道相连。
所述螺旋状通道由设置在所述芯管的外壁上的翅片与所述芯管的外壁共同形成,且所述翅片的径向末端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翅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芯管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沿所述芯管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冻消融器械还包括:
导向管,其套设在所述外套管的外部;用于提供非治疗区的真空绝热;以及
真空层,其用于构造所述导向管中以及至少部分所述外套管外侧的真空环境;
其中,所述真空层包括移动层和固定真空层,所述移动层位于所述导向管的轴向上靠近所述支撑部处,所述固定真空层位于所述导向管的轴向上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位置处;
所述固定真空层用于构造所述导向管中的真空环境,使所述冷冻消融器械的非治疗区实现真空绝热;
所述移动层可沿所述导向管和所述外套管的轴向移动,以调整所述外套管被所述移动层所覆盖的区域的长度,从而改变所述冷冻消融器械的治疗区域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优势在于:
将冷冻消融器械安装于手术夹具上时,可塑形冷区部固定于第一夹持部,因此冷冻消融器械可以与手术夹具配合进行特定部位的房颤消融,从而使冷冻消融器械的可塑形冷区部与需要消融的组织部位更加紧密地贴合,使消融效果更好;从另一方面来看,冷冻消融器械和手术夹具一起使用之后,相当于一个整体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冷冻消融装置,从而能够夹持住待消融组织的特殊区域(例如心房壁),并在夹紧的状态下实施消融手术,这样能确保紧贴组织的病灶区域进行消融,提高手术效果;而同时由于手术夹具与冷冻消融器械可拆卸地连接,因此将冷冻消融器械从手术夹具上拆下后,其还可以单独使用,以用于普通组织表面(例如心脏的正面表面)的消融治疗,从而使其用途更多样化,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生提供手术上的便利性,并降低手术的难度。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外科手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外科手术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手术夹具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外科手术装置的正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外科手术装置的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外科手术装置的正视图,图中未示出右壳体;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左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右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主体从底部观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滑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的正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外科手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左壳体;
图12是图11在A处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外科手术装置的正视图,图中未示出左壳体;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冷冻消融器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冷冻消融器械的剖视图;
图15b是图15a中可塑形冷区部的放大图;
图15c是图15a中移动真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5d是图15c在B处的放大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冷冻消融器械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芯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芯管为弯折状态);
图18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芯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冷冻消融器械;
110-可塑形冷区部;111-芯管;111a-出液孔;112-外套管;112a-翅片;113-支撑部;114-冷区衬套;115-冷区堵头;116-螺旋状通道;117-返回通道;
120-导向管;130-真空层;131-移动真空层;132-固定真空层;
131a-真空层堵头;131b-真空层外管;131c-真空层内管;131d-真空层手柄;131e-阻尼柱;
140-手柄14;150-快换插头;
200-手术夹具;201-第一夹持部;202-第二夹持部;
201a-第一托板;201b-第一隔热板;201c-半圆形槽体;201d-端盖部;
202a-第二托板;202b-第二隔热板;202d-热电偶;
210-主体;211-开口;212-锁定孔;213-滑槽;
214-左壳体;215-右壳体;216-槽体;217-导槽;
220-盖体;
230-滑杆;231-固定内杆;232-滑动外杆;233-带有开口的槽体;234-硅胶条;
240-驱动部;241-施力元件;242-第一能量元件;243-第二能量元件;
244-滑轮组件;2441-滑轮;2442-牵引绳;2443-联动杆;2444-支撑托;
250-锁止部;251-锁定按钮;252-弹簧顶珠;
253-内旋转件;253a-凸台;
260-止动元件;261-弹簧珠;262-弹性销;
263-外旋转件;263a-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科手术装置,其包括冷冻消融器械100和手术夹具200。冷冻消融器械100包括可塑形冷区部110,可塑形冷区部110用于与病灶部接触并紧密贴合以对病灶部进行冷冻消融治疗。手术夹具200与冷冻消融器械100可拆卸地连接,因此当需要对心脏的病灶部位进行消融时,可将冷冻消融器械100安装于手术夹具200上,从而使冷冻消融器械100得到支撑,以使冷冻消融器械100上的可塑形冷区部110能够与病灶部紧密贴合。
具体来说,如实施例1所示的图1以及实施例2所示的图4所示,手术夹具200包括能够开合的第一夹持部201和第二夹持部202,当冷冻消融器械100安装于手术夹具200上时,可塑形冷区部110固定于第一夹持部201。可塑形冷区部110安装到位之后,其可被第一夹持部201抱紧紧固。
具体来说,第一夹持部201和第二夹持部202用于夹持心脏病灶部位(组织),并使第一夹持部201对准组织待消融的表面;通过使第二夹持部202靠近第一夹持部201从而使二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变小),从而可夹持住心脏病灶部位(组织)。并且当心脏病灶部位(组织)被夹持住后,位于第一夹持部201中的可塑形冷区部110能够与心脏的待消融的特殊位置(例如左右心房侧壁)紧密贴合,从而保证该部位完全消融,进而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而同时,当需要对心脏的其他部位(例如正面表面)进行治疗时,则可将冷冻消融器械100从手术夹具200上拆下,即单独使用冷冻消融器械100对该部位进行冷冻消融治疗,因此一定程度上给医生提供了手术上的便利,降低了手术难度。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外科手术装置,在实施心脏消融手术治疗时非常灵活,既可采用冷冻消融器械100与手术夹具200组合使用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可采用单独使用冷冻消融器械100的方式进行治疗,其具体选择可根据心脏的待消融部位灵活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可塑形”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弯曲且能够保持弯曲后的形状。
本发明的冷冻消融器械100可以是冷冻消融针或冷冻消融笔等,本发明的手术夹具200可以是手术钳等能够起到夹持作用的手术工具。
下面以冷冻消融针和手术钳为例对本发明的外科手术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首先对手术夹具(手术钳)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手术夹具200构造为大致的杆状结构,冷冻消融器械100构造为细长的圆柱状结构。
具体来说,如图2和3所示,手术夹具200包括主体210和盖体220,主体210和盖体220均沿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形成大致地杆状结构。
盖体220设置在主体210的一侧,例如可设置在主体210的后侧,盖体220与主体210通过卡合连接,由此盖体220能够方便地从主体210上拆卸下来。盖体220与主体210盖合后形成至少能够容纳冷冻消融器械100的一部分的空间,盖体220与主体210盖合后可将冷冻消融器械100固定在二者之间。
可以理解地,主体210上设置有半圆柱状的槽体,同样地,盖体220上也开设有半圆柱状的槽体,因此盖体220和主体210盖合后,两个半圆柱状的槽体形成一个圆柱状的通槽,从而可将冷冻消融器械100夹持在该通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01部倾斜地固定地设置在主体210的末端,第二夹持部202可滑动地设置在主体210上,以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部201,由此可实现第一夹持部201和第二夹持部202的开合。
其中,第一夹持部201倾斜地固定地设置在主体210的末端,即第一夹持部201与主体210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α(如图2所示),以便于对心脏的病灶部位进行消融。
进一步地,主体210的末端设有开口211,开口211设置在第二夹持部202的上方,且该开口211与上述的圆柱状的通槽相连通,因此,冷冻消融器械100夹持在该通槽内时,可塑形冷区部110可从开口211伸入第一夹持部201并固定住。
具体地,由于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初始状态有直针状态(本实施例中未图示,请参考图15a和图15b)和弯曲状态(即可塑形冷区部110弯曲成一定角度,如图2、图5所示),因此针对不同的状态,冷冻消融器械100有不同的安装方式。
可选地,当冷冻消融器械100初始状态为直针时,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安装方式如下。
可塑形冷区部110以直针状态从开口211穿过,并且在穿过开口211后,其被迫发生弯曲(由于第一夹持部201为倾斜设置,因此可塑形冷区部110在进入第一夹持部201时被迫弯曲),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角度β(如图2所示),并且该角度β与第一夹持部201的倾斜角度α相匹配,例如二者相同(α=β),或者β略大于α,从而使可塑形冷区部110进入第一夹持部201并固定住。由此当第一夹持部201靠近第二夹持部202时,即可对心脏组织的病灶部位进行夹持;并且由于可塑形冷区部110固定于第一夹持部201,因此当第一夹持部201和第二夹持部202将心脏组织的病灶部位夹持后,第一夹持部201中的可塑形冷区部110即可与心脏组织的病灶部位(即所需要进行消融的部分)紧密贴合,以实现冷冻消融治疗。
进一步地,上述夹角α的范围在90°到150°之间,例如可以是90°、100°、120°或150°,最佳角度为150°。
可选地,当冷冻消融器械100初始状态为弯曲状态时,如图2所示,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安装方式如下。
由于可塑形冷区部110在安装前已经被弯曲,因此其能够直接以弯曲的形式从开口211穿过,从而进入并固定于第一夹持部201。
可塑形冷区部110弯曲的角度与上述设置方式相同,以使可塑形冷区部110进入第一夹持部201并被第一夹持部201固定,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手术夹具200还包括滑杆230、驱动部240(如图3所示)和锁止部250。下面将对其一一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01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部202通过滑杆230来实现。具体地,滑杆230与主体210沿相同的方向延伸,滑杆23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主体210的内部,第二夹持部202设置在滑杆230的末端,滑杆230用于带动第二夹持部202在主体210的延伸方向上滑动,以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部201。
驱动部240与滑杆230相连,用于控制滑杆230的滑动。锁止部250设置在主体210上,并与驱动部240相连的止动元件260相互锁定或解锁,以使滑杆230与主体210锁定或解锁。
如图3所示,主体210上设置有滑动通道,滑杆230设置在滑动通道中,并可在其中移动。滑杆230的移动通过驱动部240来实现。
驱动部240包括施力元件241和第一能量元件242。优选地,驱动部240还包括第二能量元件243。
其中,施力元件241在沿滑杆230的径向上,向内(即图3所示X轴负方向)的一端与滑杆230相连,向外(即图3所示X轴正方向)的一端伸出主体210之外,因此能够方便操作者对滑杆230施加力的作用;第一能量元件242设置在主体210中并与滑杆230相连;其中,滑杆230带动第二夹持部202靠近第一夹持部201时,第一能量元件242积蓄能量,滑杆230带动第二夹持部202远离第一夹持部201时,第一能量元件242释放能量。
在本实施例中,施力元件241的一端与滑杆230固定相连,使施力元件241直接对滑杆230施加力的作用。
如图3所示,施力元件241构造为手推拨片,其一端与滑杆230固定相连,另一端突出主体210之外。通过推动手推拨片,可使滑杆230在主体210上进行滑动。
进一步地,为了限定滑杆230的最大行程,在主体210上设置有滑槽213,施力元件241的端部穿过滑槽213后与滑杆230固定相连,因此施力元件241在滑槽213中滑动时,其最大行程被滑槽213的长度所限定。
为了对滑杆230的滑动进行缓冲并提供阻尼作用,在滑杆230上设置第一能量元件242,其可以是弹簧等能够积蓄和释放能量的构件。
第一能量元件242设置在滑杆230上靠近第一夹持部201的位置处,当向下(即3所示的Y轴负方向)推动手推拨片时,滑杆230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一夹持部201靠近第二夹持部202,此时第一能量元件242被压缩,以提供缓冲和阻尼。当施力元件241的力的作用撤销后,则第一能量元件242伸展,从而将滑杆230向上推,使滑杆230复位,从而第一夹持部201远离第二夹持部202。
优选地,驱动部240还包括第二能量元件243。为了减少滑杆230复位时的力度和速度,在滑杆230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能量元件243,其可以是弹簧等能够积蓄和释放能量的构件。当施力元件241的力的作用撤销后,则第一能量元件242伸展,从而将滑杆230向上推,并且在此过程中,第二能量元件243被压缩以提供缓冲,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滑杆230复位过猛及速度过快的现象。
当滑杆230向下滑动到预定位置时,锁止部250将滑杆230与主体210锁定。
在本实施例中,锁止部250为弹性复位按钮,止动元件260为能够伸入或脱离弹性复位按钮的弹性顶止件。
如图3所示,锁止部250为设置在主体210上的弹性复位按钮(锁定按钮251),止动元件260为设置在滑杆230上相应位置处的弹性顶止件(弹簧珠261),主体210在预定位置设置有锁定孔212。由于滑杆230在滑动通道中时,弹簧珠261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因此当滑杆230滑动到预定位置时,弹簧珠261失去约束而从锁定孔212中伸入锁定按钮251中,则可阻止滑杆230继续向下滑动。
当需要解除锁定时,则按下锁定按钮251,使弹簧珠261再次被压缩,则弹簧珠261从锁定孔212中缩回到滑动通道中,则在第一能量元件242的作用下,滑杆230向上回弹,并且直至第二能量元件243被压缩到其平衡状态时,滑杆230停止回弹。
此外,主体210和盖体220都可采用ABS树脂材料制成,第一夹持部201和第二夹持部202都可采用铝和四氟材料制成,四氟材料能够耐低温。
滑杆230可采用硬铝制成,以降低手术夹具200的整体重量。
此外,手推拨片及弹性复位按钮均可采用ABS树脂材料制成。
实施例2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4-10b所示,手术夹具200构造为手枪样式的结构,冷冻消融器械100构造为细长的圆柱状结构。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手术夹具200还包括主体210和盖体220,盖体220设置在主体210的一侧,例如可设置在主体210的上侧。
如图7和图8所示,主体210可包括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扣合后,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形成能够容纳冷冻消融器械100的槽体216(如图9a所示),盖体220盖合在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上之后,将该槽体216封闭,因此形成至少能够容纳冷冻消融器械100的一部分的空间,从而可将冷冻消融器械100固定在盖体220、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三者之间。
冷冻消融器械100与槽体216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冷冻消融器械10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槽体216中。
进一步地,手术夹具200还包括滑杆230、驱动部240和锁止部250(如图8所示)。槽体216和冷冻消融器械100之间还设置有滑杆230,换言之,滑杆230套设在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外部后设置在槽体216中。
具体地,滑杆230包括固定内杆231和滑动外杆232,滑动外杆232套设在固定内杆231的外部,固定内杆231套设在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外部。
优选地,固定内杆231、滑动外杆232和冷冻消融器械100三者同轴设置,以使冷冻消融器械100能够顺利地伸入固定内杆231中。
固定内杆231的其中一端与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固定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部201,如图6所示,第一夹持部201倾斜向上地设置,其与固定内杆231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α。
与上述实施例1类似,本实施例中的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初始状态也具有直针状态(本实施例中未图示,请参考图15a和图15b)和弯曲状态(即可塑形冷区部110弯曲,如图5所示),因此针对不同的状态,冷冻消融器械100也有不同的安装方式。
下面对冷冻消融器械100初始状态为弯曲状态(如图5所示)的安装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具体来说,滑动外杆232的末端设有第二夹持部202,滑动外杆232在固定内杆231上滑动时,带动第二夹持部202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部201。需要说明的是,当将冷冻消融器械100伸入固定内杆231时,由于滑动外杆23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夹持部202,因此为了避免第二夹持部202与可塑形冷区部110产生干涉(弯曲翘起的可塑形冷区部110轴向通过第二夹持部202时会发生干涉),则使第二夹持部202与滑动外杆232的端部可旋转地连接,即第二夹持部202可沿滑动外杆232的轴线旋转,当安装冷冻消融器械100时,为了避免干涉,可将第二夹持部202旋转180°至相反的方向(如图6中箭头所示),使第二夹持部202的缺口处与滑动外杆232的缺口重合(未图示),则可使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可塑形冷区部110顺利通过并伸入第一夹持部201。当第一夹持部201和第二夹持部202闭合后,即可对心脏的待消融组织(病灶部位)进行夹持以使病灶部位与可塑形冷区部110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固定内杆231和滑动外杆232上均设置有带有开口的槽体233,由于二者为细长杆件,因此带有开口的槽体233更便于加工。固定内杆231的末端设有开口211(如图10a所示),开口211和带有开口的槽体233连通,则可塑形冷区部110可从带有开口的槽体233经由开口211伸入第一夹持部201。
冷冻消融器械100初始状态为直针状态的安装方式如下。
具体来说,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可塑形冷区部110首先由直针状态(如图15a所示的状态)插入手术夹具200,当可塑形冷区部110被推送经过开口211之后,则可塑形冷区部110随着固定内杆231和第一夹持部201之间的固定角度α而被迫发生弯曲(由于第一夹持部201为倾斜设置,因此可塑形冷区部110在进入第一夹持部201时被迫弯曲),其弯曲的角度为β(如图14所示),并且该角度β与第一夹持部201的倾斜角度α相匹配,例如二者相同(α=β),或者β略大于α,则使可塑形冷区部110顺利进入第一夹持部201,当可塑形冷区部110安装到位后,则可被第一夹持部201固定。
此外,上述夹角α可以与实施例1中采用相同的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可知,冷冻消融器械100初始状态为直针状态时,其安装方式与上述弯曲状态的安装方式类似,所不同的是,由于直针状态的可塑形冷区部110穿过开口211时,第二夹持部202不会与其发生干涉,因此此时第二夹持部202可不进行旋转。
此外,由于盖体220可以拆卸,因此在安装冷冻消融器械100时,是先将其针体部分与槽体216相卡合,随后再使其向着靠近开口211的方向移动,因此无论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初始状态为直针状态还是弯曲状态,可塑形冷区部110都可顺利通过开口211。
进一步地,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外套管112末端的冷区堵头115(请见下文描述)与第一夹持部201最上端的端盖部201d相接触时,即表明可塑形冷区部110安装到位。
此外,为了保证滑动外杆232的密封性,同时也为了能有效地固定住插入其中的冷冻消融器械100,在槽体233的上端,即其开口的口沿处还覆盖有硅胶条234,通过硅胶条234的弹性作用可保证滑动外杆232的密封性,并能有效固定住冷冻消融器械100的针体部分。
驱动部240包括施力元件241、第一能量元件242以及滑轮组件244。
本实施例中,施力元件241构造为扳机,第一能量元件242可以是弹簧等能够积蓄和释放能量的构件。
滑轮组件244包括滑轮2441、牵引绳2442、联动杆2443和支撑托2444。其中,牵引绳2442一端与扳机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2441后与联动杆2443相连。支撑托2444的一端与联动杆2443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外杆232的外壁相连。第一能量元件242附着在联动杆2443的外壁上。
当向后扣动扳机时,扳机拉动牵引绳2442使联动杆2443向前运动,同时与联动杆2443相连的支撑托2444带动滑动外杆232向前移动,从而使第一夹持部201靠近第二夹持部202,并且此时联动杆2443上的第一能量元件242积蓄能量。
反之,当对扳机的作用力撤销时,第一能量元件242释放能量,从而拉动联动杆2443向后移动,则其上的支撑托2444带动滑动外杆232向后移动,从而使第一夹持部201远离第二夹持部202。
为了限制扳机的最大行程,在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上分别设置有半槽体,当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扣合后,其上的半槽体形成一个封闭的滑槽213(如图9b所示),扳机的一端伸入滑槽213中并与牵引绳2442相连,另一端伸出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之外。通过滑槽213的长度即可限制扳机的最大行程。
本实施例中,锁止部250为弹性复位按钮(弹簧顶珠252),止动元件260为能够伸入或脱离弹性复位按钮的弹性顶止件(弹性销262)。
弹性销262与扳机伸入滑槽213的一端相连,并且右壳体215(或左壳体214)的内部还设置有导槽217(如图8所示),弹性销262设置在该导槽217中。当扳机在滑槽213中滑动时,带动弹性销262在导槽217中滑动。
弹簧顶珠252设置在右壳体215(或左壳体214)的预定位置处,并且弹簧顶珠252与导槽217相连通,因此当弹性销262在导槽217中滑动到与导槽217相连通的位置处时,即可滑入弹簧顶珠252中,如图7和8所示,从而将滑杆230与主体210相互锁定,此时无法扣动扳机。
相反地,将滑杆230与主体210解锁时,将弹簧顶珠252按下,可使弹性销262从弹簧顶珠252中滑入导槽217中,此时扳机失去约束,在第一能量元件242的作用下,扳机向前移动,滑动外杆232向后移动从而恢复至初始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初始状态是指第一夹持部201和第二夹持部202为打开的状态,即第一夹持部201远离第二夹持部202的状态。
如图10a和10b所示,第一夹持部201包括第一托板201a和第一隔热板201b,二者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并且均倾斜向上地设置。具体地,第一托板201a与固定内杆231的末端相连;第一托板201a与固定内杆231的轴向方向具有夹角γ,如图10a所示,第一托板201a向上倾斜。第一隔热板201b设置在第一托板201a的上侧,并且第一隔热板201b与滑动外杆232的轴向方向具有夹角α(其可以与夹角γ相同),即第一隔热板201b也倾斜向上。
第一隔热板201b的一端与开口211相连通,以使可塑形冷区部110可穿过开口211后可进入第一隔热板201b;第一隔热板201b的另一端即为上文所述的端盖部201d,当可塑形冷区部110穿过开口211并进入第一隔热板201b后,可塑形冷区部110的冷区堵头115与端盖部201d相接触,从而表明可塑形冷区部110安装到位。
第一隔热板201b的上侧(即远离第一托板201a的一侧)设置有半圆形槽体201c,其延伸方向与第一隔热板201b的延伸方向相同,因此该半圆形槽体201c可以形成一个能够容纳可塑性冷区部110的空间。
如上文所述,若冷冻消融器械100初始状态为直针状态,则可塑形冷区部110穿过开口211后被迫发生弯曲,从而使可塑形冷区部110进入并固定于第一夹持部201的半圆形槽体201c。
若冷冻消融器械100初始状态为弯曲状态,则可塑形冷区部110在插入槽体216后则其弯曲的部分即可位于第一夹持部201的半圆形槽体201c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槽体233的上端的开口的口沿处还覆盖有硅胶条234,通过硅胶条234的弹性作用可有效固定住冷冻消融器械100的针体部分,使其不会产生轴向或周向移动,从而间接使可塑形冷区部110被固定于第一夹持部201的半圆形槽体201c中。
因此当进行冷冻消融治疗时,第一夹持部201和第二夹持部202闭合后,即可对心脏组织的病灶部位进行夹持;并且由于可塑性冷区部110位于半圆形槽体201c中,因此当第一夹持部201和第二夹持部202将心脏组织的病灶部位夹持住后,则心脏组织的病灶部位就可与位于半圆形槽体201c中的可塑性冷区部110紧密贴合,从而可塑性冷区部110就可对心脏组织的病灶部位进行冷冻消融治疗。
第二夹持部202包括第二托板202a和第二隔热板202b,第二托板202a与滑动外杆232的末端相连,并且其延伸方向与滑动外杆232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第二隔热板202b设置在第二托板202a上靠近第一夹持部201的一侧,如图10a所示,第二隔热板202b向上地倾斜,第二隔热板202b与第二托板202a具有一定的夹角δ,该夹角δ与上文所述的夹角α(或夹角γ)大致地相同,以使第一夹持部201能够与第二夹持部202完全闭合。
此外,如图10b所示,第二隔热板202b上设置有多个测温点,用来监测组织冷冻后的温度,从而来评估手术时间及效果。具体地,第二隔热板202b上等间距地或者不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测温元件,例如可以是热电偶201d,以测量组织冷冻后的温度。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第二隔热板202bb上靠近第一隔热板201b的一侧可以设置为平面板状结构,从而能够更好地夹持心脏待消融组织。
其中,第一隔热板201b和第二隔热板202b都用四氟制成,用于进行隔热,避免冷冻消融介质的温度波及到其他非手术区域。
第一托板201a和第二托板202a均用铝材制成,以减轻其重量。
实施例3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如图11-13所示,手术夹具200构造为手枪样式的结构,冷冻消融器械100构造为细长的圆柱状结构。
本实施例与前述的第二个实施例类似,下面将主要描述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相同的部分和部件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锁止部250为内旋转件253,止动元件260为外旋转件263,外旋转件263套设在内旋转件253的外部;外旋转件263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凹槽263a(如图12所示),内旋转件25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凸台253a(如图12和13所示),外旋转件263相对于内旋转件253旋转时,凸台253a伸入或脱离凹槽263a。
具体来说,凹槽263a沿周向等间距地设置在外旋转件263的内壁上,凸台253a沿周向等间距地设置在内旋转件253的外壁上,且凹槽263a构造为能够容纳凸台253a的相适配的结构。例如,凸台253a的径向截面构造为梯形,且靠近内旋转件253的轴心一侧的面积小于远离旋转件253的轴心一侧的面积。凹槽263a的径向截面构造为U形结构,且该U的侧壁为倾斜的侧壁,使凹槽263a的上端面积小于下端面积。
本实施例中设置了4个凹槽263a和4个凸台253a,二者的数量一一对应。可以理解地,凹槽263a和凸台253a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外旋转件263与施力元件241(扳机)相连,当向后拉动扳机时,外旋转件263在内旋转件253上向后滑动,直至滑动到凸台253a的末端,内旋转件253在凸台253a的推顶下旋转而使凸台253a卡入凹槽263a中,此时4个凸台253a与4个凹槽263a完全卡合,则外旋转件263和内旋转件253二者锁定。
再次扣动扳机,内旋转件253继续旋转,此时4个凸台253a与4个凹槽263a相互错位,使外旋转件263和内旋转件253解锁,则滑动外杆232向后移动从而恢复至初始状态。
下面对冷冻消融器械100(冷冻消融针)进行详细地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冷冻消融器械100能够适用于上述3个实施例,其与上述3个实施例之间可以相结合而并不存在技术障碍。
如上文所述,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初始状态可以是直针状态,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初始状态也可以是弯曲状态,如图14所示,可塑形冷区部110具有弯曲角度β。
如图14和15所示,可塑形冷区部110包括芯管111和外套管112。芯管111构造为管状结构,其内部具有工质流动的通道。其中,工质为冷工质和/或热工质,换言之,工质可以是冷热工质之一或者是冷工质和热工质。若工质为冷工质和热工质,则二者交替从通道流入可塑形冷区部110可对病灶组织实施冷热消融治疗。其中,冷工质例如液氮;热工质例如无水乙醇。
外套管112套设在芯管111的外部,其芯管111与外套管112相连通。外套管112的内壁和芯管111的外壁之间的区域形成返回通道117,该返回通道117作为工质消融治疗之后的返回的通道。由此芯管111中的工质可流入外套管112与芯管111之间的返回通道117中,从而可将工质输出至冷冻消融器械100之外。
芯管111与外套管112之间设置有支撑部113,并且支撑部113位于可塑形冷区部110区段,支撑部113用于使可塑形冷区部110弯曲时保持芯管111的截面形状(图17示出了芯管111的弯曲状态)。其中,支撑部113可以是弹簧,在弹簧的支撑作用下,可保证芯管111与外套管112的圆形截面,因此在使可塑形冷区部110弯曲时,芯管111与外套管112不会因为弯曲而被挤压塌陷或变形。
可选地,芯管111与外套管112相连通的方式可以是在芯管111的外壁上设置出液孔111a,芯管111中的工质可通过出液孔111a流入上文所述的返回通道117中。
如图17所示,出液孔111a在芯管111的轴向和周向上均等间距地设置。例如可在芯管111的周向上设置两列互相垂直的出液孔111a(即其中一列的开孔方向与另一列的开孔方向垂直),从而既保证工质能从出液孔111a中喷出,使可塑形冷区部110的温度分布均匀,也能保证在弯曲时芯管111的圆形截面。采用这样的出液孔111a设置方式,能够避免因为出液孔111a的开设不合理而导致芯管111弯曲时受力不均而出现塌陷或变形的情况。
此外,外套管112的一端设置有冷区堵头115,用于将外套管112的末端封闭;外套管112的另一端通过冷区衬套114与下文所述导向管120相连。
如上文所述,外套管112端部的冷区堵头115还用于与第一隔热板201b的端盖部201d相接触以指示可塑形冷区部110安装到位。
优选地,芯管111与外套管112相连通的方式还可以是芯管111的末端开放,外套管112的末端封闭,外套管112的内壁与芯管111的外壁之间形成螺旋状通道116,芯管111中的工质可通过芯管111的末端流入螺旋状通道116中。螺旋状通道116有利于增大换热的效率。
其中,螺旋状通道116可以是返回通道117的一部分,更具体地,螺旋状通道116是返回通道117中最前端,即最靠近冷区堵头115的一部分。由于该部分直接与病灶部位接触,因此工质流过螺旋状通道116时会增加其流动的行程和流动速度,从而达到提高冷冻效率的目的。
进一步地,支撑部113设置在返回通道117中更远离冷区堵头115的一侧。换言之,支撑部113和冷区堵头115分别位于螺旋状通道116的两侧,如图15a和图15b所示,支撑部113位于螺旋状通道116的A端并与螺旋状通道116的A端相连,冷区堵头115位于螺旋状通道116的B端并与外套管112的端部相连。
由于支撑部113在位置上来说更靠近冷冻消融器械100后方(即更靠近操作者),而螺旋状通道116则更靠近冷冻消融器械100前方(即更靠近病灶部位),因此通过支撑部113的支撑能够保持与外套管112的圆形截面,以便于工质的正常流动。
具体地,如图18所示,螺旋状通道116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来实施。芯管111的外壁上设置有翅片112a,翅片112a与芯管111的内壁共同构成螺旋状通道116,并且为了减小液体的流动阻力,翅片112a在径向上的末端与外套管112的内壁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间隙。换言之,翅片112a所包围形成的螺旋状通道116的外径应当小于外套管112的内径。
其中,翅片112a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翅片112a在芯管111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在芯管111的轴向上呈螺旋状设置,换言之,多个翅片112a在芯管111的外侧沿着螺旋线方向排列而与芯管111的外壁共同形成螺旋状通道。
工质自芯管111的内部流出后,沿着由翅片112a组成的螺旋状通道116返回,由于螺旋状通道116在轴向上呈现螺旋状,因此在芯管111入口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大工质(液氮)流动的行程和流动速度,从而有效增大了换热的效率。
此外,由于翅片112a是相互独立的小翅片,如图18所示,每个翅片112a之间并不相连,而是具有一定的间隙,即其在芯管111的周向上相互间隔开来,这样在液氮回流的过程中每个翅片112a的棱边都能够不断地将液氮流体进行打散,从而有效遏制了液氮在光滑表面流动时产生的“蒸汽屏蔽现象”,使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如上所述,芯管111上的翅片112a呈现不连续单个独立状态,这样既保证了螺旋状通道总体上呈螺旋上升形状,同时也使翅片112a的两个侧面和靠近外套管112的一面能与液氮直接接触,增大了液氮与芯管111及翅片112a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了换热的效率。
进一步可选地,出液孔111a可以与螺旋状通道116相结合。如图15b所示,可以既在芯管111的外壁上设置出液孔111a,又在芯管111的外壁上设置翅片112a以形成螺旋状通道116,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冷冻消融器械100还包括导向管120和真空层130,导向管120套设在外套管112的外部,用于提供非治疗区的真空绝热。真空层130用于构造导向管120中以及至少部分外套管112外侧的真空环境。
如图15a所示,真空层130包括移动层和固定真空层132,移动层与固定真空层132在手术时,能够保证患者的正常组织不受损害以及防止操作者被冻伤。其中,移动层位于导向管120的轴向上靠近支撑部113的位置处,固定真空层132位于导向管120的轴向上远离支撑部113的位置处。换言之,移动层更靠近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前端(即靠近病灶部位),而固定真空层132则更靠近冷冻消融器械100的后端(即靠近操作者)。
固定真空层132用于构造导向管120中的真空环境,使冷冻消融器械100的非治疗区实现真空绝热。
移动层可沿着导向管120和外套管112的轴向移动,以调整外套管112被移动层所覆盖的区域的长度,从而改变冷冻消融器械100的治疗区域的长度。即冷冻消融器械100未被移动层所覆盖的区域为消融治疗用的冷冻区域的长度,因此通过移动层的轴向移动,能够使冷冻消融器械100外露的冷冻区域的长度可调。
优选地,移动层构造为移动真空层131。如图15a、15c和图15d所示,移动真空层131包括真空层堵头131a、真空层外管131b、真空层内管131c、真空层手柄131d和阻尼柱131e。其中,真空层外管131b套设在真空层内管131c的外部,真空层手柄131d和真空层堵头131a分别位于真空层外管131b的两端并与其相连。真空层外管131b的内壁和真空层内管131c的外壁之间的区域为真空区域(可通过抽真空来构造其真空环境),该真空区域的两端分别通过真空层手柄131d和真空层堵头131a将其封闭。
为了保证该真空区域的密封性,可使真空层手柄131d的至少一部分和真空层堵头131a的至少一部分均伸入该真空区域中(如图15d所示)。
真空层内管131c套设在外套管112的外部,并可在外套管112上沿其轴向方向移动,从而可覆盖外套管112的其中一部分,由此可改变消融治疗区域的长度(冷冻区域的长度)。
阻尼柱131e用于将移动真空层131固定于外套管112上,如图15c所示,阻尼柱131e与真空层手柄131d螺纹连接,当旋紧阻尼柱131e时,其沿径向方向伸入真空层手柄131d并抵接在外套管112的外壁上,从而将移动真空层131固定于外套管112上;当需要移动移动真空层131时,向外旋出阻尼柱131e,其沿径向方向远离真空层手柄131d,由此可松开移动真空层131,从而使其可沿外套管112的轴向移动。
通过设置移动真空层131能够使可塑形冷区部110的冷冻区域的长度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当移动真空层131向着靠近冷区堵头115的方向移动时,可将外套管112覆盖的更多,从而使冷冻区域的长度减小(形成的冷冻冰球更小);当移动真空层131向着远离冷区堵头115的方向移动时,可将外套管112覆盖的更少,从而使冷冻区域的长度增加(形成的冷冻冰球更大)。
可选地,移动层构造为绝热保护套,该绝热保护套同样套设在外套管112上并可沿其轴向移动,从而改变冷冻区域的长度。该绝热保护套可采用已知的具有绝热效果好的材料制成。
导向管120还与手柄140以及快换插头150相连,在使用时,针对病灶区域特征,将可塑形冷区部110弯曲成对应形状,在快换插头150上连接液氮输送管,打开冷冻系统,同时握住手柄140,将可塑形冷区部110按病灶形状放在病灶上,此时液氮从芯管111进入冷冻区域,并从芯管111流入外套管112中后返回,从而达到冷冻消融的作用。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冻消融器械(100),其包括可塑形冷区部(110),所述可塑形冷区部(110)用于与病灶部接触以对病灶部进行治疗;以及
手术夹具(200),其与所述冷冻消融器械(100)可拆卸地连接,用于为所述冷冻消融器械(100)提供支撑,以使所述可塑形冷区部(110)能够与病灶部紧密贴合;
其中,所述手术夹具(200)包括能够开合的第一夹持部(201)和第二夹持部(202),当所述冷冻消融器械(100)安装于所述手术夹具(200)上时,所述可塑形冷区部(110)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01);
所述可塑形冷区部(110)包括:
芯管(111),其内部具有工质流动的通道;以及
外套管(112),其套设在所述芯管(111)的外部,
所述芯管(111)与所述外套管(112)相连通,使所述芯管(111)中的工质可流入所述外套管(112)中;
所述芯管(111)的末端开放,所述外套管(112)的末端封闭,所述外套管(112)的内壁与所述芯管(111)的外壁之间形成螺旋状通道(116),所述芯管(111)中的工质可通过所述芯管(111)的末端流入所述螺旋状通道(116);
所述螺旋状通道(116)由设置在所述芯管(111)的外壁上的翅片(112a)与所述芯管(111)的外壁共同形成,且所述翅片(112a)的径向末端与所述外套管(112)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翅片(112a)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翅片(112a)沿所述芯管(11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沿所述芯管(111)的轴向呈螺旋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夹具(200)还包括主体(210)和盖体(220),所述盖体(220)设置在所述主体(210)的一侧,所述盖体(220)与所述主体(210)盖合后将所述冷冻消融器械(100)固定在二者之间;
所述第一夹持部(201)倾斜地固定地设置在所述主体(210)的末端,所述第二夹持部(20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主体(210)上,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201);
所述主体(210)的末端设有开口(211),所述可塑形冷区部(110)以直针状态穿过所述开口(211),并在穿过所述开口(211)后发生弯曲,从而进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01);
其中,所述可塑形冷区部(110)发生弯曲的角度和所述第一夹持部(201)倾斜的角度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夹具(200)还包括主体(210)和盖体(220),所述盖体(220)设置在所述主体(210)的一侧,所述盖体(220)与所述主体(210)盖合后将所述冷冻消融器械(100)固定在二者之间;
所述第一夹持部(201)倾斜地固定地设置在所述主体(210)的末端,所述第二夹持部(202)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体(210)上,
所述主体(210)的末端设有开口(211),所述可塑形冷区部(110)在以弯曲的状态经由所述开口(211)进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01)之前,转动所述第二夹持部(202)以避免其与所述可塑形冷区部(110)的弯曲部产生干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夹具还包括:
滑杆(230),所述滑杆(230)与所述主体(210)的至少一部分沿相同的方向延伸,所述滑杆(23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主体(210)的内部,所述第二夹持部(202)设置在所述滑杆(230)的末端,所述滑杆(230)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202)在所述主体(210)上滑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201);
驱动部(240),其与所述滑杆(230)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滑杆(230)的滑动,所述驱动部(240)与止动元件(260)相连;以及
锁止部(250),其设置在所述主体(210)上,并与所述止动元件(260)相互锁定或解锁,以使所述滑杆(230)与所述主体(210)锁定或解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40)包括:
施力元件(241),所述施力元件(241)的一端与所述滑杆(230)相连,另一端伸出所述主体(210)之外,用于对所述滑杆(230)施加力的作用;以及
第一能量元件(242),其设置在所述主体(210)中并与所述滑杆(230)相连;
其中,所述滑杆(230)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202)靠近所述第一夹持部(201)时,所述第一能量元件(242)积蓄能量;
所述滑杆(230)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202)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201)时,所述第一能量元件(242)释放能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元件(241)的一端与所述滑杆(230)固定相连,使所述施力元件(241)直接对所述滑杆(230)施加力的作用;或者
所述施力元件(241)的一端与所述滑杆(230)通过滑轮组件(244)相连,使所述施力元件(241)通过滑轮组件(244)向所述滑杆(230)传递力的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250)为弹性复位按钮,所述止动元件(260)为能够伸入或脱离所述弹性复位按钮的弹性顶止件。
8.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250)为内旋转件(253),所述止动元件(260)为外旋转件(263),所述外旋转件(263)套设在所述内旋转件(253)的外部;
所述外旋转件(263)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凹槽(263a),所述内旋转件(25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263a)相对应的凸台(253a),所述外旋转件(263)相对于所述内旋转件(253)旋转时,所述凸台(253a)伸入或脱离所述凹槽(263a)。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111)与所述外套管(112)之间设置有支撑部(113),所述支撑部(113)用于使所述可塑形冷区部(110)弯曲时保持所述芯管(111)的截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芯管(111)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液孔(111a),所述芯管(111)中的工质可通过所述出液孔(111a)流入所述外套管(112)中;和/或
所述支撑部(113)设置在所述螺旋状通道(116)远离所述芯管(111)末端的一侧且与所述螺旋状通道(116)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消融器械(100)还包括:
导向管(120),其套设在所述外套管(112)的外部;用于提供非治疗区的真空绝热;以及
真空层(130),其用于构造所述导向管(120)中以及至少部分所述外套管(112)外侧的真空环境;
其中,所述真空层(130)包括移动层和固定真空层(132),所述移动层位于所述导向管(120)的轴向上靠近所述支撑部(113)的位置处,所述固定真空层(132)位于所述导向管(120)的轴向上远离所述支撑部(113)的位置处;
所述固定真空层(132)用于构造所述导向管(120)中的真空环境,使所述冷冻消融器械(100)的非治疗区实现真空绝热;
所述移动层可沿所述导向管(120)和所述外套管(112)的轴向移动,以调整所述外套管(112)被所述移动层所覆盖的区域的长度,从而改变所述冷冻消融器械(100)的治疗区域的长度。
CN202110578051.2A 2021-05-26 2021-05-26 外科手术装置 Active CN113288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8051.2A CN113288401B (zh) 2021-05-26 2021-05-26 外科手术装置
PCT/CN2021/106241 WO2022246984A1 (zh) 2021-05-26 2021-07-14 外科手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8051.2A CN113288401B (zh) 2021-05-26 2021-05-26 外科手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8401A CN113288401A (zh) 2021-08-24
CN113288401B true CN113288401B (zh) 2021-11-30

Family

ID=77325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8051.2A Active CN113288401B (zh) 2021-05-26 2021-05-26 外科手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8401B (zh)
WO (1) WO20222469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2661A (zh) * 2021-09-07 2021-11-30 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冷冻消融装置
CN118021421A (zh) * 2021-11-18 2024-05-14 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消融钳
CN116983070B (zh) * 2023-09-06 2023-12-29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夹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6068A (en) * 1998-01-23 2000-08-01 Innercool Therapies, Inc. Selective organ cooling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7044946B2 (en) * 2003-06-10 2006-05-16 Cryocath Technologies Inc. Surgical clamp having treatment elements
CA2713129C (en) * 2008-01-25 2018-09-18 Ats Medical, Inc. Cryoprobe clamp having transmurality assessment window
US9936996B2 (en) * 2010-03-30 2018-04-10 Medtronic ATS Medical, Inc. Cryoprobe having internal warming fluid capabilities
CN109394330A (zh) * 2018-12-25 2019-03-01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钳
CN210019629U (zh) * 2019-04-08 2020-02-07 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冷冻治疗设备及其探针
CN213190035U (zh) * 2020-05-29 2021-05-14 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塑形的冷冻消融笔
CN212879550U (zh) * 2020-07-14 2021-04-06 天津美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消融探针用换热结构
CN214157487U (zh) * 2020-10-22 2021-09-10 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拆卸式冷冻消融冷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6984A1 (zh) 2022-12-01
CN113288401A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88401B (zh) 外科手术装置
CN102378600B (zh) 具有增强的热传递的冷冻外科仪器
EP4154832B1 (en) Cooling apparatus and cooling method
AU2016201215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delivery of fluid to tissue
US10238448B2 (en) Surgical devices and mechanisms
US876511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conditioning/fixa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with heat activation/release with thermoactivated drugs and gene products
EP2593028B1 (en) Cryosurgical instrument for treating large volume of tissue
JP2008545462A5 (zh)
US7938828B2 (en) Cooled ablation catheter
US20110004120A1 (en) Biopsy device needle set
EP2708200A2 (en) High-frequency heat therapy electrode device equipped with flexible tube
JP2008512155A (ja) 外科用ステープル器具
BRPI0601359B1 (pt) Surgical click applicator
RU2006101219A (ru) Хирург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с инструментом для наложения скобок
JP2011507621A (ja) 真空吸引ハンドル
KR20230160771A (ko) 의료용 냉각 장치
WO2007145820A1 (en) Cardiac ablation dosing
CN112672700B (zh) 连发施夹钳和连发施夹钳送料装置
CN112955099A (zh) 医疗冷却装置和使用其的冷却方法
EP1902746B1 (en) Catheter actuator
EP3831346B1 (en) Medical cooling device
CN117883173B (zh) 简易冷热消融针及消融装置
CN117883173A (zh) 简易冷热消融针及消融装置
RU270215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ачи хладагента крио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в аппликатор
AU2015261555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delivery of fluid to tissu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