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5907A - 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5907A
CN113285907A CN202010102629.2A CN202010102629A CN113285907A CN 113285907 A CN113285907 A CN 113285907A CN 202010102629 A CN202010102629 A CN 202010102629A CN 113285907 A CN113285907 A CN 113285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ification
terminal
user
promp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26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5907B (zh
Inventor
张亚男
刘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26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5907B/zh
Priority to CN202080096219.XA priority patent/CN1151042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5614 priority patent/WO2021164314A1/zh
Priority to EP20919471.1A priority patent/EP4096180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285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5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5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5907B/zh
Priority to US17/820,644 priority patent/US20220398334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identity of one or more communicating identities is hidde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9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features or functions of an ap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H04M1/72463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by limiting the access to the user interface, e.g. locking a touch-screen or a keyp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3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using or handling presence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5Environment-dependent, e.g. using captured environment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2Subscriber ident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39Recurrent ver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09/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 H04L9/00
    • H04L2209/42Anonymization, e.g. involving pseudony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3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using wearable devices, e.g. using a smartwatch or smart-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eth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其中,通知提示方法包括:当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时,从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目标用户,则控制目标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第一提示方式显示所述通知的预览内容;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则控制目标终端以第二提示方式提示通知;第二提示方式不显示所述通知的预览内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示方法能够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提高对用户隐私保护的智能化程度。

Description

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信息的隐私性。为了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通知提示方法,该通知提示方法允许用户对终端设备的通知提示方式进行设置,当用户不想让终端设备上接收到的通知被其他人看到时,用户可以将终端设备的通知提示方式设置为不显示通知预览,这样,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通知时,只会向用户提示通知的来源,例如提示通知来源于哪个应用程序或哪个用户,而不会显示通知的具体内容,从而能够降低用户的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风险。然而,上述通知提示方法依赖于用户对通知提示方式的设置,且终端设备始终按照用户设置的通知提示方式来对通知进行提示,而不会考虑实际的应用场景,可见,现有的通知提示方法对用户隐私保护的智能化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能够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提高对用户隐私保护的智能化程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知提示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时,从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
获取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显示所述通知的预览内容;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不显示所述通知的预览内容。
示例性的,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之后,在从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通知是否为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
相应的,所述从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通知为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时,从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
示例性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是用户的人脸特征。
基于此,服务器在确定出目标终端后,可以向目标终端发送预设人脸图像获取请求,该预设人脸图像获取请求用于向目标终端请求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人脸图像。目标终端接收到预设人脸图像获取请求后,可以启动预设摄像头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人脸图像,并将获取到的人脸图像发送至服务器。其中,预设摄像头指与目标终端相关联的摄像头。服务器接收到目标终端返回的人脸图像后,从该人脸图像中提取人脸特征,提取出的人脸特征即为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人脸特征。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公用终端,则确定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
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示例性的,用户可以预先定义紧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相应通知的时刻,非紧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或者,用户还可以定义非紧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且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的时候。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通知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且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示例性的,公用终端若检测到其当前处于空闲状态,且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则公用终端立即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公用终端若检测到其当前处于忙碌状态,且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则公用终端在其由忙碌状态转换为空闲状态后,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公用终端若检测到其当前处于空闲状态,但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未使用,则公用终端在目标用户对公用终端的使用状态由未使用转换为正在使用时,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公用终端在检测到其当前处于空闲状态,但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未使用时,还可以采用第一提示方式与铃声方式和/或语音播报方式相结合的通知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当前有新的终端设备满足所述预设通知提示条件,且所述新的终端设备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且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取消对所述通知的提示,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在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取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后,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在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多个用户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所述通知不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取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后,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在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多个用户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公用终端,则确定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
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通知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且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不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且当前使用所述公共终端的多个用户均为预设的授权用户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当前有新的终端设备满足所述预设通知提示条件,且所述新的终端设备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且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取消对所述通知的提示,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时,从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
第一获取单元,用户获取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显示所述通知的预览内容;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用于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不显示所述通知的预览内容。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服务器上运行时,使得服务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时,先从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再基于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检测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数量和身份,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目标用户时,控制目标终端以显示通知的预览内容的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时,控制目标终端以不显示通知的预览内容的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即服务器能够根据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数量和身份,对目标终端的通知提示方式进行智能化调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示方法无需用户对终端设备的通知提示方式进行设置,其能够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提高对用户隐私保护的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示方法所应用的通知提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的账号在用户的各个终端设备上的登录情况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中S32的两种具体实现方式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在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目标用户的情况下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中S33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中S332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13是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在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的情况下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中S34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中S342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图2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示方法所应用的通知提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示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10和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登录有任一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当终端设备上登录有某用户的账号时,该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服务器10推送的针对该用户的账号的通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的账号可以是用户的私人账号,也可以是用户的关联账号。其中,用户的私人账号可以是基于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在服务器10中注册的账号,用户的关联账号可以是与用户的私人账号有关联关系的其他账号,其他账号也可以是在服务器10中注册的账号。
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与用户的私人账号有关联关系的其他账号可以是与用户同在一个预设关系群组中的其他用户的账号,其他用户的账号可以是基于其他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在服务器10中注册的账号,预设关系可以是关系较为亲密的社会关系,例如,预设关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亲人和同事等,相应的,预设关系群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家庭群组和工作群组等。
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与用户的私人账号有关联关系的其他账号还可以是被用户预先与其私人账号建立了关联关系,且被用户授权允许接收针对其私人账号的通知的账号,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10可以预先将与用户的私人账号建立了关联关系,且被授权允许接收针对用户的私人账号的通知的账号进行存储。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账号的类型可以是应用账号,相应的,服务器10可以是应用服务器,示例性的,用户的账号可以是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或淘宝账号等应用账号,相应的,服务器10可以是微信服务器、支付宝服务器或淘宝服务器等。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账号的类型还可以是设备生产商账号,相应的,服务器10可以是设备生产商服务器,示例性的,用户的账号可以是华为账号或Apple账号等设备生产商账号,相应的,服务器10可以是华为服务器或Apple服务器等。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账号的类型还可以是运营商账号,相应的,服务器10可以是运营商服务器,示例性的,用户的账号可以是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手机号码,相应的,服务器10可以是移动运营商服务器。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用户的账号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账号,本申请不对用户的账号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登录有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的私人终端20和/或公用终端30。
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的私人终端20可以是通常仅登录一个账号且长期被一个与该账号相匹配的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其中,与某账号相匹配的用户指身份信息与该账号注册时所使用的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同的用户,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身份证号码、用户的邮箱或用户的生物特征等能够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唯一标识的信息,用户的生物特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指纹、声纹、虹膜及人脸特征等。公用终端30可以是登录过至少一个账号,且通常被多个相关联的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其中,相关联的用户可以是同在一个预设关系群组中的多个用户,也可以是预先建立了关联关系的多个用户,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关系群组在前述内容中已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10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登录过的账号的个数以及使用终端设备的用户的个数和身份信息,来确定通知提示系统中的各个终端设备的类型。其中,终端设备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私人终端和公用终端。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在用户每次使用终端设备时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终端设备当前登录的用户的账号发送至服务器10。服务器10在检测到某终端设备通常仅登录一个账号且长期被一个与该账号相匹配的用户所使用时,可以将该终端设备确定为私人终端;服务器10在检测到某终端设备登录过至少一个账号,且通常被多个相关联的用户使用时,可以将该终端设备确定为公用终端。示例性的,以用户的身份信息包括声纹信息为例,假设账号A注册时所使用的用户的声纹信息为声纹1,服务器10若检测到终端设备a通常仅登录账号A,且终端设备a长期被声纹信息为声纹1的用户Jack所使用,则服务器10可以将终端设备a确定为用户Jack的私人终端;服务器10若检测到终端设备b登录过账号A和账号B,终端设备b通常被声纹信息为声纹1的用户Jack、声纹信息为声纹2的用户Lily以及声纹信息为声纹3的用户Tony使用,且用户Jack、用户Lily以及用户Tony同在一个家庭群组中,则服务器10可以将终端设备b确定为公用终端。
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由用户预先对其所使用的各个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进行定义,其中,设备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私人终端和公用终端。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10可以将用户预先定义的所有私人终端20的标识存储在私人终端列表中,将用户预先定义的所有公用终端30的标识存储在公用终端列表中,在后续的通知提示过程中,服务器10可以根据待识别的终端设备的标识,通过查表的方式来确定待识别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其中,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序列号,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名称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有对其所使用的各个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进行定义的情况下,服务器10优先基于用户定义的各个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来确定通知提示系统中的各个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的账号在用户的各个终端设备上的登录情况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户的私人终端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21、智能手表22、智能眼镜23及耳机24等,公用终端3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视31、平板32、音箱33及车载设备34等。通常,用户的私人账号可以在用户的私人终端20和公用终端30上登录,用户的关联账号一般仅在公用终端30上登录,而无论终端设备登录的是用户的私人账号还是用户的关联账号,均可接收到服务器10推送的针对该用户的通知。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流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图1中的服务器10,服务器10可以是应用服务器,也可以是设备生产商服务器,或者还可以是运营商服务器等,此处不对服务器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制。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包括S31~S34,详述如下:
S31:当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时,从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
本实施例中的目标用户可以是拥有在服务器中注册的账号的用户,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通过目标用户来指代任一拥有在服务器中注册的账号的用户,其中,目标用户所拥有的在服务器中注册的账号可以包括目标用户的私人账号,也可以包括目标用户的关联账号。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登录有目标用户的私人账号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登录有目标用户的关联账号的终端设备,进一步的,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的私人终端,也可以包括公用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正常工作时,若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私人账号或关联账号的通知,则认为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此时,服务器需要将该通知推送至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上,以使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向目标用户提示该通知。
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服务器检测到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为多个时,为了避免同时在多个不同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通知提示而对用户造成干扰,且为了确保目标用户不错过与其相关的通知,服务器可以从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仅控制目标终端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在实际应用中,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其中,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用于对当前允许进行通知提示的终端设备进行限制,当前指服务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时刻。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预设通知提示条件可以是:终端设备处于被使用状态,即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将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当前处于被使用状态的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终端。其中,终端设备当前处于被使用状态可以是:终端设备当前正在执行预设进程,或者终端设备当前正处于亮屏状态,或者终端设备当前正在被用户操作等,预设进程可以是终端设备处于亮屏状态或灭屏状态均能执行的进程,例如,预设进程可以是音乐播放进程。示例性的,假如用户Jack在其电脑和手机上均登录了微信账号,微信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用户Jack的微信通知时,若检测到用户Jack的电脑当前正在播放视频或者正在被用户操作,而用户Jack的手机当前既未执行任何进程,也未被用户操作,且处于灭屏状态,则服务器将用户Jack的电脑确定为目标终端,即服务器后续仅将针对用户Jack的微信通知推送至用户Jack的电脑上。
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接收到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可能是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也可能是不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其中,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为允许在多个不同的终端设备上进行提示的通知,不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为仅允许在一个终端设备上进行提示的通知。而考虑到有些终端设备无法接收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因此,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预设通知提示条件还可以是:终端设备为能够接收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的设备,且终端设备处于被使用状态,基于此,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时,可以先从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能够接收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的候选设备,再将候选设备中当前处于被使用状态的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终端。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预先对目标用户平时所使用的各个终端设备的通知接收权限进行设置,其中,通知接收权限可以包括:允许接收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和不允许接收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在后续的通知提示过程中,服务器可以通过获取各个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的通知接收权限,来从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能够接收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的候选设备。
由于服务器接收到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可能是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也可能是不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因此,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后,在从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目标终端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所述通知是否为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预先定义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所包含的通知类型,示例性的,通知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即时消息类通知和呼叫类通知等,例如,可以预先定义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包含即时消息类通知。基于此,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时,可以先确定该通知的通知类型,再基于该通知的通知类型来检测其是否为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具体的,服务器若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通知类型包含在预先定义的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所包含的通知类型中,则确定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为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
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为允许跨设备提示的通知时,才从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
本实施例在多个终端设备都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情况下,仅控制处于被使用状态的目标终端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从而使目标用户能够及时接收到与其相关的通知,同时,由于并不是在所有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上同时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因此能够降低通知提示对用户造成的干扰。
S32:获取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用户的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风险,服务器在确定出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后,在控制目标终端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之前,还需要对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数量以及身份进行检测。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可以是当前正在注视目标终端的显示屏的用户。
具体的,服务器可以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并根据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来检测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数量以及身份,进而根据检测结果来确定目标终端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提示方式可以包括第一提示方式和第二提示方式,其中,第一提示方式显示通知的预览内容,第二提示方式不显示通知的预览内容,在实际应用中,通知的预览内容可以是通知包含的所有内容,也可以是通知包含的内容中的部分内容。
为了防止在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时对用户造成干扰,同时考虑到用户在使用目标终端时,用户的人脸通常会正对目标终端的显示屏,因此,在本实施例一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是用户的人脸特征,即服务器在确定出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后,可以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人脸特征。
具体的,请参阅图4,图4是本实施例中S32的两种具体实现方式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确定出目标终端后,可以向目标终端发送预设人脸图像获取请求,该预设人脸图像获取请求用于向目标终端请求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人脸图像。目标终端接收到预设人脸图像获取请求后,可以启动预设摄像头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人脸图像,并将获取到的人脸图像发送至服务器。其中,预设摄像头指与目标终端相关联的摄像头。在一具体实现方式中,与目标终端相关联的摄像头可以是目标终端的前置摄像头,如图4中的(a)所示,在该实现方式中,目标终端可以直接启动其前置摄像头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人脸图像;在另一具体实现方式中,当目标终端为固定设置在某物理空间中的终端设备时,与目标终端相关联的摄像头还可以是安装在目标终端所在物理空间中的摄像头,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将目标终端与其所在物理空间中安装的摄像头建立关联关系,基于此,如图4中的(b)所示,目标终端在接收到预设人脸图像获取请求后,可以通过向安装在其所在物理空间中的摄像头发送图像获取指令,来控制摄像头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人脸图像,安装在目标终端所在物理空间中的摄像头获取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人脸图像后,将该人脸图像发送至目标终端。目标终端将接收到的人脸图像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目标终端返回的人脸图像后,从该人脸图像中提取人脸特征,提取出的人脸特征即为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人脸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出的人脸特征可能为一个,也可能为多个,具体的,当服务器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出的人脸特征为一个时,服务器可以认为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一个;当服务器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出的人脸特征为多个时,服务器可以认为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
由于用户在使用目标终端的过程中可能会发出声音,例如,当多个用户在目标终端上观看视频时,不同用户之间可能会进行交流,因此,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的身份信息还可以包括用户的声纹信息,即服务器可以通过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声纹信息,通过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声纹信息,来识别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确定出目标终端后,可以向目标终端发送预设语音信息获取请求,该预设语音信息获取请求用于向目标终端请求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语音信息。目标终端接收到预设语音信息获取请求后,可以启动预设麦克风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语音信息,并将获取到的语音信息像发送至服务器。其中,预设麦克风指与目标终端相关联的麦克风。在一具体实现方式中,与目标终端相关联的麦克风可以是内置于目标终端中的麦克风,在该实现方式中,目标终端可以直接启动其内置的麦克风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语音信息;在另一具体实现方式中,与目标终端相关联的麦克风还可以是未内置于目标终端中,但与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麦克风,在该实现方式中,目标终端在接收到预设语音信息获取请求后,可以启动与其通信连接的麦克风来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语音信息,目标终端获取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语音信息后,将该语音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目标终端返回的语音信息后,从该语音信息中提取声纹信息,提取出的声纹信息即为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声纹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从语音信息中提取出的声纹信息可能为一个,也可能为多个,具体的,当服务器从语音信息中提取出的声纹信息为一个时,服务器可以认为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一个;当服务器从语音信息中提取出的声纹信息为多个时,服务器可以认为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
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仅通过声纹信息来检测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数量以及身份时的准确率较低,因此在本实施例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人脸特征和声纹信息,来综合检测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数量以及身份。具体的,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确定出目标终端后,可以通过向目标终端同时发送预设人脸图像获取请求以及预设语音信息获取请求,来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人脸特征和声纹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现方式中,服务器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人脸特征和声纹信息的方式与前述实现方式中服务器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人脸特征和声纹信息的方式相同,具体可以参考前述实现方式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在本实现方式中,当服务器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出的人脸特征为一个,且从音频信息中提取出的声纹信息仅对应一个用户时,服务器可以认为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一个;当服务器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出的人脸特征为多个,或者从音频信息中提取出的声纹信息对应多个用户时,服务器可以认为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
上述实现方式在获取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时,可以直接启动预设摄像头和/或预设麦克风获取,而无需用户进行任何额外的操作,例如无需用户自己输入其身份信息,从而可以避免在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时对用户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根据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一个时,还需要进一步确认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该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在确认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时,服务器还需要获取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作为参考。在本实施例一实现方式中,若服务器接收到的通知是针对目标用户的私人账号的通知,则服务器可以获取该私人账号在注册时所使用的用户的身份信息,该身份信息即为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在本实施例另一实现方式中,若服务器接收到的通知是针对目标用户的关联账号的通知,则服务器可以先确定与该关联账号有关联关系的用户的私人账号,再获取该私人账号在注册时所使用的用户的身份信息,该身份信息即为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服务器在获取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后,将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与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对比,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与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同时,确认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为目标用户,此时服务器执行S33。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根据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时,可以直接执行S34。
S33: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显示所述通知的预览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一个,且该一个用户为目标用户时,确定目标终端针对通知的提示方式为第一提示方式。其中,第一提示方式可以显示通知的预览内容。
具体的,服务器可以将其接收到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以及其确定出的目标终端针对通知的提示方式发送至目标终端。由于服务器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出的目标终端针对通知的提示方式为第一提示方式,因此,目标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后,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实际应用中,目标终端在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时,可以通过通知提示框来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目标终端在通知提示框中提示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知的类型、通知的来源、通知的预览内容以及其接收到通知时的时间等。其中,通知的类型用于标识通知所针对的服务类型,示例性的,通知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短信、电话及微信等;通知的来源用于标识通知来自于哪个用户。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目标终端可以将通知提示框显示在显示屏上靠近显示屏上边框的区域。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在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目标用户的情况下的具体场景示意图,在该场景下,假设服务器接收到的通知为针对目标用户Jack的微信通知,且该微信通知来自于用户Lily,该通知的具体内容是“今晚有空一起吃饭吗?”,如图5中的(a)所示,假设目标终端包括用户Jack的手机21,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目标用户Jack,则如图5中的(b)所示,用户Jack的手机21可通过通知提示框211对该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手机21在通知提示框中211中提示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知的类型2111、通知的来源2112、通知的具体内容2113和/或其接收到通知时的时间2114。示例性的,手机21可以将通知提示框211显示在显示屏210上靠近显示屏上边框2101的区域。
本实施中,服务器仅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目标用户时,才控制目标终端以显示通知的预览内容的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从而能够降低用户的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风险。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可能包括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也可能包括公用终端,因此,从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出的目标终端也可能包括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和/或公用终端,即目标用户当前正在使用的目标终端中可能仅包括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也可能仅包括公用终端,或者还可能同时包括用户的私人终端和公用终端。
因此,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目标用户时,还获取各个目标终端的设备类型。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检测目标终端的设备类型的具体实现方式在前述内容中已详述,此处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服务器根据各个目标终端的设备类型检测到目标终端中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时,S33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检测到目标终端中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服务器检测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2)服务器检测到目标终端中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和公用终端。在本实现方式中,在目标终端中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的情况下,服务器优先控制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目标用户的隐私被泄露的风险。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假如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时,检测到用户Jack的手机21和电视31上均登录有用户Jack的账号,且用户Jack一个人当前在同时使用其手机21和电视31,则服务器仅控制用户Jack的手机21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一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控制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之前,还可以检测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控制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其中,通知的紧急属性可以包括:紧急和非紧急。当某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时,说明该通知为紧急通知,紧急通知通常是需要进行实时提示的通知;当某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时,说明该通知为非紧急通知,非紧急通知通常是可以不进行实时提示的通知。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预先对允许在其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通知提示的服务以及各个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进行定义,其中,允许在终端设备上进行通知提示的服务可以是终端设备的系统服务,例如来电服务、闹钟服务及低电量告警服务等,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上安装的应用程序对应的服务,例如微信服务。示例性的,用户可以定义来电服务、闹钟服务、低电量告警服务、异常提示服务等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
具体的,服务器在检测其接收到的通知的紧急属性时,可以先确定其接收到的通知对应的目标服务,再根据预先定义的各个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来确定目标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服务器可以将目标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为其接收到的通知的紧急属性。示例性的,假设服务器接收到的通知为来电通知,该来电通知对应的目标服务为来电服务,假设用户预先定义的来电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则服务器确定其接收到的来电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紧急属性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可以由用户预先定义,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预先定义紧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相应通知的时刻,非紧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
基于此,服务器在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为紧急通知时,确定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该通知的时刻。基于此,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后,立即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由于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紧急通知时,能够及时对该紧急通知进行提示,从而可以使目标用户及时获知其接收到的通知。
服务器在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为非紧急通知时,确定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基于此,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后,在其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若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时刻正处于空闲状态,则立即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若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时刻正处于忙碌状态,则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在其由忙碌状态转换为空闲状态后,才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其中,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终端设备当前未执行任何沉浸式任务;(2)终端设备的人机交互频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频率阈值。其中,沉浸式任务指执行时需要进行全屏显示的任务,例如,游戏任务、视频的全频播放任务等。预设频率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处不对其进行限定。
终端设备处于忙碌状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终端设备当前正在执行沉浸式任务;(2)终端设备被投屏;(3)终端设备的人机交互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
在实际应用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其当前所执行的任务对显示屏的占用情况,或者终端设备当前的人机交互频率来检测其当前的工作状态。例如,终端设备在检测到其当前正在执行沉浸式任务,使得当前所执行的任务占用了终端设备的整个显示屏,或者检测到其当前的人机交互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时,认为其当前处于忙碌状态;终端设备在检测到其当前未执行沉浸式任务,且其当前的人机交互频率小或等于预设频率阈值时,认为其当前处于空闲状态。
示例性的,假设目标用户在通过其手机玩游戏时,手机接收到了一条非紧急通知,由于此时手机的人机交互频率较高,因此,手机可以认为其当前处于忙碌状态,不对接收到的通知进行提示;而当游戏结束时,手机的人机交互频率较低,因此,手机可以认为其当前处于空闲状态,此时,手机对其刚才接收到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当服务器根据各个目标终端的设备类型检测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公用终端时,S33具体还可以包括S331~S332,详述如下:
S331: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公用终端,则确定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
S332: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含目标用户,且目标终端仅包含公用终端时,可以先确定其接收到的通知对应的目标服务,再根据预先定义的各个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来确定目标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服务器可以将目标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为其接收到的通知的紧急属性。示例性的,假设服务器接收到的通知为来电通知,该来电通知对应的目标服务为来电服务,假设用户预先定义的来电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则服务器确定其接收到的来电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
服务器在确定了其接收到的通知的紧急属性后,可以根据该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该通知的提示时机,并控制公用终端在该通知的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一提示方式对该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服务器可以将其接收到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其确定出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方式以及终端设备对该通知的提示时机一同发送至公用终端,公用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前述信息后,在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紧急属性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可以由用户预先定义。
在一具体实现方式中,用户可以预先定义紧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相应通知的时刻,非紧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基于此,S332具体可以包括如图8所示的S3321~S3322,详述如下:
S3321: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通知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为紧急通知时,确定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该通知的时刻。服务器在确定出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后,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以及该通知的提示方式和提示时机发送至公用终端。
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后,立即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公用终端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紧急通知时,能够及时对该紧急通知进行提示,从而可以使目标用户及时获知其接收到的通知。
S3322: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为非紧急通知时,确定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服务器在确定出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后,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以及该通知的提示方式和提示时机发送至公用终端。
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后,在其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若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时刻正处于空闲状态,则公用终端立即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若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时刻正处于忙碌状态,则公用终端在其由忙碌状态转换为空闲状态后,才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从而能够避免对用户造成干扰。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9,假设电视31为目标用户Jack的公用终端,电视31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用户Jack的一个非紧急通知时,如图9中的(a)所示,若当前用户Jack正一个人在通过电视观看视频,且该视频全屏显示,即电视31当前处于忙碌状态,则电视31此时不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进一步的,如图9中的(b)所示,当用户Jack关掉视频界面使得电视31停留在节目菜单界面时,由于电视31当前由忙碌状态转换为空闲状态,因此,电视31此时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例如,电视31可以通过通知提示框311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还可以定义非紧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且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的时候。其中,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状况用于描述用户是否正在注视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具体的,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状况可以包括:正在使用和未使用。当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时,表示用户当前正在注视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当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状况为未使用时,表示用户当前未注视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基于此,S3322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且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为非紧急通知时,确定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且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的时候。服务器在确定出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后,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以及该通知的提示方式和提示时机发送至公用终端。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后,在其处于空闲状态,且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的时候,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而公用终端在处于忙碌状态,或者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未使用时,不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具体的,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时,可以检测其当前的工作状态,以及检测当前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公用终端检测其工作状态的方式在前一实现方式中已详述,具体可参考前一实现方式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在实际应用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公用终端在检测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态时,可以启动其前置摄像头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通过对人脸图像中目标用户的眼睛状态进行识别,来检测目标用户对公用终端的使用状态。具体的,公用终端在根据人脸图像中目标用户的眼睛状态检测到目标用户未注视公用终端的显示屏时,确认目标用户对公用终端的使用状态为未使用;公用终端在根据人脸图像中目标用户的眼睛状态检测到目标用户正在注视公用终端的显示屏时,确认目标用户对公用终端的使用状态为正在使用。
更具体的,公用终端若检测到其当前处于空闲状态,且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则公用终端立即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公用终端若检测到其当前处于忙碌状态,且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则公用终端在其由忙碌状态转换为空闲状态后,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公用终端若检测到其当前处于空闲状态,但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未使用,则公用终端在目标用户对公用终端的使用状态由未使用转换为正在使用时,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0,用户Jack的电视31上登录有用户Jack的账号,如图10中的(a)所示,假设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用户Jack的一非紧急通知,并将该紧急通知发送至用户Jack的电视31上时,用户Jack一个人正在通过电视31选择其想要观看的电视节目,由于电视31此时的显示界面停留在主菜单界面,且用户Jack正在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即此时电视31处于空闲状态,且用户Jack对电视31的使用状态为正在使用,因此,电视31可以在此时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
如图10中的(b)所示,假设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用户Jack的一非紧急通知,并将该紧急通知发送至用户Jack的电视31上时,电视31此时的显示界面停留在主菜单界面,但位于电视31前方的用户Jack此时并未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即此时电视31虽处于空闲状态,但用户Jack对电视31的使用状态为未使用,因此,此时,电视31不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如图10中的(a)所示,当用户Jack重新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时,电视31才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
如图10中的(c)所示,假设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用户Jack的一非紧急通知,并将该紧急通知发送至用户Jack的电视31上时,电视31此时的显示界面停留在主菜单界面,但位于电视31前方的用户Jack此时刚好离开(即未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即此时电视31虽处于空闲状态,但用户Jack对电视31的使用状态为未使用,因此,此时,电视31不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如图10中的(a)所示,当用户Jack重新返回电视31的前方,并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时,电视31才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实现方式中,公用终端在检测到其当前处于空闲状态,但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未使用时,还可以采用第一提示方式与铃声方式和/或语音播报方式相结合的通知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在当前使用公用终端的用户仅包含目标用户的情况下,公用终端在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对目标用户进行提示时,其可以播报通知的具体内容。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1,假设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用户Jack的一非紧急通知,并将该紧急通知发送至用户Jack的电视31上时,电视31此时的显示界面停留在主菜单界面,但用户Jack此时未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例如图11的(a)中,用户Jack此时虽在电视31前方但其未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或者图11的(b)中,用户Jack此时离开电视31前方),即此时电视31虽处于空闲状态,但用户Jack对电视31的使用状态为未使用,因此,此时,电视31可以在其显示屏上以通知提示框311的形式对该通知进行显示,同时,电视31还可以采用语音播报方式提示用户Jack其接收到了一条通知,并播报该通知的具体内容。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在S62之后,通知提示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若检测到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当前有新的终端设备满足所述预设通知提示条件,且所述新的终端设备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且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取消对所述通知的提示,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控制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的公用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后,还可以实时检测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是否有新的终端设备满足预设的通知提示条件。其中,新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除了目标终端之外的任一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假如登录有目标用户Jack的账号的终端设备包括用户Jack的手机、平板及电视,手机为用户Jack的私人终端,平板和电脑为用户Jack的公用终端,假如服务器在S31中确定出的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仅包括用户Jack的电视,则服务器在该实施例中检测到的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新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Jack的手机和/或平板。
服务器在检测到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有新的终端设备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时,还检测新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服务器在检测到新的终端设备中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时,获取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基于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检测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的数量和身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一具体实现方式中,服务器获取当前使用私人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方式可以与其在S32中获取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方式相同,具体可参考S32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在本实施例另一具体实现方式中,若服务器在检测到有新的终端设备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时,该新的终端设备已经获取到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例如用户的指纹信息,则新的终端设备可以将用户的指纹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可以基于用户的指纹信息,来检测当前使用新的终端设备的用户的身份。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仅包含目标用户时,可以向其在S31中确定出的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的公用终端发送通知隐藏指令,该通知隐藏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公用终端取消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同时,服务器还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以及该通知的提示方式发送至其在该实施例中确定出的私人终端,以控制该私人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2,在图12的(a)中,若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Jack的通知时检测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用户Jack的电视31,且当前仅有用户Jack在使用该电视31,则服务器控制用户Jack的电视31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在图12的(b)中,若服务器在控制电视31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后,又检测到登录有用户Jack的账号的手机21当前被用户Jack使用,例如当前被用户Jack拿起,则服务器控制用户Jack的电视31取消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的提示,并控制用户Jack的手机21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检测到新的终端设备中仅包含公用终端,且当前使用该公用终端的用户为目标用户时,确定该公用终端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的公用终端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第二距离的大小关系。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服务器可以控制新的终端设备中仅包含的公用终端通过其前置摄像头采集第一人脸图像,以及控制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的公用终端通过其前置摄像头采集第二人脸图像,其中,第一人脸图像的尺寸与第二人脸图像的尺寸相同。服务器在得到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后,确定第一人脸图像中包含的人脸在第一人脸图像中的第一占比,以及确定第二图像中包含的人脸在第二人脸图像中的第二占比,通过第一占比与第二占比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大小关系。具体的,服务器若检测到第一占比小于第二占比,则确定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服务器若检测到第一占比大于第二占比,则确定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服务器在检测到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时,说明新的终端设备中仅包含的公用终端距离目标用户较近,而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的公用终端距离目标用户较远,此时,服务器可以向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的公用终端发送通知隐藏指令,该通知隐藏指令用于指示标终端中仅包含的公用终端取消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同时,服务器还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以及该通知的提示方式发送至新的终端设备中仅包含公用终端,以控制新的终端设备中仅包含公用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示例性的,请继续参阅图12,在图12的(a)中,若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Jack的通知时检测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用户Jack的电视31,且当前仅有用户Jack在使用该电视31,则服务器控制用户Jack的电视31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在图12的(c)中,若此时服务器检测到登录有用户Jack的账号的平板32当前被用户Jack使用,例如当前被用户Jack拿起,且检测到平板32与用户Jack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电视31与用户Jack之间的第二距离,则服务器控制用户Jack的电视31取消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的提示,并控制用户Jack的平板32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
S34: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不显示所述通知的预览内容。
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时,可以不对该多个用户的具体身份进行检测,直接确定目标终端针对通知的提示方式为第二提示方式。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该多个用户包括目标用户时,才确定目标终端针对通知的提示方式为第二提示方式,而在该多个用户中不包含目标用户时,服务器可以不控制目标终端对所述通知进行提示。其中,第二提示方式不显示通知的预览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将其接收到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以及其确定出的目标终端针对通知的提示方式发送至目标终端。由于服务器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出的目标终端针对通知的提示方式为第二提示方式,因此,目标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后,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实际应用中,目标终端在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时,也可以通过通知提示框来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在一实现方式中,目标终端可以在通知提示框中显示接收到的通知的条数、通知的类型以及通知的来源,而不显示通知的具体内容;在另一实现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隐私的保密性,目标终端可以仅在通知提示框中显示接收到的通知的条数。进一步的,由于本实施例中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因此,目标终端还可以在通知提示框中显示该通知所针对的目标用户,以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多个用户或者目标终端提示的通知是针对哪个用户的通知。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目标终端可以将通知提示框显示在显示屏上靠近显示屏上边框的区域。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知提示方法在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的情况下的具体场景示意图,在该场景下,假设服务器接收到的通知为针对目标用户Jack的微信通知,且该微信通知来自于用户Lily,该通知的具体内容是“今晚有空一起吃饭吗?”,如图13中的(a)所示,假设目标终端包括用户Jack的电视31,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则如图13中的(b)所示,用户Jack的电视31可以仅在通知提示框311中显示其接收到的通知的条数3111以及该通知所针对的目标用户3112。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时,先从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再基于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检测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数量和身份,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目标用户时,控制目标终端以显示通知的预览内容的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时,控制目标终端以不显示通知的预览内容的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即服务器能够根据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数量和身份,对目标终端的通知提示方式进行智能化调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示方法无需用户对终端设备的通知提示方式进行设置,其能够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提高对用户隐私保护的智能化程度。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可能包括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也可能包括公用终端,因此,从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出的目标终端也可能包括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和/或公用终端,即目标用户当前正在使用的目标终端中可能仅包括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也可能仅包括公用终端,或者还可能同时包括用户的私人终端和公用终端。
因此,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时,还获取各个目标终端的设备类型。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检测目标终端的设备类型的具体实现方式在前述内容中已详述,此处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基于此,在本实施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服务器根据各个目标终端的设备类型检测到目标终端中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时,S34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在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检测到目标终端中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服务器检测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2)服务器检测到目标终端中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和公用终端。在本实现方式中,在目标终端中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的情况下,服务器优先控制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目标用户的隐私被泄露的风险。
在本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检测到目标终端中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后,还检测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的数量和身份,以及检测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是否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具体的,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时,为了防止目标用户的隐私泄露,服务器可以控制该私人终端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私人终端接收到的通知的指向性通常是明确的,即接收到的通知默认为是目标用户的,因此,在具体实现方式中,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在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可以仅显示其接收到的通知的条数。
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假如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时,检测到用户Jack的手机21和电视31上均登录有用户Jack的账号,以及检测到当前用户Jack和用户Tony都在注视电视31,且此时用户Jack还在使用其手机21发送消息,而用户Tony在围观用户Jack的手机21,则服务器在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Jack的通知涉及用户Jack的隐私时,仅控制用户Jack的手机21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用户Jack的手机21可以仅在通知提示框211中显示其接收到的通知的条数2111。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在S32之后,通知提示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在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多个用户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所述通知不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检测到目标终端中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后,还检测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的数量和身份,以及检测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是否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具体的,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该多个用户中包含目标用户,且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不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服务器可以控制该私人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假如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时,检测到用户Jack的手机21和电视31上均登录有用户Jack的账号,以及检测到当前用户Jack和用户Tony都在注视电视31,且此时用户Jack还在使用其手机21发送消息,用户Tony在围观用户Jack的手机21,则服务器在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Jack的通知不涉及用户Jack的隐私时,仅控制用户Jack的手机21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在S32之后,通知提示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在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检测到目标终端中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后,还检测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的数量和身份,以及检测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是否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具体的,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仅包括目标终端,则无论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涉不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服务器均可以控制该私人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假如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时,检测到用户Jack的手机21和电视31上均登录有用户Jack的账号,以及检测到当前用户Jack和用户Tony都在注视电视31,且此时用户Jack还在使用其手机21发送消息,而用户Tony并未围观用户Jack的手机21,则服务器可以仅控制用户Jack的手机21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本实施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7所示,当服务器根据各个目标终端的设备类型检测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公用终端时,S34具体还可以包括S341~S342,详述如下:
S341: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多个用户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公用终端,则确定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
S342: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知的紧急属性可以包括:紧急和非紧急。当某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时,说明该通知为紧急通知,紧急通知通常是需要进行实时提示的通知;当某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时,说明该通知为非紧急通知,非紧急通知通常是无需进行实时提示的通知。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预先对允许在其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通知提示的服务以及各个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进行定义,其中,允许在终端设备上进行通知提示的服务可以是终端设备的系统服务,例如来电服务、闹钟服务及低电量告警服务等,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上安装的应用程序对应的服务,例如微信服务。示例性的,用户可以定义来电服务、闹钟服务、低电量告警服务、异常提示服务等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
基于此,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含多个,且目标终端仅包含公用终端时,可以先确定其接收到的通知对应的目标服务,再根据预先定义的各个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来确定目标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服务器可以将目标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为其接收到的通知的紧急属性。示例性的,假设服务器接收到的通知为来电通知,该来电通知对应的目标服务为来电服务,假设用户预先定义的来电服务对应的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则服务器确定其接收到的来电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
服务器在确定了其接收到的通知的紧急属性后,可以根据该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该通知的提示时机。服务器在确定了其接收到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后,还检测该通知是否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服务器在检测到该通知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公用终端在该通知的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二提示方式对该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服务器可以将其接收到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其确定出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方式以及终端设备对该通知的提示时机一同发送至公用终端,公用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前述信息后,在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紧急属性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可以由用户预先定义。
在一具体实现方式中,用户可以预先定义紧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相应通知的时刻,非紧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基于此,S342具体可以包括如图18所示的S3421~S3422,详述如下:
S3421: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通知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为紧急通知时,确定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该通知的时刻。服务器在确定出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后,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以及该通知的提示方式和提示时机发送至公用终端。
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后,立即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公用终端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紧急通知时,能够及时对该紧急通知进行提示,从而可以使目标用户及时获知其接收到的通知。
S3422: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为非紧急通知时,确定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服务器在确定出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后,还检测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是否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服务器在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时,确定终端设备对该通知的提示方式为第二提示方式。服务器在确定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和提示方式后,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以及该通知的提示方式和提示时机发送至公用终端。
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后,在其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若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时刻正处于空闲状态,则公用终端立即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若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时刻正处于忙碌状态,则公用终端在其由忙碌状态转换为空闲状态后,才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9,假设电视31为目标用户Jack的公用终端,电视31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用户Jack的一个非紧急通知时,如图19中的(a)所示,若当前用户Jack和用户Tony两个人正在通过电视观看视频,即电视31当前处于忙碌状态,则电视31此时不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进一步的,如图19中的(b)所示,当用户Jack或用户Tony关掉视频界面使得电视31停留在节目菜单界面时,由于电视31当前由忙碌状态转换为空闲状态,因此,电视31此时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更进一步的,由于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涉及用户Jack的隐私,因此,电视31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例如,电视31可以通过通知提示框311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电视31可以在通知提示框311中显示通知针对的目标用户3111以及通知的条数3112。
在另一示例中,假设车载设备为目标用户的公用终端,车载设备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一个非紧急通知时,若车载设备检测到其所在的车辆当前正处于行驶状态,则车载设备可以认为其当前处于忙碌状态,此时,车载设备不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当车载设备检测到其所在的车辆由行驶状态转换为停止状态时,车载设备可以认为其当前由忙碌状态转换为空闲状态,此时,车载设备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更进一步的,假如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而车载设备所在的车辆中当前有未授权的其他用户时,车载设备可以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例如,车载设备可以通过通知提示框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车载设备可以在通知提示框中显示通知的条数。假如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但车载设备所在的车辆中当前没有未授权的其他用户时,车载设备可以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例如,车载设备可以通过通知提示框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车载设备可以在通知提示框中显示通知的类型、通知的来源以及通知的内容等。
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还可以定义非紧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且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的时候。其中,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状况用于描述用户是否正在注视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具体的,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状况可以包括:正在使用和未使用。当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时,表示用户当前正在注视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当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状况为未使用时,表示用户当前未注视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基于此,S3422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且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为非紧急通知时,确定该通知的提示时机为终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且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的时候。服务器在确定出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后,还检测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是否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服务器在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时,确定终端设备对该通知的提示方式为第二提示方式。服务器在确定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和提示方式后,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以及该通知的提示方式和提示时机发送至公用终端。
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后,在其处于空闲状态,且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的时候,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而公用终端在处于忙碌状态,或者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未使用时,不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具体的,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时,可以检测其当前的工作状态,以及检测当前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公用终端检测其工作状态的方式在前述实现方式中已详述,具体可参考前述实现方式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在实际应用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公用终端在检测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态时,可以启动其前置摄像头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通过对人脸图像中目标用户的眼睛状态进行识别,来检测目标用户对公用终端的使用状态。具体的,公用终端在根据人脸图像中目标用户的眼睛状态检测到目标用户未注视公用终端的显示屏时,确认目标用户对公用终端的使用状态为未使用;公用终端在根据人脸图像中目标用户的眼睛状态检测到目标用户正在注视公用终端的显示屏时,确认目标用户对公用终端的使用状态为正在使用。
更具体的,公用终端若检测到其当前处于空闲状态,且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则公用终端立即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公用终端若检测到其当前处于忙碌状态,且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则公用终端在其由忙碌状态转换为空闲状态后,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公用终端若检测到其当前处于空闲状态,但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未使用,则公用终端在目标用户对公用终端的使用状态由未使用转换为正在使用时,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0,用户Jack的电视31上登录有用户Jack的账号,如图20中的(a)所示,假设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用户Jack的一非紧急通知,并将该紧急通知发送至用户Jack的电视31上时,用户Jack与用户Tony两个人正在通过电视31选择其想要观看的电视节目,由于电视31此时的显示界面停留在主菜单界面,且用户Jack和用户Tony正在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即此时电视31处于空闲状态,且用户Jack对电视31的使用状态为正在使用,因此,电视31可以在此时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例如,电视31可以通过通知提示框311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电视31可以在通知提示框311中显示通知针对的目标用户3111以及通知的条数311。
如图20中的(b)所示,假设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用户Jack的一非紧急通知,并将该紧急通知发送至用户Jack的电视31上时,电视31此时的显示界面停留在主菜单界面,但位于电视31前方的用户Jack此时并未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即此时电视31虽处于空闲状态,但用户Jack对电视31的使用状态为未使用,因此,此时,电视31不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如图20中的(a)所示,当用户Jack重新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时,电视31才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
如图20中的(c)所示,假设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用户Jack的一非紧急通知,并将该紧急通知发送至用户Jack的电视31上时,电视31此时的显示界面停留在主菜单界面,但位于电视31前方的用户Jack此时刚好离开(即未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即此时电视31虽处于空闲状态,但用户Jack对电视31的使用状态为未使用,因此,此时,电视31不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如图20中的(a)所示,当用户Jack重新返回电视31的前方,并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时,电视31才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实现方式中,公用终端在检测到其当前处于空闲状态,但目标用户对该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未使用时,还可以采用第二提示方式与铃声方式和/或语音播报方式相结合的通知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在当前使用公用终端的用户为多个时,公用终端在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对目标用户进行提示时,可以仅播报通知针对的目标用户以及接收到的通知的条数,而不播报通知的具体内容。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1,假设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用户Jack的一非紧急通知,并将该紧急通知发送至用户Jack的电视31上时,电视31此时的显示界面停留在主菜单界面,但用户Jack此时未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例如图21的(a)中,用户Jack此时虽在电视31前方但其未注视电视31的显示屏,或者图21的(b)中,用户Jack此时离开电视31前方),即此时电视31虽处于空闲状态,但用户Jack对电视31的使用状态为未使用,因此,此时,电视31可以采用第二提示方式与铃声方式和/或语音播报方式相结合的通知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例如,电视31可以通过通知提示框311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具体的,电视31可以在通知提示框311中显示通知针对的目标用户3111以及通知的条数311,同时,电视21还可以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对目标用户进行提示,电视21在进行语音播报时,可以仅播报通知针对的目标用户以及其接收到的通知的条数。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在S3422之后,通知提示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不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确定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时机后,在检测到该通知不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的情况下,服务器可以控制公用终端在该通知的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由于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不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因此公用终端在以第一提示方式对该通知进行显示时,并不会造成目标用户的个人隐私的泄露。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在S3422之后,通知提示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且当前使用所述公共终端的多个用户均为预设的授权用户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确定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时机,且检测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涉及目标用户的隐私时,还根据当前使用公用终端的各个用户的身份信息,检测检测除了目标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是否是预设的授权用户。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的授权用户可以是与目标用户有关联关系的用户。需要说明的是,与目标用户有关联关系的用户在前述实施例中已详述,具体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公用终端的多个用户均为预设的授权用户时,确定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方式为第一提示方式。服务器在确定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方式为第一提示方式,可以将其接收到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其确定出的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方式以及终端设备对该通知的提示时机一同发送至公用终端,公用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前述信息后,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2,假设电视31为目标用户Jack的公用终端,电视31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针对用户Jack的一条微信通知,且该微信通知来源于用户Jack和用户Tony同在的家庭群时,如图22中的(a)所示,假设此时用户Jack和其家庭成员用户Tony两个人正在观看电视31,由于用户Tony和用户Jack同在该家庭群中,即用户Tony为预设的授权用户,因此,电视31可以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如图22中的(b)所示,假设此时用户Jack和其朋友Mary两个人正在观看电视31,由于Mary不是用户Tony的家庭成员,即Mary为未授权用户,因此,电视31可以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在S342之后,通知提示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若检测到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当前有新的终端设备满足所述预设通知提示条件,且所述新的终端设备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且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取消对所述通知的提示,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控制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的公用终端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后,还可以实时检测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是否有新的终端设备满足预设的通知提示条件。其中,新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除了目标终端之外的任一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假如登录有目标用户Jack的账号的终端设备包括用户Jack的手机、平板及电视,手机为用户Jack的私人终端,平板和电脑为用户Jack的公用终端,假如服务器在S31中确定出的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仅包括用户Jack的电视,则服务器在该实施例中检测到的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新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Jack的手机和/或平板。
服务器在检测到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有新的终端设备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时,还检测新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服务器在检测到新的终端设备中包含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时,获取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基于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检测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的数量和身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获取当前使用私人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方式与服务器在S32中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方式相同,具体可参考S32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仅包含目标用户时,可以向其在S31中确定出的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的公用终端发送通知隐藏指令,该通知隐藏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公用终端取消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的提示,同时,服务器还将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以及该通知的提示方式发送至其在该实施例中确定出的私人终端,以控制该私人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在检测到当前使用该私人终端的用户不是目标用户时,控制其在S31中确定出的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的公用终端继续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3,在图23的(a)中,若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Jack的通知时检测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用户Jack的电视31,且当前用户Jack和用户Tony正在使用该电视31,则服务器控制用户Jack的电视31以第二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在图23的(b)中,若服务器在控制电视31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后,又检测到登录有用户Jack的账号的手机21当前被用户Jack使用,例如当前被用户Jack拿起,则服务器控制用户Jack的电视31取消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的提示,并控制用户Jack的手机21以第一提示方式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在图23的(c)中,若服务器在控制电视31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后,又检测到登录有用户Jack的账号的手机21当前被用户Tony使用,例如当前被用户Tony拿起,则服务器继续控制用户Jack的电视31对针对用户Jack的通知进行提示。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图2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框图,该服务器具体可以是应用服务器,或运营商服务器,或设备生产商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的各单元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具体请参阅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请参阅图24,该服务器240包括第一确定单元241、第一获取单元242及第一控制单元243。其中:
第一确定单元241用于当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时,从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
第一获取单元242用户获取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
第一控制单元243用于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显示所述通知的预览内容。
第一控制单元243还用于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不显示所述通知的预览内容。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单元243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单元243,包括:第一紧急属性确定单元和第一终端控制单元。其中:
第一紧急属性确定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公用终端,则确定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
第一终端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进一步的,第一终端控制单元包括: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其中: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通知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进一步的,第三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且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进一步的,服务器还包括第四控制单元。
第四控制单元用于若检测到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当前有新的终端设备满足所述预设通知提示条件,且所述新的终端设备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且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取消对所述通知的提示,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单元243具体还用于: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在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单元243具体还用于: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在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多个用户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所述通知不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进一步的,服务器还包括第五控制单元。
第五控制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在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单元243具体还包括第二紧急属性确定单元和第二终端控制单元。
其中:
第二紧急属性确定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多个用户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公用终端,则确定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
第二终端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进一步的,第二终端控制单元具体包括:第六控制单元和第七控制单元。其中:
第六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通知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第七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进一步的,第七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且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进一步的,服务器还包括第八控制单元。
第八控制单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不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进一步的,服务器还包括第九控制单元。
第九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且当前使用所述公共终端的多个用户均为预设的授权用户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进一步的,服务器还包括第十控制单元。
第十控制单元用于若检测到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当前有新的终端设备满足所述预设通知提示条件,且所述新的终端设备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且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取消对所述通知的提示,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以上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在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时,先从登录有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再基于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检测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数量和身份,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目标用户时,控制目标终端以显示通知的预览内容的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在检测到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时,控制目标终端以不显示通知的预览内容的提示方式对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进行提示,即服务器能够根据当前使用目标终端的用户的数量和身份,对目标终端的通知提示方式进行智能化调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知提示方法无需用户对终端设备的通知提示方式进行设置,其能够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提高对用户隐私保护的智能化程度。
请参阅图25,图2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该实施例的服务器8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图25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存储器8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1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2,所述处理器8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82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通知提示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服务器800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该服务器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存储器8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5仅仅是服务器800的举例,并不构成对服务器8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8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8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8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服务器8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服务器8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8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服务器8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服务器8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8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服务器8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8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8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通知提示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可实现上述通知提示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服务器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别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接收到针对目标用户的通知时,从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确定满足预设通知提示条件的目标终端;
获取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显示所述通知的预览内容;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不显示所述通知的预览内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公用终端,则确定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
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通知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且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当前有新的终端设备满足所述预设通知提示条件,且所述新的终端设备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且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取消对所述通知的提示,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在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后,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在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多个用户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所述通知不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后,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则在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仅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用户包括多个,则控制所述目标终端以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目标终端的多个用户包括所述目标用户,且检测到所述目标终端中仅包含公用终端,则确定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
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通知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包括:
若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为非紧急,则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其处于空闲状态,且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公用终端的使用状况为正在使用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不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通知的紧急属性确定所述通知的提示时机,并在检测到所述通知涉及所述目标用户的隐私,且当前使用所述公共终端的多个用户均为预设的授权用户时,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在所述提示时机到达时,以所述第二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登录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的终端设备中当前有新的终端设备满足所述预设通知提示条件,且所述新的终端设备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私人终端,且当前使用所述私人终端的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则控制所述公用终端取消对所述通知的提示,并控制所述私人终端以所述第一提示方式提示所述通知。
16.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通知提示方法。
CN202010102629.2A 2020-02-19 2020-02-19 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285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2629.2A CN113285907B (zh) 2020-02-19 2020-02-19 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202080096219.XA CN115104285A (zh) 2020-02-19 2020-10-31 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CT/CN2020/125614 WO2021164314A1 (zh) 2020-02-19 2020-10-31 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EP20919471.1A EP4096180A4 (en) 2020-02-19 2020-10-31 Notification prompting method, server, and storage medium
US17/820,644 US20220398334A1 (en) 2020-02-19 2022-08-18 Notification Prompt Method, Server,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2629.2A CN113285907B (zh) 2020-02-19 2020-02-19 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5907A true CN113285907A (zh) 2021-08-20
CN113285907B CN113285907B (zh) 2022-07-29

Family

ID=772750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2629.2A Active CN113285907B (zh) 2020-02-19 2020-02-19 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202080096219.XA Pending CN115104285A (zh) 2020-02-19 2020-10-31 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6219.XA Pending CN115104285A (zh) 2020-02-19 2020-10-31 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8334A1 (zh)
EP (1) EP4096180A4 (zh)
CN (2) CN113285907B (zh)
WO (1) WO20211643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5224A (zh) * 2022-08-31 2023-05-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知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9037A (zh) * 2013-09-30 2015-04-1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评论信息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06790523A (zh) * 2016-12-20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及服务器
CN108989534A (zh) * 2018-06-28 2018-12-1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提示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60660A (zh) * 2018-10-18 2019-03-12 广州市网欣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安全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2096B (zh) * 2015-06-30 2019-08-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保护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2584184B1 (ko) * 2015-11-24 2023-10-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6385506A (zh) * 2016-09-21 2017-02-0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通知管理方法和装置
US10097499B1 (en) * 2017-07-10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vate message notifications
WO2019041183A1 (zh) * 2017-08-30 2019-03-07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防窥屏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734170B (zh) * 2017-10-18 2020-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知消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穿戴设备
CN109145555A (zh) * 2018-07-27 2019-01-04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终端的应用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365836A (zh) * 2019-06-06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知的提示方法、终端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9037A (zh) * 2013-09-30 2015-04-1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评论信息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06790523A (zh) * 2016-12-20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及服务器
CN108989534A (zh) * 2018-06-28 2018-12-1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提示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60660A (zh) * 2018-10-18 2019-03-12 广州市网欣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安全管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5224A (zh) * 2022-08-31 2023-05-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知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6095224B (zh) * 2022-08-31 2023-10-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知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98334A1 (en) 2022-12-15
EP4096180A4 (en) 2023-06-28
CN113285907B (zh) 2022-07-29
WO2021164314A1 (zh) 2021-08-26
EP4096180A1 (en) 2022-11-30
CN115104285A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90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mart device
EP311346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arning
CN107370772B (zh) 账号登录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147907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laying audio
US1046207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moving a control relationship between a user account and a device
CN107959757B (zh) 用户信息处理方法、装置、app服务器和终端设备
WO2016155231A1 (zh) 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US20180091328A1 (en) Prompting method, prompting device and prompting system
CN113220482A (zh) 调用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8518066A (ja) 基地局アクセス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7911831B (zh) 提醒用户更换路由器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667784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in voice service
CN113285907B (zh) 通知提示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17012688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king call
CN110650249B (zh) 通话接听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451072B1 (en) Phone call management based on presence of nearby people
EP4383111A1 (en) Device control method, central device, and apparatus
CN106060104B (zh) 应用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922005B (zh) 一种接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5767B (zh) 即时通讯中非直接监听电话的用户展示方法、装置、服务器、客户端、终端与存储介质
CN113901496A (zh) 基于多业务系统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9756615B (zh)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010481B (zh) 来电监听方法、来电监听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27692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a call record
CN106992977B (zh) 告警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