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5633A - 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控制箱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控制箱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5633A
CN113285633A CN202110517822.7A CN202110517822A CN113285633A CN 113285633 A CN113285633 A CN 113285633A CN 202110517822 A CN202110517822 A CN 202110517822A CN 113285633 A CN113285633 A CN 113285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air supply
main body
inclination angle
supply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78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兢
王铭朋
向腾
马红奎
田华
林立峰
邓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l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al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al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al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78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56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5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56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5/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two or more electric motors
    • H02P5/7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two or more electric motor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ac dynamo-electric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6Spray 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2/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06Control using electricity
    • F04B49/065Control using electricity and making use of compu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1Testing thereof; Determination or simulation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Stall or surge detection, e.g. condition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0Arrangements incorporating converting means for enabling loads to be operated at will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power supplies, e.g. from ac or d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及控制箱。包括直流电源输入接口、交流电源输入接口、整流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电机驱动单元;所述交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与整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驱动单元的供电端连接。仅预留直流电源输入接口和交流电源输入接口两个接口,后续直流供电电路共用,交流电源接入不需辨别相序,提供了对不同供应电源的自适应能力,不需根据电源类型选取对应的元器件,提高了整机的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控制箱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雾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及控制箱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喷雾机是近几年开始广泛应于工矿及环保行业的降尘抑尘设备,适用于水泥厂、采石场、电厂、煤矿、洗煤厂、钢铁厂、煤炭港口码头、煤车站、煤炭集运站、焦化厂、城市建筑拆迁、土方工程、城市绿化工程、垃圾填埋厂等。喷雾机通常是以各类水泵或气泵为第一次动力把水从喷嘴喷出雾化,然后以风机吹风为第二次动力将雾化的水高射程扬出,在其系统内一般会有风机、水/气泵,姿态调整等相关的动力电机,又因其不同的使用场合会有国标交流电源、新能源直流电源或其他国家地区的60HZ相近电压范围的电力供应,一般不同电源会导致相应动力电机对应配套,给装配和产品快速出货造成很大浪费和不便。
另外,整机的控制部件较多,每个电动机均需配置断路器、接触器、热保护等,另外还有其他的整机信号感/执部件,通常的做法是把这些部件安装于一个或多个箱子内,鉴于该设备的使用工况需要较高的防尘防水处理,且部件相互间接线复杂,若某一部件进尘进水或某一接点出现故障均会导致整机不能正常工作,大大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中喷雾机的控制存在以下不足:不同的电源供应需要配置多种不同的元器件;元器件各自带有外壳,体积大,防护差,浪费资源和空间;各元器件之间接线较多,工艺复杂且故障概率太高,还用重复接线造成材料和装配浪费;控制箱体体积大,空间利用率太低,不便于整体设备的安装和外观设计;需要散热的元器件不便于集中安装,控制箱的散热与高防护相矛盾,产品购买来的元器件不便于做适应性改造;多个箱体安装时,箱体间的连接防护造成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控制箱及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包括直流电源输入接口、交流电源输入接口、整流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电机驱动单元;所述交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与整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驱动单元的供电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当交流电源输入接口输入交流电时,交流电经整流单元整流成直流电后输出给电机驱动单元,当直流电源输入接口接入直流电时,直流电直接输出给电机驱动单元,电机驱动单元为与其连接的电机配置合适电源,本综合控制器仅预留直流电源输入接口和交流电源输入接口两种接口,后续直流供电电路共用,交流电源接入不需辨别相序,提供了对不同供应电源的自适应能力,不需根据电源类型选取对应的元器件,提高了整机的应用范围(如可交直流通用、出口到不同国家的设备可以不需根据当地的电压和频率不同匹配相应的电气元件和电机)及设备的安装效率,降低了生产的备货资金浪费,同时去除功能部件的外壳和相互间的接线,节省空间的同时减少整机装配时的接线,既节省的线材也大大降低了故障概率,此外,所有电机的旋转方向可统一由对应连接的电机驱动单元控制,出厂前调试好旋向后现场就避免因电机旋向问题造成的一些故障。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预充单元,所述预充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预充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各电机驱动单元的供电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当交流电源输入接口输入交流电时,交流电经整流单元整流成直流电后输入预充单元,当直流电源输入接口接入直流电时,直流电直接输入预充单元,通过预充单元统一给各电机驱动单元提供直流电,通过预充单元能够避免上电瞬间短路产生的较大充电电流损坏功率器件,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充单元包括主开关、预充开关、预充电阻和过流保护单元,所述主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和预充开关的第一端连接,预充开关的第二端与预充电阻的第一端连接,预充电阻的第二端和主开关的第二端均与过流保护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过流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各电机驱动单元的供电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主开关和预充开关的断开和闭合,实现初始接入电源时主开关断开,预充开关闭合,通过预充电阻对初始上电的大电流进行限流,稳定后闭合主开关,进行正常供电,以避免高压上电对电机驱动单元的冲击。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互锁单元,所述互锁单元仅允许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电信号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电信号中之一为电机驱动单元供电。
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交流电源接入和直流电源接入互锁,避免同时接入交流电和直流电引发电路故障。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检测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入端是否接入直流电源的直流检测器,检测交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入端是否接入交流电源的交流检测器,以及中央控制单元,所述直流检测器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交流检测器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单元的第一控制端与互锁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中央控制单元自动检测电源接入类型,自动根据接入电源类型控制互锁单元接通对应的供电链路。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I/O接口单元、遥控接收单元和RTU接收单元三者中的全部或部分,所述中央控制单元通过通信总线与电机驱动单元、I/O接口单元、遥控接收单元和RTU接收单元进行双向互联。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I/O接口单元实现控制信号及状态指示信号输出,以及检测及状态信号反馈。遥控接收单元接收无线遥控发射器信号,并将执行状态进行反馈给无线遥控发射器。RTU接收单元具备远程通讯接口,接收远程控制设备控制命令,并将综合控制器状态参数发送至远程控制设备,实现对综合控制器的全面监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箱,包括可防尘和防水的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本发明所述的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一侧面上设有冷却部件,导热板上与所述侧面背立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预充单元、整流单元、电机驱动单元、中央控制单元、I/O接口单元、遥控接收单元和RTU接收单元七者中的全部或部分。
上述技术方案:对生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且生热元件与冷却部件背立安装更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提高综合控制器的热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箱体上设有多个与I/O接口单元的输入I口或输出O口连接的防水插件或紧密封接头。
上述技术方案:提高防水防尘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直流安装口和用于安装交流电源输入接口的交.流安装口。
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外接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导热板为一个以上时,多个导热板在所述箱体内呈列状排列。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多层散热设计,增强散热效果。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雾机控制系统,包括喷雾机以及本发明所述的控制箱,所述喷雾机具有送风主体,在所述送风主体的进风口设置送风装置,在所述送风主体的出风口设置多个喷头,所述喷雾机的控制端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控制喷雾机的启停和/或转向和/或喷洒。
上述技术方案:该控制系统除了具备上述综合控制器的有益效果外,还能够检测出输入电源类型,判断出为直流电还是交流电供电,并将输入电源对应输入通路打开;此外,能够在中央控制单元控制下实现喷雾机的启停和/或转向和/或喷洒。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喷雾机包括多个喷水管路,每个喷头连通至少一个喷水管路,每个喷水管路上设置有一个洒水阀,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喷水管路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洒水阀通过I/O接口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的洒水控制端连接,所述水泵的控制端与一个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和/或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的控制端与一个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和/或还包括环境指数获取模块,所述环境指数获取模块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和/或还包括风向获取模块,所述风向获取模块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喷水管路独立控制,实现了水量的精确控制,可按照需要控制喷水流量;能够实时获取当前环境指数和风向,便于根据环境指数和风向控制喷雾。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所述送风主体上下转动的上下转动控制机构,所述上下转动控制机构的控制端与一个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和/或还包括控制所述送风主体左右转动的左右转动控制机构,所述左右转动控制机构的控制端与一个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送风主体各方向转动,实现多方位喷雾。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雾控制方法,包括:供电选择步骤,通过检测直流电源输入接口和交流电源输入接口是否外接外部电源获得输入电源类型,当输入电源为交流电源时,控制整流单元与预充单元接通,当输入电源为直流电时,控制直流电源输入接口与预充电源接通;和/或洒水步骤,当接收到洒水启动信号后,控制水泵启动并根据接收的洒水量信号控制全部或部分洒水阀开启,当接收到洒水停止信号后,关闭水泵和洒水阀;和/或抑尘步骤,所述抑尘步骤包括:若收到人控抑尘信号,进入人控抑尘步骤,若收到智能抑尘信号,进入智能抑尘步骤;所述人控抑尘步骤包括静态抑尘子步骤,或者所述人控抑尘步骤包括静态抑尘子步骤和送风主体转动限位子步骤;所述静态抑尘子步骤:当接收到静态抑尘启动信号后,启动风机,开启抑尘指示灯,延时T1时间后,开启水泵,当接收到静态抑尘停止信号后,关闭水泵,延时T2时间后,关闭抑尘指示灯,关闭风机;T1和T2为正整数;所述送风主体转动限位子步骤包括:当接收到向上转动控制信号时,控制送风主体向上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上倾角,当所述向上倾角达到预设的向上倾角阈值时,控制送风主体停止向上转动;和/或当接收到向下转动控制信号时,控制送风主体向下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下倾角,当所述向下倾角达到预设的向下倾角阈值时,控制送风主体停止向下转动;和/或当接收到向左转动控制信号时,控制送风主体向左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左倾角,当所述向左倾角达到预设的向左倾角阈值时,控制送风主体停止向左转动;和/或当接收到向右转动控制信号时,控制送风主体向右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右倾角,当所述向右倾角达到预设的向右倾角阈值时,控制送风主体停止向右转动;所述往复抑尘子步骤包括:当接收到左右自动转动启动信号时,在未接收到左右自动转动停止信号前重复执行:S1,控制送风主体向左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左倾角,当所述向左倾角达到预设的向左倾角阈值时,延时T3时间后,进入S2;S2,控制送风主体向右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右倾角,当所述向右倾角达到预设的向右倾角阈值时,延时T3时间后,返回执行S1;所述智能抑尘步骤包括环境自动抑尘子步骤,以及往复抑尘子步骤或随风抑尘子步骤;所述环境自动抑尘子步骤具体包括:实时获取环境指数获取模块输出的环境指数信号,若所述环境指数信号不达标,启动风机,开启抑尘指示灯,延时T1时间后,开启水泵,若所述环境指数信号达标,当关闭水泵,延时T2时间后,关闭抑尘指示灯和风机;所述随风抑尘子步骤具体包括顺风抑尘子步骤和逆风抑尘子步骤;所述顺风抑尘子步骤包括:从风向获取模块获取当前风向,控制送风主体向当前风向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上倾角、向下倾角、向左倾角、向右倾角,若任一方向倾角达到该方向预设的倾角阈值时,控制风主体停止转动,否则,继续控制送风主体转动直到所述送风主体的倾斜方向与当前风向相同;所述逆风抑尘子步骤包括:从风向获取模块获取当前风向,控制送风主体向当前风向的反方向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上倾角、向下倾角、向左倾角、向右倾角,若任一方向倾角达到该方向预设的倾角阈值时,控制风主体停止转动,否则,继续控制送风主体转动直到所述送风主体的倾斜方向与当前风向的反方向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根据需要人控或智能控制模式,为避免旋转过位限,实时检测送风主体各方向的倾角,当某方向倾角达到对应阈值时,停止该方向转动,实现了送风主体上下左右限制区域内自由转动,便于多方位喷雾;环境智能喷雾步骤,能够依据当前环境指数自动启动喷雾,提升环境质量;随风喷雾步骤能够实现顺风或逆风喷雾,借助风力,提高水雾扬程,节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综合控制器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综合控制器的系统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互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预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中央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综合控制器的动力电路传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综合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传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综合控制器包括直流电源输入接口、交流电源输入接口、整流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电机驱动单元;交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与整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驱动单元的供电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流电源输入接口可用于高压直流电源接入,包括电压端和接地端两个端子。交流电源输入接口优选为三相四线接口,便于接入任何制式的交流电。优选的,所有供电连接线路采用铜排形式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雾机至少包括两个电机,一个是水泵或气泵电机,用于将水从喷嘴喷出雾化,另一个是风机电机,用于将雾化的水高射程的扬出,优选的,还设置有其它电机驱动单元,如用于姿态调整的动力电机。电机驱动单元可根据与其连接的电机类型选择合适的电机驱动器,为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整流单元可采用现有的全桥整流电路或半桥整流电路,或者选择集成的整流芯片或整流模块,如SKD146-16-L100,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避免电源倒灌,综合控制器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后分别与各电机驱动单元的供电端连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预充单元,预充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预充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各电机驱动单元的供电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预充单元的结构如图4所示,预充单元包括主开关、预充开关、预充电阻和过流保护单元,主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和预充开关的第一端连接,预充开关的第二端与预充电阻的第一端连接,预充电阻的第二端和主开关的第二端均与过流保护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过流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各电机驱动单元的供电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开关和预充开关优选但不限于为手动开关或电控开关。预充单元的默认状态为:主开关断开,预充开关闭合。开始上电后预充开关和预充电阻构成的预充回路先接通,电路稳定或延时一段时间后,再打开主开关,关闭预充开关,进入正常工作,工作结束后,又返回默认状态。所以预充开关的作用就是控制预充回路的断开、闭合,预充电阻的作用就是限流。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互锁单元,互锁单元仅允许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电信号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电信号中之一为电机驱动单元供电。
在本实施方式中,互锁单元优选但不限于包括两个开关,两个开关分别串接在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供电回路和整流单元的输出供电回路种,当接入直流电源时可手动或电控关闭对应开关,断开另一个开关,当接入交流电源时可手动或电控关闭对应开关,断开另一个开关。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互锁单元设于整流单元的输入端,如图3所示,互锁单元仅允许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二者之一接通预充单元的输入端。进一步优选的,如图3所示,互锁单元包括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的静触点与预充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动触点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动触点与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可选择手动单刀双掷开关,也可选择电控的单刀双掷开关如SPDT开关。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检测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入端是否接入直流电源的直流检测器,检测交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入端是否接入交流电源的交流检测器,以及中央控制单元,直流检测器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交流检测器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单元的第一控制端与互锁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流检测器优选但不限于采用直流变压器,如型号为JSD1DU直流(500V以内)电压变送器,可输出0到5V模拟电压,将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的连接通路导线穿过直流电压变送器的测试孔。交流检测器优选但不限于为型号为JSD1AU单相交流电压变送器,将交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中任一相线的连接通路导线穿过单相交流电压变送器的测试孔,可输出0到5V模拟电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中央控制单元的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第一参考电源、第二参考电源、第一比较器A1、第二比较器A2、非门和与门,直流检测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比较器A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出端与第一比较器A1的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一比较器A1的输出端与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交流检测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比较器A2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参考电源的输出端与第二比较器A2的负向输入端连接,第二比较器A2的输出端与非门的输入端连接,非门的输出端与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与门的输出端与互锁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为预设的直流输入阈值电压,优选的,可在0到2.5V之间,优选为0V,当直流检测器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一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时,认为直流电源输入接口接入了直流电源,同理的,第二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为预设的交流输入阈值电压,优选的,可在0到1.5V之间,优选为0V,当交流检测器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参考电源的输出电压时,认为交流电源输入接口接入了交流电源。第一参考电源和第二参考电源均包括现有的电压基准芯片以及相应的电阻分压网络,为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直流电源输入接口输入直流电源,并且交流电源输入接口没有输入交流电源时,第一比较器A1输出高电平,第二比较器A2输出低电平,非门输出高电平,与门输出高电平,互锁单元(可为电控的单刀双掷开关,如SPDT)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获得高电平,互锁单元的静触点与第一动触点接通,即直流电源输入接口与预充单元的输入端接通,只允许直流电源输入接口输入的直流电源进行供电。当直流电源输入接口没有输入直流电源但交流电源输入接口输入交流电源时,或者直流电源输入接口输入直流电源并且交流电源输入接口输入交流电源时,或者交流电和直流电均未接入时,与门均输出低电平,互锁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获得低电平,互锁单元的静触点与第二动触点接通,即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预充单元的输入端接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比较器A1和第二比较器A2优选但不限于为LM324,与门优选但不限于为7409,非门优选但不限于为CD4069。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中央控制单元为单片机等微处理器,主开关为继电器,可叫做主继电器,预充开关为继电器,可叫做预充继电器。主继电器和预充继电器均可选用现有的直流接触器产品,在此不再赘述。中央控制单元的第三控制端与主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中央控制单元的第四控制端与预充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其中涉及的预充电控制流程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如图6和图7所示,还包括I/O接口单元、遥控接收单元和RTU接收单元三者中的全部或部分,中央控制单元通过通信总线与电机驱动单元、I/O接口单元、遥控接收单元和RTU接收单元进行双向互联。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通信总线为CAN总线。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应用场景中,如图6和图7所示,综合控制器包括中央控制单元、直流电源输入及预充单元(包括直流电源输入接口和预充单元)、交流电源输入及整流单元(包括交流电源输入接口和预充单元)、第一电机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电机A路输出单元和第一电机B路输出单元)、第二电机驱动单元、第三电机驱动单元、I/O接口单元、遥控接收单元、RTU接收单元;直流电源接入及预充单元用于高压直流电源的接入,通过铜排将高压直流电送至第一电机驱动单元、第二电机驱动单元、第三电机驱动单元,加入预充电阻,避免高压上电对电机驱动单元的冲击;交流电源接入及整流单元用于三相四线交流电源的接入,将接入电源通过整流处理送至直流电源输入及预充单元,直流电源接入及预充单元和交流电源接入和整流单元中电源接口具备互锁,运行过程中仅一路电源接口有效;第一电机驱动单元用于风机电机和低压洒水泵电机的驱动控制,通过铜排连接第一电机A路输出单元和第一电机B路输出单元,检测风机电机与洒水泵电机运行转速;第一电机A路输出单元用于风机电机的连接,给风机电机提供电源;第一电机B路输出单元用于低压洒水泵电机的连接,给低压洒水泵电机提供电源,与第一电机A路输出单元具备互锁,运行过程中仅一路输出单元有效;第二电机驱动单元用于高压水泵电机的驱动控制,并具备输出接口,与高压水泵电机连接,给高压水泵电机提供电源,并检测水泵电机运行转速;第三电机驱动单元用于液压电机的驱动控制,并具备输出接口,与液压电机连接,给液压电机提供电源,并检测液压电机运行转速。
在本应用场景中,优选的,中央控制单元是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系统核心部件,具有程序编写、数据运算、存储记忆功能,与直流电源接入及预充单元、交流电源接入及整流单元电气互联,电参数检测确定供电电源类型,完成上电、预充及保护断电控制;通过CAN总线协议与第一电机驱动单元、第二电机驱动单元、第三电机驱动单元双向互联,采集各电机运行参数,并进行参数整定及驱动控制;通过CAN总线协议与I/O接口单元双向互联,控制及状态指示输出,检测控制及状态反馈;通过CAN总线协议与遥控接收单元、RTU接收单元双向互联,采集遥控接收信号、RTU接收信号输入,并对遥控接收单元、RTU接收单元进行信号反馈;通过电信号与第一电机A路输出单元、第一电机B路输出单元双向互联,实现对供电输出的控制并接收供电状态反馈。
在本应用场景中,I/O接口单元采集外部控制及状态反馈信号,对外进行控制和指示输出;遥控接收单元接收无线遥控发射器信号,并将执行状态进行反馈给无线遥控发射器;RTU接收单元具备远程通讯接口,接收远程控制设备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器状态参数发送至远程控制设备,实现对控制器的全面监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控制箱,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包括可防尘和防水的箱体,箱体内安装有上述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箱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热板,导热板一侧面上设有冷却部件,导热板上与所述侧面背立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预充单元、整流单元、电机驱动单元、中央控制单元、I/O接口单元、遥控接收单元和RTU接收单元七者中的全部或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板优选但不限于为铝板或铜板。冷却部件优选但不限于为抽风风扇或散热器(如铝型材散热器)或水冷流道(可在箱体内部或外部设置水泵、流道散热器和储水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只有一个导热板时,导热板将箱体划分为两个腔体,一个腔体作为电气安装腔,用于安装综合控制器中的元器件,另一个腔体用作冷却流通腔,电气安装腔可以是密闭的,冷却流通腔可以是非密闭的,冷却流通腔里面安装有抽风风扇或散热器或水冷流道等。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箱体上设有多个与I/O接口单元的输入I口或输出O口连接的防水插件或紧密封接头。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直流安装口和用于安装交流电源输入接口的交流安装口。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导热板为一个以上时,多个导热板在箱体内呈列状排列,此时形成多层布置,分散生热元件,有利于散热。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喷雾机控制系统,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包括喷雾机以及上述控制箱,喷雾机具有送风主体,在送风主体的进风口设置送风装置,在送风主体的出风口设置多个喷头,喷雾机的控制端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中央控制单元控制喷雾机的启停和/或转向和/或喷洒。
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主体优选但不限于为风筒,喷头布置在风筒出风口的端部。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喷雾机包括多个喷水管路,每个喷头连通至少一个喷水管路,每个喷水管路上设置有一个洒水阀,水泵的出水口与喷水管路的进水口连接,水泵将水泵入喷水管路中,洒水阀通过I/O接口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的洒水控制端连接,水泵的控制端与一个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优选的,水泵的控制端与控制水泵的电机驱动单元连接,如选择第一电机驱动单元的第一电机B路输出单元。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送风装置包括风机,风机的控制端与一个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控制风机的电机驱动单元与控制水泵的电机驱动单元可相同也可不同,如可为第一电机驱动单元的第一电机A路输出单元。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环境指数获取模块,环境指数获取模块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优选的,环境指数获取模块通过I/O接口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环境指数获取模块优选但不限于为环境温度传感器或粉尘浓度传感器。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风向获取模块,风向获取模块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优选的,风向获取模块通过I/O接口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风向获取模块优选但不限于为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如FC-09G超声波风速风向仪。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送风主体上下转动的上下转动控制机构,上下转动控制机构的控制端与一个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和/或还包括控制送风主体左右转动的左右转动控制机构,左右转动控制机构的控制端与一个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上下转动控制机构和左右转动控制机构一体设置,可选择现有的多自由度转动台,将送风主体固定在多自由度转动台的台面上,通过多自由度转动台带动送风主体上下左右转动,多自由转动台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能够记录多自由度转动台的实时转动角度,并设置左右上下四个方向的转动角度阈值进行转动限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上下转动控制机构和左右转动控制机构分体独立设置,左右转动控制机构包括舵机,送风主体设置于舵机转台上,舵机的控制端与一个电机驱动单元连接,中央控制单元实时记录舵机转动角度即送风主体在水平面内的倾角;送风主体的进风端与舵机转台多自由度转动连接,如通过万向节和铰链连接;上下转动控制机构包括长度可伸缩的支撑杆和驱动支撑杆长度伸缩变化的伸缩驱动机构,伸缩驱动机构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舵机转台上,支撑杆额另一端与送风主体的中部或出风端连接,可为接触式连接或固定连接,伸缩驱动机构优选但不限于为液压驱动机构或气压驱动机构,中央控制单元实时记录伸缩驱动机构长度,并将该长度换算为送风主体的竖直面内的倾角。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喷雾控制方法,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喷雾控制方法包括:
供电选择步骤,通过检测直流电源输入接口和交流电源输入接口是否外接外部电源获得输入电源类型,当输入电源为交流电源时,控制整流单元与预充单元接通,当输入电源为直流电时,控制直流电源输入接口与预充电源接通;
和/或洒水步骤,当接收到洒水启动信号后,控制水泵启动并根据接收的洒水量信号控制全部或部分洒水阀开启,当接收到洒水停止信号后,关闭水泵和洒水阀;洒水启动信号、洒水停止信号可以是中央控制单元输出的开关控制信号,也可以是通过按键输入的开关控制信号;
和/或抑尘步骤,抑尘步骤包括:若收到人控抑尘信号,进入人控抑尘步骤,若收到智能抑尘信号,进入智能抑尘步骤;人控抑尘信号和智能抑尘信号优选但不限于通过按键输入;
人控抑尘步骤包括静态抑尘子步骤,或者人控抑尘步骤包括静态抑尘子步骤和送风主体转动限位子步骤;
静态抑尘子步骤:当接收到静态抑尘启动信号后,启动风机,开启抑尘指示灯,延时T1时间后,T1优选但不限于为6秒,开启水泵,当接收到静态抑尘停止信号后,关闭水泵,延时T2时间后,T2优选但不限于为10秒,关闭抑尘指示灯,关闭风机;T1和T2为正整数;送风主体转动限位子步骤包括:
当接收到向上转动控制信号时,控制送风主体向上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上倾角,当向上倾角达到预设的向上倾角阈值时,控制送风主体停止向上转动;
和/或当接收到向下转动控制信号时,控制送风主体向下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下倾角,当向下倾角达到预设的向下倾角阈值时,控制送风主体停止向下转动;
和/或当接收到向左转动控制信号时,控制送风主体向左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左倾角,当向左倾角达到预设的向左倾角阈值时,控制送风主体停止向左转动;
和/或当接收到向右转动控制信号时,控制送风主体向右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右倾角,当向右倾角达到预设的向右倾角阈值时,控制送风主体停止向右转动;
往复抑尘子步骤包括:
当接收到左右自动转动启动信号时,在未接收到左右自动转动停止信号前重复执行:
S1,控制送风主体向左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左倾角,当向左倾角达到预设的向左倾角阈值时,延时T3时间后,进入S2;
S2,控制送风主体向右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右倾角,当向右倾角达到预设的向右倾角阈值时,延时T3时间后,返回执行S1;
智能抑尘步骤包括环境自动抑尘子步骤,以及往复抑尘子步骤或随风抑尘子步骤;
环境自动抑尘子步骤具体包括:实时获取环境指数获取模块输出的环境指数信号,若所述环境指数信号不达标,启动风机,开启抑尘指示灯,延时T1时间后,开启水泵,若所述环境指数信号达标,当关闭水泵,延时T2时间后,关闭抑尘指示灯和风机;
随风抑尘子步骤具体包括顺风抑尘子步骤和逆风抑尘子步骤;
顺风抑尘子步骤包括:从风向获取模块获取当前风向,控制送风主体向当前风向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上倾角、向下倾角、向左倾角、向右倾角,若任一方向倾角达到该方向预设的倾角阈值时,控制风主体停止转动,否则,继续控制送风主体转动直到送风主体的倾斜方向与当前风向相同;
逆风抑尘子步骤包括:从风向获取模块获取当前风向,控制送风主体向当前风向的反方向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上倾角、向下倾角、向左倾角、向右倾角,若任一方向倾角达到该方向预设的倾角阈值时,控制风主体停止转动,否则,继续控制送风主体转动直到所述送风主体的倾斜方向与当前风向的反方向相同。
优选的,顺风抑尘子步骤和逆风抑尘子步骤还包括随风节能子步骤,随风节能子步骤包括:实时采集风速信息,若风速越大,减小风机功率,若风速越小,增大风机功率,这样能够在目标扬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风力节省能源。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输入接口、交流电源输入接口、整流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电机驱动单元;
所述交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与整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驱动单元的供电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充单元,所述预充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预充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各电机驱动单元的供电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单元包括主开关、预充开关、预充电阻和过流保护单元,所述主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端、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和预充开关的第一端连接,预充开关的第二端与预充电阻的第一端连接,预充电阻的第二端和主开关的第二端均与过流保护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过流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各电机驱动单元的供电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互锁单元,所述互锁单元仅允许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出电信号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电信号中之一为电机驱动单元供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入端是否接入直流电源的直流检测器,检测交流电源输入接口的输入端是否接入交流电源的交流检测器,以及中央控制单元,所述直流检测器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交流检测器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单元的第一控制端与互锁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I/O接口单元、遥控接收单元和RTU接收单元三者中的全部或部分,所述中央控制单元通过通信总线与电机驱动单元、I/O接口单元、遥控接收单元和RTU接收单元进行双向互联。
7.一种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可防尘和防水的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一侧面上设有冷却部件,导热板上与所述侧面背立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预充单元、整流单元、电机驱动单元、中央控制单元、I/O接口单元、遥控接收单元和RTU接收单元七者中的全部或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上设有多个与I/O接口单元的输入I口或输出O口连接的防水插件或紧密封接头。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直流电源输入接口的直流安装口和用于安装交流电源输入接口的交流安装口。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当导热板为一个以上时,多个导热板在所述箱体内呈列状排列。
11.一种喷雾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雾机以及权利要求7-10之一所述的控制箱,所述喷雾机具有送风主体,在所述送风主体的进风口设置送风装置,在所述送风主体的出风口设置多个喷头,所述喷雾机的控制端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控制喷雾机的启停和/或转向和/或喷洒。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雾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机包括多个喷水管路,每个喷头连通至少一个喷水管路,每个喷水管路上设置有一个洒水阀,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喷水管路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洒水阀通过I/O接口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的洒水控制端连接,所述水泵的控制端与一个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和/或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的控制端与一个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和/或还包括环境指数获取模块,所述环境指数获取模块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
和/或还包括风向获取模块,所述风向获取模块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雾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送风主体上下转动的上下转动控制机构,所述上下转动控制机构的控制端与一个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和/或还包括控制所述送风主体左右转动的左右转动控制机构,所述左右转动控制机构的控制端与一个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14.一种喷雾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抑尘步骤,所述抑尘步骤包括:若收到人控抑尘信号,进入人控抑尘步骤,若收到智能抑尘信号,进入智能抑尘步骤;
所述人控抑尘步骤包括静态抑尘子步骤,或者所述人控抑尘步骤包括静态抑尘子步骤和送风主体转动限位子步骤;
所述静态抑尘子步骤:当接收到静态抑尘启动信号后,启动风机,开启抑尘指示灯,延时T1时间后,开启水泵,当接收到静态抑尘停止信号后,关闭水泵,延时T2时间后,关闭抑尘指示灯,关闭风机;T1和T2为正整数;所述送风主体转动限位子步骤包括:
当接收到向上转动控制信号时,控制送风主体向上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上倾角,当所述向上倾角达到预设的向上倾角阈值时,控制送风主体停止向上转动;
和/或当接收到向下转动控制信号时,控制送风主体向下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下倾角,当所述向下倾角达到预设的向下倾角阈值时,控制送风主体停止向下转动;
和/或当接收到向左转动控制信号时,控制送风主体向左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左倾角,当所述向左倾角达到预设的向左倾角阈值时,控制送风主体停止向左转动;
和/或当接收到向右转动控制信号时,控制送风主体向右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右倾角,当所述向右倾角达到预设的向右倾角阈值时,控制送风主体停止向右转动;
所述往复抑尘子步骤包括:
当接收到左右自动转动启动信号时,在未接收到左右自动转动停止信号前重复执行:
S1,控制送风主体向左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左倾角,当所述向左倾角达到预设的向左倾角阈值时,延时T3时间后,进入S2;
S2,控制送风主体向右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右倾角,当所述向右倾角达到预设的向右倾角阈值时,延时T3时间后,返回执行S1;
所述智能抑尘步骤包括环境自动抑尘子步骤,以及往复抑尘子步骤或随风抑尘子步骤;
所述环境自动抑尘子步骤具体包括:实时获取环境指数获取模块输出的环境指数信号,若所述环境指数信号不达标,启动风机,开启抑尘指示灯,延时T1时间后,开启水泵,若所述环境指数信号达标,当关闭水泵,延时T2时间后,关闭抑尘指示灯和风机;
所述随风抑尘子步骤具体包括顺风抑尘子步骤和逆风抑尘子步骤;
所述顺风抑尘子步骤包括:从风向获取模块获取当前风向,控制送风主体向当前风向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上倾角、向下倾角、向左倾角、向右倾角,若任一方向倾角达到该方向预设的倾角阈值时,控制风主体停止转动,否则,继续控制送风主体转动直到所述送风主体的倾斜方向与当前风向相同;
所述逆风抑尘子步骤包括:从风向获取模块获取当前风向,控制送风主体向当前风向的反方向转动,实时记录送风主体的向上倾角、向下倾角、向左倾角、向右倾角,若任一方向倾角达到该方向预设的倾角阈值时,控制风主体停止转动,否则,继续控制送风主体转动直到所述送风主体的倾斜方向与当前风向的反方向相同。
CN202110517822.7A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控制箱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32856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7822.7A CN113285633A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控制箱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7822.7A CN113285633A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控制箱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5633A true CN113285633A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78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7822.7A Pending CN113285633A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控制箱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56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062A1 (zh) * 2022-10-26 2024-05-02 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及储能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062A1 (zh) * 2022-10-26 2024-05-02 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及储能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05318U (zh) 变频柜内温度控制系统
CN113285633A (zh) 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控制箱及控制方法
CN106058285A (zh) 一种无人机用燃料电池活化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896350A (zh) 一种自动温控散热的双电源智能低压开关柜
CN2840425Y (zh) 电力变压器智能风冷控制柜
CN208093695U (zh) 用于充换电站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和电动车充换电站
CN214756124U (zh) 一种喷雾机用一体式综合控制器及控制装置
CN113922222A (zh) 一种带安全防护系统的配网终端
CN105591579A (zh) 抽水站水泵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332481A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座椅电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73546A (zh) 电动窗帘控制器
CN208836459U (zh) 一种智慧机柜
CN208061007U (zh) 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装置
CN206684219U (zh) 一种变频器及其电压检测电路
CN201133703Y (zh) 温压双控智能雾化喷淋系统
CN204790497U (zh) 一用一备水泵变频电控系统
CN213540798U (zh) 一种智能离心风机控制器
CN102201602A (zh) 保温电瓶
CN110247593A (zh) 一种多直流风机转速检测电路及方法
CN108222113B (zh) 一种电动液压挖掘机起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7265630U (zh) 智能电缆分支箱
CN206302069U (zh) 电源箱
CN205319795U (zh) 一种通信基站用高压直流柴油发电机组
CN111167239A (zh) 智能化控制多功能抑尘车
CN201262711Y (zh) 一种云台自动巡航过程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