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0525A - 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0525A
CN113280525A CN202110603595.XA CN202110603595A CN113280525A CN 113280525 A CN113280525 A CN 113280525A CN 202110603595 A CN202110603595 A CN 202110603595A CN 113280525 A CN113280525 A CN 113280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pipeline
ejector
inlet
convey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35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0525B (zh
Inventor
张承虎
吴雅玲
薛贵钰
黄海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6035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0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0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0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0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0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8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using ejec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涉及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由于喷射式热泵部分运行效率过低而引起的换热效果无法提升的问题。本发明用于供热工程中,在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喷射式热泵循环部分增设了工质过冷装置,对冷凝后的冷剂工质热量进行了过冷,从而加热蒸发节流阀出口流出的工质,增加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整体换热效果,降低了一次水系统的出口温度,提升了系统的总换热量,回收了喷射器出口过热的工质蒸气的热量,用以加热流入沸腾器的液态工质,减少了沸腾器中所耗费的热量,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对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起到进一步增强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喷射式热泵属于热能驱动热泵的一种,在高温热源的驱动下,由沸腾器内产生的高压工作流体引射由蒸发器产生的低压引射流体,两股流体混合之后成为中压混合流体进入冷凝器内冷凝放热,从而将低温热源内的热量提取至高位热源中。基于此特点,将喷射式热泵系统与外部调适换热器相结合,构建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从而实现供热工程管网中一、二次水的深度换热。传统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由沸腾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喷射器、调适换热器以及相关联的管路设备以及输运设备构成。沸腾器在高温一次水的作用下,将其中的氟利昂制冷剂工质沸腾后产生高温高压的工作蒸气通过第一工作蒸气管路进入第一喷射器中;同样,蒸发器在温度较低的一次水作用下,将其中的冷剂工质蒸发为低压的引射蒸气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进入第一喷射器内。在高压工作蒸气的作用下,低压的引射蒸气被引射,压力提升后混合为中压混合蒸气通过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进入冷凝器中进行冷凝,释放热量,工质蒸气变化液态,在集液器内集液后,从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流出冷凝器并分为两股,一股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流经第二节流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内;另一股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经过冷剂泵进入沸腾器内,从而完成冷剂工质的循环。另一方面,高温的一次水从一次水入口流入系统,通过一次水管路依次经过沸腾器、调适换热器以及蒸发器,温度降低,释放热量后从一次水出口流出系统。二次水通过二次水入口流入系统,分为两股,一股通过第一二次水管路经过冷凝器吸收冷凝热,另一股通过第二二次水管路经过调适换热器与一次水进行热量的交换后,与第一股水混合后从二次水出口流出系统。在此过程中,一次水得到了多次降温,在一定的工况条件下能够将出口温度降至二次水入口温度以下,从而实现大温差的换热过程。
然而,在上述的传统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由于受到喷射器设备自身结构以及引射混合剧烈程度的影响,在一二次水换热的工况条件下,喷射式热泵循环内的喷射器的喷射系数总是维持一个较低的水平,从而导致热泵循环的运行效率较低,进而影响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换热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中,包括:沸腾器1、调试换热器11、蒸发器10、第一换热器6、冷凝器4、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剂泵8和集液器5,所述沸腾器1包括: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所述调试换热器11包括:第三输送通道和第四输送通道,所述蒸发器10包括:第五输送通道和第六输送通道,所述第一换热器6包括:第七输送通道和第八输送通道,所述冷凝器4包括:第九输送通道和第十输送通道,所述第一喷射器2包括:第一喷射器入口、第一引射蒸汽入口和第一喷射器出口,所述第二喷射器3包括:第二喷射器入口、第二引射蒸汽入口和第二喷射器出口;
第一输送通道的一端设有一次水入口41,第一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三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三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五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五输送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一次水出口43;
所述第一喷射器入口和所述第二喷射器入口均与第二输送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喷射器出口和所述第二喷射器出口均与第九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九输送通道的出口和集液器5的入口连接,集液器5的出口和冷剂泵8的入口连接,冷剂泵8的出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
第七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和第八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均与所述集液器5的出口连接,第七输送通道的排液口与第二引射蒸汽入口连接,第八输送通道的排液口与第六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六输送通道的出口和第一引射蒸汽入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七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处设有第一节流膨胀阀7,所述第六输送通道的入口处设有第二节流膨胀阀9。
上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中,第四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和第十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均与二次水入口44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排液口和第十输送通道的排液口均与二次水出口47连接。
上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中,第四输送通道的一端和二次水入口44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十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十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二次水出口47连接。
上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中,第四输送通道的一端和二次水出口47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十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十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二次水入口44连接。
上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中,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2,所述第二换热器12包括:第十一输送通道和第十二输送通道,第十二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冷剂泵8的出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喷射器出口和所述第二喷射器出口均与第十一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十一输送通道的出口和所述第九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
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中,包括:沸腾器1、调试换热器11、蒸发器10、第一换热器6、冷凝器4、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剂泵8和集液器5,所述沸腾器1包括: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所述调试换热器11包括:第三输送通道和第四输送通道,所述蒸发器10包括:第五输送通道和第六输送通道,所述第一换热器6包括:第七输送通道和第八输送通道,所述冷凝器4包括:第九输送通道和第十输送通道,所述第一喷射器2包括:第一喷射器入口、第一引射蒸汽入口和第一喷射器出口,所述第二喷射器3包括:第二喷射器入口、第二引射蒸汽入口和第二喷射器出口;
第一输送通道的一端设有一次水入口41,第一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三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三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五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五输送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一次水出口43;
所述第一喷射器入口和所述第二喷射器入口均与第二输送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喷射器出口和所述第二喷射器出口均与第九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九输送通道的出口和集液器5的入口连接,集液器5的出口和冷剂泵8的入口连接,冷剂泵8的出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
第八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均与所述集液器5的出口连接,第七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和第六输送通道的入口均与第八输送通道的排液口连接,第六输送通道的出口和第一引射蒸汽入口连接,第七输送通道的排液口与第二引射蒸汽入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七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处设有第一节流膨胀阀7,所述第六输送通道的入口处设有第二节流膨胀阀9。
上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中,第四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和第十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均与二次水入口44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排液口和第十输送通道的排液口均与二次水出口47连接。
上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中,第四输送通道的一端和二次水入口44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十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十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二次水出口47连接。
上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中,第四输送通道的一端和二次水出口47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十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十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二次水入口44连接。
上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中,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2,所述第二换热器12包括:第十一输送通道和第十二输送通道,第十二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冷剂泵8的出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喷射器出口和所述第二喷射器出口均与第十一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十一输送通道的出口和所述第九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中,安装由第一换热器6和第一节流膨胀阀7组成的过冷装置,对第八输送通道中的工质进行过冷,并加热第七输送通道中的工质,提升了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整体换热效果,降低了一次水系统的出口温度,提升了系统的总换热量;
(2)本发明中,安装由第二换热器12组成的过冷装置,对第十二输送通道中的工质进行预热,并回收了第十一输送通道中工质的部分热量,减少了沸腾器中所耗费的热量,进一步提升了喷射式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对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起到进一步增强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十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沸腾器;2、第一喷射器;3、第二喷射器;4、冷凝器;5、集液器;6、第一换热器;7、第一节流膨胀阀;8、冷剂泵;9、第二节流膨胀阀;10、蒸发器;11、调试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20、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1、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2、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3、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4、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5、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6、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9、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0、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2、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3、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4、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5、零级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41、一次水入口;42、一次水管路;43、一次水出口;44、二次水入口;45、第一二次水管路;46、第二二次水管路;47、二次水出口;48、二次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照图2至图7所示,示出了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中,包括:沸腾器1、调试换热器11、蒸发器10、第一换热器6、冷凝器4、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剂泵8和集液器5,沸腾器1包括: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调试换热器11包括:第三输送通道和第四输送通道,蒸发器10包括:第五输送通道和第六输送通道,第一换热器6包括:第七输送通道和第八输送通道,冷凝器4包括:第九输送通道和第十输送通道,第一喷射器2包括:第一喷射器入口、第一引射蒸汽入口和第一喷射器出口,第二喷射器3包括:第二喷射器入口、第二引射蒸汽入口和第二喷射器出口;
第一输送通道的一端设有一次水入口41,第一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三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三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五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五输送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一次水出口43;
第一喷射器入口和第二喷射器入口均与第二输送通道的出口连接,第一喷射器出口和第二喷射器出口均与第九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九输送通道的出口和集液器5的入口连接,集液器5的出口和冷剂泵8的入口连接,冷剂泵8的出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
第七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和第八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均与集液器5的出口连接,第七输送通道的排液口与第二引射蒸汽入口连接,第八输送通道的排液口与第六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六输送通道的出口和第一引射蒸汽入口连接,其中,第七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处设有第一节流膨胀阀7,第六输送通道的入口处设有第二节流膨胀阀9。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第四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和第十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均与二次水入口44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排液口和第十输送通道的排液口均与二次水出口47连接。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第四输送通道的一端和二次水入口44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十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十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二次水出口47连接。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第四输送通道的一端和二次水出口47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十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十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二次水入口44连接。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2包括:第十一输送通道和第十二输送通道,第十二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冷剂泵8的出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一喷射器出口和第二喷射器出口均与第十一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十一输送通道的出口和第九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
请参照图8至图13所示,示出了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中,包括:沸腾器1、调试换热器11、蒸发器10、第一换热器6、冷凝器4、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剂泵8和集液器5,沸腾器1包括: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调试换热器11包括:第三输送通道和第四输送通道,蒸发器10包括:第五输送通道和第六输送通道,第一换热器6包括:第七输送通道和第八输送通道,冷凝器4包括:第九输送通道和第十输送通道,第一喷射器2包括:第一喷射器入口、第一引射蒸汽入口和第一喷射器出口,第二喷射器3包括:第二喷射器入口、第二引射蒸汽入口和第二喷射器出口;
第一输送通道的一端设有一次水入口41,第一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三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三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五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五输送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一次水出口43;
第一喷射器入口和第二喷射器入口均与第二输送通道的出口连接,第一喷射器出口和第二喷射器出口均与第九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九输送通道的出口和集液器5的入口连接,集液器5的出口和冷剂泵8的入口连接,冷剂泵8的出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
第八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均与集液器5的出口连接,第七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和第六输送通道的入口均与第八输送通道的排液口连接,第六输送通道的出口和第一引射蒸汽入口连接,第七输送通道的排液口与第二引射蒸汽入口连接,其中,第七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处设有第一节流膨胀阀7,第六输送通道的入口处设有第二节流膨胀阀9。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第四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和第十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均与二次水入口44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排液口和第十输送通道的排液口均与二次水出口47连接。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第四输送通道的一端和二次水入口44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十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十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二次水出口47连接。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第四输送通道的一端和二次水出口47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十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十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二次水入口44连接。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2包括:第十一输送通道和第十二输送通道,第十二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冷剂泵8的出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一喷射器出口和第二喷射器出口均与第十一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十一输送通道的出口和第九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发明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喷射式热泵属于热能驱动热泵的一种,在高温热源的驱动下,由沸腾器内产生的高压工作流体引射由蒸发器产生的低压引射流体,两股流体混合之后成为中压混合流体进入冷凝器内冷凝放热,从而将低温热源内的热量提取至高位热源中。基于此特点,将喷射式热泵系统与外部调适换热器相结合,构建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从而实现供热工程管网中一、二次水的深度换热。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传统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由沸腾器1、冷凝器4、蒸发器10、第一喷射器2、调适换热器11以及相关联的管路设备以及输运设备构成。沸腾器1在高温一次水的作用下,将其中的氟利昂制冷剂工质沸腾后产生高温高压的工作蒸气通过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进入第一喷射器2中;同样,蒸发器10在温度较低的一次水作用下,将其中的冷剂工质蒸发为低压的引射蒸气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进入第一喷射器2内。在高压工作蒸气的作用下,低压的引射蒸气被引射,压力提升后混合为中压混合蒸气通过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进入冷凝器4中进行冷凝,释放热量,工质蒸气变为液态,在集液器5内集液后,从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流出冷凝器并分为两股,一股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流经第二节流膨胀阀9进入蒸发器10内;另一股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经过冷剂泵8进入沸腾器1内,从而完成冷剂工质的循环。另一方面,高温的一次水从一次水入口41流入系统,通过一次水管路42依次经过沸腾器1、调适换热器11以及蒸发器10,温度降低,释放热量后从一次水出口43流出系统。二次水通过二次水入口44流入系统,分为两股,一股通过第一二次水管路45经过冷凝器4吸收冷凝热,另一股通过第二二次水管路46经过调适换热器11与一次水进行热量的交换后,与第一股水混合后从二次水出口47流出系统。在此过程中,一次水得到了多次降温,在一定的工况条件下能够将出口温度降至二次水入口温度以下,从而实现大温差的换热过程。
然而,在传统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由于受到喷射器设备自身结构以及引射混合剧烈程度的影响,在一二次水换热的工况条件下,喷射式热泵循环内的喷射器的喷射系数总是维持一个较低的水平,从而导致热泵循环的运行效率较低,进而影响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通过对喷射式热泵系统的结构进行改进,有效提升循环运行效率,对大温差换热系统的运行效果具有较大的提升。
内部循环工质管路的连接方式为:沸腾器1出口连接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与第一喷射器2相连通,第一喷射器2出口连接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另一路通过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与第二喷射器3相连通,第二喷射器3出口连接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和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汇成一路与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相连通,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与冷凝器4相连通,冷凝器4通过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与集液器5相连通,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经过冷剂泵8与沸腾器1相连通,另一路通过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再分成两路,一路连接到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7进入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6出口通过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回到第二喷射器3,另一路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进入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6另一个出口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9与蒸发器10相连通,蒸发器10出口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回到第一喷射器2。
外部水循环的连接关系为:沸腾器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调适换热器11相连通,调适换热器1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蒸发器10相连通。进入系统的二次水分为两个通路,其中一路通过第二二次水管路46流经调适换热器11;另一路通过第一二次水管路45流经冷凝器4,依据如此的结构,沸腾器1与蒸发器10由一次水加热,冷凝器4由二次水进行冷却,一次水与部分二次水在调适换热器11内进行热量的交换。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技术方案一中,通过第一换热器6使用第一节流膨胀阀7出口的液态工质过冷集液器5出口的部分工质,从而提升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了换热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此外,在该系统内,二次水通过并联管路分别通过了调适换热器11和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二,参照图3进行说明,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包括:沸腾器1、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凝器4、集液器5、第一换热器6、第一节流膨胀阀7、冷剂泵8、第二节流膨胀阀9、蒸发器10、调试换热器11、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一次水入口41、一次水管路42、一次水出口43、二次水入口44、二次水出口47、二次水管路48。
内部循环工质管路的连接方式为:沸腾器1出口连接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与第一喷射器2相连通,第一喷射器2出口连接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另一路通过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与第二喷射器3相连通,第二喷射器3出口连接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和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汇成一路与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相连通,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与冷凝器4相连通,冷凝器4通过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与集液器5相连通,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经过冷剂泵8与沸腾器1相连通,另一路通过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再分成两路,一路连接到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7进入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6出口通过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回到第二喷射器3,另一路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进入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6另一个出口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9与蒸发器10相连通,蒸发器10出口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回到第一喷射器2。
外部水循环的连接关系为:沸腾器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调适换热器11相连通,调适换热器1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蒸发器10相连通。进入系统的二次水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调适换热器11,调适换热器11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技术方案二中,通过第一换热器6使用第一节流膨胀阀7出口的液态工质过冷集液器5出口的部分工质,从而提升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了换热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此外,在该系统内,二次水通过串联管路依次通过了调适换热器11和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三,参照图4进行说明,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包括:沸腾器1、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凝器4、集液器5、第一换热器6、第一节流膨胀阀7、冷剂泵8、第二节流膨胀阀9、蒸发器10、调试换热器11、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一次水入口41、一次水管路42、一次水出口43、二次水入口44、二次水出口47、二次水管路48。
内部循环工质管路的连接方式为:沸腾器1出口连接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与第一喷射器2相连通,第一喷射器2出口连接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另一路通过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与第二喷射器3相连通,第二喷射器3出口连接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和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汇成一路与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相连通,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与冷凝器4相连通,冷凝器4通过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与集液器5相连通,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经过冷剂泵8与沸腾器1相连通,另一路通过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再分成两路,一路连接到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7进入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6出口通过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回到第二喷射器3,另一路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进入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6另一个出口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9与蒸发器10相连通,蒸发器10出口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回到第一喷射器2。
外部水循环的连接关系为:沸腾器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调适换热器11相连通,调适换热器1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蒸发器10相连通。进入系统的二次水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冷凝器4,冷凝器4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调适换热器11。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技术方案三中,通过第一换热器6使用第一节流膨胀阀7出口的液态工质过冷集液器5出口的部分工质,从而提升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了换热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此外,在该系统内,二次水通过串联管路依次通过了冷凝器4和调适换热器11。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技术方案四,参照图5进行说明,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包括:沸腾器1、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凝器4、集液器5、第一换热器6、第一节流膨胀阀7、冷剂泵8、第二节流膨胀阀9、蒸发器10、调试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12、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零级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35、一次水入口41、一次水管路42、一次水出口43、二次水入口44、第一二次水管路45、第二二次水管路46、二次水出口47。
内部循环工质管路的连接方式为:沸腾器1出口连接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与第一喷射器2相连通,第一喷射器2出口连接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另一路通过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与第二喷射器3相连通,第二喷射器3出口连接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和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汇成一路与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相连通,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与第二换热器12相连通,第二换热器12通过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与冷凝器4相连通,冷凝器4通过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与集液器5相连通,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分为两路,一路通过零级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35经过冷剂泵8与第二换热器12相连通,第二换热器12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与沸腾器1相连通,另一路通过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再分成两路,一路连接到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7进入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6出口通过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回到第二喷射器3,另一路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进入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6另一个出口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9与蒸发器10相连通,蒸发器10出口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回到第一喷射器2。
外部水循环的连接关系为:沸腾器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调适换热器11相连通,调适换热器1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蒸发器10相连通。进入系统的二次水分为两个通路,其中一路通过第二二次水管路46流经调适换热器11,另一路通过第一二次水管路45流经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技术方案四中,通过第一换热器6使用第一节流膨胀阀7出口的液态工质过冷集液器5出口的部分工质,并且通过第二换热器12回收了喷射器出口的过热混合工质蒸气的热量用于加热进入沸腾器1的液态工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了换热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此外,在该系统内,二次水通过并联管路分别通过了调适换热器11和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五,参照图6进行说明,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包括:沸腾器1、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凝器4、集液器5、第一换热器6、第一节流膨胀阀7、冷剂泵8、第二节流膨胀阀9、蒸发器10、调试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12、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零级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35、一次水入口41、一次水管路42、一次水出口43、二次水入口44、二次水出口47、二次水管路48。
内部循环工质管路的连接方式为:沸腾器1出口连接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与第一喷射器2相连通,第一喷射器2出口连接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另一路通过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与第二喷射器3相连通,第二喷射器3出口连接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和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汇成一路与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相连通,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与第二换热器12相连通,第二换热器12通过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与冷凝器4相连通,冷凝器4通过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与集液器5相连通,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分为两路,一路通过零级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35经过冷剂泵8与第二换热器12相连通,第二换热器12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与沸腾器1相连通,另一路通过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再分成两路,一路连接到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7进入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6出口通过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回到第二喷射器3,另一路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进入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6另一个出口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9与蒸发器10相连通,蒸发器10出口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回到第一喷射器2。
外部水循环的连接关系为:沸腾器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调适换热器11相连通,调适换热器1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蒸发器10相连通。进入系统的二次水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调适换热器11,调适换热器11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技术方案五中,通过第一换热器6使用第一节流膨胀阀7出口的液态工质过冷集液器5出口的部分工质,并且通过第二换热器12回收了喷射器出口的过热混合工质蒸气的热量用于加热进入沸腾器1的液态工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了换热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此外,在该系统内,二次水通过串联管路依次通过了调适换热器11和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技术方案六,参照图7进行说明,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包括:沸腾器1、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凝器4、集液器5、第一换热器6、第一节流膨胀阀7、冷剂泵8、第二节流膨胀阀9、蒸发器10、调试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12、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零级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35、一次水入口41、一次水管路42、一次水出口43、二次水入口44、二次水出口47、二次水管路48。
内部循环工质管路的连接方式为:沸腾器1出口连接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与第一喷射器2相连通,第一喷射器2出口连接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另一路通过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与第二喷射器3相连通,第二喷射器3出口连接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和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汇成一路与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相连通,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与第二换热器12相连通,第二换热器12通过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与冷凝器4相连通,冷凝器4通过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与集液器5相连通,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分为两路,一路通过零级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35经过冷剂泵8与第二换热器12相连通,第二换热器12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与沸腾器1相连通,另一路通过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再分成两路,一路连接到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7进入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6出口通过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回到第二喷射器3,另一路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进入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6另一个出口通过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9与蒸发器10相连通,蒸发器10出口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回到第一喷射器2。
外部水循环的连接关系为:沸腾器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调适换热器11相连通,调适换热器1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蒸发器10相连通。进入系统的二次水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冷凝器4,冷凝器4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调适换热器11。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技术方案六中,通过第一换热器6使用第一节流膨胀阀7出口的液态工质过冷集液器5出口的部分工质,并且通过第二换热器12回收了喷射器出口的过热混合工质蒸气的热量用于加热进入沸腾器1的液态工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了换热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此外,在该系统内,二次水通过串联管路依次通过了冷凝器4和调适换热器11。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七,参照图8进行说明,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包括:沸腾器1、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凝器4、集液器5、第一换热器6、第一节流膨胀阀7、冷剂泵8、第二节流膨胀阀9、蒸发器10、调试换热器11、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一次水入口41、一次水管路42、一次水出口43、二次水入口44、第一二次水管路45、第二二次水管路46、二次水出口47。
内部循环工质管路的连接方式为:沸腾器1出口连接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与第一喷射器2相连通,第一喷射器2出口连接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另一路通过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与第二喷射器3相连通,第二喷射器3出口连接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和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汇成一路与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相连通,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与冷凝器4相连通,冷凝器4通过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与集液器5相连通,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经过冷剂泵8与沸腾器1相连通,另一路通过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与第一换热器6相连通,第一换热器6出口连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再分成两路,一路通过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7与第一换热器6相连通,第一换热器6通过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回到第二喷射器3,另一路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9与蒸发器10相连通,蒸发器10出口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回到第一喷射器2。
外部水循环的连接关系为:沸腾器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调适换热器11相连通,调适换热器1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蒸发器10相连通。进入系统的二次水分为两个通路,其中一路通过第二二次水管路46流经调适换热器11;另一路通过第一二次水管路45流经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技术方案七中,通过第一换热器6使用第一节流膨胀阀7出口的液态工质过冷集液器5出口的部分工质,从而提升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了换热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此外,在该系统内,二次水通过并联管路分别通过了调适换热器11和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技术方案八,参照图9进行说明,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包括:沸腾器1、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凝器4、集液器5、第一换热器6、第一节流膨胀阀7、冷剂泵8、第二节流膨胀阀9、蒸发器10、调试换热器11、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一次水入口41、一次水管路42、一次水出口43、二次水入口44、二次水出口47、二次水管路48。
内部循环工质管路的连接方式为:沸腾器1出口连接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与第一喷射器2相连通,第一喷射器2出口连接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另一路通过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与第二喷射器3相连通,第二喷射器3出口连接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和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汇成一路与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相连通,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与冷凝器4相连通,冷凝器4通过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与集液器5相连通,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经过冷剂泵8与沸腾器1相连通,另一路通过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与第一换热器6相连通,第一换热器6出口连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再分成两路,一路通过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7与第一换热器6相连通,第一换热器6通过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回到第二喷射器3,另一路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9与蒸发器10相连通,蒸发器10出口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回到第一喷射器2。
外部水循环的连接关系为:沸腾器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调适换热器11相连通,调适换热器1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蒸发器10相连通。进入系统的二次水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调适换热器11,调适换热器11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技术方案八中,通过第一换热器6使用第一节流膨胀阀7出口的液态工质过冷集液器5出口的部分工质,从而提升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了换热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此外,在该系统内,二次水通过串联管路依次通过了调适换热器11和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九,参照图10进行说明,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包括:沸腾器1、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凝器4、集液器5、第一换热器6、第一节流膨胀阀7、冷剂泵8、第二节流膨胀阀9、蒸发器10、调试换热器11、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一次水入口41、一次水管路42、一次水出口43、二次水入口44、二次水出口47、二次水管路48。
内部循环工质管路的连接方式为:沸腾器1出口连接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与第一喷射器2相连通,第一喷射器2出口连接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另一路通过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与第二喷射器3相连通,第二喷射器3出口连接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和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汇成一路与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相连通,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与冷凝器4相连通,冷凝器4通过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与集液器5相连通,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经过冷剂泵8与沸腾器1相连通,另一路通过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与第一换热器6相连通,第一换热器6出口连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再分成两路,一路通过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7与第一换热器6相连通,第一换热器6通过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回到第二喷射器3,另一路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9与蒸发器10相连通,蒸发器10出口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回到第一喷射器2。
外部水循环的连接关系为:沸腾器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调适换热器11相连通,调适换热器1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蒸发器10相连通。进入系统的二次水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冷凝器4,冷凝器4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调适换热器11。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技术方案九中,通过第一换热器6使用第一节流膨胀阀7出口的液态工质过冷集液器5出口的部分工质,从而提升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了换热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此外,在该系统内,二次水通过串联管路依次通过了冷凝器4和调适换热器11。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技术方案十,参照图11进行说明,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包括:沸腾器1、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凝器4、集液器5、第一换热器6、第一节流膨胀阀7、冷剂泵8、第二节流膨胀阀9、蒸发器10、调试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12、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零级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35、一次水入口41、一次水管路42、一次水出口43、二次水入口44、第一二次水管路45、第二二次水管路46、二次水出口47。
内部循环工质管路的连接方式为:沸腾器1出口连接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与第一喷射器2相连通,第一喷射器2出口连接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另一路通过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与第二喷射器3相连通,第二喷射器3出口连接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和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汇成一路通过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与第二换热器12相连通,第二换热器12通过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与冷凝器4相连通,冷凝器4通过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与集液器5相连通,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分为两路,一路通过零级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35经过冷剂泵8连通到第二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2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连接到沸腾器1,另一路通过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与第一换热器6相连通,第一换热器6出口连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再分成两路,一路通过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7与第一换热器6相连通,第一换热器6通过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回到第二喷射器3,另一路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9与蒸发器10相连通,蒸发器10出口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回到第一喷射器2。
外部水循环的连接关系为:沸腾器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调适换热器11相连通,调适换热器1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蒸发器10相连通。进入系统的二次水分为两个通路,其中一路通过第二二次水管路46流经调适换热器11;另一路通过第一二次水管路45流经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技术方案十中,通过第一换热器6使用第一节流膨胀阀7出口的液态工质过冷集液器5出口的部分工质,并且通过第二换热器12回收了喷射器出口的过热混合工质蒸气的热量用于加热进入沸腾器1的液态工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了换热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此外,在该系统内,二次水通过并联管路分别通过了调适换热器11和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技术方案十一,参照图12进行说明,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包括:沸腾器1、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凝器4、集液器5、第一换热器6、第一节流膨胀阀7、冷剂泵8、第二节流膨胀阀9、蒸发器10、调试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12、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零级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35、一次水入口41、一次水管路42、一次水出口43、二次水入口44、二次水出口47、二次水管路48。
内部循环工质管路的连接方式为:沸腾器1出口连接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与第一喷射器2相连通,第一喷射器2出口连接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另一路通过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与第二喷射器3相连通,第二喷射器3出口连接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和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汇成一路通过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与第二换热器12相连通,第二换热器12通过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与冷凝器4相连通,冷凝器4通过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与集液器5相连通,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分为两路,一路通过零级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35经过冷剂泵8连通到第二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2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连接到沸腾器1,另一路通过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与第一换热器6相连通,第一换热器6出口连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再分成两路,一路通过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7与第一换热器6相连通,第一换热器6通过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回到第二喷射器3,另一路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9与蒸发器10相连通,蒸发器10出口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回到第一喷射器2。
外部水循环的连接关系为:沸腾器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调适换热器11相连通,调适换热器1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蒸发器10相连通。进入系统的二次水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调适换热器11,调适换热器11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技术方案十一中,通过第一换热器6使用第一节流膨胀阀7出口的液态工质过冷集液器5出口的部分工质,并且通过第二换热器12回收了喷射器出口的过热混合工质蒸气的热量用于加热进入沸腾器1的液态工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了换热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此外,在该系统内,二次水通过串联管路分别通过了调适换热器11和冷凝器4。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技术方案十二,参照图13进行说明,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包括:沸腾器1、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凝器4、集液器5、第一换热器6、第一节流膨胀阀7、冷剂泵8、第二节流膨胀阀9、蒸发器10、调试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12、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32、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零级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35、一次水入口41、一次水管路42、一次水出口43、二次水入口44、二次水出口47、二次水管路48。
内部循环工质管路的连接方式为:沸腾器1出口连接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第一工作蒸气管路20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一工作蒸气管路21与第一喷射器2相连通,第一喷射器2出口连接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另一路通过第二二工作蒸气管路23与第二喷射器3相连通,第二喷射器3出口连接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第一一混合蒸气管路22和第一二混合蒸气管路24汇成一路通过第二混合蒸气管路34与第二换热器12相连通,第二换热器12通过第三混合蒸气管路25与冷凝器4相连通,冷凝器4通过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与集液器5相连通,第一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6分为两路,一路通过零级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35经过冷剂泵8连通到第二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2通过沸腾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7连接到沸腾器1,另一路通过第二冷凝器液态制冷剂管路28与第一换热器6相连通,第一换热器6出口连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过冷管路31再分成两路,一路通过液态制冷剂节流管路29,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7与第一换热器6相连通,第一换热器6通过第二引射蒸气管路30回到第二喷射器3,另一路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9与蒸发器10相连通,蒸发器10出口通过第一引射蒸汽管路33回到第一喷射器2。
外部水循环的连接关系为:沸腾器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调适换热器11相连通,调适换热器11通过一次水管路42与蒸发器10相连通。进入系统的二次水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冷凝器4,冷凝器4通过二次水管路48流经调适换热器11。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技术方案十二中,通过第一换热器6使用第一节流膨胀阀7出口的液态工质过冷集液器5出口的部分工质,并且通过第二换热器12回收了喷射器出口的过热混合工质蒸气的热量用于加热进入沸腾器1的液态工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中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了换热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此外,在该系统内,二次水通过串联管路分别通过了冷凝器4和调适换热器11。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本发明在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喷射式热泵循环部分增设了工质过冷装置,对冷凝后的冷剂工质热量进行了过冷,从而加热蒸发节流阀出口流出的工质,提升了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增加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整体换热效果,降低了一次水系统的出口温度,提升了系统的总换热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本发明回收了喷射器出口过热的工质蒸气的热量,用以加热流入沸腾器1的液态工质,减少了沸腾器1中所耗费的热量,进一步提升了喷射式热泵循环部分的运行效率,对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起到进一步增强的作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用于供热工程中,在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喷射式热泵循环部分增设了工质过冷装置,对冷凝后的冷剂工质热量进行了过冷,从而加热蒸发节流阀出口流出的工质,增加了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的整体换热效果,降低了一次水系统的出口温度,提升了系统的总换热量,回收了喷射器出口过热的工质蒸气的热量,用以加热流入沸腾器的液态工质,减少了沸腾器中所耗费的热量,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对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起到进一步增强的作用。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沸腾器(1)、调试换热器(11)、蒸发器(10)、第一换热器(6)、冷凝器(4)、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剂泵(8)和集液器(5),所述沸腾器(1)包括: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所述调试换热器(11)包括:第三输送通道和第四输送通道,所述蒸发器(10)包括:第五输送通道和第六输送通道,所述第一换热器(6)包括:第七输送通道和第八输送通道,所述冷凝器(4)包括:第九输送通道和第十输送通道,所述第一喷射器(2)包括:第一喷射器入口、第一引射蒸汽入口和第一喷射器出口,所述第二喷射器(3)包括:第二喷射器入口、第二引射蒸汽入口和第二喷射器出口;
第一输送通道的一端设有一次水入口(41),第一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三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三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五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五输送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一次水出口(43);
所述第一喷射器入口和所述第二喷射器入口均与第二输送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喷射器出口和所述第二喷射器出口均与第九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九输送通道的出口和集液器(5)的入口连接,集液器(5)的出口和冷剂泵(8)的入口连接,冷剂泵(8)的出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
第七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和第八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均与所述集液器(5)的出口连接,第七输送通道的排液口与第二引射蒸汽入口连接,第八输送通道的排液口与第六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六输送通道的出口和第一引射蒸汽入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七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处设有第一节流膨胀阀(7),所述第六输送通道的入口处设有第二节流膨胀阀(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和第十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均与二次水入口(44)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排液口和第十输送通道的排液口均与二次水出口(4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输送通道的一端和二次水入口(44)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十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十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二次水出口(4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输送通道的一端和二次水出口(47)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十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十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二次水入口(4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所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2),所述第二换热器(12)包括:第十一输送通道和第十二输送通道,第十二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冷剂泵(8)的出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喷射器出口和所述第二喷射器出口均与第十一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十一输送通道的出口和所述第九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
6.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沸腾器(1)、调试换热器(11)、蒸发器(10)、第一换热器(6)、冷凝器(4)、第一喷射器(2)、第二喷射器(3)、冷剂泵(8)和集液器(5),所述沸腾器(1)包括: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所述调试换热器(11)包括:第三输送通道和第四输送通道,所述蒸发器(10)包括:第五输送通道和第六输送通道,所述第一换热器(6)包括:第七输送通道和第八输送通道,所述冷凝器(4)包括:第九输送通道和第十输送通道,所述第一喷射器(2)包括:第一喷射器入口、第一引射蒸汽入口和第一喷射器出口,所述第二喷射器(3)包括:第二喷射器入口、第二引射蒸汽入口和第二喷射器出口;
第一输送通道的一端设有一次水入口(41),第一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三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三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五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五输送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一次水出口(43);
所述第一喷射器入口和所述第二喷射器入口均与第二输送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喷射器出口和所述第二喷射器出口均与第九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九输送通道的出口和集液器(5)的入口连接,集液器(5)的出口和冷剂泵(8)的入口连接,冷剂泵(8)的出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
第八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均与所述集液器(5)的出口连接,第七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和第六输送通道的入口均与第八输送通道的排液口连接,第六输送通道的出口和第一引射蒸汽入口连接,第七输送通道的排液口与第二引射蒸汽入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七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处设有第一节流膨胀阀(7),所述第六输送通道的入口处设有第二节流膨胀阀(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和第十输送通道的进液口均与二次水入口(44)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排液口和第十输送通道的排液口均与二次水出口(4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输送通道的一端和二次水入口(44)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十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十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二次水出口(47)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输送通道的一端和二次水出口(47)连接,第四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第十输送通道的一端连接,第十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和二次水入口(4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所述的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2),所述第二换热器(12)包括:第十一输送通道和第十二输送通道,第十二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冷剂泵(8)的出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喷射器出口和所述第二喷射器出口均与第十一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第十一输送通道的出口和所述第九输送通道的入口连接。
CN202110603595.XA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 Active CN113280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3595.XA CN113280525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3595.XA CN113280525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0525A true CN113280525A (zh) 2021-08-20
CN113280525B CN113280525B (zh) 2022-06-14

Family

ID=77282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3595.XA Active CN113280525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05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0524A (zh) * 2021-05-31 2021-08-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设置有多个喷射器的大温差换热系统
CN115264983A (zh) * 2022-07-28 2022-11-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带有异型连喷结构喷射器的双效喷射式热泵循环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0975A (zh) * 2004-09-22 2008-10-08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式制冷剂循环装置
CN106705484A (zh) * 2016-12-23 2017-05-24 张承虎 一种喷射式换热系统
CN108253651A (zh) * 2017-12-20 2018-07-06 同济大学 一种带喷射器的双蒸发温度制冷系统
EP3434999A1 (en) * 2017-07-27 2019-01-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0975A (zh) * 2004-09-22 2008-10-08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式制冷剂循环装置
CN106705484A (zh) * 2016-12-23 2017-05-24 张承虎 一种喷射式换热系统
EP3434999A1 (en) * 2017-07-27 2019-01-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08253651A (zh) * 2017-12-20 2018-07-06 同济大学 一种带喷射器的双蒸发温度制冷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JAFARI等: "Low flow rate spray cooling by a flow blurring inject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
陈光明、石玉琦: "吸收式制冷(热泵)循坏流程研究进展", 《制冷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0524A (zh) * 2021-05-31 2021-08-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设置有多个喷射器的大温差换热系统
CN113280524B (zh) * 2021-05-31 2022-06-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设置有多个喷射器的大温差换热系统
CN115264983A (zh) * 2022-07-28 2022-11-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带有异型连喷结构喷射器的双效喷射式热泵循环系统
CN115264983B (zh) * 2022-07-28 2024-04-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带有异型连喷结构喷射器的双效喷射式热泵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0525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3351B (zh) 对气体机余热能进行梯级回收的多能量形式输出的能源塔
CN108643980B (zh) 超高压缸和高中压缸均带有附加回热级的二次再热机组
CN113280525B (zh) 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大温差换热系统
CN101603749B (zh) 一种自复叠喷射式低温制冷循环系统
CN101825372A (zh) 喷射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及方法
CN101949609B (zh) 一种低温热源驱动的风冷氨水吸收制冷机
CN101672545A (zh) 带涡流管制冷制热装置
CN102384604B (zh) 双温热源喷射式制冷系统
CN2769780Y (zh) 烟气热水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冷热水机组
CN101464070B (zh) 一种喷射式低温制冷机
CN201461006U (zh) 一种热力发电站凝汽器凝结水节能装置
CN113280524B (zh) 一种设置有多个喷射器的大温差换热系统
CN201819469U (zh) 小型化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06524569A (zh) 一种高效双喷射式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CN101608848A (zh) 电动喷射式复合制冷循环的空气间接冷却方法和系统
CN105546877B (zh) 重力场低品位热源转换装置及方法
CN105546870B (zh) 超重力热驱动制冷装置及方法
CN113280523A (zh) 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热泵循环装置
CN201531280U (zh) 一种辅助热力电站凝汽式汽轮机排汽冷却装置
CN111396291A (zh) 压缩气体余热回收发电系统
CN202284866U (zh) 一种双温热源喷射式制冷系统
CN111928522B (zh) 一种可回收冷凝热的喷射式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CN103644675A (zh) 一种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制冷机
CN206817430U (zh) 横管满液式凝汽源热泵驱动蒸汽锅炉
CN112325356B (zh) 基于喷射器回收供热管凝结水余热的蒸汽供热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