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7808B - 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7808B
CN113267808B CN202010092194.8A CN202010092194A CN113267808B CN 113267808 B CN113267808 B CN 113267808B CN 202010092194 A CN202010092194 A CN 202010092194A CN 113267808 B CN113267808 B CN 113267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litude
interface
compensation factor
facto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21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67808A (zh
Inventor
公亭
王兆磊
顾小弟
高宪伟
贾君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0921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67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67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7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67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7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7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instantaneous phase or frequency, reflection strength or polar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3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polarity, instant ph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震数据;目标地震数据中包括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第一界面的波阻抗大于预设阈值;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深度差值小于预设范围;在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一振幅数据,在第二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振幅数据;第一振幅数据所在第一区域和第一界面的距离与第二振幅数据所在第二区域和第二界面的距离相同;根据第一振幅数据和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根据振幅差异因子确定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至下覆地层之间的整道振幅补偿因子;根据整道振幅补偿因子进行振幅补偿。本发明可对强波阻抗界面屏蔽作用下的异常振幅进行振幅补偿,有效消除强波阻抗界面屏蔽作用对地层反射特征的影响。

Description

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波在某时刻的振幅代表地震波在该时刻的能量。振幅补偿原则上是要对各种非地质因素对地震波能量的改变进行补偿。引起地震反射波振幅改变的原因十分复杂,传统的真振幅处理技术大多集中在解决地表因素、接收激发因素以及传播效应造成的振幅能量损失,如几何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井控Q补偿等,但这些补偿方法均未考虑沿层能量重新分配问题,而目前针对介质分界面能量重新分配导致的振幅畸变的问题,相关计算与振幅补偿方法的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可以对强波阻抗界面导致的振幅畸变进行振幅补偿,以便较好地恢复强波阻抗界面下地层反射特征信息。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幅补偿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震数据;所述目标地震数据中包括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所述第一界面的波阻抗大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一界面和所述第二界面深度差值小于预设范围;在所述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一振幅数据,在所述第二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振幅数据;所述第一振幅数据所在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一界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振幅数据所在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二界面的距离相同;根据所述第一振幅数据和所述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根据所述振幅差异因子确定所述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至下覆地层之间的整道振幅补偿因子;根据所述整道振幅补偿因子进行振幅补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振幅补偿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地震数据;所述目标地震数据中包括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所述第一界面的波阻抗大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一界面和所述第二界面深度差值小于预设范围;数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一振幅数据,在所述第二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振幅数据;所述第一振幅数据所在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一界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振幅数据所在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二界面的距离相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振幅数据和所述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振幅差异因子确定所述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至下覆地层之间的整道振幅补偿因子;振幅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整道振幅补偿因子进行振幅补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振幅补偿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振幅补偿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幅补偿方案,该方案首先获取目标地震数据,目标地震数据中包括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第一界面的波阻抗大于预设阈值;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的深度差值小于预设范围,之后,在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一振幅数据,在第二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振幅数据;第一振幅数据所在第一区域和第一界面的距离与第二振幅数据所在第二区域和第二界面的距离相同,从而得到经过强波阻抗界面第一界面透射的第一振幅数据和未经过强波阻抗界面第一界面透射的第二振幅数据,之后,根据第一振幅数据和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再利用振幅差异因子确定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至下覆地层之间的整道振幅补偿因子,最后,利用振幅补偿因子进行振幅补偿。本发明实施例可对强波阻抗界面屏蔽作用下的异常振幅进行振幅补偿,有效消除强波阻抗界面屏蔽作用对地层反射特征的影响。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振幅补偿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质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质模型正演叠前深度偏移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质模型正演深度偏移剖面透射补偿后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工区典型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工区中强煤层上覆地层H01沿层均方根振幅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工区中强煤层下覆地层H02沿层均方根振幅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工区消除强煤层屏蔽作用振幅补偿后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工区消除强煤层屏蔽作用振幅补偿后地层H01沿层均方根振幅平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工区消除强煤层屏蔽作用振幅补偿后地层H02沿层均方根振幅平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除强煤层屏蔽作用振幅补偿前后测井合成记录匹配对比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振幅补偿装置结构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对于一些工区,广泛发育多套煤层,是最明显的标志层之一,煤下及煤间储层是目前研究的重要目的层。根据钻井数据可以了解目标区域的勘探潜力。例如,研究区煤层下覆地层砂岩储层发育,圈闭分布受砂体发育程度控制,油气显示活跃,勘探潜力巨大。然而,受煤系地层强反射特征的干扰,部分地区还存在煤层缺失情况,使得下覆地层砂体薄储层的弱反射特征更加复杂多变,无法有效地开展薄砂体精细刻画及有利储层预测的工作,限制了油气开发向高精度岩性油气藏勘探转型。
现有方法尝试对叠前和叠后偏移中进行透射补偿,但这些方法并没有对透射损失进行有效的补偿。现有方法还提出采用两步法进行透射补偿,提出利用小角度地震资料信息来计算透射系数,在偏移过程中进行透射补偿,然而,这两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其计算量非常大,且当波前面过于复杂时,不能保证其地层倾角求取的准确性,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可以在传统真振幅恢复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强波阻抗界面屏蔽作用下的异常振幅剖面进行振幅补偿,在保证了强波阻抗界面上相对振幅关系不变的基础上,较好地恢复了强波阻抗界面下地层反射特征信息,有效消除强波阻抗界面屏蔽作用的影响。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振幅补偿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幅补偿方法,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振幅补偿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目标地震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地震数据是经过预处理的地震数据。目标地震数据中包括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的深度差值小于预设范围,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可以为同一储层的界面,那么可以通过设置预设范围的值,以使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的深度相同,或二者深度差值足够小。
第一界面的波阻抗大于预设阈值,例如,若工区中某一深度包括煤层,煤层的波阻抗较大,煤层的下覆地层的反射特征会受到煤层屏蔽作用的影响,则将煤层作为第一界面,与煤层同一深度的非煤层界面作为第二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界面可以是煤层,也可以是火成岩层等。第一界面的波阻抗相对于其上覆地层较大,因此,可根据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成分确定预设阈值的大小。
步骤S104,在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一振幅数据,在第二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振幅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振幅数据和第二振幅数据都可以是振幅谱。可以在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选择一个时窗即第一区域,根据该时窗选取地震记录,经傅里叶变换求得第一振幅谱,将该第一振幅谱作为第一振幅数据。在第二界面的下覆地层选择一个时窗即第二区域,根据该时窗选取地震记录,经傅里叶变换求得第二振幅谱,将该第二振幅谱作为第二振幅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振幅数据第一区域和第一界面的距离与第二振幅数据所在第二区域和第二界面的距离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有无第一界面位置相同深度分别选取地震记录,得到第一振幅数据和第二振幅数据,该第一振幅数据是受到第一界面屏蔽作用影响的反射特征数据,第二振幅数据是未受到第一界面屏蔽作用影响的反射特征数据。
步骤S106,根据第一振幅数据和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振幅数据和第二振幅数据进行最近逼近,可以得到用于描述第一振幅数据和第二振幅数据差异的数据,即振幅差异因子。振幅差异因子用于表示第一界面的屏蔽作用对反射特征的影响情况。
步骤S108,根据振幅差异因子确定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至下覆地层之间的整道振幅补偿因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界面上覆地层和下覆地层会不同程度的受到第一界面屏蔽作用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第一界面上覆地层和下覆地层之间的地震数据进行振幅补偿。由于振幅差异因子可以表示第一界面的屏蔽作用对反射特征的影响情况,根据振幅差异因子,可以生成上覆地层至下覆地层之间的与一定长度的地震数据记录对应的补偿因子,即得到整道振幅补偿因子,以消除第一界面的屏蔽作用的影响。
步骤S110,根据整道振幅补偿因子进行振幅补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整道振幅补偿因子对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下覆地层及二者之间区域的地震数据进行振幅补偿。可以将整道补偿因子应用于动校后的CMP(CommonMiddle Point,共中心点)道集,完成消除强煤层屏蔽作用下振幅补偿。例如,可以将整道振幅补偿因子与振幅数据进行相乘等计算,得到振幅补偿的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幅补偿方案,该方案首先获取目标地震数据,目标地震数据中包括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第一界面的波阻抗大于预设阈值;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的深度差值小于预设范围,之后,在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一振幅数据,在第二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振幅数据;第一振幅数据所在第一区域和第一界面的距离与第二振幅数据所在第二区域和第二界面的距离相同,从而得到经过强波阻抗界面第一界面透射的第一振幅数据和未经过强波阻抗界面第一界面透射的第二振幅数据,之后,根据第一振幅数据和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再利用振幅差异因子确定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至下覆地层之间的整道振幅补偿因子,最后,利用整道振幅补偿因子进行振幅补偿。本发明实施例可对强波阻抗界面屏蔽作用下的异常振幅进行振幅补偿,有效消除强波阻抗界面屏蔽作用对地层反射特征的影响。
考虑到引起地震反射波振幅改变的原因十分复杂,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振幅补偿结果,在获取目标地震数据之前,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对地震数据进行真振幅处理,得到目标地震数据;真振幅处理至少包括几何扩散补偿处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处理和井控Q补偿处理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真振幅处理是指使用真振幅恢复技术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消除与反射系数无关的、影响地震反射波振幅的因素的措施。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传统真振幅处理,包括几何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井控Q补偿等,消除因地表因素、激发接收因素以及传播效应造成的振幅能量损失,在此数据基础上开展针对强煤层屏蔽作用的振幅补偿工作。
为了减少无效数据的影响,得到更准确的振幅差异因子,根据第一振幅数据和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根据预设频带范围对第一振幅数据和第二振幅数据分别进行去噪处理;利用最小二乘法根据去噪处理后的第一振幅数据和去噪处理后的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频带范围是预先设置的频率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去噪处理的过程用于将不在预设频带范围内的振幅数据删除,以使第一振幅数据和第二振幅数据更加准确。在地震资料有效频带范围内运用最小二乘法,实现振幅正常地震道与振幅异常衰减地震道振幅谱的最佳逼近,求得振幅差异因子。
为了对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和下覆地层都进行更准确的振幅补偿,根据振幅差异因子确定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至下覆地层之间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1)在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确定第一时窗,计算第一时窗的第一振幅补偿因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确定第一时窗,该第一时窗内的地震数据是经过第一界面透射及反射生成的,根据第一时窗内各样点的振幅数据计算第一时窗的第一振幅补偿因子。
(2)在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时窗,根据振幅差异因子计算第二时窗的第二振幅补偿因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时窗,该第二时窗内的地震数据是经过第一界面透射及反射生成的,根据第二时窗内各样点的振幅数据和振幅差异因子计算第二时窗的第二振幅补偿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统计第一界面下所有道平均振幅时,含第一界面段位置需考虑受第一界面屏蔽作用影响下的振幅畸变,需将求得的振幅差异因子应用于第一界面层段位置第一界面下的振幅统计。
(3)根据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和第二振幅补偿因子确定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和第二振幅补偿因子进行组合,可以得到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
为了提高统计效率,计算第一时窗的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根据第一时窗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的第一单道平均振幅值:
Figure GDA0003861239920000071
其中,N为第一时窗内样点数,Aij为样点的振幅值,A1i为第一单道平均振幅值,i为道顺序号,j为一道中样点顺序号;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所有道振幅平均值:
Figure GDA0003861239920000072
其中,M为总地震道数,A1为第一所有道振幅平均值;根据第一单道平均振幅值和第一所有道振幅平均值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振幅补偿因子:OP1i=A1/A1i,其中,OP1i为第一振幅补偿因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中选定一个第一时窗,求取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每一道的平均振幅A1i和所有道的平均振幅,得到第一单道平均振幅和第一所有道振幅平均值A1,根据第一单道平均振幅值和第一所有道振幅平均计算第一振幅补偿因子OP1i
需要说明的是,道顺序号i和一道中样点的顺序号j,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排序顺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提高统计效率和补偿的准确性,根据振幅差异因子计算第二时窗的第二振幅补偿因子,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根据第二时窗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的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
Figure GDA0003861239920000081
其中,N′为第二时窗内样点数,A2i为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Aij为样点的振幅值,i为道顺序号,j为一道中样点顺序号;根据振幅差异因子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值:
Figure GDA0003861239920000082
其中,M1为无第一界面地震道数,M2为含第一界面地震道数,A2为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值,T为振幅差异因子;根据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和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值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二振幅补偿因子:OP2i=A2/A2i,其中,OP2i为第二振幅补偿因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选定一个第二时窗求取第一界面下覆地层每一道的平均振幅和所有道的平均振幅,得到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A2i和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值A2,根据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和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计算第二振幅补偿因子OP2i。需要说明的是,M1为无第一界面地震道数,是指M1是第二界面的下覆地层的地震道数,M2为含第一界面地震道数,是指M2是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的地震道数。
为了提高补偿的准确性,根据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和第二振幅补偿因子确定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根据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和第二振幅补偿因子通过线性插值法确定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根据第一振幅补偿因子、第二振幅补偿因子和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计算整道振幅补偿因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线性插值法对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和第二振幅补偿因子进行组合,得到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根据第一振幅补偿因子、第二振幅补偿因子和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计算后得到整道振幅补偿因子,以对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下覆地层及二者之间区域的地震数据进行振幅补偿。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区域是指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和下覆地层之间的区域。
为了保证计算效率,可以按照如下公式确定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
Figure GDA0003861239920000083
其中,N″为过渡区域的样点数,OP3ij为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i为道顺序号,j为一道中样点顺序号。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整道振幅补偿因子:OPi=OP1i+OP2i+OP3ij,其中,OPi为整道振幅补偿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计算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时,可以在第一界面内或第一界面附近选择N″个样点,并且,N、N′和N″满足:整道样点数=N+N′+N″。
参见图2所示的地质模型示意图,该图是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设计的以煤层作为特殊岩性体的二维地质模型。该地质模型包含五套地层,由上到下速度逐渐增大,分别是3500m/s、3900m/s、4300m/s、4700m/s、5000m/s,第二套地层中侵入煤层,厚度50m,速度为2000m/s。
参见图3所示的地质模型正演叠前深度偏移剖面示意图,该图是根据图2中设计的地质模型,采用共中心点炮集,设计炮点50个,间隔20m,地震波采用弹性波方程进行模拟,使用叠前深度偏移算法不加任何其它特殊处理完成了相对应的正演叠后地震剖面。从剖面上可以看到,无煤层位置四套反射界面清晰,而含煤层位置,煤层表现为很强的波谷反射,受强煤层屏蔽作用的影响,其下覆三套地层的地震反射强度明显小于煤层范围外的地层。
参见图3所示的地质模型正演叠前深度偏移剖面示意图和图4所示的地质模型正演深度偏移剖面透射补偿后示意图,针对地质模型正演数据进行消除强煤层屏蔽作用振幅补偿前后效果对比,可以看到补偿后,煤层下覆三套地层振幅与无煤层位置基本相同,本发明的振幅补偿方法有效消除了煤层屏蔽作用对下覆地层反射特征的影响。
S工区,属于陆相盆地,其煤层的形成主要受古构造、古气候和古植被等多种因素控制,西山窑组煤系主要形成于湖退型三角洲,垂向上以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泛滥平原沼泽为特征,分流河道主要沉积中细粒砂岩;煤层出现在三角洲平原正旋回上部,在地震剖面上对应于强反射波组,钻井、测井剖面上可识别2~3套煤,主力煤层厚度一般在5~10m。受古沼泽水泡子等的影响,煤系发育多套厚度不等的煤层且横向分布及不稳定。
参见图5所示的S工区典型剖面、图6所示的S工区中强煤层上覆地层H01沿层均方根振幅平面图和图7所示的S工区中强煤层下覆地层H02沿层均方根振幅平面图,正是由于煤层横向变化比较大的地质特征,使得工区内地震资料中煤层界面处的能量重新分配,地震剖面特征在有无煤层的地方振幅差异非常大,有煤层的下覆层的能量比较弱,没有煤层的下覆层能量比较强(附图5),相应的在沿层均方根振幅平面图上,煤层下覆地层能量关系与强煤层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附图6、附图7),不能反映该地层真实的振幅相对关系,给进一步地震解释和储层反演都造成很大困难。
通过消除强煤层屏蔽作用的振幅补偿技术的应用,煤层下覆地层的能量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其沿层振幅属性与煤层的分布已无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煤层下覆地层真实的反射特征信息及振幅相对关系(参见附图8、附图9和附图10),同时与测井曲线合成记录振幅强弱关系匹配的更好(参见附图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采用无第一界面位置振幅正常地震道的振幅为参考标准,即通过对比正常振幅地震道与振幅异常衰减地震道的振幅值差异来确定合理的补偿因子。在传统真振幅恢复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本发明对强波阻抗界面屏蔽作用下的异常振幅剖面进行振幅补偿,在保证了强波阻抗界面上相对振幅关系不变的基础上,较好地恢复了强波阻抗界面下地层反射特征信息,有效消除了强波阻抗界面屏蔽作用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振幅补偿装置,参见图12所示的振幅补偿装置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目标地震数据;目标地震数据中包括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第一界面的波阻抗大于预设阈值;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深度差值小于预设范围;数据模块72,用于在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一振幅数据,在第二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振幅数据;第一振幅数据所在第一区域和第一界面的距离与第二振幅数据所在第二区域和第二界面的距离相同;生成模块73,用于根据第一振幅数据和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确定模块74,用于根据振幅差异因子确定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至下覆地层之间的整道振幅补偿因子;振幅补偿模块75,用于根据整道振幅补偿因子进行振幅补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预处理模块,用于:对地震数据进行真振幅处理,得到目标地震数据;真振幅处理至少包括几何扩散补偿处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处理和井控Q补偿处理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生成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频带范围对第一振幅数据和第二振幅数据分别进行去噪处理;利用最小二乘法根据去噪处理后的第一振幅数据和去噪处理后的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确定第一时窗,计算第一时窗的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在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时窗,根据振幅差异因子计算第二时窗的第二振幅补偿因子;根据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和第二振幅补偿因子确定整道振幅补偿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时窗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的第一单道平均振幅值:
Figure GDA0003861239920000111
其中,N为第一时窗内样点数,Aij为样点的振幅值,A1i为第一单道平均振幅值,i为道顺序号,j为一道中样点顺序号;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所有道振幅平均值:
Figure GDA0003861239920000112
其中,M为总地震道数,A1为第一所有道振幅平均值;根据第一单道平均振幅值和第一所有道振幅平均值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振幅补偿因子:OP1i=A1/A1i,其中,OP1i为第一振幅补偿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二时窗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的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
Figure GDA0003861239920000113
其中,N′为第二时窗内样点数,A2i为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Aij为样点的振幅值,i为道顺序号,j为一道中样点顺序号;根据振幅差异因子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值:
Figure GDA0003861239920000114
其中,M1为无第一界面地震道数,M2为含第一界面地震道数,A2为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值,T为振幅差异因子;根据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和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值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二振幅补偿因子:OP2i=A2/A2i,其中,OP2i为第二振幅补偿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和第二振幅补偿因子通过线性插值法确定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根据第一振幅补偿因子、第二振幅补偿因子和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计算整道振幅补偿因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按照如下公式确定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
Figure GDA0003861239920000115
其中,N″为过渡区域的样点数,OP3ij为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i为道顺序号,j为一道中样点顺序号;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整道振幅补偿因子:OPi=OP1i+OP2i+OP3ij,OPi为整道振幅补偿因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参见图13所示的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框图,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81、处理器82,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方法的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计算机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程序代码使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振幅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地震数据;所述目标地震数据中包括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所述第一界面的波阻抗大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一界面和所述第二界面深度差值小于预设范围;
在所述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一振幅数据,在所述第二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振幅数据;所述第一振幅数据所在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一界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振幅数据所在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二界面的距离相同;
根据所述第一振幅数据和所述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
根据所述振幅差异因子确定所述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至下覆地层之间的整道振幅补偿因子;
根据所述整道振幅补偿因子进行振幅补偿;
其中,根据所述振幅差异因子确定所述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至下覆地层之间的整道振幅补偿因子,包括:
在所述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确定第一时窗,计算所述第一时窗的第一振幅补偿因子;
在所述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时窗,根据所述振幅差异因子计算所述第二时窗的第二振幅补偿因子;
根据所述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和所述第二振幅补偿因子确定整道振幅补偿因子;
其中,根据所述振幅差异因子计算所述第二时窗的第二振幅补偿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时窗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的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
Figure FDA0003861239910000011
其中,N′为第二时窗内样点数,A2i为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Aij为样点的振幅值,i为道顺序号,j为一道中样点顺序号;
根据所述振幅差异因子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值:
Figure FDA0003861239910000012
其中,M1为无第一界面地震道数,M2为含第一界面地震道数,A2为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值,T为振幅差异因子;
根据所述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和所述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值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二振幅补偿因子:
OP2i=A2/A2i
其中,OP2i为第二振幅补偿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目标地震数据之前,还包括:
对地震数据进行真振幅处理,得到目标地震数据;所述真振幅处理至少包括几何扩散补偿处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处理和井控Q补偿处理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振幅数据和所述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包括:
根据预设频带范围对所述第一振幅数据和所述第二振幅数据分别进行去噪处理;
利用最小二乘法根据去噪处理后的第一振幅数据和去噪处理后的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第一时窗的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时窗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的第一单道平均振幅值:
Figure FDA0003861239910000021
其中,N为所述第一时窗内样点数,Aij为样点的振幅值,A1i为第一单道平均振幅值,i为道顺序号,j为一道中样点顺序号;
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所有道振幅平均值:
Figure FDA0003861239910000022
其中,M为总地震道数,A1为第一所有道振幅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单道平均振幅值和所述第一所有道振幅平均值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振幅补偿因子:
OP1i=A1/A1i
其中,OP1i为第一振幅补偿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和所述第二振幅补偿因子确定整道振幅补偿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和所述第二振幅补偿因子通过线性插值法确定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
根据所述第一振幅补偿因子、所述第二振幅补偿因子和所述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计算整道振幅补偿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
Figure FDA0003861239910000031
其中,N″为过渡区域的样点数,OP1i为第一振幅补偿因子,OP2i为第二振幅补偿因子,OP3ij为过渡区域的振幅补偿因子,i为道顺序号,j为一道中样点顺序号;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整道振幅补偿因子:
OPi=OP1i+OP2i+OP3ij
其中,OPi为整道振幅补偿因子。
7.一种振幅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地震数据;所述目标地震数据中包括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所述第一界面的波阻抗大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一界面和所述第二界面深度差值小于预设范围;
数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一振幅数据,在所述第二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振幅数据;所述第一振幅数据所在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一界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振幅数据所在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二界面的距离相同;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振幅数据和所述第二振幅数据生成振幅差异因子;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振幅差异因子确定所述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至下覆地层之间的整道振幅补偿因子;
振幅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整道振幅补偿因子进行振幅补偿;
其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界面的上覆地层确定第一时窗,计算所述第一时窗的第一振幅补偿因子;
在所述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确定第二时窗,根据所述振幅差异因子计算所述第二时窗的第二振幅补偿因子;
根据所述第一振幅补偿因子和所述第二振幅补偿因子确定整道振幅补偿因子;
其中,根据所述振幅差异因子计算所述第二时窗的第二振幅补偿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时窗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界面的下覆地层的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
Figure FDA0003861239910000041
其中,N′为第二时窗内样点数,A2i为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Aij为样点的振幅值,i为道顺序号,j为一道中样点顺序号;
根据所述振幅差异因子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值:
Figure FDA0003861239910000042
其中,M1为无第一界面地震道数,M2为含第一界面地震道数,A2为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值,T为振幅差异因子;
根据所述第二单道平均振幅值和所述第二所有道振幅平均值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第二振幅补偿因子:
OP2i=A2/A2i
其中,OP2i为第二振幅补偿因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处理模块,用于:
对地震数据进行真振幅处理,得到目标地震数据;所述真振幅处理至少包括几何扩散补偿处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处理和井控Q补偿处理中的一种或几种。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92194.8A 2020-02-14 2020-02-14 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267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2194.8A CN113267808B (zh) 2020-02-14 2020-02-14 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2194.8A CN113267808B (zh) 2020-02-14 2020-02-14 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7808A CN113267808A (zh) 2021-08-17
CN113267808B true CN113267808B (zh) 2023-04-25

Family

ID=77227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2194.8A Active CN113267808B (zh) 2020-02-14 2020-02-14 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67808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1224012A1 (en) * 2005-02-12 2011-10-06 Chevron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ue relative amplitude correction of seismic data for normal moveout stretch effec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0879B2 (en) * 2005-02-12 2007-06-12 Chevron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ue relative amplitude correction of seismic data for normal moveout stretch effects
US20150369938A1 (en) * 2011-03-31 2015-12-24 Chevron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eismic data
CN104656141B (zh) * 2015-03-12 2016-01-2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共姿态道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8181649B (zh) * 2017-11-23 2019-09-1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介质分界面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1224012A1 (en) * 2005-02-12 2011-10-06 Chevron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ue relative amplitude correction of seismic data for normal moveout stretch effec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7808A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lotzsche et al. Full‐waveform inversion of cross‐hole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data to characterize a gravel aquifer close to the Thur River, Switzerland
CN103616723B (zh) 基于avo特征的crp道集真振幅恢复方法
CN109188511B (zh) 一种砂泥岩薄互层介质多波avo联合反演方法
CN113552625B (zh) 一种用于常规陆域地震数据的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
CN111722284B (zh) 一种基于道集数据建立速度深度模型的方法
Li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lithological and 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CN105093311A (zh) 叠合盆地多期差异隆升区地层剥蚀厚度测量方法
CN105093304A (zh) 一种地球物理勘探利用测井曲线自动求取岩性曲线的方法
Martorana et al. Seismo-stratigraphic model of “La Bandita” area in the Palermo Plain (Sicily, Italy) through HVSR inversion constrained by stratigraphic data
CN109884700A (zh) 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
EA030770B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адаптивной сейсмической оптики
CN105093318A (zh) 一种自适应波动方程波场延拓静校正方法
CN109490961B (zh) 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
CN113267808B (zh) 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6908838A (zh) 构建目标区域地层非弹性衰减品质因子立体模型的方法
CN106597547A (zh) 薄储层地震准确描述方法
CN105093324B (zh) 一种剩余静校正方法
CN112433248B (zh) 一种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下隐蔽储层的探测方法
CN115857047A (zh) 一种地震储层综合预测方法
Su et al. Low relief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and mapping of the Donghe Sandstone thin reservoir based on seismic data
CN109901221B (zh) 一种基于动校正速度参数的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建模方法
CN112394393B (zh) 一种crp道集数据体重构的方法
CN113514883B (zh) 一种断层-岩性油藏刻画方法
CN113514904B (zh) 地层参数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Pullammanappallil et al. Use of advanced 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s in the imaging of the Coso geothermal fie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