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1941A - 一种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61941A CN113261941A CN202110543392.6A CN202110543392A CN113261941A CN 113261941 A CN113261941 A CN 113261941A CN 202110543392 A CN202110543392 A CN 202110543392A CN 113261941 A CN113261941 A CN 1132619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uclear magnetic
- opening device
- isolation
- teeth
- suppor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10000002105 tongu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481 NMR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6
- 238000013421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10000005182 tip of the tongue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08000003445 Mouth Neoplas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12987 lip and oral cavity carcin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02 le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1000011510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54 pala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8980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56 pulmonary alveol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2038 Lip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5450 Maxillary Sinus Neoplas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1096 Oropharyngeal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7444 Oropharyngeal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4337 Salivary Gland Neoplas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1934 Salivary gland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2129 Tongue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9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5459 gum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0615 hard palate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536 head and neck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6721 lip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95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067 mathema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9023 maxillary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4488 maxillary sinus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9303 maxillary sinus carcin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7 morpholog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877 mucos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6958 oropharynx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84 soft pala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6700 soft palate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1823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6134 tongue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81 tooth socke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包括用于分离患者上牙和下牙的咬合部;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脸颊的第一隔离部,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舌头的第二隔离部,且咬合部的上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上牙的第一凹槽,咬合部的下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下牙的第二凹槽,咬合部的内侧面构造有第三隔离部,第三隔离部用于分隔舌头与下牙槽骨;本开口装置,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不仅可以有效分离口腔内的各组织,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的区分,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图像伪影干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大部分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即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唇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利用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磁波对置于磁场中的含有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的物质进行激发,发生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用感应线圈采集磁共振信号,按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处理而建立的一种数字图像,它既能显示形态学结构又能显示原子核水平上的生化信息及某些器官的功能状况,核磁检查是口腔癌治疗过程的常规检查项目。
由于口腔内的空间狭小,舌头、牙齿、牙槽骨、腭及脸颊等之间的接触紧密,且相互之间还会处于贴合状态,使得医生很难在核磁共振设备所采集的患者口腔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区分,如不容易区分腭部软组织与舌体组织,故现有技术中,口腔癌患者在进行核磁检查时,患者的口腔内通常需要放置一个分离装置(或称为开口装置),如中国专利CN108283504A公开的一种拍摄口腔CT时舌腭分离装置,可以起到分离舌腭的效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分离装置通常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现有的分离装置不便于患者通过口腔进行呼吸,由于将现有的分离装置设置于患者口腔后,虽然患者处于张口状态,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没有注意到,患者的上牙和下牙都咬合于分离装置,在咬合较为紧密的情况下,还是存在呼吸不畅、容易闭气的问题,亟待解决;又如,现有的分离装置中,要么没有考虑图像采集过程中,因患者舌头活动而产生的伪影问题,要么通过设置压板将舌头压紧于下牙槽骨的内侧,而导致舌头与下牙槽骨贴合紧密,不能有效区分,此外,当患者的口腔内安装有假牙时,假牙还会导致所采集的图像出现伪影,例如,安装于上压槽的假牙会严重影响下压槽的成像图像,容易在图像中产生伪影,尤其是在靠近病灶的位置处产生伪影干扰,从而使得现有的分离装置不适用于降低各种情况下的核磁检查伪影干扰,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开口装置所存在的,口腔内各组织之间通常处于贴合状态,导致医生很难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区分,且现有开口装置不适用于降低各种情况下的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的开口装置,不仅可以有效分离口腔内的各组织,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区分,而且适用场合更广泛,可以有效降低多种情况下核磁检查伪影的干扰,主要构思为:
一种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包括用于分离患者上牙和下牙的咬合部,所述咬合部构造为弧形,并具有所设定的厚度;
所述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脸颊的第一隔离部,所述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舌头的第二隔离部,且咬合部的上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上牙的第一凹槽,咬合部的下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下牙的第二凹槽,
所述咬合部的内侧面构造有斜向下凸出的第三隔离部,所述第三隔离部用于卡入舌头与下牙槽骨之间,以分隔舌头与下牙槽骨。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咬合部构造为弧形结构,可以解决适配患者牙槽骨形状的问题;通过使咬合部具有所设定的厚度,使得当患者上下牙分别咬合本咬合部后,患者的上下牙可以相互分离并具有所设定的间距,一方面,可以起到分离组织的效果,更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区分,另一方面,尤其适用于患者安装有假牙的场合,使得所安装的假牙可以远离所对应的牙齿及牙齿周围的组织,从而将假牙的影响将为最低,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甚至可以消除假牙对病灶部位核磁检查伪影的干扰;通过设置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可以有效分隔口腔内相邻两组织,有利于获得更清晰的图像,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区分;而通过在咬合部的内侧面构造第三隔离部,且第三隔离部斜向下凸出于咬合部,以便可以卡入并填充舌头与下牙槽骨之间的空腔,从而可以迫使舌头部与下牙槽骨分离,达到有效隔离舌头与下牙槽骨的目的,可以解决舌头贴在下牙槽骨上容易出现伪影且不便于在图像上进行区分的问题,由此可见,本开口装置,不仅可以有效分离口腔内的各组织,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区分,而且适用场合更广泛,可以有效降低多种情况下核磁检查伪影的干扰。
优选的,所述咬合部的厚度为2-5cm。使得本开口装置佩戴于患者口腔后,患者的上牙与下牙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达到有效分离上牙与下牙的目的,使得安装于上牙槽的假牙不会影响在下牙及下牙周围的组织产生伪影干扰,或,使得安装于下牙槽的假牙不会影响在上牙及上牙周围的组织产生伪影干扰,可以将假牙对图像的影响降为最低,甚至可以在一些特殊场合可以达到消除假牙对病灶部位核磁检查伪影的干扰。
本发明第二方面要解决约束舌尖,防止在核磁检查的过程中,因患者舌尖的活动而产生伪影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隔离部背离所述咬合部的位置处构造有用于约束舌尖的约束槽。当患者咬合本开口装置后,所述第三隔离部卡在舌头的下方,且所述约束槽可以处于对应舌尖的位置处,使得患者的舌尖可以插入所述约束槽内,以便利用约束槽达到约束舌尖、防止舌尖随意活动的目的,可以在核磁检查的过程中保持舌头的稳定,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患者舌尖的活动而导致核磁检查图像产生伪影的问题。
本发明第三方面要解决现有开口装置设置于患者口腔并被患者的上下牙齿咬合之后,不便于患者从口腔进行呼吸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咬合部还构造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穿咬合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且所述通气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通过设置通气孔,使得无论患者咬合得多紧密,患者的口腔都可以通过所述通气孔与大气相连通,从而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呼吸不畅、容易闭气的问题。
为便于患者呼吸,优选的,所述通气孔分别构造于靠近咬合部中间的位置处,且各通气孔分别沿咬合部的轮廓均匀分布。
为便于通气孔的成型,优选的,所述通气孔为圆孔或方孔。
优选的,所述咬合部、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以及第三隔离部为一体结构。
为便于成型,优选的,所述咬合部、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以及第三隔离部采用塑料制成。
为解决便于佩戴和拆卸本开口装置的问题,优选的,从咬合部中间到两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的高度逐渐减小。即,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在咬合部两端的高度最小,在咬合部中间位置处的高度最大,使得在佩戴时,更便于将本开口装置的两端插入口腔,从而非常便于本开口装置的佩戴和拆卸。
本发明第四方面要解决降低核磁检查图像中伪影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咬合部包括支架、包覆于支架外侧的包覆层以及填充于包覆层内的水,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若干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并第二支撑板平行,所述支撑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相同,且均为弧形板;
和/或,所述第三隔离部包括囊体和填充于囊体内的水,且所述囊体固定于所述咬合部或与咬合部相连通。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咬合部内设置支架,既可以起到定型的效果,使得咬合部可以稳定的保持弧形,以便更好的适配患者口腔的形状;通过在支架外包覆包覆层,可以形成封闭的内腔,而通过在包覆层内填充水,水的目的与人体组织的密度接近,当本开口装置放置于患者口腔后,可以在核磁检查的过程中有效降低图像的伪影;同理,第三隔离部包括囊体和填充于囊体内的水,填充的水同样可以在核磁检查的过程达到有效降低图像伪影的目的,此外,使得第三隔离部具有一定的柔性,更便于利用第三隔离部填充和适配人体口腔中舌头与下牙槽骨之间的空腔,更有利于分隔舌头与下牙槽骨。
优选的,所述囊体采用硅胶制成。通过硅胶接触患者,可以有效防止本开口装置划伤患者的口腔。
优选的,所述包覆层采用硅胶制成;和/或,所述第一隔离部采用硅胶制成;和/或,所述第二隔离部采用硅胶制成。硅胶质地柔软,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使得本开口装置在放入口腔和从口腔中取出的过程中,有效防止弄伤口腔,从而达到保护患者的目的。
本发明第五方面要解决在核磁检查过程中直观测量病灶尺寸或位置的问题,进一步的,沿咬合部的弧形轮廓还构造有刻度线。通过在咬合部构造刻度线可以核磁检查过程中直观的看到刻度线和病灶,从而有利于医生更方便、直观的利用刻度线测量或评估病灶的尺寸、位置等,非常方便。
优选的,所述刻度线为条状结构,刻度线内构造有条状空腔,且所述条状空腔内填充有显影剂。通过在刻度线内填充显影剂,使得刻度线能够在核磁检查过程中及核磁检查图像上清楚的显影,从而有利于医生方便、直观的利用刻度线测量或评估病灶的尺寸、位置等,非常方便。
优选的,所述刻度线采用塑料或硅胶制成,和/或,所述刻度线固定于咬合部的上表面或外侧面,或刻度线固定于第一隔离部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佩戴于患者口腔后,不仅可以有效分离口腔内的各组织,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的区分,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图像伪影,可以在多种情况下降低核磁检查伪影的干扰,适用场合更广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开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开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开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图1的主视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开口装置设置于患者口腔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开口装置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开口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咬合部101、第一隔离部102、第二隔离部103、第一凹槽104、第二凹槽105、第三隔离部106、约束槽107、通气孔108、
第一支撑板201、第二支撑板202、支撑件203、包覆层204
刻度线301
上牙401、上牙槽402、下牙403、下牙槽骨404、脸颊405、舌头4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6,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包括用于分离患者上牙和下牙的咬合部101,所述咬合部101构造为弧形,并具有所设定的厚度,如图1及图6所示,作为优选,咬合部101的厚度可以为2-5cm,使得本开口装置佩戴于患者口腔后,患者的上牙与下牙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达到有效分离上牙401与下牙403的目的,使得安装于上牙槽的假牙不会影响在下牙及下牙周围的组织产生伪影干扰,或,使得安装于下牙槽的假牙不会影响在上牙及上牙周围的组织产生伪影干扰,可以将假牙对图像的影响降为最低,甚至可以在一些特殊场合可以达到消除假牙对病灶部位核磁检查伪影的干扰。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咬合部10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脸颊405的第一隔离部102,如图6所示,作为举例,第一隔离部102可以优先采用片状结构,并沿咬合部101的轮廓分布;所述咬合部10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舌头406的第二隔离部103,如图6所示,作为举例,第二隔离部103可以优先采用片状结构,并沿咬合部101的轮廓分布。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咬合部101的上表面、第一隔离部102及第二隔离部103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上牙的第一凹槽104,咬合部101的下表面、第一隔离部102及第二隔离部103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下牙的第二凹槽105,以便患者咬合;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咬合部101的内侧面还构造有斜向下凸出的第三隔离部106,所述第三隔离部106用于卡入舌头406与下牙槽骨404之间,以分隔舌头406与下牙槽骨404;在具体实施时,第三隔离部106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但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三隔离部106可以为弧状结构,且第三隔离部106的横截面为D形,如图3及图6所示,以便斜向下凸出于咬合部101的内侧面,采用这种结构的第三隔离部106,可以更适配人体口腔中舌头406与下牙槽骨404之间的空腔形状,不仅可以实现更好的填充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分隔舌头406与下牙槽骨404。
为约束舌尖,防止在核磁检查的过程中,因患者舌尖的活动而产生伪影,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三隔离部106背离所述咬合部101的位置处构造有用于约束舌尖的约束槽107,如图3及图6所示,约束槽107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作为举例,如图3所示,约束槽107可以优先采用矩形槽,以便适配患者的舌头40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患者咬合本开口装置后,所述第三隔离部106卡在舌头406的下方,且所述约束槽107可以处于对应舌尖的位置处,使得患者的舌尖可以插入所述约束槽107内,以便利用约束槽107达到约束舌尖、防止舌尖随意活动的目的。
当本开口装置设置于患者的口腔并被患者的上下牙齿咬合之后,为便于患者从口腔进行呼吸,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咬合部101还构造有若干通气孔108,所述通气孔108分别贯穿咬合部101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且所述通气孔108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04与第二凹槽105之间,如图1-图4所示,通气孔108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而为便于通气孔108的成型,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通气孔108可以优先采用圆孔或方孔,如图4所示。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108可以分别构造于靠近咬合部101中间的位置处,且各通气孔108分别沿咬合部101的轮廓均匀分布,以便正对患者的咽喉,更便于患者通过口腔进行呼吸。
在本实施例中,咬合部101、第一隔离部102、第二隔离部103以及第三隔离部106可以优先采用一体结构,且咬合部101、第一隔离部102、第二隔离部103以及第三隔离部106可以采用塑料制成,既有利于降低成本,又不会干扰核磁检查。
为便于佩戴和拆卸本开口装置,在更完善的方案中,从咬合部101中间到两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隔离部102和第二隔离部103的高度逐渐减小,如图1及图3所示,即,第一隔离部102和第二隔离部103在咬合部101两端的高度最小,在咬合部101中间位置处的高度最大,使得在佩戴时,更便于将本开口装置的两端插入口腔,从而非常便于本开口装置的佩戴和拆卸。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开口装置,通过将咬合部101构造为弧形结构,可以解决适配患者牙槽骨形状的问题;通过使咬合部101具有所设定的厚度,使得当患者上下牙分别咬合本咬合部101后,患者的上下牙可以相互分离并具有所设定的间距,一方面,可以起到分离组织的效果,更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区分,另一方面,尤其适用于患者安装有假牙的场合,使得所安装的假牙可以远离所对应的牙齿及牙齿周围的组织,从而将假牙的影响将为最低,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甚至可以消除假牙对病灶部位核磁检查伪影的干扰;通过设置第一隔离部102和第二隔离部103,可以有效分隔口腔内相邻两组织,有利于获得更清晰的图像,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区分;而通过在咬合部101的内侧面构造第三隔离部106,且第三隔离部106斜向下凸出于咬合部101,以便可以卡入并填充舌头406与下牙槽骨404之间的空腔,从而可以迫使舌头406部与下牙槽骨404分离,达到有效隔离舌头406与下牙槽骨404的目的,可以解决舌头406贴在下牙槽骨404上容易出现伪影且不便于在图像上进行区分的问题,由此可见,本开口装置,不仅可以有效分离口腔内的各组织,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区分,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多种情况下核磁检查伪影的干扰,适用场合更广泛,更满足市场需求。
实施例2
为解决降低口腔核磁检查图像中伪影的问题,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开口装置中,所述咬合部101包括支架、包覆于支架外侧的包覆层204以及填充于包覆层204内的水,包覆层204采用防水材料制成,避免漏水,例如,包覆层204可以优先采用硅胶制成,通过硅胶接触患者,可以有效防止本开口装置划伤患者的口腔;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201、第二支撑板202以及若干支撑件203,所述第一支撑板20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02的上方,并第二支撑板202平行,所述支撑件203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01与第二支撑板202之间,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板201和第二支撑板202,如图7所示,第一支撑板201与第二支撑板202的结构相同,且均为弧形板,使得支架整体可以构造弧形,以便更好的适配患者口腔的形状;而通过在支架外包覆包覆层204,可以形成封闭的内腔,而通过在包覆层204内填充水,水的目的与人体组织的密度接近,当本开口装置放置于患者口腔后,可以在核磁检查的过程中有效降低图像的伪影;
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隔离部106可以包括囊体和填充于囊体内的水,且所述囊体可以固定于所述咬合部101或与咬合部101相连通,使得第三隔离部106具有一定的柔性,更便于利用第三隔离部106填充和适配人体口腔中舌头406与下牙槽骨404之间的空腔,更有利于分隔舌头406与下牙槽骨404;而填充的水同样可以在核磁检查的过程达到有效降低图像伪影的目的。
此外,在本开口装置中,所述第一隔离部102可以采用硅胶制成;所述第二隔离部103也可以采用硅胶制成,且第一隔离部102分别固定于包覆层204,包覆层204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01和第二支撑板202;由于硅胶质地柔软,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使得本开口装置在放入口腔和从口腔中取出的过程中,有效防止弄伤口腔,从而达到保护患者的目的。
实施例3
为解决在口腔核磁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直观测量病灶尺寸或位置的问题,本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开口装置中,沿咬合部101的弧形轮廓还构造有刻度线301,如图8所示,通过在咬合部101构造刻度线301可以核磁检查过程中直观的看到刻度线301和病灶,从而有利于医生更方便、直观的利用刻度线301测量或评估病灶的尺寸、位置等,非常方便。
由于核磁检查的过程中不能有金属,而为了使刻度线301能够在核磁检查过程中及核磁检查图像上显影,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刻度线301为条状结构,刻度线301内构造有条状空腔,且所述条状空腔内填充有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显影剂,通过在刻度线301内填充显影剂,使得刻度线301能够在核磁检查过程中及核磁检查图像上清楚的显影,从而有利于医生方便、直观的利用刻度线301测量或评估病灶的尺寸、位置等,非常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刻度线301可以采用塑料或硅胶制成,且刻度线301可以固定于咬合部101的上表面或外侧面,也可以固定于第一隔离部102的上表面,如图8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分离患者上牙和下牙的咬合部,所述咬合部构造为弧形,并具有所设定的厚度;
所述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脸颊的第一隔离部,所述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舌头的第二隔离部,且咬合部的上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上牙的第一凹槽,咬合部的下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下牙的第二凹槽,
所述咬合部的内侧面构造有斜向下凸出的第三隔离部,所述第三隔离部用于卡入舌头与下牙槽骨之间,以分隔舌头与下牙槽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咬合部中间到两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的高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的厚度为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离部背离所述咬合部的位置处构造有用于约束舌尖的约束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以及第三隔离部为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以及第三隔离部采用塑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包括支架、包覆于支架外侧的包覆层以及填充于包覆层内的水,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若干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并第二支撑板平行,所述支撑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相同,且均为弧形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离部包括囊体和填充于囊体内的水,且所述囊体固定于所述咬合部或与咬合部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采用硅胶制成;和/或,所述第一隔离部采用硅胶制成;和/或,所述第二隔离部采用硅胶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采用硅胶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43392.6A CN113261941A (zh) | 2021-05-19 | 2021-05-19 | 一种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43392.6A CN113261941A (zh) | 2021-05-19 | 2021-05-19 | 一种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61941A true CN113261941A (zh) | 2021-08-17 |
Family
ID=77231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43392.6A Pending CN113261941A (zh) | 2021-05-19 | 2021-05-19 | 一种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61941A (zh)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44588A1 (en) * | 2002-01-31 | 2003-07-31 | Eva Zinreich | Insertable fat suppression enhancer for use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US20090312626A1 (en) * | 2008-06-12 | 2009-12-17 | Hanrahan Christopher J |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mri imaging |
EP2409672A2 (en) * | 2010-07-21 | 2012-01-25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Oral fixation device and fix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
US9554869B1 (en) * | 2016-01-08 | 2017-01-31 | Eped Inc. | Bite tray having fiducial markers for head scan registration and method of use |
CN208876866U (zh) * | 2018-02-12 | 2019-05-21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牙咬合测量尺 |
CN209107395U (zh) * | 2018-01-11 | 2019-07-16 | 四川大学 | 一种拍摄口腔ct时分离舌体与上腭部的舌腭分离板 |
CN210124750U (zh) * | 2019-02-21 | 2020-03-06 | 冉龙国 | 一种便于调节的儿科咽喉观察辅助装置 |
CN110960251A (zh) * | 2018-09-30 | 2020-04-07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一种用于口腔颌面部摄片的牙齿与软组织分离装置 |
CN111227862A (zh) * | 2020-03-17 | 2020-06-05 | 徐州市口腔医院 | 通用型口腔种植数据辅助配准装置 |
CN211094112U (zh) * | 2019-11-12 | 2020-07-28 |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 一种改良的颞颌关节磁共振张口位扫描简易辅助器 |
CN211093965U (zh) * | 2019-09-27 | 2020-07-28 | 梁胜飞 | 一种消化内科治疗专用胃镜装置 |
CN111643080A (zh) * | 2020-04-25 | 2020-09-11 |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一种mr匀场辅助装置 |
CN211911835U (zh) * | 2020-01-21 | 2020-11-13 | 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厦门市口腔医院) | 用于颞颌关节调节张口稳定的咬颌垫 |
CN214965552U (zh) * | 2021-05-19 | 2021-12-03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一种开口装置 |
-
2021
- 2021-05-19 CN CN202110543392.6A patent/CN11326194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44588A1 (en) * | 2002-01-31 | 2003-07-31 | Eva Zinreich | Insertable fat suppression enhancer for use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US20090312626A1 (en) * | 2008-06-12 | 2009-12-17 | Hanrahan Christopher J |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mri imaging |
EP2409672A2 (en) * | 2010-07-21 | 2012-01-25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Oral fixation device and fix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
US9554869B1 (en) * | 2016-01-08 | 2017-01-31 | Eped Inc. | Bite tray having fiducial markers for head scan registration and method of use |
CN209107395U (zh) * | 2018-01-11 | 2019-07-16 | 四川大学 | 一种拍摄口腔ct时分离舌体与上腭部的舌腭分离板 |
CN208876866U (zh) * | 2018-02-12 | 2019-05-21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牙咬合测量尺 |
CN110960251A (zh) * | 2018-09-30 | 2020-04-07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一种用于口腔颌面部摄片的牙齿与软组织分离装置 |
CN210124750U (zh) * | 2019-02-21 | 2020-03-06 | 冉龙国 | 一种便于调节的儿科咽喉观察辅助装置 |
CN211093965U (zh) * | 2019-09-27 | 2020-07-28 | 梁胜飞 | 一种消化内科治疗专用胃镜装置 |
CN211094112U (zh) * | 2019-11-12 | 2020-07-28 |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 一种改良的颞颌关节磁共振张口位扫描简易辅助器 |
CN211911835U (zh) * | 2020-01-21 | 2020-11-13 | 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厦门市口腔医院) | 用于颞颌关节调节张口稳定的咬颌垫 |
CN111227862A (zh) * | 2020-03-17 | 2020-06-05 | 徐州市口腔医院 | 通用型口腔种植数据辅助配准装置 |
CN111643080A (zh) * | 2020-04-25 | 2020-09-11 |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一种mr匀场辅助装置 |
CN214965552U (zh) * | 2021-05-19 | 2021-12-03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一种开口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l-Mahalawy et al. | Determin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mental foramen and frequency of anterior loop in Saudi population. A retrospective CBCT study | |
Torres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mandibular molar root and canal morphology using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its variability in Belgian and Chilean population samples | |
Park et al. | Analysis of the anatomy of the maxillary sinus septum using 3-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 |
Al Jasser et al. | Radiographic study of the mental foramen in a selected Saudi population | |
Ilayperuma et al. |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the mental foramen in adult Sri Lankan mandibles | |
Akarslan et al. | Assessment of the associated symptoms, pathologies, positions and angulations of bilateral occurring mandibular third molars: is there any similarity? | |
Huang et al. | Use of panoramic radiography to predict postsurgical sensory impairment following extraction of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 | |
Wadin et al. | The topographic relations of the high jugular fossa to the inner ear: a radioanatomic investigation | |
US20120167897A1 (en) | Tissue protector | |
Kulkarni et al. | In-depth morphological evaluation of tooth anatomic lengths with root canal configurations using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North American population | |
Yoo et al. | Tongue volume in human female adults with mandibular prognathism | |
CN214965552U (zh) | 一种开口装置 | |
KR200493238Y1 (ko) | 구강경유 갑상선 수술을 위한 안전 장치 | |
Puri et al. | CBCT evaluation of the vital mandibular interforaminal anatomical structures | |
Famuyide et al. | Oral cavity and salivary glands anatomy | |
Capello et al. |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consistenc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between survey radi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skull in 30 rabbits with dental disease | |
Janse van Rensburg et al. | Correlating imaging and histopathology of an odontogenic keratocyst in the 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 | |
CN113261941A (zh) | 一种适用于减少颌面口腔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开口装置 | |
KR20110138125A (ko) | 이종의 영상이미지를 정합하는 방법 및 두경부 영상 정합용 마커 트레이 | |
Kimura et al. | Evaluation of the surgical approach based on impacted position and direction of mesiodens | |
Varjão et al. | Correlating the curve distance between the distal of the canines to the combined width of the six anterior teeth when selecting denture teeth for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 |
Dvorak et al. | The “puffed cheek method” to evaluate mucosal thickness: case series | |
US11844662B2 (en) | Dentition movement track indic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ntra-oral fixation assembly thereof | |
KR20120009998A (ko) | 영상처리 참조형상을 지닌 치아형 보철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영상정합방법 | |
Bredesen et al. | CT of the oral vestibule with distended chee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